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建筑比较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愈发频繁。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美学也在不断地演变与融合。
本文将比较分析中西建筑美学的异同点,并探讨未来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建筑美学是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主观感受和审美体验。
中西建筑美学在风格、理念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性和相互借鉴之处。
通过比较中西建筑美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理念,为未来的建筑实践提供借鉴。
二、中西建筑美学的异同点1、建筑风格中西建筑美学在风格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西方建筑则以石结构为主,强调立体、空间和线条的运用,追求雕塑般的效果。
2、建筑理念中西建筑美学在理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建筑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实用性和人情味。
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性,强调空间的利用和结构的合理性。
3、建筑价值观中西建筑美学的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中国建筑美学强调和谐、适度,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而西方建筑美学则更强调个性、创新和独特性,追求标新立异的效果。
三、中西建筑美学的融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建筑美学也在不断地融合与发展。
这种融合不仅能丰富建筑设计的语言,还能为未来的建筑美学带来无限的可能性。
以下是几种可能的融合方式:1、形式的融合未来的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西建筑美学的形式语言,将石结构、木结构、园林等元素进行巧妙地结合,形成一种既具有西方现代感又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风格。
2、理念的融合在传承中国传统建筑理念的基础上,可以融入西方建筑美学的先进理念。
例如,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结合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创造出既环保又符合中国文化的建筑作品。
3、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西建筑美学在技术方面的融合也成为了可能。
例如,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再加工和再利用,使其符合现代建筑的性能需求;同时,也可以借鉴西方的高科技建筑材料和构造方式,为中国传统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中英文版

The first difference is that the architectures in Greek are perceptual and perfectly seek for plastic arts and formal beauty. However, the Chinese architecture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ethic thoughts. The second difference is on history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is the spirit of democracy in the west and autocratic and hierarchical thinking in China. The third difference is the mysterious religious content of the western architecture and harmonic realism in China. The westerners believe in god and have a kind of extraordinary devotion to religion. However, the Chines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ir fates will be in their own hands.
多立克柱式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 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 2种柱式是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它们都源于古希腊。 特点是比较粗大雄 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 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 来显示刚劲和力量。 最早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6:1,后来改 至7:1。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 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中西方古代建筑之比较

中外古代建筑对比序号:83学号:姓名:xx摘要:西方古典建筑文化是欧洲建筑文化的源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是东方建筑文化的精华。
中西古典建筑文化均有各自的法式,都在历史上起过不朽的作用,但是由于背景的不同,中西古典建筑各自按着自身的美学思想在发展,由此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发展与进步与其所在的文化、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民族不同、文化各异,还有如审美理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内容,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建筑文化表现形式。
对比中西古典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既有许多不同点,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目的在于保证质量和取得统一和谐的艺术风格。
至于采用的方法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甚至有些手法相互背道而驰,但都同样可以取得和谐的效果,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从历史上看,西方古典建筑文化发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成就,使古典建筑进一步成熟,从而形成了西方世界的建筑范例。
西方古典建筑艺术最杰出的成就是创造了古典柱式。
在希腊古典时期曾经创造了三种古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式。
罗马帝国时期,杰出的皇家建筑师维特鲁威在总结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建筑经验的基础上,于公元1世纪出版了一部《建筑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在当时的帝国范围内对建筑起到了指导与规范的作用,而且还对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文艺复兴和近代时期,对古典建筑形式的应用也更为自由了。
正是由于西方古典建筑融理性美与视觉美于一体,因此才创造了雅典卫城帕特侬神庙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样举世无双的杰作。
一、xx古代建筑文化的表现(一)建筑环境的东方信仰—风水“风水”主要是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就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
中西方差异 建筑中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中
西
西方建筑
古
建
筑
中国古代建筑
差
异
对
比
总结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的骊山脚下。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 •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
中 西
西方建筑 •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
•万神庙是继希腊神庙艺术
•的又一发展,其特点是充分
•利用拱券技术,这种建筑结 中
•构最初来自伊特鲁里亚人 西
•的建筑,罗马人使希腊柱式 古
•结构与拱券创造性结合在一 建
•起,作为拱券式殿堂建筑,它 筑
•是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之 差
•一。
异 对
比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西方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总结
中西古建筑差异对比
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
西方建筑
中西方差异
contents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
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
中西方差异 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
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能,使得中国与西方 中
对 比
顶天立地的石头。如果说柱子是西方建筑艺术的“基本词
汇”,那么屋顶则是其“主要句式”。屋顶的不同,导致了
其风格类型上的差异,如希腊式、罗马式、拜占廷式、格特
式、巴洛克式等等。
contents
中西方差异 •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宁半岛
中外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外建筑风格的比较1、中国建筑具有绘画的特点,其着眼点在于富于意境的画面,不很注重单座建筑的体量、造型和透视效果等,而往往致力于以一座座单体为单元的、在平面上和空间上延伸的群体效果。
而西方建筑在造型方面具有雕刻化的特征,其着力处在于两度的立面与三度的形体等。
2、中国重视空间,重视人在建筑环境中“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是动态美、空间美、传神美的统一。
西方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之间的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原则。
3、中国人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
比如,我国古典建筑物顶上的形如飘风的飞檐翼角,其传神的写意性极富艺术激情,给人以强大的心理感染力。
欧洲人则较为重视形式逻辑,讲求逼真,依仗论证,注重体现几何分析性,在建筑的艺术构思与总体布局上较为强调对称、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
4、中国的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某种内向、封闭甚至“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倾向,而西方强调应以外部空间为主,称中心广场为“城市的客厅”、“城市的起居室”等等,有将室内转化为室外的意向。
比如,始建于1756年的法国凡尔赛宫,其占地220亩的后花园与两旁对称且裁剪整齐的树木、一个接一个的水池群雕相即相融,一直伸向远方的城市森林……中国一些较大的宅院或府第,一般都把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用建筑和院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显然有将自然统揽于内的倾向。
5、中国建筑尤其是院落式建筑注重群体组合,“院”一般是组合体的基本单位,这是中国文化传统中较为强调群体而抑制甚至扼制个性发展的反映,或与之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一望无际的大大小小、方方正正的四合院,从地面上层层展开。
而西方的单体建筑则表现个性的张扬和“人格”的独立,认为个体突出才是不朽与传世之作。
像法国巴黎的万神庙、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比萨斜塔,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等等,这些卓然独立、各具风采的建筑,能给人以突出、激越、向上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中西方园林建筑比较英文版

Ancient Europe Ancient China difference
3.The palaces
Palac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architecture in china.
Ancient Europe Ancient China difference
4.The Garden Architecture
• Chinese gardens the ancient times, is to appreciate an environment that an integral whole such as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landscape , flowers and trees and building.
1. The difference of the architectural material .
2.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is different. 3.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rocess.
4. The dissimilarity of the esthetic sense.
Rome. Magnum Opus: Colossum(斗兽场) and Pantheon
(万神庙)
Ancient Europe Ancient China difference
Some photos of Colosseum
Ancient Europe Ancient China difference
The palaces is for emperor meeting in the early morning.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

论中西方的建筑差异及中国古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
而西方建筑相较于中国传统建筑,便更加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视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与统一摘要: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质结构,讲究对称美,建筑理念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同样也有着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对比,可以发觉出中西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中西方建筑的差异每一种建筑都是一个地区、一种文化、一个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多,无论是建造的选取,还是建筑的装饰和造型,都是经过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必然导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两种所体现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异的比较1.1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中西方传统建筑材料有3种:土、木、石,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以木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则更多的是以石为主,中国人是将石与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墙体,西方人则是将木用于屋顶上,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表达着不同的情感,中国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则是一种上帝神灵的情感,偏向与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具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是讲究对称的艺术效果;第二是以木材为主要的构架;第三是独特的个体造型。
西方的建筑并不着力与追求建筑的结构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与走廊,这抽象的表现了人体美。
1.3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绘画效果,注重意境美的营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视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间上的那种透视效果,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延伸、曲径通幽的感觉,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谐的心态。
中西建筑艺术性格比较

中西建筑艺术性格比较建筑艺术是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反映,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两者建筑风格也有很大的不同。
下面将从形式、材料、色彩、意义和社会背景等方面比较中西建筑的艺术性格。
形式比较中西方建筑形式的区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非常明显的。
经典的中式建筑,比如宫殿、庙宇、园林等,都强调“宏伟、奢华、多彩、精细”的特征;而西方建筑,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极端注重“和谐、简洁、朴素”的特征。
以古代中国皇宫建筑为例,传统中式宫殿多用大面积的木质构件拼接组成,外侧覆盖着装饰粉饰的建筑材料,墙壁全用砖、石等搭配;而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中的建筑使用全石料或半石料构建,基本不使用木材。
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式建筑的形态更加华丽而丰富,而西式建筑的形态更加简洁而朴素。
材料比较中西方建筑使用的材料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式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石材和砖瓦;对于工艺等方面也比较强调精细和装饰,同时也注重材料的生态属性。
而西式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人造材料,它们更强调建筑的工业化生产和现代化特征。
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的建筑设计中,钢铁、钢筋混凝土、玻璃等也是中外建筑共同采用的建筑材料。
色彩比较在建筑艺术彩色方面,中西建筑之间有所不同。
中式建筑以古代的宫殿和园林为例,颜色最多是以红、黄、绿、紫等鲜艳亮丽的色彩为主,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意义。
而西式建筑颜色则以深灰色、米色、深棕色等为主;也可能会使用一些明亮的颜色,但这些颜色相对于中式建筑来说要少很多。
总体看来,中式建筑更加注意颜色和色彩的呈现,而西式建筑更注重材料的色彩和质感。
意义比较如果说中式建筑更多体现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以家庭、宗族、政治权力为龙头,强调建筑的权威、荣誉、尊贵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用颜色与材料调配来体现建筑的象征意义,那么西方建筑注重建筑内部、外观和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
现代化的西式建筑更偏向于设施完善、功能分明、美观大方,以及建筑的艺术魅力和表达,同时注重建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建筑比较
自古以来东方和西方不管在文化背景,所创造的文明,宗教上
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宗教理念正是
造成东西方建筑差别的原因。这种不同点表现在建筑的材料,总体布
局,注重点等众多的方面。下面由在建筑领域上代表东方的中国和代
表西方的希腊来做比较。说明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建筑形式上的差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
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
境界的差别。中国人对建筑的态度是以新为贵,而外国人则对古老建
筑充满尊崇与敬意。而西方建筑充满着宗教神秘主义的情绪,而中国
的建筑则是儒家文化的反映。
首先是中西方对建筑价值有着明显不同的看法: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
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
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
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
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
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
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跟此有明显不同的是西
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
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
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西方人把“坚固”和
“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
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
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
自己的文化。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比较可见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上,
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不同。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
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
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而中国古典
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
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
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
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
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
再一很大的区别是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
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
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
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可以说中国建筑占据
着地面,而西方建筑占领着空间。这也造成中西方建筑风格的不同。
中西方在建筑建造时的着重点也有着很大区别:
中国建筑物最出色之典型,莫过于庙宇之正堂.普通正堂为四墙环
对,为其它附属建筑之中心.庙宇之典型图样,大都是分为数个庭院;凡
主要之建筑物及正门,均系坐北朝南.进入庙门,须经过一联串之庭院。
中国古代建筑正殿台基与高台上横长,对称的栏杆,舒心养目.环廊直
立的画柱,和谐均匀地衬托着正殿的前脸.粉饰的楣梁和正梁,支撑着
华丽的屋顶.而嵌镶在板条和椽子上深黄色的琉璃瓦,透出安详自若之
态.精巧华丽的细工,缓和了线条的呆板.既得体又合理的庙宇布局和
结构,无论就建筑的整体或部分来讲,均充盈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朝
气。
在中国建筑学上,屋顶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倾斜的面积像是织物
造就的一座幕帐,瓦顶覆盖在与立柱联结的正梁上面,顺而向下倾斜,
形成美丽的曲线.边用头瓦,其色彩则与众不同,宛如地毯之边缘.假若
建筑物是圆形的,幕帐之形尤为凸显,顶端饰以金黄色之锥球,瓦垅则
是由中心向四处辐射的光芒.人字形之屋顶,虽属中国建筑术特征之一,
但有时一些重要的建筑也不在强调这一点.屋冠与屋脊等相应的饰物,
配合着屋顶面上的交叉线条,除了起到装饰的作用以外,还能令人把整
建筑幻想成一个陶瓷质地的宏伟幕帐
建筑风格特点:和谐完美崇高,建筑格式以柱式为最大特色,这也
是西方建筑与中国建筑的最大区别之处。西方建筑对人的心理能够产
生强大的震撼这主要与其简单的几何造型,巨大的规模体量,厚重的石
头材料等有关.西方建筑最主要地体现在拱门,圆顶和券拱结构上.拱
门是西方建筑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通过上面提到的建筑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人重视整体
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
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
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中西建筑哲学的差异体现在人与
建筑的关系上,空间与实体互为转化的关系中。西方古典建筑偏重实
体,千变万化,而空间衍变较少、较单调。中国传统建筑虚实并重,
实体上空间上都很丰富,气象万千。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在建筑中,与西方人与物截然两
分观点相迥异。最显著的是中国古建筑的功能通适性、空间灵活性,
充分适应人的生活变化,与人相融合。
西方古典建筑则比较重视几何构图、强调建筑的雄伟绮丽,重在
从外观赏。
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轻灵秀丽令人神往,那么西方(欧洲)
古代建筑的空间则因其充满秩序和几何美而魁力四射,同时它对现代
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些不同的处世态度在建筑中也有所反映。西方古典建筑中的主
要建筑多半是供养神的庙堂,如希腊神殿、伊斯兰清真寺、哥特式教
堂等。中国主要建筑大多是宫殿,供活着的君主居住。不是孤立的、
摆脱世俗生活、象征超越人间的出世的宗教建筑,而是入世的、与世
间生活环境联在一起的宫殿宗庙建筑。
中国的这种理性精神还表现在建筑物严格对称结构上,以展现严肃、
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比起基督数、伊斯
兰教和佛教建筑来,它确乎相对低矮,比较平淡,应该承认逊色一筹。
但就整体建筑群说,它却结构方正,逶迤交错,气势雄浑。它不是以
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而
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
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图体现了简洁实用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如中国
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
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
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
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
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西方古典建筑为了强调神的权威或者
为了体现人定胜天的气概,将塔楼、柱廊建造的高耸入云,远离人的
尺度,震慑人的心灵。
但随着中西方关系的密切,这种建筑建造也开始慢慢走向统一。
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也越来越不明显。相信中西方建筑建造领域会携手
共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