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7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2含解析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2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质;D项中H2既不属于电解质又不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B2.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100 mL 下列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B.0。
5 mol·L-1盐酸C.0。
5 mol·L-1CH3COOH溶液D.0.5 mol·L-1KCl溶液【解析】溶液混合后导电能力变化的大小,关键看混合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的变化。
由于自来水几乎不导电,加入0。
05 mol NaOH后,导电性突然增大;醋酸是弱电解质,加入NaOH 后,生成强电解质CH3COONa,导电性明显增强;0。
5 mol·L-1的KCl中加入0.05 mol NaOH固体后,溶液中不存在化学反应,但离子浓度增大一倍,导电能力增强;但盐酸中加入NaOH固体后,二者恰好中和:HCl+NaOH===NaCl+H2O,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导电能力几乎不变.【答案】B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3COOH B.Cl2C.NH4HCO3D.SO2【解析】CH3COOH(乙酸)属于弱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NH4HCO3是盐属强电解质;SO2的水溶液是亚硫酸溶液,可以导电,但SO2是非电解质,H2SO3是弱电解质。
【答案】D4.(2010年石狮质检)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OH-+HCl===H2O+Cl-B.Ca(OH)2+Cu2+===Ca2++Cu(OH)2C.Fe+Cu2+===Cu+Fe2+D.Fe+2H+===Fe3++H2↑【解析】A项为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H++OH-===H2O;B项为澄清石灰水与CuCl2溶液的反应,应为2OH-+Cu2+===Cu(OH)2↓;C项为CuCl2溶液与Fe的反应;D项为Fe与盐酸的反应,应为Fe+2H+===Fe2++H2↑。
2014高考化学快速命中考点7

2014高考化学快速命中考点71.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Al 2O 3NaOH(aq),NaAlO 2(aq)――→CO 2Al(OH)3 ②S ――→O 2/点燃SO 3――→H 2O H 2SO 4③饱和NaCl(aq)――→NH 3,CO 2NaHCO 3――→△Na 2CO 3 ④Fe 2O 3――→HCl aq FeCl 3(aq)――→△无水FeCl 3 ⑤MgCl 2(aq)――→石灰乳Mg(OH)2――→煅烧MgO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⑤答案 A解析 ①Al 2O 3+2OH -===2AlO -2+H 2O ,AlO -2+CO 2+2H 2O===Al(OH)3↓+HCO -3;②S 和O 2燃烧生成SO 2;③NaCl+NH 3+CO 2+H 2O===NaHCO 3↓+NH 4Cl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④Fe 2O 3+6HCl===2FeCl 3+3H 2O 、FeCl 3+3H 2O =====△Fe(OH)3↓+3HCl ;⑤MgCl 2+Ca(OH)2===Mg(OH)2↓+CaCl 2、Mg(OH)2=====煅烧MgO +H 2O 。
2.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 A解析 ①Cu ――→O 2CuO ――→H 2SO 4CuSO 4――→Ba NO 32Cu(NO 3)2――→Zn Cu 浓H 2SO 4ZnCuSO 4;②Na 2CO 3――→Ca OH 2NaOH ――→CO 2NaHCO 3――→HCl CO 2――→NaOH Na 2CO 3 CO 2NaOHNaHCO 3;③N 2――→H 2NH 3O 2,NO ――→O 2NO 2――→NH 3N 2 O 2NH 3NO ;④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浓H 2SO 4△CH 2===CH 2――→H 2CH 3—CH 3――→Br 2,光CH 3CH 2Br NaOH 、醇,△HBrCH 2===CH 2。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4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D.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答案:A2.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B. R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C.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或RNAD. 细胞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答案:C3.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关C.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D.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可逆的答案:D4.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 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 反应物的表面积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答案:C5. 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的惯性B.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C. 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D.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答案:D6.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C. 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长D. 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答案:C7.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过程B. 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作为催化剂C.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氧气和葡萄糖D. 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答案:B8. 下列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量可以被创造B. 能量可以被消灭C. 能量守恒定律D. 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答案:C9.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C. 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D.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答案:C10. 下列关于相对论的描述,错误的是:A. 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B. 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C. 相对论认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D. 相对论认为质量与速度无关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是______。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6含解析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6一、选择题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商品。
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解析】一定不是单质,有的有毒或不能吸收,不一定以分子或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上述物质中,只能笼统地称元素.【答案】A2.(2010年长春调研)物质系列NaCl、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A.Na2CO3、C、CO2、CO、NaHCO3B.Na2S、S、SO2、Na2SO3、Na2SO4C.NH3、N2、NO、NO2、NaNO3D.P2O5、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解析】NaCl、Cl2、NaClO、Cl2O5、HClO4中都含氯元素,且氯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C项NH3、N2、NO、NO2、NaNO3中都含氮元素,且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依次升高的。
【答案】C3.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错误!B.物质错误!C.化合物错误!D.纯净物错误!【解析】该题是对物质分类知识的综合考查,要求对各类物质的分类都必须很明确.A选项的分类都是正确的;B选项中,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是正确的,但对纯净物的分类是错误的,因为溶液属于混合物;C选项中,把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实质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实质为无机化合物)是正确的,对无机物的分类也是正确的,但下一层对酸的分类显然是错误的,若能迅速看到这一点,则会对该选项迅速作出判断;D选项中,氧化物是化合物的一类,不是并列关系。
故该题答案选A。
【答案】A4.(2010年临海质检)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⑨混合物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C.①⑨ D.①④⑤⑥⑦【解析】氢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氢;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HNO3为易挥发、强氧化性的一元强酸。
2014高考化学提能必做训练题7(含答案,详细解析).pdf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Na2O2固体
5、能跟热的NaOH溶液反应放出气体,向反应后的溶液里通入CO2时能得到沉淀的是( )
A、MgB、AlC、SiD、Cl2
6、钾与氧组成的某种离子晶体含钾的质量分数是,其阴离子只有过氧离子(O22—)和超氧离子(O2—)两种。在
此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主要步骤如下:
①把铝矾土溶于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②在滤液中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过滤;
③在滤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④把沉淀洗涤,灼烧。
(1)过滤的主要仪器
。
(2)③步中能否用盐酸代替CO2?
,原因是
。
(3)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答案:1、C 2、CD 3、C4、B5、C6、A7、B
;检验C溶液中金属元素的操作
方法是
。
(3)A、B、C为含同样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电解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生成B物质,则B的化学式为
。A和C反应生成B
的离子方程式为
。
答案:1、C2、C3、B4、B5、C6、D
7、(1)a、b、c(2)FeCl3;2Fe3++Fe=3Fe2+,防止被氧化为Fe3+;用试管取少量C的溶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
(5)不合理,因为该方案操作步骤多,时间长,消耗试剂量更大。
9、(1)Fe3C NO2、CO2 (2)③④
(3)Fe3O4+8H+Fe2++2Fe3++4H2O
2Fe2++Cl22Fe3++2Cl-(或2Fe2++H2O2+2H+2Fe3++2H2O)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3含解析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3一、选择题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 .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D .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解析】 B 、C 、D 中的描述都是正确的。
而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是用石墨作阳极。
【答案】 A2.(2010年温州质检)下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2SO 4水溶液的装置。
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 和b 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 电极的小于b 电极的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C .a 电极附近呈红色,b 电极附近呈蓝色D .a 电极附近呈蓝色,b 电极附近呈红色【解析】 电解Na 2SO 4溶液其实质是电解水,a 与电源负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阴极,H 2O 电离产生的H +在该极获得电子产生H 2,同时生成OH -:2H 2O +2e -―→H 2↑+2OH -,产生的OH -与石蕊作用呈蓝色。
b 与电源正极相连为电解池的阳极,H 2O 电离产生的OH -在该极失去电子产生O 2,同时生成H +:H 2O ―→12O 2↑+2H ++2e-,产生的H+与石蕊作用呈红色。
【答案】D3.某电解池内盛有CuSO4溶液,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后,欲达到如下要求:①阳极质量不变;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pH减小,则应选用的电极是(多选)()A.阴阳两极都是石墨B.铜作阳极,铁作阴极C.铁作阳极,铜作阴极D.铂作阳极,铜作阴极【解析】不管用何材料作阴极都不影响电解结果,阴极只是完成导电作用便可。
电解时生成H2SO4,pH自然会减小.要保持阳极质量不变,需要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石墨或铂。
【答案】AD4.用惰性电极实现电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故溶液pH不变B.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要消耗OH-,故溶液pH减小C.电解硫酸钠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电解氯化铜溶液,在阴极上和阳极上析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电解稀H2SO4,实质上是电解水,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溶液体积减少,浓度增大,故溶液pH减小.电解稀NaOH溶液,阳极消耗OH-,阴极消耗H+,实质也是电解水,NaOH溶液浓度增大,故溶液的pH增大。
2014高考化学易错选择题汇编第7套

请添加微信号:m89001881 获得更多的资讯高考化学易错选择题汇编(7)总分共64分测试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2.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人类生产活动中过度排放有关物质引起的。
下列环境问题与所对应的物质不相关...的是()A.温室效应——二氧化碳B.光化学污染——二氧化氮C.酸雨——二氧化碳D.臭氧层破坏——氟氯烃3.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惰性电极电解0.1mol/LNaOH时,每转移1mol电子,生成11.2L的H2B.标准状况下的22.4L辛烷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数目一定为8N AC.6.4 gS6与S8的混合物中所含S原子数一定为0.2 N AD.标准状况下,2.24 L氧单质所含原子数一定为0.2 N A4.已知20o C时,CuSO4的溶解度为20g。
此温度下将36g的无水硫酸铜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约为()A.136g B.120g C.116g D.108g5.下列有关实验问题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碳酸钠溶液冲洗B.制备气体时为防止气流不通畅,应检查乳胶管是否弯折堵塞C.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面上引起失火,可用水浇灭D.铜与浓硫酸反应时,用蘸有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吸收多余的气体6.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着的阳离子是NH4+、Mg2+、Al3+、Fe2+,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A.Cl—B.ClO—C.HCO3—D.NO3—7.101kPa时,2g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96.81kJ热量,则下列表示辛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 C8H18 (l)+25O2(g) 16CO2(g)+18H2O(1);△H=—96.81kJ·mol-1B.C8H18 (l)+25/2O2(g) 8CO2(g)+9H2O(1);△H=+5 518kJ·mol-1C.2 C8H18 (l)+25O2(g) 16CO2(g)+18H2O(1);△H=—11 036kJ·mol-1D.C8H18 (l)+25/2O2(g) 8CO2(g)+9H2O(1);△H=—5 518kJ·mol-18.三氟化氮(NF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NF3+3NH4F。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7.pdf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17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
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解析】 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由淡绿色变成棕黄色,说明Fe2+→Fe3+发生了氧化反应。
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故选B。
【答案】 B 2.“纳米材料”(1 nm=10-9 m)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某液体中,对于所得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束通过此分散系时会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此分散系中“纳米材料”的粒子在做不停的、无序的运动 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纳米材料”的粒子可能向电极做定向运动 D.用滤纸过滤的方法可以从此分散系中分离得到该“纳米材料” 【解析】 由于“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是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即其直径大小在胶体粒子直径的范围内,所以将其分散到某液体中时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因而也就具有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电泳以及能透过滤纸等性质,而布朗运动是粒子做无规则运动,胶体、溶液等都有此性质。
【答案】 D 3.(2010年济南质检)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分类组合 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纯碱盐酸烧碱氧化铝二氧化碳B烧碱硫酸食盐氧化镁一氧化碳C苛性钠醋酸萤石过氧化钠二氧化硫D苛性钾油酸苏打氧化钠硫酐【解析】 A项中纯碱属于盐,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B项中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C项中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D项组合正确。
【答案】 D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只能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是( ) ①CO+2H+===CO2↑+H2O ②Ba2++2OH-+2H++SO===BaSO4↓+2H2O ③Ag++Cl-===AgCl↓ ④Fe+Cu2+===Fe2++Cu ⑤Cl2+H2O===H++Cl-+HClO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只有⑤ 【解析】 ①表示可溶性碳酸正盐与强酸的反应,表示一类反应;②表示Ba(OH)2与H2SO4、Ba(OH)2与足量NaHSO4(KHSO4等)反应;③表示可溶性银盐(如AgNO3)与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间的反应;④表示Fe与可溶性铜盐溶液间的一类反应;⑤只表示Cl2和H2O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化学常考基础20练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在热化学方程式中无论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都必须标明状态②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③放热反应发生时不必加热④吸热反应在加热后才能发生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数值只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⑥一般来说,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⑦依据盖斯定律,反应焓变的大小与反应的途径有关,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完全相同A.②③⑥⑦ B.③④⑤⑦C.④⑤⑦D.③④⑦【解析】放热反应有时需要加热才能实现,如燃烧反应,③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如铵盐与Ba(OH)2混合研磨就能反应,④错误;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不仅与反应物的多少有关,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⑤错误;从盖斯定律来看,反应焓变的大小与途径无关,故⑦错误。
【答案】 B2.第29届奥运会已在北京举行,体操王子李宁凌空点火举世瞩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C3H8),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已知常温时,1 mol丙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为2 221.5 kJ,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的沸点比正丁烷高B.奥运火炬燃烧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C.丙烷、空气及铂片可组成燃料电池,在丙烷附近的铂极为电池的正极D.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g) ΔH=-2 221.5 kJ/mol【解析】丙烷(C3H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丁烷(C4H10)小,沸点低,A错。
在丙烷、空气及铂片组成的燃料电池中,丙烷失电子,丙烷附近的铂极应为电池的负极,C错。
常温时,1 mol丙烷完全燃烧生成的水是液态,D错。
【答案】 B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①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②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③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④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①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物Al2O3薄膜,保护铝不再被腐蚀,不属于原电池反应;③3Fe+4H2O(g)高温,Fe3O4+4H2,Fe3O4为蓝黑色的保护膜,不属于原电池反应;②Zn较Fe活泼,一旦遇到电解质溶液时,Zn活泼失电子,保护铁,构成了原电池;④中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构成Fe—稀H2SO4—Cu原电池,加快反应。
【答案】 D4.如下图所示,将紧紧缠绕不同金属的铁钉放入培养皿中,再加入含有适量酚酞和NaCl的琼脂热溶液,冷却后形成琼胶(离子在琼胶内可以移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B.b中铁钉上发生还原反应C.a中铜丝上发生氧化反应 D.b中铝条附近有气泡产生【解析】铁铜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铁铝组成原电池铁作正极。
a中铁被氧化,正极铜丝周围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b中铁钉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氧根离子使酚酞变红,铝条失电子变为铝离子无气泡产生。
【答案】 B5.(2010年连云港质检)如下图,四种装置中所盛的溶液体积均为200 mL,浓度均为0.6 mol·L -1,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均通过了0.2 mol电子,此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④②①③ B.④③①②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解析】分析时注意装置类型及其所给量的限制。
①为电解池,CuSO4未电解完,生成的H+等于转移电子数,n(H+)=0.2 mol;②为原电池:在正极2H++2e-―→H2↑,剩余H+为:0.2 L×0.6 mol/L×2-0.2 mol=0.04 mol;③为电镀池,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呈弱酸性;④为电解池,放H2生碱型,溶液显碱性,故四者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④③②①,C项符合。
【答案】 C6.下列能说明锌比铜活泼的装置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①是原电池装置,Zn作负极,则金属活泼性Zn>Cu;②中Zn、Cu分别插入H2SO4溶液中,Zn与H2SO4反应而Cu不能反应,说明Zn比Cu活泼;③用惰性电极电解Zn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Cu 2+首先在阴极上放电,说明氧化性:Cu 2+>Zn 2+,则金属活泼性:Zn>Cu ;④是电镀池,铜作阴极被保护,不能说明锌比铜活泼。
【答案】 D7.关于金属腐蚀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铁器生锈、铜器长出“铜绿”、银制器皿表面变暗,都属于金属腐蚀B .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容易生锈C .铆在铜板上的铁钉在潮湿空气中容易生锈D .家用炒菜铁锅用水清洗放置后出现的锈斑主要成分是Fe 3O 4 【解析】 D 项不正确,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答案】 D8.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①C(s)+O 2(g)===CO 2(g) ΔH 1 C(s)+12O 2(g)===CO(g) ΔH 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 ③H 2(g)+12O 2(g)===H 2O(g) ΔH 5 2H 2(g)+O 2(g)===2H 2O(g) ΔH 6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 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解析】 ①中C(s)完全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更多,ΔH 1<ΔH 2。
②中S(g)燃烧放热更多,ΔH 3>ΔH 4。
③中ΔH 6=2ΔH 5,反应放热,故ΔH 5>ΔH 6。
④中ΔH 7>0,ΔH 8<0。
【答案】 C9.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键能的大小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ΔH ),化学反应的ΔH 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12H 2(g)+12Cl 2(g)===HCl(g) ΔH =-91.5 kJ·mol -1 B .H 2(g)+Cl 2(g)===2HCl(g) ΔH =-183 kJ·mol -1C.12H 2(g)+12Cl 2(g)===HCl(g) ΔH =+91.5 kJ·mol -1 D .2HCl(g)===H 2(g)+Cl 2(g) ΔH =+183 kJ·mol -1【解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ΔH =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C 项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 错误;A 项:ΔH =12×436 kJ·mol -1-431 kJ·m ol -1+12×243 kJ·mol-1=-91.5 kJ·mol -1。
【答案】 C10.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24.8 kJ/molFe 2O 3(s)+13CO(g)===23Fe 3O 4(s)+13CO 2(g)ΔH =-15.73 kJ/mol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640.4 kJ/mol则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FeO 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 2气体时对应的ΔH 约为 ( )A .-218 kJ/molB .-109 kJ/molC .+218 kJ/molD .+109 kJ/mol【解析】 该问题可以转化为12CO(g)+12FeO(s)===12Fe(s)+12CO 2(g) ΔH =?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③,那么[(①-②)×32-③]×16即可。
【答案】 B11.(2010年金华质检)有关下图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①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Al +4OH -―→[Al(OH)4]-+3e -B .图②b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 -―→2H 2O +O 2↑+4e -C .图③溶液中发生了变化:4Fe(OH)2+O 2+2H 2O===4Fe(OH)3D .图④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 4+2H 2O ―→PbO 2+SO 2-4+4H ++2e -【解析】 图①中铝能与NaOH 溶液自发反应,所以铝为负极,A 项正确;图②为氢氧燃料电池,b 电极为正极,氧气得到电子,B 项错误;图③为铁的吸氧腐蚀,铁失去电子生成的Fe2+与溶液中的OH -结合形成Fe(OH)2,其不稳定继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 项正确;图④充电时,阳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使PbSO 4失去电子重新生成PbO 2,D 项正确。
【答案】 B1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 +2K 2FeO 4+8H 2O 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 +6OH -―→3Zn(OH)2+6e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Fe(OH)3+10OH -―→2FeO 2-4+8H 2O +6e -C .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K 2FeO 4被氧化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解析】 放电时:负极为3Zn +6OH -―→3Zn(OH)2+6e -,正极为2FeO 2-4+6e -+8H 2O ―→2Fe(OH)3+10OH -,所以A 、D 正确,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FeO 2-4即K 2FeO 4被还原;充电时:阴极:3Zn(OH)2+6e -―→3Zn+6OH -,阳极:2Fe(OH)3+10OH -―→2FeO 2-4+8H 2O +6e -,B 正确。
【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3.(9分)Ⅰ.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1=-870.3 kJ/mol②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③H 2(g)+12O 2(g)===H 2O(l) ΔH 3=-285.8 kJ/mol写出由C(s)、H 2(g)和O 2(g)化合生成CH 3COOH(l)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