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7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联合用药治疗76例非淋菌性宫颈(尿道)炎疗效观察

联合用药治疗76例非淋菌性宫颈(尿道)炎疗效观察

联合用药治疗76例非淋菌性宫颈(尿道)炎疗效观察
苏云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2005(27)4
【摘要】目的评估联合用药治疗非淋菌性宫颈(尿道)炎的疗效.方法 178例非淋菌性宫颈炎病人分A、B、C三组,分别予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96.1%,B组为84.0%,C组为82.7%;A组有效
率均显著性高于B、C组(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的联合应用是一
种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总页数】2页(P526-527)
【作者】苏云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皮肤病防治院,北海,5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2
【相关文献】
1.中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临床体会 [J], 金英主;李炳吉
2.依托红霉素联合司帕沙星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98例疗效观察 [J], 曹桂

3.甲砜霉素并中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104例 [J], 李志武;王刚
4.联合用药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李军
5.多西环素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疗效观察 [J], 陈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刘羡椿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024)008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36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513)
【作者】刘羡椿
【作者单位】邵武市立医院,福建,邵武,35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1.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67例疗效观察 [J], 辛克平;祝水国
2.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陈晓燕;罗翠华
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02例疗效观察 [J], 刘建;刘玉华;陈立新;赵丽;闫淑云
4.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黄琼远;王瑷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60例疗效观察 [J], 杨干卿;刘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5例疗效观察

中西药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5例疗效观察
l 资 料 与 方 法
的吞噬能力 ,增强人体免疫功 能[ 。强力霉 素是 由四环 素衍生而 2 ]
得 ,其抗 菌谱 和 四环素 相 似 ,但其 抗 菌作 用 比 四环 素强 2 0 ~1
倍 ,主要 是用 于衣 原 体 。支 原 体等 感 染 。两 药合 用 ,攻 补 兼 J 备 ,相得益 彰。我们应 用洁阴灵冲剂与强力霉素片合用治疗非 淋
( 收稿 日期 :2 0—01 ) 0 71-3
2 2 副作用 治疗组 中有 7例 出现轻微 的恶心 胃肠不适 和 2例
头 晕 。对 照 组 4 有 恶 心 、 胃肠 不 适 ,3例 有 头 晕 外 亦 无 其 他 不 例
中 西 药 联 合 治 疗 非 淋 菌 性 尿道 炎 4 5例 疗 效 观 察
血 补 血 、猪 苓 利 水 渗 湿 ,这 四 味药 均 为 扶 正 之 药 ,可提 高 白细 胞
非淋菌性尿道炎 ( 颈炎 ,NG 宫 U)是 由衣 原体 、支原 体 和 念珠菌等引起 ,其 中衣原体和支原体最 为常见 ,目前多采用 西药 抗生素治疗为主 ,由于抗生素 的广泛应用 ,病原体 的耐药性不 断 增加 ,毒 、副作用较大 ,疗效欠 佳 。我们 于 2 0 0 2年 1月至 2 0 03 年 1 月采用洁 阴灵 冲剂加 强力霉 素片 ( 2 治疗 组 )与单用 强力霉 素片 ( 照组)各 4 例进行 治疗 比较 。现将 治疗 结果报告如下 。 对 5
表 1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疗 效 比较 例 ( ) %
湿 ,郁金 活血行 气 ,土茯苓 、泽泻 利水通淋 、止痒 。如此 则既可 消除病 因 ,又可以治疗其 主要症状 。为使清热而不伤 阴 ,故加用 石 斛以养 阴。诸 药合用具 有清 热解毒 、利湿止痒之功 ,使 热去而 不伤 阴。加用药液 阴道 冲洗 ,使 药直达病 所 ,直接消除局部 的热 邪湿毒 ,促进炎症 消散吸收 ,同时起 到清洁局部的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 ] 阮丽 萍 菌性 尿 道 炎 疗 效 观 察 『] 中 J.
( 稿 日期 2 1 一 8 1 收 0 l 0 — 6)
龙 胆泻肝汤加 味治疗 接触性外 阴皮 炎 5 8例
彭 惠娟
( 宁夏 回族 自治 区石嘴 山 市 中 医医院 。 宁夏 石 嘴 山 7 3 0 ) 5 0 0
3 讨 论
与 湿 热 毒 蕴 证 比 较 , P<00 。 .5
12 治 疗 方 法 .
观察 组 1服 乳 酸 司 帕沙 星 02g : 3 . ,每 E 1次 ; l 头
淋 菌 性 尿 道 炎 是 一 种 泌 尿 科 常 见 的 因不 洁性 行 为 导 致 的性
孢 曲松 1 肌 注 或 静 脉 注 射 , 续 1 g 连 0d以上 ; 同时 局 部 冲 洗 高 锰

4 83 ・
湿 [。 本 观 察 提 示 ,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淋 菌 性 尿 道 炎 疗 效 确 6 3 中
海 峡 药 学 , 0 0 2 ( ) 6 — 7 2 1 ,3 9 :6 6 .
切 , 得 临床 推广 应 用 。 值
参 考 文 献
[ ] 李 建 新 . 头 孢 曲松 淋 球 菌 性 尿 道 炎 误 诊 为 非 淋 球 菌 性 尿 道 炎 1 4 耐 例 分 析 [] 中 国误 诊 学 杂 志 ,0 0 1 (1 :7 1. J. 2 1 ,0 2 )1 — 8
的泌 尿 生 殖 系 统 疾 病 , 以尿 道 口排 出黄 色 脓 性 分 泌 物 为 主要 特

表 1 两组 疗 效 比较 ( ) n
性 , 引起男性前列腺炎 、 囊炎 、 睾炎 、 性宫颈炎 、 腔炎 、 可 精 附 女 盆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淋病7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淋病72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淋病72例临床观察
董梅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4(006)003
【摘要】淋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播性疾病。

近年来,由于不规范用药而出现耐药性菌株,使病情迁延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故称为难治性淋病。

1995年7月~2003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7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53-353)
【作者】董梅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人民医院,邹城,273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病性前列腺炎67例临床观察 [J], 王新江
2.中西医结合治疗淋球菌感染性淋病96例临床观察 [J], 李长如;陈灵敏;曾秋林
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病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J], 李利丽
4.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病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J], 牟青翠
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病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J], 吴育宁;金延;濮凌云;滕秀香;黄玉华;冯灵娟;张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3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36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36例疗效观察
陈启显;陈劝显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6(006)00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用0.5%甲硝唑注射液200mL静滴,阿奇霉素500mg 加入0.9%NS250mL,缓慢静滴,3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治疗组3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时照组基础上口服中药八正散合四苓散加减.结果:对照组痊愈21例,好转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4%;治疗组痊愈29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显著.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陈启显;陈劝显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樟东华侨医院,汕头,515829;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大东皮肤医院,汕头,515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67例疗效观察 [J], 辛克平;祝水国
2.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02例疗效观察 [J], 刘建;刘玉华;陈立新;赵丽;
闫淑云
3.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刘羡椿
4.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黄琼远;王瑷萍
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60例疗效观察 [J], 杨干卿;刘桂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淋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淋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良方

淋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中西医治疗良方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

主要由性交传染,但污染的衣裤、被褥、寝具、毛巾、浴盆、便桶和手在传染中亦起一定作用。

常在局部扩散感染,亦可通过血液形成全身性或系统性感染。

淋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性病之一。

中医对此病的论述较少,因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外阴痒痛,尿道口有黄白色粘液,有恶臭,伴有尿频尿痛,白带增多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膏淋”、“白浊”、“精浊”、“花柳毒淋”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本病病原菌是革兰氏染色阴性的需氧球菌——淋病双球菌。

人类对该菌有易感性,也是该菌的唯一天然宿主。

主要通过性交直接传染。

淋球菌可直接附着在粘膜上发育繁殖。

男性主要累及尿道,女性可累及尿道、尿道周围腺体和子宫颈。

也可通过带菌的衣裤、被褥、便桶、浴盆等间接传染。

儿童的结膜和外阴亦易感染,大都是与患淋病的母亲密切接触的缘故。

妊娠期妇女淋病患者,可引起羊膜腔内感染,导致胎儿感染。

二、中医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湿热内蕴,精化感毒,湿热毒邪下注所致。

或因感病日久,脾气虚弱,脾虚不能转输精微,清浊不分,则时有白浊淋下;又可因淋浊日久,久病及肾,阴液损伤,肾阴亏虚,下脱不固,精浊下走。

【临床表现】淋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为性活跃的中青年。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急性淋病男性以尿道炎为主。

初起为尿道口红肿,轻度刺痒,继而尿道流黄色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排尿时有疼痛和灼热感,伴尿频,并逐渐加重,可引起包皮炎,包皮龟头炎甚至并发嵌顿包茎。

约于2~3周后开始减轻。

如未治疗,淋病向上蔓延到后尿道。

主要症状为尿频,排尿量少,后尿道疼痛,腹股沟淋巴结红肿疼痛,甚至化脓。

可引起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亦可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球腺炎等。

女性因尿道短,淋病易蔓延到膀胱及会阴部,有钝痛及压迫感,尿频、血尿,脓血白带,宫颈口糜烂。

可合并有淋病性盆腔炎。

幼女感染后出现阴道脓性分泌物,外阴红肿,排尿疼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1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1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41例观察
张晓群;汪正飞;郑石清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022)008
【摘要】自2001年3月-2005年12月,我们用热淋清颗粒加美满霉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490-490)
【作者】张晓群;汪正飞;郑石清
【作者单位】开化县中医院,浙江,开化,324300;开化县中医院,浙江,开化,324300;开化县中医院,浙江,开化,32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26例观察 [J], 邵吉庆
2.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疗效观察 [J], 黄琼远;王瑷萍
3.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00例临床观察 [J], 王晓威
4.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100例临床观察 [J], 王晓威
5.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48例临床观察 [J], 陈朋飞;吕水林;李周;侯世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
70
例临床观察

刘军胜
郏县中医院 郏县 
467142

关键词 
中医;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

中图分类号:R275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3422(2006)22200912
02

本文所指性传播疾病均为世卫组织所统称的各类性疾病。其中淋病为性病最多发者,如果近期发病并及时治疗则易治,由于社会因素、医疗因素和个人因素迁延日久而成难治性淋病,在中医病名中近似于湿热下注之“白浊”。非淋菌尿道炎由于初期症状不典型,病原体检出率不高,而误治、难治,亦属于中医“淋证”、“白浊”范畴。本文所述病例,均为笔者门诊临床所收治,病程大多在1个月-2年之内,许多病例经过私人诊所不规范治疗及个人因素造成延误,痛苦不堪而求医,试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辅以西药,旨在增强患者免疫力、抗病力,减少西药不良反应,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中,男46例,女24例,其中淋病47例,非淋菌性尿道炎33例,年龄17~57岁,外地患者11例,本地59例。全部病例均有传染病登记,均为笔者在本院门诊部所接诊。1.2 症状及体征 ①淋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道疼痛,排尿时更甚,部分白浊溢出、淋漓不尽、尿意频繁。女性有白带增多,下腹疼痛,分泌物恶臭,体检有少腹压痛或肾区叩痛。②非淋菌性尿道炎尿道外口红肿,尿频而尿赤短少,男性则伴睾丸坠胀,少腹不舒。女性多有阴道内痛,小腹拘急不适。1.3 实验室检查 ①淋病尿常规可见: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有分泌物者涂片呈阳性。②非淋菌性尿道炎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血查或分泌物涂片可见支原体或衣原体阳性。1.4 治疗方法1.4.1 淋病 共47例,男29例,女18例。中医辨证论治:①湿热下注型:症见尿时生殖器灼热疼痛,精浊下滴,气味臭秽而淋漓不尽,尿频而多,白带量多,黄稠臭秽,腰痛伴腹痛,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排脓。方选八正散加减。
扁蓄20g,瞿麦20g,车前子40g(包煎),土伏苓
30g,木通20g,石苇20g,牛膝20g,薏苡仁40g,

柏15g,蒲公英30g,丹参30g,每日1剂水煎服,连
服7d。加服中成药:宁泌泰胶囊,每次4片,每日
3

次。②脾肾两虚型:病程日久,迁延不愈,尿痛或
痒,尿时有少许分泌物糊住,尿频急。偏脾虚者每
于劳累后加重,神昏乏力,腰酸膝冷,舌淡苔白,脉
细;偏肾虚者伴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部空痛,舌
红少苔,脉细数。治以健脾益气,滋肾固精。方选
归脾汤加味。白术20g,口芪30g,党参30g,当归
10g,茯苓20g,枣仁15g,远志15g,炙甘草9g
。偏
脾虚者加升麻10g,薏苡仁30g,陈皮10g,苍术
15g。偏肾虚者加黄柏15g,知母15g,熟地30g,

樱子20g,五味子6g,女贞子、旱莲草各20g。每日
1剂,水煎服,连服7~10d;加服中成药:
新天黄柏
胶囊,每次4片,每日3次。西药治疗:甲硝唑液或
妇洁舒外洗;其中11例加服阿莫西林胶囊,每次
500mg,每日3
次。
1.4.2 非淋菌性尿道炎 共23例,男17例,女6
例。中医辨证施治
[1]
:①湿热下注型:
症见尿道外

口红肿或有分泌物,尿频短赤,灼热刺痛,伴睾丸
痛,阴道内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通
淋、解毒祛湿。方选八正散加减,车前草30g,木通
15g,扁蓄15g,瞿麦15g,王不留行10g,
土茯苓
20g,制大黄10g,橘核15g,荔枝核20g,
紫花地丁
30g,每日1剂,水煎服。②肝肾亏虚型:病久失治,
迁延再发,症见尿频、排尿不畅,淋漓不尽,尿道口
有分泌物,腰酸腿软,面色光白,神疲少气,舌淡苔
白,脉沉细。治以补肾益气,化浊通淋,方选六味
地黄汤加减。枣皮15g,熟地30g,怀药30g,枸杞
15g,萆解15g,车前子20g,杜仲20g,菟丝子15g,
牛膝20g,桑寄生20g,随症加减,每日1剂,连服
10

~14日。西药治疗
[2]
,其中8例患者加干扰素100

万U,肌内注射每3d1次,连用10d。其余15例加

・19・
 JournalofMedicalForum Vol.27 No.22 November2006 
胸腺肽2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10d。2 结果2.1 疗效评价[3] ①淋病,治愈:症状消失,化验正常,1个月后复查阴性;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化验涂片阴性。尿常规偶见白细胞±~+,脓细胞少。未愈:症状改善不明显,化验仍见异常。②非淋菌性尿道炎,治愈:症状全部消失,血查和分泌物涂片病原体阴性,1个月后复查正常。好转:症状大部分消失,血查和分泌物涂片病原体可见。未愈:症状改善不明显,血中病原体阳性。2.2 治疗结果 ①淋病,治愈39例,好转5例,未愈3例。②非淋菌性尿道炎,治愈17例,好转2例,未愈4例。3 讨论淋病属祖国医学的“花柳毒病”,是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率根据我国普查统计占人口的0.91%,占女性人口的2.05%,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约8∶1。其病原体为淋球菌,系革兰氏阴性球菌,多寄生在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由淋球菌以外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泌尿生殖器黏膜非化脓性炎症。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以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多见。属中医淋证、淋浊的范畴。病原微生物以沙眼衣原
体、解脲支原体为多见。另外,阴道滴虫、白色念
珠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均可导致本病
的发生。
难治性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多由急性治疗
不当或在急性期嗜酒及配偶性交等因素而转为慢
性,也由因体质虚弱、或伴有贫血、结核病一开始
即成慢性经过。再由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以及
私人诊所的不规范治疗,给性传播疾病治疗上带
来许多困难,有些病例治疗有效,也未必到院内复
查,给总结疗效带来困难,故应强调早治、对症治
疗和扶正治疗,特别是拖延日久的难治性性病和
非淋菌性尿道炎,在中后期更应运用重剂量的中
药辅以西药之免疫增强剂综合治疗,方能收到较
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药中,邓铁涛.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
社,1997:4122
434

2 裴正学.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兰州:
甘肃科学出版
社,2001:3952
399

3 杨正兴,林红.性病治疗学.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
2000:180
2006210225
收稿

(接90页)
 加之在摄片时X线的放大作用,使鼻骨的骨折线显示较为模糊,容易引起误诊和漏诊。冠状位CT薄层扫描时,采用与鼻骨纵向一致的层面进行扫描,层厚仅为1.5mm,克服了在摄片时引起的左右重叠的现象、颧骨过高不能显示鼻骨以及X线片的放大作用,并且能同时显示两侧鼻骨情况,有骨折时也表现为鼻骨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本组120例中,有75例一侧鼻骨骨折,在摄片时36例未能显示。采用冠状位HRCT薄层扫描时,均可以显示出明显的骨折线影及对位情况。采用冠状位CT扫描时,由于扫描面与鼻骨纵向平行,可以同时显示两侧鼻骨情况,并且可以进行左右对比[3]。本组36例X线CR片未能确诊的患者,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才得以确诊。又由于个体发育颧骨过高,在X线侧位摄片时无法显示鼻骨,这样就无法对其作出明确诊断,而采用冠状位CT扫描则可以将鼻骨充分显示出来,而不受其影响。本组21例颧骨过高患者,最终均采用冠状位CT扫描后,才作出明确诊断。对于鼻骨骨折患者,由于X线检查费用较低且比较方便,传统仍然以X线侧位摄片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其解剖

结构的特殊性以及骨折线形式的影响,导致X线
检查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多的漏诊。同时由于临床
无需特殊处理,因而对于鼻骨骨折的诊断无关紧
要,而冠状位CT扫描虽然可以明确诊断,但CT扫
描费用较高,不易被采用。而现行环境条件下,许
多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必须有明确的诊断才能
作为法律依据。这样,CT冠状位薄层扫描就显得
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在X线摄片过程中
,

对鼻骨骨折的诊断如有疑问或需要进行法医学明
确鉴定时,CT冠状位薄层扫描是最必要的检查方
法。

参考文献
1 陆兴,万顺喜,陈望燕,等.上颌骨额突骨折14例报告.
临床耳鼻喉科杂志
,1996,10:368

2 王溱.X线诊断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442
2
447
3 常蓓,张治国.鼻外伤CT检查.中外医用放射技术,
2001,185(1):202006208222
收稿

・29・
 医药论坛杂志 2006年11月 第27卷 第2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