高分子化学电子讲义05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课件资料全

高分子化学课件资料全
航天器用高分子材料
高比强、高比模结构材料
火箭整流罩、卫星接口支架、液氢/液氧发动机共底、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等: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F-22的材料组成
钛合金:41%;铝合金:15%;钢:5% 树脂基复合材料: 24% 环氧树脂、聚双马来酰亚胺。用于雷达罩、进气道、机翼(含整体油箱等)、襟翼、副翼、垂尾、平尾、减速板及机身蒙皮等。
高分子材料具备金属和陶瓷等材料的性能特点,在几乎所有的应用领域大量地取代它们,甚至综合性能更优良。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20世纪改变人类生活、生产的20项发明之一
每年全球生产超过2亿吨聚合物材料以满足全世界的60亿人的使用需要。在这一生产过程,只消耗了全球原油年产量的4%。比较而言,全球每年采伐的木材量所等效的石油消耗却要比聚合物大一个数量级。
复合化 高性能的结构复合材料是新材料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以玻璃纤维增强材料为主的复合材料不仅在当前已进入大规模生产和应用阶段,而且在将来仍会有所发展。
支柱
生物技术
先进材料
信息技术
能源环境 结构材料 军事 航空、航天
三大材料
金属 陶瓷 高分子
材料是人类进化史的里程碑,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柱,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高分子材料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高分子的应用Βιβλιοθήκη 未来为满足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汽车工业、家用电器等多方面技术领域的需要,在机械性能、耐热性、耐久性、耐腐蚀性等方面性能进一步提高
高性能化
合成新的高分子 改性 通过新聚合反应控制分子结构(如: 阴离子活性聚合) 通过聚合方法和聚合过程的控制、提高性能(如: 齐格勒纳塔聚合)
可控制反应物空间立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所谓可控聚合 活性聚合、酶催化聚合、微生物催化聚合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及合成 基于分子识别、分子有序组装的分子设计、组装化学和组装方法 包括分子改性和表面改性在内的聚合物改性方法和原理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教材第五章连锁共聚合反应5.1共聚物的命名和分类连锁聚合反应中,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反应称为均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均聚物;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与的聚合反应称为共聚反应,所得聚合物称为共聚物或共聚体;两种单体的共聚称为二元共聚,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称为多元共聚。

共聚合反应是高分子合成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改变单体种类、改变单体间相对量和结构单元间连接方式可以控制共聚物的性能,以适应实际需要,因此共聚合反应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共聚合反应还可以扩大使用单体的X围,有些单体本身不能发生均聚合反应,不能形成均聚物,但却可以和适当的其它单体进行共聚合,因而扩大了制造聚合物的原料来源。

另外,研究共聚合反应和共聚理论可以了解聚合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测定各种单体和不同活性中心(活性种)的反应能力,为高分子设计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本章主要讨论由两种单体共聚合的二元共聚体系。

5.1.1共聚物的分类根据两种单体的结构单元在共聚物分子链中的排布方式,可将共聚物分为五类:1.无规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M1和M2的排列次序是无规的,M1或M2连续的单元数不多,有一个到几十个不等,按一定的几率分布。

M1M1M2M1M1M1M2M1M2M2M2M1M2苯乙烯和丙烯腈、氯乙烯和乙酸乙烯酯的自由基共聚就属于这一类型。

2.交替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轮番交替地排列着。

M1M2M1M2M1M2M1M2M1M2M1M2M1M2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自由基共聚合属于这一类型。

3.嵌段共聚物:共聚物分子链中两种结构单元各自排列成段,两种均聚物链段又相互连接,每段可由几百至几千结构单元组成。

M1M1M1M1M2M2M2M2M1M1M1M1M2M2M2M2嵌段共聚物可分为二嵌段型(AB型)、三嵌段型(ABA型或ABC型)以及多嵌段型(-[AB]n-型)。

4.接枝共聚物:一种支链型聚合物,即在一种聚合物主链上接上另一种聚合物链作为支链所形成的共聚物,而主链或支链本身也可以是共聚物。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 同步讲义   第5章 第1节 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3.能用常见的单体写出简单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聚合物的结构简式。

4.从有机高分子的结构特点出发,掌握合成有机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培养推理、概括能力。

一、加成聚合反应1.有机高分子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般有机化合物大得多,通常在104以上。

2.加成聚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相互加成的方式连接成链状的高分子的反应称为加成聚合反应,简称加聚反应。

例如:单体:氯乙烯;加成聚合物(简称加聚物):聚氯乙烯;链节(又称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含有链节的数目,以n表示;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链节的相对质量×n。

3.加成聚合反应的特点(1)单体一般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不饱和键。

(2)没有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子利用率为100%。

4.加聚反应常见的类型(1)①一种单体的加聚(烯烃或炔烃加聚)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n CH ≡CH ――→催化剂CH==CH 。

②二烯烃加聚n CH 2==CH —CH==CH 2――――→一定条件CH 2—CH==CH —CH 2。

(2)混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发生的加聚反应n CH 2==CH 2+n CH 2==CH —CH 3――――→一定条件或。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链节是高分子中重复出现的结构单元,如聚乙烯的链节是CH 2==CH 2B .丙烯和聚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C .高分子都没有固定的熔、沸点D .油脂属于高分子 答案 C2.写出下列单体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lCH==C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分子化学5.ppt

高分子化学5.ppt

2. 乳化剂
是一类可使互不相容的油和水转变成难以分层的乳液 的物质,属于表面活性剂
分子通常由两部分组成
亲水的极性基团 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如长链脂肪酸钠盐
亲水基(羧酸钠) 亲油基(烷基)
乳化 剂的 作用
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
乳化作用
分散作用 增溶作用 发泡作用
利用吸附在聚合物粒 子表面的乳化剂分子
磺酸盐-SO3Na
亲油基团 C11-17直链烷烃 C3-8烷基与苯基、萘基结合体
阳离子型乳化剂
(用于酸性介质)
伯胺盐 仲胺盐 季胺盐 叔胺盐
非离子型乳化剂 聚环氧乙烷类
(酸碱不敏感)
两性乳化剂
(自身带酸碱基团)
5.5 乳液聚合
阴离子型
在碱性溶液中比较稳定,遇酸、金属盐、硬水 会失效 在三相平衡点以下将以凝胶析出,失去乳化能 力。 三相平衡点是指乳化剂处于分子溶解状态、胶 束、凝胶三相平衡时温度。 高于此温度,溶解度突增,凝胶消失,乳化剂 只以分子溶解和胶束两种状态存在
5.5 乳液聚合
胶束的形状
球状 ( 低浓度时 ) 直径 4 ~ 5 nm
棒状 ( 高浓度时 ) 直径 100 ~ 300 nm
胶束的大小和数目取决于乳化剂的用量 乳化剂用量多,胶束的粒子小,数目多
加入单体的情况
在形成胶束的水溶液中加入单体
极小部分单体 以分子分散状 态溶于水中
小部分单体 可进入胶束 的疏水层内
丁二烯,苯乙烯
氯乙烯
氯丁二烯
四种聚合方法的比较
比较项目 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悬浮聚合 乳液聚合
配方主要 成分
单体 引发剂
聚合 场所
聚合 机理
本体内

高分子化学第五第2章PPT优选PPT课件

高分子化学第五第2章PPT优选PPT课件

如聚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OH + -COOH
k1 k-1
-OCO- + H2O
K = k1 =[ OCO ][H 2O] k 1 [ OH ][ COOH ]
18
根据平衡常数K值大小,线形缩聚大致分三类:
K较小:反应可逆。如聚酯化反应(K≈4),低分 子副产物的存在对分子量影响较大。
n 聚体 + m 聚体 (n + m) 聚体 + 水
缩聚是官能团间的逐步反应,且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 逐步的可逆平衡反应
17
3)缩聚反应的平衡常数(Equilibrium Constant,K)
k1
多数缩聚反应属可逆平衡反应: aAa + bBb aABb + ab
k1
平衡常数: K = k1 / k 1
naRb a[ R ]n b + ( n 1) ab
2-2或2官能度体系的单体进行缩聚,形成线形缩聚物。
11
2-3官能度体系: 如邻苯二甲酸酐(官能度为2)与甘油(即丙三 醇,官能度为3)或季戊四醇(官能度为4) ,除线形 方向缩聚外,侧基也能缩聚,先形成支链,而后进一 步形成体形结构,故称为体形缩聚。
3
聚加成:形式上是加成,机理是逐步的。 含活泼氢功能基的亲核化合物与含亲电不饱和功能
基的亲电化合物之间的聚合。如: n O=C=N-R-N=C=O + n HO-R’-OH
( C N R N C OR'O ) n
OH
HO
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
4
含活泼氢的功能基:-NH2, -OH, -COOH等
24
自由基聚合与线形缩聚特征的比较

高分子化学讲义

高分子化学讲义

高分子化学讲义第一章绪论我们这门课程是高分子化学,英文名字是Polymer Chemistry,也叫聚合物化学。

它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我们第一章绪论内容将为大家介绍以下几个方面:高分子的基本概念,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聚合反应分子量及其分布,大分子微结构,线形、支链形和交联,聚集态和热转变,高分子材料和力学性能,高分子化学发展简史。

首先第一部分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也称聚合物(高聚物),但有时高分子指一个大分子,而聚合物则指许多大分子的聚集体。

一个大分子往往是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

我们来看一下高分子的组成。

第一种是由由一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例如:聚氯乙烯。

很多个氯乙烯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生成聚氯乙烯高分子,它的缩写就是这种形式。

在这种结构组成中,我们称合成聚合物的起始原料称为单体(Monomer);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Structure unit),结构单元有时也称为单体单元(Monomer unit)重复单元(Repeating unit), 链节(Chain element)。

所以在刚才这个例子中,氯乙烯就叫做单体,聚合物中的蓝色部分就叫做结构单元,而下标n就为重复单元数,也称为链节数,在此等于聚合度聚合度。

第二种结构是由由两种结构单元组成的高分子,例如合成的合成尼龙-66,他是由己二酸和己二胺通过缩合反应聚合在一起的,那么在这样的高分子结构中,结构单元就是指每一部分己二酸或者己二胺的聚集体,而它们缩合成的聚集体为一个重复结构单元,此时,两种结构单元构成一个重复结构单元(链节)。

那么刚才前面我们提到了聚合度,聚合度是衡量高分子大小的一个指标。

有两种表示法:以大分子链中的结构单元总数目表示xn,记作以大分子链中的重复单元总数目表示dp,记作,那么在只由一种单体形成的聚合物中,两种聚合度相等,都等于n;由聚合度可计算出高分子的分子量,分子量就等于高分子的聚合度乘以每一个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高分子化学电子讲义05

高分子化学电子讲义05

n CH2
C
(BF OH)
3
CH
3
CH
3
CH
3
CH
3
H CH2 C
n CH2 C
CH2
+ H (BF OH)
3
CH
3
反应通式:
HMnM (CR) kt Mn+1 + H (CR)
自发终止速率:
Rt = kt [HM (CR) ]
动力学链终止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HMnM (CR)
HMnM(CR)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 为异构化聚合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 终止,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 和端基,同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CH3
CH3
CH3
特点: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向单体转移常数CM,约为10-2~10-4,比自由基 聚合(10-4~10-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 低温反应的原因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H3
CH
3
H CH2 C
特点: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与自由基慢引发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 中间进行链增长
HM (CR) + n M kp HMnM (CR)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5章-共聚反应讲义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第5章-共聚反应讲义
F1 = 1-F2 = d[M1] / (d[M1]+d[M2]) 分别代入共聚合微分方程,得摩尔分数共聚合方程:
F1 =
r1 f12 + f1 f2 r1 f12 + 2 f1 f2 + r2 f22

k12[M1*][M2] = k21[M2*][M1]

[M1*] = k21[M2*][M1]/ k12[M2]
代入共聚物组成方程(i),并令 r1 = k11/k12, r2 = k22/k21 整理得共聚合方程:
共聚物组成微分方程
式中 r1和 r2分别为同系链增长速率常数与交叉链增长 速率常数之比,分别称为M1和M2的竞聚率。
(2)交替共聚物(alternating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有规律地交替排列,A单体单元
相邻的肯定是B单体单元。
ABABABABABABABABABABABAB
命名与无规共聚物类似,但在后缀“共聚物”前加“交替”, 如: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A-alt-B)
(3)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 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成段排列。(A-b-B) ~AAAAAAAAAAAAABBBBBBBBBBBBB~
动力学推导时,与均聚反应做相似的假设: (1)等活性 (2)分子量很大 (3)稳态
假设(1)活性中心的反应活性与链的长短无关,也与前末端 单体单元无关,仅取决于末端单体单元;
M2M1* =
M1M1* =
M1*
M1M2* =
M2M2* =
M2*
即,体系中就只存在两种链增长活性中心,这样共聚合的链增 长反应就可简化为这两种活性中心分别与两种单体之间进行的 四个竞争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ROH,HX, 析出质子的物质: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
无水BF 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 如:无水BF3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 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引发剂引发剂共引发剂 H (BF3OH) BF3 + H2O 络合物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 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单体(供电体)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 在热作用下, 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是一例: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是一例:
CH3 n CH2 C CH2 + CH3
CH3 C (BF3OH) CH3
反应通式为
HMnM (CR) + M
转移速率为: 转移速率为:
ktr,m
烷基乙烯基醚
CH2
CH OR
p-π 共轭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 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 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大多属离子聚合 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如自由基聚合成熟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 原因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 复杂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
通常是 碳阳离子 碳阴离子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带有1,1-二烷基, 带有1,1-二烷基,烷氧基等推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 行阳离子聚合 具有腈基, 具有腈基,羰基等强吸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行阴离 子聚合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甲基-1-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甲基- 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CH3 CH CH
2
CH CH3 CH3
CH2 CH2 C CH3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 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 为异构化聚合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 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 子终止, 子终止,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5.2 阳离子聚合
到目前为止, 到目前为止,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原因: 原因: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 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 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只 有丁基橡胶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H
A B
+
CH2 反离子
从两方面考虑: 从两方面考虑: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 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 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 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 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CH3 CH2 C + H (BF3OH) CH3 CH3
CH3 C (BF3OH) CH3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SnCl4 + RX
CH3 CH2 C + R (SnCl5) CH3
R (SnCl5)
CH3 R CH2 C (SnCl5) CH3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 AlCl3 > TiCl4 >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离 子 聚 合
5
5.1 引言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
1953年 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 1953年,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1956年 Szwarc发现了 1956年,Szwarc发现了"活性聚合物" 发现了"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如异丁烯聚合,BF3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异丁烯聚合, 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聚合 甲醇=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 在此条件下, 最快, 在此条件下,Rp最快,分子量最大
原因: 原因:
链增长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 中间进行链增长 kp
HM (CR) + n M
HMnM (CR)
增长速率为
Rp = kp [HM (CR) ] [M]
特点: 特点: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 合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 和端基,同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和端基,同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CH3 H CH2 C CH3 n CH3 CH2 C (BF3OH) CH3
H+
CH3 + CH2 C CH3
CH3 H CH2 C CH3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质子亲和力较大,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 不快;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快; 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 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 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H
+
CH2
CH C2H5
CH3 CH C2H5
(CH3)3C
故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故丙烯,
Ri = ki [C] [RH]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此时,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
[H (CR) ] K= [C] [RH]
[H (CR) ] = K [C] [RH]
特点: 特点:
Ri = ki [H (CR) ] [M] = ki K [C] [RH] [M]
引发活化能低,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 与自由基慢引发E 截然不同) (与自由基慢引发 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BF3 + H2O
H2O
H (BF3OH)
(H3O) (BF3OH)
氧翁离子, 氧翁离子,活性较低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 高氯酸乙酸酯, 其它物质包括:I2,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I2 + I2
O CH3C (ClO4) + M
I (I3)
O CH3CM (ClO4)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质子酸引发
质子酸包括: 质子酸包括: H2SO4,H3PO4,HClO4, CF3COOH,CCl3COOH , , , ,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HA
H A + CH2 CH X
条件
H A
CH3 CH A X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质子对碳-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的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 适当的稳定性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H判断): 判断):
α-烯烃
CH2
CH2
CH2
CH CH3
757
CH2
CH C2H5
791
-△H( kJ/mol) 640 无取代基,不易 无取代基, 极化, 极化,对质子亲 和力小, 和力小,不能发 生阳离子聚合
H CH2 C O R CH2 H C O R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共轭烯烃 St, MeSt, 如;St,α-MeSt,B,I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 π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 聚合, 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 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 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 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如
A CH3 CH A X CH3 CH X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氢卤酸的X 亲核性太强, 氢卤酸的X-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 合引发剂, HCl引发异丁烯 合引发剂,如HCl引发异丁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