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勇平】武陵山区优质茶叶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初探
茶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

si c
ad
文章编号 :10 79 (00 6— 2 8— 4 0 0- 6 5 2 1 )1 00 0
茶 叶安全生产可追溯信息 系统研究与设计
郭少 杰 ,陈大 萍
( .广 东省 科 技 信 息 中心 ,广 东广 州 5 0 3 ; 1 103 2 .华南农业大学信 息学院 ,广 东广州 5 04 ) 16 2
( . undn cec n eh o g fr ao et ,G aghu5 03 ,G agog 1G agogS i eadT cnl yI om tnC ne n o n i r unzo 103 undn ; 2 C l g f no ai , ot C iaA r ut a U i ri , unzo 162 un dn ) . oeeo If m t s Su hn gi l rl nv sy G aghu5 04 ,G agog l r c h c u e t
St dis a d sg fTe f t a e bi t nf r a i n M a a e e y t m u e n De i n o a Sa ey Tr c a l y I o m to i n g m ntS se
G OS a i ,C E aig U h ̄ e H ND p n
mo n i r a x o t r n e g i ut r n gi ut r t r a c a a trs c n G a g o g u t n a e  ̄e p r —o e td a rc l e a d a r l ewi a e h r ce t s i u n d n . a i u c u h i i
Ke wo d y r s: ta; s f o cin; ta e blt n o a in ma g me ts se e ae prdu t o rc a iiy ifr to na e n y tm m
茶叶溯源体系

茶叶溯源体系是一种追踪和记录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系统,旨在确保茶叶的质量、安全和可追溯性。
茶叶溯源体系可以追溯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包装和流通等环节,提供消费者对茶叶的全面信息和保证。
以下是茶叶溯源体系的一般步骤和关键要素:信息收集与记录:茶园和茶叶生产企业需要收集并记录与茶叶生产相关的信息,包括茶叶的种植地点、品种、施肥情况、农药使用记录、采摘时间、加工过程、包装信息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如RFID、条码等进行数字化记录。
数据追溯与管理:收集到的茶叶生产信息需要建立数据管理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该系统应能够追溯茶叶的来源、生产环境和过程,并进行信息的存储、整理和更新。
标识和追踪:为每一批茶叶分配唯一的标识码,可以是二维码、条形码或其他可识别的标识符。
标识码应与相关信息关联,以便消费者通过扫描或查询获取茶叶的溯源信息。
验证和认证:茶叶溯源体系需要进行验证和认证,确保茶叶的溯源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认证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如认证机构、行业协会等。
信息公示与传递:茶叶溯源体系应通过产品包装、官方网站、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向消费者公示茶叶的溯源信息。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标识码或查询数据库获取茶叶的相关信息,如生产地点、采摘时间、加工工艺等。
回溯能力与追责机制:茶叶溯源体系应具备回溯能力,能够在茶叶质量问题或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快速追溯相关茶叶的生产和流通信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追责。
通过茶叶溯源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茶叶的生产过程、质量标准、环境友好性等信息,增加对茶叶的信任和选择。
茶叶生产企业也可以通过茶叶溯源体系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 助推四川现代茶产业发展

增加 了质量追溯体 系建设条款 内容。
3 . 品牌竞 争力大提高
近几年 , 四川省通过 举办博览 会 、 网购节 等茶事 活动 , 宣传 和展示追溯 体系建设 , 大大提高 了消 费者 对追溯 产品
的认 知度 , 竹叶青 、 嘉竹、 米 仓 山等 品牌企业 的品牌产 品销 售量大 幅提 升 , 占企业市 场销售额 的6 7 %, 比试点 初期增长
范 化 推 进
一
了5 倍。 “ 峨眉山茶” 、 “ 蒙顶 山茶 ” 、 “ 米仓 山茶 ” 和“ 宜宾早茶 ”
等一批区域品牌市场影 响力不 断增强 。
是搞好 产地环境 的监控 。十年来 , 对试 点区的水 、 大
二、 主 要 工 作
1 . 加强组织领导 。 保 障茶产业追溯制度建设有序推进
初期增加 5 家和 7 0 家, 增长了 1 . 6 7 倍和 8 4 . 3 3 %; 建立质量追 溯 的企业收购 的鲜叶价 比市场价高 1 0 % 一1 5 %, 每亩茶 园收 入达到 0 . 6— 0 . 8 万元 , 增加 0 . 2 万元 , 增长了 5 0 %。
2 . 产 品安 全 水 平 大 提 升
千亿示 范工程等 多个 项 目为依 托 , 整 合资金近 1 亿元 , 支 持 基地 建设 , 明确 把建立 茶叶质量 追溯制 度作为必 选 的重 要
建设 内容之 一 , 确保项 目区内质量追溯 制度建设 工作有 序 开展 。各茶区也按照省政府 的要求 , 结合 本地实际 , 进一步
试点 县茶 叶质 量追溯 面积 达 5 . 5 3 万余 亩 , 全省 面积达
明确 了发展 目标和产业定位 , 整合项 目资金 , 细化工 作任务 与措施 , 在项 目区开展茶 叶质 量追溯体 系建设 。
加快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近几年来,我国茶行业蓬勃发展,茶叶产量不断攀升,消费需求不断扩大。
市场对于茶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茶产品质量安全受到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目前,我国茶叶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而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1]。
因此,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迫切而必要的,它既是茶产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执行效率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经过不断尝试和研究,我国业已展现出较好的发展空间及未来前景。
2009年4月,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NY/T1761—2009)作为与可追溯相关的行业标准,表明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取得了一定进展,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已形成共识。
特别在2009年4月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茶叶》(NY/T1763—2009)中,规定了可追溯茶叶管理目标和制度要求,并依据各个环节给出了编码的要求。
在随后的10年间,农业部出台了多项文件,不断推动着可追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5〕95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精神,都对于可追溯农产品的管理制度、信息化平台建设、技术标准等作出了具体的规范。
在国家发布的《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加快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刘路星1,2,鲁瑶2*1.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2406;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362406摘要:可追溯体系建设是茶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推行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是迫切而必要的,它既是茶产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文分析我国茶叶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实施管理,介绍可追溯体系建设中的RFID技术、“物联网+”体系、条码技术等技术支持,展望可追溯茶叶体系建设发展前景。
【向勇平】试论武陵山优质茶茶产品追溯系统的必要性

试论武陵山优质茶茶产品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向勇平1康水平2龙自刚 3 向雪琴4向博文 4(1古丈县科技局 2溪州茶业 3英妹子茶业 4古丈县茶叶局) 中国有两大优质茶区,一是浙江新安江上游优质茶区,二是武陵山优质茶区。
武陵山茶区生态条件优越,绿茶高沸点香气成分、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极高,具有香气高、光泽绿、口感佳的明显长处。
武陵山区茶叶产业在进步发展,引入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武陵山区优质绿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而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生产加工全程信息记录,对产品的全部生产销售过程进行无疏漏的跟踪,对于武陵山优质茶茶叶生产质量安全控制和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建立武陵山优质茶茶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必要性1.1顺应国际趋势,跨越技术壁垒。
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输出国,约占茶叶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近几年,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食品均须能够进行跟踪和追溯。
因此,为了符合欧美等国家对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的要求,保证茶叶的正常出口,需要建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
企业建立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有效的加强企业生产管理,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增强消费者或进口商等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提高武陵山优质茶茶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1.3满足消费者对所消费产品的知情权。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传统食品产品标签不能提供给消费者足够的生产信息。
建立武陵山优质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可以提供产品生产的必要信息,包括原料来源,使用农药化肥情况,各加工环节信息等,让消费者对购买的茶叶有足够的了解,让消费者买的放心。
1.4保护传统名优茶,维护知名品牌形象。
武陵山区有古丈毛尖、石门银峰、东山秀峰、保靖黄金茶、碣滩茶、采花毛尖、恩施玉露、鹤峰茶等品质一流、牌子响亮的绿茶。
目前茶叶市场有一些不和谐因素,假货冒充名优茶、名牌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不仅误导消费者,也对传统名优茶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助推四川现代茶产业发展

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助推四川现代茶产业发展
张冬川
【期刊名称】《中国茶叶》
【年(卷),期】2015(37)11
【摘要】四川省从2006年起,开始实施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试点建设,至今近十年,在农业部、四川省及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四川省茶产业呈现出面积、产量、产值快速增长,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格局。
一、主要成效1.规模效益大增长试点县茶叶质量追溯面积达5.53万余亩,全省面积达107.39万亩,比试点初期3000亩增加了5.23万亩和107.09万亩,增长了16.43倍和355.97倍;茶叶质量追溯试点企业增加到8家,全省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达153家,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张冬川
【作者单位】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准出与准入有机结合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J], 顾黄辉;黄颂禹;谢燕萍
2.光泽油茶产业发展上台阶——光泽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侧记 [J], 寇贤华
3.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运行 [J], 蒋丛萃
4.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中的应用 [J], 薛芗;王奎萍;徐月明;刘萍;潘越;
居萍;金晶;褚军;张静
5.汇智聚力助推四川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各民主党派省委、省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接受联合采访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

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提高食品安全
刘桔
【期刊名称】《条码与信息系统》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发达国家对进口食品设置的安全:技术壁垒日趋严格,如要符合欧盟的农残限量标准、日本的农残肯定列表制度等。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我旧也将茶叶列入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范同,对存在蜜伞隐患的食品禁止销售并责令召叫。
【总页数】2页(P4-5)
【作者】刘桔
【作者单位】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贵州分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J], 刘文;王菁;刘俊华
2.建立科学、合理、完善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标准体系,提高预防机制的能力是当务之急——第四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食品安全和环保座谈分会" [J],
3.建立可追溯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关于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的研究 [J], 郭新鹏;薛霞
4.关于建立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J], 曹楠; 赵义良; 李云
5.小米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以山西太行沃土农业产品有限公司为例 [J], 马慧敏;任红燕;李惠;金辉;邢虹娟;薛燕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孝 . 孝
茶叶质 量安 全 追溯 俸系 的 建豆及应用
陈 志雄
( 门茶叶进 出口有 限公 司 厦 门市茶叶学会 3 1 1 ) 厦 6 O2
摘要 :本文以夏茶茶叶质量 安全追溯体系的建 立及应用为例 ,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合理 的、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体 系 ,以期能够改善茶叶质量安全 、提高茶叶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茶叶 ;质量安全 ;追溯系统 ;电子追 溯平 台
厦 门茶叶进 出 口有 限公司 ( 以下简称厦茶 )创建于 茶园建立对应茶园代 码。 15 年 , 中国茶 叶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 。 94 是 20 年 一 0 6 05 2 0 年逐年完善追溯体 系内容 ,丰富茶园
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 、专业化程 度最高 、生产标准最严 、 基地管理制度 , 提高基地 自身安全管理能力 , 形成了从茶
学 术 专 业 人 文 茶趣
1 .建立与茶园一一对应 的茶园代码 ; .2 2
1 .建立基地农事活动记 录 ,记 录茶 园施肥 、用药 ,采 .3 2
21 .. 2建立茶 园管理技术规程
对包括锄耕 、施肥 、施 药 、修剪 、采摘 、鲜 叶运输 在内的各种茶园农事活动进行规范性 的技 术指导 ,确保
产 品系列最全 的乌龙茶生产加工商 和进 出 口贸易商 。公 叶种植——鲜 叶采摘—— 毛茶加工——精制加工 的茶 叶
司配备先进 的茶叶农残 、 重金属 、 微生物等理化检验室和 完整生产加工 的可追溯管理 。
一
流的全电脑品质监控 的茶 叶生产加工设 备 ,确保 了每
20 年 国家质检总局为规 范出 口食 品生产和食 品原 07
步建立茶 叶质量追踪体系 , 并不断完善 。 目前追踪体 系已 进一步提高 了规范和提高 了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得 的能力 。 经覆盖茶 叶从种植 、 采摘 、 加工 、 包装 、 储运 、 销售直至 20 — 00 ,厦茶茶叶质量安全追溯模式的运行 , 08 21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陵山区优质茶叶产品追溯系统建设初探向勇平1曾庆琳2向博文3(1古丈县科技局·古丈·416300;2湖南地理标志研究所·长沙·410082;3古丈县茶叶局·古丈·416300)1产品追溯系统是化市场劣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在茶叶消费里,专业级的或者评茶师级别的看到茶叶就能进行真伪和等级评判的茶客并不多,大多数还是一种“认牌消费”。
这个“认牌”包括对“名牌产品”、“品牌产品”的认知与接受;也包括人际间的口碑传播;还包括从茶叶书刊、历史文献资料的记载中寻找选购和消费的动机支撑。
当然,最多的还是从第一种,也就是选择被评为“XX名牌产品”、“XX名牌茶叶”、“XX茶叶品牌榜”等榜上有名的产品中,选择某一产品进行消费。
这种以“品牌榜”形式认购茶叶产品,虽然理性,但是未必能因此选购和消费到放心的产品,这是一是受制于全国当前近3000多种品牌名称的认定,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认定机构的劣质直接决定了该机构认定或排列的品牌榜的低劣;再是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的行政权力已经从品牌认定中退出,市场化运作的品牌认定工作更加缺乏权威性和真实性,也导致消费者对这些“XX品牌”、“XX品牌榜”等品牌缺乏信任和认可,因此依赖于“认牌消费”越来越难以获得消费者。
在全球食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大环境下,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及其品牌形象是获得全球消费者的不二法门。
对于大多数注重生活质量、注重食品安全卫生的消费者而言,已经从盲从的“认牌消费”转变到更加理智和理性的“认质消费”。
只有质量确实安全的产品才是他们持续消费的产品。
这对于武陵山区的优质茶业产品来说,却是一个“咸鱼翻身”的大好机会。
在中原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华夏文明中,武陵山区和湘桂黔鄂等的大多数地方一样,属于“蛮夷之地”,不但没有进入传统文化中,甚至在经济文化的崛起中,湘桂黔地区,尤其是武陵山区更加数度缺位:文化厚重比不上中原,经济繁华比不上苏杭,政治影响几乎为零,因此导致包括武陵山区在内的湘桂黔地区,在产品品牌沉积上,尤其是茶叶品牌的沉积,根本无法与外面的同日而语。
由于缺乏历史沉淀,以及历来的文化文明的边缘化和单薄化,知道今天,尽管武陵山区各县各地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品牌构建和品牌宣传推广,然而还是难以进入第一阵营。
虽有古丈毛尖获得中国十大名茶的称号,但是走向全国的目标却至今都难言已经小获成功。
武陵山区茶叶品质好,但在消费者的“认牌消费”的消费习惯中,在市场上受困于品牌劣势和文化劣势,不但价格与产品质量没有挂钩起来,甚至连全国范围内的市场都难以打开。
然而,在全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总爆发下,使得消费者从“认牌消费”转变为“认质消费”,这使得武陵山区茶的品牌劣势不再明显,而质量优势则却可以凸显出来。
这就需要一个工具或者一个声音来对国内外市场宣告:我们的质量的可靠的、安全的,是优质的茶!毫无疑问,一个具有公信力的产品追溯系统就是最好的工具。
2 武陵山区茶叶产品的产品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分析由于缺乏品牌沉积,注定了武陵山区优质的茶产品市场范围的狭小和品牌认知的单薄。
然而全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爆发,消费者选择产品消费时由“认牌消费”到“认质消费”的转变,给了包括古丈毛尖在内的武陵山区各种优质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是因为,武陵山区是茶树由云贵高原向东北标的目的迁移进化的过渡带,这一区域的茶树除了具有一般山区茶树的叶片较大、叶肉丰厚、内含物丰硕,氨基酸含量高的优点之外,还有茶多酚含量较高,特别是ECCG含量高的显着特点。
茶叶香气高长、滋味鲜爽浓厚,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和追求刺激的要求。
现代科学证实EGCG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武陵绿茶的保健价值应当是很高的,武陵山区和新安江上游山区成为全国优质绿茶产业地带,在武陵山区中,孕育了古丈毛尖、石门银峰、东山秀峰、保靖黄金茶、碣滩茶、采花毛尖、恩施玉露、鹤峰茶等等优质的茶叶产品和茶叶品牌。
从理论上说,消费者想要消费的产业品牌,就是武陵山区能够提供的产品!如何让全球消费者选择质量安全可靠的武陵山区茶产品?一方面的宣传推广,使武陵山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形象推广到全球;再是建设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产品追溯系统,解决消费者的信任问题。
3 武陵山区茶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思路产品追溯系统其实并非高新技术的东西。
在工业品生产中早已广泛应用。
在农产品生产中,由于欧洲疯牛病的爆发,以及美国食品质量事故问题的爆发,使得农产品追溯系统由企业自发行为上升到国家强制制度,比如在国际贸易中,尤其是农产品的贸易中,现在很多国家都把农产品具有可追溯性作为允许进口的先决条件,比如欧盟,比如日本,都对输入本地区、本国的农产品都强制要求可追溯。
然而放眼整个大武陵山区,建立了追溯系统的企业屈指可数。
在政府主导下,以监管功能为主要功能的产品追溯系也是鲜见;在产品追溯系统中引入物联网技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茶叶领域更是闻所未闻。
当然这主要与武陵山区经济模式不是外向型经济有关;也与地方政府、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经济知识储备,尤其是消费者心理方面,和国际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知识匮乏,观念狭隘陈旧有关。
相比一般的产品追溯系统仅仅是对产品的来源进行倒查的唯一功能和目标不一样,更区别于企业自建的产品追溯系统,武陵山区优质茶叶产品的追溯系统侧重于服务整个武陵山区区域内各个茶叶种类和茶叶品牌。
究其系统主要功能而言,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面对消费者的功能,可以从茶壶开始追溯到茶园;更重要的是政府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监管部门,可以利用该系统,全程全面监控茶叶从茶园建设到产品加工包装后的储运和流通,涵盖种植、生产加工、市场管理等环节。
透明的生产流程更有利于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主动、便捷的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对于企业而言,不但是记录每天农事操作日志、生产加工日志的平台,也是企业主和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平台;对于潜在消费者来说,这个系统的权威性,真实性,安全性是引导购物和消费的最佳导购。
4 武陵山区茶叶产品追溯系统的设计框架除了必须的信息采集、信息录入工具、设备等硬件,以及物联网设备(如土壤分析仪、气候监控仪,墒情监控仪,茶园及工厂视频监控系统、各种温度湿度露点感应器、光合有效辐传感器、土壤盐分传感器、PH电极等),这套茶叶产品追溯系统应该开发不低于三个操作平台,以满足消费者的信息追溯需求,还要满足政府行政监督管理职能部门的实时监督控制管理的便利,还要满足企业主和企业高官对企业职工执行劳动任务,完成劳动任务以及劳动操作产生的成果进行管理和监控,因此这套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操作平台:①农事日志录入平台②农事日志查询及监控平台③产品加工信息录入平台④产品信息追溯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使用,武陵山区优质茶叶的生产信息被全民录入追溯系统;消费者、政府职能管理部门、企业主和企业管理层都可以在系统授权范围内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a、农事日志农事日志数据包括:操作茶园(地块)编号,茶园地理信息,农事操作时间,气象及气候记录,农事安排人,农事执行人,操作事项,操作过程(内容),执行标准及依据,执行结果,重要时期的土壤养分测定数据,茶园温湿度,茶园阳光光合辐射数据b、产品追溯信息茶园信息主要是指:茶园地理信息、茶园土壤信息、茶园建设日期及近照、茶园建设标准依据、茶园是否符合优质优质茶基地评价;植株信息:植株移植栽培时间、品种、植株管理标准及依据、植株是否符合制作优质茶的标准评价。
c、农事操作在一年内的农事日志中选登几项,包括但不限于施肥,除虫,防害,剪枝,除草等事项,选录土壤养分测定数据内容,茶园温湿度,茶园阳光光合辐射数据。
农事操作总体目标,执行依据或者标准。
d、鲜叶信息鲜叶信息主要包括:鲜叶来源(地块)、鲜叶采摘时间、鲜叶采摘方式及操作人、鲜叶采摘标准、鲜叶是否符合制作优质茶的评价。
e、成茶加工信息成茶加工信息主要指:加工时间,加工地点,鲜叶处理方式及状态,加工方式及设备、工具、操作人;加工执行的工艺及标准,加工成茶的等级及数量,成茶(未包装)储藏地点,保鲜储藏环境(温度、湿度、放置方式、密封程度等),保鲜技术标准,储藏包装材质、含量及编号,属于优质()茶。
f、商品茶包装信息商品茶商标及自命名名称,外包装来源,内包装来源及QS号码,成茶加工工艺及完成日期,成茶储藏编号,商品茶包装日期,产品净含量,等级,执行标准,保质期,产品QS号码,产品追溯码,产品质检信息,产品内外包装照片(不少于3幅)。
5武陵山区茶产品追溯系统的配套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本系统肩负的不只是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溯源查询功能,更担负着对武陵山区茶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监管和控制,更是为了证明使用本系统的茶叶产品具有可靠的质量和可信赖的品质,因此必须注定出一套产品的评价标准,和产业的生产操作规范,使茶叶生产在分散、独立的经营者群体中,生产出产品质量相同、规格相同、执行标准相同、生产规范相同,加工流程相同的产品。
为使这套追溯系统具有可信性,可操作性,同时使得其公信力和权威性不被社会公众的质疑,这需要制定武陵山区区域内优质茶良好生产规范,即武陵山区优质茶生产规范(Wuling Good Tea Practices,一下简称WGTP),因此,在完成武陵山区优质茶生产规范的编制后,本追溯系统作为相应的产品追溯系统,可用英文命名为Tea Traceability System (考虑暂定名,以下简称TTS)。
为本系统配套的武陵山区优质茶生产规范,至少在一下方面进行规范:a种植环节标准在总的种植标准纲要原则下,不同种类、品类、小类的茶产品制定相应的子标准,子标准是为WGTP的组成部分。
种植标准不应低于国家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标准。
b加工及包装标准在总的茶加工标准纲要下,不同种类,品类,小类的茶产品制定相应的子标准,该子标准是为WGTP的组成部分。
加工及包装标准应充分吸收HACCP和ISO2200等质量标准,最终产品质量至少得符合国家AA级绿色食品标准要求。
c储存、物流、流通,零售管理在总的储存、物流、流通、零售标准纲要下,不同种类,品类,小类的茶产品制定相应的子标准,该子标准是为WGTP的组成部分。
d追溯消费者通过追溯系统TTS可以往上了解到经销商、批发商、加工商、种植者,种植过程、加工过程、流通过程,茶园信息、鲜叶信息、成品信息,等信息;茶园经营者、茶企等经营主体往下可以通过系统获知产品的流向,销售情况,库存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