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英汉语言差异比较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Unit 2英汉语言的差异

Contras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HISTORY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藏语系是人类语言中形成最 早、流通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汉语是其中最 具代表性的一种语言。 甲骨文被认为是汉语的起源。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 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辞海》收汉字1.5万 个,词目9.1万多条。
I want to go out for a walk. 我想出去散散步。 Being a teacher , he should love his students. 作为一位教师,他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 Given more money and time , he would succeed. 如果有更多的钱和时间,他会成功的。
冠词
英语中有三个冠词:a,
an, the,而汉语中没有这 一词类。但是这一类词的使用却很重要,也不易 把握。因此翻译中也是一个常常出麻烦的地方。 不定冠词a(n)在作“一”讲时翻译较为简单,只 是需要注意在英文中没有量词时需要在汉语译文 中加入量词(见例1, 例2)。不定冠词表示某一 类别时则可以不必译出(见例3)。 定冠词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略去不翻译(见例4), 而在强调其特指意义时则需要译成“这”或者 “那”(见例5)
连 词
前面已经说过,英语重形合,是一种逐渐从综合型向分析 型发展的语言;而汉语则重意合,是以分析为主的语言。 所以英语使用连词的频率比汉语高得多。因此,我们在翻 译英语句子时,不一定把所有的连词都翻译出来,那样很 可能会译出“英语式的汉语”句,使句子读起来显得很别 扭,甚至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反之,在汉译英时,我们应 该把必要的连词补出来以使句子更有逻辑性。例如: 1)She was so excited that tears came to her eyes. 她激动得热泪盈眶。 试比较:她是那么地激动,以至于眼泪流出来了。 2)你不走我也不走。 If you don’t leave, I won’t leave either. 试比较:You don’t leave ,I won’t leave either.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性对比分析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语音、语法、语义还是语用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这些差异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多挑战,需要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注意到这些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障碍。
在语音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发音方式显然不同。
英语语音重音明显,音调跳跃大,说话方式较为生动,而汉语则是音调平稳,声调调值不强烈。
这使得在英语中,强调和重要的信息能够通过重音和语调来表达,而在汉语中往往需要通过词语的选择和句式的排列来表达。
在语音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应该是音调的问题,以免造成语义的混淆和误解。
在语法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语法结构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突出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强调语句的逻辑关系,而汉语则重视句子成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英语倾向于使用简单句和并列句,汉语则有许多较为复杂的句式,例如长句和嵌套句。
此外,英文使用较为丰富的时态和语态,以表达不同时态和语态下的意思,汉语则采用了六个基本的时态和一个语态,语法相对较简单。
境外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容易被“主谓宾”和“时间状语位置在前”等语法要点所迷惑,在写作中常常出现字句不通或串行翻译等问题。
在语义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所指对象和词汇含义也有差异。
英语中有许多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使得词汇的选择更为灵活,而汉语中则以单音多义较为突出,同一字或短语有多种词义,含义较为丰富。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英两个语言中词语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需要特别注意译文的意义和意义的区别。
在语用方面,中英两个语言的应用和使用场合也存在很多不同。
英语注重言辞优美、主题鲜明和说理严密,而汉语则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表达的情感色彩。
英语中常常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表达言简意赅的文字效果,而汉语则通过语言的细节表现情感。
此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正式与非正式、文学性与口语性等语用差异也需要特别注意到。
总之,中英两个语言存在各种差异,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注意到这些差异,尽可能避免在翻译、写作等方面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话题,涉及到语言结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表达方式、交际习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探讨两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特点和沟通方式,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两种语言文化。
一、语音和语调中文和英文在语音和语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文语音较为平板,发音相对单调。
而英文语音较为抑扬顿挫,发音富有变调和音节的起伏。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语言韵律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文注重平衡和稳重,英文则更偏向于生动和变化。
学习者在掌握两种语言时需要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避免因为语音上的差异而造成交流障碍。
二、词汇和语法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中文词汇量丰富,有许多成语、俗语和谚语,文言文和口语之间的差异也较大;而英文词汇则更加直接和实用,表达方式更加简洁。
在语法方面,中文重视主谓宾的顺序和修饰成分的多样化,英文则更注重时态、语态和句子结构的变化。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的不同,学习者需要通过实践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两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三、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中英两种语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委婉和含蓄的表达方式,讲究礼貌和谦逊;而在英文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坦诚,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待沟通和交流的态度和偏好。
在跨文化交流中,学习者需要注意表达方式和交际习惯的差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造成误解和冲突。
四、习惯用语和语境理解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学习者需要通过对比和实践来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两种语言。
语言文化差异也为跨文化交流和交融提供了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了解和尊重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三讲 英汉语言的对比

第二讲英汉语言的对比教学要求:掌握:英汉语言宏观的差异熟悉: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形合与意合)了解:中西思维差异、英汉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的情况、英汉语言差异的主要根源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中西思维差异导致语言差异1. 中国文化精髓:天人合一,人类文化与天命自然统一。
在儒家、道家思想中的体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于道——循回式思维方式。
语言中的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回环式)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递进式)表达事物时按时间事理发展顺序由因到果,由大到小,由先到后的顺序。
思维模式:具体一般型表达,擅长具象思维2. 西方:人物分立,人能通过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I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do nothing (我不相信,无论我们做什么,命运都一样;但是我相信,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的命运是一样的。
)里根英语是理性语言,哲学思辨。
先概括后分解,先表态后叙述,先说理后举例,先整体后细节,由因到果,由小到大。
思维模式:具体型思维,擅长抽象思维3. 思维差异导致语篇的主要差异:1). 英语语言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的概念。
而中国人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英语语言偏重抽象思维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大量使用被动语态.2). 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即把要点先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它次要内容一一补充进来。
所以,句式结构多主句、从句相互交错。
3)而中国人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即不直接切入主题,先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或“旁敲侧击”,最后再进入主题。
所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被称为是“曲线型”或“螺旋型”。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语言学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反映,不同的语言背后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比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一、语音差异中英语言的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音素、音调和语音特点上。
中文的音节是以声母和韵母构成的开合音节和声调音节,其中的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分至关重要。
而英文则是以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强调的是音素的组合和发音的规律。
中英语言的语音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中文更注重韵律和声调,英文更注重重音和语气的变化。
在日常交流中,中英语音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发音不准和口音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重视和练习。
中英语言的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句子结构和成分排列上。
中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谓宾,修饰成分较多,且修饰成分可以灵活搭配。
英文句子则更注重主谓宾的固定结构和词序的规范,语法规则更加严谨。
中英语言的时态、语态和语气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英文的时态和语态分布更丰富,而中文的语气和语态变化更多样。
在语法的使用上,中英文的差异也表现在缩略形式、疑问句、否定句等方面。
因此学习者需要重视语法的学习和差异的对比,以免产生句子结构不通顺和用词不准确的问题。
三、词汇差异中英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源、构词、词义和用法等方面。
中文的词源较为古老和丰富,包括古代汉语、外来词汇和新疆词汇等。
而英文的词源较为多元和混合,包括古英语、古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
中英语言的构词方式也有所不同,中文善于以意符合成词,而英文善于以词缀合成词。
在词义和用法上,中英文也有许多差异,比如同一个词在中英文中可能有不同的词义和用法,甚至有相反的含义。
中英文还存在一些文化差异,比如中文对家庭、学校、礼仪、饮食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而英文对科技、商务、生活等方面的词汇更为丰富和详细。
因此学习者需要灵活运用中英文的词汇,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第二讲 英汉对比.ppt

西方文化则以物本为主体,以自然为 本位,比较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和 研究。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 当涉及行为主体时汉语习惯于用表示人 或生物的词(animate)做主语,而英语 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做主语。 -----国学大师 钱穆
•
“主观”和“客观”的风格差异在说服性文章上体 现得更为明显。英美人遵循的主要原则是:Let the facts and logic speak for themselves.(让事实和逻辑为自己 说话。) 他们靠客观的态度、令人信服的事实和严谨的推 理来征服读者。
• 2)汉语词语的意义包含在英语词语中 • • • • • • 例:英语中的audience 包括了汉语的:“听众”、“观众”、 “读者”; 英语的marry包含了汉语 的: “娶,嫁”; 英语的cousin包含了汉语的: “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 弟”“表姐”“表妹”; • 英语中的thick / thin可以表示 • “厚薄”、“粗细”、“稠稀”、“浓密/稀疏”
• 英汉词语之间的交叉对应主要是由搭配、上下文和语境决 定的。 • 大多数英汉词语在语义上呈交叉对应关系
Polysemy • (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所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 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
• • • • • •
他因病在医院住了四个星期。
5.Dawn met him well along the way. 在东方欲晓的时候,他早已走了一大段路了。
三、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对比
• • • • 甲:这一点小意思,请务必收下。 乙:你这人真是有意思,怎么也来这一套? 甲:唉,只是意思意思。 乙:啊,真是不好意思。
• 分析:上面对话中的“意思”,在上下文中的意思都不一 样,必须深入分析原文的语境并加以灵活翻译:
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

二、英语句子重心在前, 汉语句子重心在后
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 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 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 例如: 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more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他使我认识到,我从他那里学到的,远远不只是知 识,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八、英语偏爱简洁和替代, 汉语则偏爱重复
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上的一个明显差别是英语偏重简洁,善用替代语, 尽量避免重复,汉语则不厌其烦,偏爱重复,使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 节奏上富于美感,起到平衡句子结构的作用。
(一)英语常用代词替代已出现过的名词,汉语则多重复名词。例如: 1.Better be wise by the misfortunes of others than by your own. 从别人的不幸中吸取教训,比从自己的不幸中吸取教训更好。 2.Let us revise our safety and sanitary regulations. 让我们来修订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
七、汉语多用四字词组,英语则重简洁
汉语喜用四字词组,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哲学的影响,中国人的美学观念中 特别强调平衡美。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在谴词造句时不厌其“繁”地使用对仗、 排比等修辞手段,还煞费苦心地选用大量的四字词组。为了获得语言上的平衡 美,中国人大量使用前后两个部分为并列关系的四字词组,往往其中的后半部 分仅仅是对前半部分意义上的重复、补充和强调。从语言形式上看,四字词组 寻求的是平衡和对称的美感和修辞色彩,以增强语言的渲染力,获得感人的效 果,如开天辟地、天经地义、粗心大意、理屈词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If love between both sides can last for aye, why need they stay together night and day?
(4)在英语中元音的松紧、长短可以区别意义,而汉语普通 话里却没有这种元音的松紧、长短的对立,如: leave /li:v/ (离开) fool /fu:l/ (傻瓜) live /liv/ (活) full /ful/ (满的)
Before my bed There is bright moonlight, So that it seems Like frost on the ground, Lift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Abed, I see a silvery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sickness I'm drow:
※ 英文构词法特点:一个事物、一个名称,没有从整体来命名 的习惯。 如:pine, cypress, peach, plum, tree, forest 和river, lake, sea, ocean, deep, shallow 两组词的成员之间从词形上很难看出有什么联系。 英语构词法以“词干+词缀”法为主, 靠增加语素来构词。 英语词的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分明,通过比喻、联想等构词。 如:“dandelion”(蒲公英)源于法语“dentdelion”,即 “toothoflion”因其叶子与狮子牙相像而命名。
※ 英语词的构成方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词缀法(affixation):unhappy,wonderful 转化法(conversion):water,heavy--heavies,the ture 合词法(composition):moonlight,easy-to-paint 拼缀法(blending):smog--somke+fog 逆成法(back-formation):Beggar-Beg,editor-edit 缩略法(shortening):ad,VOA,NATO
(5)汉语辅音的送气与不送气这一对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 如: “配套”和“被套” “兔子”和“肚子”
而英语中辅音的送气是否只是一种语音上的区别,并不区别 意义,而强与弱(清与浊)对于区别意义来说却十分重要。 如: pie / buy (前者是强辅音,后者是弱辅音)
(6)汉语语音的另一特点是音节匀称、成双成对。双音节在现 代汉语里是一种常见的修辞现象。如: ד此处禁止停放车” √ “此处禁止停车” × “脸发烧,心慌,不知所措” √ “脸发烧,心发慌,不知 所措” 根据汉语的语音特点,双声、叠韵、叠音等修辞现象,大大地 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
而汉语的词重音一般不起主要作用,只有少数轻声字除外, 如:我们、爸爸、匆忙地、快乐的、甜头、孩子、好吧等。
(3)英汉语音都有节奏,各有特点。
英语中,每个语句是以重读音为基础和主体的。语句的节奏 和快慢由句中的重读音节多寡来决定,不是靠音节的多少。
试读: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I think it is not fair for me to get there first. 从语音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单音节词。如“飘” (piao)是一个音节,“皮袄”(pi’ao)是两个音节。因 此,汉语又被称为“音节节拍的(syllable-timed)”语言。 因为汉语音节的独立性及四声发音,所以这种节奏形式产生 了一种音乐的特征。 ▲总的说来,汉语的音位组合格局比较简单,用汉语翻译英 语的音往往要增加音节的数目, 如Smith在英语里是一个音 节,译成汉语“史密斯”。
(2)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3) Cut running water with a sword, it will faster flow; Drink wine to drown your sorrow, it will heavier grow.
(4)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of virtue is light like water, yet affection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men without virtue is sweet like wine, yet easily broken.
(7) The tree would like to be quiet but the wind is blowing while children would like to support but parents can't wait .
音长方面,分长、短元音 音长没有明显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调是句子或短语的特征,音 音调可区别字义,是音节的组 调随句子或短语的需要而变化 成部分,字义随音节音调改变
(2)从英汉音节方面来看,英语词的重音、次重音有区别词 性和词义的作用。如:
re´cord v.记录 ´record n. 记录 ´commune n. 公社 com´mune v. 交谈 ´overall n. 罩衣 over´all adj. 全部的 ´Enlish teacher / English ´teacher 英国教师 / 英语教师 black ´bird / ´blackbird 黑色的鸟 / 乌鸦 ´undertaker / under´taker 殡仪员 / 承办人 tall´boy / ´tallboy 高个子男孩 / 高脚柜 a ´greenhouse / a green ´house 一间温室/一间绿色的房子
※ 汉语四种造字都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展示联想与抽象。 一个汉字可包含两个或更多形素,如“好”、“歪”。 汉语词的直观性很强,如“百褶裙”(many-pleats skirt), “细高跟鞋”(stilettos)、“长筒袜”(sockings)、 “回形针”(paper clip)。形象鲜明、生动。
汉语属于声调语言,在汉语中,语调虽然也有修辞作用,表 示说话人的感情或意图,但汉语的词义主要靠升调来区分, 升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种,声调不同,其意义也 不同,如:妈/mā/,麻/má/,马/mǎ/,骂/mà/, 吗/ma/。
英语
音高变化的音域较宽 高低升降变化较大 音强方面强调重音
汉语
音高变化的音域不宽 调子起伏升降幅度不大 轻音字由音强变化形成
由于语音的特性,汉语诗歌的格律为“平仄律”,英语诗歌 的格律为“轻重律”。利用发音的特点形成的语言游戏很难 英汉互译。 比较: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The sixth sick sheik's sixth sheep's sick.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The one who know I, call my heart sorrow, don't know me, calling me beg.
①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② 向现行文字过渡阶段(秦代的隶书、汉代的楷书) ③ 现行文字阶段(楷书、行书)
二、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
(一)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
汉字具有象形性,源自文字画。 汉语四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两种用字法:转注、假借。 大部分汉字被认为是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字形能够用来区 别同音词,适合记录汉语的需要。 象形字:“牛、羊、田” 指事字:“本” 会意字:“森” 形声字:“讽”
英汉语言差异比较
一、英汉语言的发展历史
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5世纪,至7世纪已有文字记载。 ① 古英语时期(449—1100年) ② 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年) ③ 现代英语时期(1500—至今) ▲汉字是唯一发源于公元前并且至今还在使用的文字,已有 6000多年的历史。汉字形体的演变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汉字
起源于象形文字
西方字母文字
腓尼基字母发展而来
具直观性
以字型与物象的相似为理据
具抽象性
字型与所指的事物之间没有 形似关系
(二)英汉语音比较
(1)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异很大的语言,从语音层面来看, 英语属于语调(intonation)语言,汉语则为声调(tone)语 言。语调和声调是英汉语音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英语的语调在口语中常表示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和意图。 如:This is a pencil.(降调,表示说话人很肯定。) This is a pencil.(升调,表示说话人持怀疑态度,不肯 定。) This is a pencil.(降升调,表示说话人强调pencil,进 行比较)
(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 小人甘以绝。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参考版本:
(1) On high, we'd be two love bir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