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俊陈式太极拳六封四闭
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练功经验之谈

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练功经验之谈练太极拳者除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标之外,大多希望自已在技击领域有所造诣,希望达到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后发先至,化打合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练功经验之谈,希望你们喜欢。
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练功经验之谈由于方法不对头,大多数的太极拳爱好者很难将自己的拳架功夫与技击功夫统一起来,事实上拳架功夫与推手实战应该是一个统一体,应该是“练拳就是推手,推手就是练拳”。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拳式定型”。
所谓“拳式定型”,就是说无论是练拳还是实战,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对手,面对什么样的来力和劲路,你的动作都不会走样、你的架式都不会变形。
就像前辈大师们一样,手、肘该在哪里定位就定在哪里,已养成习惯,无论是练还是用都不会有几分差别。
“拳式定型”是一种正确的训练方法,是希望获得太极功夫的人们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拳式定型”的内涵是什么呢?如何才能做到“拳式定型”呢?“拳式定型”实质上是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规律有一个特殊的、规范的、严格的要求,这里规纳如下:太极拳名师张志俊先生练功经验之谈一:走手在技击对抗中,手是最前面的第一道防线。
手的动作好坏将直接影响战斗的结果。
所以应该把走手放在首位。
拳论云:“以手运行止物,必得刚气行乎其中。
”太极拳中的听劲、引化、擒拿、打击等等虽然并不完全靠手,但是手无疑是最为灵活和有效的部位。
走手有如下优势:手为臂之梢节,梢节引动,有利于沉肩坠肘,身肢放长。
走手增强了梢节意识,有助于棚劲和螺旋劲的增长。
梢节意识增强,有利于周身的放松、协调。
劲运梢节,则启动快,变化迅速,劲力灵脆。
梢节领劲,容易把握劲点,打击稳、准。
走手蓄劲短,连续打击不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事实上第一次打击就是第二次打击的准备。
手为臂之梢节,指尖为手之梢节,走手关键是走梢节。
一走手,指尖第一节一定要先走,然后第二、三节按顺序跟上。
就像走缠丝劲一样,小指领劲先走,其它手指递个跟上。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六封四闭

第三动作
• 双手,走下弧线向自己的右前上棚出;双 手在自己的右膝盖上方,左掌心朝后,右 掌心朝前;同时裆走下弧移重心;
第四动作
• 身体下沉,身向左转,重心右移。双手走 左下弧线捋。 • 左手叨起。 • 右手变顺缠,捋,托起,在自己身体前方。 • 同时,面向前,目视右侧; 两肘膝相合。
第五动作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第四式六封四闭第一动作左手下插然后大拇指向里转虎口贴合于小腹部然后折腕手指向里收然后还同时右手折腕划一个小圈
张志俊陈式太极拳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一动作
• 左手下插,然后大拇指向里转,虎口贴合 于小腹部,然后折腕 手指向里收,然后还 原。 • 同时右手折腕划一个小圈。
第二动作
,重心左移;目视右下方(肘向 下压,手向上抱)
• 双手打开,合于耳后(要手指找耳朵), 眼向右看,掌心向前,双手向后棚,(也 就是打开胸膛,两背后合),身体左转重 心右移;
第六动作
• 松开胸部,两手向里合,斜相对,手指斜 向上。 双手下按,走下弧线,按至脐前转 向右胯斜上方推出。左脚以脚尖着地,向 后划弧线收于右脚里侧, 目视右前下方。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74式老架一路拳谱
1 太极起势
2 金刚捣碓
3 懒扎衣
4六封四闭
5 单鞭
6 金刚捣碓
7白鹅翅
8 斜行
9 搂膝
10拗步
11斜形
12 搂膝
13 拗步
14掩手肱拳
15 金刚捣碓
16 撇身捶
17 青龙出水
18 双推手
19肘底看拳
20 倒卷肱
21白鹅亮翅
22 斜形
23 闪通背
24 掩手肱拳
25 六封四闭
26 单鞭
27 云手
28高探马
29 右擦脚
30 左擦脚
31 左蹬一跟
32 前趟拗步33击地捶
34 踢二起
35 护心拳
36旋风脚
37 右蹬一跟
38 掩手肱拳
39 小擒打
40 抱头推山
41 六封四闭
42 单鞭
43 前招
44后招
45 野马分鬃
46 六封四闭
47 单鞭
48玉女穿梭
49 懒扎衣
50六封四闭
51 单鞭
52 云手
53 摆脚跌岔
54 金鸡独立
55 倒卷肱
56 白鹅亮翅
57 斜形第
58 闪通背
59 掩手肱拳
60 六封四闭
61 单鞭
62 云手
63 高探马
64十字脚
65 指裆捶
66 猿猴献果
67 单鞭
68 雀地龙
69 上步七星
70 转身双摆莲
71 下步跨肱
72 当头炮
73 金刚捣碓
74 收势。
陈氏56式太极拳图解(二十)左六封四闭

陈氏56式太极拳图解(二十)左六封四闭展开全文陈氏太极拳左六封四闭图解(二十)左六封四闭1.下捋搠挤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
同时,左拳变掌,外旋向下、向右、向上划弧至右胸前,掌心向右后方;右手内旋,以拇指侧轻贴右肋向上、向左滚转,掌心向右,两手捧合于右胸前。
随即上体左转,重心左移。
同时,两腕轻贴合劲向左上方弧形挤出,两手同肩高;尔后,左手内旋,右手外旋同时向左前方伸展。
目视左手。
见图207、图208。
注意事项:动作要点与用法同右六封四闭。
下捋时采用吸气,掤挤时采用呼气。
2.虚步刁托右脚外摆,重心全部移至右腿,膝微屈。
同时,身体右转(胸向南),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脚尖点地,左腿微屈成左虚步。
随之右手向下、向右划弧经胸前内旋转臂,屈肘屈腕,以手背一侧弧形向右上方搠刁至右耳侧,劲贯手背、小指、无名指、中指依次内收;左臂屈肘,左手外旋向下、向右、向上划弧托至左肩左前方,稍低于肩,指尖向左,掌心向上,劲贯掌指。
目视左掌。
见图209、图21 O。
注意事项:虚步刁托时采用吸气。
动作要点和用法同右六封四闭。
3.擦脚翻掌身体微右转,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屈膝半蹲。
左脚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铲出;继而重心稍左移,左脚尖落地踏实。
同时,两手内旋翻掌,向后、向内划弧置于两耳旁,掌心斜向上。
目视右前方。
见图2 11。
注意事项:擦脚翻掌时采用吸气。
动作要点同右六封四闭,用法同左六封四闭。
4.虚步双按身体微左转,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微屈膝;右脚向左脚内侧收步,屈膝外展,脚尖点地.两脚相距约20厘米成虚步。
同时,两掌合劲向左下方按至左胯旁,两臂微屈,虎口斜相对,掌心斜向下。
目视两手之间。
见图2 1 2、图2 1 3。
注意事项:虚步双按时采用呼气。
左拳变掌,下捋与右腕相接。
接着,两手同时向左侧上方转出,然后向下、向右捋,变刁托手,托手力在掌心。
动作要领和用法同右六封四闭。
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

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张志俊太极理论汇总陈照奎老师到了郑州就住在我家里,随后开班教拳,一期学费每人50元。
陈老师在我家里一住就是半个月,这时我才算是正式拜在了陈照奎老师的门下。
拜师嘛主要是立一些文字性的东西,按个手印。
那是74年。
那时候仪式也相对简单些,端杯茶就完了。
其实老师在我们家住几年我从来都把他当我父亲般对待,晚上把洗脚水端进去,早上起来尿盆端出来,然后再把洗脸水端进去。
只要住在一起都是如此,心里边他就是父亲。
现在回想在那个动乱年代,陈老师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教拳,作为我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来习拳,这无异于是人生一大幸事。
我跟老师学的时候很认真,我知道自己白费了好些年的光阴,所以心里有股想往回找时间的狠劲儿。
那时候我虽然跟陈照奎老师学习,但是我也开始带学生了,我那几个学生听说陈老师住在我家,也想见见,就找到了我,问能不能见见陈老师?我想也是好事,就答应了我的学生。
于是我就跟陈老师说:“老师,我有一帮学生很仰慕您,想来看看您可以吗?”老师说:“可以,约个时间吧,今天是礼拜六,就明天礼拜天吧。
下午四点。
”我就这样回去告诉学生们。
学生们就说:“我们给陈老师买点什么东西呢?”我说:“这样吧,别买东西了,哪那么多东西,不好带也不实惠,不如一人拿五块钱。
”礼拜日下午四点以后我带着学生到了我家,老师午觉起来了,正在看着报纸。
我把钱往桌子上一放说:“老师,学生们想给您买点东西但又不知道该买什么,索性给您拿了点钱,您看着买点儿需要的吧。
”陈老师放下报纸,知道学生们在等什么,随口就说:“好,那我们开始吧。
今天我们学的是太极拳的基本功‘顺逆缠’,小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大指合,这叫顺缠。
”然后做了几次示范,说:“大家一块跟我来。
”带着大家练了一会儿,然后说:“下边学逆缠,大指领劲,其他手指逐步跟上,掌心空,虎口圆,小指合,为逆缠。
”然后他带着大家练了几遍之后,说了一句让我十分不愉快、觉得像是听错了的话,他说:“好,今天我们就学到这了。
陈式太极拳张志俊拳法(二)

七、陈式太极拳早期的传承
1、陈王廷(1600-1680):陈式太极拳的奠基人,字奏庭,河南温县陈家沟人,为陈氏第九世,幼年兼习文武,武功彰于当世。其时为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曾任温县“乡兵守备”,得到过恩赐。后隐居乡里,读书研拳,并传授于子孙后代。他传授的各种拳械功夫,为陈氏拳术体系的雏形。因年代久远,陈王庭遗存著作甚少,仅有《拳经总歌》、《长短句》等几种,向来被视为他研创陈氏太极拳的情景写照。陈王庭重视阴阳之理入拳械套路,强调导引、吐纳之术的健身作用,推进了武术养生的发展。由于吸收了道家养生术之精要,开阔了武术内功的衍进天地。他之后,陈家沟练拳的风气更浓了,世代沿袭,名手辈出,历久不衰。
71、单鞭(大)
72、云 手
73、高探马
第六段(74—86)
74、十字摆莲
75、海底翻花
76、指裆捶
77、白猿献果
78、六封四闭(小)
79、单鞭(斜)
80、雀地龙
81、上步七星
82、退步跨虎
83、转身双摆莲
84、当头炮
85、金刚捣碓
86、收 势
六、张志俊太极功夫歌诀
7、大圆连小圆缠丝相连,连接用弧线折叠转关。两手分轻重脚讲虚实,处处有开合棚劲浑圆
。
8、逢力必棚,逢棚必缠。逢缠必转,逢转必沉。
9、棚要撑,捋
要轻。挤要横,按要攻。采要实,挒要惊。肘要冲,靠要崩。
54、单鞭(大)
55、双震脚
56、玉女穿梭
第五段Hale Waihona Puke 57—73) 57、懒扎衣
58、六封四闭
59、单 鞭
60、云手(插步)
陈式太极拳实战歌诀

歌诀:一、第二金刚面向西,周身辗转手足齐;虚实分明君须记,莫教纷纷乱马蹄。
二、第三金刚同第一,身法端正敛精神;大开大合伸中屈,心平体稳气回归。
十五、撇身拳
歌诀:一、撇身拳势最难传,两足舒开三尺宽;两手顺逆左右转,两腿里扣尽斜缠;
歌诀:双手合膝向上朋,岂知机关在腰中,腰劲运于两肘肋,谁敢双手插肋中。
九、拗步
歌诀:一、手如车轮向前尚,步如猫行去插裆。手到脚到一齐到,势如破竹无阻挡。
二、车轮向前进,进中寓又退;进退两相顾,全并中气运。
十、斜行
歌诀:双手分左右,两脚撑前后,两耳闻八方,照前又顾后;
前来手肘肩,后来肩肘手,只要身法正,何惧一齐凑。
十一、搂膝
歌诀浑身畏缩似纯阴,阴中藏阳任人侵;徐徐引进人莫晓,渐渐停留意自绅。
十六、青龙出水
歌诀此势上接撇身拳,右肋暴露在外边;青龙出水沉右肘,截拳再变下栽拳;
此锤专打
歌诀:斜行一二再二三,回应前
陈式太极拳, 歌诀, 实战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歌诀
预备式
歌诀:顶天立地人中央,浑然一片无极象。
灵机一动太极意,气运四正四隅方。
一、 金刚捣碓
歌诀:一、金刚捣碓敛精神,太极浑然聚我身,变化无方丹田气,四面八方寓屈伸;
浑身合下千斤力,练就金刚备吾身;左实பைடு நூலகம்虚下合劲,一脚惊雷掉真魂。
二、金刚立正备吾身,四面八方何惧畏,若由前来左右捋,回折肘靠奇更奇;
后面左右背折靠,上拳下膝要真魂。
二、 揽插衣
歌诀:世人不识揽插衣,左屈右伸藏玄机;伸中寓屈何人晓,屈中有伸识者稀。
吾谓此荫甚无奇,自幼难以练到老;练到懂劲自然悟,豁然贯通神理妙
陈氏太极拳中的“六封四闭”作何解释?

陈氏太极拳中的“六封四闭”作何解释?六封四闭,这个招式的名称其实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六加四就是十,十的意思是圆满,不论是六封四闭还是四封六闭,其中意思都是一回事。
但为什么不说五封五闭,是因为讲究偏沉避免双重的意思。
总的来说,其实就是全封全闭的意思。
这是第一个关于所谓六,四的解释。
接下来是要解释封和闭的区别。
封的意思是在太极拳范畴当中防守的寓意,封是封住自己门户,不让对手进犯。
而闭的意思是闭住对手的退路,不让对手溜走。
因此要把封闭分开说,而不是一概而言。
综合起来这个招式的名称解释就是一方面防守住自己门户,不让对手的攻击作用到自身,另一方面还要做到反制到对手,不让对手轻易的全身而退。
无论封还是闭,都是要做到完满,由于这招主要是防守反击的技击原则,所以用六封代表以守为主,四闭就是反击为辅。
但实际上,根据对手的实际形势,四六的程度都是可以应机变化的。
只要一个大原则,就是万无一失,所以就是所谓的“十”。
十全十美的十。
前面说的是释名。
那么大概说一下具体用法。
六封四闭这个招式当中太极拳八种基本劲都可以在其中用到。
所谓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但是最核心的根本劲是两个,一个是掤,一个是捋。
在内主要劲是掤,在外表现主要劲是捋。
由于陈氏老架新架两套动作在这个招式表现上面有区别,而且详细去说太过繁琐,那么就简单综合一下共同的技术用法简单描述一下。
首先就是一个捋劲。
捋劲在外表形式上就好像接手然后牵扯对手重心向自己中轴腰部划弧线,向身体侧下方向螺旋引带。
等带到对手失去重心发生变化之后,再有后续随之变化。
比如对手如果要维持重心,上步跟进伺机再进攻,那么就要转换原先路线,再次牵扯,但转换的方向是一定要沿着对方力点切线的原则。
直到对手变化失去余地再做反制。
或者对手见势不好急于抽身,则变化挤势反制,或者靠,挒,等等。
这个时候体现的就是六封四闭的第二变式,也就是双手合劲推出的外形表现。
新架当中这其中是有变化的,先是有双臂呈现⑧字螺旋的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式六封四闭
第一动作
• 左手下插,然后大拇指向里转,虎口贴合 于小腹部,然后折腕 手指向里收,然后还 原。 • 同时右手折腕划一个小圈。
第二动作
• 右手顺缠走弧线,合于自己的左小臂外下侧上。 • 左手逆缠、同时身向右转,重心左移;目视右下方(肘向 下压,手向上抱)
第三动作
• 双手,走下弧线向自己的右前上棚出;双 手在自己的右膝盖上方,左掌心朝后,右 掌心朝前;同时裆走下弧移重心;
第六动作
• 松开胸部,两手向里合,斜相对,手指斜 向上。 双手下按,走下弧线,按至脐前转 向右胯斜上方推出。左脚以脚尖着地,向 后划弧线收于右脚里侧, 目视右前下方。
第四动作
• 身体下沉,身向左转,重心右移。双手走 左下弧线捋。 • 左手叨起。 • 右手变顺缠,捋,托起,在自己身体前方。 • 同时,面向前,目视右侧; 两肘膝相合。
第五动作
• 双手打开,合于耳后(要手指找耳朵), 眼向右看,掌心向前,双手向后棚,(也 就是打开胸膛,两背后合பைடு நூலகம்,身体左转重 心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