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简介&名曲《姑苏行》

合集下载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 年的历史。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 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 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 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 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 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 的水平。到了10世纪,随着宋词元 曲的崛起,笛子成了伴奏吟词唱曲 的主要乐器,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 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 缺少的乐器。
梆笛 能是小横吹的遗制 。音色高亢、明亮, 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 子,主要流行在北方 ,多用于北方的吹歌 会、评剧和梆子戏曲 (秦腔、河北梆子、 蒲剧等)的伴奏,也 可用来独奏,富有浓 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 色彩。
笛子的表现力十分丰富, 可演奏出连音、断音、颤 音和滑音等色彩性音符;
笛子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无论 演奏舒缓、平和的旋律,还是演奏 急促、跳跃的旋律,其独到之处都 可从中领略。
我 和 竹 笛
2011级艺术学院学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 的吹奏乐器,因为是 用天然竹材制成,所 以也称为"竹笛"。Βιβλιοθήκη 笛子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
在管身上开有一个吹孔、一个膜 孔、六个音孔。吹孔是笛子的第 一个孔,气流由此吹入,使管内 空气振动而发音。膜孔是笛子的 第二个孔,专用来贴笛膜,笛膜 多用芦苇膜或竹膜做成,笛膜经 气流振动,便发出清脆之音。
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 叫班笛、市笛或扎线( 曲 即缠丝)笛,因盛产于 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 笛 。这种笛子多 VS 为D调或C调乃至降B调 梆 ,管身粗而长。音色浑 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 笛 。广泛流行在中国南方 各地,是江南丝竹、苏 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 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 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 要乐器之一。

笛子乐器的详细介绍

笛子乐器的详细介绍

笛子乐器的详细介绍笛子,是古老的中国乐器,也是中国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

对于笛子大家了解有多少呢?知道笛子是由什么构成的么?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笛子的简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笛子的简介笛子常在中国民间音乐、戏曲、中国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一。

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代表。

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

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

笛子采用的竹子在阴干以后基本上要经过裁料、上漆、钻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

笛子的一大特色就是在笛身上往往刻有唐诗以及制作者的名称。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

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笛孔分为吹孔、膜孔、音孔。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 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

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口。

笛子的种类1:北方的笛子北方的笛子多为梆笛(高音笛),发音高亢、嘹亮。

这和北方人民所处的地区特点和生活、劳动习惯是分不开的。

在演奏当地色彩的乐曲(包括各种地方戏曲)时,以“历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为多用。

气息运用上较猛。

如秦腔、眉户(右边加耳旁)、蒲剧、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这些欢曲音乐,就可以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传统演奏方法。

2:南方的笛子江南一带普遍多使用曲笛。

笛子(乐器简介)

笛子(乐器简介)

• 唐代、宋代和元代 • 从唐代起,笛子还有大横吹和小横吹的区别。 同时,竖吹的篪才被称为箫,横吹则称之为笛 。唐朝吕才,制“尺八”,竖吹,并传入日本 ;
谢谢观赏
音乐之声(五)
笛子
• 笛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最古老的汉族乐器,也 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 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 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 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 一,中国竹笛,一般分 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 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 中笛。笛子常在中国民 间音乐、戏曲、中国民 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 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 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之 一。

• 使用材质:中国乐器中的笛身一般为竹制。兽骨 、玉石、金属、有机玻璃等其他材质亦可制成笛 子。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 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 ,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 。
远古时代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 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 先辈们点燃篝火,架起猎 物,围绕捕获的猎物边进 食边欢 腾歌舞,并且利用 飞禽胫骨钻孔吹之(用其 声音诱捕猎物和传递信号 ),也就诞生了出土于我 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 。 汉代、北朝 笛在古代称为“篴”。到 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 字》有:“笛,七孔,竹 筩(tong上声)也”的记载 。
历史地位
在民族乐队中,笛子是举足轻重 的吹管乐器,被当做民族吹管乐的 代表,被称作“民乐之王“。大部 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 笛,有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 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 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 制作成本较低。
梆笛
横笛
笛子是中国汉族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 然竹材制成,所以也被称为竹笛、小调。笛子的表现 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还在于能表现大自然的各 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 笛子 别称雅号:竹笛;横笛;“横吹”。

竹笛2指法表

竹笛2指法表

竹笛2指法表
1.简介: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演奏竹笛时,指法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是竹笛2指法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竹笛指法。

2. 竹笛2指法表:
2.1 左手指法
- 大拇指:按住下孔,将竹笛拇指孔堵住。

- 食指:按住第2孔。

- 中指:按住第3孔。

- 无名指:按住第4孔。

- 小指:不用按孔。

2.2 右手指法
- 大拇指:按住笛尾。

- 食指:按住第6孔。

- 中指:按住第7孔。

- 无名指:按住第8孔。

- 小指:按住第9孔。

3. 注意事项:
- 在演奏竹笛时,要注意指法的协调和灵活性,使得演奏更加流畅。

- 建议初学者可以先练习单个音阶,再逐渐增加复杂度进行练习。

- 在练习时要注意呼吸和音准,以达到更好的演奏效果。

以上就是竹笛2指法表的内容,希望对大家学习竹笛有所帮助。

适合竹笛吹的曲子

适合竹笛吹的曲子

适合竹笛吹的曲子简介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

它通常由竹子制成,通过吹气和控制指孔的开合来发出音响。

竹笛是一种简单易学但又富有表现力的乐器,适合演奏各种类型的音乐。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适合竹笛吹奏的曲子,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1. 《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位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年轻人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这首曲子以悲伤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他们之间深情厚意的爱情。

•曲调:以中调为主,旋律优美、抒情。

•音域:适中,不过高也不过低。

•演奏技巧:注意控制气息和指孔的开合,保持音色的柔和和流畅。

2. 《茉莉花》《茉莉花》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中国民歌,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这首曲子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曲调:以中高调为主,旋律婉转动听。

•音域:较宽,需要灵活控制指孔来演奏高音部分。

•演奏技巧:注意吹气力度和指孔的变化,使音色更加细腻而富有表现力。

3. 《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陈云霞创作的古筝曲改编而成的竹笛独奏曲。

这首曲子通过模仿古筝演奏效果,在竹笛上表现出了古筝独特的音色和技巧。

•曲调:以中低调为主,旋律悠扬、抒情。

•音域:较窄,但需要灵活运用吹气力度和指孔控制来模拟古筝的音色。

•演奏技巧:注意吹气力度和指孔的变化,以模拟古筝的弹奏效果。

4. 《渔舟唱晚》《渔舟唱晚》是中国著名作曲家郭全宝创作的竹笛独奏曲。

这首曲子通过模仿渔舟在湖上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描绘了湖光山色和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曲调:以中高调为主,旋律优美、悠扬。

•音域:较宽,需要灵活运用吹气力度和指孔控制来表现不同音高。

•演奏技巧:注意吹气力度和指孔的变化,以模拟渔舟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效果。

5. 《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胡伟立创作的竹笛独奏曲。

这首曲子描绘了彩云追逐月亮的场景,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竹笛介绍

竹笛介绍
简介 起源 社会影响
简介
• 竹笛,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 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 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 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 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 笛等。
起源
•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 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 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 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 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 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 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 律。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 《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的历史演变之后,拥有 了其独特的风韵及魅力,并且博得了历代诗人及 历代的文人墨客的广大青睐,这些喜爱笛子艺术 之人为笛子艺术编写下了众多令人赞不绝口的绝 妙诗句并代代相传。 通过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并 进而深入理解与研究民间音乐,从中可以对民间 音乐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能够发现民 间音乐对笛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进而 加深我们对笛子艺术发展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 研究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发展的影响,能更加深 入的了解笛子艺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

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摘要:竹笛是中国传统民乐表演中广泛使用的乐器,它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崇高的地位,是民族乐器的一大典范。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民乐表演中演奏竹笛的经验创作出本变文章,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关键词:竹笛;中国民乐;主要地位;突出特点竹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气质的体现,其自身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已经到达不可比拟的高度。

本文从简单介绍竹笛出发,进一步介绍中国民乐表演中的竹笛,最后创造性的总结出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1 竹笛的简介竹笛即笛子,在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中被广泛使用的乐器,因其主要由竹子制成所以又被称为“竹笛”。

笛子用于音乐表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使用的范围、地域极广,笛子自身品种繁多,目前广泛流传使用的笛子主要有曲笛、梆笛、定调笛、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笛子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乐器的特点,它发出的声音动情、婉转。

古人将笛子称为“龙吟”,笛子发出的声音在古代被人们称之为“荡涤之声”,故笛子在古时又被叫做“原名涤”,日本使者在唐朝是将笛子引入日本,日本人至今还称竹笛为“涤笛”。

中国的传统竹笛在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后演变为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笛子。

现在的中国笛子是民族乐队表演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在表演中多用于独奏,也是合奏的重要乐器。

[1]竹笛起源于中国的皇帝时期,随后经历了5000年的漫长发展时期,现在广泛使用的竹笛的原型是宋朝时期的笛子,其基本构造是基于一段空竹管,这段竹管在被砍伐后,去除竹管里的竹节,使其成为空堂竹管,竹管的外型呈圆柱形,接下来在竹管的管身上并排开凿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中国竹笛的种类多样,名称及多并且各个地域叫法不一样,竹笛的命名依据也颇多,如依据竹笛的形状命名,竹笛的外形像“龙”,就会被叫做“龙头笛”;如依据表演时的形状,音乐师将双手交叉作拱手状来演奏的竹笛,被称为“叉手笛”;如以竹笛的外形尺寸为依据进行命名的,竹笛有一尺八寸长,被称为“尺八笛”。

竹笛介绍

竹笛介绍
制作:王鹏飞
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竹笛简介
北派梆笛
南派曲笛
竹笛简介
竹笛,汉族乐器名。笛子 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 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 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 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 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 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 顺笛等。
北派梆笛
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 这种笛子通常分为:F调梆笛 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 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 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 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 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 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 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欣示 赏范 曲: 目闫 《震 大 青 山 下 》
南派曲笛
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曲 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 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 "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 D调或C调乃至降B调,管身 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 制南丝竹、苏南吹打、 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 的重要乐器之一。
欣赏曲目《春潮》 示范:王鹏飞
欣赏曲目《幽兰逢 春 示范》:王宏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姑苏行》艺术特色
➢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 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 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 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 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 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 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 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 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 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 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姑苏行》快板
《姑苏行》尾声 讲解
➢ 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 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 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 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 曲终。
《姑苏行》尾声
课程小结:
❖ 1、听; 2、唱; 3、悟; 4、练。
谢(C调曲笛 筒音作 5)
主讲:赵也
《姑苏行》曲子简介
➢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 六级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 修曲目。“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 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 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 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 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 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
《姑苏行》行板
《姑苏行》快板 讲解
➢ 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 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 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 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 “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 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 “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 种优雅的“舞感”。
《姑苏行》引子 讲解
➢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 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 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早春、万物 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姑苏行》引子
《姑苏行》行板 讲解
➢ 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 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 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 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 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 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 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 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 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姑苏行》作者
➢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 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 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 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 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 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 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 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 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 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 尼等国演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