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高产优讲义质栽培

合集下载

猴头菇速生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速生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速生高产栽培技术猴头菇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C/N比,菌丝生长阶段以25:1为宜;子实体生育阶段以35-45:1最适宜。

猴头茹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4℃,最适温度为25℃左右,低于6℃菌丝代谢作用停止;高于30℃时菌丝生长缓慢易老化,35℃时停止生长。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2-24℃,以18-20℃最适宜。

当温度高于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或不形成子实体;温度低于10℃时,子实体开始发红,随着温度的下降,色泽加深,无食用价值。

培养猴头菇基质的适宜含水量为60-70%,当含水量低于50%或高于80%,猴头菇原基分化数量显著减少,子实体晚熟产量降低。

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菌丝培养发育阶段以70%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则需要达到85-90%,此时子实体生长迅速而洁白。

若低于70%,则子实体表面失水严重,菇体干缩,变黄色,菌刺短,伸长不开,导致减产;反之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5%,则菌刺长而粗,菇体球心小,分枝状形成“花菇”。

一个直径5-10cm的猴头子实体,每日水分蒸发量达2-6g。

猴头菇属好气性菌类,对CO2浓度反应非常敏感,当空气中CO2浓度高于0.1%时,就会刺激菌柄的不断分枝,形成珊瑚状的畸形菇,因此菇房保持新鲜的空气极重要。

猴头菇菌丝生长阶段基本上不需要光,但在无光条件下不能形成原基,需要有50lx的散射光才能刺激原基分化。

子实体生长阶段则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强度在200-400lx时,菇体生长充实而洁白,但光强高于1000lx时,菇体发红质量差产量下降。

猴头菇子实体的菌刺生长具有明显的向地性,因此在管理中不宜过多地改变容器的摆设方向,否则会形成菌刺卷曲的畸形菇。

猴头菇属于一种食用真菌,子实体肉质鲜,清香可口。

下面来说说猴头菇速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料与配料选新鲜干净的锯末或棉籽壳为原料。

若原料不新鲜,使用前应经烈日曝晒2-3天。

大批量生产应一次备足原料,并放在防潮、通风良好的场地贮存。

配料时先将65%锯末(如锯末过细应加入适量刨花)、30%米糠、5%菜园土混匀,再称出占干料总量1%的蔗糖、0.2%的尿素、0.3%的硝酸铵、0.5%的硫酸镁、2%的石膏粉、1%的过磷酸钙、0.1%的磷酸二氢钾,按总料量与水比例为1∶1.2至1∶1.3加水搅匀,再加入0.01%的高锰酸钾,充分搅拌,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手捏成团指缝间有水印),pH值调至5.5-6。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摘要】猴头菇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食用菌,高品质的栽培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针对猴头菇的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是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其次是优质猴头菇种苗选育的重要性。

科学施肥管理和合理的温度、湿度控制也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疫病防治措施必不可少,保障猴头菇的生长不受干扰。

在强调了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的重要性,指出该技术对于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也值得期待,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猴头菇的产量和品质会进一步提升,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美味和营养。

【关键词】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基质、种苗选育、施肥管理、温度、湿度控制、疫病防治、重要性、发展方向、应用前景1. 引言1.1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猴头菇是一种美味、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猴头菇,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栽培技术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是通过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优质猴头菇种苗选育、科学施肥管理、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疫病防治措施等综合措施,来达到提高猴头菇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模式,才能保证猴头菇的质量和产量稳定提高,满足市场需求。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丰富市场供应,满足人们对高质量食用菌的需求。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不断优化技术模式,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栽培效率和品质,进一步拓展猴头菇产业链,推动猴头菇产业的发展,并为农民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

的研究和应用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将为猴头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重要贡献。

2. 正文2.1 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选择适宜的栽培基质对于猴头菇的高品质栽培至关重要。

猴头菇喜欢生长在通风良好、排水性好的土壤中。

在选择栽培基质时,首先要确保基质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猴头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班级:生科115班姓名:陈楠楠学号:11415613摘要:猴头菇是一种木腐食用菌,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

猴头菌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其子实体内的多糖和多肽类物质,也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含有人体所必须的十六种氨基酸。

近年来猴头菇市场消费急增,已成为亲朋好友送礼的高档礼品,广阔的市场需求使人工栽培迅速发展。

关键词:猴头菇;瓶栽法栽培;优质高产;木腐菌一、形态特征1.菌丝体: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联合。

在斜面PDA培养基上,菌丝呈绒毛状由接种点向四周放射状扩散,菌丝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基内菌丝多,有不发达的气生菌丝,并能产生可溶性色素,使培养基变为棕褐色。

2.子实体:子实体肉质、块状、头状,似猴子的头而得名。

新鲜白色,肉质松软细嫩。

干燥时淡黄色至黄褐色,无柄,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密布菌刺,覆盖整个子实体。

菌刺的长短和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菌刺下垂生长,呈圆锥形,猴头的子实层着生于菌刺表面,孢子印白色。

担孢子透明无色,球形或近球形,表面平滑。

二、生态习性猴头多发生于秋季,生长于深山密林中的栎类及其他阔叶树的活立木的死节、树洞及腐木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福建、吉林、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三、生活条件1.营养:猴头属木腐性菌类,过去用阔叶树的段木、木屑栽培,现在多用棉子壳、玉米芯、高粱壳、秸秆以及金刚刺酿酒残渣等进行代料栽培。

猴头菌丝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制作培养料时加入1%糖作辅助碳源,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2.温度:猴头是低中温型恒温结实性的菌类。

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6-30℃,最适生长温度为 23-25℃。

子实体分化温度为 5-24℃,以12—18℃较适宜。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2-24℃,以18℃左右最为适宜。

温度高低对子实体的形态影响较大,在最适宜温度范围内,子实体个大、菌肉坚实、菌刺短、色泽乳白,商品价值高。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

猴头菇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猴头菇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癌、降血糖、降血压等多种药用价值。

猴头菇的栽培技术备受关注。

下面将介绍猴头菇的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

猴头菇的种植环境要选择在温度适宜、湿度合适的场所进行栽培。

猴头菇喜欢生长在温度为15-20摄氏度,相对湿度为70-80%的环境中。

在室内进行栽培时,可以利用培养箱或温室来创造适合的温湿度条件。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猴头菇培养基的配方一般是以玉米秸秆、麦麸、菜籽饼等为主要原料,再添加适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同比例的调配,以满足猴头菇的生长需求。

然后,进行菌种的接种和培育。

在培养基配制完成后,将猴头菇菌种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并轻轻拍实,然后用保鲜膜覆盖住培养基,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然后将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培育,一般需要7-10天的时间,待菌丝生长到整个培养基表面后即可进入下一步的地道培养。

接下来,进行地道培养。

地道培养是指将培育好的菌丝块放到适宜的土质中进行保温培育,并利用其生物活性去降解土质中的有机质,从而为猴头菇的生长提供养分。

土壤的选择要考虑其通透性和保水性,以保证猴头菇的正常生长。

进行猴头菇的成熟和采收。

猴头菇一般在培养基接种后15-20天左右就会开始出现子实体,此时可以适当控制温湿度,并增加光照以促进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

猴头菇的采收要在菌盖未完全展开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剪刀将子实体割断。

在猴头菇的栽培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供氧、通风、排水等环境因素的调节,以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和菌体的健康发育,从而得到高品质的猴头菇产量。

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猴头菇的高品质栽培技术模式包括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配制适宜的培养基、进行菌种接种和培育、地道培养以及成熟和采收等步骤。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技术模式指导下,才能够获得高产、高品质的猴头菇产品。

猴头菇生物特性及高品位栽培新技术

猴头菇生物特性及高品位栽培新技术

猴头菇生物特性及高品位栽培新技术-生物论文猴头菇生物特性及高品位栽培新技术猴头菇,又名刺猬菌、玉髯、阴阳蘑,日本称山伏菌,欧洲称熊头菌,是闻名中外的食药兼用真菌。

一、经济价值与发展前景猴头菇因其形似猴头而得名,是我国久负盛名菇品。

其营养价值很高,据化验表明:每100克猴头菇含有蛋白质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纤维6.4克。

此外含磷856毫克,钙2毫克,铁18毫克,硫胺素0.69毫克,核黄素1.89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

尤其含有人体9种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具有医疗保健和养生功能。

早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之功能。

近期研究证明,猴头菇含有多糖、寡糖、多肽、甾醇、菇类、酚类、腺苷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胆固醇、滋补、保肝、健胃,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养生保健作用。

据《中国食药用菌学》文献记载:近代医药学研究发现,猴头菇提取物可治胃黏膜损伤,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

因此广被医药和保健工业部门用于研制药物及保健食品,市场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猴头菇栽培原料为农林业下脚料,取材容易,成本低廉;栽培方式有室内外架层袋栽、冬闲田露地袋栽,或免棚地沟袋栽长菇。

每栽培1万袋可产鲜菇7000千克,目前产地交易价每千克8~9元,产值5万~7万元,成本一般2万元,可获利3万~4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因此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精准工程。

二、生长发育基本条件要实现猴头菇高品位栽培,首先要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1.营养猴头菇属木腐菌,栽培原料以阔叶树种的杂木枝条、碎屑、农作物秸秆、棉籽壳、木薯秆等均可,辅以麦麸、玉M粉,此外可添加复合肥、石膏粉等。

2.温度属于中温发菌,低温和变温结实型的菌类。

菌丝生长温度10~32℃均可,但以25~28℃最适,高于35℃停止生长,低于10℃生长缓慢。

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

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英文名:Lion's Mane Mushroom,Bearded Tooth Mushroom),又叫猴头菌,只因外形酷似猴头而得名。

下面是由Sara小编整理而成的猴头菇的养殖栽培技术,谢谢你的阅读。

猴头菇高产栽培技术1、猴头菇的生产工艺流程菌种准备→代料储备→培养基配置→装(瓶)袋→灭菌→接种→培菌→出菇管理→ 采收加工。

2、季节的选择猴头菇的高产在于季节的选择。

季节的温度为16-20℃是最适合猴头菇发育生长。

由于菌丝生长要经过20~25天才能由营养生长转入繁殖生长,因此确定猴头菇发育期后,再向前推前25~30天便为栽培袋制作期。

3、栽培前的准备(1)原料的选择应选择无霉烂变质,无虫蛀的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甘蔗渣、麸皮、米糠等。

(2)培养料的配制为了减少培养料霉菌数、栽培主料要在灭菌前进行暴晒,在按配方配制,充分搅拌,将含水量调至60%~65%,装瓶或袋。

(3)灭菌一般高压灭菌压力在1.5千克/平方厘米,灭菌1.5小时;常压灭菌8~10小时。

(4)接种 (5)菌种质量的鉴别一般优质原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上下均匀一致。

(6)接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4、管理(1)培菌阶段的管理接种后的菌袋或瓶,要移入培养间,注意室内温度保持在23~25℃,菌丝培养阶段避光,以免过早出现原基。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每天通风两次。

培养20~25天左右,菌丝可长至瓶底,并出现小菌蕾,可打开瓶盖放到栽培架上,进行子实体阶段。

(2)子实体形成阶段管理子实体形成期间,室温应降至15~22℃,空气相对温度控制在85~90%,每天通风5~6次,室内有散射光。

5、采购加工当菌刺长度在0.5厘米左右时,采购最适宜,此时固体鲜重为最大值。

采购后的子实体,先剪去菌柄,放在竹帘上晒干,有条件的可以再烤房内烘干。

延伸阅读什么样的猴头菇好猴头菇要从干湿、质量、颜色、形状方面综合挑选。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袋式栽培技术

猴头菇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袋式栽培技术

2019.01菌菇生产猴头菇,俗称猴头、刺猬菌等,属食药兼用菌,性平味甘,有利于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能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等疾病。

猴头菇与熊掌、海参、鱼翅并称“四大名菜”,并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

黑龙江海林、福建古田、浙江常山等地猴头菇产业发展迅猛。

宝鸡市从2012年引进并试验成功,在凤县黄牛铺镇年生产量已达5万袋,发展前景广阔。

1猴头菇生物学特性猴头菇,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

1.1形态特征猴头菇由菌丝体(营养器官)和子实体(繁殖器官)两部分组成。

猴头菇子实体块状,直径5~10cm,不分枝;肉质软和。

新鲜时子实体为白色,干燥时逐渐转微黄、黄色至褐色,酷似猴子脑袋,故称为猴头菇。

菌刺覆盖整个子实体,刺的长短与生长条件有关。

子实层生于刺的表面,孢子白色,球形至近球形。

1.2生活史猴头菇生活史从担孢子开始。

担孢子单核、单倍体、孢子萌发后产生单倍体菌丝即一次菌丝。

一次菌丝在培养基料面上生长得细而稀。

不同的两根一次菌丝接触,两个细胞相互融合,成双核菌丝,即二次菌丝,二次菌丝粗壮,生命力强,在生理上起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运输作用。

整个生活史中二次菌丝存在时间最长,它在基质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达到生理成熟,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能形成子实体。

子实体菌丝叫三次菌丝(结实性菌丝)。

这种菌丝呈假组织状,不具备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

以后子实体上长出菌刺,在菌刺上形成担子。

担子中的两个细胞核进行核配,很快进行减数分裂,形成了4个单倍体的细胞核,细胞核进入担子小梗的尖端,形成担孢子。

一个子实体上可产生数亿个担孢子。

营养菌丝在干燥、高温等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中的养分会集中转移到一个细胞中,结果这个细胞就特别巨大,称厚垣孢子,其养分含量极高,具有抵抗高温和干燥等特性。

厚垣孢子在合适条件下会产生双核菌丝,并进行生长繁殖。

1.3生活条件1.3.1水分猴头菇对水分比较敏感,其营养的吸收、运输、酶的分泌等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分的作用。

猴头菇栽培技术培养优质的猴头菇

猴头菇栽培技术培养优质的猴头菇

猴头菇栽培技术培养优质的猴头菇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以其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关注。

猴头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挥发油、微量元素等,被誉为“山珍菌中的楼阁”。

为了培养优质的猴头菇,以下将详细介绍猴头菇栽培技术的要点和步骤。

一、选材选择适宜的菌种是猴头菇栽培成功的第一步。

要选择有良好菌丝生长、高产优质的菌种,并要确保菌种的纯度。

市场上常见的猴头菇菌种有东北猴头菇、黄猴头菇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二、基质制备猴头菇的基质主要以木质为主,如锯末、麦麸、玉米秸秆等。

首先将基质料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再进行高温杀菌,以防止基质中的杂菌生长。

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沟氨酸和硫酸铵等营养物质,辅助菌丝的快速生长。

三、接菌和发酵将选好的菌种接种到已经处理好的基质中,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箱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约80-90%为宜。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菌感染。

四、灌袋和培养当菌丝长满基质后,将基质装入菌袋中,并用气密性好的包装袋密封。

然后将菌袋放入培养箱中进行继续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要进行适时的通风换气和喷水保持适宜的湿度,同时要保持光照适中,一般每天光照6-8小时。

五、果实化和采收培养箱中的猴头菇菌袋开始出现白色的小蘑菇后,要逐渐增加通风量,减少湿度,以刺激菌袋内的菌丝形成丰满的猴头菇。

一般情况下,7-10天后即可开始采收。

采收时要轻拨菌蒂,避免对菌丝和其他蘑菇产生影响。

六、质量管理为了培养出优质的猴头菇,需要对培养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控和管理。

要注意维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做好通风换气和喷水保湿工作。

此外,要定期检查和清理培养箱,及时处理病虫害,保持环境的卫生和菌袋的清洁。

总结猴头菇栽培技术的要点包括选材、基质制备、接菌和发酵、灌袋和培养、果实化和采收以及质量管理等。

只有在严格控制栽培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合理操作,才能培养出优质的猴头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