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漆器制作过程

合集下载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是一种利用贝壳或蚌壳制作饰品或其他装饰品的传统工艺。

以下是螺钿工艺制作方法的一般步骤:
1. 准备贝壳或蚌壳:选择合适的贝壳或蚌壳,并将其清洗干净,去除残留物。

2. 制作基座:准备好合适的基座材料,通常为木材或其他坚硬材料,根据设计要求切割成合适形状。

3. 设计图案:根据设计需求,在基座上绘制出所需的图案,可以使用铅笔或者其他标记工具。

4. 准备螺钿:将贝壳或蚌壳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片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修整和整形。

5. 安装螺钿:使用胶水或者其他合适的粘合剂,将螺钿片逐一安装在基座上,按照设计图案的要求进行排列。

6. 整理和修饰:完成螺钿安装后,可以使用细砂纸或者刮刀进行修剪和整理,使螺钿更加光滑和美观。

7. 完成润饰:可以根据需要对螺钿进行上光或者上漆,以提高其光泽和保护作
用。

8. 结束:螺钿工艺制作方法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吊坠、链子或其他装饰,制成最终的螺钿饰品。

放螺钿工艺

放螺钿工艺

放螺钿工艺
螺钿工艺是一种将贝壳、螺钿等材料磨制成薄片,然后镶嵌在器物表面的传统工艺技术。

这种工艺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

螺钿工艺可以用来装饰各种物品,包括家具、首饰、漆器、瓷器、屏风等。

以下是螺钿工艺的基本步骤:
1.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贝壳和螺钿材料,如珍珠母、鲍鱼壳、螺蛳壳等。

这些材料需要经过精选和清洗,然后晾干。

2. 切片:将选定的贝壳材料用刀具切成极薄的片状,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艺,以确保切出的片子厚薄均匀。

3. 打磨:将切好的薄片进行打磨,使其边缘光滑,表面平整,便于镶嵌。

4. 设计图案:根据需要装饰的物品的形状和大小,设计合适的图案。

这些图案往往富有吉祥的寓意,如龙、凤、莲花等传统图案。

5. 镶嵌:在准备好的物品表面涂上一层底漆,然后将磨好的螺钿薄片按照设计好的图案镶嵌上去。

有时会使用工具轻轻按压,以确保薄片牢固地粘贴在底面上。

6. 抛光:完成镶嵌后,对表面进行抛光,使螺钿的光泽更加明亮,整体效果更加和谐。

7. 封闭和保护:最后,为了保护螺钿不被刮伤或褪色,通常会涂上一层清漆或进行其他形式的封闭处理。

螺钿工艺品的价值在于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美感。

这种工艺不
仅要求材料的选择上乘,还需要工匠有高超的技艺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随着现代工艺的发展,螺钿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中,融合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漆艺螺钿做法

漆艺螺钿做法

漆艺螺钿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漆艺螺钿,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乃国之瑰宝。

漆艺螺钿是通过在器物表面加工螺钿来装饰器物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质地坚硬,经久耐用,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了古代宫廷礼器中的精品。

要制作一件漆艺螺钿作品,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1. 螺钿:螺钿是漆艺螺钿的主要材料,通常是由螺壳制成的小片,形状规则,质地坚硬,且具有天然的美丽纹理。

2. 漆料:漆料是漆艺螺钿的另一要素,其用来粘合螺钿到器物表面,通常是通过特殊的加工而制成的。

3. 器物:器物可以是陶瓷器物、木器等不同的材质,用来装饰的表面。

4. 工具:如刷子、刮刀等,用来操作制作过程。

以下是漆艺螺钿的制作步骤:第一步润:在器物的表面涂抹一层漆料,使其成为接收螺钿的基础。

第二步埋:将预先准备好的螺钿片逐一镶嵌在漆料层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花纹。

第三步压:用压揉的方法,将螺钿片与基础漆料融合在一起,使之更加坚固。

第四步磨:在螺钿镶嵌完毕后,用砂纸对其进行磨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第五步涂:再次涂上一层漆料,并对器物表面进行打磨,使之更加平整。

第六步烘干:将器物放入烘干室进行烘干,使其表面完全干透。

通过以上的步骤,一件漆艺螺钿作品就完成了。

漆艺螺钿制作的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反复的操作和精细的处理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漆艺螺钿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装饰效果,还能够展现出制作者的工艺技艺和艺术功底,是一种集艺术、技术和工艺于一体的传统工艺。

第二篇示例:漆艺螺钿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漆艺螺钿的制作过程,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性。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漆艺螺钿的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和工具在进行漆艺螺钿制作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主要材料包括漆料、螺钿、搪瓷器皿、砂纸等。

而工具则有漆刀、漆笔、砂纸、砂轮、打磨机等。

稷山螺钿

稷山螺钿
2010年该厂的“鬼谷子下山罐”作为反映山西省五千年文明和灿烂文化的30件工艺美术精品之一入选上海世 博会山西馆,作品陈列时间至上海世博会闭幕。3月26日,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的嵌螺钿漆器——“夜宴图天 球瓶”在第45届全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上获得银奖。5月19日,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的嵌螺 钿漆器作品代表山西,向世界展示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精湛的传统工艺,受到国家、省级漆器专家,世界各国 友人以及社会各界领导的高度赞誉。
螺钿又名螺甸、螺填、钿嵌等,分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主要取材于蚌壳、鲍鱼壳和贝壳等,将其磨薄磨光 加工成硬螺钿片或是通过泡制加工成软螺钿后,具有美丽的珍珠般的光泽。
主要特征
漆器是我国古代在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镶嵌螺钿漆器在稷山县达到了一定高峰。在改革开放后, 由于工艺的变革和创新,以及行业间的相互借鉴与柔和,使工艺制作有了新的变化。但是稷山方古旅游工艺厂生 产的镶嵌螺钿漆器产品坚持采用传统唐代的制作工艺,在山西区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全国历史文化形成了一个 各地、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设计思想。
稷山螺钿
古老的传统雕漆工艺品
01 简介
03 主要特征 05 技艺项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目录
02 制作工序 04 获奖情况
稷山螺钿漆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漆工艺品。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主要分为十一道工序:设计胎型、制作胎 体、灰制胎体、打磨胎体、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xiū,指把漆涂在器物上)漆、 反复打磨、油面推光等。
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其发展历史久远,镶嵌螺钿漆器作 为漆器工艺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自从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以来,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 展。唐代开始兴盛,相继出现了金银平脱工艺、镶嵌螺钿漆器工艺、戗金工艺等都自成一格。宋、元时期得到进 一步发展。唐代镶嵌螺钿的贝壳片较厚,至北宋始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片,作品更为精细。在明、清两代, 镶嵌螺钿漆器又饰以金银箔和金银屑,使之更为绚丽。但清末,此技艺开始衰退,几近失传。1986年,为了抢救 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86年,原稷山县工艺美术厂的工艺师李爱珍成立漆器生产厂(稷山县方古旅游工艺厂), 在采用原材料不变和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新产品种类,并在产品文饰和造型上积极变革、 拓展,生产的传统大漆镶嵌螺钿产品很快行销各地,促进了镶嵌螺钿漆器在稷山县的发展。

浅谈螺钿漆器的技法及工艺

浅谈螺钿漆器的技法及工艺

(二)填漆 堆刻后填彩磨显出花纹来的髹饰技法称之为“填漆”。 (三)螺钿 亦作“螺填”“螺甸”,是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 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上的装饰技法。平漆之后, 而饰以彩色,则有描漆、彩漆、漂霞妆彩、花彩、描彩等 制法,饰以金的,则有砂金、描金、洒金、涂金、泥金、 贴金等名目,细按其各名称,自可推想其制法不同。此种 工艺方法起源甚早,周代已流行。从现存唐代螺钿实物看 来,当时已有很高的水平。 (四)点螺 点螺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1966 年北京元代遗址 出土的一件漆盘残片就是用螺片镶嵌广寒宫。明代是点螺 漆器的盛期,工艺水平已达到相当精湛的程度。用贝壳、 夜光螺等为原料,精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再将薄螺片“点” 在漆坯上,故名“点螺”。因点螺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为 薄,而且软,故又称“薄螺钿”“软螺钿”。扬州等地, 仍有点螺漆器生产。 (五)金银平脱 将金银薄片刻制成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纹样,用 胶粘贴在打磨光滑的漆胎上,待干燥后,全面髹漆二三层 再经研磨显出金银花纹,使花纹与漆底达到同样平度,再 加推光则成为精美的平脱漆器。金银花纹面较宽的地方还 可以雕刻细纹,但不能刻透金银片。这种装饰法,精细费 工,材料昂贵,但金银宝光与漆色的光泽相互辉映极为华 丽,是十分贵重的漆器。 (六)堆漆 不用漆灰而用不同于地漆色的漆制作花纹的一种髹 饰技法。 (七)雕漆 在堆起的平面漆胎剔刻花纹的技法。我国雕漆始于 唐代,历史上以元代嘉兴西塘的最为著名,现代主要产地 有北京、扬州、天水、徽州等。雕漆大多用鲜明的朱漆, 故又名剔红。雕漆常以木灰、金属为胎,用漆堆上,少则 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是待半干时描上画稿,施加雕 刻的一种髹饰技法。 (八)斑漆 斑漆是两晋南北朝漆饰的一种技法,古时用它作为车 乘的装饰。此法因系用两种以上色漆,互相交错,呈现各 种花纹,犹如动植物上面的斑纹而得名。这似与斑漆相仿。

中国传统漆器螺钿装饰工艺

中国传统漆器螺钿装饰工艺

中国传统漆器螺钿装饰工艺1 、大漆螺钿明代黄成《髹饰录》关于“螺钿”的解释是:螺钿即螺填也。

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

又有片嵌者,界廓理皴皆以划文。

螺钿是我国传统家具上常用的材质,也作“螺甸”、“螺蜔”、“螺填”、“陷蚌”等。

它是指用螺壳、浜壳、贝壳等软体动物的体壳加工成薄片,刻划并拼组成花草、人物、鸟兽等纹样,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装饰技法。

然后将其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之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就制成了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了。

关于螺钿的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便有记载。

可是,为何古人偏偏选用贝壳来进行装饰呢?这主要源于我国古人早期的“钱币”——贝壳。

在今天的汉字当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与钱相关的字都从“贝”字旁,比如“财”、“购”、“货”、“资”等。

将作为货币的贝壳镶嵌在器物上,实则是一种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到了商周以后,由于货币形态逐渐发生了改变,开始启用各种金属造币,摆脱了贝币的形态。

此时贝壳不再是社会公认的一种“价值”后,螺钿镶嵌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美的追求。

2 、螺钿历史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时期,螺钿工艺就被用作于漆器上。

在、河南、北京等地发掘的西周墓葬里都出土过镶嵌蚌泡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的西周嵌螺钿漆器。

殷玮璋先生在《记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西周漆器》一文中指出:琉璃河出土的漆器和漆豆,器表镶嵌的蚌饰都经锯割或裁切成片,并磨成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或其它特定的形状,拼嵌出饕餮、凤鸟、圆涡等图案纹样,有的蚌片上还有划纹,符合螺钿的特定含义,确是螺钿漆器无疑。

(《考古》1984年第5期)但此事存在较大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就并不符合真正的“螺钿工艺”,从西周时期出土的螺钿器物来看,各类嵌于器物上的贝壳,刻划并不明显,甚至说没有。

而目前公认的比较成熟的螺钿器物,应是出土于唐墓内的漆背螺钿铜镜和在奈良正仓院的螺钿玳瑁八角盒、螺钿紫檀琵琶等。

古方制作 技艺繁复——稷山螺钿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古方制作 技艺繁复——稷山螺钿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PAGE20主要原料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中国特产,故泛称中国漆。

它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金黄、赤色、血红、紫红,最后变为黑褐色,时间长后固化变为黑色。

钿,通常指金银丝。

螺钿又名螺甸、螺填、钿嵌等,分硬螺钿和软螺钿两种,主要取材于内陆湖泊养珍珠的蚌壳、贝壳和鲍鱼壳等,将其磨薄、磨光加工成硬螺钿片或是通过泡制加工成软螺钿后,会有美丽动人的珍珠般的光泽。

制作工序主要制作工艺分十二道:设计胎型、制作胎体、灰制胎体、胎体打磨、设计图案、画刻图案、胎体上漆、镶嵌螺钿、反复髹漆(指把漆涂在器物上)、反复打磨、扣刻图案、油面推光等。

制作胎体:首先用大漆、木材、纸料等材料通过脱胎、卷制、削制、剜制等技法做出形式各样的器物胎。

灰制胎体:用白麻、大漆、石膏粉配制好后缠裹胎体,进行灰制,这叫做“披麻挂灰”。

打磨胎体:将灰制好的胎体进行打磨处理,古方制作 技艺繁复——稷山螺钿漆器制作工艺流程 稷山螺钿漆器的制作,需点螺技师的手艺达到“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的境界。

因为哪怕是微微的一丝风,也会将这些薄如蝉翼、细若秋毫、小如针尖的点、丝、片吹掉。

要将这样的一点一丝镶嵌在乌黑发亮的漆坯上,必须全神贯注,一气呵成。

这一件件的作品,不单纯是双手在劳动,更是背后心的投射,使手制作器物,使人遵守法度,器物之美便油然而生。

12341.大漆提纯2.设计胎体3.制作胎体4.灰制胎体PAGE 21科学之友 2015.09金银等其他材料。

反复髹漆: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主要经过3次髹漆工艺,第一次髹漆是对灰制好的胎体上底漆(3遍);第二次是将贴好图案的胎体在阴房阴干后,取出进行髹漆(4遍);第三次是在原有打磨的基础上刷一层罩面漆。

油面推光:油面推光时主要用到细砖面、面粉、棉花、桐油等材料。

在推光时先将器物的表面全部擦上油,洒上砖面,然后用手反复擦拭,掌心反复推,直至漆面光亮如镜,手感细腻滑润,再在器物上用棉花蘸上油,擦拭整个器物,用油洗净砖面灰,再撒上面粉,用面粉将油吸干净,用柔软的棉布擦拭掉面粉后,一件多彩艳丽的螺钿镶嵌漆器才算制作完成。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工艺制作方法
螺钿是一种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方法十分复杂。

以下是一般的螺钿制作方法概括:
1. 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螺壳、胡桃壳等贝壳类材料、铜片、锉刀、打磨机、细锤等工具。

2. 制作图案
根据设计师的要求,将图案在铜片上描画出来,并使用锉刀将图案修整完美。

3. 制作“纸骨”
将修整好的铜片固定在画板上,用锤子和细铁丝将铜片按照图案打出3D效果的“纸骨”。

4. 嵌入贝壳片
用锤子将细铁丝嵌入贝壳片内,将“纸骨”按照图案的要求插入贝壳片中。

5. 打磨和上光
将制作好的螺钿经过打磨和上光处理,使其达到非常光滑亮丽的效果。

整个过程需要多次精细的打磨和调整,来保证螺钿的完美质感和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钿漆器相关知识
螺钿漆器产品展示
中国古典传统工艺品
贝壳材料:
贝壳材料都是取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菲律宾生长5—30年深海鲍鱼贝,珍珠贝等,那里是世界上污染最少,最干净,优质贝类最多的海域,深海珠贝生长年限越久表面的颜色和纹路越美丽。

所以同是贝壳,不同的生长年限和海域成长出的贝壳质量就不一样,就像国内一些海域由于生长年限短,海水受到污染,所以贝壳一般较薄,易碎,用手摸有扎手不平滑的感觉,而优质海域的贝壳本身很厚实,从表面看颜色漂亮,在阳光下呈现七彩的颜色,用手摸感觉光滑细腻。

螺钿解释:
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手工工艺,17世纪传入韩国,经韩国高级匠人的技术改良,产品更加高雅华丽,是亲朋好友同事客户礼尚往来的馈赠佳品。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又称钿嵌、坎螺、陷蚌、螺填或螺甸,它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种装饰技法。

具体方法是:用蚌壳磨成薄片,按图案花纹锯成各种形状,然后把它们拼粘在漆坯上,再上一层灰底,表面髹上一层上光漆,经磨显、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镜,最后在螺钿上刻划花纹。

螺钿一般都镶嵌在乌黑的退光漆背景上,这样与白色晶莹的螺钿相衬,黑白分明,既优雅细致又朴实清丽。

螺钿历史:
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
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至唐代,我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县和洛阳的唐墓均出土过螺钿漆背铜镜。

铜镜背面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制成画面图案,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螺钿工艺:
螺钿的镶嵌工艺技法非常丰富,通常可分为硬钿、软钿与镌钿三大类,其中最著名的是软钿中的“点螺”,又称“点螺漆”。

它产于江苏扬州,兴于唐宋,盛于元明,至清初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所谓“点螺”,就是把螺贝制成0.5毫米以下的薄片,并切割成点、丝、片等各种不同形状,一点一点地镶嵌于黑色的漆底上,在光线下能产生奇幻、绚丽的艺术效果,是漆器装饰中的华丽螺钿。

在我国古董家具中,所使用的螺钿材料主要来源于淡水湖和咸水湖,通常采用的品种有螺壳、海贝、夜光螺、三角蚌、鲍鱼、砗磲壳等。

这些蚌贝年龄越长,其效果越佳。

因其具有结构精密、轫性较强、色彩缤纷而且多变的特色,其中尤以夜光螺为最,由于它在夜间能发出五光十色的光泽,因此十分讨人喜爱。

螺钿漆器产品收藏价值
按住CTRL点击查看
螺钿漆器收藏价值参考
地址:/27AC7A3A00000000040100000E4B141B
按住CTRL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螺钿漆器制作工艺过程
地址:/981117991
地址:/27AC7A3A00000000040100000E4B141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