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治疗患者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的效果观察

合集下载

门诊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门诊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中, 监测患者 的心率 、 血压 和血 氧饱和度 , 同时观察患 者的意 识、 体动 、 恶心 、 呃逆 、 呕吐、 呛咳。
本研究对 中晚期食 管癌 梗阻不能手术切 除及 不愿 手术 切 除的患者 , 在 胃镜 直 视 下 置 入 医 用记 忆 合 金 支 架 , 成 功 率 8 6 . 9 %, 与报道相近 。放置失败 的原因为 胃镜下置人 导丝 , 用 S a l a s y探条逐级扩 张后 , 发生气 胸 2例 , 1例因支 架置 人后胸 痛难 忍而 取 出支架 。影 响食 管癌 预后 的 主要 因 素有 肿瘤部 位、 T N M分期、 细胞分化 程度及 其治疗 方式 , 影响外科 治疗 效 果的最重要 因素是 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肿 瘤浸润深 度。笔者对 晚期食管癌梗阻患 者 , 在 胃镜直视 下置 入 医用 记忆 和金支 架 后, 单 因素和多 因素分 析均显 示女 性预后 好 于男 性。单 因素 分析显示年龄 、 肿瘤大 小及 置入 支架 长度分 别对 支架置入 术 治疗晚 期 食 管 癌 梗 阻 的 预 后 有 影 响 ( P =0 . 0 2 、 0 . 0 0 和 0 . 0 0 1 ) , 但多因素分析显示 , 年龄和性别 对患者的预后 有影响 ( P= 0 . 0 2 5 、 0 . 0 2 9 3 ) 。晚期 食管 癌 支架 置 人术 后将 性 别 、 年 龄、 肿瘤部位 、 肿瘤 长 度 、 食管狭 窄程 度 、 肿 瘤病理 类 型、 肿 瘤 细胞分化程度 、 临床 分期 、 术前 治疗 术后 放疗 和 ( 或化 疗 ) 等 l 2 个 因素列为分析 因子 , 应用 C O 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 影响预
食管癌是 肖 化道常 见的肿 瘤 , 是 多 因素参 与的过 程 。 目 前病因不 明 , 可 能与 微 量元 素 钼 、 锌 等 缺乏 、 乳 头瘤 样 病 毒 ( H P V ) 的感染及地域有关 。对食管癌的治疗 , 应早期发 现 , 早 期手术 、 早期 治疗。但早期食 管癌缺乏特异症状 , 或仅有咽部 不适 、 异物感 、 哽 噎感 等非特异 的症状 , 出现吞 咽 困难及 胸骨 后疼痛时 , 病情已属 中晚期。食管癌多发生 于老年人 , 常合并

静脉输液拨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拨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断加剧 , 要求 护理人员提 高穿刺技术 , 保 障及时给药 , 减轻 患者
的痛苦 。同时也应考虑 拨针后减 少皮 下淤血 和出血 , 减轻 穿刺 部位 的皮肤血管损 伤 , 以免给下 次静脉 穿刺带来 困难 。在 临床
工作 中, 对本科 3 0 6例患者输液拨针后 , 采用 自身对照 的方法对
穿刺的部位为手背静脉 , 在严格无 菌技术 操作 下 , 静脉穿刺一 次
成功, 无 回针 、 无渗液 。按压 的时 间为 3~5 mi n 。操作 者均为 经 过培训的护理人员 。输液 第一天 穿刺部 位一侧 手臂为 对照组 ,
2 . 2 2组 2 4 h血管恢复情况 比较 , 见表 2 。
2 结 果
所有数 据均 录入 S P S S 1 5 . 0软 件进行 处理 ,
1 . 1 研究对 象 2 0 1 4年 1— 8月在本 院住 院的患者 3 0 6人 , 年
龄2 0岁 ~ 8 0岁 , 平 均年龄 5 7 . 1 岁, 其 中男性 1 7 0人 , 女性 1 3 6
数据分析采用 检验 , 以 P< 0 . 0 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组( P< 0 . 0 1 ) , 血管损 伤修 复率明显优 于对照组 ( P< 0 . 0 1 ) 。结论
关键词 : 静脉输液 ; 按 压方法 ; 出血 ; 拔针
静脉输液拨针 后穿刺部位抬高止血法皮下瘀血、 皮肤 出血 少 , 对
血 管损伤 最小、 血管的恢复 明显优 于传统按压 法, 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中图分类号 : R 4 7 2 .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6 4 l 1 ( 2 0 1 5 ) 1 1 — 0 1 1 2 — 0 2

手背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

手背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

手背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上举式按压法的改进——上举不按压法。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临床试验方法将静脉输液患者按住院号分组。

然后观察不同拔针方法临床止血的效果。

结果:对上举按压法和上举不按压法的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效果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1。

同时86的患者认为不按压法比按压法痛苦小。

结论:认为此方法简单、适用、有效、疼痛感减少。

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上举按压法和上举不按压法的效果不按压法明显优于按压法。

关键词静脉输液拔针法不按压改进手背部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最常用护理操作之一是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各项操作中(包括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

输液拔针后如果按压不当就会发生出血或瘀血症状给下次操作带来不便增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费用。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上举不按压法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11年1~5月将骨科病房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住院号分组双号为上举按压法即对照组单号为上举不按压法即试验组。

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拔针方法临床止血的效果。

两组观察例次其中两组分别是155例次、15例次两组患者中每位患者都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年龄和性别无显著差异性。

均由1名护士操作1次穿刺成功者在对比范围内。

操作方法:上举按压法就是静脉输液完毕保留无纺输液针头贴在穿刺点上让患者用另一只手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在输液针头贴上迅速拔出针头并同时嘱患者上举该手按压时间分钟。

上举不按压法就是输液结束拔针时先将前臂抬高手背部高于心脏~cm(如果肥胖患者可在肘关节处下方垫一物品)肘关节与床垂直用手指轻压穿刺点保留无纺布输液贴胶带将针头迅速拔出松开按压拔针点的手指。

保持姿势不变观察分钟。

此方法是利用上举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cm静脉回流加速血管塌陷输液静脉血管的压力最小和血流量最少减少出血、瘀血症状避免皮下瘀血青紫的发生。

并减轻按压疼痛。

判断标准:⑴出血瘀血率:拔针按压后血液由注射的内针口流出皮下形成血肿或瘀斑即为出血、瘀血。

静脉穿刺针拔除的改良按压法及效果评价

静脉穿刺针拔除的改良按压法及效果评价

苦 . 病人尽 快 康复 使
( 收稿 日期 2 1 — 6 0 0 0 0 — 9j

74 4・
两医药 21 午 ? 第 壹 7 J n № 00 _ i ̄ 塑一 a
『卫 ! (
QQy . _ . ! 94 N 7 J_ _ 5 o  ̄
上 的最 上 面 一 块 胶 布 或 输 液 贴 . 直 贴 存 折 断 的 棉 一 垂
匹匹区缒一 0Q Z 』 g
型 丛

QY .
. !

7 43・
改 良吸痰 管点 滴 式保 留灌 肠 用 具 的 制作 与应 用
钟 芳 萍 唐 芳 周桂 清 康 硎 张 晓华
[ 关键 词] 改 良吸 痰 管 点滴 式 保 留灌 肠 用 具 ; 作 ; 用 制 应 [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4 35
11 材料 一次性 输液 器 1 . 次性 吸痰 管 1 . 副 一 根 1 方法 . 2

( ) 常 规配 置灌 肠 液后 , 1按 输液 瓶 内插 入
次 性输液 器 , 分离 针头 , 并将 其保 留在包 装 内 :2 ()
用 无 菌操 作 法 剪去 输液 器 下 端滤 过 膜 部分 . 保 留 仅 其 上 方 材质 较 硬部 分 , 头皮 针 针 头相 连 :3 用 无 与 () 菌剪剪 除输 液器 针头 的细 管部 分 ;4 将其 末端套 入 ()
保 留灌肠 为 临床常 见 的治疗 方法 吸 痰管 点滴 式保 留灌 肠法 由于具有 刺激 性小 、 调节 灵 活 、 作方 操 便、 经济 实用 等诸 多优 点 , 已广泛 应用 于 临床 。但我
们 在 实 际 应 用 过 程 中 . 现 由 于 吸 痰 管 末 端 I径 略 发 Z l

静脉穿刺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的效果观察

静脉穿刺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的效果观察
劝告人们 4 5岁 以后 每 年 体 检 ,控 制各 种 可控 制 的高 危 因素 ,
【]陈灏殊 ,林 果为 ,主编. 2 实用 内科学 [ .3版. M 1 ] 北京:人
民 卫 生 出版 社 ,2 0 2 8 3 09: . 3
[]张心中,毕作 木. 3 内科危 重疾病现代治疗 [] 青岛: 海 洋 M.
13 评 价 标 准 - ( )皮 下 出 血 。 无 淤 血 : 针 限 周 同 无 青 1
紫,无渗血 :微量淤血 :淤血部位 直径≤2 M;中量淤血 : C 淤 血 部 位 直 径 ≥ 2 M ≤ 5 M ; 大 量 淤 血 : 淤 血 部 位 直 径 ≥ C C 5 M[1 ( )疼 痛 程 度 。 无 墒 :拔 针 时 患 者 无 表 情 变 化 , 自 C 1。 2 诉 无痛 感 ;微 痛 : 针 时 患 者 表 情 稍 有 变 化 ,自诉 局 部有 短暂 拔 痛 感 ,持 续 时 问不 超 过 1 s 0 :剧 痛 :拔 针 时 , 患者 表 情 紧 张 ,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 2 3. 4 7 2 9 [] 隋 邦 森 . 血 管 疾 病 - M ,C ,D A 与 临 床 []北 京 :人 4 脑 R T S M.
民 卫 生 出版 社 , 1 9 : 1 4 1 5 91 5. 5
如体重 、血压 、血糖 、心律 失常等,把疾病 发生的可 能降低到
1 临床资料 2 0 . 1 0 6年 1月~ 8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 6 O
例 ,其 中男 性 4 2例 ,年 龄 6 ~ 9岁 ;女 性 1 例 ,年 龄 6  ̄ 1 58 8 0 9
岁:平均年龄 7 + . 。所患疾病分别为:冠心病 2 ,高 63 5岁 2例

静脉输液后两种抬高手臂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后两种抬高手臂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后两种抬高手臂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邓建华;崔淑燕;李梦杰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1(3)7
【摘要】目的:观察2种抬高手臂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

方法:对3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2种方法拔针,观察组拔针时尽量提高患者输液手,拔针后放回患者舒适位置继续按压,对照组拔针时尽量提高患者输液手,拔针按压4min后放回患者舒适位置,观察拔针后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率。

结果:两组皮下淤血及出血发生无显著差异。

结论:拔针后按压力远大于静脉压,按压后可以将患者的手放回继续按压,减轻了患者的不适感。

【总页数】1页(P93-93)
【关键词】方法;按压;效果
【作者】邓建华;崔淑燕;李梦杰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1
【相关文献】
1.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J], 徐红梅
2.门诊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J], 麦竹丹;任春菊
3.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J], 李丽荣;王红;张笑婷;肖玲;刘丽

4.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止血效果观察 [J], 李丽荣;王红;张笑婷;肖玲;刘丽秀
5.门诊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J], 麦竹丹;任春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输液后拔针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静脉输液后拔针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液 拔 针 局 部 针 眼 加 盖 棉 球 , 时 采 取 沿 血 管 走 向 纵 向按 压 法 同 ( 同 时按 压 皮 肤 穿 刺 处 和 血 管 穿 刺 处 ) 少 了 皮 下 出 血和 瘀 即 减
血的现象 , 现将 结 果 介 绍 如 下 。
刺 处 大 多 相 隔 一 定 距 离 , 之 血管 壁 硬 化 和 皮 肤 松 弛 等 因 素 , 加 正 确 的 按 压 方 法 是 : 拔 针 前 用 无 菌 干 棉 球 轻 轻 压 在 皮 肤 穿 在
表 1 两 组 按 压 方 法 成 功 率 比 较
脉有 5 5号 或 者 7号 ) 3条 输 液 敷 贴 固定 , 脂 棉 球 , 择 手 . , 脱 选
背 部 易 于按 压 的 静 脉 。 实 验 组 备 好 用 物 , 即 将 拔 针 的 患 者 对
问 , 能 有 效 的按 压 所 致 , 以应 注 意 以 下 几 点 未 所
3 1 重 视 对 患者 及 家 属 的 宣 教 .
操作 前应 向患者及 家属说
明操 作 的 目的 , 意事 项 , 合 方 法 , 患 者 积 极 主 动 地 配 合 , 注 配 使
同时 端 正 的仪 表 、 和 的话 语 、 善 的 眼神 和 热 情 的 态 度 都 可 温 友
明实 验 组 按 压 成 功 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验 组 的 方 法 减 少 了 实
患 者 皮 下 瘀 血 的 发 生 , 科 在 使 用 此 方 法 后 , 得 了患 者 的好 我 赢 评 。本 实 验 中 穿 刺 失 败 的 2 是 由 于 患 者 输 液 后 急 于 去洗 手 例
管壁大多相距一定距 离 , 之 血管壁硬化和皮肤松 弛等特点 , 加
穿 刺 拔 针 后 要 有 足 够 的压 迫 范 周 、 度 和 时 间 } 因 此 医 护 力 。 人 员 应 采 取 积 极 的 预 防措 施 , 轻 患 者 疼 痛 和 恐 惧 的 心 理 , 减 同

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观察

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观察

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方法对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的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

方法将20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

结果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拔针后皮下淤血发生率和疼痛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扩充按压法能有效减少皮下淤血和疼痛不适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静脉输液按压扩充按压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最广泛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拔针是静脉输液的最后的一项程序,如果方法不当会引起皮肤针眼出血、青紫、淤斑,甚至皮下血肿现象,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给再次静脉穿刺带来难度。

因此,2007年1—6月,我们对外科住院患者202例进行静脉输液拔针方法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1—6月,普外科住院需输液治疗患者2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101例,男58例,女43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101例,男55例,女46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7岁。

病历纳入标准:⑴意识清楚,正确配合,排除血液系统疾病;⑵静脉穿刺部位为手背;⑶采用一次7号头皮针穿刺;⑷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输液过程无渗漏。

1.2 方法专人负责将准备输液的患者注册、随机分组。

输液器均为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7号头皮针;针眼覆盖敷贴统一采用江西省南昌市康华卫材有限公司产的医用输液贴。

观察组患者采用扩充按压部位的方法,即同时按压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下称扩充按压法):待患者静脉输液流空时,护士先关闭流量调节器,右手固定针柄,左手取下穿刺部位固定针头的输液贴,保留带有小纱布块的一条,护士用左手食指在针尖上方2cm处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并抬高10—15°快速拔针[1]。

拔针后立即用左手大鱼际按压针眼及上方2cm范围处至3min,使皮肤针眼和血管壁针眼同时被压,按压力中等,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对照组用传统方法按压,即护士用上述方法快速拔出针头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3min[1],按压力中等并同时举高上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 均无 统计 学意义 ( 00 )具 有 可 比性 。 P> .5 ,
12 . 方 法
14 统计 学处理 .
采用 SS 30统计软件 , P S1. 组间比较采
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P< .5 以 0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2 1 观察组 : .. 静脉输液完毕, 让患者的穿刺侧上臂 自然 下垂 , 前臂上抬与上臂成 3 。 4 。 手腕尽量向掌侧 弯 0 一 5 角, 曲, 用棉签在针 口的上方、 沿着血管的走向、 轻按在血管上 方皮肤处, 快速拔 出针头, 出针头后嘱患者用对侧手的食 拔 指、 中指、 无名指 3指并排按压于棉签上 , 拇指置于掌侧 , 采
血渍长 0 5 15c 重度 出血 : 签的血渍 长 > . m。 . — . m; 棉 15c
132 针 口周围皮下出血情况 : .. 拔针按压 5mn后观察患 i 1 对象 与方法
11 观察 对 象 . 21 00年 9月 至 2 1 年 2月 , 01 在我 院星 ;
者针 口 围皮下组织是否有肿胀 , h 周 6 后( 电话嘱患者 ) 观察 针 口周围淤斑情况, 分无出血、 轻度出血、 重度 出血三个等 级。无出血 : 皮下组织无肿胀、 无淤斑; 轻度出血 : 皮下组织
针 口出血 。本观察 结 果 显示 , 用 此方 法 的观 察 组拔 针 时 采
玮. 输液拔针 后出血和皮下淤 血形成 的原
因及护理干预[ ] 社 区卫生保健 , 1 ,( ) 19 J. 2 09 2 : . 0 3 [ ] 李雪花 , 2 解云峰.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不同方法按压 的效果 比较 [ ] 河南科技 大学学报 , 0 ,3 2 : 9 . J. 2 52 ()9 5 0 4~ [] 杨 3 彦, 郭丽君 , 王晓艳 . 静脉输 液拔针后按压 方法改进 [ ] 齐 J. ( 收稿 日 : 1 - —1 修 回 日 : 1- - ) 期 2 l 81 0 0 期 2 1 92 0 0 3
【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拔针 ; 体位 【 中图分类号】 R4 【 7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 6 (0 10 - 1- 6 3 78 21 )6 63 2 7 0 0
双上臂 自然下垂 内收 , 前臂 向上弯 曲抬高 置于胸部按压
5 mi o n
腿上、 椅子扶手上 , 这样穿刺部位就低于心脏, 穿刺侧肢端
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多数是采用手背静脉穿刺 , 并坐
6l 4
/ tr a M e ii e o C i a De . 0 1 l / 6, . nen / d cn h n f c 2 1 ,/ . . 6 o No

静脉压较高 , 拔针时血液容 易从针 口冒出。利用抬高穿刺 侧肢体 , 使肢端血 回流加速, 减少浅静脉充盈度, 降低肢 体远端静脉压力, 可减少皮下出血及淤血、 减少拔针时针 口 出血。穿刺侧肢体抬得越高, 静脉回流越快 , 静脉压相对更
低, 拔针 时血液 冒出更 少 。但 患者 的手 抬得 太高 , 便 于护 不
针 口出血明显少于采用传统拔针体位 的对照组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 该法操作简便 , 有较高临床应用 价值 。 参源自[] 范 1 静, 周红丽 , 杨



士拔针 ; 若患者穿刺侧 手任意伸直上举 , 手下无支撑物支 撑, 易发生抖动、 不稳定 , 拔针按压时易出现压偏 , 导致针口 出血。而 患 者 的 上 臂 自然 下 垂 , 臂 上 抬 与 上 臂 成 前 3 。 4 。 手腕尽量向掌侧弯曲, 0 一 5角, 利用肘关节及腕关节的 支撑作用, 使穿刺侧肢体能保持稳定 的上抬位置 , 不发生抖 动, 拔针时能准确按压针口, 可减少拔针时出血。此方法能 使穿刺部位高于心脏 1 m左右 , 5c 可减少或避免拔针 时的
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 C ) A S 治疗 以来 , 多 项研究均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替罗非班有引起 出血 和血小板 减少 的 不 良反 应 u 。在 用 药期 间 , 理人 员 要 密 护
切观察 出血情况 , 低 患者 出血事 件 的发 生及 降低 心 血 管 降
【 文章编号】 17 - 6 (0 10 - 1- 6 3 78 2 1)6 64 2 7 0 0
者有无皮下出血、 瘀斑、 牙龈出血、 血尿、 便血等。保持输液 通畅, 用药期注意观察微量泵使 用是否正 常, 注射部位情 况, 告知患者及家属勿 自 行搬动和调节微量泵 , 以保证用药 的安全性 , 用药期 间还应密切观察 心电动 态变化 , 特别是 s- TT段变化, 按时抽取血标本 , 观察心肌酶学 的动态变化 , 并经常询问患者胸痛是否缓解或减轻 ,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33 穿刺部位护理 .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 皮肤颜色 、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门诊常用的, 为病情较轻、 无
需 住 院治疗 的急 、 性 疾 病患 者 进行 治疗 的 重要 手 段 。 目 慢 前 门诊静 脉输液 治疗 的患者 , 数是 坐在 椅子 上 进行 的 , 多 整 个输 液过 程及拔 针 时患者 的手通 常放 在 自己 的大腿 上 或椅
阿斯匹林长期 口服。
2 结 果
3 例患者经过急诊 P I , 4 C 术 均为植入单个支架, 手术获 得成功 , 术后患者胸痛症状 明显缓解 , 继续给予卧床休息 ,
拔 针体位 。观 察比较 两组 患者针 口出血 、 下组 织肿胀及 淤斑 情况 。结果 观 察组 拔针 时针 口 出血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皮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0O ) 两组患者均无皮下组织肿胀、 P< .1 ; 淤斑。结论 采用改良的拔针体位拔针可显著减 少或避免输液治
疗 患者 针 口 出血 。
122 对照组: .. 拔针时穿刺侧肢体任意放置 , 其他 同观察
组。
子扶手上。由于穿刺部位低于心脏 , 造成穿刺侧肢端静脉 压增高 , 拔针时血液 容易从针 口冒出, 部分患者会产生恐 慌、 紧张不安 的心理 , 从而导致对护士的不满 , 严重影响护 患关系。笔者通过改变拔针体位, 采用抬高患者穿刺侧肢 体后再拔针的方法拔针, 结果拔针时针 口出血明显减少 , 效


21 0 1年 1 第 6卷 2月
第 6期
61 3
静脉 穿刺治疗患者拔针后抬高体位按压 的效果观察
胡艳其 曹译丹 陈卫 昌
( 广西壮族 自治区人 民医院星湖门诊部 , 南宁市 502 ) 302
【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的拔针体位对门诊输液治疗患者针 口出血、 皮下组织肿胀及淤斑的影响。方法 将 10 0 例 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采用抬 高患者穿刺侧肢体后再拔针的方法拔针,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
鲁护理杂志 ,0 7 1 ( 4 :1—1 . 2 0 ,3 2 ) 1 2
急 诊 P I 患 耆 抗 凝 治 疗 的 护 理 C术
郝 开颜
( 广西区南溪 山医院, 桂林市 5 10 ) 40 2
【 关键词】 急诊 P I替罗非班 ; C; 抗凝治疗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5 1R4 2 ; 7 【 4 文献标识码】 B
用握 式 4指 按压 法 …按 压 针 口上 的棉 签 , 时嘱患 者 保 持 同
两组患者均无皮下组织肿胀、 淤斑出现, 观察组拔针时
针 口出血 明显 少于对 照组 , 有统计 学意义 。见表 1 差异 。
表 1 两组 患者 针 口出血情况 比较
[,( ) / % ] 7 。
3 讨

在椅子上完成输液治疗 的, 拔针时患者 的手放在 自己的大
非班 主要 不 良反 应 是 出血 和血 小 板减 少 , 密切 观 察 术后 患
1 资料与方 法
11 病例 资料 . 20 09年 4月到 2 1 年 3月期 间 因急性 心 01
肌梗死行急诊 P I C 患者 3 4例,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8 ; 例 年
龄4 6 6— 8岁 , 均 年 龄 5 平 7岁 ; 死 部 位 前 壁 2 梗 0例 , 壁 下
心 电和 血压监 测 , 量泵泵 入替 罗非 班 , 微 术后 未见 各类 出血 现象 。 3 护 理
病危险事件的发生。我科 自20 09年 4月开展急诊 P I C 以 来, 共进行 3 例 , 4 术后未见各类出血现象 , 现将使用此药物
需 要 注意观察 和护理 问题 总结如 下。
仍可看清血管 的走向, 再次穿刺不受影响 ; 重度出血 : 皮下 组织有 1c m以上 的肿胀、 或淤斑 , 已看不清血管的走 向,
2 4h内不 能再次 穿刺利 用 。
性 胃肠炎患者 1 3例。随机将 10例 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 0 照组各 5 例 , 0 两组患者年龄 、 性别、 所患疾病及病情 比较差
8 前间壁 6例; 例, 经右桡动脉穿 刺 2 8例, 股动脉穿刺 右
6例 。 12 治疗方 法 由急 诊科 直 接 送 入导 管 室行 冠 状 动 脉造 .
影术 , 术前均给阿司匹林 30n , 0 g 波立维 25n 嚼服 , a 2 a g 建立 左上肢静脉通道 。根据造影结果判断心肌梗死相关血管,
果 显著 。现将 情况报 告如下 。
13 观 察指 标及判 定标 准 .
13 1 针 口出血情况 : .. 观察拔针按压 5mn i 后患者针 口 周 围皮肤及棉签 的血渍 , 口出血分无出血、 针 轻度出血 、 中度 出血、 重度出血四个等级。无出血: 口周围皮肤及棉签无 针 血渍 ; 轻度出血 : 棉签的血渍长 < . m; 0 5e 中度出血 : 棉签的
3 1 心理护理 .
大多数患者因发病急, 疼痛剧烈 , 整个操
作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 再加上术后入住 C U病房, C 对环 境陌生不适应 , 可表现为紧张、 焦虑、 恐惧不安 , 护理人员应 耐心解释 , 安慰患者取得配合 ,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 P I C 术后 监护和观察的重要性 , 说明 P I C 术后动脉鞘管留置部位存 在的危险( 桡动脉穿刺除外) 和替罗非班作用及副作用, 嘱 咐患者卧床休息 , 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 减少不 良心理刺激。 32 用药护理 . 在使用前应了解该药的药理作 用、 适应 症, 掌握用药的方法、 使用剂量以及产生的不 良反应。替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