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0课1.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庐冢(zhǒnɡ) 梵(fàn)语退避三舍(shě) 舍(shě)己为人B.禅(hán)院封禅(shàn)何可胜(shènɡ)道无物以相(xiànɡ)之.谬(iù)误窈(yǎ)然咎(iù)其欲出者瑰(ɡuī)怪D.讣(fù)告慧褒(bā)春华(huá)秋实王回深父(fǔ)【解析】“退避三舍”中“舍”读“shè”。
审音表已统读“胜”为“shènɡ”。
【答案】 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于是余有叹焉E.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F.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解析】其古义为A项非常:不同寻常;B项至于:到达;D项于是:对于这种情况;E项学者:求学的人;F项十一:十分之一。
【答案】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大致相同的一组是( ) A.于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B.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焉①而人之所罕至焉②然力足以至焉D.故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解析】A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对。
B 项①以:连词,因为,表因果关系;②以:连词,且,表并列关系。
项两个“焉”都是代词,相当于“那里”。
D项①故:名词,缘故;②故:连词,表结果,所以。
【答案】4.与“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中“传”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F.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G.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解析】例句与F项均为动词活用作名词,A、B两项属于名作动,项形容词作动词,D、E两项“险远”“幽暗”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G项“侧”为名词作状语。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含答案)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含答案)1.作者强调“于险远”的“非常之观”要有什么条件?_ 2. 在第三段里着重写什么,并阐述了什么观点?____ __ 3.请写出《游褒禅山记》的主题思想。
_ _____ _ __ 4.翻译以下句子。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有力、有志、有物相助2.写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即第一句中所说的“有叹”阐述“尽吾志”的观点。
3.我们必须具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以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4.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人教版必修二】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基础知识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 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尽头)B.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C.以其求.思之深(探求)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弄错)3、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左右欲刃.相如D.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之过者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 古之人不余欺也。
A.石之铿然有声者, 所在皆是也。
B.故非笑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C.唯余马首是瞻。
D.余方心动欲还, 而大声发于水上。
6、对下列各句修辞格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止响腾。
余韵徐歇。
(2)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或曰鹳鹤也。
(3)日高日上, 日上日妍。
(4)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
A.比喻拟人顶针对偶B.对比比喻反复对比C.比喻拟人顶针对比D.对比比喻反复对偶7、下面对有关常识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 又叫“浮屠”, 此处是和尚的意思; 慧褒, 是唐代一个高僧的法名。
“褒之庐冢也”, 庐冢, 坟墓。
B.古人的称谓办法较多, 称姓、称名、称字、称书斋名、称官职、称籍贯等等, 不一而足。
不少时候是“兼用”, 如《游褒禅山记》文尾作者补记同游者时, 这样称呼朋友:“庐陵萧君圭君玉”, 庐陵, 是指此人的出生地; 萧, 是姓; 君圭, 是名; 君玉,是字。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示手段或原因。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表示范围或对象。
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表示手段或方式。
D.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表示结果或程度。
10.下列句中“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中的“以止”意思是()
A.停止。
B.跟随。
C.放弃。
D.怠惰。
11.下列句中“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中的“焉”指的是()
A.险远的地方。
B.非常之观。
C.幽暗昏惑的境地。
D.游褒禅山的目的地。
12.文章最后一句“此余之所得也”中的“所得”指的是()
A.游褒禅山的经历。
B.精神上的收获。
C.物质上的收获。
D.名利上的收获。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褒.禅(b āo ) 仆.道(p ū) 音谬.(mi ù) 鸡肋.(l èi) B .窈.然(y ăo ) 引咎.(ji ù) 相.之(xi àng ) 内讧.(h òng ) C .瑰.怪(gu ī) 庐冢.(zh ŏng ) 惊悚.(s ŏng ) 字帖.(ti è) D .梵.语(f àn ) 深父.(f ù) 哂.笑(sh ĕn ) 愤懑.(m èn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距其院东五里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吾其还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 ⑥可以.无悔也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 ④⑦|①②|③⑤|⑥⑧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D. ④⑦|②③|①⑤|⑥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练习及答案解析

游褒禅山记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55分)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始舍于其址.(山脚)其至又加.(更加)少矣B.褒之庐冢.(坟墓)也华山之阳.(山的北面)C.悲.(感叹)夫古书之不存非常之观.(景象)”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鉴赏(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游虞山记张裕钊十八日①,与黎莼斋②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
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及.常熟。
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
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
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
有二石中分,曰剑门,擘③屹立,诡异殆不可状。
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④其间,绣画天施。
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⑤。
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薄.,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
③擘:,云:高插云霄。
镵,刺。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是(3分)()A.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B.始适.还家门C.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D.适.莽苍者9.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虞山之美的一组是(3分)()①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②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③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④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⑤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⑥幽邃,称建诗语A.①②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能力演练题库【跟踪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知识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ft,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王安石生封荆国公,故世称之为“王荆公”,又因卒谥“文”,故又称为王文公。
C.古人称谓一般不直呼其名,而可称籍贯、字号、官名、排行等,如“庐陵萧君圭君玉”就含有籍贯、姓氏、官名和字。
D.古人之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2.下列几组加点的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B.以其乃华ft之阳而名之也何可胜道也哉ft不在高,有仙则名C.独其为文犹可识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其文漫灭今由与求也,相夫子3.下面句中的“其”都作代词用的一组是:①然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③其熟能讥之乎④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⑤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⑦云霏霏其承宇⑧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A.①②⑤⑧B.①③④⑥C.②③⑤⑦D.④⑥⑦⑧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三句是:①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②于是余有叹焉③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⑦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③⑤⑦二.填空题5.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解释: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音义②由ft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音义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音义④则或咎其欲出者音义⑤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音义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和在句中的含义: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活用为,含义活用为,含义③由ft以上五六里,有穴窕然活用为,含义④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⑤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⑥不出,火且尽⑦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⑧火尚足以明也活用为,含义活用为,含义活用为,含义活用为,含义活用为,含义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活用为,含义⑩尽吾志而不能至者【提高试题】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 题:活用为,含义于是余有叹焉。
《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游褒禅山记》的习题附答案1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g)何可胜道(shèng) B.窈然(yǎo)有碑仆道(pū)C.音谬(miù)既往不咎(jiū)D.王深回父(fǔ)无物以相之(xiāng)答案:D2.选出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古人之观于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不知老之将至C.后世之谬其传 D、仰观宇宙之大答案:D3.选出各句加点的词与例句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例:火尚足以明也A.素善留侯张良 B、秋毫不敢有所近C.不知东方之既白 D、以乱易整,不武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B5.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答案:D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沛公欲王关中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答案:D7.下列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死生亦大矣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答案:A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于是余有叹焉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答案:A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词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B、唐浮图慧褒站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起不意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旦日飨士卒C、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不能名其一处也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答案:D10.与“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中“所以”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B、亲贤人,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C、所以游目骋怀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着急高义也答案:C11.选出句中“者”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题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庐冢(zhǒnɡ)何可胜道(shēnɡ)
B.盖音谬也(miù)窈然(yǎo)
C.安上纯父(fù)无物以相之(xiànɡ)
D.咎其欲出者(jīu)瑰怪(ɡuī)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距其院东五里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火尚足以明也
6.下列句中与“非常之观”的“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夫夷以近夷:平安。
C.而人之所罕至焉罕:少。
D.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8.作者强调“于险远”得“非常之观”要有几个条件()
A.三个:有力、有志、不随以止。
B.三个:有力、有志、有物相之。
C.四个:力、志、物、不随以怠。
D.五个:志、力、物、己不悔、人不讥。
9.对下列句中加点“以”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
③不随以止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⑤然力足以至焉⑥可以无悔矣
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B.④⑦/①②③⑤/⑥⑧
C.①⑦/③⑤⑥⑧/②④
D.④⑦/②③①⑤/⑥⑧
10.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他们探求思索深入,而且没有不触及的领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有了志向,又不盲目地跟随他人而停止前进。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那些幽暗的使人昏惑不辨的地方,却没有外物帮助他。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后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情况。
11.“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不属于“之所得”的一项是()
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不能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
C.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D.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刘宽
刘宽字文饶,弘农华阳人也。
宽尝行,有人失牛者,乃就宽车中认之。
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有顷,认者得牛而送还,叩头谢曰:“惭负长者,随所刑罪。
”宽曰:“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州里服其不校。
延熹八年,征拜尚书令,迁南阳太守。
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常以为“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事有功善,推之自下。
灾异或见,引躬克责。
每行县止息亭传,见父老慰以农里之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
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
熹平五年,代许训为太尉。
灵帝颇好学艺,每引见宽,常令讲经。
宽尝于坐被酒睡状。
帝问:“太尉醉邪?”宽仰对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帝重其言。
宽尝坐客,遣苍头市酒,迂久,大醉而还。
客不堪之,骂曰:“畜产。
”宽须臾遣人视奴,疑必自杀。
顾左右曰:“此人也,骂言畜产,辱孰甚焉!故吾惧其死也。
”夫人欲试宽令恚,伺当朝会,装严已讫,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婢遽收之。
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其性度如此。
海内称为长者。
(《后汉书•卓鲁魏刘列传第十五》)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里服其不校校:计较。
B.灾异或见,引躬克责躬:自身。
C.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化:风俗人心的变化。
D.其性度如此度:推测。
1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宽行为宽厚仁慈的一组是()
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②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③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④臣不敢醉,但任重责大,忧心如醉
⑤宽须臾遣人视奴
⑥宽神色不异,乃徐言曰:“羹烂汝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宽为人宽厚,他不仅没有责罚那个失牛的人,反而加以宽慰,这使得他在州里赢得了声誉。
B.刘宽历任郡守,不主张用严刑峻法整治百姓。
属吏有错,他只是象征性地施刑以示羞辱,从不施加严刑。
政务有了功绩,则归功于下属。
C.刘宽以德为政。
他巡视属县时,对老年人谈农事和乡土之事,以示关切,对年轻人则用孝顺父母顺从兄长的教诲加以鼓励。
D.刘宽性情温和慈爱。
夫人在早晨会客时让侍女故意以肉汤污其官服以试其会不会发怒,但刘宽不但神情自若,反而关心侍女烫伤了没有。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宽无所言,下驾步归。
(2)物有相类,事容脱误,幸劳见归,何为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