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养殖水环境中的胁迫因子及管理对策
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xu mu shuichan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饱”早已经不是人们生活所追求的目的,而更加讲究的是饮食种类丰富,搭配营养均衡。
当下,水产品养殖产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殖的水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现在的水产养殖主要分为海洋渔业生产和淡水养殖生产两种,海洋渔业生产通常要在临海地区选址生产,所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海洋资源日渐匮乏,导致海洋渔业生产的利润持续减少。
避开海洋渔业生产的缺陷,淡水养殖逐渐受到了青睐,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也有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淡水养殖的病害问题就是现阶段困扰着养殖户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松原市淡水养殖产业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对病害防治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无公害;淡水;养殖;病害;防治中图分类号:S942文献标识码:ADOI 编号:10.14025/ki.jlny.2017.22.029王云峰(松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吉林松原138000)现今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安全饮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生产无公害产品也是未来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基本任务。
我国对无公害食品的审核十分严格,从生产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规定。
我国淡水养殖的面积居世界首位,养殖的水产品更是多种多样,但淡水养殖也同样存在着局限性,因为内陆的水质更新速度慢,这大大地增加了淡水养殖病害防治的难度。
一些存在于淡水养殖水体环境中的非养殖水生动物会对所养殖的水生动物构成一定的威胁,或者与其争抢食物,甚至恶化水体环境,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在投放养殖生物之前和养殖过程中务必时刻保证对淡水鱼环境的把控。
除此之外,水生动物如果受到细菌或者寄生虫的感染,再加上错误的药物使用和不当的处理方法,也很容易染上各种疾病,种种原因导致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1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1.1建造合理的养殖水域要结合所养鱼种对当地的位置条件和水质条件进行检测,特别是水源条件一定要符合养殖标准:一是水源中不能含有对养殖产品有危害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二是要求水源各个指标都要满足安全标准,水质条件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

水产养殖中的环境生态问题及应对建议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为满足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面临的环境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建议。
一、水体污染问题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动物排泄物的大量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废弃物质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海藻大量繁殖和藻华暴发,进而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对建议:1. 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体,将废弃物质处理并回收利用,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 加强饲料管理:合理控制投喂量,减少饲料残渣的排放。
研发和使用高效利用率的饲料,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营养浪费。
3. 建立养殖区域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养殖区域的水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生物入侵问题水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引进非本地物种或高产种。
然而,这些外来物种往往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成为生物入侵的主要威胁。
应对建议:1. 加强入侵物种检疫和监管:建立健全的入侵物种检疫制度,加强对养殖物种的筛查和监控,及时防止和控制入侵的发生。
2. 发展本地物种养殖:鼓励养殖户选择本地物种进行养殖,降低引入外来物种的风险,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开展生物入侵风险评估研究:加强对潜在入侵物种的研究,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风险,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养殖环境变化问题水产养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栖息地的破坏以及水质的恶化。
特别是养殖区域的土地开垦和围堤建设,对周边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应对建议:1. 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环境,科学选择养殖区域,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
2. 生态修复与保护: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和河流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养殖户采用低碳、环保的养殖方式,减少生态环境的压力。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长期以来,水产养殖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包括水质污染、生态系统扰动等问题。
因此,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实施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围绕养殖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展开讨论,重点介绍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养殖场的废水和饲料残渣等排放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废水处理:养殖场应建立有效的废水处理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以减少对水质的污染。
2. 优化饲料配方: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品种,减少养殖动物对饲料的浪费,避免过量的饲料进入水体,从而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积累。
3.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场的养殖密度,减少动物的摄食量和排泄物的量,降低水质的负荷,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二、生态系统扰动问题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的扰动,如引入非本地物种、破坏生境等,也是水产养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以下是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1. 选择本地物种:在水产养殖中,应优先选择本地物种进行养殖,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防止逃逸: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养殖物种逃逸,如采用安全围网、增加监测频率等,以减少引入非本地物种的风险。
3. 生态恢复:对于已经受到扰动的生态系统,应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和恢复措施,如建立人工湿地、增植水生植被等,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
三、养殖废弃物处理问题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养殖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相关的处理措施:1. 废物回收利用: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通过发酵堆肥等技术进行回收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
2. 水体净化:采用人工湿地、植物净化池等方法,将废弃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为植物生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殖领域不断扩大。
通过水产养殖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还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饮食条件。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水产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加强对无公害水产品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
基于此,加强对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无公害水产养殖现状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日益加大,很多水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对水生生物生产与繁殖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很多污染物在水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导致水产品食物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严重超标。
另外,一些水产养殖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用大量的药剂,导致水生生物抵抗能力增强,用药物进行饲养,导致水产品药物含量过大。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越来越大,无公害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水产品发展的重要部分。
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亲本培育技术将安全水源中亲本作为培育的主体,保证整个水产养殖场的清洁,提升亲本培育中的繁殖质量,保证联盟水产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
在养殖过程中优选饲料,保证产品营养的全面性,根据亲本类型不同选择不同的池塘进行饲养与管理。
在亲本繁殖后,应该迅速将种苗进行圈养,同时建立有关的管理文件,为后期培育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选择场地在进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水质适宜、水量充足。
在养殖场地选择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进行水质检验,检验水质是否含有对水产品有害的物质。
在保证水质无污染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无公害养殖基地的交通情况,应该尽可能避免基地远离交通线路,避免给养殖物资、产品的运输造成影响。
2.饲料投喂饵料是水产动物生长的必要基础,饵料的质量及投喂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水产养殖的效果与质量。
如果给水产养殖动物投喂了劣质的饲料,不仅会对水产动物生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给整个养殖环境造成影响。
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

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2006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是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制定的一部法律。
当前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病害及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水产品药残和水产品质量下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无公害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对于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
无公害水产养殖是一种规范化的养殖过程,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或规范来实施。
一、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的技术措施1.产地要求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gb/t184074-2002)》标准的要求,养殖水源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标准的要求;养殖底质要求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无异色、异臭,呈自然结构。
2.水质要求开展水产养殖,首先要对水源进行全面仔细的了解,既要保证全年水量充足,也要注意水源无工农业及生活污水污染,不得使养殖水体带有异色、异臭、异味,大肠杆菌、重金属、有机农药、石油类等有毒、有害物质,水质要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
通过对养殖水体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体自净能力的研究,采取合理的水质管理和调控技术,使水源的各项理化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水体肥料坚持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严禁使用被污染源污染的肥料,施用时以量少次多为宜,尽可能维持良好的养殖种类的生活环境。
3.品种和放养要求养殖生产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根据本地区渔业资源自然承载力,确定最大养殖量。
(1)品种选择。
品种是开展水产养殖的物质基础,要根据市场需要和生产条件确定养殖品种,鱼种应保证优质、健壮、无病害。
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的育种技术,引进、培育、开发抗病抗逆养殖品种。
水生生物对水环境中受到的环境胁迫的响应

水生生物对水环境中受到的环境胁迫的响应水生生物是生活在水环境中的生物,它们对水质的要求比陆生生物更为苛刻。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水生生物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胁迫。
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包括物理因素,如水温、酸碱度、氧含量等;化学因素,如重金属、有机物、无机盐等;以及生物因素,如寄生虫、细菌、病毒等。
这些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且复杂的。
首先,它们对水生生物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例如,水中有机物或重金属过多,就会影响生物的呼吸和代谢功能;水温过高或太低也会影响生物的体温调节和新陈代谢。
这些生理功能的异常将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其次,它们对水生生物的行为产生影响。
对于阔水域生物,如大型鱼类,它们通常需要远距离迁徙到不同水域觅食和繁殖,然而水质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会导致这些生物栖息地的减少或消失,最终影响其食物来源和繁殖率。
针对这些环境胁迫,水生生物通过适应性响应来应对。
适应性响应可以分为生理、行为和遗传三种方式。
生理适应性响应是水生生物体对环境胁迫的自我保护机制,其常见体现包括细胞的损伤修复、代谢调节、体温调节和免疫防御等。
例如,一些水生动物或植物对重金属等物质具有吸收和排出的能力,通过代谢作用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行为适应性响应是水生生物改变个体行为或社会行为以适应环境变化。
例如,一些水生动物会加强迁徙行为,以寻找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另一些水生动物会增加汇聚行为,形成大量生物体,以对抗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
遗传适应性响应是水生生物通过遗传捷径来适应环境变化,其常见表现是基因对环境的适应性突变。
例如,一些鱼类在重金属污染水域生存多年后,它们的基因产生了相应的变异,形成了对污染物质的耐受性,进而促进了这些生物种群的适应性演化。
综合而言,水生生物对水环境中受到的环境胁迫的响应是复杂的适应性过程。
虽然它们可以通过生理、行为和遗传等方面的适应性响应来应对环境变化,但污染物质的持续排放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它们的耐受能力,因此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水环境的污染,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维护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
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的效果 , 渔药 是在发病后 不得不使用 的情 况 下而采取 的辅 助措施 , 时最好尽量 少用药 平
或 不用药 。对 于池塘环境来 讲 。 无论是 杀虫 药 物还 是杀菌 药物 都会 杀死养 殖 水体 内的 浮游生物 , 使水 质变清 , 体透明度增加 , 水 溶 解 氧含 量下降 , 易造成 缺氧 泛塘 。 容 或是 亚
硝酸盐 、 氨态氮含量上升 , 使鱼类 浅谈 无公 害水产 养殖病 害防治 不摄食 甚至中毒死亡 。
2正 确 诊 断 对旺
近年来 , 江苏省东 台市顺大水产 发展公 司把推 进无 公害水 产 品生产 基地 和产 品建
21正确诊 断疾病 . 般情 况下 .鱼被病原体感
一
染或侵 袭后都有一些 征兆 , 通过 巡塘可及 时 发现养 殖品种 的异 常情况 , 运用 肉眼 、 镜检 、 解 剖等手段 , 断是 细菌 、 诊 病毒 、 寄生虫 , 还 是水质污染 、 缺氧等其他原 因引起 的疾病 。 2 选准防治药物 . 2 切忌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盲 目用药。病 因确定 后 , 还应根 据天气 、 源情 况 、 水 苗种来 源、 混养 比例 、 饲养 管理 和历年 疾病 流行规 律等 , 进行综合分析 , 选准防治疾病药物。 23 及时对症用药 . 当发 现鱼 中出现疾病 征兆时 . 应及时采 取措施 , 切莫拖延时间。如不及 时控制病情 ,
原体 , 避免感 染健 康鱼 , 挽救 一些 病情 较轻
的鱼 , 对于病 情较重 的鱼是很难救治 的。因 此。 防重 于治的原则一定 要树立 和坚 持 。鱼 病的预 防 , 括水 质调节 、 质饵 料的 充分 包 优 供应 、 生态环 境的改 良 、 人工免疫等 , 是一个 综 合性的预防过 程。 1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 2
试论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试论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在研究背景中指出水产养殖病害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分析了病害防治的重要性,介绍了病原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措施、合理饲料管理以及定期监测与疫病防控的方法。
结论部分展望了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前景,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无公害水产养殖提供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病原体、环境管理、饲料管理、监测与防控、前景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养殖水体中的病害问题日益突出。
水产养殖病害不仅会造成养殖损失,影响产量和质量,还会对水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研究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损失,提高养殖效益,还可以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策略,对于提升养殖业的质量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无公害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降低疾病发生风险,提高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深入研究病害防治的重要性、病原体防治措施、环境管理措施、合理饲料管理、定期监测与疫病防控等方面,希望能够为实现无公害水产养殖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病害防治相关问题的系统探讨和总结,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无公害水产养殖事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1.3 研究意义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由于传统养殖方式存在着病害防治不力的问题,给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率增加 、 消毒剂 和药物 的滥用 以及不适 当的管理方法等等 , 使
养殖水体 的污染程度不断加剧 ,
响。如对虹鳟的研究表明 ,在连续高温刺激 下, 实验鱼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显著下降 。 这 主要是由于物理胁迫扰乱了养殖动物的正常 生理状态 , 而导致其食欲下降 , 养殖动 从 因此 物的生长率 和成活率也受到抑 制。由温度引
细菌等微生 态制 剂 , 改善水质 、 底质 , 期换 定
水, 通过改善水 环境 , 减少病 害发生 , 少应 减 激发生。
采用适宜的投喂方法。在应激条件下养
炎等 , 未治愈时 , 肝脏有不 同程 度 的炎症 , 这
时拉 网起捕 , 往往 容易发 生 应激 ; 病态状 况 下的鱼 类摄食 、 长均受 到 负面影 响 , 料 生 饲
理施肥 、 或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改 良;
件下 , 机体无法维持其正常生 理功能 。 因此通 常处 于病 态状态 。 环境胁迫具有可叠加性 ; 也 就是说 ,多个不同的胁迫因子同时作用 于养 殖动物 时会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后果 。
一
由污染引起的胁迫 , 首先阻断污染源 , 更换大 量清洁水进入养殖水体 , 减弱胁迫的影响。 在拥挤 、 密度等生 物胁迫条件 下 , 高 鱼 类的免疫学指标显著下降 。 正是 由于生物胁
00 ~ .2 gL的次致死浓度 下 , .l 00 m / 会破坏鱼虾 皮肤 、 肠的黏膜 , 胃、 造成 体表 和内部器官出
任 卫 能地维持优 良的养殖水体环境 ,
东 使鱼类能够正常生长 、 发育 和成
熟。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 由于 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 , 使鱼类无
法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 就形成 环境胁迫。 水环境 中的胁迫因子
了许多人为的胁迫 因素 。饲料 中免疫增强剂
转换 率降低。 一旦发 现鳃病 变 , 有寄生虫 , 应
及时彻底杀灭 ,全 池或全 网箱 泼洒 消毒剂 , 彻底 杀灭鱼体表 、 鳃及水体 环境 中的寄生虫
和有 害 细菌 。
管理胁迫是指在养殖过程中 由于人为管 理操 作而对养殖动物所造成的胁迫 。高强度 的管理胁迫将对养殖动物的生理状态 、免疫
因其强 弱程度 的不 同对鱼类 的 生理功能 、 应激能力 、 抗 免疫力 、 生长 和繁殖有不 同程 度的 负面 影响 , 对饲料 的养殖效果产 生不 同程度的负面影 响 , 最终影 响养
殖经济效益 。
血。 亚硝酸盐浓度过高 , 会引起某些代谢器官 功能失常 。当养殖水体 中盐度和氯离子浓度 发生剧烈变化时 ,鲈鱼血浆 中的 一 生育酚 显著下降 , 因此其抗应激能力也相应下降。 在 高含量硝酸盐和亚硝酸条件下 ,斑节对虾血 淋 巴运输氧气的能力显著降低。在污染胁迫 严重的情 况下, 胚胎 的畸形率显著上升 , 因此 胚胎的畸形率可以作为评价污染程度 的一个 重要指标。 在化学胁迫条件下 , 养殖动物的生 长率 也 明显受到 抑制 。在高 铜胁迫 条件 下 ( 0 m / ) 除 了生理状态受到影响外 , 50 g , L 实验 动物的生长率也显著降低 。富营养化 的养殖 水体则容易引起泛池的发生 。 由药物引起的胁迫,可通过换水减弱其
起 的 环境 胁 Βιβλιοθήκη 可 通 过 温 度 调节 消 除 。
养殖水环境 日 益恶化 , 使养殖动
物 处于多 种环境 因子 的胁 迫之
下 ,导致 养殖动物 病害 容易滋 生、 养殖效 益下 降 , 严重 阻碍 了
。
化学胁 迫主要是水质 、污染 物和含氮化
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 为了水 产养殖业 的健康发展 , 必须尽可
2一 2
渔紫致富指南 驯 ,
维普资讯
迫导致 了免疫力 的降低 , 因此 养殖动物抵 抗 疾病 的能力显著 降低 ,死亡率 也相应 上升。 寄生虫 侵袭或 细菌 感染 , 或烂 鳃 、 细菌性 肠
环境 , 调节好 水质 , 经常泼洒 E 菌液 、 合 M 光
维普资讯
无公害养殖水环境中的胁迫因子及管理对策 养殖动物的生长将受到影 展。 然而 , 由于高密度养殖 、 投喂 物理胁迫条件下 ,
殖动物的应激反应 , 导致生理状态的变化 。 在
随着集 约化养 殖模式 的推 广 ,水 产养殖业 得到 了迅猛发
环境胁迫与生物系统互相作用 ,引起养
导致 的拥挤 、与其 它物种的竞争 以及病原生
物的侵袭等 ; 管理胁迫 , 包括捕捞 、 分池 、 运输 和病害处理等。 环境胁迫有时是致命性 的, 可
导致养殖动物直接死亡 ; 有时是亚致 死性的 ,
可引起养殖 动物 的应激反应。在环境胁 迫条
影 响; 由老化水质引起 的胁迫可通过换水 , 合
殖动物需要 消耗大量能量来抵抗胁迫 。因此 良 的营养状况是保证养殖动物抵抗环境胁 好 迫、 防御疾病 的物质基础 。在 自然条件下 , 动 物经常面临饥饿 的胁迫 , 营养得不到保障 , 因 此其抵御 环境变化 的能力存在较大变数 。养 殖条件下食 物有 了保 障,其抵御胁迫 的能力 相对得到提高。当然 , 在养殖条件下 , 又增加
按水产养殖环境胁迫的性质 , 可分为 : 物 理胁迫 , 包括温 度过高过低 、 照过强过弱 、 光 噪音大等产生的胁迫 ; 化学胁迫 , 括水 质恶 包 化导致化学指标超标 、环境 污染导 致有毒 物 质介入或某些指标超标富营养化 、含氮排泄
废物 累积超标等 ; 生物胁迫 , 包括高密度养殖
合物积累等。化学胁迫显著影 响养殖 动物的
生理状态及免疫力 。 不良水体 因素 , 鱼类用药 以后, 药物以原型或代谢物形式 随粪 、 尿等排 泄到体外或直接在水中泼洒药 物都会造成水 环境中药物 的残 留,在较长时间内对 鱼的机 体产生影 响。老化水质 , 死亡藻类过 多, 氨态 氮、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以及藻类毒素 引起 中 毒, 鱼抗应激能力差。氨的毒性 :分子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