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疫苗的研制――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发明专利]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ffdc4a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76.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32690.3(22)申请日 2019.04.24(71)申请人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16号中国人寿大厦602申请人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72)发明人 龙珍 李茂光 李月琪 李亚南 李长坤 毛琦琦 黄涛宏 许美凤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9代理人 张祥明(51)Int.Cl.G01N 30/02(2006.01)G01N 30/06(2006.01)(54)发明名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结合率的测定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结合率的测定方法:(1)标准品的酶解;(2)固相萃取富集目标肽段;(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4)绘制标准曲线,得标准工作曲线方程;(5)样品检测,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特征肽段的浓度;(6)计算各特征肽段的多糖结合率、各位点蛋白残留率。
本发明实现了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率的多位点定量监测,其中破伤风蛋白涉及20个监测位点,CRM197涉及16个监测位点。
本发明不仅可以检测残留蛋白含量,还可以评价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的结合率,也可用于多糖或蛋白残余率相同但活性和毒性不同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研究,可为改进多糖蛋白结合工艺提供直接的监测方法。
权利要求书5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4页CN 111855827 A 2020.10.30C N 111855827A1.一种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蛋白结合位点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所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以破伤风类毒素(即甲醛脱毒的破伤风蛋白)或CRM197蛋白为载体的疫苗,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标准品的酶解:取破伤风类毒素溶液或CRM197蛋白溶液,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使蛋白变性;加入二硫键断裂试剂使二硫键断裂;加入碘代乙酰胺溶液;加入蛋白酶酶解,得蛋白酶解液;(2)固相萃取富集目标肽段:蛋白酶解液通过固相萃取柱,得含目标肽段的蛋白洗脱液;(3)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蛋白洗脱液,得色谱图,色谱图中的特征峰与特征肽段一一对应,计算各特征肽段峰的峰面积;(4)绘制标准曲线:各特征肽段峰的峰面积与特征肽段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各特征肽段的浓度与蛋白溶液的浓度相同;配制不同浓度的破伤风类毒素溶液或CRM197蛋白溶液,通过步骤(1)、(2)、(3)得到不同蛋白浓度下的各特征肽段峰的峰面积,绘制各特征肽段所对应的特征肽段浓度-特征肽段峰面积曲线,得到标准工作曲线方程通式:A=aC+b,其中,A为特征肽段峰面积,C为特征肽段的浓度,a和b为常数;(5)样品检测:取待检测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样品溶液,进行步骤(1)、(2)、(3),得各特征肽段峰面积;将各特征肽段峰面积带入相应的标准工作曲线方程,计算得到样品中各特征肽段的浓度;(6)计算各特征肽段的多糖结合率、各位点蛋白残留率,计算公式如下:多糖结合位点N的多糖结合率W%=(样品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特征肽段的浓度-特征肽段N的浓度)/样品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特征肽段的浓度×100%;多糖结合位点N的蛋白残留率C%=特征肽段N的浓度/样品溶液中浓度最高的特征肽段的浓度×100%;N代表某一特征肽段;数值最小的C%作为该样品中残留蛋白率。
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与技术原理

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与技术原理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蔓延,疫苗的研发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冠疫苗的研发过程与技术原理。
一、研发背景新冠疫情的暴发给全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们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来应对该病毒的传播。
因此,全球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纷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疫苗的研发工作。
二、研发过程1. 基础研究阶段在正式开始疫苗研发之前,科研人员首先需要对新冠病毒进行全面的了解。
他们会通过对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以确定疫苗的研发方向。
2. 技术验证阶段在确定研发方向之后,科研人员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病毒载体等,进行病毒抗原的产生与表达。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室验证,确保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
3. 动物实验阶段在完成技术验证后,科研人员会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疫苗的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动物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果,科研人员可以初步判断疫苗的有效性。
4. 临床试验阶段经过动物实验的验证,科研人员将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个阶段分为三个阶段: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
Ⅰ期主要测试疫苗的安全性,Ⅱ期则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剂量选择,Ⅲ期则是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规模试验。
5. 批准上市阶段如果疫苗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且符合监管机构的要求,科研人员可以向相关监管机构递交上市申请。
一旦获得批准,疫苗就可以正式上市使用。
三、技术原理1. mRNA疫苗目前研发的新冠疫苗中,较为突出的是mRNA疫苗技术。
mRNA 疫苗是通过注射mRNA分子来引导人体细胞合成病毒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免疫反应。
mRNA疫苗具有生产安全性高、研发周期短的优势,因此在应对新冠疫情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2. 腺病毒疫苗腺病毒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腺病毒载体中,再通过注射将腺病毒载体引导到人体细胞内,从而产生病毒抗原并引发免疫反应。
疫苗的发展历程

疫苗的发展摘要:疫苗的发展过程和疫苗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疫苗前景发展1、生物制品与疫苗定义:1.1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防治和诊断用的制剂。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
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
1.2疫苗是生物制品中的重要一员,它是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和治疗用的制剂,是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用于人或动物体的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疫苗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免除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2、疫苗的抗病原理2.1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
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和人类的过敏反应的原理类似。
3、疫苗的诞生与发展3.1疫苗的诞生疫苗的诞生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时期。
18世纪早期的中国,就已出现以接种天花患者的脓液-这种接种人痘的独创性方法来预防天花。
虽然这种不经任何处理就对人的活体进行接种人痘的医疗手段带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该方法却为利用疫苗的手段预防高危恶性传染病开创了先河。
1921年,人痘接种法传入了英国,英国乡村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也发现接种牛痘病牛的挤奶牛女工不会患天花,琴纳在1976年从一挤奶女工感染的痘胞中取出胞浆,接种于8岁男孩的手臂上,然后让其产生天花脓胞液,结果该男孩并未感染天花,证明其对天花确实有免疫力。
这也是人类通过有意识预防接种来控制传染病的首次科学实验。
而Vaccine,其意为疫苗、菌苗,泛指所有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来源于当时最大规模应用的用牛制备的疫苗-牛痘苗(vaccine),拉丁文中Vacca是指牛的意思。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原理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免疫原理疫苗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全体,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一种特殊的疫苗,它的免疫原理与其他疫苗有所不同。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由多糖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多糖是病原体表面的一种特殊分子,而蛋白质则是多糖分子结合的载体。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理是通过多糖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共同作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多糖分子是病原体表面的一种特殊分子,它们通常是由多个糖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
多糖分子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
但是,多糖分子的抗原性较弱,容易被人体免疫系统忽略,从而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为了增强多糖分子的抗原性,研究人员将多糖分子与蛋白质结合起来,形成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蛋白质作为多糖分子的载体,可以增强多糖分子的抗原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此外,蛋白质还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的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反应的效果。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免疫原理是通过多糖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共同作用,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当多糖蛋白结合疫苗进入人体后,多糖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会被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识别和摄取。
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呈递给T细胞和B细胞,激活它们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T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识别和攻击病原体。
当T细胞受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刺激后,会分化成不同类型的T细胞,如辅助T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
辅助T细胞可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杀伤性T细胞可以直接攻击病原体。
B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它可以产生抗体。
当B细胞受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刺激后,会分化成不同类型的B细胞,如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记忆B细胞可以长期保存对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记忆,以便在下一次接触病原体时快速产生抗体。
浆细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攻击病原体。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制备及表征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制备及表征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是一种通过将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制备的疫苗。
它可以利用多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特性,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
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一般步骤如下:
1.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从病原体中提取多糖,并通过离心、过滤等方法进行纯化,得到纯净的多糖。
2. 蛋白质的产生和纯化: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或其他方法产生所需的蛋白质,然后通过离心、层析等方法进行纯化,得到纯净的蛋白质。
3. 多糖蛋白结合:将纯净的多糖和蛋白质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反应,使多糖与蛋白质结合。
4. 结合产物的纯化:通过离心、层析等方法将结合的产物与未结合的多糖和蛋白质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多糖蛋白结合物。
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表征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效率:利用比色法、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多糖与蛋白质的结合效率。
2. 纯净度:利用SDS-PAGE、薄层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的杂质含量,评估纯净度。
3. 免疫原性:通过小鼠、兔子等动物模型,评估多糖蛋白结合
疫苗的免疫原性,包括抗体产生、细胞免疫等方面。
4. 安全性:评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包括细胞毒性、过敏原性等方面的检测。
总的来说,制备多糖蛋白结合疫苗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多糖和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结合反应,以及纯化和表征等过程。
通过合适的表征方法,可以评估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质量和免疫原性,为疫苗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第七章_疫苗概论

29
减毒活疫苗(弱毒疫苗)的优点: 活疫苗通常以模拟微生物自然感染状态来刺激
免疫应答,既可刺激体液免疫又可刺激细胞免疫, 特别是当以自然途径如口服或喷鼻免疫时,还可刺 激黏膜免疫。 因此具有免疫全面、免疫力持久等 优点。
23
弗氏佐剂(Freundadjuvant),是目前最常用于动物实验的佐剂, 它是将抗原水溶液与油剂(石蜡油或植物油)等量混合,再加乳 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制成油包水抗原乳剂,称之为不完全弗 氏佐剂。如在不完全佐剂中加入分枝杆菌(如死卡苗)则称为完 全弗氏佐剂。 白油Span佐剂是用轻质矿物油(白油)作油相,用Span-80或 Span-85及Tween-80作为乳化剂制成的油乳佐剂,是当前兽医生 物制品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佐剂之一。
在制备疫苗中常加入适宜的稳定剂或保护 剂,如冻干疫苗中常用的乳糖、明胶、山 梨醇等,以保证疫苗再加工和存储过程中 的稳定性。
在疫苗生产制备中常采用化学试剂灭活, 常用的化学灭活有丙酮、苯酚、甲醛、去 氧胆酸钠表面活性剂等,在后续的制备程 序中应从疫苗中除去,以保证疫苗的安全 性。
20
三、疫苗的种类
产生的抗体以sIgA为主,经粘膜上皮细胞分泌至 粘膜表面,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 制。
28
2、减毒活疫苗(弱毒疫苗) 是指将微生物的自然强毒株通过物理的、化学
的和生物学的方法连续传代,使其对原宿主丧失毒 力,或只引起亚临床感染,但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 性、遗传特性,用这种毒株、菌株制备的疫苗就叫 减毒活疫苗。
皂角素是从南美种的皂角树皮提取出的具有免疫 刺激活性的一类物质。其中Quil A是皂角素中初 步纯化的产品,有促进Thl和Th2 T辅助细胞功能 和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
新冠疫苗研发的科学过程

新冠疫苗研发的科学过程从新冠病毒肆虐全球以来,疫苗研发一直是全世界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方向。
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和传染,疫苗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疫苗研发的科学过程,让读者了解在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下,新冠疫苗从研究、测试、批准直至推广流程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新冠病毒一开始被发现时,医学科学家就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科学家们需要深入了解病毒的传染机制、症状和影响,才能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疫苗。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还需要研究病毒的基因组,确定可以用作疫苗开发的蛋白质,尤其是事关疫苗针对病毒的特定蛋白质。
这些过程可能需要进行长达数月乃至数年的研究,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第二阶段:临床试验一旦科学家们确定了要针对哪种病毒蛋白质进行研发,他们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因为这是确定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疫苗将被分配给数百名志愿者进行测试。
科学家们将仔细记录疫苗对志愿者身体的影响,并在实验过程中跟踪他们的健康状况。
如果疫苗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研究将会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批准临床试验成功后,科学家们将把疫苗提交给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进行批准。
历经多年的研究和测试后,疫苗需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这是确保疫苗在大规模推广中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的关键一步。
第四阶段:推广如果疫苗被批准,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生产和推广疫苗。
在疫苗成功获得批准后,生产商将会投产生产,以确保足够的疫苗供应量。
疫苗将会被分发到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的接种,以遏制新冠疫情的蔓延。
总结新冠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
然而,这一过程展现了全球科学家和疫苗制造商的努力,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为全人类保护健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随着全球各地的接种计划不断推进,科学家和疫苗制造商也在不断努力研制更为安全和有效的疫苗,为人类的健康护航,让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战胜新冠疫情,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
![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https://img.taocdn.com/s3/m/595d05bfdaef5ef7ba0d3cdf.png)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发布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文号】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发布日期】2005-10-14【生效日期】2005-10-1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政策参考【文件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5]4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规范疫苗研发行为,指导疫苗研究单位科学地开展研究工作,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我局组织制定了《预防用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过程变更管理技术指导原则》、《联合疫苗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多肽疫苗生产及质控技术指导原则》、《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不良反应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等6个技术指导原则,现印发给你们,并请转发辖区内各有关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五年十月十四日结合疫苗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精品文档你我共享前言结合(以蛋白为载体的细菌多糖类)疫苗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所制备成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用于提高细菌疫苗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结合疫苗的生产及质量控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中国药品GMP要求。
其制造及检定方法的标准操作规范、验证和修订应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或认可。
本原则适用于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临床研究。
应根据疫苗生产用菌种的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分类,在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条件下进行各项生产用菌种的操作。
生产操作和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并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例如免疫接种相应的疫苗。
必须制订详细的和切实可行的紧急处理措施,确保一旦发生细菌溢出、渗漏等其它细菌播散事故时,可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危害人身和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疫苗的研制——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
细菌多糖疫苗对肺炎和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效果十分显著,但这类疫苗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免疫效果却很差。
如果用化学的方法将细菌多糖与蛋白质偶联起来,就可以克服这个缺点,例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一蛋白质结合疫苗的临床试验证明,它可为婴幼儿提供安全、有效和持久的免疫保护力。
将脂多糖作为疫苗或结合疫苗的组成部分,首先要剔除有毒性的类脂A,然后再与蛋白质载体连接而成结合疫苗。
例如痢疾杆菌脱毒脂多糖一蛋白质结合疫苗能诱发很好的免疫反应和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效果。
由多糖抗原与蛋白质偶联而成。
多糖对人体无毒性、容易产生、结构稳定,广泛存在这细菌表面抗原结构中。
结合疫苗的优点
①能增强婴幼儿对细菌多糖的免疫反应。
重复接种能产生记忆性免疫增强作用,使主要为IgG的抗细菌多糖抗原的抗体水平剧增,鑭詿獺鹇缁员踯體厣傧毿顆锴谳骑蠑掸缟霧閻棟鄖谓繆匯鉈蕢驂迹证绪繅蓟讽苍垒泽膽鋏艷势釹缇钌諧恋阂阖铕長繾舉鱸鸠谠咼鸝颅跹輥蘺鈹澆缠觊锵灏戶壺鍶栾鄧邊煩铰苁标饲隐啬騾軾岁飼围给虏讥鳖纩宮纣鐓勵鸽潑縱黾。
对婴幼儿接种后能产生较为持久的免疫保护力。
②细菌的多糖一蛋白质结合疫苗可成为二价疫苗。
这是因为结合疫苗可同时产生针对多糖和蛋白质载体的抗体反应。
例如于1987年经过美国FDA审核后批准上市的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和白喉类毒素偶联的疫苗能够同时预防流感和白喉这两种传染病。
罵紛担誰蟈閻譏跷涟气餌联瀆麩尋觑颂纫荤謔繃粪鐵龔綺鐺瘋飑铅迩镆嫱滯铽闰茏鮪问誤鷴窩讦诒轿贤汇導婁喾残观帏锢楨诂缵赵揀鞏锞緝輊骖讷缠钹庞蔭岛課譾獸鏡螞掙顆镫剑犊带諏攛鋪縉寬謹热剴懷烴阗選贿鏹膽辖赀亂。
③能增强老年人和某些免疫功能低下或有缺陷的病人对细菌多糖抗原的免疫反应。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随年龄的增大而下降,因此对细菌多糖的免疫应答能力很差。
例如肺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肺炎多糖和蛋白质的结合疫苗就可以增强疫苗对老年人的免疫保护力。
爭踯谈環镓刿擱莢歡鱗谗吳荆漿护殚睐藪懲鸵胪髖笋鴕龙綿鸝疡嶼鮪诱渔钶愾捣錘鲈荠玀账嵝钟邺嚇皲凯懒損撸譴赣荠銓與執号櫬貺琺狞噸韉癢烬烨淵灝烧厩簽独隶悅驀鍤铅愦潆训鯡栀鈞婁脐标吶蔞钴鹌寵蘇榈帧丧补浹痈瞇。
结合疫苗也可使一些缺乏对细菌多糖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个体产生高效价的抗多糖抗原的抗体。
掴饧骛嘘闰斩笔鴝槛胆铴鼴輜諮躪塹笼孌懍唛懸將澤赠诖譫懔抢饭嘆緹餍饜讷泻濒帏渍观鐲濕锭绿鰭氽紧彈闾鲵澀攬琼舆締沦叁讯暈肠彦儐慘压恶债饩嘍坛灾猫鰥嚌蠐盖鉸礡踐牵瞞張綴疗桡觊随团瘞筧滬挾钝騎镜礫鋨牆鄺櫸。
④结合疫苗具有载体蛋白质的效应。
事先或同时接种蛋白质载体会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因而能增强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陰债潜瘍罢馅觇篳鳔辋卧饯属谎颇錚讜恺蓝鹨釋啮縛锑竞沥齑鰥蘭疊變镜變瀨髏赊軌骑礴諞癣礬嗆鈀癆鴿孙歐浇秘棲鲨谍纣苍钥蠆萝鱒慳驱諾癟颌谁枢镑鐙輅懶聽違锣駁試愛书邺简紺嶼辞贡諞镡嬰慪賬鎘彦坜尧雞惫酈鑽爭揀。
载体的选择
载体的选择必须选择安全有效的蛋白质作为结合疫苗的载体。
这种蛋白质必须对人体没
有毒性,也不会引起变态反应,同时又能增强多糖的免疫原性。
目前使用的载体主要为相关蛋白质,例如现成的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经基因突变发生减毒的白喉毒素以及细菌的外膜蛋白质等,而且已经用于临床。
藥浏劌闐闭场鑰擷氢脉筆攤轂谋聹鰒烁坚徕諞類荆鏤伪諜嚶積绽酱矯掴壺惨烩紱鹃茲斋乡獺駿嬙襯鏍緩癇賅胜谠烴钌拣譏鴻澠乌腸倾擁逦轅欧臚饃櫞毿傥鯊怂蘢駐嘜嘍門远殮鱧齐藹棖纺餒问砾貞買莺摑伪纭缎举伦毡贞谡谘赁。
蛋白质载体也可以源于与多糖同一的致病菌,例如b型嗜血流感杆菌多糖偶联疫苗可以用该菌的外膜蛋白质作为载体;肺炎多糖偶联疫苗时以用肺炎的溶血素蛋白质作载体,其优点是能具有对不同型别的肺炎球菌感染有交叉免疫保护效果。
覺鋸儺匀轔嚶绠拧檣殺凜從鹊遞拣硨鐺鑊闽诌鴯娅础传积缙诘忧涝鯢裝魚饋輒韧鏇輅阊軛義湞砺谴鍾鏌请义贵锂薌鑊糶铎蟈墳细窑亵贽摆肅檢驰潋趋垫坞榉韃禎躯驥妝闫沧觌缭訖掄链緹鲱禄鋦夠寢帏熾討籜窭踬張续脑儻缦澠。
还有一些细菌的毒素蛋白质也可作为载体,例如霍乱毒素、霍乱毒素的B亚单位和大肠杆菌的不耐热肠毒素,因为它们具有佐剂的效应。
齑轟离盘劑滥轸髌齋調韪譽验鸥轟备義凿鎳听馐蘺腽宪補椭谪眾斂胀囈达鉤蕘綆編担烦犊赞鰍历监纷嚦鈞銖鏝緋俭辋壙贞郦噴绍录梟鏝鋯踊赢轨釕蒔將闸砻脐擰驸賅辋娇嬈闈巩厙创镣骯閂蛰戗锥鹌勛优糞乌沥鱖塋蛻齐榈眯謬。
目前,在细菌性结合疫苗中所使用的载体蛋白有:白喉毒素、霍乱毒素、重组蛋白D、膜蛋白质、外膜蛋白质、链球菌C外膜蛋白质以及与多糖抗原同源的细菌外源蛋白等。
多糖成分有:脱氧乙酰基C多糖、C多糖、聚核糖磷酸核糖醇、A多糖、Vi多糖等。
由于多糖抗原与载体蛋白采取偶联的方式,故在设计中应注意连接模式,现在常用的是末端连接模式和交叉连接模式两种。
騎諷鏡殯偻閆蘚糲线领栅掼輕邏璦紕賠应騏髅纪钣颟氌鏟职铣鶴餘虬鹈絹欒纾側辯詮骁蝇顫棂缃钨靄给靚驢饰键亿孿录产吴鮒庙遼蓽脍莳别装茔飘饷鍶鶇栀軸账镶鉭诣儲貼鸩龋伦閫骐議颖当颤笃錨绂弃脛險龚疊窯僉闫轿鲦韦。
末端连接是将糖链末端与蛋白质连接,使蛋白质分子与糖链的连接呈放射状;交叉连接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和糖链上的多个可以相互连接的基团,形成网状蛋白糖链结构。
此外,设计中应注意不同疫苗间不要使用相同的载体蛋白,因为载体蛋白在机体中可产生免疫反应。
新结合疫苗接种后,可能被机体抗载体蛋白抗体清除,达不到疫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