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采风
徽州采风过程及内容

徽州采风过程及内容徽州采风是一次对安徽徽州区域进行文化考察和收集的活动。
徽州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徽州地区的文化表现出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徽州采风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地调研阶段和整理收集资料阶段。
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后,采风团队深入各个徽州古镇、村落,对当地的文化景观、民俗传统、民间工艺等进行了全面的搜集和记录。
团队成员在采风期间既是观察者,又是参与者,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亲身体验并感受当地文化的魅力。
同时,他们还利用摄影、录像等方式对采风过程进行了记录,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展示。
采风团队在徽州地区采集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景观方面,徽州地区山水相依,风景秀丽。
采风团队深入徽州的自然山水之中,记录下了许多美景,如苗岭、溪流、古村庄等。
他们通过摄影等方式,将这些美景记录下来,并用文字和影像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人文景观方面,徽州地区以其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采风团队深入徽州的古镇村落,记录下了许多独特的建筑样式和装饰艺术。
他们还对当地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等进行了记录,以展示徽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徽州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药膳、徽墨、徽剧等。
采风团队深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录下了他们的技艺和传统知识,并对他们进行了访谈和采访。
通过这些记录,团队希望能够传承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徽州采风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徽州地区的文化特色和独特之处,传承和保护了当地的文化遗产。
这不仅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徽州文化的认知,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发展,使更多人了解、走进徽州,共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我与家乡文学采风发言稿

我与家乡文学采风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师生们:大家好!我是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与家乡文学采风的经历和心得。
首先,我想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我来自中国的一个小城市,这个城市位于江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的山水优美、风景如画,还有众多的历史名胜,被誉为“江南小桂林”。
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我对家乡文学的热爱,可以追溯到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
小时候,我经常躺在床上听爷爷给我讲故事。
爷爷是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热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文学。
他总是能讲述出许多有趣的故事,让我着迷。
从那时起,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入中学后,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家乡的文学。
在语文课上,老师们经常教我们背诵古文诗词,并详细解析其中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对家乡的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我开始自己阅读和研究许多家乡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仅仅对家乡的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文学作品。
我经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成文字,这些文字有的是诗歌,有的是小说,有的是散文。
通过不断的写作,我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除了自己的创作,我还积极参与了家乡的文学社团活动。
在文学社团里,我有机会与一些有才华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交流和学习。
他们的独特的视角和创作技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也开始有信心将自己的作品通过各种方式发表出来。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文学采风活动,这次采风目的地就是我的家乡。
这次活动有很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的文学形式。
我们走访了许多家乡的古迹和名胜,感受了家乡的风土人情,采风的过程中,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当地的文化名人和作家,他们给我们讲授了很多有关家乡文化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农村采风朋友圈说说

农村采风朋友圈说说1. 在农村采风,感受到了乡村的纯净和宁静,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2. 村民们勤劳务实,一心一意地耕种土地,他们的努力才是农村的真正支撑。
3. 在田间地头,听着鸟儿的鸣叫,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心中充满了宁静与喜悦。
4. 农村道路虽然崎岖不平,但是深深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劳与坚持。
5. 采摘新鲜的水果,尝到了自然的味道,真是让人感觉美妙无比。
6. 村庄的居民淳朴热情,帮助我了解了农村的风土人情。
7. 农夫种田的汗水是他们辛勤劳动的象征,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家园的执着和热爱。
8. 与农民朋友一起劳动,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也明白了农民是社会的脊梁。
9. 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民们能够更好地协作、共同发展,这是一个美好的变化。
10. 天空湛蓝,麦浪翻滚,让我对农村的生机与活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11. 农村的牛羊成群,看它们吃草、奔跑,让人忍不住想加入它们的欢乐。
12. 农村的古老建筑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深深吸引着我的眼球。
13. 无论是美丽的田园风光还是质朴的民俗文化,农村都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14. 感受到了农民朋友的坚持与努力,才明白一颗种子在他们手中是如何成长为巨大的成果。
15. 农村的夜晚静谧而美丽,星空璀璨,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16. 农村的市场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产品,让人流连忘返。
17. 走进农家,品尝到了地道的农家菜,那口感和味道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18. 农村的儿童天真可爱,看到他们笑着奔跑,心中暖洋洋的。
19. 农民是一批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不仅付出辛苦的劳动,还为我们提供了健康的食物。
20. 在农村,看到了乡村乐园的景象,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21. 农田里黄灿灿的稻谷,金黄成熟的玉米,让人感受到了大地的丰饶与厚爱。
22. 农村的古老祠堂和寺庙,见证着历史的演变与沧桑。
23. 农民们的传统手工艺,如织布、编织等,展现了他们的智慧与技艺。
24. 在农村的清晨,雾气弥漫,露水晶莹剔透,宛如童话世界的仙境。
民俗采风方案简短

民俗采风方案简短
方案目的
本采风方案旨在通过探究当地民俗文化及相关习俗,为文化传承做出一定的贡献。
同时,采集的资料和素材可以用于相关文化展览及宣传活动,为当地的旅游业增加曝光度和吸引力。
方案流程
第一阶段:制定行程
在制定行程时,应考虑到目的地的文化、地理和气候等不同的特点,尽可能做到详尽周全,以确保行程的顺利和安全。
第二阶段:实地采访
主要通过实地走访、交流、拍照、写作、录音录像、收集书籍等多种方式采集民俗文化。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
将采集到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整理成为资料文本、图片文件、视频资料等形式,并进行筛选和分类。
第四阶段:展示和宣传
将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处理和整合,并运用于相关文化展览和宣传活动中,用于向外界传递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方案收益
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益处:
促进文化传承
通过采风的方式来收集民俗文化,从而可以加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提高民众文化意识
通过展示和宣传当地民俗文化,可以提高民众的文化意识,让人们了解和认识当地的民俗文化。
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将采集到的资料和素材用于相关宣传活动后,可以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曝光度和吸引力,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结语
这个民俗采风方案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采集民俗文化及相关习俗来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同时还可以对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
我们期望更多文化机构、旅游部门和民间文化爱好者都能积极加入到这个方案中来,共同推动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采风报告范文

采风报告范文采风报告,古镇风情。
古镇,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古老的城镇形态,它们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
最近,我有幸前往江南一带的古镇进行采风,亲身感受了古镇的风情和魅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我的采风经历。
在这次采风中,我选择了江苏省的周庄古镇作为我的目的地。
周庄古镇位于苏州市昆山市的南部,是中国六大水乡之一,也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
周庄古镇建于宋元时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古镇内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主,小桥流水、古树参天、青石板路、古亭古塔,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抵达周庄古镇后,我首先被古镇的水乡风光所吸引。
古镇内的河道纵横交错,清澈的河水倒映着周围的古建筑和青瓦白墙,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乘坐游船游览了整个古镇,沿途欣赏了古镇的水乡风光,感受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古镇内的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古树参天,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感受到了那种宁静和恬淡的生活气息。
除了水乡风光,周庄古镇的建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镇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这些建筑保存完好,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我在古镇内漫步,看到了许多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这些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展现出了古镇的独特魅力。
古镇内的古亭古塔也是一大特色,它们保存完好,风格各异,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古镇内的民俗文化也是我这次采风的重点之一。
在古镇内,我看到了许多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如苏绣、木偶、剪纸等,这些手工艺品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我还参观了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亲身体验了一番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深切感受到了古镇的传统文化魅力。
在这次采风中,我还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如小笼包、糖醋鲤鱼、桂花糕等,这些美食口味独特,让我流连忘返。
古镇内的茶馆、酒楼也是一大特色,我在这里品尝了当地的传统茶点,感受到了古镇的饮食文化。
通过这次采风,我深刻感受到了古镇的独特魅力,古镇内的水乡风光、古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等,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案-浓浓的乡情_北师大版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究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白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乡之情。
探究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势、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明白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导语: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专门的文化。
不管身在何方,只要人们听到家乡的话音,尝到家乡的美食,看到家乡的手工艺品,都会感到格外亲切。
我们确实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成长起来的。
活动一:家乡文化采风1、课前,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调查了解吉林黑土地文化的不同方面。
2、课上,开展“吉林文化节”活动:说家乡话,唱家乡的歌曲、戏曲;做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展现吉林文化的图片等;看录像,听录音等等。
3、过比较吉林黑土地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
以猜猜看、连线等形式,初步感受家乡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播放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风格,歌曲的名、歌曲所反映的内容,猜猜可能是生活在什么地点的人唱的歌。
活动二:认识家乡的老房子1、搜集老房子图片,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缘故,在班级交流。
2、搜集其他地区老房子的图片,比较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
浓浓的乡情家乡话家乡的歌你所明白的家乡戏曲传统手工艺品家乡菜浓浓的乡情(第三课时)1、找找风味小吃和佳肴:了解街上看到的各种风味小吃各属于哪个地区的风味,分析不同地区的风味小吃各有什么特点。
2、小小美食城:学生自愿结合成组,开设特色“餐馆(小吃店、食品店)”,“老总”向大伙儿介绍本店的特色食品。
3、找一找特色食品与当地环境、物产的关系。
活动四:做做家乡菜1、依照自己日常的生活体会,选择一种自己容易做的家乡菜。
2、讨论自己选择的家乡菜的做法,详细记录。
3、回家后在家长的关心下,和家长一起做一道家乡菜或风味小吃。
潮州非遗采风新闻采访稿

潮州非遗采风新闻采访稿潮州,一座具有独特“潮文化”的城市。
其以潮绣、潮瓷、潮雕、潮塑、潮剧和工夫茶、潮州菜等为代表的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
11月12日-14日,南方网记者跟随“文化建设”主题采访团来到潮州,体验这座千年潮府古城的非遗特色。
市非遗展览馆:627件非遗作品供观赏在潮州,潮剧、潮绣、潮州木雕、潮州功夫茶可谓家喻户晓。
位于潮州市人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的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以下简称“展览馆”),集中了潮州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学习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首选之地。
展览馆采用图片与实物结合的方式,共展出图片85副,展品627件。
陈列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传统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医药、民俗9个类别,收录了包括潮州音乐、潮剧、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歌册、粤绣(潮绣)、木雕(潮州木雕)、剪纸(潮州剪纸)、泥塑(潮州大吴泥塑)、灯彩(潮州花灯)、抽纱(潮州抽纱)、镶嵌(潮州嵌瓷)、枫溪瓷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潮州彩瓷烧制技艺、茶艺(潮州工夫茶艺)15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在内的51个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0多位市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
系统地展示了我市优秀传统文化。
潮州木雕潮州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
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潮州木雕多以历史、神话、戏曲故事和瑞兽、花卉为题材,以樟木为雕刻主材料,雕刻手法有深浅浮雕、圆雕、通雕等,大量应用于建筑、家居、神器装饰和公共场所陈设。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一件潮州木雕,首先要拟好图稿,做好设计,然后根据雕刻对象的实际需要选好木材,进行凿粗坯、细雕刻、髹漆贴金三道工序,最后有的还要绘上金漆画。
”国家级非遗项目潮州木雕广东省代表性传承人金子松向记者介绍起潮州木雕工艺的制作流程。
美丽家乡采风调研报告

美丽家乡采风调研报告
一、简介
美丽家乡采风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风貌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展示家乡的魅力和潜力,推动家乡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报告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二、自然环境
1. 自然景观:家乡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湖泊、森林等。
山川壮丽,湖泊清澈,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2. 生态保护:家乡重视生态保护,建立了一系列的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维护着家乡独特的生态平衡。
三、人文风貌
1. 历史文化:家乡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文物古迹众多。
丰富的历史遗产体现了家乡的文化魅力。
2. 民俗传统:家乡保留了丰富多样的传统习俗,如节日庆祝活动、手工艺传统等,展现了家乡人民的独特风情。
四、社会发展
1. 经济发展:家乡的经济发展迅速,多个产业蓬勃发展,如农
业、旅游、服务业等,为家乡带来了繁荣和活力。
2. 教育医疗:家乡注重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建设了优质的学校和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五、发展潜力
1. 旅游资源:家乡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各类风景名胜和特色小镇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可以成为家乡的支柱产业。
2. 生态农业:家乡的农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果,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采风调研,我们发现美丽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貌卓越,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同时也发现了家乡的发展潜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继续保护生态环境,加大对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促进家乡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以家乡更加美丽、宜居为目标,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文化采风桦甸市临江小学高云·教材分析·《家乡文化采风》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第三课《浓浓乡土情》中的内容。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风俗文化、家乡的方言、风景名胜、家乡的名人等多方面了解家乡。
本课是通过学生对家乡独特资源的获取及生活中所了解和知道的家乡文化来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家乡的了解不够系统,对于家乡即熟悉又陌生,所以做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应该有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学会具备归纳、获取信息的能力。
因此,设计的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用手、用口、用眼睛来进一步体验和实践,从中获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识含量。
·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从对家乡了解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实践、获取、采访、归纳、实物展示等方面来达成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加深。
本课我设计的是学生自主汇报讲述的学习模式。
把学生原有知道的和其它学生掌握的综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筛选出精华的部分,展示给大家。
·教学目标·1.了解具有家乡特色的方言、特产、人物景观的地域文化。
2、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等活动培养自主学习模式。
3、知道家乡的独特,激发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家乡文化。
·教学难点·是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
收集东北方言、人物景观、特产。
教师准备: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流程及评析·(“【】”内为针对某一部分设计的意图说明或评析;楷体文字为课上实录,主要再现的是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实录。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话题。
(播放视频:欣赏家乡风光。
)揭题:生态原始、山水秀美,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春观山花、夏游两湖、秋赏红叶、冬觅雾凇的不同特色景观,赢得了游客们的赞誉。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家乡,领略她的文化风情。
(板书课题:家乡文化采风)【本环节选取开课欣赏家乡风光,主要是突出家乡的美,让学生知道,家乡也有很多独特的方面,能够从视觉上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秀美,唤起进一步的了解家乡的欲望。
】活动二:脚步跟随,解读家乡。
师述: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家乡的特色文化。
同学们准备的如何?你们是从哪些方面归纳的?学生1:风景名胜。
学生2:方言、戏曲。
学生3:特产。
学生4:历史人物。
师小结:既然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已经详细了解我们的家乡。
那么,老师也跟随你们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家乡。
师出示汇报话题:话题一:寻根觅源,话乡音。
话题二:踏浪而行,游两湖。
话题三:闻珍品味,尝特产。
话题四:观戏听曲,古今人。
师:请同学们,迅速选择你所汇报的话题,找到小组,组内交流你们所获得的资料,讲给大家听。
小组汇报1:(师强调:语言清晰,有条理。
)我们小组选择汇报的是话题一:寻根觅源,话乡音。
生1:我们了解的家乡话很有特点,是东北方言,幽默风趣。
生2:我们把膝盖叫波了盖儿;受伤了叫卡突噜皮了;怎么办叫咋整的;不小心叫毛楞三光的;脸黑叫雀黑;脏兮兮叫埋了巴汰的、魂儿画儿的。
生3:把讨厌叫个应;把动作慢叫磨叽;把桶叫畏得罗;把胡说八道叫瞎白话。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来考考大家,看看这些家乡话是什么意思?(师出示幻灯片)皮儿片儿——魂儿画儿——舞马长枪——吊儿郎当——五迷三道——毛愣三光——疙不溜脆——七吃咯嚓——急了拐弯——习里马哈——得了八搜——犄角旮旯——生抢答。
师小结:我们家乡说的东北方言主要是从正字误读、一字多义、约定俗成的,也与我们东北人性格有一定的因素,它不仅体现了东北人豪爽、正义的特点,而且还满载了对家乡的一片热忱和挚爱。
【通过东北方言的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家乡人的豪爽、幽默,从中理解东北方言的特点是与地域特点分不开的。
】小组汇报2:(师强调可利用图片、视频资源进行汇报。
)我们小组选择汇报的是话题二:踏浪而行,游两湖。
生1:我们家乡有很多景观。
如森林公园。
是目前吉林省境内占地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野生动植物最全、水土含量最为充沛的多功能型国家森林公园。
(图片展示)生2:还有白山湖景区,是白山大坝合拢蓄水后形成的大型河道式人工湖,有长白山下第一湖的美誉。
著名的白山电站被誉为亚洲第一大地下水利发电站。
(图片出示白山水电站。
详细介绍:白山电站大坝为三心圆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49.5米,坝顶弧长676.5米,白山水库最大蓄水量64亿立方米。
白山水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水产养殖的综合大型电站。
)生3:红石雾凇群,位于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的百里湖面,也是目前已知的世界最大雾凇群。
生4:还有很多独特的景观——杨靖宇密营、森林游吧、红叶走廊、白鹭河漂流、松花湖漂流、红叶博览园、望江阁、小洞天、飞来石等。
生5:我们还有非常好的基础服务设施,高兴湖度假山庄、白桦岭饭店、白山湖饭店等。
生6:我们家乡红石林业局,提倡:“亲近大自然,感受原生态”。
师小结:是的我们家乡在白山湖畔,古木苍松林立,奇石怪卵相间,渔帆繁星点点,鹰隼翱翔蓝天,湖光山色辉映,别有北国“洞天”。
【图片展示更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文化氛围。
】小组汇报3:我们小组选择汇报的是话题三:闻珍品味,尝特产。
生1:有林蛙。
林蛙可以食用,林蛙油具有清脑明目、润肺益肝肾健胃等功效。
生2:食用菌。
灵芝、黑土耳、榛蘑、猴头菇、冻蘑、鸡腿蘑,不但蛋白质丰富,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生拿黑土耳、灵芝实物展示)生3:人参。
可以补元气、生津,安神。
生4:山野菜。
蕨菜、薇菜、刺嫩芽、大叶芹、刺五加、黄花菜等。
营养价值很高有很多功效。
(生展示山野菜的菜干:蕨菜、薇菜等)生5:我还知道有药材。
天麻、贝母、刺五加、党参、白头翁、红景天等等。
师小结:我们这就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
从同学们获得的资料来看,大家对我们家乡特产的了解还真丰富。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独特之处,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资源——木材、矿产,为我们家乡的经济建设贡献着力量。
【实物展示更能突出林区的特色,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了解家乡,把事物更具体了。
】小组汇报4:我们小组选择汇报的是话题四:观戏听曲,古今人。
生1:我们家乡的地方剧种主要有吉剧、二人转。
(师出示二人转的小帽欣赏,可以课外去学学扭秧歌、甩手娟、耍扇子)生学唱。
在这些剧目中有很多都是通过我们家乡的英雄人物来改编的,你都知道我们家乡哪些传奇人物?生2:抗日英雄杨靖宇、魏拯民,关东金王韩边外,植树模范赵希海。
生3:我来说说杨靖宇将军。
他是我国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
姓马名尚德,乳名顺清,号骥生。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省濛江县(即现在的靖宇县)保安村三道崴子,只身同数百名日伪军战斗到最后一息,以身殉国,壮烈牺牲,年仅三十五岁。
现在我们的杨靖宇密营就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生4:魏拯民,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
1941年3月8日在战斗中牺牲,享年32岁。
他的墓址就在我们黄泥河岭英雄峰上。
生5:七十余岁的赵希海是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的退休工人,17年来,他在林场周边的荒山荒地、林间空地义务植树17万多株,成活10.4万株。
师小结: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一样的人,用热情与智慧播撒着青春的力量,让我们的家乡更加美丽与富饶,更让人回味与神往。
【通过四个话题把家乡的乡音、乡景、乡土、乡情含概在内,让学生从多角度自主的去了解家乡,把获取的信息极时的归纳和整理,从不同侧面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家乡,使之感受到家乡的独特,感受到家乡的美,感受到家乡物产的丰富。
】活动三:知识抢答,认识家乡。
师问:同学们,对于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生答:略师追问,感受这么深刻看看你对我们的家乡是不是真正的认识了。
问题1:家乡的风景有哪些?问题2:家乡的特产有哪些?问题3:家乡的地方戏是什么?问题4:家乡的传奇人物都有谁?生抢答。
师总结:我们这节课不仅体会到林莽的浩瀚,湖泊的纯净,山花的芳香,白桦的圣洁,红叶的瑰丽,绿色食品的美味,林区人的粗犷和质朴,而且还从多方面去认识了独特的家乡,那热乎乎的炕头、清澈的江水炖江鱼,清新的空气,是多少另人神往的佳境啊!下节课,我们一起去逛逛我们家乡特有的小吃城,去真正的品味一下我们家乡的美食、美味!【这一环节,主要是对本课“家乡”一词的具体化。
让学生真正的知道我们的家乡都有什么,不至于一节课后,没有收获。
】·课后反思·本课我所设计的环节,虽然是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但还是在教师规划的范围之内。
是否能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一个家乡的展示汇报课,说说他们眼里的家乡,用学生自己的想法,把本课的目标落实下去。
效果也许会更好。
·迷津指点·本课所含的知识范围广,跨度大。
学生很难从各种角度来进行整理,所以事先应把所要了解的内容,课前交代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