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之思想教育律己恕人
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教案

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换位思考,律己宽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换位思考与律己宽人的概念及作用。
2.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换位思考,对他人的话和行为进行客观分析。
3.理解律己宽人的精神,发展自我控制力和宽容心。
4.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相互尊重的社会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与律己宽人的概念和作用2.讲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及作用3.分享互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学习如何换位思考,给出实例进行分析4.讲解律己宽人的概念及作用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律己宽人,给出实例进行分析6.个人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换位思考和律己宽人的概念和作用。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促进互相学习和交流。
四、教学流程:1.引入:以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换位思考与律己宽人的概念和作用。
2.讲解换位思考的概念及作用。
3.分享互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学习如何换位思考,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4.讲解律己宽人的概念及作用。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律己宽人,给出实例进行分析。
6.个人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次班会的收获和感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在班会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思考问题,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宽容心,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相互尊重的社会价值观。
校训教育讲话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校训教育讲话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校训教育讲话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校训教育讲话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子曰:仁者,爱人。
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善良,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广。
宽容便是仁,便是以一颗善良宽广的心去待人待物。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更是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传承不息。
前几天我看了发生在战国时期,《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叫蔺相如的人去秦国交涉。
蔺相如凭着聪明才智为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使秦王不敢再小瞧赵国了。
赵王很高兴,见蔺相如这么有才干,就封他为上卿。
这可气坏了大将军廉颇。
蔺相如知道廉颇嫉妒,所以处处让着他,蔺相如的手下不明白,问:您的地位比他高,为何处处让着他?蔺相如说:秦国不敢来攻击赵国,是因为赵国文官武官一条心,我们俩好比是两只虎,如果打起来,难免有一只受伤,秦国就有进攻赵国的机会。
这席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感到很惭愧。
脱掉一只袖子,背着一根荆条来找蔺相如,要求蔺相如责打他,蔺相如不但没有责打他,而且原谅了他。
从此以后,他们成了好朋友。
这则故事使我受到了许许多多的教育。
人不能有嫉妒心理,别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嫉妒,这次输了,我们就应该更加努力去做,争取下次超过他。
嫉妒心理是很不好的,我们应该克服它。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一点,我们应该向蔺相如学习,学会宽容别人,原谅别人,理解别人,做到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
宽容体现着文明与修养。
宽容是一种风度,一种美德,也是有教养的标志:宽容是一种心灵美的表露,她渗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同样,我们同学之间也应该互相宽容,面对同学的无意的言语伤害,应该一笑而过,而不是郁郁寡欢;当同学不经意间冒犯了你并已向你道歉时,应该欣然接受,而不是冷眼相对,拒人于千里之外;当同学误解你时,应怀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抑郁苦闷,不得终日;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应宽容谦让,多做自我批评这一件件小事,都能体现你的高尚道德修养。
学习“恕”之道的教案

学习“恕”之道的教案之道的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恕”之道,培养学生的宽容、包容、理解、自律和互助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交责任心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道德水平。
二、教学内容1.了解“恕”之道的概念和意义;2.学习如何运用“恕”之道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3.培养“恕”之道的思想和行为习惯;4.实践“恕”之道,提高道德水平。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现象观察法和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人际关系以及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引出“恕”之道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恕”之道的重要性。
第二步:讲解讲解“恕”之道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知道“恕”之道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恕”之道。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恕”之道处理不同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利弊关系,促进人际和谐。
第三步:引导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和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恕”之道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内化”,形成对“恕”之道的认识和思考。
培养“恕”之道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例如:尊重他人、关注他人、理解他人、宽容他人、帮助他人、分享快乐、承担责任等。
第四步: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的方式,实践“恕”之道,提高道德水平。
例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社区建设、加入学校社团等。
通过实践“恕”之道,明确学生的社交责任心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和道德素质。
第五步:总结在教学结束时,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小组交流,总结本次学习中领悟到的“恕”之道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巩固学习成果,为今后的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方法本教学过程采用了导入法、讲解法、讨论法、体验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其中,加深对“恕”之道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恕”之道,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我调节的能力和社交能力,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加健康、阳光、积极地投社会生活。
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宣讲内容

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宣讲一、修身律己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力求做到合乎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
修身律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身:修身是指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这包括要注重自身的思想修养,要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律己:律己是指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要做到自律,自觉守法守纪,自觉遵纪守法,自觉尊重他人,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三)崇德向善:崇德向善是指要崇尚正直、诚信、善良的品德,在行动中秉持良好的道德准则,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与他人和睦相处,主动参与公益事业。
二、礼让宽容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要保持礼貌和谦逊,包容他人的不足,学会宽容与谅解。
礼让宽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礼让: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在言谈举止中体现出一定的礼貌和风度,学会在行为举止中给予他人应有的尊重,学会在生活中彼此尊重、体谅、照顾,学会主动给予他人帮助。
(二)宽容:宽容是指要学会接纳和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行为,不计较小事,不埋怨他人,不抱怨生活,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颗宽容的心态,能够容忍别人的过失,能够包容别人的不足。
三、以上所述的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宣讲内容,将被广泛用于以下场景:(一)学校教育: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外读书等形式,对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宣讲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宽容包容和礼貌谦逊。
(二)社区宣传: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综合体,可以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社区活动等形式,对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宣传,引导居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和道德品质。
(三)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是人们工作的地方,可以通过开展员工培训、员工学习班等形式,对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等方面进行系统宣传,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教案 高中人际交往主题班会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高中人际交往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含义,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遵循这一原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律、宽容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思考。
2. 讲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含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应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校园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中的自律与宽容。
2. 新课导入:讲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含义及在人际交往中的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不同人际关系中应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5.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人际交往中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经验和感悟。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参与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4. 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实际案例。
2. 教学PPT:制作包含课程内容、图片、动画等元素的PPT。
3. 小组讨论指导:为学生提供小组讨论的方向和引导。
4. 课堂反馈表:用于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反馈和建议。
六、教学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人际交往场景,展示如何运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
班会_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2)

尊重他人
在与同学、老师交流时,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 建议和批评,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工作中的应用
1 2
自我管理
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工作态 度和职业操守,尽职尽责地完成不对他 人进行侮辱、歧视或侵犯。
尊重他人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品 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 会秩序的基础。
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尊重他人能够消除矛盾和冲突,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提高个人修养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能 够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使 自己在社交场合中更加受欢迎。
主题的应用范围
班级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引导学生 践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原
则,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家庭教育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应注重培养孩 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促进 家庭关系的和谐。
社会生活
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这一品质对 于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都至关重要 ,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02
推动社会进步
尊重他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 ,一个尊重他人的社会更容易形 成团结、互助、友爱的氛围,推
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提高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倾听他人
倾听是尊重他人的重要 表现,认真倾听他人的 观点和意见,不打断或
贬低对方。
换位思考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 题,理解对方的立场和 感受,避免主观臆断或
强加于人。
班会_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古语有云:“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意思是说,用苛求和责备别人的心来要求、反省自己,用宽恕、体谅自己的心去宽容、体谅别人。
责备、批评、讽刺、挖苦是人际交往中应注意的几大禁忌。
平时,我们讨厌被人如此对待,可我们却总不由自主地用我们讨厌的方式,去对待别人。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共情”。
指的是对待他人要有同理心。
如果,我们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我们就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这样,我们既能提升人际关系,受他人欢迎和尊敬。
同时,我们也能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快乐与满足。
以此,便会在自修的道路上获得更深层次的提升。
有人因为狐狸让他蒙受了损失,耿耿于怀。
他设法捉住了狐狸,为了报复,用浸过油的绳子拴在狐狸的尾巴上,点燃火后把它放跑了。
狐狸一下窜入了这个人的庄稼地里,时值收获季节,农作物全让狐狸尾巴上的火点着了。
这个人没能追上狐狸,只能为损失的庄稼哀怨不已。
故事中的这个人,因报复心理,滋生仇恨,仇恨衍生报复行为。
反倒落个“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下场。
最后,只能为自己的报复行为买单。
自古以来,宽恕一直被人视为美德。
因为,人无完人,是人就会犯错。
如果,我们犯了错,对方理解我们、宽恕我们。
我们就会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们也会为对方的包容,心生感激。
所以,“宽恕别人,亦是善待自己”。
最后,伊索借这则小故事,阐述的大道理是:“人当宽大为怀,不宜睚眦必报,些小触忤而心存芥蒂者,每每害己甚于害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别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宽容别人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这句话说明对待自己就该像秋风扫落叶毫不留情,对待事情就该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
只看别人的短处,不见别人的长处,看谁都有毛病,看谁都不行,那只能做孤家寡人罢了。
人世间有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那就是情感。
在中国文化看来,“有情”与“无情”,科是人与非人的分水岭。
一个人如果智商较低,只会说他愚笨;如果失去理智,只会说他疯狂;如果意志单薄,只会说他软弱;如果才华平庸,只会说他低能。
所有这些,都不会被说成“不是人”。
相反,有时愚笨还用作谦词,以示自己具备着“做人”的资格。
比如自称为愚生、愚兄、愚晚、愚婿等等,是不会被人称作无情的。
人间多少悲剧,多少恐怖,皆因人没有宽容心而发生!不能宽容,实和愚昧同一意义,而且这种愚昧,不是野蛮人和暴徒的愚昧,因为他们对于世间的事物认识不清,由隔膜而误会,由误会而发怒。
法国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If you want to know everything,You must tolerate everything.”——“能够了解一切事物,须能宽容一切事物。
”所以我们如果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就要了解人间的万千事物。
古有明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对于我们自身的小过失,理当严加戒律,严加苛责自我,这是关于修身的问题,不可轻忽。
但是对于别人的小过失,我们却该给予以宽容,切不可再度加以谴责,而伤了他人的自尊,影响彼此之间的和气。
对于他人的秘密或难言之隐,我们知道了,更当视同自己的秘密来守着,千万不可当众揭露甚至四处张扬,所谓“君子扬善不扬恶”就是这个道理。
若是将别人的隐私揭露并宣扬,则将使人无地自容,也造成了彼此间的怨隙。
这是相当不值得的,而且也损及了私德。
至于别人与你有过怨隙、过节,更当予以宽恕,不可时时谨记于心,勤思报复之道。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我们当有结束纷争的修养,而不是该再将它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己篇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跨进这个美丽的校园的那一刻,你一定想做一个学习成绩好,受老师喜欢、同学欢迎的人,这里告诉大家,想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严于律已”,也就是严格要求自己。
如果我们总在一种被要求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标准,让自己做得更好,更出色,表现得更优秀,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你说是吗?
如果你想做一个优秀的中学生,下面的话可要仔细想想哟。
首先,你要有“敢争天下先”的勇气,在学习上做到出类拔萃。
我们告别亲人,远离家乡,到二中来求学,就是为了寻求精彩的人生,就说明我们不是甘于平庸的人,不是吗?所以,就要为自己定下远大的目标,在学习上就是力争上游,不落人后。
基础差?没关系,我可以用时间来弥补;脑子慢?没关系,我可以用勤奋来提升;有人玩?没关系,我可以用努力来影响他们。
同学们,不要为自己的懒惰和怯懦找任何借口,记住,今天的借口就是你明天失败的理由。
只要有做一个优秀学生的勇气,你必将成为我们的骄傲。
当然,光有勇气和热情还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看行动。
树立了目标,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要和以前的一些坏习惯作斗争。
关于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在“学习篇”已有讲述,下面我们从律己的主观角度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方法:
理清你要做的事,集中精力做你认为最重要的,保证把最该做的做到最好。
把严于律己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向你的借口挑战,坚持既定目标不动摇。
把目光注视在结果上,完成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奖励,而在此之前不要过于注重困难而心生畏惧。
以上重点说的是学习方面,当然,其他方面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
俗话说“要想成材,先要成人”,我们不但要做学习的标兵,更要做道德的楷模。
一个人可以有许多缺点,但是不能允许自己道德上有任何的瑕疵。
但是可能有同学要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时时反省自己的不足,“一日三省吾身”,发现自身的缺点立即改正。
道德的完善需要我们经常砥砺自己的人格,提高人生修养,提升人生境界。
我们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习他人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无愧于他人,无愧于我心。
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自然很多事情会做得比别人更好,像尊重师长,关爱同学,像遵规守纪,热爱劳动,像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等等各方面,势必会赢得大家的喜爱。
下面有一个衡量大家自律能力的一些指标,是社会学者们研究制定的,同学们可以参照一下,看看自己做得怎么样,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大家会做得很棒很棒。
∙你每天按时起床?包括周末?
∙你体重超标?
∙你有什么瘾(上网、尼古丁、糖等等)希望戒掉但是不成功?∙你的电邮收件箱现在是不是空的?
∙你的家是不是整洁有条理?
∙你工作日里每天浪费多少时间?周末呢?
∙当你向别人许诺时,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性失约?
∙当你向自己许诺时,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性失约?
∙你能斋戒一天吗?
∙你的电脑硬盘管理的怎么样?
∙你经常锻炼身体?
∙你曾经遇到过的最严重的健康问题是什么时候?离现在有多久了?
∙你在工作日的时候能持续保持精力集中多久?
∙你的待办事项栏里有多少项目是九十天以前的?
∙你有一个明确的、写在纸上的目标吗?你做过计划去实现它们吗?
∙如果你失去工作了,你每天会花多少时间去找工作?你会保持这样的努力多久?
∙你每天看多久电视?能不能连续30天不看电视?
∙你现在看起来如何?你的外表能不能体现出自律呢(着装、打理等等)?
∙你通常选择食物是出于健康角度考虑还是口味角度?
∙最近一次你坚持一个新的好习惯是什么时候?改掉一个坏习惯呢?
∙你欠债吗?你认为放债是一种投资还是一种错误?
∙你是自己预先计划好的要现在来读这个博客,还是恰巧遇到了读一下呢?
∙你可以告诉我你明天有什么安排吗?下周末呢?
恕人篇
同学们,进入一所新学校,我们就要新的人群打交道了。
该怎么和这些新老朋友相处呢,你想好了吗?生活中谁都难免犯错误,我们会,我们的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会。
大多数父母会过于唠叨,又不了解我们的想法,有的父母对我们态度比较粗暴甚至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有的父母家境贫寒,给不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有的父母又过于宠爱,让我们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有的老师会偏爱学习好的同学,对于我们的努力却总是视而不见,有的老师对我不错,可是教学方法不如邻班的老师灵活,有的老师经验丰富却老是高高在上,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生活中总有许多不公平,而有时,我们就是那个受害者。
《增广贤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它的意思是说,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原谅别人。
它劝诫人们对人要宽,对己要严;不计较他人,不放纵自己。
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豁达。
人的一生如大海中的一艘远轮,在人生旅途长河中,肯定会遇到顺心的、不顺心的人和事,如果每个人在工作中或是生活中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当发现他人出现差错时,若能以一种诚恳、真实、宽容的心劝告、指正他人,我想当事人一定会感激不尽;若当发现他人出现问题时,以指桑骂槐、横加指责的态度教训他人,我想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
还要提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我们中学生生活
的小圈子里,凡是伤害到我们的人往往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他们爱你吗?你爱他们吗?我们拿父母的情况做个例子,当你受了父母的呵斥而暗自抹眼泪时,你知道你的父母在做什么吗?你观察到他们的表情了吗?当你抱怨命运的不公,埋怨自己没有时髦的衣服时,你想到了父母此时在做什么吗?你知道他(她)的头上又添了几根白发,脸上多了几多皱纹吗?当你为和父母无法沟通而生气的时候,你是否了解过他们的过去,他们的童年呢?他们或许木讷,不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们或许并不光鲜亮丽甚至土得掉渣,但是,他们同样是受害者,是生活不公的受害者。
父母之于孩子,就像太阳之于小草,有谁能否认父母对孩子的爱呢?问题的关键是你爱他们了吗?同学们,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的不满就会随风而逝,再也不会对父母白眼相对甚至横加指责,同时也说明你长大了,成熟了,懂得感恩了。
“以恕己之心恕人”,没什么深奥的道理,只要你知道爱人,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不仅知道了怎样对待父母,同时也懂得了怎样和人相处,为什么这么说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的感恩之心是可以推广的,基督教义甚至还提出“爱你的敌人;别人伤害你,你要爱他,不能以眼还眼;别人的羞辱,你要当成恩赐。
”这就是“恕人”。
有人会说,这不是傻子吗?我才不干!其实不是的,“恕人”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并且还是一剂良方,专治阴险狡诈、凶狠毒辣、心胸狭隘、抑郁难眠的人。
林则徐有一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可以
观察汇入大海的各条河流,每条河流都会带给大海以污染和负担,但大海并未失其大度。
反而广纳各川之水流而成其大海之大、大海之博。
如果做不到“爱”,那就退而求其次,“克己”。
“得饶人处且饶人”说的是在别人处于绝路的时候,给他一个改邪归正的机会,从而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这也是“恕人”。
“克己”能够“化敌为友”或“化敌为非敌”,被恕者如果不感激你,但至少不会恨你。
给别人以空间、以信任,到头来就是帮助了自己。
和谐的产生不正是“恕人”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仁爱之心;“克己恕人”,这是实现共赢的生存之道,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自己的中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