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函数值域的12种求法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十三种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十三种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十三种方法
一、观察法(☆
)二、配方法(☆)
三、分离常数法(☆)
四、反函数法(☆)
五、判别式法(☆)
六、换元法(☆☆☆)
七、函数有界性
八、函数单调性法(☆)九、图像法(数型结合法)(☆)十、基本不等式法十一、利用向量不等式十二、一一映射法十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一、观察法:从自变量x 的范围出发,推出()y
f x 的取值范围。

【例1】求函数1y
x 的值域。

【解析】∵0x ,∴
11x ,∴函数1y x 的值域为[1,)。

【例2】求函数x 1
y
的值域。

【解析】∵0x
∴0x 1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例3】已知函数
112x y ,2,1,0,1x ,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因为2,1,0,1x ,而331f f ,02
0f f ,11f 所以:3,0,1y 注意:求函数的值域时,不能忽视定义域,如果该题的定义域为R x ,则函数的值域为
1|y y 。

二.配方法:配方法式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

形如2()()()F x af x bf x c 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例1】求函数225,[1,2]y x x x 的值域。

【解析】将函数配方得:∵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 ∈[-1,2]时,,当时,
故函数的值域是:[4,8] 【变式】已知,求函数的最值。

高中数学:函数的值域

高中数学:函数的值域
2a
①若 b [a,b],则 f ( b ) 是函数的最小值(a>0)时或最大值(a<0)时,
2a
2a
再比较 f (a), f (b) 的大小决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②若 b [a,b],则[a ,b]是在 f (x) 的单调区间内,只需比较 f (a), f (b) 的大小 2a
即可决定函数的最大(小)值.
5、分式函数(分离常数法)
例 5 求函数 y=xx++12的值域. 【解析】 y=xx+ +12=x+x+2-2 1=1-x+1 2. 因为x∈R且x≠-2,所以y≠1. 所以值域为(-∞,1)∪(1,+∞).
思考题 求函数 y=25x-+x5的值域.
【解析】
y=-(2(x+x+52)52)+125=-12+4x+1510,
y x2 2x 3 x
例 7 求函数 y=|x+3|+|x-5|的值域. 【答案】 [8,+∞)
探究 7 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 几何方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思考题 7 求函数 y=|x-2|-|x+1|的值域. 【答案】 [-3,3]
4 x 的值域是 { y| y
2} 新疆 王新敞
奎屯
④ y x2 4x 1, x [0,5]
(分离常数法)
解:③ y x x 11 1 1
x 1 x 1
x 1
∵ 1 0 x 1
∴y 1
2、反比例函数值域问题(关注函数定义域和图像)
f (x) 1 1)x(1,2)
2) x (2, 1)
x 3)x(3,) 4)x(,0) (0,1)
3、二次函数值域问题(关注函数定义域和图像)
例 3. 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与值域:

函数的12种解法

函数的12种解法
∵1/(x+1)≠0,故y≠3。
∴函数y的值域为y≠3的一切实数。点评:
对于形如y=(ax+b)/(cx+d)的形式的函数均可利用这种方法。
练习:
求函数y=(x2-1)/(x-1)(x≠1)的值域。(
答案:
y≠2)
十二.不等式法
例6求函数Y=3x/(3x+1)的值域。
点拨:
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构造不等式。
通过换元将原函数转化为某个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解:
设t=√2x+1(t≥0),则。
于是≥
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y≥-}。
点评:
将无理函数或二次型的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通过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值,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这种解题的方法体现换元、化归的思想方法。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练习:
已知x,y∈R,且满足4x-y=0,求函数f(x,y)=2x2-y的值域。(
答案:
{f(x,y)|f(x,y)≥1})
十一.利用多项式的除法
例5求函数y=(3x+2)/(x+1)的值域。
点拨:
将原分式函数,利用长除法转化为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之和。
解:
y=(3x+2)/(x+1)=3-1/(x+1)。
点拨:
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将目标函数消元、配方,可求出函数的值域。
解:
∵3x2+x+1>0,上述分式不等式与不等式2x2-x-3≤0同解,解之得-1≤x≤,又x+y=1,将y=1-x代入z=xy+3x中,得z=-x2+4x(-1≤x≤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十三种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十三种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十三种方法一、观察法(☆ ) 二、配方法(☆) 三、分离常数法(☆) 四、反函数法(☆) 五、判别式法(☆) 六、换元法(☆☆☆) 七、函数有界性八、函数单调性法(☆)九、图像法(数型结合法)(☆) 十、基本不等式法 十一、利用向量不等式 十二、一一映射法 十三、 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一、观察法:从自变量x 的范围出发,推出()y f x =的取值范围。

【例1】求函数1y x =+的值域。

【解析】∵0x ≥,∴11x +≥, ∴函数1y x =+的值域为[1,)+∞。

【例2】求函数x 1y =的值域。

【解析】∵0x ≠ ∴0x 1≠ 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 【例3】已知函数()112--=x y ,{}2,1,0,1-∈x ,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因为{}2,1,0,1-∈x ,而()()331==-f f ,()()020==f f ,()11-=f 所以:{}3,0,1-∈y 注意:求函数的值域时,不能忽视定义域,如果该题的定义域为R x ∈,则函数的值域为{}1|-≥y y 。

二. 配方法:配方法式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

形如2()()()F x af x bf x c =++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例1】 求函数225,[1,2]y x x x =-+∈-的值域。

【解析】将函数配方得:∵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 ∈[-1,2]时,,当时, 故函数的值域是:[4,8]【变式】已知,求函数的最值。

【解析】由已知,可得,即函数是定义在区间上的二次函数。

将二次函数配方得,其对称轴方程,顶点坐标,且图象开口向上。

显然其顶点横坐标不在区间内,如图2所示。

函数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

图2【例2】 若函数2()22,[,1]f x x x x t t =-+∈+当时的最小值为()g t ,(1)求函数()g t(2)当∈t [-3,-2]时,求g(t)的最值。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10种常见方法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的10种常见方法

求函数的值域(常用)一、用非负数的性质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3x 2+2;(2)≥-1).练1:函数2()1f x 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练2:求函数y =练3:求函数的值域。

练4:(1)232+-=x x y (2)]8,5[,452∈+-=x x x y(3)2234x x y -+-=]2,1[x ,5x 2x y 2-∈+-=二、分离常数法对某些分式函数,可通过分离常数法,化成部分分式来求值域.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21x x ++(2)y=2211x x -+.练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13222++=x x y (2)3214222++++=x x x x y三、利用函数单调性已知函数在某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利用单调性求值域是一种简单的方法. 例1:求函数y=3x+x 3的值域.练1:求函数122+-=xx y ()0>x 的值域.练2:求函数x x y 213--=的值域.四、利用判别式特殊地,对于可以化为关于x 的二次方程a(y)x 2+b(y)x+c(y)=0的函数y=f(x),可利用0()0,a y y x ∆≥≠且求出的最值后,要检验这个最值在定义域是否具有相应的值. 例1:求函数y =234x x +的最值.练1:利用判别式方法求函数222231x x y x x -+=-+的值域.五、利用换元法求值域有时直接求函数值域有困难,我们可通过换元法转化为容易求值域的问题考虑. 例1:求函数的值域。

练1:求()6log 62log 2222++=x x y 的值域.1x x y -+=练2:设02x ≤≤,求函数1()4321x x f x +=-+的值域.练3:求函数的值域.练4:求函数x x y 213--=的值域.六:判别式法例1:求函数的值域。

七、利用数形结合数形结合是解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求函数值域时其运用也不例外. 例1:若62--=x x y ,求y 的最大、最小值.练1:求函数342+-=x x y 的值域.22x 1x x 1y +++=练2:求函数186122+-++=x x x y 的值域.练3:若(求x-y 的最大、最小值.八、利用已知函数的有界性. 例1:求函数y=25243x x -+的值域.练1:求函数的值域。

高中数学函数值域的种求法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值域的种求法总结

高中数学函数值域的种求法总结高中数学中,函数值域是指函数在定义域内所有可能的取值的集合。

求函数值域是解决各类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将总结高中数学中常用的求函数值域的11种方法。

1.利用定义法:根据函数的定义,直接求解函数的取值范围。

例如,对于函数f(x)=x^2,由于平方永远非负,所以其值域为[0,+∞)。

2. 利用图像法:通过绘制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上下界即可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如,对于函数 f(x) = sin(x),由于正弦函数的取值范围在[-1, 1]之间,故其值域为[-1, 1]。

3.利用对称性:对于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函数,可以利用函数的对称性来快速求解其值域。

例如,对于奇函数f(x)=x^3,由于x^3关于原点对称,故其值域为整个实数轴。

4.利用函数的性质:通过函数的特点和性质来求解其值域。

例如,对于指数函数f(x)=a^x,由于指数函数永远大于0,所以其值域为(0,+∞)。

5. 利用最值的求解方法:对于具有最值的函数,可以通过求解最值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例如,对于二次函数 f(x) = ax^2 + bx + c,其中a > 0,由于 a > 0,故二次函数的开口向上,函数的最小值为顶点的 y坐标,可以通过求解顶点坐标来确定函数的值域。

6.利用函数的递增性或递减性:对于递增函数或递减函数,可以根据函数递增性或递减性来求解其值域。

例如,对于递增函数f(x)=2x+1,由于斜率大于零,函数单调递增,故值域为(-∞,+∞)。

7. 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对于具有周期性的函数,可以利用函数的周期性来求解其值域。

例如,对于正弦函数 f(x) = sin(x),由于正弦函数的值在一个周期内是重复的,故其值域为 [-1, 1]。

8. 利用函数的复合性:对于复合函数,可以将函数拆解成多个简单的函数,然后求解每个简单函数的值域,最后将值域组合起来得到复合函数的值域。

例如,对于函数 f(x) = sqrt(x^2 + 1),可以拆解成 f(x) = g(h(x)), 其中 g(x) = sqrt(x) 和 h(x) = x^2 + 1,然后求解 g(x) 和h(x) 的值域,最后得到 f(x) 的值域。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解题方法大全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解题方法大全

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解题方法大全高中数学求函数值域解题方法大全一、观察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

例1:求函数y=x+1的值域。

解析:由于x≥-1,所以x+1≥0,因此函数y=x+1的值域为[1,+∞)。

例2:求函数y=1/x的值域。

解析:显然函数的定义域为(-∞,0)∪(0,+∞),当x>0时,y>0;当x<0时,y<0.因此函数的值域是:例3:已知函数y=(x-1)-1,x∈{-1,1,2},求函数的值域。

解析:因为x∈{-1,1,2},而f(-1)=f(3)=3,f(2)=-1,f(1)=-∞,所以:y∈{-1,3}。

注意:求函数的值域时,不能忽视定义域,如果该题的定义域为x∈R,则函数的值域为{y|y≥-1}。

二、配方法:配方法式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

形如F(x)=af2(x)+bf(x)+c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例1:求函数y=x2-2x+5,x∈[-1,2]的值域。

解析:将函数配方得:y=(x-1)2+4,当x=1∈[-1,2]时,y取得最小值4,当x=-1或x=2时,y取得最大值8,因此函数的值域是:[4,8]。

变式:已知f(x)=ax2+bx+c,其中a>0,且在区间[-1,1]内的最小值为1,求函数在[-2,2]上的最值。

解析:由已知,可得a>0,且f(x)在x=0处取得最小值1,即b=0.又因为在区间[-1,1]内的最小值为1,所以a≤4.将f(x)配方得:f(x)=a(x-1)2+1,当x=-2或x=2时,f(x)取得最大值5a+1;当x=1时,f(x)取得最小值1.因此,当a=4时,函数在[-2,2]上的最值分别为9和17.当a<4时,函数在[-2,2]上的最值分别为1和5a+1.三、其他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函数,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求解。

例:已知函数f(x)=sinx+cosx,求函数的值域。

求值域的方法大全

求值域的方法大全

例析求函数值域的方法求函数的值域常和求函数的最值问题紧密相关,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但常用的方法有:1、直接法:从自变量x 的范围出发,推出()y f x =的取值范围。

例1:求函数1y =的值域。

解:∵011≥, ∴函数1y =的值域为[1,)+∞。

例2. 求函数x 1y =的值域。

解:∵0x ≠∴0x 1≠显然函数的值域是:),0()0,(+∞-∞例3.已知函数()112--=x y ,{}2,1,0,1-∈x ,求函数的值域。

解:因为{}2,1,0,1-∈x ,而()()331==-f f ,()()020==f f ,()11-=f 所以:{}3,0,1-∈y ,注意:求函数的值域时,不能忽视定义域,如果该例的定义域为R x ∈,则函数的值域为{}1|-≥y y 。

2、配方法:配方法式求“二次函数类”值域的基本方法。

形如2()()()F x af x bf x c =++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均可使用配方法。

配方法是求二次函数值域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例3. 求函数]2,1[x ,5x 2x y 2-∈+-=的值域。

解:将函数配方得:4)1x (y 2+-=∵]2,1[x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x=1时,4y m in =,当1x -=时,8y m ax = 故函数的值域是:[4,8]例2:求函数242y x x =-++([1,1]x ∈-)的值域。

解:2242(2)6y x x x =-++=--+,∵[1,1]x ∈-,∴2[3,1]x -∈--,∴21(2)9x ≤-≤ ∴23(2)65x -≤--+≤,∴35y -≤≤∴函数242y x x =-++([1,1]x ∈-)的值域为[3,5]-。

例3.求函数322+--=x x y 的值域。

分析与解答:因为0322≥+--x x ,即13≤≤-x ,4)1(2++-=x y ,于是:44)1(02≤++-≤x ,20≤≤y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函数值域的12种求法一.观察法通过对函数定义域、性质的观察,结合函数的解析式,求得函数的值域。

例1求函数y=3+√(2-3x)的值域。

点拨: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先求出√(2-3x)的值域。

解:由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知√(2-3x)≥0,故3+√(2-3x)≥3。

∴函数的知域为.点评:算术平方根具有双重非负性,即:(1)被开方数的非负性,(2)值的非负性。

本题通过直接观察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而获解,这种方法对于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求法,简捷明了,不失为一种巧法。

练习:求函数y=[x](0≤x≤5)的值域。

(答案:值域为:{0,1,2,3,4,5})二.反函数法当函数的反函数存在时,则其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例2求函数y=(x+1)/(x+2)的值域。

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再求出其定义域。

解:显然函数y=(x+1)/(x+2)的反函数为:x=(1-2y)/(y-1),其定义域为y≠1的实数,故函数y的值域为{y∣y≠1,y∈R}。

点评:利用反函数法求原函数的定义域的前提条件是原函数存在反函数。

这种方法体现逆向思维的思想,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练习:求函数y=(10x+10-x)/(10x-10-x)的值域。

(答案:函数的值域为{y∣y-1或y1})三.配方法当所给函数是二次函数或可化为二次函数的复合函数时,可以利用配方法求函数值域例3:求函数y=√(-x2+x+2)的值域。

点拨:将被开方数配方成完全平方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

解:由-x2+x+2≥0,可知函数的定义域为x∈[-1,2]。

此时-x2+x+2=-(x-1/2)2+9/4∈[0,9/4]∴0≤√-x2+x+2≤3/2,函数的值域是[0,3/2]点评:求函数的值域不但要重视对应关系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定义域对值域的制约作用。

配方法是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练习:求函数y=2x-5+√15-4x的值域.(答案:值域为{y∣y≤3})四.判别式法若可化为关于某变量的二次方程的分式函数或无理函数,可用判别式法求函数的值域。

例4求函数y=(2x2-2x+3)/(x2-x+1)的值域。

点拨:将原函数转化为自变量的二次方程,应用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

解:将上式化为(y-2)x2-(y-2)x+(y-3)=0(*)当y≠2时,由Δ=(y-2)2-4(y-2)x+(y-3)≥0,解得:2<x≤10/3当y=2时,方程(*)无解。

∴函数的值域为2<y≤10/3。

点评:把函数关系化为二次方程F(x,y)=0,由于方程有实数解,故其判别式为非负数,可求得函数的值域。

常适应于形如y=(ax2+bx+c)/(dx2+ex+f)及y=ax+b±√(cx2+dx+e)的函数。

练习:求函数y=1/(2x2-3x+1)的值域。

(答案:值域为y≤-8或y0)。

五.最值法对于闭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y=f(x),可求出y=f(x)在区间[a,b]内的极值,并与边界值f(a).f(b)作比较,求出函数的最值,可得到函数y的值域。

例5已知(2x2-x-3)/(3x2+x+1)≤0,且满足x+y=1,求函数z=xy+3x的值域。

点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将目标函数消元、配方,可求出函数的值域。

解:∵3x2+x+1>0,上述分式不等式与不等式2x2-x-3≤0同解,解之得-1≤x≤3/2,又x+y=1,将y=1-x代入z=xy+3x中,得z=-x2+4x(-1≤x≤3/2),∴z=-(x-2)2+4且x∈[-1,3/2],函数z在区间[-1,3/2]上连续,故只需比较边界的大小。

当x=-1时,z=-5;当x=3/2时,z=15/4。

∴函数z的值域为{z∣-5≤z≤15/4}。

点评:本题是将函数的值域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

对开区间,若存在最值,也可通过求出最值而获得函数的值域。

练习:若√x为实数,则函数y=x2+3x-5的值域为()A.(-∞,+∞)B.[-7,+∞]C.[0,+∞)D.[-5,+∞)(答案:D)。

六.图象法通过观察函数的图象,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值域。

例6求函数y=∣x+1∣+√(x-2)2的值域。

点拨: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符号后转化为分段函数,作出其图象。

解:原函数化为-2x+1(x≤1)y=3(-12)它的图象如图所示。

显然函数值y≥3,所以,函数值域[3,+∞]。

点评:分段函数应注意函数的端点。

利用函数的图象求函数的值域,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较多,还适应通过不等式法、函数的单调性、换元法等方法求函数的值域。

七.单调法利用函数在给定的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求值域。

例1求函数y=4x-√1-3x(x≤1/3)的值域。

点拨:由已知的函数是复合函数,即g(x)=-√1-3x,y=f(x)+g(x),其定义域为x≤1/3,在此区间内分别讨论函数的增减性,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

解:设f(x)=4x,g(x)=-√1-3x,(x≤1/3),易知它们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从而y=f(x)+g(x)=4x-√1-3x在定义域为x≤1/3上也为增函数,而且y≤f(1/3)+g(1/3)=4/3,因此,所求的函数值域为{y|y≤4/3}。

点评:利用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是在函数给定的区间上,或求出函数隐含的区间,结合函数的增减性,求出其函数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而可确定函数的值域。

练习:求函数y=3+√4-x的值域。

(答案:{y|y≥3})八.换元法以新变量代替函数式中的某些量,使函数转化为以新变量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进而求出值域。

例2求函数y=x-3+√2x+1的值域。

点拨:通过换元将原函数转化为某个变量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解:设t=√2x+1(t≥0),则x=1/2(t2-1)。

于是y=1/2(t2-1)-3+t=1/2(t+1)2-4≥1/2-4=-7/2.所以,原函数的值域为{y|y≥-7/2}。

点评:将无理函数或二次型的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通过求出二次函数的最值,从而确定出原函数的值域。

这种解题的方法体现换元、化归的思想方法。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

练习:求函数y=√x-1–x的值域。

(答案:{y|y≤-3/4}九.构造法根据函数的结构特征,赋予几何图形,数形结合。

例3求函数y=√x2+4x+5+√x2-4x+8的值域。

点拨:将原函数变形,构造平面图形,由几何知识,确定出函数的值域。

解:原函数变形为f(x)=√(x+2)2+1+√(2-x)2+22作一个长为4、宽为3的矩形ABCD,再切割成12个单位正方形。

设HK=x,则ek=2-x,KF=2+x,AK=√(2-x)2+22,KC=√(x+2)2+1。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K+KC≥AC=5。

当A、K、C三点共线时取等号。

∴原函数的知域为{y|y≥5}。

点评:对于形如函数y=√x2+a±√(c-x)2+b(a,b,c均为正数),均可通过构造几何图形,由几何的性质,直观明了、方便简捷。

这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练习:求函数y=√x2+9+√(5-x)2+4的值域。

(答案:{y|y≥5√2})十.比例法对于一类含条件的函数的值域的求法,可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代入目标函数,进而求出原函数的值域。

例4已知x,y∈R,且3x-4y-5=0,求函数z=x2+y2的值域。

点拨:将条件方程3x-4y-5=0转化为比例式,设置参数,代入原函数。

解:由3x-4y-5=0变形得,(x3)/4=(y-1)/3=k(k为参数)∴x=3+4k,y=1+3k,∴z=x2+y2=(3+4k)2+(14+3k)2=(5k+3)2+1。

当k=-3/5时,x=3/5,y=-4/5时,zmin=1。

函数的值域为{z|z≥1}.点评:本题是多元函数关系,一般含有约束条件,将条件转化为比例式,通过设参数,可将原函数转化为单函数的形式,这种解题方法体现诸多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练习:已知x,y∈R,且满足4x-y=0,求函数f(x,y)=2x2-y的值域。

(答案:{f(x,y)|f(x,y)≥1})十一.利用多项式的除法例5求函数y=(3x+2)/(x+1)的值域。

点拨:将原分式函数,利用长除法转化为一个整式与一个分式之和。

解:y=(3x+2)/(x+1)=3-1/(x+1)。

∵1/(x+1)≠0,故y≠3。

∴函数y的值域为y≠3的一切实数。

点评:对于形如y=(ax+b)/(cx+d)的形式的函数均可利用这种方法。

练习:求函数y=(x2-1)/(x-1)(x≠1)的值域。

(答案:y≠2)十二.不等式法例6求函数Y=3x/(3x+1)的值域。

点拨:先求出原函数的反函数,根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构造不等式。

解:易求得原函数的反函数为y=log3[x/(1-x)],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x/(1-x)>01-x≠0解得,0<x1。

∴函数的值域(0,1)。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点评:考查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构造不等式(组)或构造重要不等式,求出函数定义域,进而求值域。

不等式法是重要的解题工具,它的应用非常广泛。

是数学解题的方法之一。

以下供练习选用:求下列函数的值域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