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铁矿

合集下载

大冶铁矿专题介绍

大冶铁矿专题介绍

二、大冶铁矿2.1序言这次实习我们去了黄石市的大冶铁矿,了解采掘业的发展历程、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矿物资源工程的学科领域和研究对象;了解并遵守矿山生产安全规程、各种矿床开采方法的特点;熟悉露天开采的沟道和采场、台阶及其构成要素,开拓运输系统、生产工艺方法及其工程设备;熟悉地下开采井巷和采场,采矿方法与地压管理,回采工艺及设备,提升运输,通风和排水系统。

实习结束后,我结合自己在实习期间了解、学习到的一些东西,写了一个对大冶铁矿的简要介绍。

2.2矿山历史与文化大冶铁矿开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开采迄今已有1700余年。

历经古代开采、近代开采、日本掠采、重建开采和深部开采5个历史阶段;先后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商办、公私两矿并存以及国有开采5种经营形式。

大冶铁矿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更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

2.3矿山开采2.3.1矿山地质大冶铁矿坐落于黄石市铁山区,东邻三楚第一山——东方山,大冶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储量比较丰富。

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矿石平均品位53.8%,最高的达54-60%。

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有色金属。

【1】2.3.2矿山开采方法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地下矿山采矿方法根据矿石回采过程中采场管理方法的不同,矿山地下采矿方法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开采方法:1)空场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在回采过程中,采空区主要依靠暂留或永久残留的矿柱进行支撑,采空区始终是空着的,一般在矿石和围岩很稳固时采用。

中国八大铁矿,你知道几个

中国八大铁矿,你知道几个

立志当早,存高远
中国八大铁矿,你知道几个
放眼国外,有着控制全球70%铁矿石供应的四大矿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

而国内,我国的铁矿资源较为丰富,28 个省市600 多个县内都分布着各类铁矿床。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的八大铁矿分别在哪里吗?
八、石碌铁矿
石碌铁矿平均品位51.2%,最高达69%。

铁矿石以质优品位高而闻名海内外,为全国重点大矿之一。

海南石碌铁矿是我国铁矿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铁、钴、铜资源,而且还有镍、硫、铝、金等多种矿产资源。

石碌铁矿储量约占全国富铁矿储量的71%,品位居全国第一。

做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富铁矿床,石碌铁矿累计探明总储量4.66 亿吨,含铁平均品位48.81%;另有一个大型富钴矿床,累计探明钴金属量1.3 万吨;同时探明具有中等规模富铜矿床,探明铜金属量7.5 万吨等。

被誉为亚洲第一富铁矿。

七、攀枝花铁矿
位于四川省西南边陲,探明储量的钒钛磁铁矿达近百亿吨,其中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87%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有世界钒钛之都之称。

矿石中还伴生有铬、钪、钴、镍、镓等多种有用矿物。

现攀枝花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钛原料基地,是全国四大铁矿区之一。

属于内生矿床中基性、超基性岩浆矿床类型。

六、大冶铁矿
大冶铁矿是中国第一家使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始建1890 年,累计
探明铁矿资源储量1.6 亿吨。

大冶铁矿每年开采铁矿约300 万吨,经过50 年的。

大冶铁矿

大冶铁矿

大冶铁矿实习报告班级:021132姓名:蒋晓鹏指导老师:吕新彪杨振1.区域地质简介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山铁(铜)矿床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大冶市。

黄石国家公园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大冶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储量比较丰富。

6个矿体除龙洞矿体向南倾斜和尖林山矿体呈隐伏平卧状外,其他都向北北东倾斜。

单个矿体长360-920m,倾斜延深100-550m不等。

厚10-80m,局部可达180m。

鄂东南成矿区内寒武系至第四系地层广泛出露(缺失中、下泥盆统和上侏罗统),古生界和中生界下三叠统主要分布于成矿区中部广大地区。

鄂东南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西端,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东北缘,北临大别造山带,南与九岭-幕阜隆起带毗邻。

鄂东南矿集区地质及矿产简图(据Hu et al., 2014)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辅以箕式盆地。

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

区域岩浆岩包括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岩?体群。

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2.矿区地质概况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以及下三叠统大冶群。

其中龙潭组( P2L) 20~60m主要出露在矿区最南部边的松山煤田等地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上段为保安段薄层硅质岩、粘土页岩;中段为下窑段厚层含燧石条带灰岩;下段为炭山湾段杂色砂质页岩、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薄层煤。

但在八卦山该组地层为含燧石结核的结晶灰岩及大理岩。

大隆组(P2d)以黑色薄层、致密、性脆而节理发育的硅质岩或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粘土质或炭质页岩,厚15 m,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大冶群(T1dy)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与其下伏的大隆组地层成假整合接触。

大冶铁矿矿床实习报告

大冶铁矿矿床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大冶铁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是中国著名的露天铁矿之一。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大冶铁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开采工艺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大冶铁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开采工艺;2. 掌握露天矿床的勘探、开采、选矿等基本知识;3. 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区域地质背景大冶铁矿位于鄂东南地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西端。

该地区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发育。

大冶铁矿所在的铁山矿田位于鄂东南三角形构造岩浆岩区的中心,处于印支期构造的大冶向斜的南翼与燕山期鄂城一大磨隆起带的中脊以及姜桥一下陆断裂褶皱带的交切部位。

2. 矿区地质(1)地层:铁山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迭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迭系乐平统硅质页岩层。

(2)构造:矿区构造复杂,深部有山坡一枫林穿壳断裂横贯区内,区内盖层与深部连通,成为深部物质向盖层运移的活动中心。

(3)岩浆岩:铁山矿区岩浆活动发育,主要有花岗岩、闪长岩等。

3. 矿床地质特征(1)矿体特征:大冶铁矿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

(2)矿石特征:大冶铁矿矿石品位较高,以磁铁矿为主,部分为赤铁矿。

(3)成矿期和成矿阶段:大冶铁矿成矿期主要在元古代,成矿阶段分为磁铁矿阶段和赤铁矿阶段。

4. 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1)成矿条件:大冶铁矿成矿条件优越,主要有以下几点:1)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冶铁矿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2)良好的地质构造: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利于成矿;3)适宜的成矿环境:鄂东南地区气候适宜,有利于成矿。

(2)成因分析:大冶铁矿成因主要为岩浆热液成因,即岩浆热液在地下循环过程中,将矿物质带入地表形成矿床。

四、实习心得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露天矿床的勘探、开采、选矿等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八大铁矿,你知道几个?

中国八大铁矿,你知道几个?

放眼国外,有着控制全球70%铁矿石供应的四大矿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

而国内,我国的铁矿资源较为丰富,28个省市600多个县内都分布着各类铁矿床。

那么,大家知道中国的八大铁矿分别在哪里吗?一、鞍山铁矿位于鞍钢附近,是鞍钢铁矿石的供应者,资源丰富,连同本溪铁矿探明储量超过100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0多亿吨,居全国之首。

包括东鞍山、弓长岭等矿区,呈弧形分布于鞍钢周围。

特点是铁矿石品位低,但分布广,储量大。

鞍山不仅有着祖国钢铁之都的美誉,还拥有中华宝玉之都、海城世界镁都等光环四射的头衔。

从空中俯瞰,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分布着一座座资源巨大、品位高档的矿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这一座座聚宝盆里开掘出来的大批丰富矿产,为鞍山这个重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为鞍山经济的振翅高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本溪大台沟铁矿大台沟铁矿发现于2006年,地点位于本溪市平山区桥头街道台沟村。

初步勘探发现,大台沟铁矿资源储量为51.92亿吨,是已探明的亚洲最大的单体铁矿。

但经过6年的进一步勘探发现,大台沟铁矿的远景储量将突破100亿吨大关,从而轻松打破瑞典基律纳地下铁矿保持百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而且大台沟铁矿具有埋藏深、储量大、倾角陡、矿体延伸大、开采技术含量高等特点,铁矿石平均品位估计在32%左右,部分富矿品位达到50%。

三、迁安铁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

迁安、滦县一带是我国四个特大铁矿带之一。

迁安铁矿现为我国四大铁矿之一。

储量丰富,探明储量50亿吨左右,且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

铁矿石主要供京津唐钢铁基地。

四、白云鄂博铁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头市北面。

属多成因的内生铁矿,也是大型的铁、稀土、铌等多种有用矿物共生矿,其中稀土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0%以上,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六分之五,有“世界稀土宝库”之称。

铁矿石主要供包头钢铁基地。

包头也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

五、马鞍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苏皖交界的南京、芜湖一带,是一种内生铁矿床,与铜矿共生。

大冶铁矿地质及矿化特征研究

大冶铁矿地质及矿化特征研究

大冶铁矿地质及矿化特征研究大冶铁矿是中国著名的大型铁矿床之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

自20世纪初发现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大冶铁矿的地质和矿化特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大冶铁矿属于中生代侏罗系下统的实属岩系,主要由砂岩、泥岩和硅质岩组成。

矿区地形起伏较大,最高点海拔约为500米。

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由北北西走向的断裂构造、西北东南走向的褶皱构造以及东南西北走向的韧性剪切断裂构造组成。

大冶铁矿矿体主要产于硬质热液蚀变带中的砂岩中。

矿区内主要含有磁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白钨矿、黄钨矿等矿物。

其中,磁铁矿是最主要的矿物,占矿体总储量的80%以上。

其次是方铅矿、黄铜矿等。

磁铁矿矿物学和地质特征研究表明,大冶铁矿的矿床类型属于变质型热液磁铁矿矿床。

磁铁矿主要不同于一般海相沉积磁铁矿,它是在硬质热液蚀变带中形成的。

大冶铁矿矿区的地质构造对矿床生成和矿床分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矿区内的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在硬质热液蚀变作用下,断裂和节理等构造裂隙很容易被填充和富集矿物,形成矿床。

因此,在勘探和开采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因素。

大冶铁矿开采历史悠久,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经历了历代的开采和改造之后,矿区内的铁矿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在目前的生产中,已经实现了从地下采矿到露天采矿的转型。

矿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保障储量的保持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总之,大冶铁矿是中国重要的铁矿矿床之一,其地质和矿化特征的研究不仅对于深入了解其内在规律,指导矿床勘探和开采,而且对于中国铁矿资源的整体开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保方面,在未来发展中需更加重视科学的地质特征研究以及生产调控。

大冶铁矿采矿

大冶铁矿采矿

大冶铁矿采矿一、地理交通位置与隶属关系大冶铁矿位于黄石市铁山区,西距武汉市104km,东距黄石市25km,东南距大冶市15km..地理坐标为东经114度54分43秒,北纬30度13分10秒。

矿区有准轨铁路和公路与武汉铁路、武黄公路相连,西北经鄂州市到武汉市与京广线相连,南通大冶,东至黄石市与长江相通,水路交通极为便利。

矿区属低山丘陵结构的盆地地形。

矿区最高峰为四峰山,海拔487.08m。

大冶铁矿矿部海拔标高为40~60m。

矿区气候属长江中游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夏热冬寒,年平均气温为17摄氏度。

极端最高气温为40度3分。

最低气温为-11摄氏度。

雨季较长,年平均降雨量1400mm,日最大降雨249.5mm.矿床地质概况:铁矿位于铁山侵入体与下三迭纪大冶灰岩的接触处,成因类型属于接触交代高温热液矿床,矿体走向为NNW--SEE.自西而东由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尖山六个矿体组成。

沿走向长达四千余米。

二、矿床地质特征:1、尖林山矿体:尖林山矿体位于铁山区中部,属一潜伏矿体,东连象鼻山矿体,西与龙洞矿体相接。

布在13~19勘探线之间,矿体走向,N42度W,倾向N48度E。

平均倾角10左右;矿体埋藏深度离地表为121.5m至357m之间,埋藏最高标高为+100m,最低标高为-55m(-55m以下的矿量是在矿井开始建设后,才进行勘探发现的,所以不包括在不设计范围内,)矿体最大厚度77m,最小厚度2m,平均厚度30m.沿走向685m(13~18),倾向延伸平均205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形状较不规则。

沿倾向方向,矿体上部产于大理岩中;中部产于大理岩与闪长岩间;下部插入闪长岩中。

一般情况是:上盘为闪长岩,下盘为大理岩。

2、龙洞矿体:龙洞矿体位于尖林山矿体之西,直接出露地表,分布在8~13勘探线之间。

矿体主要走向N35度W,倾向S55度W,倾角在50度~80度之间。

矿体最大厚度53m,最小厚度2m,平均厚度17m,沿走向长488m,倾向延伸平均126m.矿体露头最高标高190m,埋藏最低标高-116m。

大冶铁矿诗句

大冶铁矿诗句

大冶铁矿诗句
1. 哎呀呀,大冶铁矿那可真神奇,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等待被唤醒,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那里,被那巨大的矿坑震撼到不行!
例子:有一次我带朋友去,他看到那场景,直接“哇塞”了出来。

2. 大冶铁矿呀,你是历史的见证者,多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诉说着过去,我每次去都感觉能听到岁月的故事呢!
例子:邻居张大爷每次讲起大冶铁矿的过去,都特别感慨。

3. 嘿,大冶铁矿你可真了不起,你蕴藏的宝藏就像无尽的希望,给人们带来了多少发展的力量啊!
例子:家乡能有今天的发展,大冶铁矿功不可没呀!
4. 哇哦,大冶铁矿的矿石仿佛是大地的瑰宝,那耀眼的光芒,不是珍珠却胜似珍珠呀!
例子:小李从矿上回来,手里拿着一块矿石,就跟捧着宝贝似的。

5. 大冶铁矿啊,你就是那大地的诗篇,每一处景色都是那么动人,我怎么能不深深着迷呢?
例子:我常常一个人在那里发呆,沉浸在那独特的氛围中。

6. 哟呵,大冶铁矿的雄伟简直超乎想象,这不是自然的奇观又是什么,你去看看就知道啦!
例子:同事们去了后都赞不绝口。

7. 大冶铁矿,你就像一座神秘的城堡,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每次都有新发现呢!
例子:有一回我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石头。

8. 哎呀,大冶铁矿的魅力谁能抵挡,那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让人为之疯狂啊!
例子:好多游客不远千里也要来感受大冶铁矿。

9. 大冶铁矿呀,你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存在,这毋庸置疑呀!例子:大家一提起大冶铁矿,脸上都洋溢着自豪。

观点结论:大冶铁矿是一个非常特别且值得人们记住和珍惜的地方,它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冶铁矿实习报告班级:021132姓名:蒋晓鹏学号:20131004341指导老师:吕新彪杨振1.区域地质简介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山铁(铜)矿床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大冶市。

黄石国家公园是我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

大冶矿区共由6个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储量比较丰富。

6个矿体除龙洞矿体向南倾斜和尖林山矿体呈隐伏平卧状外,其他都向北北东倾斜。

单个矿体长360-920m,倾斜延深100-550m不等。

厚10-80m,局部可达180m。

鄂东南成矿区内寒武系至第四系地层广泛出露(缺失中、下泥盆统和上侏罗统),古生界和中生界下三叠统主要分布于成矿区中部广大地区。

鄂东南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最西端,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扬子板块东北缘,北临大别造山带,南与九岭-幕阜隆起带毗邻。

鄂东南矿集区地质及矿产简图(据Hu et al., 2014)区内的构造变形主要由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所形成。

印支期形成一系列褶皱束和叠瓦式的逆冲滑覆构造带,主要表现为北西西至东西向的弧形褶皱及走向逆冲断裂,上覆以滑片;燕山期形成北北东向的隆坳带,叠加褶皱、断裂,并辅以箕式盆地。

在三角形区内,印支与燕山期构造直交叠加。

区域岩浆岩包括鄂城、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等主要侵入体和众多的岩体群。

侵入岩出露面积达612平方千米,伴生铜、铁、金等多金属矿床。

2.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和龙潭组以及下三叠统大冶群。

其中龙潭组( P2L) 20~60m主要出露在矿区最南部边的松山煤田等地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上段为保安段薄层硅质岩、粘土页岩;中段为下窑段厚层含燧石条带灰岩;下段为炭山湾段杂色砂质页岩、粘土岩夹炭质页岩及薄层煤。

但在八卦山该组地层为含燧石结核的结晶灰岩及大理岩。

大隆组(P2d)以黑色薄层、致密、性脆而节理发育的硅质岩或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粘土质或炭质页岩,厚15 m,与下伏龙潭组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下三叠统大冶群(T1dy)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与其下伏的大隆组地层成假整合接触。

自下而上可分为7 个岩性段。

岩性主要为灰岩、泥灰岩和大理岩等滨浅海相沉积。

最常见的深部矿体近矿围岩是大冶群第五段的厚层大理岩和白云质大理岩,次为大冶群第四段的中厚层-厚层大理岩。

另外还有第四系沉积物出露,主要以坡积残积物及冲积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河谷地带。

2.2 构造矿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经过了多次构造的叠加与改造,接触热动力构造十分发育。

印支期形成的北西西向构造形迹奠定了本区基础构造格架,燕山运动以来与侵入体热动力变质有关的褶皱构造(包括燕山早期岩体侵入接触断裂带及热接触动力变形带构造)及燕山晚期岩体侵入动力变形构造。

2.2.1 印支期北西西向构造北西西向构造出现于铁山岩体南部,其由一系列北西西向的线状褶皱和压性断裂组成。

褶皱形态多以紧密线状为主,断裂通常具有多期活动特点,早期具压性,中期具张性、晚期压扭性。

区域性的北西西向构造控制了岩体接触带以及工业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使其总体上也呈北西西向产出。

具有区域性控岩、控(矿)带的作用。

铁山铁铜矿床地质略图(据石准立等,1981)1.第四系; 三叠系下统大冶群:2.花斑状构造大理岩;3.大理岩夹白云质大理岩; 4.大理岩夹角岩; 5.含石香肠构造大理岩; 6.含石榴石、透辉石大理岩; 7.大理岩夹角岩条带; 8.页岩夹泥灰岩; 9.上二叠统硅质岩、角岩; 10.斑状含石英闪长岩; 11.正长闪长岩; 12.辉石闪长岩; 13.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 14.闪长玢岩; 15.煌斑岩; 16.花岗斑岩; 17.矽卡岩; 18.矿体; 19.断层2.2.2 燕山早期岩体热接触动力变形带及侵入接触断裂带构造(1)塑性到半粘性流变构造——褶皱大理岩中褶叠层的出现和褶皱的复杂性、不协调性以及各种类型香肠的发育是这种塑性和半粘性流变的最明显的标志。

(2)岩体侵入接触断裂带(面)侵入岩体与大理岩直接接触,接触面构造简单,接触界线截然分明,接触面从上到下呈波状弯曲,有的矿段侵入接触面以断裂破碎带相接触,根据断裂破碎带发育的片理构造与主断层交切关系判断,接触带断裂具逆冲断层性质。

还有一些矿段侵入接触面十分复杂,接触带内发育有片理化带、角砾岩带矽卡岩及各种侵入的岩脉,组成十分复杂的构造接触带,如尖山矿段采坑东帮岩体接触带,该断裂带(面)经历了“压性-张性-再挤压-再张裂”的断裂构造变形阶段。

2.2.3 燕山晚期岩体侵入动力变形构造实习中主要可见三组断裂:岩体北侧山坡上的大断裂、岩体南侧一老洞之下通过发育的植被发现的断裂、捕掳体(大理岩)南120 米处可见另一断裂。

2.3 岩浆岩矿床位于铁山岩体南缘接触带上。

铁山岩体东西长24 km,南北宽5 公里左右,出露面积约120 km2,呈NWW-SEE 向纺锤形,是燕山期多次侵入而形成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杂岩体。

总共有4次侵入岩。

四种岩浆岩形成顺序自早而晚为: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正长闪长岩和斑状含石英闪长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前两种。

前者是铁山矿区岩浆活动规模最大的一次岩侵入活动,形成了铁山岩体的主体,由闪长岩类岩石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的脉岩:闪长玢岩、煌斑岩、辉绿岩等。

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征:①属SiO2弱过饱和及SiO2不饱和的(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岩石类型;②K2O+Na2O含量高于中国和世界同类岩石,为富碱的岩石类型;③中细粒石英闪长岩、正长岩和斑状含石英闪长岩中的Fe3O、FeO、MgO、CaO含量低于中国和世界同类岩石。

铁山矿区岩浆岩特征表3.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特征大冶铁(铜)矿床矿体整体上呈肠状分布,由六大矿体组成,自西向东为铁门坎、龙洞、尖林山、象鼻山、狮子山和尖山矿体。

除尖林山矿体为盲矿体外,其余各矿体均出露地表,已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剥蚀。

矿体主要产出在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上,其矿化在空间上与矽卡岩相关。

在平面和剖面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发育于大理岩向闪长岩弯曲的部位,原因是该部位密集裂隙,容易富集成矿流体,经一系列物化反应形成矿体。

3.2 矿石特征3.2.1 矿物类型大冶铁矿床一般可分为原生带和氧化带。

原生带以含铜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矿石为主,其次为黄铁矿-黄铜矿矿石。

氧化带以含铜褐铁矿-赤铁矿矿石为主,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铁和铜的氧化物,主要有赤铁矿、褐铁矿、赤铜矿、孔雀石等,次为铜蓝、蓝铜矿和软锰矿等,并含有不等量的原生矿物。

3.2.2 矿石描述TS-K-7褐黄色菱铁矿矿石:褐黄色,交代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菱铁矿(50%)、铁白云石(30%)、石榴子石(20%)。

菱铁矿,浅褐黄色,玻璃光泽,半自形粒状,晶形明显,无解理,硬度小于小刀;铁白云石,浅褐色,半自形粒状,硬度小于小刀,为白云石与含铁溶液的交代产物。

TS-K-6原生灰白色菱铁矿矿石:灰白色微带红,交代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菱铁矿,含量50% 左右,为磁铁矿的交代产物,黄白色,玻璃光泽,半自形粒状,晶形明显,无解理,硬度小于小刀。

TS-K-8块状红褐色菱铁矿矿石:红褐色,交代结构,致密块状构造,主要矿物为菱铁矿(60%)、褐铁矿(30%)、方解石(10%)。

菱铁矿,褐黄色,玻璃光泽,半自形粒状,晶形明显,无解理,硬度小于小刀;褐铁矿,红褐色,半金属光泽,硬度小于小刀。

TS-K-9花斑状磁铁矿矿石:棕褐色,细粒晶状结构,花斑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50%)、菱铁矿(20%)、赤铁矿(10%),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10%)、透辉石(5%)、石英(5%)。

磁铁矿,黑色,他形粒状,金属光泽,硬度大于小刀,磁性;菱铁矿,褐黄色,玻璃光泽,半自形粒状,晶形明显,无解理,硬度小于小刀;赤铁矿,褐红色,他形粒状,土状光泽,硬度大于小刀,磁性,为氧化产物。

块状磁铁矿矿石TS-K-10:黑色,细粒他形结构,浸染状构造,主要矿物为磁铁矿(80%)、黄铁矿(15%)、黄铜矿(5%)。

磁铁矿,黑色,他形粒状,金属光泽,强磁性,硬度大于小刀,比重大;黄铁矿,浅铜黄色,不规则粒状、脉状,金属光泽,硬度大于小刀;黄铜矿,铜黄色,他形粒状,金属光泽,硬度大于小刀。

3.3 围岩蚀变大冶铁矿附近的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两侧均经受了一定程度的接触交代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的改造,主要蚀变类型有矽卡岩化、钠化、钾化、硅化、金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形成各类矽卡岩、碱质交代岩和热液蚀变岩。

实习中主要可见以下2 种蚀变类型:(1)矽卡岩化矽卡岩化是最为发育的围岩蚀变,主要发育在黑云母透辉石闪长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及附近,而在中细粒含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上矽卡岩化强度较弱,矽卡岩(带)与此矿床(体)在空间上密切共生,这种相关性充分体现了接触交代作用及其所形成的矽卡岩是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铁山铁铜矿的矽卡岩以钙矽卡岩(主要矿物:石榴石、方柱石、绿帘石)为主,其次为镁矽卡岩(主要矿物:透辉石、金云母)。

实习中主要可见以下两种矽卡岩化岩石:条带状矽卡岩化灰岩黑灰色,交代结构,条带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透辉石(30%)、石榴子石(20%)、黄铁矿(10%),此外可见硅质条带(20%)以及交代残余的灰岩(20%)。

放射状硅灰石矽卡岩灰绿色,交代结构,放射状构造,主要矿物有硅灰石(90%)灰绿色,硬度较大、黄铁矿(10%)褐黄色。

(2)绿泥石化绿泥石化是一种常见的晚期热液蚀变类型,主要分布在正接触带与附近的围岩中,尤其是断裂带及裂隙中,呈他形不规则状、鳞片状集合体及细脉状充填于断裂带及裂隙中或叠加在矽卡岩化上,局部交代角闪石。

3.4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铁山矿床主要由两期铁铜矿化叠加而成,每一期成矿都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第一期成矿可分为磁铁矿、赤铁矿-菱铁矿和硫化物三个阶段主要与石英闪长岩有关;第二期成矿可分为干矽卡岩、湿矽卡岩-磁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碳酸盐四个阶段主要与辉石闪长岩有关。

(1)第一期矿化矽卡岩(微弱)-磁铁矿阶段:本阶段矿物成分单一,磁铁矿、透辉石为其基本矿物组合,另外可见金云母分布在磁铁矿粒间及孔洞中,以块状、气孔状构造,细粒致密它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广泛发育为特征。

本阶段矿石构成的矿体与围岩有清楚而截然的边界线,仅在岩浆岩一侧有微弱石榴石、金云母、透辉石等矽卡岩矿化现象,沿矿体边部线状分布,宽数十公分至米余。

在大理岩一侧矿体与围岩边界更为截然,一般无蚀变或仅数毫米的蚀变边,边界呈折线状或波状。

赤铁矿-菱铁矿阶段:赤铁矿、菱铁矿紧密共生是本阶段的重要特点,此外铁白云石、方解石亦较为常见,石英偶见。

矿石多呈花斑状、条带状和晶洞状构造,交代结构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