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与《髹饰录》

合集下载

髹饰录

髹饰录

《髹饰录》
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著。

作者黄成,号大成,安徽新安人,是明隆庆(1567~1572)前后的名漆工。

书中总结了前人和他自己的经验,较全面地叙述了有关髹饰工艺的各个方面。

此书在天启五年(1625)又经嘉兴西塘漆工杨明(字清仲)逐条加注,并撰写了序言,内容更加翔实。

1927年经朱启钤根据流传在日本的抄本刊刻行世。

《髹饰录》分乾、坤两集,共18章,186条。

乾集主要讲漆工原料、工具及设备,兼及漆器容易发生的弊病和病因;坤集主要讲漆器分类和各类的不同品种,并涉及制作方法。

《髹饰录》久已被公认为漆工艺的经典著作。

其重要性及特点在于列举品种甚为繁多,且所讲漆器不限于明代,往往上溯古法,描述唐宋或更早的制作,因而也是研究漆工史的重要文献。

古代漆器有不少制法失传,有的甚至只知其名甚或连名称也前所未闻,端赖此书使后人得以挖掘。

书中为漆工艺提出了比较合理的分类,为漆器定名提供了依据。

此外还设专条论述漆器的修复(如第185条补缀)。

黄氏主张,修复要恰到好处,防止古漆器因修复不当而遭破坏。

这和现在修整文物的原则是完全符合的。

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王世襄所撰《髹饰录解说》,对该书作了注释和讲解,内容包括漆工工具、原料、品种、装饰方法及漆工禁忌、过失等方面,引用考古发现和传世漆器213件,插图30幅,书后附漆工术语索引和漆器门类表,颇便使用。

《髹饰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髹饰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髹饰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髹饰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髹饰录》是我国现存的唯一漆工技术专著,它原是明代著名漆工黄成在总结了前人经验和自己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编著成书的。

《髹饰录》载“彰髹”工艺考略

《髹饰录》载“彰髹”工艺考略

《糅饰录》载“彰糅”工艺考略□李京摘要:《髹饰录》中记载"彰髹"工艺是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独特,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但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发现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导致"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与源流成为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体系中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

该文考辨“彰髹”工艺特征及其漆器实物,从而溯其源流,以完善对髹漆工艺的认知,为漆器的分类、命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髹饰录彰髹犀皮髹漆工艺《髹饰录》中记载的“彰髹”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器髹饰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独特,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

但历史上对其产生和发展的史料记载所言寥寥,朝代的更迭也可能使许多“彰髹”器物沉寂在历史尘埃之中,以至于古代漆器遗存中至今未发现考证确凿的“彰髹”漆器,“彰髹”工艺的具体特征亦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

朱家溍于《中国美术分类全集》明代漆器卷序言中描述:“因为《髹饰录》著者力求详备,知无不录,然而有的器物制作很多,传世品也多;有的器物当时制作不多,是稀有品种,几乎没有实物传世……例如雕漆器,在传世的漆器数量中却相对地占有很大比重。

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宫中遗留下来的雕漆器,数量上远远超过其他品种漆器《中国漆艺全集》中收录的明代以来的漆器亦多为雕漆器,其余髹漆工艺所饰漆器甚少,可见明清时期统治者对雕漆器的偏爱,同时使其他传统漆工艺技法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市场空间,遗存甚少。

因此,包括“彰髹”在内的大部分《髹饰录》记载的髹漆工艺均无实物可证“彰髹”纹饰与“犀皮”纹饰类似,部分学者将二者混淆。

关于“犀皮”与“彰髹”工艺的关系,学界至今仍有不同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沈福文、乔十光认为“彰髹”“犀皮”是同一种工艺。

沈福文在《中国漆艺美术史》中提到“犀皮的装饰技法与斑纹填漆相同,是依其表现的形式而得名,因此它应属于斑纹填漆范畴内”]乔十光在《漆艺》中描述“犀皮的工艺方法是在漆器胎骨上用稠漆堆起高低不平的地子……这类方法今称变涂”变涂,中国古称“彰髹”叫第二,长北、王柏杨认为“彰髹”“犀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与《髹饰录》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与《髹饰录》

我国髹漆工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远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漆器用具。

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于发展到了宋元时期,髹漆工艺更是得到了提高与进步。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漆器工艺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有专们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且由于中小有产阶级的扩大和需求民用漆器工业也普遍发展起来,并且漆器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出现了一些漆器制造行从事漆器买卖交易。

由于南宋政权迁都临安,漆器工匠也随之南迁,使南方漆工业的一迅速发展,杭州和温州成为宋代两大漆器生产地区。

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在唐代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宋代漆器主要形成为两大类产品。

一类是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大多胚体轻薄,造型美观,均以实用器皿为多,诸如碗、盘、杯盏、唾盂等,制作极为精细。

当时的定州、襄阳、江宁、杭州、温州等地都是漆器的著名产地。

在出土的宋代一色漆器里,许多文物上有朱书铭文为“己酉杭州上牢”还有温州、襄州等,帮我们了解北宋以后的漆器制造中心已经渐渐东移和南移。

另一类为精工细作漆器,如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几个品种。

雕漆主要有剔红、剔黑、剔犀三个品种。

江苏金坛出土的有剔犀竹柄团扇和武进南宋出土的剔犀如意云纹直镜盒可以窥见剔犀工艺水平之一斑。

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戗金漆器代表了宋代戗金漆器的高超水平,它的发现改变了过去认为宋代漆器多为一色漆器而不加装饰的看法。

螺钿镶嵌在宋代更加流行,而且民间化。

据记载,当时在西湖市面上已经出售螺钿漆器了。

有元一代,嘉兴成了漆器生产的主要地区,其中又以剔红声誉最高。

雕漆巨匠张成、杨茂,戗金银漆器名匠彭宝君等人都是嘉兴人。

雕漆作品除张成、杨茂二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外,1953年在江苏青浦任氏墓群中出土了一件剔红东篱采菊图盒,此盒无款识,较之张、杨作品,稍逊一筹,但它出自年代可考的任氏墓中,用它来比较、印证传世的元代雕漆,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实物。

元代的剔犀及戗金漆器较之前代更加技臻艺绝。

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

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

古代漆器髹饰工艺经典著作《髹饰录》
长北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16(0)1
【摘要】《髹饰录》作为中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髹饰工艺著作具有经典意义,又因此而难以避免时代局限.漆器髹饰工艺传承的关键在于走出“文化虚热症”,走出
把化工涂料机器工艺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误区,将髹饰工艺还原为天然材料
手工工艺,还原为生活的漆艺、民间的漆艺、民用的漆艺、诗意的漆艺.
【总页数】9页(P73-81)
【作者】长北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2
【相关文献】
1.传统工艺研究的范本与标杆《〈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前言 [J], 华觉明
2.建构以《髹饰录》为核心的东亚漆艺体系--读《<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
饰工艺体系研究》 [J], 何振纪
3.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论《髹饰录》 [J], 长北
4.《<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出版说明 [J], 张燕
5.髹漆之美
——从工艺技法角度浅谈《髹饰录》之雕镂门漆器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术设计概论》各章复习题

《艺术设计概论》各章复习题
11.中国建筑师以自强的民族性格设计出一批富有民族传统优秀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如(吕彦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堂)、(中山藏经楼)等建筑。(贝聿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
12.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花布设计)是主体。
13.设计:(design),在汉语中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规划,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20.马谢·布鲁尔设计出了一系列家具,首创(钢管家具设计的先例);格罗皮乌斯经典之作1925年为(德索包豪斯所设计的新校舍);密斯·凡·德·罗 著名的功能主义经典口号:(“少就是多”),最著名的设计为“巴塞罗那”的(钢架椅)
21.唐三彩:是中国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盛行的低温釉陶,其颜色以褐、黄、绿为主,其造型以人物、动物、俑为多。也有瓶、罐、壶等器物。多为冥器。
14.1851-1870年间,(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发起人(威廉·莫里斯),在现代设计史上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他与朋友马歇尔·福克纳一起在伦敦成立了一家从事室内装饰和设计的(美术装饰商行),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由艺术家从事设计、组织产品生产的公司。
15.(比利时)和(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主要策源地。1908年任德国魏玛工艺学校(即著名的设计学院包豪斯的前身)校长(凡·德·威尔德)。
22.釉下彩:所谓釉下彩,即其纹饰是绘在经素烧得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23.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14.意匠:意图与匠心,只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
15.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即工业产品的艺术设计,在学科目录上为“工业设计”。它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_论_髹饰录_

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_论_髹饰录_

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st U 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 al Science)Jan 2006Vo l 8No.1我国古代漆器的经典著作论 髹饰录!长 北(东南大学艺术传播系,江苏南京210096)[关键词] 髹饰录!;漆器;经典著作;明朝[摘 要] 髹饰录!极为典型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造物的独到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精致尚古的审美观和敬业、敏求的工匠精神。

它是中晚明装饰风和复古风弥漫的产物,是中晚明理论研究注重实证的成果,其中有西方人文复兴、科技革命的反响。

髹饰录!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但作为四百年前的工匠著作,亦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和个人局限。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11X (2006)01 0075 06[收稿日期]2005-08-31[作者简介]长北(1944-),本名张燕,女,江苏扬州人,博士,东南大学艺术传播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艺术史论。

∀髹饰:指用漆髹涂漆器并作漆器装饰。

髹, 汉书#颜师古注!,∃以漆漆物谓之髹%;饰,装饰。

髹饰二字,初见于 周礼#春官#巾车!。

&见大村西崖致朱启钤函:∃我美术学校、帝国图书馆及尔余两三家所藏本,皆出于蒹葭堂本,未曾有板本及别本。

%引自王世襄 ∋髹饰录(解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第17页。

髹饰∀录!是我国古代惟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

作者黄成,明代隆庆间新安名漆工,原著文字极为简略。

天启间,嘉兴名漆工扬明为之逐条加注并作序,使 髹饰录!成为传世完书。

一、 髹饰录!流传及其版本髹饰录!在我国早已失传。

日本享和年间,时当我国清代乾、嘉之际,木村孔恭氏藏钞本一部于蒹葭堂,世称∃蒹葭堂钞本%。

明治维新以后,蒹葭堂钞本进入日本官方藏书库 浅草文库,又辗转进入帝室博物馆 今东京国立博物馆。

宋代漆器设计及工艺探析1

宋代漆器设计及工艺探析1

宋代漆器设计及工艺探析1何振纪【摘要】中国宋代的漆器设计精致、艺术风格鲜明,近代以来出土的大量宋代漆器以及宋时经由海路流传于近邻日本的漆器,为我们提供了探究宋代漆器设计及工艺技术的文物资源。

本文便通过对国内及日本保存的宋代漆器为例进行剖析,对其时的漆器造型、纹样设计与制胎、髹饰工艺展开探究,试图为宋代漆器的设计研究理出一些关乎其具体制作工艺方面的信息。

%The lacquer ware was elegant and delicate during Song dynasty, which lacquer wares were discovered in inland China recently and many lacquer wares treasured at Japan were also introduced in today. According to these works, included carved lacquer, monochrome Lacquer, mother and pearl inlaid lacquer, painted lacquer, we could analysis the status of lacquer art development in Song dynasty. The aim of this was trying to conclud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craft and practice of the various precious lacquer works from Song.【期刊名称】《创意与设计》【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7页(P45-51)【关键词】宋代;漆器;设计;工艺【作者】何振纪【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宋代(960-1279)是中国工艺设计史上一个拥有最为璀璨艺术光芒的朝代,其时的绘画、书法、陶瓷、染织、金属、漆器等艺术品类均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髹漆工艺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据文献记载,远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漆器用具。

经过一代代的流传于发展到了宋元时期,髹漆工艺更是得到了提高与进步。

宋元时期的漆器设计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展,漆器工艺得到相应的普及与发展,不仅官府设有专们机构制造御用漆器,而且由于中小有产阶级的扩大和需求民用漆器工业也普遍发展起来,并且漆器作为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出现了一些漆器制造行从事漆器买卖交易。

由于南宋政权迁都临安,漆器工匠也随之南迁,使南方漆工业的一迅速发展,杭州和温州成为宋代两大漆器生产地区。

这一时期的漆器工艺在唐代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宋代漆器主要形成为两大类产品。

一类是质朴无华的光素漆器,大多胚体轻薄,造型美观,均以实用器皿为多,诸如碗、盘、杯盏、唾盂等,制作极为精细。

当时的定州、襄阳、江宁、杭州、温州等地都是漆器的著名产地。

在出土的宋代一色漆器里,许多文物上有朱书铭文为“己酉杭州上牢”还有温州、襄州等,帮我们了解北宋以后的漆器制造中心已经渐渐东移和南移。

另一类为精工细作漆器,如雕漆、戗金、螺钿镶嵌等几个品种。

雕漆主要有剔红、剔黑、剔犀三个品种。

江苏金坛出土的有剔犀竹柄团扇和武进南宋出土的剔犀如意云纹直镜盒可以窥见剔犀工艺水平之一斑。

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三件戗金漆器代表了宋代戗金漆器的高超水平,它的发现改变了过去认为宋代漆器多为一色漆器而不加装饰的看法。

螺钿镶嵌在宋代更加流行,而且民间化。

据记载,当时在西湖市面上已经出售螺钿漆器了。

有元一代,嘉兴成了漆器生产的主要地区,其中又以剔红声誉最高。

雕漆巨匠张成、杨茂,戗金银漆器名匠彭宝君等人都是嘉兴人。

雕漆作品除张成、杨茂二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外,1953年在江苏青浦任氏墓群中出土了一件剔红东篱采菊图盒,此盒无款识,较之张、杨作品,稍逊一筹,但它出自年代可考的任氏墓中,用它来比较、印证传世的元代雕漆,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实物。

元代的剔犀及戗金漆器较之前代更加技臻艺绝。

从文献记载可知,元代的日用品及大件家具都好尚螺钿镶嵌,《格古要论》后增螺钿条载,元代的富豪为造螺钿器“不限年月做造,漆坚而人物细,可爱”。

江南地区及江西的吉安,都是元代螺钿生产的主要产地,日本出版的《中国螺钿》一书中,有23件被定为元代作品,其中两件为吉安及永阳工匠针划铭文的薄螺钿漆器。

国内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足以代表元代嵌螺钿水平。

明清常见的漆器品种,在宋、元漆器中已基本备齐,尽管有些品种还不是尽善尽美,但明、清两代的漆工艺正是在这些品种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发展,迎来了漆器工艺“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时代。

一、宋元的漆器品种胎质与造型:宋代漆器胎骨以木胎为主,有厚木胎与薄木胎两种,也有用夹苎胎和木片圈叠法制成。

木条圈叠做胎方法,在唐、五代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其方法是用木片裁成条,弯曲成圈,一圈圈地累叠,胶粘成形,经打磨后施漆灰,这种技法的优点就在于将各圈接口错开,分散了木材的应力,故使器物不易变形,这在漆工艺上是一大进步。

宫中用雕红漆器,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讲“多以金银为胎,也有锡胎者,有五色漆胎等。

谢堃在《金玉琐碎》中记载,民间漆器有银胎、灰胎等。

宋代漆器品种从出土的情况看,主要以日用器物为主,多为碗、盘、碟、盒、奁、罐、钵、盏托、渣斗等。

其造型较以前变化明显,有了新的突破,皆以造型优美,式样翻新见长。

造型上具备了两个特点:一是为了经济、实用,造型除以前简单普通的形式外,出现了分段套式,杭州发现的黑色八瓣形漆奁,就可分开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盛放镜子,中层放脂粉小漆盒四个,下层可放梳篦之类,造型为花瓣形状,整体造型美观,且又经济实用,设计和工艺技术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比战国及汉代漆奁在造型上有了新的发展。

二是造型讲究美观,胎体轻薄,比例匀称规矩,除以往的方、圆形器外,起棱分瓣成为这一时期漆器的明显特征,有莲瓣式、葵瓣式、花瓣式、八瓣式等,其造型均极精致美观,轮廓线条圆润流畅,器物上虽不施点缀,朴质无文,但却以造型本身的曲线之美,达到艺术效果。

宋代漆器造型的这些特点,和同时期的瓷器造型十分相似,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特征。

宋代宫中所用雕红漆器的造型,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也有述及,以盒为最多,盘匣次之,而且造型多种多样,“盒有蒸饼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两撞式、梅花式、鹅子式,大则盈尺,小则寸许,两面俱花。

盘有圆者、腰样者,有四方八方者,有绦环样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有长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可见宋代漆器造型之繁和漆工艺的发展与进步。

元代漆器的胎质及造型基本上沿袭了宋代的做法,胎骨仍多为木胎,《辍耕录》中对元代漆器胎骨的做法,有概括的记载:“凡造碗、碟、盘、盂之属,其胎骨,则梓人以脆松劈成薄片,于旋床上胶粘而成,名曰‘卷素’,……”然后裹布加漆灰,之后髹漆。

元代漆器造型多为盒、盘、奁、匣、渣斗之类,如盘有圆形、八方形、莲瓣形之分,与宋代造型基本一致,也有撞式盒,上海青浦出土的朱漆四撞盒就是一例。

二、宋元的漆器纹饰与色彩特征:宋代漆器工艺官营与民营作坊并存,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小有产阶层的扩大和需要,推动了漆器工业更加广泛的发展,这一时期漆器还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买卖,出现了专门制造漆器的“行”和专卖漆器的店铺。

北宋漆器工业已有了较高的发展,南宋政权迁至临安以后,大量的技术力量随之南迁,杭州和温州成为宋代两大漆器生产的中心,工艺水平远远超过了北宋。

这一时期的漆器具有强烈的时代风格特征,它一反唐代漆器装饰纹样的丰满富丽,而以清新淡雅的面貌出现,更以式样翻新、色泽朴素大方见长,反映出漆器工业民用化的特点。

宋代最为流行的是一色漆器,即器物通体一色无纹,不加任何花纹装饰,髹涂漆色以黑色居多,紫色次之,也有朱色漆的,间有表里异色,均不施纹饰,体现了宋代的漆器风格。

另一种风格是具有纹样装饰的器物,主要表现在专供统治阶级享用的高级产品如雕漆、螺钿、戗金等几个品种上。

纹饰图案写实,多为园林、山水、人物、楼阁、神兽飞禽和花卉纹等。

明人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对宋代漆器的装饰题材云:“宋人雕红漆器,以朱漆厚堆至数十层,始刻人物楼台花卉等象,刀法之工,雕镂之巧,俨若图画……。

”与实物题材纹饰相印证,其图案风格具有工笔界画的效果。

宋代漆器的构图,出现了以开光形式表现主体画面的手法,多以开光内人物楼阁为图案主题,衬托以山水、鸟兽,边缘饰折枝花卉等,流传在日本的剔黑醉翁亭图盘和剔黑婴戏图盘,均作盘内开光,刻宫殿楼阁,山水景色,盘外缘刻折枝花卉,多具工笔界画之美。

宋代漆器还有一种题材风格是具有写意趣味很浓的风俗画作品,反映出髹漆工艺与绘画相结合所形成的新的特色。

以江苏武进出土的南宋戗金漆器为例。

戗金花卉人物奁盖面图案是一幅仕女图,从画面及着装看,其时间为夏季。

花园中有山石、树木,园中二主一仆,二主挽臂挂扇并行,旁立一手捧长颈瓶的仕女。

除花园仕女景色外,空间均饰花卉纹样。

戗金长方盒盒面为一露胸袒腹的老人,荷一木杖,杖头挂着串钱,自山间行来,对面是一茅屋。

盒盖四周及盒身四面均细钩花卉纹。

戗金细钩填漆长方盒,盒面为一幅柳塘景色,盒身四面为秀丽的花卉纹,这种风俗画题材是宋代漆器纹饰所具有的特色。

元代漆器纹样与宋代题材基本相同,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花卉鸟禽为主题的图案,一类为山水人物图案。

《格古要论》称元代戗金漆器道:“戗山水、人物、亭观、花木、鸟兽、种种臻妙”,与实际所见题材相一致。

常见的花鸟纹饰多为花卉地上压孔雀、凤凰和孔雀牡丹、龙纹等。

以花卉鸟禽为题材的作品,改变了以往花卉的衬托地位而成为装饰纹样的主题,多采用图案式的表现手法。

常见为盛开的大朵花卉纹,以一大朵花卉作为主题,旁衬数个含苞欲放的花蕾,或数朵大花满铺的手法,有栀子花、牡丹花等,枝叶肥厚,舒卷自如,布满全器,整个构图具有饱满朴实的特点。

还有的以花卉作背景,上压飞禽。

张成、杨茂的花卉题材作品,通常髹漆较厚,采用图案式的表现方法,均以黄漆为地,不施锦纹,属于《髹饰录》中所说的“有无锦纹者,黄地似之”的做法,在黄漆素地上压朱漆花纹的做法,既能表现雕刻深度,又能起到烘托花纹、突出主题的作用,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表现手法,一直到明朝初期的雕漆上仍然沿用。

雕盛开的大朵花,旁衬小的花蕾,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正中雕盛开的双瓣栀子花一朵,旁雕四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整个盘心花叶满布,朴实生动。

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此尊通体红润,尊口内外及腹部以数朵花满铺,这两件作品代表了元代花卉题材作品的概貌,饱满朴实,极富美感。

张成、杨茂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画面疏朗,空旷辽阔,景物深远见长,多突出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极为细腻,这类题材的作品均施以几何纹锦地,多在景物之下,以三种不同的锦纹地,分别表现天空、水纹、地面。

天锦用折转回头的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犹如天空飘浮着薄云,繁星闪烁;水锦用流畅的曲线,似波涛起伏;地锦以斜方格或方格内刻多瓣形小花,如繁花似锦,这种锦纹的出现和运用,既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又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其中,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盘中八方开光内雕殿阁长松,近处一老者临曲槛,神情专注,身姿飘逸,凝视着远处崖石上倾泻而下的飞瀑。

老者身后为两个仆人,一人伫立,一人端物从殿阁中欲出。

天空、地面和水面用三种不同花纹锦地雕成,盘旁雕仰俯花卉组成的图案,是内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系后刻,足边的“杨茂造”针划款尚隐约可见。

这件作品是元代山水人物题材的代表作。

张成、杨茂的雕漆,不仅享有盛誉,而且他们的雕漆风格,对明代果园厂雕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漆器由于主要品种为雕漆、戗金、螺钿和光素漆器,因而漆器色彩的使用比以前减少,雕漆主要为剔红、剔犀器,戗金和螺钿漆器,大多为黑漆地上戗金彩和嵌螺钿,光素漆器也以红、黑两色为主要色彩。

三、宋元的漆器工艺技法:宋代漆器工艺最能体现时代风格的是一色漆器,此外还有螺钿镶嵌、戗金漆、犀皮漆、金漆及雕漆等几种工艺技法,均各尽其妙。

宋代一色漆器虽无纹饰之华美,但其制作工艺上十分讲究,制做巧妙精细,造型美观,起棱分瓣颇为多见,为唐代以来素面漆器最有成就的时期。

螺钿镶嵌据《髹饰录》载:“螺钿古者厚而今者薄”,意思是厚螺钿与薄螺钿的出现有先后之别,据文献记载,南宋时已有薄螺钿漆器,只是目前还没见到实物。

现今见到的宋以前螺钿器多为厚钿片镶嵌,苏州瑞光塔发现的五代至北宋时期的黑漆经函,函盖面圆形花纹,盖壁饰花鸟纹,用花叶间隔,函身立壁嵌石榴花卉纹,这些纹样均用厚螺钿嵌出。

宋朝内府嵌螺钿漆器有新的技法出现,《格古要论·螺钿》中载:“宋朝内府中物及旧者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所谓“铜线”,是镶嵌金银线来做花卉的枝梗,这种做法既装饰了花纹图案,又起到了加固螺钿花纹的作用,使其不易脱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