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多糖类和蛋白质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多糖类; 植物,药用; 生物类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多种生物体中,尤其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壁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是构成生命体的分子基础之一。

多糖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以及微生物多糖3类[1]。

自1960年以来,人们陆续发现多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它不仅可以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降血糖、抗辐射等方面发挥广泛的药理作用[27]。

迄今为止,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出来,其中从植物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最为重要[8]。

因为它药理活性强,来源广泛,细胞毒性低,安全性强,毒副作用较小,已引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植物多糖的生物学功能1.1 免疫调节作用 Yang等研究发现,在针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当归多糖均可显著提高一氧化氮(NO)生成量,提高细胞溶酶体酶活性[9]。

另外,他们还发现L硝基精氨酸甲酯(NG nitro L arginine methyl ester,L NAME),即一种诱导型NO合酶(iNOS)抑制剂,可有效抑制巨噬细胞中当归多糖诱导的NO 的增殖,说明当归多糖是在iNOS基因表达的诱导下刺激巨噬细胞产生NO的。

Cheung等从冬虫夏草中提取得到虫草多糖(UST2000)并对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和体外药理活性研究[10]。

虫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比例为 2.4∶2∶1;体外试验中,虫草多糖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和白细胞介素的分泌;另外,虫草多糖可短暂诱导胞外信号调控酶的磷酸化而使其激活、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并提高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

结果表明,虫草多糖在触发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食品科学与工程多糖生物活性及其发展状况的研究[摘要]多糖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有机体中.它是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菌抗病毒、保护肝脏等功能。

本文就国内外目前对多糖的来源、生物活性及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字] 多糖;来源;生物活性;提取方法1 概述多糖(polysaccharide, PS)是由单糖之间脱水形成糖苷键,并由糖苷键线性或者分枝连接组成的链状聚合物,广泛地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海藻等几乎所有的有机体中。

多糖除了作为生物体的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外,还是一种生物效应调节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1943年,多糖作为广谱免疫促进剂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此后应用越来越广。

多糖作为药物始于1943年[1],随着化学和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分离技术的提高,多糖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多糖作为生命物质参与生命的全部时间和空间功能,如受精、着床、分化、发育、免疫、感染、癌变、衰变等等[2],突破了多糖作为支持组织和能量来源的传统观念。

20世纪70年代发现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病毒、抗凝血、诱导干扰素产生、促进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等功能。

2 多糖的来源糖类物质是所有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壁中,是生物体内除核酸和蛋白质以外的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

多糖按照来源可分为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藻类多糖和动物多糖等。

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

我国今年来对植物多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草药多糖的药物活性已有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例如免疫调节功能是植物多糖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生物活性,药用植物中存在着广泛的免疫活性多糖。

植物多糖研究的比较深入的有黄氏多糖、当归多糖、刺五茄多糖、芦荟多糖等[3]。

目前在中草药中的某些品种,特别是生物活性明确的中草药来源的多糖,如何能较快达到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药是很迫切的任务。

多糖研究进展

多糖研究进展

OD值
13
17
21
25
29
33
37
41
45
49
53
57
61
65
Sephadex G-200色谱流出曲线
69
管号
1
5
9
RI 1U 0
uRI
U
-5
-5
-10 0 1 2 3 4 5 6 7 Minutes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HPLC图谱(>2×106 )
1988年牛津大学德威克教授在当年的《生化 年评》中撰写了 “糖生物学” 综述,这标志了糖 生物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的诞生。 糖生物学(glycobiology)是研究聚糖及其衍生 物的结构,化学,生物合成及生物功能的科学。 也有人沿袭“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的概念把这们学科叫做“糖原组学”或“糖组学” (Glycomics)。 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新热点。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糖除了有增强免疫 功能、抗肿瘤作用、抗氧化、抗衰老、消化系统 保护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菌、抗病毒、 降血糖、降血脂、抗辐射、抗凝血、抗肿瘤等作 用。 随着多糖的制备、结构、合成、药理学及临 床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糖药物将具有更广阔的 前景。
多糖的提取
多糖的生物活性倍受关注,但不少多糖的提 取方法和工艺尚未成熟,各种方法的开发、比较、 分析是研究工作的焦点之一。 目前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酸提 法、碱提法、酶解法、超滤法、超声法、微波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酸提取法
有些多糖,含葡萄糖醛酸等酸性基团的多 糖,适合用稀酸提取。可用乙酸或盐酸使溶液 成酸性再加乙醇,使多糖沉淀析出。 由于H+的存在抑制了酸性杂质的溶出,稀 酸提取法产品纯度相对较高,但在酸性条件下 可能引起糖苷键断裂,因此,只在一些特定的 多糖提取中占有优势。

天然活性多糖研究进展

天然活性多糖研究进展

Ad v a n c e s i n b i o-a c t i v e p0 l y s a c c ha r i d e s
Z HA NG S h u - j i e , KA NG Yu — f a n
( T h e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o f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1 9 3 , C h i n a )
专 遗 综
Vo L38 , No . 02, 2017
便 , 丛
天然 活性 多糖 研 究 进 展
张 淑杰 , 康玉 凡
( 中 国农 业 大学农 学 院 , 北京 1 0 0 1 9 3 )
摘 要: 天 然 多糖 是 由许 多相 同或 不 同的 单糖 以糖 苷 键 连 接 而成 的 多聚 物 , 具有促进 免疫调 节、 抗 肿 瘤及 降 血 糖 等 功
Ab s t r a c t : B i o - a c t i v e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s , c o n n e c t e d wi t h n u me r o u s t h e s a me o r d i f f e r e n t mo n o s a c c h a r i d e s b y g l y c o s i d i c b o n d s , a r e
能。由于活性 多糖安全、 无毒 , 在 医药、 农 业、 食品等方面具有广 阔的 开发 应用价值 与前景 , 现 已成 为国 内外众 多学科 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近 5年 国内外天然活性 多糖 的提取 、 纯化及 生物 活性等的研究进展进行 系统地 综述 。

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

多糖类药物研究的新进展多糖是机体主要供能物质,其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就多糖功能,多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多糖药物等几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多糖;多糖类药物多糖药物的发展多糖链是生命科学中除肽链、核苷酸链之外具有重大意义的第三链,它比肽链和核苷酸链含有更多的生物信息,被认为生命奥秘中的第三里程碑。

多糖链研究作为后基因组时代异军突起的课题已经纳入前沿研究,用以开发新药和再生医疗工程开始进入了应用产业拓展阶段,已经形成研究网络,积极推进。

美国以国家卫生研究院为中心,21世纪首个五年计划投入4400万美元着手此项研究。

欧洲一些国家和日本也已作为重点攻关项目开始这一领域的探索,力争在生命科学领域抢立新功。

多糖是由10个以上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

2~9个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称作寡糖。

由一种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均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组成的多糖称作杂多糖引。

多糖在自然界分布极广,高等植物、藻类、菌类及动物体内均有存在,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抗病毒多糖的种类多糖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多种活性。

抗病毒多糖按其来源可分为动物多糖、植物多糖、微生物多糖和海藻多糖。

1.1 动物多糖动物多糖来自动物结缔组织基质和细胞问质,可以说是脊椎动物组织胞外空间的特征组分。

如肝素是内源的抗凝血物质,Nahmias报道肝素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21;硫酸软骨素能通过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后的合胞体形成来抑制病毒[31。

1.2 植物多糖植物多糖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皮、种子和花。

近年我国对中草药多糖的活性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中药多糖更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毒副作用小,愈来愈引起国内外药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们的兴趣,成为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黄芪多糖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抑制乙肝血清标志物HBeAg的作用;在对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无毒性的浓度下,黄精多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Stoker株、2型333株和Sav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1。

多糖_蛋白_结合工艺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多糖_蛋白_结合工艺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多糖蛋白结合工艺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多糖蛋白结合工艺是一种利用多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开发和应用生物材料的技术。

在这个工艺中,多糖和蛋白质可以形成稳定的化学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可以实现许多功能性的应用。

多糖蛋白结合工艺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包括药物传递系统、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以及免疫检测和诊断等方面。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多糖和蛋白质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阐述它们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们将探讨多糖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揭示它们在生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多糖蛋白结合工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性。

同时,我们还将给出制备样品、检测方法与技术以及参数与条件控制等关键要点。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重点关注多糖蛋白结合工艺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并总结其重要性与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会对多糖蛋白结合工艺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阐述多糖蛋白结合工艺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并详细介绍该工艺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案例应用。

通过对多糖蛋白结合工艺的系统解释和分析,可以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并且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文章还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多糖蛋白结合工艺潜力及其应用前景的兴趣,促进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请根据此简要说明进行撰写文章正文内容。

2. 多糖蛋白结合工艺概述2.1 多糖和蛋白质的概念和特点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功能。

它们可以存在于生物体内或由细胞合成,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之相对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复杂大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在维持生命活动、形成组织、传递信号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多糖和蛋白质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在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2.2 多糖蛋白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多糖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功能。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植物多糖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植物界中的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

植物源的多糖类化合物拥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活性以及降血糖、降血脂活性和抗氧化等的独特功能,而且大多数毒性较小,在预防疾病上优于其他化合物,因此其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此外,由于多糖本身在质量标准、表征鉴定等方面有自身研究难度和特殊性,有待于深入研究。

现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鉴定、结构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多糖(polysaccharides)又称多聚糖,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由单糖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基本物质之一。

其中植物多糖是普遍存在于自然植物界中的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糖以α-或β-糖苷键所组成的化合物,大部分植物多糖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呈粘液状,遇乙醇能沉淀。

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数百万,是构成生命活动四大基本物质之一,与维持生命功能密切相关[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糖除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生物学效应外,还有抗衰老、降血糖、抗凝血等作用,且对机体毒副作用小,因此,对多糖研究已成为食品行业热门领域。

我国对多糖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化学等学科飞速发展,我国对多糖及其复合物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研究越来越深入。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多糖生物活性与其结构、分子量溶解度、粘度等因素有关,其高级结构比一级结构在活性决定方面起更大作用。

由于上述因素差异性,决定多糖具有丰富多彩生物活性。

1 植物中多糖的测定1.1 多糖的提取与分离纯化多糖的分离纯化是指多糖研究中获取研究对象的过程。

一般这一过程包括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3步。

其中分离纯化是多糖研究的关键,其成功与否、效果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后续研究的可行性与可信度。

所谓分离就是将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多糖解离出来的过程。

从植物中提取多糖,一般先用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提取除去脂溶性杂质,然后根据不同的溶解度选择一种溶剂进行萃取[2]。

天然多糖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天然多糖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天然多糖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天然多糖功能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镍铁氧体,并将其与明胶进行复合,经过表面修饰,制备出具有磁性和多糖功能的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SEM、TEM、XRD等测试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复合材料为球形颗粒,其平均粒径为纳米级别。

磁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

此外,敏感性测试表明,该纳米复合材料对于Fe3+离子有较高的敏感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关键字:天然多糖;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性能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 natural polysaccharide-functionalized magnetic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ere studied. Nano-nickel-iron oxide was synthesized by a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 and it was combined with gelatin and surface modified to prepare a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ith magnetic and polysaccharide functions. The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SEM, TEM, XRD,and other testing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as spherical particles with anaverage particle size in the nanometer range. The magnetic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material had good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 In addition, sensitiv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nanocomposite material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Fe3+ ions and had goodselectivity.Keywords: natural polysaccharide; Magnetic nanocomposite materials; Preparation; performance一、引言生物质多糖在生物医学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