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翻译

合集下载

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

1、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

他在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

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

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

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一天,罗程果然因为瞪眼一类小小的怨仇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赶出宫廷,押赴他到京城衙门依法处治。

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

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

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

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无双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

”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

2、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

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就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

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

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

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

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个子。

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

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

3、随州大洪山镇有个叫李遥的人,他杀了人后就逃亡外地。

过了一年,李遥来到秭归县城,在城中的集市上,他看到有人在出售拐杖,因为价格便宜,就花几十枚铜钱买了下来。

当时秭归城中恰好也出了一桩人命案,官府正在急于抓捕凶手。

被害人的儿子在街上看见李遥,认出他手中的拐杖是自己父亲的,于是就向衙门报了案。

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

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

见异思迁: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愿去做的事。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脍炙人口: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劫后余生:经历灾难以后幸存下来的生命。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得天独厚:具备的条件特别优越,所处环境特别好。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假思考: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刀跟火种。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这里有高高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辉映环绕(在亭的)左右,从中引出一条供流觞的曲折水流,大家依次排列坐在它的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然而)喝点酒,做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地表达自己幽深内藏的情感。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仰首观蓝宇宙的广大无边,俯看考察地上万物的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这实在是值得快乐的事啊!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驱逐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与人面对面的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

4.向之所欲,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很快就已经变为陈迹,(人们)尚且不能不因此心生感慨,更何况人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后都会归结于消失。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每当看到古人(对生死)抒发感慨的原因,总是像符契那样契合。

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翻译:况且我与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那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他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同长存。

语文实词翻译

语文实词翻译
①被子(名词)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②覆盖(动词)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译文:大雪越过南岭。覆盖了南越之地的几个州郡。
③遭受,遇到,蒙受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1、爱
①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 《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译文:把梅弄成奇形怪状,弄成病态,拿这作为职业来赚钱
④困苦不堪,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 《捕蛇者说》
译文:假使当初我不做这个差事,早已经困苦不堪了
⑤筋疲力尽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筋疲力尽)《赤壁之战》
译文: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
⑥毛病,缺点
译文: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⑤考察后加以推荐
察臣孝廉(考察后加以推荐)《陈情表》
译文:推举臣下为孝廉
⑥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明) 《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宫》
译文:水清澈到极点就没有鱼(生活在里面),人精明到极点就没有人跟随。
⑦察察 ,洁净的样子
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赤壁之战》
译文: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

语文翻译

语文翻译

1、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这一年,天子首次举行汉朝的封禅大典,而太史公被滞留在周南,不能参与其事,因而愤懑将死。

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巧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父亲。

2、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况且孝道从奉养双亲开始,继而侍奉君主,最终落到处世为人上。

扬名于后世,来光耀父母,这是最大的孝道。

3、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春秋》这部书,上阐明夏禹、商汤、周文王的治世之道,下辨别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纲常,分清嫌疑,判明是非,论定犹豫不决之事,奖善惩恶,尊崇贤能,鄙夷不肖,恢复已经灭亡的国家,延续已经断绝了的世系,补救偏颇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王道的精髓。

4、《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在《春秋》一书中,记载弑君事件三十六其,被灭亡的国家五十二个,出奔逃亡不能保有自己国家的诸侯数不胜数。

5、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

6、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因而追述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

7、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去为父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罪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8、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是缀述历史旧事,整理归纳世间传闻,并不是所谓创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这就错了。

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语文_初中文言文翻译完整版

《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师:军队。

伐:攻打。

2.曹刿请见..。

请:请求。

见:拜见。

3.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谋:谋划。

间:参与。

译文: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见识)浅陋。

译文:曹刿说:“大官们(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

”5.乃入见。

问:“何以..战?”何:什么。

以:用、凭、靠。

译文: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作战?”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安:安定民生。

弗:不。

专:专有。

以:把。

译文: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同遍,普遍。

从:听从。

译文:小的恩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的牛、羊、猪等牲畜。

加:虚夸。

信:诚信。

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译文:祭祀用的牛羊、玉器、丝织品之类,我从不敢(向神)虚报数字,一定对神说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孚:受到……信任。

福:降幅。

译文:小信不能得到神灵的信任,神是不会降幅给您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了解清楚。

情:实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11.“忠之属.也。

可以..。

”..一战。

战则请从属:类。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让我。

从:跟随,跟从。

译文:这是尽职、尽力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一条件)作战。

作战时请让我跟随前去。

1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于:在。

译文: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13.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鼓:击鼓,这里指击鼓进军。

译文: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行。

”14.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译文: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杨亿巧对
寇准在中书省。

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

”没有人能对出,适逢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

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

(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2.楚人学舟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船师傅的(教导)。

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从此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技术。

(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失去操控。

3.乐不思蜀
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思念蜀国。

”,郤正知道了这事就对他说:“如果晋王再问起时,你应哭泣着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于是心向着西面而悲伤。

没有一天不思念呀。

'就闭上眼睛”适逢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着郤正教他的话回答,说完并闭上眼睛,想装出要哭的样子。

司马昭于是说:“为何你刚才所说的话,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着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


4.斗牛图
.马正惠先生曾经珍藏戴嵩《斗牛图》,闲暇的日子就在厅前展开晒太阳。

有一个缴纳田租的农民看见后偷着笑。

先生质疑他,问他笑的原因。

回答说:“我不懂得画,可是认识真牛。

在它们争斗时,要把尾巴夹在两腿之间,即使是强壮的大汉用尽全力也不能从中拉出来。

这个图上的牛都是举着尾巴的,好像不合情理吧。

”马正惠被他所说服。

5.黄琬聪慧
黄琬虽然年幼但聪明。

祖父黄琼,早年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里发生日食,京城(洛阳)看不见(日食)的情况,黄琼把当地所见报告朝廷。

太后下令问日食多少,黄琼思考如何回复太后,可不知道怎样来描述(日食的情况)。

黄琬当时7岁,在祖父身旁,说:“何不说日食后余下的太阳,好像一弯新月?”黄琼大为惊讶,立刻用黄琬的话回答太后的询问,于是特别喜爱这小孙子并认为他与众不同。

6.叶相判案
叶梦锡丞相,曾经在常州做太守。

有两家是邻居,有一家盖了一个高屋子,屋脊超过邻家的屋脊。

邻居便起诉他,说那家人其它时候还将会占了自己的地方。

叶梦锡判决说:“东家的屋子被西家遮盖了,你仔细想也没什么利害关系,以后那家人拆屋了再另外陈述你的言词吧,如今暂且以墙壁作为两家的地界吧。


7.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

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

”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

儿子侄儿们就此说了埋怨的话,陆元方说:“(如果)不这样(说),那就是欺骗对方。


8.释车而走
齐景公在少海游玩,骑马传信的侍从从城中来报告说:“晏婴病重,将要死了,恐怕景公要在他死后才见得到了。

”景公急忙起身。

又有骑马传信的侍从赶到。

景公说:“赶快乘千里马驾车出发,让主管韩枢驾车。

”跑了几百步,认为主管赶得不快,夺过缰绳代替他(赶车),赶了大约几百步,认为马没有跑得更快,就把车马都丢下而徒步奔跑。

9.唇亡齿寒
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忽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
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10.奇货可居
濮阳人吕不韦在赵都邯郸经商,看见秦国在赵国做人质的公子异人。

回家后,便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

”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

”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

”吕不韦说:“现在农民努力从事耕田劳动,还不能做到丰衣足食;若是建国家,立一个君主,获利就可以传至后世。

秦国的公子异人在赵国做人质。

住在邯郸,我愿去为他效力。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