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单元学习总结1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知之为知因材施教”“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性恶论 c 政治思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2、庄子的思想:“齐物”“(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1 2 汉代儒学

[解读] (1)史料一①反映了日食出现,百官上奏得失;从②中 可得出皇帝为“得失”承担责任。
(2)由史料二③可得出董仲舒新思想服务的对象,由④可概括特 点。
[思考] (1)史料体现董仲舒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根据史料,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一思想 有何显著特点?
董仲舒新儒学得到全面肯定的原因 1.社会根源: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但内 有王国问题,外有匈奴入侵,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理论来巩固统一的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社会秩序。 2.理论创新: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宣扬“大一 统”,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非常有利,因而汉武帝接受“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
(2)①“只读一种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设立太 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太学生。②“利禄的诱引”:启用儒 学家参与国家大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
(3)视角:强调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 观点:不合理。理由:①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有利于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传播。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使读 书成为社会风尚。③有利于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
【提示】 (1)“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2)主要目的:加强中央集权。特点:神学化和宗教化。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评价 1.宣扬“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但形成了文化专制,钳 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 儒学披上了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和唯心主义色彩,但也起到了 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带有民本思想。
知识点三 太学的出现 1.概况 (1)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并 将儒家经典列为官方教材。 (2)汉武帝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教育 系统。
2019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①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②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③制订了一套选拔和考核官吏的制度。
④制定法律,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
(4)影响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影响后世。
②消极:加强了对人民的压榨,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5.三公九卿制的职责分工及其作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单元学习总结2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九年级物理下册(H
第
二 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元
单元学习总结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
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天主教的态度 1.文艺复兴时期 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 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他们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 义和禁欲主义,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宗教改革教会教皇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束缚,提倡人的解放,宣扬王权高于教权。 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这一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采 用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但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3.启蒙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抛弃了宗教外衣,提出了无神论思 想,公开向宗教神学宣战,引导人们由迷信上帝转向崇尚自然, 实际上是要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否定教权,他们倡导建立 一个符合理性、人性的社会,天主教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单元学习总结2

根源
资本主义的发展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同
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
影响 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
主义的发展
• 【典例2】 启蒙运动被认为是对文艺复兴的 超越与发展。其“超越与发展”的主要表现不 包括
•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 B.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 C.揭露、批判天主教会 • D.提出民主与法治的主张 • 答案 C
• 2.(2016·北京文综,21)下图中①②③④ 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 述正确的是
•( )
•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 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 曼帝国的统治
•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 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解题思路 • 第一步:审题干 • 一明考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二抓关键:“我憎恨所有的神”说明古希
腊重视人的价值。 • 第二步:析选项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A项
雅典人喜爱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并不能 说明雅典人宗教意识淡薄,故A项错误
排除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就是神话故事, B项 因此不能反映当时雅典人反对神灵崇拜,故B项 排除
• 单元学习总结
• 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 段
阶段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背景
历史影响
普罗泰格 萌芽
拉、苏格 阶段
拉底
“人是万物 的尺 度”“美德 即知识”
雅典工商业 为现代资本主
的发展;雅 义民主政治的
典民主制的 创立提供了借
繁荣
鉴
高中历史选修3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单元学习总结一、人类历史直到20世纪才发生世界大战的原因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现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帝国主义条件国家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
为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而激烈斗争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两大军事集团进行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1.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将整个国家经济纳入战争的轨道,战争迫使政府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对经济进行干预,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2.政治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2)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了动摇,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国受到重创。
(3)美、日等国乘机迅速崛起。
(4)被压迫民族觉醒,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
3.科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的催化剂。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
(2)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4.思想观念:大战引起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情绪的高涨,同时也使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例题(2014·高考重庆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英国德国法国年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1917 51 989 185 53.6 ———— 2 309 160 43.61918 49 890 293 51.5 ———— 1 568 853 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件单元学习总结1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诸家理论, 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 一 统 ” 和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 君 权 神 授 ”“ 天 人 合 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 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 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 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 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 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 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 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 巨大。
2.消极影响 (1)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 载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 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2)存在不合理的观念,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 循守旧观念、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 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 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其中东南亚一 些国家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 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 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
翻车
-
筒车
-
高转筒车
-
风力水车
重点阐释
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和基本特征 1.共同因素 (1)客观因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 环境。 (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 有连续性。 (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 的出版、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典例分析 (2018·课标全国Ⅰ)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 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而且对“捉到人”给予“赏钱”,可见官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反映江南商业环境恶劣,C项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农本商末观念也没有体现,B、D两
项排除。
解析 答案
解题规范 答案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解读 表明、说明类选择题考查学生通过思维分析,在某一史实基础上或者在 某一历史现象基础上,能表明或说明某一历史观点、得出某一历史结论 的能力;说明论证是选择题的最高考查形式,与材料题中探讨问题的能 力难度相当;题干往往是历史现象,题肢是某一道理或观点,要求考生 通过“现象”说明“正确的观点”。
不利于资本主
防范外来殖
严格限制
闭
的;其次,清
义萌芽的成长,
不
封建社会 民势力,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对儒家思想的评价与认识 1.积极影响 (1)具体影响: 有利于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的统 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塑造中华民族性 格起了积极作用。
(2)现代价值: 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 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 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 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三、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世界的影响 1.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 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 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 有助于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 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发展。
(3)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 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 巨大。 2.消极影响 (1)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作为封建文化的 载体,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促成了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 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形成。 (2)存在不合理的观念,如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因 循守旧观念、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重礼轻法观念等。
2.完善: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吸收诸家理论, 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 一 统 ” 和 “ 罢 黜 百 家 , 独 尊 儒 术 ”“ 君 权 神 授 ”“ 天 人 合 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和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 一 单 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古家争鸣”的 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创 立。孔子提出“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 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主张施政用 “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 宗。
一、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 政”,是一种民本思想。 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 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 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3.发展: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 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主体,二 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 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即理 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新发展: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 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儒学再度活跃。 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 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 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在今 天更是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2.对世界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 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1)儒家思想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影响巨大。其中东南亚一 些国家从儒家文化中吸取营养,合理地处理了东西方文化的关 系,建立了令人称羡的“东方工业模式”“儒家资本主义”,证 明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2)儒家思想在欧洲也产生了影响,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其大 加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