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栽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玉米芯50%、木屑15%、米糠10%、麸皮10%、棉子饼 8%、玉米粉5%、蔗糖二%、石膏粉1%。 (5)玉米芯76%、麸皮12%、米糠10%、蔗糖1%、石膏 粉1%。 (6)木屑78%、米糠10%、麸皮10%、蔗糖1%、石膏 粉1%。 (7)酒糟80%、豆饼8%、麸皮10%、蔗糖1%、石膏粉 1%。 (8)稻草或麦秆60%、木屑16%、米糠10%、麸皮10%、 蔗糖1%、石膏粉1.5%、尿素0.5%。
三、生活条件
1.营养
猴头菇属木腐性菌类,过去用阔叶树的段木、木
屑栽培,现在多用棉子壳、玉米芯、高粱壳、秸
秆以及金刚刺酿酒残渣等进行代料栽培。猴头菇
菌丝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较弱,制作培养
料时加入1%糖作辅助碳源,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2.温度
猴头菇是低中温型恒温结实性的菌类。菌丝生长 要求的温度范围6-30℃,最适生长温度为 23-2 5℃。 子实体分化温度为 5-24℃,以12—18℃较适宜。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2-24℃,以18℃左右最为适 宜。
4.拌料、装瓶与灭菌
在配制培养料时,要求主料和辅料混合干拌,培 养料的含水量应严格掌握在55%-65%,水宁少勿 多。调pH为5.4-5.8,常采用0.2%的柠檬酸调酸, 切忌在配料中加入石灰,不能使培养料的pH偏碱, 否则不利于猴头菇的生长。
装瓶时一般要把培养料装至瓶肩处,离瓶 口约 2 cm,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的后期生长 和早出菇蕾,又利于形成的菇蕾很快伸长 到瓶口外,接触到新鲜空气后良好地生长。
因此袋栽的猴头菇,第一潮菇适于鲜 销、干制而不宜制罐头,第二、三潮 菇才适合制罐头。此法比瓶栽产量高, 省工省时,占地面积小,易于推广。 现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购买瓶子不方 便的地方,都开始采用小袋子袋栽猴 头菇的方法。
第四节 采收与分级
一、采 收
当猴头菇子实体七八分成熟,球块已基本长大,菌刺长 到 0.5-1cm,尚未大量释放孢子时,即为采收最佳期。此
7.采后管理
采收后,应立即对料面进行清理和搔菌,即用 小刀或小耙子清除料表面残余的子实体基部、 老化的菌丝。 覆盖瓶口,停止喷水1—2天,加强通风换气, 然后再喷水保湿,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 左右,在出菇房或菇棚进行“养菌”。约1周 后,可再次催蕾,进入下一潮菇的管理。瓶栽 一般可以收两潮菇,袋栽一般可出3-4潮菇, 后两潮若用覆士处理,可提高产量。
接猴头菇菌种时,把பைடு நூலகம்种接入瓶中的接种穴时, 用周围的培养料轻轻覆盖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 促进菌种尽快定植、均匀发菌,另一方面还可防 止猴头菇菌种在瓶中未发好菌就提前产生菇蕾, 造成栽培上的失败。
接种后将料瓶移入发菌室,避光黑暗培养。室内 温度掌握在20-25℃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60%-6 5%为宜。早春气温低,应注意室内升温,秋季则 要降温防止“烧菌”。在发菌期间要经常进行翻 堆、检杂、通风换气。一般经 25-30天,菌丝长
3.水分和湿度 猴头菇是喜湿性菌。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 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0%-70%,空气相对湿 度为 60%-65%。子实体发育阶段需水分
较多,培养基中的含水量以65%为好,空
气相对湿度为85%-90%较适宜。
4.空气
猴头菇也是一种好气性菌类,其生长繁殖过程中 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应,猴头菇对二氧化碳极为敏 感,菌丝体生长阶段一般能忍受0.3%—1%的CO2。 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发育阶段CO2浓度超过0.1%, 就会刺激菌柄不断分枝,菌柄伸长,菌刺弯曲成
章节回顾
猴头菇的菌丝可以在pH2.4-5.0的范围内生长发育, 其中以pH为4时最适宜,在拌料时常把pH调到5.45.8之间。当pH为2或9时,菌丝停止生长。猴头菇 菌丝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分泌有机酸,培养后期 基质会过度酸化,从而抑制菌丝生长。为了稳定
基质的酸碱度,常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或1%
的石膏粉作缓冲剂。
菌刺的长短和生长条件有密切关系,菌刺下垂生 长,呈圆锥形,猴头菇的子实层着生于菌刺表面, 孢子印白色。担孢子透明无色,球形或近球形, 表面平滑。
二、生态习性
猴头菇多发生于秋季,生长
于深山密林中的栎类及其他阔 叶树的活立木的死节、树洞及 腐木上,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 龙江、福建、吉林、山西、四 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满菌瓶,即可进行催蕾出菇。
6. 催蕾与出菇
此阶段是猴头菇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 键时期。
将长满菌丝的菌瓶转到菇房或室外荫棚,从菌 瓶的瓶口处松开薄膜,进行催蕾出菇。此时温 度应降至15-18℃,通过空间喷雾。地面洒水 及空中挂湿草帘等方法加大湿度,加强通风, 并增加散射光照,2天后又遮阳。这样人为造 成温、光、气、湿等条件的改变,促使菌丝转 向生殖生长,几天后从瓶口处出现白色突起物 的菌蕾。
(3)人工荫棚
猴头菇室外栽培出菇的场所,一般选 择冬闲田或林地。要求在水源方便、 利于排水的地方搭建荫棚,光照以 “七分阴、三分阳”为宜。
3.培养料配方
(1)棉子壳 86%。米糠 5%、麸皮 5%、过磷酸钙 2%、石膏粉 1%、 蔗糖1%。 (2)棉子壳 55%、米糠 10%、麸 皮 10%、棉子饼 6%、玉米粉 5%、 木屑门%、过磷酸钙1%、石膏粉互%。 (3)甘蔗渣78%、米糠10%、麸皮10 %、蔗糖1%、石膏粉1%。
二、袋 栽
猴头菇可采用袋栽进行生产,常采用塑料小袋两 头出菇的袋栽方法。袋栽生产猴头菇的过程和瓶 栽法基本相同。
采用塑料袋筒装料,每袋能装 0.35-0.4 kg干 料,经拌料、装袋、灭菌后,采用两头接种的 方法。发菌和出菇采用堆叠菌墙的方法,其他 管理与瓶栽相同。袋栽一般产生的子实体个体 较大,最大可达 0.5 kg。
畸形,长成珊瑚状的畸形菇,CO2浓度过高时,子
实体不易形成。
5.光照
猴头菇菌丝能在完全黑 暗中正常生长,子实体 的分化需要少量的散射 光、弱光,子实体色泽 白、品质高。强光时, 子实体颜色变黄,生长 缓慢。
6.酸碱度
猴头菇是喜酸性菌类。在中性或碱性的培养料中 菌丝很难生长,只有在偏酸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 分解培养料中的有机质,因此在斜面培养基中通 常用柠檬酸或苹果酸酸化。
一、瓶栽
猴头菇瓶栽发菌快、出菇早、生产周期短,因 此是栽培猴头菇的最普遍方法之一。 1.栽培季节的确定 猴头菇属中偏低温型菌类,子实体最适宜生长 温度为15-18℃,栽培季节一般在春、秋两季。 南方气温适宜猴头菇发育的季节大致为春分至 小满(3月下旬至5月下旬)、寒露至小雪(l 月上旬至 11月下旬)两个时段内,北方则为 立夏至芒种(5月上旬至 6月上旬)、白露至 寒露(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温度高低对子实体的形态影响较大,在最适宜温 度范围内,子实体个大、菌肉坚实、菌刺短、色 泽乳白,商品价值高。气温超过最适温度,子实 体个小、菌肉松软、菌刺细长。高于25℃,则不 能形成子实体,已形成的幼蕾逐渐萎缩。死亡。
当气温低于8℃时,子实体色泽暗红,菌刺短少,
甚至无刺,或发育畸形,品质下降。
现蕾后要及时将薄膜揭去,采用层架 立式出菇或卧式堆叠墙式出菇,瓶栽 则将上下两层的菌瓶瓶口交叉放置, 有利于扩大子实体生长空间,防止子 实体互相粘连。出菇房的适宜温度应 在15-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0%,不能直接对子实体喷水,以防 伤水、烂菇。
随着子实体从小长大,光照强度可控制在200-500 lx,这样子实体生长健壮,圆整,色泽洁白,商 品价值提高。光照过强,子实体色泽徽黄至黄褐, 从而品质下降。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1.菌丝体 菌丝细胞壁薄,具横隔,有锁状联合。在斜面PDA 培养基上,菌丝呈绒毛状由接种点向四周放射状 扩散,菌丝前期生长缓慢,后期基内菌丝多,有 不发达的气生菌丝,并能产生可溶性色素,使培 养基变为棕褐色。
2.子实体
子实体肉质、块状、头状,似猴子的头而得名。 新鲜白色,肉质松软细嫩。干燥时淡黄色至黄褐 色,无柄,基部狭窄,除基部外,均密布菌刺, 覆盖整个子实体。
第三节 栽培技术
栽培猴头菇的品种很多,但在生产上通常选择 菌丝洁白、粗壮、子实体出菇早、球心大、组 织紧密、颜色洁白的品种。目前我国常见的猴 头菇栽培品种有常山99号、猴头菇11号、猴头 菇 88号、高猴1号、猴头菇农大2号等。
猴头菇的栽培有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两种方法。段木栽培现仅为少数研究 单位试验用和极少数山区栽培,代料 栽培主要采用瓶栽法和袋栽法。
猴头菇栽培
第一节 概
述
猴头菇隶属于非褶菌目、猴头菌科、猴头菌属。 俗称猴头、猴头菌、猴头菇蘑等。 猴头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兼药用菌。鲜嫩的猴 头菇经特殊烹调,色鲜味美,为一种名贵菜肴。
猴头菇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现代研究分析表明,猴头菇含有多糖类、多肽类 物质,可增强胃黏膜屏障机能,从而促进溃疡愈 合、炎症消退,还具有较高抗癌活性和增强人体 免疫功能的疗效作用。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的 猴菇消炎片等药物,如猴头菇饮料、猴头菇夹心 饼干、猴头菇软糖、猴头菇蜜饯、猴头菇菇口服 液。猴菇菌片、胃友、胃乐宁、胃泰以及猴头菇 冲剂等,广受消费者的欢迎。
时子实体洁白,味清香、纯正,品质好,产量高。采收时用
小刀齐瓶口或袋口切下,或用手轻轻旋下,并避免碰伤菌刺。 若当于实体的菌刺长到1cm以上时采收,则味苦,风味差, 往往是子实体过熟的标志。
猴头菇的苦味来自孢子和菇脚,采收后的子实体 应及时切去有苦味的菇脚,浸泡于20%的盐水中, 鲜食、制罐、晒干或烘干。
装瓶好后,用一根直径2-2.5cm的一头钝尖的木棒, 在瓶内料面中央向瓶底打下一孔,以便今后接种 方便。同时料中有一孔,有利于接种后菌种的定 植和均匀发菌。 然后把瓶口和瓶外沾上的培养料抹掉,用棉塞或 塑料薄膜封住瓶口。按常规进行灭菌。
5.接种与菌丝培养
待瓶子的温度降至30℃时,即可在消过毒的接种 箱内或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接种室应干燥。无尘土、气温低,接种时的温度 一般不超过27℃,这样有利于减少杂菌污染。
2.场地选择
猴头菇的代料栽培场地一般分室内层 架床栽和室内培菌野外荫棚畦床栽培 两种,包括发菌室、出菇房和人工荫 棚三个场所。
(1)发菌室 菌丝培育的场所要求 清洁、干燥、无杂菌。选择适合的 房间,提前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2)出菇房 猴头菇子实体发育的 场所。为了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在 出菇房内设置床架,每个床架 6-7 层,高 2.8 m,宽 90-130 cm,层 间距 3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