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基本构造

竹笛构造赵也绘制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1]

笛子演奏入门教程 (发布人:https://www.360docs.net/doc/572692188.html,) 笛子演奏入门 1、嘴唇自然闭合,双手捧着笛子两端,左手握笛头,右手握笛尾,将吹孔置于嘴唇下沿,对准吹孔吹气。 2、当气息冲出时,只让出小空隙使气息通过,并使成为一束气柱往吹孔下方斜着吹去。其原理就如同吹响笔套一样。 3、为使气息冲出时不将两唇冲开,而致气息散掉,两颊肌肉必须用劲,保持气息的出口很小。 4、吹出来的声音要求纯净,避免夹杂气声。 5、要对着镜子常练,休会如何对准气孔,使发音位置正确,不偏不倚,使气息全部化为笛音。 吹笛子的姿势 吹笛要讲究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适应演奏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发挥技巧,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 吹笛子的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 立式就是站着吹奏的姿势,一般在独奏、重奏、齐奏时采用这种姿势。要求是当身体站定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前、一脚稍后。笛尾向右者,左脚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脚稍前)。一般情况下,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必要时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正。肩平。眼前视。双手举起笛管,两肘自然下垂,将吹孔向上(不要过分里斜或外闪)置于口唇中央处,笛管与双唇平行、与鼻梁垂直,或笛身和头部略向笛尾方向倾斜,笛头笛尾前后一致。 在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 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坐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防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分立才坐得稳定。 持笛的方向,即向右方还是向左方持笛的问题,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决定。这对演奏来说毫无妨害。但从笛子改革,从演卖者兼学多种笛,从参加合奏时求得统一等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以向右方持笛为宜。这不是说要把已经习惯于左方持笛的都改过来,而是建议初学者从开始学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习惯。本书是按右方持笛讲述,若属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指肚按孔法。即以右手无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约第三、四孔之间),小指指尖随附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别依次开闭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于笛身下方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稍偏外侧,距第六孔约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样附于笛侧,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 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基本方式与指肚按孔法一样,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用左手指尖按孔时,手指屈度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节指肚则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间的下方内例托笛,

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2期 Jul2012 [摘要]]音乐风格是音乐意义产生的基础,音乐的韵味存在于风格之中,由于受地域的原因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所影响,他们的艺术风格也就迥然各异了,所以它有多样性,丰富性及特殊性。地域文化 的差异是中国竹笛不同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风格的音乐作 品。中国竹笛南北两派长期存在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中,这种地理上的分界给人类的生产、活动造 成了分隔,因而,在竹笛的演奏风格、音乐作品及音响形态上都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差异性。本文 主要探讨地域文化的差异对竹笛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地域文化;竹笛;音乐风格;差异 [中图分类号]J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167-02从地域文化差异分析中国竹笛南北音乐风格的不同 田斌1,田宁2 (1东北大学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2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竹笛,是具有中国古老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古至今, 许多竹笛演奏家都为其艺术文化内涵的发展不断追求和探索,使其在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一颗璀璨、绚丽的明珠。在上世纪50年代,冯子存先生以竹笛独奏的形式首次将其搬上舞台,并获得巨大成功,此后,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北方代表人物有冯子存、刘管乐等,南方代表人物有陆春龄、赵松庭等,他们的演奏与创作充分体现出南北两派各自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南北派竹笛音乐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以竹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其南北派的音乐风格,自古便不同,南派婉约、轻柔;北派遒劲、豪放。从人文方面继续深入探究,显而易见,这正是南北方不同地域人们性情差异的表现。南方人的性格细腻、温柔。因此其音乐风格抒情委婉、优美深情。而北方人的性格刚烈、泼辣、热情,所以音乐风格粗犷豪放,热情欢快。人的性情差异造就了音乐风格之差异。 文化的不同形成了颇有差异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仅是对竹笛而言,对于其他艺术表演方式也同样存在。以我国陕西民歌为例,依秦岭为分界线,使陕北与陕南地区的民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陕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偏向于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而陕南民歌则体现出四川、河南等地的音乐风格。由于自然地域的分隔,使得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独立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艺术风格,在表现方式和音响形态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中国竹笛南北派音乐风格的形成中,地域文化的差异是主要因素。 有观点认为:1.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很大影响。以竹笛曲为例:北派与南派所表现出的笛曲风格特点可比喻为宏伟长城与精致小桥的不同魅力。如北方的笛曲,多用来表现北方人民具有的热情、豁达、豪爽的性格特征;而南方的笛曲,则常常呈现出美丽富饶的水乡人民具有的委婉、细腻与娇柔的性格特征。二者风格差异明显,截然不同。2.人文地理的差异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很大影响。在一个地域内,由于师承关系或对事物共同的审美偏好,常常使得这个地域内的许多音乐家在演奏和创作时,其音乐风格中具有某些共性,可以称之为“群体风格”,即俗话说的“流派”。如欧洲音乐在巴洛克时代,形成了威尼斯乐派、曼海姆乐派等带有鲜明地域风格的流派。在中国,很多民族乐器的演奏都存在流派之分,如琵琶演奏,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南派”与“北派”之分。又如古筝,根据演奏手法和音乐风格处理的不同,分为山东派、河南派、广东派等许多流派。因此,师承关系的延续和群体风格的喜好对竹笛南北流派的形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南北派竹笛音乐风格的形成与体现 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是由南、北方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态决定的,并与其当地特有的艺术风格、艺术形式关系紧密。在我国南方常用的笛子称为“曲笛”,主要用于昆曲伴奏、江南丝竹小合奏以及南方各地乐种的合奏等,因曲笛的音质圆润、音色柔美,故非常适合表现节奏舒缓平稳,旋律委婉抒情,赋予歌唱性的曲调。在北方常用的笛子称为“梆笛”,主要用于内蒙古、山西等地的“二人台”音乐以及河北梆子腔音乐的伴奏,因梆笛的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豪放,所以能充分表现北方乐种热情奔放、跌宕起伏、活泼跳跃的戏剧性音调。 演奏中,南北派竹笛在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上有很大差异。南派在音乐风格上强调音色柔美圆润,旋律流畅呈波浪式起伏,节奏平稳舒缓赋予歌唱性,有如大家闺秀,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在演奏技法上,以气息的控制见长,细微处凝成一线,丝丝入耳;宽广时气息饱满,有如奔腾的河流。颤音、叠音、赠音、打音、倚音等手指技巧大量使用,细腻流畅。北派的音乐风格特点为音调高亢明亮、铿锵有力,旋律跌宕起伏、粗犷豪放,赋予戏剧性,表现出我国北方人民粗犷、朴实、豪爽的性格特征;演奏技法上,以舌的各种吐音使用见长,如单吐、双吐、三吐、花舌、垛音、抹音、划音等技巧的巧妙运用,使旋律 167 ··

初学者如何选择竹笛

初学者如何选择竹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我们要选购好的竹笛以满足我们学习和演奏需要。 (一)看外观 笛管要求圆且直,粗细要均匀合适,一般笛头会比笛尾稍粗一些,这是由于竹子自然生长的条件所致。笛子的天然颜色最好是黄色,分量要重一些的,嫩的竹子是黄绿色的,最容易因干燥等原因破裂,不宜选用。 (二)观察音孔 音孔要大小合适,特别是吹孔和膜孔的比例一定要适中,否则就会影响吹奏。指孔的形状和排列要规则,孔内侧要光滑无毛刺。出音孔的位置和大小往往会对音准及音色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背面的基音孔,要与正面的各个音孔呈对称排列,偏向一边的就不能使用。 (三)笛塞与笛管内壁 笛塞要选择软木制作的,表面光滑,不漏气。它与吹孔的距离很重要,一般是2~3mm左右,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影响音准;笛管内壁要光滑,不能有虫蛀的痕迹,否则会影响发音的通畅。

(四)关于铜接口 铜接口能对笛子的音准进行调整,目前有两种:一是单插型,即接口铜管只有一层,内壁于竹子内壁相接并作为笛子的一部分,外壁与笛头端的铜管相插。优点是设计简单方便修理,缺点是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漏气。二是双插型,这种插口的好处就在于通过两层插口解决了漏气的问题。在挑选的时候不能选择插口太松的,相反如果太紧就可能出现插拔不便或将笛头端的铜管一起拔出的问题。如果要选购专业类笛子,最好不要铜接口,这样既可以防止漏气也可以防止开裂,而且音色会更好。 (五)实际演奏 音准是学习演奏的重中之重,通常需要用实际吹奏的办法来确定笛子的音准,这要凭借很丰富演奏经验和灵敏的听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挑选笛子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办法是请一位有丰富演奏经验的老师帮助挑选。如果是定做邮购,那就要在信中写明所需笛子的一切相关问题,特别是你演奏时的平均温度,即当温度是多少时A=440Hz,这样才能确保笛子的质量。 (六)选择合适的竹笛有助于学习演奏

浅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本选题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内研究动态: 赵松庭是南派竹笛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吴樟华和周立波写的文章《赵松庭笛艺研究六十年》整理了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他们通过对各个时期对赵松庭笛艺的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笛曲创作、演奏风格、笛艺教学、笛子制作等角度来对赵松庭笛艺进行探讨的,取得了丰硕而显著的成果。还有一些文章通过对赵松庭笛曲的研究来分析南派竹笛的艺术特色,1995年2月文音的《赵松龄赵松庭在<声学学报)发表论文分析同管双笛本征频率》,2002年3月耿涛的《论中国竹笛名曲(鹤鸽飞>的艺术表现特征》,2004年3月张帆的《笛曲<三五七>的娶剧音乐渊源》,2005年1月陈正声的《赵松庭制笛公式评析》,2009年缪仪琳的《赵松庭的笛乐艺术一笛乐的创作理论与教学》,还有2009年8月陈明将陆春玲先生的同名作品对比研究的:《陆春龄与赵松庭竹笛音乐风格之比较一以<鹤鸽飞>为例》,2011年2月陈晓光的《从<二凡)、<三五七>看赵松庭先生的演奏风格》,2011年4月侯升平、高春华的《同为“鹤鸽”曲境异一论<鹤鸽飞)的艺术魅力》,2013年7月黄涌国的《应用频率计算制作笛子的几个问题一纪念赵松庭先生(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发表四周年》,2014年陶冶的《赵派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教学研究》等。 国外研究动态: 竹笛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民族特色鲜明,国外对本选题暂无研究。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 (1)经过高中和大学的学习,对《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有一定的了解个人也很喜欢南派竹笛的风格。 (2)竹笛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几大流派,南派竹笛在竹笛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3)《幽兰逢春》和《姑苏行》是竹笛经典曲目,在南派竹笛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意义: 通过该两首曲笛的研究归纳总结出竹笛南派的艺术特色,加深了我对南派以艺术特色的理解;有利于今后更好的演奏南派竹笛曲。 二、方案设计 1、研究的基本内容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笛子的演奏技法 对于笛子,是本人的最爱。最早听到关于笛子的诗句就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 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本人爱诗,从李白的诗面能够看出,笛子的 声音应该是哀伤、凄凉的。而后又看到王之涣在《凉州词》中写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到更多的凄凉,哀怨。 可能是受到诗的影响,每每感觉笛音应该是悲伤地哭诉,而不是 那种轻快喜悦的音调,后来接触了民族乐器,慢慢知道,原来这是和 演奏技法相关,通过不同的演奏技法,能够发出不同的音调。于是, 就向大师去请教了一番,回来总结了一下笛子的演奏技巧,想与大家 分享一下: 首先,笛子的演奏技巧与地域相关,根据技巧和地域的关系,形 成两个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来说: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所以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下 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笛子的技巧: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 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 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 颤指跳跃一次。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 称送音。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 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 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花舌(*):利用舌头自然持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 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实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 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 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 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 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 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泛音(。):同种指法 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 一种。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 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 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 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 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 出现。

小学竹笛校本课程教材

竹笛概述 一、竹笛的历史渊源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我国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笛、笙、琴、瑟、筝是古老纯正的中国乐器。而笛,最为古老。目前有 实物可考的最早笛类乐器,当数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已有8000多年历史。 关于笛贴膜的最早记载是唐代,“刘系作七星管贴膜以助声”。到了唐宋以后尤其是元 代散曲、杂剧的兴起,笛已是主奏乐器了。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更加繁荣,又推动了笛的制作 与演奏。随即出现了以北方梆子戏伴奏而得名的“梆笛”、为江南昆曲伴奏而得名的“曲笛”。另外还有小笛、排笛、口笛、侗笛、羌笛等。 做好民族音乐的普及工作,是发展民族音乐的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大事。普及民族音乐要从小抓起。应该让更多的青少年通过学习民族乐器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笛子演奏图解 笛子的种类很多,初学者可以选购第三孔作G调或者F调的短笛,这两种笛子音色 明亮,吹起来不费力,又能演奏三至四个调子,可以用来伴奏一般歌曲和舞蹈。 吹笛子要有正确的姿势,不然会妨碍气息的流畅,影响吹奏效果。 吹笛子可以坐着吹站着吹。站着吹时,两脚自然分开,成八字形,两脚要放松,但不 要弯曲。不论站着或坐着吹笛子,两眼都要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不要挺小腹,两肩不 要向上耸起,这样既便于呼吸,又能保持肺部的正常活动和健康。

拿笛子时两臂自然抬起,右手无名指按闭第一孔,中指按闭第二孔,食指按闭第三孔,用左手的无名指按闭第四孔,中指按闭第五孔,食指按闭第六孔。 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按上去,即图中箭头所指的地方。在按孔时必须用手指将发音孔按严,否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两手的拇指在笛身的下方,小指紧靠着笛身,不使笛子摆动,同时要照顾到按“发音孔”的 六个手指能自由灵活地活动。

笛子学习步骤

有人说是老生常谈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人笛子吹出的声音硬是跟自己吹的不一样呢? 难道就是因为他们是学专业的或是他们天生适合吹笛子? 其实每天吹5分钟长音不会耽误你很久试试看你是不是真的能够轻松的吹下那一组音阶如果不信的话大可以试一下看我有没有骗 人我发誓我所说皆为真 虽然在古曲注册有一段时间了可是一直都没怎么上论坛最近来论坛看了看 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笛子专业的学生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给大家一条比较有针对性地道路来提高自己的竹笛水平好简单介绍之后我就言归正传 首先想要学笛子或者向吹好笛子应该先明白笛子这东西,关键还是一口气, 然后才是手指手指,舌头很多人学笛子有些盲目, 也有些太急迫因此而忽视了基本的东西忽视基础的结果就是吹的笛子吓死人那么 ,, 要怎么才能正确的入门呢? 第一, 长音练习这个练习是在每本笛子书里面一定会有,而且是一定放在最开始的练习很多人觉得这个练习没什么用,直接跳过去就吹后面的练习曲 了这是很失误的这直接导致了之后进步缓慢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打个简单的比方姑苏行是很多人喜欢的笛子独奏曲之一那么大家听曲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那里面是几小节一换气呢加上后面的气震音仔细看看吧所以呢这基础的长音练习才是真正提高你气息的基础我现在一口气 吹到 25秒左右正常的一口气吹不用循环的可是即使是这样有的时候吹某些曲子的时候仍然会觉得气息不足所以呢大家还是最好在吹笛子之前, 先吹下长音, 从低音5开始到高音6 之后再从高音6吹回去每次大约10分钟左右, 坚持 1周你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气息练习的同时呢大家同时也进行一下手指的练习这时候呢建议大家先随便买本书, 就是顺着上面的小练习曲,一条一条的慢慢来等自己的手指灵活了气息也好了 (意这里说气息好是因人而异的小孩子 10秒就算不错了可是成年人呢要15秒才行 ) 然后就可以开始接触练习颤指了一个一个的打上行下行再上行再下行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把手指抬高一个音一个音的打自然而然的就快起来了 待续....... bigsmith 06-07.23

竹笛简介

竹笛简介 竹笛(意大利语:IL flauto di bambù),汉族乐器名。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基本构造 竹笛构造赵也绘制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低音大笛,如大G、大A有7个按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是不能吹出声来的。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上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下出音孔:在上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头: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扎线:缠于笛身外面,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镶头: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头。

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

笛、箫 1、张维良老师简介 张维良:男、1957年 11月出生。笛子演奏家、 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 笛箫演奏家、教育家。现 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 主任、中国竹笛学会会 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 音乐委员副主任。 1982 年获全国民族器乐比赛 笛子组第一名;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一等奖;1987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集体一等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95年CD专辑《箫的世界》获中国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获中央电视台“新光杯”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出版著作《笛子演奏法》、《箫演奏法》等。出版唱片及教学VCD十余辑。自1987年以来,在海内外

成功地举办了数十场独奏音乐会。出版发表:著作:笛子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演奏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箫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箫与筝曲谱20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二十世纪笛子名曲16首(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基础教程(国际文化出版社)笛子技巧训练——五声音阶快速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技巧训练——圆滑音及装饰音练习(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笛子考级教材(中国青年出版社)论文: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台湾音乐时代)笛子呼吸理论及实践(中国音乐)冯子存的笛子艺术及风格(中国音乐)关于艺术院校改革的思考(中国文化报)——等十余篇唱片专集:《箫的世界》中国唱片总公司《张维良的吹管艺术》台湾福茂唱片公司《花泣》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殇》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别梦》台湾中国龙唱片公司《喜相逢》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情》中国正大唱片公司《天幻箫音》香港雨果有限公司《问天》香港 雨果有限公司《醉笛》香港雨果有限公司 《茶雨》台湾风潮唱片公司《红叶》香港龙 音制作公司《茶禅一味》台湾风潮唱片公司 《茶诗》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教学VCD十 余辑

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

民族乐器演奏家简介

笛、箫 1、张维良老师简介 张维良:男、1957年 11月出生。笛子演奏家、 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 笛箫演奏家、教育家。现 任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 主任、中国竹笛学会会 长、北京音乐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 音乐委员副主任。 1982 年获全国民族器乐比赛 笛子组第一名;1983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太湖春》获中国音乐学院首届创作比赛一等奖;1987年获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集体一等奖;1988年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南韵》获全国第六届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三等奖;1995年CD专辑《箫的世界》获中国金唱片奖;2000年舞蹈《庭院深深》获中国电视舞蹈比赛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1年古筝与电子音乐《沧浪秋吟》MTV获中央电视台“新光杯”一等奖(担任音乐创作);2002年获北京市“德艺双馨”奖;2003年创作的男子独舞《竹梦》音乐获“桃李杯”全国舞蹈大赛音乐创作一等奖。出版著作《笛子演奏法》、

堂内录制了个人笛子独奏专辑《惊破梅心》和琴箫专辑《云水吟》、《琴箫引》,被音乐界推崇为精品。 他几度出访日本、美 国、新加坡、朝鲜及 港澳地区,他的名字 多次被编入当代名 人 录······· ·· 3、沈英彪老师简介 1970年生于杭州。从小就 表现出非常的音乐天赋,能熟练演 奏笛子、口琴、二胡、吉他等乐器。 先后师从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罗 守诚先生、著名笛箫演奏家陈杭明 先生研习笛箫,并得到中国音乐学 院张维良教授的指点。他演奏的洞 箫音色纯美、韵味隽永、除了继承 了传统的洞箫演奏风格以外,更注 重和发扬洞箫音乐的严谨性。在虚心向老师学习的同时,他还刻苦钻研

笛子制作

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和农村,有许多笛子爱好者,为买不到一支理想的笛子而苦恼。但是,就在当地可能生长着许多竹子,如果我们能自己制作笛子,那就再好不过了。为此,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制笛方法。 1.制作工具: (1)能够切断竹子的小锯或刀子; (2)能够钻眼(孔)的钻子或者粗铁丝(烧红)之后钻孔用; (3)修挖洞孔的小尖刀(普通小尖刀也可以); (4)能够打穿竹子内的长刀,或用粗钢丝把一头打成半圆形,磨得锋利一些即可; (5)铅笔和小米达尺。 2.竹子的粗细和音孔、膜孔、吹孔距离的比例,可参阅下面的图表: 常用笛子尺寸比例表 调子的规格(以第三孔作“1”校对音准)内径(以 直径计算, 孔中点算 起) 从吹 孔至 后出 音孔 从吹 孔至 膜孔 膜孔 至第 六孔 第六 孔至 后出 音孔 第六孔 至第五 孔 第五孔 至第四 孔 第四孔 至第三 孔 第三孔 至第二 孔 第二孔 至第一 孔 第一孔 至后出 音孔 D 调筒音=A 16毫米左 右 341 80 75 186 22 28 31 20 34 51 bE 调筒音=bB 15毫米左 右 314 74 70 170 20 27 28.5 18.5 30 46 E 调筒音=B 14.5毫米 左右 300 74 68 158 18 25 27.5 17.5 28 42 F 调筒音=C 14毫米左 右 280 69 61 150 17.5 23.5 25 17 25.5 41.5 G 调筒音=D 13毫米左 右 251 58 58 135 16.5 21 22.5 15.5 23 36.5 注:1.各孔之间的距离都一定要从每个孔的中心算起,不能从孔边起。 2.尺寸都以毫米计算,比如15毫米。 3.制作过程: (1)首先把竹子的材料选好。一般说,要选用老的、坚实而干燥的竹子,其次是竹节要小(多少不太紧),表面圆而平整,两头的粗细相差不大。选好之后,按笛子的长度锯成节。如果竹身不直,可用柴火(或草火)烘烤,把有弯的地方烤热后,扳直浸入冷水中(以防弯

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和变迁

中国竹笛音乐风格的流布和变迁 竹笛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有关中国竹笛的起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由汉武帝时丘仲所发明。从竹笛诞生起至今日,众多的竹笛演奏家们为竹笛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我国的竹笛艺术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芒。汉唐以前,竹笛多为文人雅客的器具,可想而知,当时的演奏形式多为独奏。宋元以来,随着戏曲的发展,竹笛被广泛运用于民间戏曲中,并担任主奏或领奏的角色。明代末年后,竹笛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演奏技法及音乐风格被充分地展现,并为大众所熟知。 一、竹笛艺术发展的新时期及流派划分 竹笛的声音清澈明亮,表现力强。隋唐时期既有大横吹与小横吹的记载。宋朝,笛子在民间音乐中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当时民间音乐表演形式中有“鼓笛曲”,从其名称中即可看出鼓和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乐器。明、清时期,笛子开始广泛应用于民间音乐中,其中,十番锣鼓与江南丝竹等乐种中多用笛子作为其主奏乐器。新中国成立后,竹笛的演奏技法逐步发展成熟,音乐风格也逐渐清晰。 20世纪中国竹笛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竹笛艺术家,他们为竹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为竹笛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中冯子存先生、卫仲乐先生堪称竹笛事业的领军人物。卫仲乐先生于1938年随“中国文化剧团”赴美演出时首次演奏了竹笛独奏民间乐曲《鹧鸪飞》,并录制唱片。冯子存先生创作的竹笛独奏曲《喜相逢》轰动一时。自此,中国竹笛开始以独奏、合奏的形式频频出现于舞台之上,成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乐器。 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流派与风格的区分。以竹笛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自产生起就有南北之分。产生此区分方法的原因在于南北文化的差异及地域的差异,南北人文的差异。自古以来,便有北方人粗犷豪放,南方人细腻婉约的说法,表现在竹笛艺术中亦是如此。南北派笛曲风格迥异,南派在音乐风格中强调音色的柔美,旋律的波浪式起伏,且具有歌唱性。北派音乐风格则强调音色高亢,旋律跌宕起伏。 20世纪50至60年代,以冯子存先生与赵松庭先生为代表的北南两大流派在竹笛演奏风格上已有较大区分。此时的竹笛艺术无论在演奏风格还是演奏技巧,亦或是作品的创作中都取得了全面的发展。南方流派多演奏曲笛,演奏的作品多

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_笛子制作的标准

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_笛子制作的标准 笛是一种管乐器,是属于无簧片的木管乐器,由通过乐器开口的空气来发声。45cm笛子如何制作?45cm笛子制作尺寸如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整理的:45cm笛子制作尺寸及图纸,仅供大家参考阅读。 45cm笛子制作尺寸你好,自己确实可以制作,首先你要先确定你要制作的笛子是什么调子,不同的调子有不同的笛身直径,以下是最常用的笛子孔距: 一般来说普通笛子是45cm 笛子头跟第一孔距离17cm 1--2 是16.5cm 也就是到笛膜位置笛膜到1孔为5.7cm 1孔到2孔为22到3 1.5 3到4 1.44到5 0.65到6 1.86孔到装饰孔为5cm装饰1孔到装饰2孔为0.8cm 如果你是初学制作,那就做这个最普通的吧! 45cm笛子制作图纸 45cm笛子制作图纸1 45cm笛子制作图纸2 45cm笛子制作图纸3 45cm笛子制作图纸4 笛子制作的标准D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6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41毫米,到膜孔为80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75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2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8毫米,第四到第三为31毫米,第三到第二

为20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34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54毫米。以上是一笛孔中间为准。竹管的两头内径差最好不要超过两毫米,比较大的那头开吹孔,千万不要搞错了! 升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14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70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20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7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8.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8.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30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8毫米。 E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5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300毫米,到膜孔为74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6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8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7.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8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5毫米。 F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4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80毫米,到膜孔为69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61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7.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3.5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7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5毫米。第一到出音孔为43.5毫米。 G调笛子要生长三年以上内径为12-13毫米左右的竹子。从吹孔到后出音孔为251毫米,到膜孔为58毫米。从膜孔到第六孔为58毫米,第六孔到第五为16.5毫米,第五到第四为21 毫米,第四到第三为22.5毫米,第三到第二为15.5毫米,第二到第一孔为23

笛子入门教程

校本教材《中国竹笛启蒙》(二) 第一课 一、中国简介 1、起源 笛予在我国流行久远,古时称为“横吹”。从最近河南省舞阳贾湖出土的有九千年历史的“骨笛”来看,比原先经考古学家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160枚“骨哨”又提早了一千余年,比传说中汉武帝时(距今2000多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将笛子吹奏方法带回长安的说法,更提早了六干余年,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2、竹笛种类 的种类很多,目前乐器店、百货商店出售的有“七音套笛”、“十二音套笛”等品种。“七音套笛”一共7支,即全按筒音为A、B、C、D、E、F、G七个音各一支组成,“十二音套笛”是在“七音套笛”的基础上再加b A、b B、# C、b E、#F各一支组成。 按音色(或长短)可分为三种: (1)、梆笛(2)、曲笛(3)、低音曲笛 初学者可先选购第三孔作F调或G调短笛,这两种笛子音色明亮,吹起来不费力。 3、竹笛的应用范围 戏剧伴奏、歌舞伴奏、民族器乐合奏、笛子独奏等形式。 4、竹笛演奏常用的三种指法 (1)、全按为5 (2)、全按为l(3)、全按为2 全按为“5”指法,是笛子最常用的一种指法,也是初学着学习竹笛的入门指法。 二、竹笛的构造和演奏图解

1、演奏姿势(图2)站立照片。 吹笛了要有正确的姿势,不然会妨碍气息的流畅,影响吹奏效果。 (图3)坐姿照片 不论坐着或站着吹,两脚自然分开,两腿要放松,但不要弯曲。两眼平视,胸部自然挺起。 2、手的正确姿势

拿笛了时两臂自然抬起,右手无名指按第一孔,中指按第二孔,食指按第三孔,用左手的无名指按第四孔,中指按第五孔,食指按第六孔。 按孔时用手指第一节的指肚。如按不严,则容易漏气,吹不响或发音不准。 左手拇指放在笛身的外侧。右手拇指放在笛身下方,小指紧靠笛身,让按“发音孔”的六个下指能自由灵活地活动。 “风门”(口型) “风门”要对准发音孔,下嘴唇盖住吹孔的三分之一。

中国竹笛教学计划

中国竹笛教学计划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青少年发挥潜能,促进个性健康发展为目的,开设中国竹笛课程。 教学目的: 为了弘扬我国民族艺术,使竹笛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和兴趣,提供良好的平台。以有系统、有步骤、有措施为要求,使青少年能够掌握一套完整、科学的演奏方法及能力。 一、初级班(以竹笛演奏的四项基本功——“气、指、唇、舌”为主要训练内容) (一)第一阶段训练 1、掌握竹笛演奏相关知识,包括竹笛的历史,乐器各部分名称及作用,粘贴笛膜的方法,吹奏竹笛的口形、口风、嘴劲及口腔状态,双手持笛的正确方法及整体演奏姿势; 2、呼吸方法的训练,包括吸气时的嘴形、喉部打开的方法,控制气息及气息支撑训练,呼气的方法等; 3、基础吹奏训练,包括熟悉吹空位置的训练,基础发音练习,左手及右手音孔控制练习并筒音作sol的指法练习; 4、各个音区的发音及长音练习,着重气息训练; 5、必要的口腔技巧——单吐训练,包括音头(舌起音)练习、顿音练习及舌的耐力训练; 6、以筒音作sol为主要训练内容的相关音阶练习,包括简单的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气息与音阶练习及流畅的五声和七声调式训练; 7、合理正确地使用吐奏,掌握连音与吐音的正确吹奏方法; 8、演奏简单的民歌与小乐曲,如:《老六板》、《康定情歌》、《凤阳花鼓》、《浏阳河》等等。 (二)第二阶段训练

1、继续巩固并提高气息、指法和吐奏的演奏方法,学习稍有难度的相关练习曲; 2、熟练掌握筒音作do及筒音作re的两种指法; 3、准确应用指颤音(tr)、波音和倚音,合理地提高手指速度; 4、通过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及音程综合练习提高气息控制的能力; 5、使用D调笛训练气息、手指、嘴形及舌头; 6、南派常用手指技巧练习,包括波音、叠音、打音、赠音等技巧; 7、传统江南丝竹及昆曲两首,《中花六板》和《朝元歌》 (三)第三阶段训练 1、掌握双吐与三吐的吹奏方法; 2、三种指法的连奏与吐奏音阶练习,以五声和七声音阶为主; 3、学习与各种吐奏相关的乐曲,如:《活泼的小松鼠》、《羊毛剪子咔嚓响》等; 4、指滑音的吹奏方法,相关必要之练习曲若干首,以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掌握指滑音技巧的运指与方法。 5、多首民族风格乐曲及民歌演奏,并能在小乐曲中初步合理地添加各种必要的技巧,以增加演奏的表现力,如:《十五的月亮》、《阿里山的姑娘》、《茉莉花》、《牧羊曲》、《黄水谣》等等。 二、中级班(以提高演奏技术和掌握传统作品演奏为主要训练内容) (一)提高演奏技术的相关练习 1、D调笛的气息练习,南派手指技巧——叠音、打音、颤音和赠音训练; 2、G调短膜笛的气息练习,北派技巧——吐奏、剁音、花舌、历音练习; 3、调式中变化音的训练,转调乐曲的学习; 4、短膜笛与长膜笛的快速综合吐奏练习; 5、复杂节奏节拍的综合练习; 6、通过具有一定旋律性的练习曲综合掌握南、北派竹笛演奏的技巧,并初步体会南、

6竹笛制作

竹笛制作实际操作过程录像的文字说明 (后附说明草图一幅) 跋 本文记述了我第一次制笛的详细经过步骤。文中所述制笛工具及制笛数据此前已以五份图文表格资料的形式发给了要求参加制笛的各位笛友。这算是第六份资料吧。之所以选择在论坛上公开发表,原因有三,一是考虑到这份资料对不参加制笛的笛友也许会有所帮助; 二是借此一席之地,表达我对肖老师的深切敬意!还有一个原因: 今天恰逢我的六十一岁生日,也是我学笛一周年的纪念日。仅以此文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已在笛海中遨游了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的我--老毛学歌同志! 文中若有谬误之处,恳请行家不吝批评指正! 老毛学歌 2009.10.11 1)选材、定调: 紫竹、苦竹各一,紫竹长62公分,6节; 苦竹长60公分,一节。 用卡尺量得紫竹中部外径为18至18.6毫米(略呈扁圆) ,取中间值18.3,减去竹壁厚度(3毫米)的2倍,得紫竹内径约为12.3毫米。烘干后应有微小缩水,此竹可制作一支A调梆笛(A调梆笛的标准管径为12毫米)。 用卡尺量得苦竹中部外径为20.8至21毫米,取中间值20.9,减去竹壁厚度(3毫米)的2倍,得苦竹内径为14.9毫米,考虑到烘干后有微小缩水,此竹可制作一支D调曲笛(D调曲笛的标准管径为14.68毫米)。 2)通节: 用9毫米钢筋的圆头端打通所有竹节。 3)烘燥、矫正: 在煤火或煤气火上烘烤竹料,要不停的拖动转动竹料以免烤焦。竹料表面有竹油溢出,管端有水气冒出。竹料烘热后可分次对其弯曲部位进行施压矫正,并当即用冷水浇之使其定型。 4)定孔位: 孔最好要避免开在竹节上。 紫竹不能平外节,吹孔离竹节应有10毫米以上的距离,才不至影响到嘴唇的放置。将A调各孔孔距标在纸上,用紫竹料在其上比对后得知: 后出音孔在尾节内,六个吹孔正好在倒数第二节内,膜孔吹孔在倒数第三节内,吹孔上沿距竹节可达18毫米。 苦竹不存在上述问题。吹孔可开在近上端约1/4处。 5)清洁内膛: 用9毫米钢筋的开口端铲除竹料内的残佘竹节,用硬毛刷清除竹料内壁上的竹膜等杂物。 6)裁料: 用钢锯将竹料两端多余的部分裁去,用扁锉及圆锉进行修整,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 7)划孔位线: 如果竹料略扁,孔应开在略扁的方向。可将竹料以吹笛的姿式持茌手中并旋转持之,根据最佳手感找寻最佳的开孔方位。方位找准后,在应开吹孔的位置用铅笔划两根与竹料垂直的平行线,长度10毫米、距离3毫米,上线为笛塞下端面线,下线为吹孔上沿线。取棉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 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 的叠音相当于717 6 一般。6 是主音,而717 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 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历音(/)、下历音(\)之分。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 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 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笛子基本功进阶(上册)基本动作进阶 1.0简体版2003/01/13初版作者:隆中隐 前言 任何一个实践观念的归纳,是需要透过实践证明与经得起批评辨证的考验。 小弟是一个业余的吹笛者,摸索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希望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的进步,也希望学习的成效能够分享后进。 这个论坛不乏专业与业余同好,有请大家对于这篇连载文章给予必须有的专业批评指教,谢谢。 ============================================================= 第一章【论口风细如针】

笛子的制作

应笛友要求,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 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 应笛友要求,公开我的大F制作方法及参数,随便玩,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以下制作方法参考了周老师的笛箫制作资料,在此表示十分感谢。 1 工具 首先准备以下工具: (1) 35W电烙铁:用于初始烫孔 (2) 小刀一个:用于修孔,小刀制作方法:手工锯条一段,一端修成三角形,磨锋利 (3) 小圆挫一个:用于修孔 (4) 细砂纸一张:用于磨孔 (5) 尺八校音软件Syaku8 2 原材料 (1)PPR管80CM:壁厚3mm以上,内径22mm,我采用的是内径22mm,壁厚4.8mm 的PPR管。 (2)硬泡沫塑料一小块:修成圆柱状(直径23mm),用于做笛脑。 3 制作方法 (1)开吹孔 大F基音长为571mm,再加上笛尾80mm,应在距笛尾一端651mm处打吹孔,吹孔在所有孔中最大。 (2)开基音孔 在距离吹孔中心571mm处,背面开两个基音孔。先用电烙铁烫孔(不要太大),然后塞上笛脑,距吹孔边约5mm处。开始调基音(用尺八校音软件Syaku8),低音5频率为261.61HZ,中音5频率为523.25HZ,如果音偏低,将基音孔超吹孔方向开,如果音偏高,将基音孔往笛尾方向开。应注意看校音器,应保证误差在20音分以内。应调整笛脑位置,保证低音5

与中音5音准都正确。 (3)开前出音孔 在基音孔与笛尾1/2处左右,前后开两个前出音孔,此两孔对笛子无音准影响,可能会影响高音发音。 (4)确定1,2,3,4,5,6,7,及膜孔的位置,并逐个调音,从1孔开始,一个孔调完后,再调整下一个孔,一次只挖一个孔。 1-7孔的位置距吹孔中心的距离按以下比例计算: 一孔为0.84*571 三孔为0.74*571 四孔为0.69*571 五孔为0.59*571 六孔为0.51*571 七孔为0.44*571 二孔位于一,三孔中间。 膜孔位于7孔与吹孔中音偏向7孔一点的位置,膜孔要开稍小一些。 注意:一孔应开偏一些,方面小指按孔;6,7孔也可稍偏一些,方面左手按孔。 从一孔开始,挖孔调音。先用电烙铁烫孔(不要太大),然后吹本孔两个八度的音,用校音软件校准。如果音偏低,将孔超吹孔方向开,如果音偏高,将孔往笛尾方向开(用小圆挫修),音准基本准确后,用细砂纸磨光,将音调准。依次挖其它孔,并进行调音,最后开膜孔。 4 贴膜调整 最后贴上笛膜,对着校音器,一个音一个音吹,应保持正常吹奏时的口风,再用砂纸调整各孔音准。 本人只是喜欢玩,并没有进行过认真的笛箫制作方法的研究,以上方法只是我个人随便做着玩的经验,可能存在许多问题与错误,请各位笛友多提意见。最后祝各位玩得开心。 竹笛用自然长成的竹管制做,玉屏笛是笛中之珍品。制笛时,采一节竹管,里面去节中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