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等六省市重点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管理模式的调查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
在基层体育教育系统不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不够科学、训练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深入探讨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人才选拔机制的科学化、合理配置训练资源等问题,对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影响因素、策略和实施步骤,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旨在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总结影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并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施步骤。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竞技体育的水平。
通过比较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差异和优劣,分析利用外部世界先进成果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启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通过本研究,旨在加深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认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竞技体育是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备人才的培养则是竞技体育事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在现代社会,竞技体育已经不再只是一种娱乐活动,更被视为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事业。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可以提升国家的体育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优秀的后备人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基础,他们的成绩不仅可以为国家争得荣誉,更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从事体育运动,推动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布局现状与发展研究

文章编号:1002 9826(2005)02 0008 04中国体育科技2005年(第41卷)第2期CHINA SPORT S CIENCE AND T ECHNOLOGY Vol.41,No.2,8 11,2005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布局现状与发展研究Research on C 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Sports Talent Reserve in Guangdong Province陈 明1,何淑敏1,周洪珍2CHEN M ing 1,H E Shu min 1,ZHOU Hong zhen 2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和运动项目布局现状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在一些项目上数量具有一定优势,但在运动项目布局上地区差异明显,项目普及率低,对山区城乡广大地区的开展重视不够,比赛缺乏整体竞争力。
应加强城乡结合,积极开发中小城市和山区农村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合理配置扩大竞技项目地区覆盖率,拓宽后备人才资源渠道,建立科技攻关体系,实行科训一体化,为广东省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构建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广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对策Abstract:T 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condition of sports events arrang ement and sports talent re ser ve r esour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 e investig at ion.T 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quantity of spo rts talent reser ve has advantage in some ev ents in Guangdong province,but the spor ts events di stribution has very obvious areas difference.Spor ts ev ents are not very popular in some r eg ions as local aut hority has not paid enoug h attentio n to it.It suggests t hat we should con struct spor ts talent reserve team in rural area,enlarge the channel of spor ts talent resource,establish the integr ation of science and training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ports development in Guangdong prov ince.Key words:Guangdong;comp etitiv e sp or ts;talent r eser ve;condition;counter measure中图分类号:G812.5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4 05 24; 修订日期:2004 11 02基金项目:广东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软科学研究项目(200235)。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一个关乎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通过科学的训练和培养,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为国家健儿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好成绩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竞技体育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舞台上,体育比赛是各国之间进行交流和竞争的重要手段。
优秀的体育人才能够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并为国家争取荣誉和声誉。
其次,体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有优秀的后备人才进行传承和发展。
国家需要有一支庞大而稳定的后备人才队伍,以保证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最后,竞技体育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也有很大的影响。
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赛事都能够吸引大量的观众和资金,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目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培养周期长且成本高。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教育,而且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经费的支持。
而这些资源和经费往往是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
其次,培养体制和方法需要改进和完善。
现在的培养模式主要以选拔和培养为主,而缺乏系统、科学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法。
此外,一些地区和学校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师资和设施。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首先,需要加大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资,并建立专门的基金来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训练。
其次,需要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规划和引导。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根据个人的特长和潜力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奖励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最后,还要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吸取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加强与国外培训机构的合作,为我国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广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研究

作者: 高宏全
作者机构: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顺德528333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体育科技
页码: 189-19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2期
主题词: 广东 竞技体育 后备 人才培养
摘要:后备人才是运动训练的主体和体育成绩的创造者,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为推动广东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对其后备人才培养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运用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研究,运用四位一体的系统整体研究观,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运动员、教练员、家长、体育官员四个子系统的逻辑关系进行辩证探讨。
对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四个管理子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进而多视角构建广东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支撑体系。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指针对培养潜力较大、具备竞技实力的年轻选手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以实现他们在未来成为国家代表队成员、参加全国和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重点从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分为集中培养和分散培养两种。
集中培养是将后备人才集中到专门的训练中心进行培训,通过提供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教练团队,提高后备人才的训练效果。
分散培养是将后备人才散布在各个地方,通过地方的培养机构进行培养,既减轻了集中培养中心的压力,也方便了后备人才与家人的交流和照顾。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内容包括体育技能、体能素质、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等方面。
体育技能是后备人才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基础,需要通过专业的训练来提高。
体能素质是后备人才进行长时间高强度训练的基础,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疲劳和抗压力能力。
心理素质是后备人才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状态的保证,需要通过心理训练来培养。
综合素质是后备人才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需要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知识和文化水平。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法可以采取全日制训练、弹性化训练和小组培养等方式。
全日制训练是指后备人才全天候接受训练,包括课堂学习、训练和社会实践等,以快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弹性化训练是指根据后备人才的特点和需要,灵活调整训练计划和内容,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进步。
小组培养是指将后备人才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分组培养,通过小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后备人才的特点和需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培养内容和培养方法,以提高他们的竞技实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的培养,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指为培养未来的优秀竞技体育人才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和训练活动。
这一研究旨在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于一个国家的体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代表了一个国家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上的实力和形象。
通过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一个国家可以提高整体竞技体育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培养后备人才还有助于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确保优秀运动员的接班人能够顺利出现。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许多挑战。
现有的体育基础设施和训练条件有限,不足以满足大量有潜力的年轻人的需求。
对于部分家庭来说,培养一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费用是巨大的负担。
还有,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专业训练可能会带来过高的压力。
这些挑战使得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变得困难和复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提供更多的训练场所和设施。
在教育系统中加入更多的体育课程和项目,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锻炼。
可以建立专门的体育学校或训练中心,为有潜力的年轻人提供专业的训练和指导。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经济支持。
政府可以设立体育奖学金制度,为表现优秀的年轻人提供资助。
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赞助和支持。
还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明确责任和权责,确保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
需要重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综合发展。
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运动员的素质培养,包括心理、品德、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培养出更全面、更有潜力的运动员。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政府、学校、家庭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这一事业的发展。
通过加大投入、提供支持和改善培养条件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挑战,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分析了现状、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培养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研究结果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启示培养者和决策者,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可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长远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体育竞技舞台上的竞争力。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培养策略探讨、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是体育界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优秀的后备人才是保障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与时俱进,对后备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影响因素是否得到全面探讨等。
有必要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培养策略探讨和案例分析等内容的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
通过系统地分析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培养策略的可行性,以及借鉴案例分析的经验教训,从而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本研究旨在总结并展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领域的重要课题,对于培养优秀的运动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国都加大了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希望能够在国际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各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各异,但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寻找最适合的方式。
在中国,体育部门也一直在致力于改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选拔、培训、激励机制,提高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和竞技水平。
虽然各国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平衡学业和体育训练、培养更多多元化的运动人才、提高教练队伍的专业水平等,都是当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本研究旨在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总结研究成果,凝练出深刻的认识和见解,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贡献新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1.人才培养资源不足:目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资源相对有限,很多优秀的年轻运动员面临着训练和比赛机会不足的情况。
有些地区甚至缺乏专业的体育学校或训练基地,导致许多有潜力的运动员无法得到适当的培养。
2.训练机制不够完善:一些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训练计划和科学的指导,导致他们的技术和身体素质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5期
辽 宁 体 育 科 技
U AO NG S OR C EN E AN E NOL NI P T S I C D T CH OGY
Vo .8 . 1 No5 2 0c . 2 o 【 06
20 0 6年 1 0月
A sr c:A tra ay ig t e ah e i e e v ae t o a d 3 i e o e i o t n v n s i i rv n e h o g h n l b ta t f n zn h t l t r s r e t n sf m 2 n l f h e l c l r n t mp ra t e t n sx p o i c s t r u h te a ge e
《 中国体育事业统计年鉴》 ,结合历届奥运会 和全运会上各 省市 的表现 , 我们归纳了六省市竞技体 育项 目布局 , 发现有 以下几 个
共同 的特点 : 、 一 一些金牌大 户项 目, 田径 、 如 游泳 , 是六个 省市 共同的重点项 目, 纷纷布下“ 重兵 ” 再次印证 了“ 田径 、 , 得 游泳者
广东 、 宁 、 辽 上海 、 江苏、 北京 、 山东六省市 是我国的传统竞
更全面 、 更深入 地了解所 研究 问题 , 我们还走访 了部分 省市 体育
技体育强省 ,六省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的状 况将在一定程 度上影响着我 国今后几年整体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表现 。而各 省市竞技体育 的成绩主要取决于其重点竞技项 目的发展 ,培养 体制和管理模式是否得 当和科 学是直接 影响培养效益 ,决定能
否最终实现培养 目标的重要方 面。 因此 , 调查和 了解六省市重点
局、 体育运动学校 的管 理人员和 教练员 3 6人 , 分别 就竞技 体育 后备人才培养方 面的招生 、 练 、 训 比赛 、 文化学 习 、 输送 等管理 问
题进行 了访谈 。
12 常规数理统计法 .. 3
对问卷调查 的结果进行汇总 ,运用 常规数理统计 法进行分
析。
项目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的培养体制及管理的状况 ,分析其存在
的问题 , 对我 国整个 竞技体 育事业将具有重要意义。
1 研 究对 象 与 方 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六省市竞技体育重点项 目布局 . 奥 运会 正式 比赛项 目已经 达 到 3 0多个 大项 ,0 3 0多 个 小 项。 全运会项 目的设置 已与奥运会接 轨 , 合理 的项 目布局 已成为
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为相关部 门 提供 决策参考。
关键词 : 竞技体 育后备人才 ;培养体制 ;项 目布局 ;管理
中图分类号 : 8 — 5 G 0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60 (0 6 0 — 0 7 0 10 — 2 4 2 0 )5 0 3 — 4
Re e r h o h l v t tb ih n n a a e P te n o sa c n t e Cu t a eEsa l me ta d M n g a tr f i s At ltcRe e v ln si i o ic so i a h ei s r e Tae t n Sx Pr vn e fCh n
在综合性运动会上获胜的重要 因素之一。通过访谈 和查 阅多年
11 研究对象 .
六省市各 自确定 的重点竞技项 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体育
运动学校 为主要研究对象 , 东 1 、 广 7所 辽宁 1 所 、 6 江苏 2 、 0所 山东 1 所 、 5 北京 1 、 5所 上海 1 9所。 1 研究方法 . 2 1 . 文献资料法 .1 2
LU Qn-hnZ O ogze ,H N h I igsa ,H U H n-hn Z A GC i
( . D p o a s a om l o e e C a z o a g o g 5 1 4 ) PE e t f n h n N r a C l g , h o h uGu n d n 2 0 1 H l
・
竞 技体 育 ・
广 东 等 六 省 市 重 点 竞 技 体 育 项 目后 备 人 才 培 养 体 制 及 管 理 模 式 的 调 查 研 究
刘庆 山,周洪珍 ,张
( 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师范学院体育系 , 广东 潮州
驰
5 14 ) 20 1
摘
要: 从培养体制及 管理的角度 , 对六省 市二线 、 三线重点竞技项 目的后备人 才进 行 了分析研 究, 以期 了解 当前的现
查 阅了近年来有关六省市竞 技体 育后备人 才培养 的相关文 献 和政策法规 ,了解六省市竞技体育后 备人才 的项 目布 局及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