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中药材全草类炮制规范

七、全草类千层塔QiancengtaHERBA HUPERZIAE【来源】本品为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 (Thunb.) Trev.的干燥全草。
【采收与加工】夏末、秋初采收全草,除去杂质、泥土,干燥。
7~8月间采收孢子,干燥。
【炮制】千层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成品性状】千层塔为不规则的段,根、茎、叶混合。
根须状。
茎一至数回两叉分支,顶端常具生殖芽。
完整叶片披针形,长1~3cm,宽2~4mm,锐尖头,边缘有不规则的尖锯齿,基部渐狭,楔形,仅有主脉1条,纸质。
孢子叶和营养叶同形,绿色。
气微,微略苦、辛。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有小毒。
归心经。
【功能与主治】散瘀止血,消肿止痛,除湿,清热解毒。
用于跌打损伤,劳伤吐血,尿血,痔疮下血,白带,肿毒,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
【用法与用量】5~15g,煎汤或捣汁;外用适量,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孕妇禁服。
【处方应付】写千层塔、蛇足草均付千层塔。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伸筋草ShenjincaoHERBA LYCOPODII【来源】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m Thunb.的干燥全草。
【采收与加工】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伸筋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晾,切段,干燥。
【成品性状】伸筋草为不规则的段,茎、叶混合。
茎细圆柱形,略弯曲,315表面淡黄绿色;质柔软,切断面皮部浅黄色,木部类白色。
叶密生茎上,螺旋状排列,皱缩弯曲,线形或针形,黄绿色至淡黄棕色,无毛,先端芒状,全缘,易碎断。
无臭,味淡。
【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5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伸筋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Ⅷ)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4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10
叶类
原则:花开果熟前--花前叶盛或花盛期,分批采收;
原因: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就
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药材质量,如大青
叶、紫苏叶、艾叶、肾茶等;
特例: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才采摘;如桑
叶:经霜后;银杏叶、枇杷叶:落叶
11
茎木类
原则:秋、冬落叶后、春初萌芽前,如关水通、忍冬藤等;
34
炮制的历史
炮制、炮炙、合药、制药、治、制、修治、修事… 《左传》记载“麦曲” 隋《雷公炮炙论》第一部炮制专著
含鞣质药物“需用竹刀刮皮,或务令犯铁器”
明《炮制大法》“雷公炮制十七法”
《中国药典》“药材炮制通则”
35
炮制目的与机理
1. 减弱或消除毒性、刺激性、副作用:
有毒中草药多需炮制后才能用于临床 * 乌头、半夏、天南星、马钱子、巴豆、斑蝥 半夏: 毒性(粘膜刺激) 生半夏>蒸、漂、姜浸 >白矾制
根木部
根茎
9.5
6.84
6
合理采收原则
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 变化,既要质量又要产量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一致或产
如何确定适宜采收期?
量变化不大,含量高峰期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 致,有效成分的总量最大值时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影响因素:药用部位;季节;时间;生长年限
甘草 部位 根尾部 根头部 根皮部 甘草酸 (%) 10.35 5 10
人参 采收期 总皂甙 含量(%) 浙贝母 采收时间 生物碱含 量( %)
中药加工炮制与贮藏

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常 用的液体 辅料有蜜 、 醋 、 酒、 姜汁 、 盐水、 童便 。 如蜜炙黄芪 、 蜜炙甘草、 酒炙川芎 醋炙香附 、 盐水炙杜仲等。 炙可 以改变药 性。 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烫 ,使 内外 受热均 匀 ,质 坚韧 转 为松 脆。操作方法同沙烫。如阿胶珠 ( 蛤粉 炒阿胶珠 ) 、鹿胶等。用滑石粉 蒲黄
烫制方法同上。 2 炙。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 , . 使
性。种子类药物炒后 ,煎煮时有效成分
易 于 溶 出 。炒 炭能 缓 和 药 物 的 烈性 和 副
作用 。或增 强其 收敛止 血 的功效 。此 外 ,还可 拌固体辅 料如土 、麸 、米炒 , 或 同沙子 、蛤粉 、滑石粉 、蒲黄粉一起
( )沙烫 :选取 颗粒 均 匀洁 净粗 4 沙 ,置 锅 内加 热 至 1 O 以上 。放 入 药 O℃ 材翻炒 ,至表面鼓起 ,内部组织 由坚硬 转 为松脆 ,直至表面焦黄 ,筛去 沙粒 。
1 炒 。 用 文 火 炒 至 药 物 表 面 微 黄 . 称 为炒 黄 ;用 武 火炒 至药 材 表 面焦 黄 或 焦褐色 。内部颜色加深 ,并有焦香气者
格 。如天麻 、槟榔宜切薄 片,泽泻 、白 术宜切 厚片 ,黄芪 、鸡血藤 宜切斜片 , 桑白皮 、枇杷叶宜切丝 ,白茅根 、麻黄
材 软化 ,便于切制饮 片。如淋润荆 芥 , 泡 润槟 榔 ,酒洗润 当 归 ,姜 汁浸 润厚
糖 碡 罐
金 猪 年 , 新 最 象 ,有 了 《 村 新技 术 》 农 ,发 家致 富 是 能 手 。 18 xx 2 9 3 x x78
中药材采收、加工与储存方法

干燥与炮制
干燥
将清洗整理后的药材晾干或烘干,注 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发霉和虫蛀 。
炮制
根据不同的药材和用途进行炮制处理 ,如炒、炙、煅、蒸等,以改变药性 、增强药效或降低副作用。
加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循传统加工方法
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其独 特的传统和经验,应遵循 传统加工方法,以保证药 材质量和药效。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应分开储存,避 免相互影响和混杂。同时,应根据 中药材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 储存方式和环境。
防止鼠害和虫害
中药材储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鼠害 和虫害的侵袭,可以采用防鼠、防 虫措施,如放置樟脑丸等。
04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中药材质量标准
产地要求
中药材应来源于规定的 产地,以确保其品质和
中药材采收、加工 与储存方法
contents
目录
• 中药材采收 • 中药材加工 • 中药材储存 • 中药材质量与安全 • 中药材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
01
中药材采收
采收时间
最佳采收时间
根据不同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和药 用价值,确定最佳的采收时间。 一般来说,中药材的最佳采收时 间是在其生长成熟、有效成分含
光照
光照对中药材的影响较大,长时间直接光照可能导致中药材变色、变质。因此,储存时应 尽量选择阴凉、避光的地方。
储存方式
01
密封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氧化或易挥发的中药材,应采用密封储存的方式,以隔
绝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和异味物质,保持中药材的干燥、纯净。
02
通风储存
对于易受潮、易霉变或易生虫的中药材,应采用通风储存的方式,以保
量最高的时候。
季节选择
对于一些特定中药材,季节选择 也很重要。例如,某些中药材在 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时间 采收,其药效成分含量会有显著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叶类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叶类药材的采收
叶类药材的采收时间一般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时期,此时叶子富含有效成分。 采收时要注意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叶子,避免在暴晒或雨淋时采收。
叶类药材的加工
采收后的叶子需要去除杂质和残梗,然后进行晾晒。晾晒至半干后,可以进行揉 搓、破碎,促进叶内有效成分的析出。晾晒至全干后,即可包装待用。
通过炮制可以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保 证药物质量。
03
中药采收与加工的实际应用
根类药材的采收与加工
根类药材的采收
根类药材的采收通常在植物生长的第二年或第三年进行,此 时植物的根部已经充分发育,有效成分含量高。采收时间一 般选择在秋冬季节,此时植物地上部分已经枯萎,便于挖掘 。
根类药材的加工
采收后的根类药材需要去除泥沙、残留须根和地上部分,然 后进行晾晒。晾晒时要避免直接曝晒,以免影响药材品质。 晾晒至半干后,可以进行捆扎、装箱,待进一步加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加工的方法和步骤
清洗
将采收的药材清洗干净,去除泥沙和其他杂 质。
切片
根据需要将干燥的药材切成不同规格的片状 或段状。
干燥
将清洗后的药材晾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降 低到一定标准。
炮制
根据临床用药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药材 进行炮制,如炙、炒、煅、煨等。
02
中药炮制概述
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目的
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医疗、调制、制 剂的需要,对采集的原药材进行 加工处理的方法。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 用
• 中药采收加工概述 • 中药炮制概述 • 中药采收与加工的实际应用 • 中药炮制的应用 • 中药采收加工与炮制的未来发展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柴胡生品能升能散,解表退热力强,
醋制柴胡能引要入肝,发挥疏肝解郁作用。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27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
• 炮制可缓和药性 • 性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会带来副作
用,所以要通过炮制来纠正其偏盛之性。
生麻黄辛散力强,解表力强,主用于外感风寒的表实症; 炙麻黄可以缓和生麻黄的辛散之力,可用于老人及小儿的 风寒表症,同时又兼有止咳平喘作用。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26
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适应临床需要
• 炮制影响药物的归经
• “五味所入”的理论(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心入肺, 咸入肾)在炮制理论中引申为“醋制入肝,入盐走肾,甘 缓益元”等理论。
生姜主入肺,发散力强,主用于发汗解表; 干姜主入心,燥湿力强,主用于回阳救逆; 煨姜主入胃,止呕力强,主用于和中止呕; 姜炭主入脾,止血力强,主用于温经止血。
• 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 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 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 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 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 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瓜篓
贝母
白芨
乌头 半夏
白蔹
白芨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35
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36
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炮制应用
12
三. 贮藏与保管
(一) 药材的防霉 (二)药材的防虫 (三)药材的其他变质情况及预防
第1章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30
二、 中药的加工
③ 阴干
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的室内或荫棚下,避免阳 光直射,利用水分在空气中自然蒸发而干燥。
主要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花类、叶类及草类药 材。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26
⑼ 干燥
二、 中药的加工
干燥的目的是及时除去药材中的大量水分,避 免发霉、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利 于贮藏,保证药材质量。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一、 中药的采收
⒉ 采收的一般原则 ⑴ 植物药 ① 根及根茎类
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 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 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 如:葛根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三、 中药的贮藏
⒈ 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⑵ 霉变
黑曲霉
黄曲霉
2019/10/5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36
三、 中药的贮藏
⒈ 中药贮藏保管中常发生的变质现象
⑶ 变色
引起药材变色的原因: ①有些药材所含成分的结构中具有酚羟基,在酶的作用下经过氧化、聚合作用, 形成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 ②有些药材含有糖及糖酸类分解产生糠醛或其他类似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活 泼的羟基能与一些含氮化合物缩合成棕色色素。 ③有些药材所含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可能与还原糖作用而生成大分子棕色物质。 ④药材在加工火烘时,温度过高或药材在发霉、生虫过程中也会变色。 ⑤使用某些杀虫剂也会引起药材变色。 ⑥某些外因,如温度、湿度、日光、氧气等也与变色有关。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

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一、中药的采收及加工基础知识介绍1.采收时间:根及根茎一般秋冬季节;茎木类一般秋冬;皮类春末夏初;叶类开花前,果实未熟前;花类花蕾期采收;果实与种子类成熟经霜后采收;2.加工:方法:拣、洗、漂、切片、去壳、蒸煮、烫、熏硫、发汗、干燥3.贮藏:常见的变质现象:虫蛀、霉变、变色、走油、风化、自燃。
气调养护:调整空气的组成,造成低氧环境,抑制病虫害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中药自身的氧化反应,达到保持中药质量的目的。
二、植物类中药材采收加工介绍6.其他加工方法的药材(1)盐附子:选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晾晒至表面出现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2)(2)黑顺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纵切成5mm的厚片,再用黄糖及菜油调成浓茶色,蒸至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3)白附片:取泥附子浸入胆巴液中,煮至透心,去外皮,纵切成3mm的薄片,水漂后蒸透,晒至半干,以硫黄熏后晒干;(4)生晒参:取洗净的鲜参,去支根晒干;(5)红参:取洗净的鲜参,除去不定根及支根,蒸3小时,取出晒干或烘干;(6)白参(糖参):鲜参置沸水中浸烫3~7分钟,用针将参体扎刺小孔,再浸于浓糖中,取出晒干;(7)三七:剪下芦头、侧根及须根,暴晒至半干,反复搓揉至全干放入麻袋内撞至表面光滑(芦头称“剪口”;侧根称“筋条”;须根称“绒根”);(8)当归: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捆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9)地黄:鲜生地徐徐烘焙,至内部变黑,约八成干,捏成团块;(10)巴戟天:晒至六、七成干,轻轻捶扁,切段晒干;(11)党参:晒至半干,反复搓揉3~4次,晒至七、八成干时捆成小把晒干;(12)川贝母:用矾水擦去粗皮晒干或用硫黄熏后晒干;(13)浙贝母:置木桶内,撞去粗皮,拌以煅过的贝壳粉,吸去撞出的浆汁,晒干或烘干;(14)企边桂: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15)石斛:鲜用者采后以湿沙贮藏;干用者用开水略烫,蒸透或以砂炒后,反复搓去叶鞘晒干;“铁皮石斛”:边炒边扭成弹簧状,习称“耳环石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收注意事项:保护药源
凡用地上部分者要留根 凡用地下部分者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同一植物多个部位入药,兼顾适宜采收期
菘蓝(夏秋季大青叶,冬季板蓝根)、枸杞、栝楼 兼顾繁殖器官的成熟期,保证种群繁殖 动物药:以锯茸代砍茸、活麝取香 野生药用动物严禁滥捕
19
二、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producing area)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又称初加工,是指药材采收后, 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产地加工主要是清洗、除杂和干燥。 目的在于纯净药材、除去水分、防止霉变虫蛀、 避免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降低一些药材的毒 性、保证药材质量,以有利于贮藏和运输。产地 加工不仅影响药材的药效和质量,还直接影响药 材的下一步加工。
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与炮制
1
2
2.15x1.50x0.60米
3
4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
自然因素:中药的品种、植物生长规律、 植物遗传与变异、环境因素等。
薄荷挥发油 阳光充沛 阴雨、久雨初晴 人为合理控制:采收、加工、贮藏、炮制
有效成分、毒性成分、药效
5
一、采收(collection)
特例: 秋季花蕾长成:茵陈蒿 开花前采:佩兰、青蒿 花开后采:马鞭草; 连根挖取:细辛、紫花地丁。
13
果实类
原则:果熟之后-如栝楼、桅子、薏苡、花椒、 木瓜等;
特例:1) 成熟经霜后:如 山茱萸秋霜后变红、 川楝子霜打变黄时采 ;
2) 幼果:少数种类要求果实未成熟时 采,如青皮、枳实等。
去盐:海螵蛸、海藻、昆布
切片:较大的根、根茎、坚硬的藤木类等趁鲜切片,以利干燥
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易氧化不宜趁鲜切片
去壳 种子类药材
16
藻、菌、地衣、孢子类
各自情况不一 茯苓:立秋后 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过迟孢子飞散 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散 海藻:夏、秋 松萝:全年
矿物类:
原则:一年四季-关键在于选矿,要求杂质少
17
采收方法
采挖; 收割; 采摘; 击落; 剥皮:环剥
环切不超过圆周的一半 不损伤木质部(会把形成层损伤) 选择气温较高、无降雨的天气
12时 0.19
18时 0.20
24时 0.31
6
合理采收原则
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积累动态与药用部位的产量 变化,既要质量又要产量
有如效成何分确含量定高峰适期宜与药采用部收分期产量?高峰期一致或产
量变化不大,含量高峰期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
致,有效成分的总量最大值时为最佳采收期 (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含量); 毒性成分含量较低时采收。
7
灰色糖芥强心苷含量与产量的关系
灰色糖芥Erysimum canescenS Roth.的地上部分
8
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
原则:秋后春前--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春初发芽前 原因:植物处于生长发育时,需消耗根部贮藏的养分,
故多在植物休眠期采收; 特例:1)生长周期短、枯萎较早,夏季采收:人参、浙贝、
延胡索、半夏、太子参; 2)少数药材如白芷、当归、川芎等,为避免抽
苔开花,使其空心或木质化而失去药用价值, 应在生长期采收.
9
皮类 原则:春末夏初 原因:植物生长旺盛期、树液流动最快时采 剥。此时皮内汁液充足,形成层生长 最活跃,皮部与木质部最易分离,伤 口也最易愈合,如杜仲、厚朴、黄 柏、肉桂等; 特例:秋冬时采收,有效成分含量高-如川楝 皮等。
花类 原则:花开花盛时 花蕾:金银花、丁香、辛夷、槐米 花初开:洋金花 盛开:菊花、红花(花冠由黄变橙红)、西红花 花粉:蒲黄、松花粉, 及时采收
沉香: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12
全草类
原则:花期-茎叶茂盛时采收地上或全草, 如益母草、荆芥、穿心莲、半边莲、霍香 等
影响因素:药用部位;季节;时间;生长年限
甘草 部位 根尾部 根头部 根皮部 根木部 根茎
甘草酸 (%) 10.35
5 10 9.5 6.84
人参 总皂甙 采收期 含量(%)
4月 10.1 6月 20.3 8月 22.6 10月 16.2 12月 7.8
浙贝母 生物碱含 采收时间 量(%)
5时
0.23
10
叶类
原则:花开果熟前--花前叶盛或花盛期,分批采收; 原因:植物一旦开花结果,叶肉内贮藏的营养物质就
向花、果转移,从而降低药材质量,如大青 叶、紫苏叶、艾叶、肾茶等; 特例:极少数叶类药材宜在秋后经霜打才采摘;如桑 叶:经霜后;银杏叶、枇杷叶:落叶
11
茎木类
原则:秋、冬落叶后、春初萌芽前,如关水通、忍冬藤等; 特例:与叶同用:花前期或盛花期 木类药材全年可采:苏木、降香、沉香
14
种子类
原则:果熟之后-果实充分成熟、籽粒饱满时, 如牵牛子、决明子、补骨脂、续随子等;
特例:1)急性子、牵牛子、豆蔻:一些蒴果类的种 子,若待果实完全成熟,则蒴果开裂,种 子散失,难以收集,须稍提早采收;
2)对种子成熟期不一致,成熟即脱落的药 材,如补骨脂等,应随熟随采。
15
动物类:
20
二、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producing area)
洗净泥砂、去除非药用部分、干燥、整形包装 →→药材
色泽好、体形完整、香气散失少、不变味、 有效物质破坏少
21
常用加工方法(一)
拣 去除杂物、非药用部位 洗
不能水洗:黏液质较多、芳香类药材
漂
去毒:半夏、天南星
原则:因时猎取--与动物种类、药用部位生长特点有关; 桑螵蛸:三月中旬前虫卵未孵化 采后立即加热杀死虫卵; 斑蝥:有翅昆虫-清晨露水未干时,躲在早晨露水未干时,
栖 息于植物上,不易起飞,容易捕捉;
中国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末进入冬眠期时; 鹿茸:清明后45-60 d锯取,过时就会骨化成鹿角;
蛤蚧(大壁虎 ):宜在夏秋季捕捉; 全蝎:春夏秋均可捕捉; 桑螵蛸为蛤螳士螂科蟆昆:虫大两刀螂栖、动南方物刀-螂冬、眠广腹期螳螂捕的捉卵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