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共27页文档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新中国人口增长-教育文档

中考地理知识考点:新中国人口增长一、20世纪50年代人口的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人口增长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显着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加上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人口迅速增长。
20世纪50年代初,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6%上升至2.3%。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泡沫式的短暂繁荣,造成了人力不够用的假象,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等口与在当时广为流传。
二、20世纪60年代初人口的缓慢增长1959年至1961年,由于严重的自然灾害、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经历了一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其困难的严重程度,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使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
全国粮食产量1959、1960、1961年分别比1958年下降11%、28.3%、26.25%。
由于饥饿、疾病等原因,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高,1959年至1961年的非正常死亡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在4000万人左右。
三、1962年至1973年的人口迅速增长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补偿性生育高潮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得这一时期的人口问题失控,人口增长迅速。
1963年的出生率破纪录地达到4.3%.全国人口总数从1965年的7.25亿猛增至1971年的8.52亿。
四、20世纪70年代的人口增长1972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实行计划生育,使人口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
紧接着,有关部门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即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四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
为配合宣传,还提出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的宣传口号。
此阶段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全国范围内,一对夫妇仍平均生育四个孩子,至1979年,全国总人口达到9.75亿。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增长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
我国的人口情况汇报

我国的人口情况汇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的情况一直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人口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
下面,我将就我国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政策等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的人口总量目前已经超过了14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口总量仍然在不断增长。
人口总量的增长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逐渐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
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对我国的养老、医疗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劳动力人口比重逐渐提高,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另外,我国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东部地区的人口密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的人口密集度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人口分布给我国的资源配置、城乡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和分布。
最后,我国的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继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等,旨在调整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压力,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推进人口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人口的合理分布提供了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我国的人口情况正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人口总量不断增长,人口结构不断优化,人口分布不断调整,人口政策不断完善。
我国将继续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人口的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口基础。
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演示文稿

二、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
(一)距海越远人口密度越
稀疏
距离海岸
/100 km
1953年
1982年
1
248.03
422.47
5
108.84
174.50
10
67.89
125.22
13
22.31
40.34
14
9.60
18.62
15
5.32
9.99
16
1.62
3.75
20
0.29
1.88
人口密度:人/km-2
24.3
30.4 9.4
面积占全国 10.1
13.9
比重/ %
24.5 51.5
人口密度 /(人·km-2)
374.6 182.9
131.1 19.4
第28页,共35页。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
(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山区与高原人口稀 少
三大阶梯人口密度变化
增长倍数 (2000年比
1953年)
第一阶梯 2.1
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演示文稿
第1页,共35页。
(优选)第一节中国人口 的基本特征
第2页,共35页。
第一节 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中国自1949年以来进行过5次人口普查 从1949年到2000年的50年中,中国人口净增了6亿还多 每增加1亿人口所用时间一般在10年以内
年份 1954 1964 1969 1974 1981 1988 1995 2005
二、中国人口的结构
(特一征)人口自然
性别结构构不成均衡
性别比城乡差异显著
出生人口性别比 城市、镇和乡村性别比分别为: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 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 长期掠夺资源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赤潮
温室效应导
南极上空出现的臭氧洞
致冰山融化
海水污染
河水污染
大量海生动物死亡。 大量鱼死亡。
酸雨
因酸雨致死的树木
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与资源、 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最有效的 办法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
人口增加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1951年 我国耕地1.08亿公顷,人均0.19公顷。到了 1981年我国耕地下降到0.99亿顷,人均只有 0.10公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地,人均占 有耕地面积的减少必然会引起粮食问题。
人口爆炸
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粮食不足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
(二)、人口对水的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不可 缺少的物质,而地球上淡水资源 有限。人口增长必然会造成水源 的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对水的需求量更大,而工业 的发展对水的消耗,工业废水处 理不当,农药的使用导致对淡水 的污染,加之人们节水意识不强, 使水资源更加短缺。
水污染
河水被工业废水污染
地表水污染
“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 是人们的眼泪”!!!
2亿—4亿
4 亿 —6 亿 6 亿 —8 亿 8亿—10亿 10亿—12亿
140年 54年 15年
13年
13年
分析资料:公元后2年到1995年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 时间公元后 2年 740年 1393年 1578年 1764年 1849年 1928年 1949年 1982年 1989年 1995年 中国人口数(亿) 0.55亿 0.48亿 0.6亿 0.6亿 2.0亿 4.1亿 4.7亿 5.4亿 10.3亿 11.0亿 12.0亿 年增长率 -0.1% +0.2% 0 +0.8% +3% +0.8% +3.3% +1.5% +10% +6.0%
中国人口特征

中国人口特征【摘要】中国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达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50万年前,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辽阔美丽的土地上生存和繁衍。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息、繁衍、发展中,人口总数到目前已达到了13亿,堪称世界第一,其人口展现着它独有的特征。
【Abstract】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radles and also is one of the more developing country about the anthropic civilization. Early 2,500,000 years ago, in China with length and breadth of land, the ancestor of the Chinese Nation became to live and multiply in this wide and beautiful land. As the big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in the east of the world, great China is growing, is multiplying and developing and the total population has accounted for 13 hundred million, which is first in the world and has its special character.【Keywords】PopulationPopulation bonusAgingFertility ratePopulation forecastGender proportion1.回顾历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跟其他三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这历史又离不开人的发展,今天就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中国人口的发展历程。
中考地理知识点: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与成因(5)

中考地理知识点: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与成
因(5)
2013中考即将开考,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中考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中考试题学习资源,各位考生可以用来临阵磨刀,为自己充电。
本频道在此预祝愿大家考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人口增长
20世纪80年代,国家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
但由于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男女逐步进入生育年龄,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净增人口仍有1000多万。
进入90年代后期,我国人口已呈现“三低”的现代型模式,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的绝对数量仍相当庞大。
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及地区分布ppt课件

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加速 负增 增长 长
高速 增长
减速 增长
波动 增长
低速 增长
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及预测图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一 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二 “空巢”现象冲击传统家庭模式 三 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四 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五 男女比例失调 埋下隐患 六 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七 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八 “户籍捆绑福利” 导致社会不公 九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 十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国面临十大“人口问题”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发挥中小学图书室育人功能
一 中国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二 “空中巢国”—现—象冲世击界传工统厂家庭模式
三 中国社会老化的包袱越来越沉重 四 中国很多地方进入严重少子化时代 五 男女比例失调 埋下隐患 六 人口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亟待提高 七 流动人口面临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问题 八 “户籍捆绑福利” 导致社会不公 九 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视 十 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保体系滞后
我国人口发展的新特点

后 陕速 下降 , ̄2 2年 只 剩下 0 2 ,l年下 降 差不 多 o3 .亿 6 4
4 %。两组数据虽然有些差别 ,但快速减少的大趋势 , 0
以及2 0 年这 个 时间节 点都 是 一致 的 。 09
比重 自2 0 年以来首次 出现下降 , ̄ 2 1年下降01 02 L 00 . 个 百 分点 ; 同时人 口抚 养 比 出现 了上 升 ,[2 1年 上升 L00 02 百分 点。尽管未来几年会有小幅波动 ,但是 由于 . 个 生育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 ,劳动年龄人 口已经接近峰值 ,人 口抚养比已经接近底部 ,人 口红利
f
l
5 6 岁 人 口比 重 + 1- 4
人 口抚 养 比
注 :数据源 自 《 中国统计年鉴2 1 》。 01
根 据 中 国社 科 院 人 口 与劳 动经 济 研 究所 所 长 蔡 叻
的研 究 ,中国 大约 在2 1年 ,劳动 力人 口新增 量会 降 为 05
零 ,这将使得总劳动力人 口数量下降 ,全国老龄化程度 加深,劳动力供给高峰将会结束 ,劳动年龄人 口占主导 而 带来 的人 口红 利 也将 逐渐 消 失 。
23 0 5
2 5 0 0
注:数 据根 据 《 中国统计年鉴2 1 》计算。 01
从 图3 们 可 以看 出 ,2 0 年 以来 ,我 国 l— 4 我 00 5 6 岁 劳 动 年 龄 人 口 占总 人 口的 比 重 始 终 处 于 7 %以上 的高 0 位 ,数 量 也 由2 0年 末 的88 亿人 增 加到 2 1年 末 的 1 00 . 9 01 0 亿 人 。值 得 注意 的是 ,2 1年 l — 4 0 1 5 6 岁劳 动年 龄 人 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