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漆器 一门“黑夜与星辰”的艺术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

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藏密为什么称螺钿为鱼骨,什么是螺钿?螺钿学名珍珠贝母藏民称之为鱼骨系珍珠母体的贝壳所制质地细腻润透内部折射出七彩蛤蜊光炫彩斑斓在古代常用作名贵家具的图案镶嵌其钿字就是指镶嵌之意所以故名螺钿。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珠螺钿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起源于商代的漆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玻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发掘到不少西周嵌螺钿漆器,其中有1件漆器,上面的彩绘兽面凤鸟纹就采用了螺钿工艺,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到的世界上最早的螺钿漆器之一。
至唐代,中国的螺钿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
清代是螺钿家具达到高峰的时期,同时又受到清朝宫廷的青睐。
有资料显示,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两淮盐政李质颖在进贡清廷的单子上,就有“彩漆螺钿龙鸿福祥云宝座”、“彩漆螺钿龙福祥云屏风”等10余件扬州漆器螺钿家具,当时它们均存放在圆明园之中。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在河南陕县和洛阳的唐墓均出土过螺钿漆背铜镜。
铜镜背面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制成画面图案,甚为精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螺钿工艺螺钿片所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鲍鱼壳、青色珍珠蚌、夜光蝾螺、白蝶贝、珠母贝、琥珀、玳瑁等,有时也在贝壳上雕刻花纹。
自从唐代螺钿从中国传入奈良时代的日本,螺钿工艺逐渐发展;平安时代时,螺钿被用作建筑物的漆质;镰仓时代时,螺钿被用于装饰马鞍;室町时代时,精美的中国螺钿极大地促进了日本风格的形成。
元代螺钿漆器设计

汉代时期,漆器从中国传到了日本。特别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随行有漆器工匠,更得中国漆器的精髓。在此基础上,日本漆器尽显金 银色泽,极其华贵,形成独特的和式风格。到了近代,日本漆器畅销国 际,回流到了中国。如今,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另一种代表。世界上 最昂贵的漆器全都出于日本,胜过中国漆器。
元 代 螺 钿 漆 器 设 计
.
目 录
一、螺钿漆器的引入 二、螺钿的相关介绍 三、元代螺钿漆器的制作 四、元代螺钿漆器的器型设计 五、元代螺钿漆器的色彩设计 六、元代螺钿漆器的状况 七、元代螺钿漆器的代表作品 八、对外的影响以及文化反思
八六
一 螺钿漆器的引入
一、螺钿漆器的引入
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 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就高档漆器的设计与生产来说,元 代的螺钿漆器制作精细、密致,光彩闪耀,可谓独树一帜。
11)(挖开涂层)细细打磨
4)披麻挂灰
12)推光、揩清
5)涂漆
6)剪裁螺片
7)绘图并粘贴螺片
8)再涂浅色漆
四 元代螺钿漆器的器型设计
四、元代螺钿漆器的器型设计
元代螺钿漆器器型丰富多样,与宋代差别不大,但更多的是 圆盘,漆盒。并且不仅有圆盘,也有方盘;不仅有圆盒,也有方 盒,其次,元代螺钿在家具上应用颇多。
七、元代螺钿漆器的代表作品
(2)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
北京市元大都后英房遗址中发现的嵌 螺钿广寒宫残片,是国内所知唯一的元代 嵌螺钿漆器。因碎片中有“广”字痕迹, 与景物印证,定名“广寒宫图”不同物象, 采用《髹饰录》所谓“分裁壳色,随彩而施縀”的做法。
螺钿漆器传古韵 稷山漆艺续华章

螺钿漆器传古韵稷山漆艺续华章作者:来源:《科学之友》2015年第09期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从新石器时代起我们的先人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至明清,中国漆器工艺不断发展,古人根据漆器的特性和一些自然原料,创造出了种类繁多的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然而,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部分漆器制作工艺今已失传,有些还延续着古老的根脉,漆彩纷呈,依然光辉,比如稷山螺钿漆器。
始于西周源远流长稷山县地处吕梁山南麓,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山上生长着天然的漆树,从它身上割取的是我国先民最早使用和掌握的天然涂料,即天然大漆。
100多年来,稷山先民不断用勤劳、智慧和汗水因地取材,在后稷故土孕育出一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稷山螺钿漆器。
稷山螺钿漆器髹饰技艺是我国在几千年漆器制作历史长河中留存下的一种镶嵌工艺。
稷山螺钿属于细软螺钿,它在选料和制作工艺上独辟蹊径。
螺是贝壳,钿是金属,软是指贝壳中的珍珠层,薄如蝉翼,此工艺品是用贝壳中的珍珠层与金银丝组成图案,镶嵌在推光漆背景上,所以称软螺钿漆器镶嵌工艺。
螺钿漆器髹饰技艺起源早,周代已流行。
在陕西西安斗鸡台和河南陕县、洛阳等处的西周墓,河南濬县辛村卫国墓中发现的螺钿漆器及其残片,有的以方、三角、椭圆、圆锥等状的贝壳片平镶在漆器上,有的贝壳片微微凸起,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西周时期螺钿漆器的代表作是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发掘出来的罍、豆、觚、壶、杯等多件螺钿漆器,磨制和镶嵌技法甚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西汉盛行彩绘和嵌金箔、银箔漆器,这进一步促进了螺钿漆器的发展。
唐代,螺钿髹饰技法有了新的发展,尤其作为铜镜背面的装饰而大放异彩。
1955年在河南洛阳唐墓中发现的人物花鸟纹镜,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螺钿漆器五色琵琶,都是唐代螺钿漆器高水准的代表。
这些螺钿漆器所用的贝壳片都相当厚,被称为厚螺钿漆器。
象驮瓶北宋起,匠人们将贝壳片研磨,截切成薄皮,创造了薄螺钿漆器。
螺钿漆器制作工艺

钿花纹磨显而 出、 文质齐平 的漆 器。《 髹饰录》 填 “ 嵌 ” 中 , 成 与扬 明写 到 了几 种 螺 钿 漆 器 : 种 螺 门 黄 一
钿片是按界郭拼合 ,界郭 、 、 皆以划文” 显然指 “ 理 皴 , 硬螺钿漆器 ; 一种将螺蚌薄片切割成“ 、 、 、 点 抹 钩 条”
钿漆器 , 生 、 黄 江千 里 、 吴伯 祥 、 岳 桢 等是 这 一 时期 吴 的螺 钿 巨 匠 。 元 代 软 螺 钿 漆 器 “ 家 不 限 年 月 做 富
钮树玉 《 说文新附考》 “ , : 钿 宝钿 , 以宝饰器” 髹 。《
饰录》 钿螺” 以“ 合用, 利用第一》 霞锦” 《 “ 条中, 黄成 说 :钿螺 、 、 、 “ 老蚌 车螯 玉珧之类 , 片, 有 有沙。天机织 贝, 冰蚕失文”意思是说 , , 钿螺、 老蚌 、 车螯、 玉珧等各 种介壳, 其天然光泽好似云霞 、 锦绣, 裁切成片或研磨 成粉饰于漆器, 连传说中的冰蚕锦也失去了光彩。长
造”工匠们 还 以金银平脱 与螺 贝平脱 结合 , , 制作 软 螺钿漆器 , 元初揭侯斯《 赠髹者黄生》 诗有“ 黄金 问毫 发, 文螺 错褊 斓 ” 句 , 元 代 嵌 软 螺 加 嵌 金 片 细致 二 是 工艺的佐证。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有元大都遣址 出 土的软螺钿广寒宫残漆盘 , 重檐叠 阁, 紫霞缭绕 , 绿 树扶疏 , 灿若虹霓。明末 , 扬州名工江千里制螺钿漆 器名 闻朝 野 , 称 “ 盘处 处 江 秋 水 ( 扬 州 名 工 江 时 杯 指
关键词
Ab t a t T e s i so d r a q e a e n ad wi t e —o —p ala e d s u s s i h a e . sr c h k l fmo e n l c u rw r si li t mo h r l h f e r r i s e n t e p p r c Ke wo d lc u rw r i a d w t t e fp al s i y r s a q e a e n i i mo h ro e r l h kl 1
漆艺螺钿做法

漆艺螺钿做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漆艺螺钿,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高的地位,乃国之瑰宝。
漆艺螺钿是通过在器物表面加工螺钿来装饰器物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质地坚硬,经久耐用,且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美感,成为了古代宫廷礼器中的精品。
要制作一件漆艺螺钿作品,首先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1. 螺钿:螺钿是漆艺螺钿的主要材料,通常是由螺壳制成的小片,形状规则,质地坚硬,且具有天然的美丽纹理。
2. 漆料:漆料是漆艺螺钿的另一要素,其用来粘合螺钿到器物表面,通常是通过特殊的加工而制成的。
3. 器物:器物可以是陶瓷器物、木器等不同的材质,用来装饰的表面。
4. 工具:如刷子、刮刀等,用来操作制作过程。
以下是漆艺螺钿的制作步骤:第一步润:在器物的表面涂抹一层漆料,使其成为接收螺钿的基础。
第二步埋:将预先准备好的螺钿片逐一镶嵌在漆料层上,形成所需的图案或花纹。
第三步压:用压揉的方法,将螺钿片与基础漆料融合在一起,使之更加坚固。
第四步磨:在螺钿镶嵌完毕后,用砂纸对其进行磨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
第五步涂:再次涂上一层漆料,并对器物表面进行打磨,使之更加平整。
第六步烘干:将器物放入烘干室进行烘干,使其表面完全干透。
通过以上的步骤,一件漆艺螺钿作品就完成了。
漆艺螺钿制作的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反复的操作和精细的处理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漆艺螺钿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装饰效果,还能够展现出制作者的工艺技艺和艺术功底,是一种集艺术、技术和工艺于一体的传统工艺。
第二篇示例:漆艺螺钿是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漆艺螺钿的制作过程,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秘性。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漆艺螺钿的制作方法。
1. 准备材料和工具在进行漆艺螺钿制作之前,首先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主要材料包括漆料、螺钿、搪瓷器皿、砂纸等。
而工具则有漆刀、漆笔、砂纸、砂轮、打磨机等。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价值与市场前景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价值与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工艺品的热爱与追求,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作为一种珍贵的古代工艺品,正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追捧。
本文将探讨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价值所在,并展望其在市场上的前景。
第一部分: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独特价值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是一种非常独特且精细的艺术形式。
这种工艺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汉代,被誉为中国古代工艺的瑰宝之一。
其特点是通过在漆器上点缀螺钿等贝壳粉末制作出精细的图案和纹饰。
这些精细的图案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卓越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首先,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古代艺术的产物,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记录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是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的绝佳代表,代表着中国古代聪明智慧与工艺的高度发展。
因此, 这些工艺品不仅仅只是一种美术品,更是具有非凡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的实物。
其次,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在艺术价值上独树一帜。
点螺镶嵌的过程需要工匠精湛的技术和很高的专注力。
工匠们将螺钿粉末倒入漆器的纹路内,经过反复打磨和研磨,使图案和纹饰逐渐显现。
这种精细细致的工艺给人一种奇幻的视觉体验,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成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们的宠爱。
第二部分: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市场前景随着中国人对传统工艺品的重新认知与追求,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在市场上的前景愈发广阔。
首先,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产物,受到国内外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内外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相应增加。
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正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并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审美需求。
此外,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的独特性也为其带来了独特的市场机遇。
在当今复制和大规模生产的时代,手工制作的艺术品更加受到欢迎。
因为每一件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都是手工制作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种独特性使得点螺镶嵌漆器工艺品具有收藏价值,也为其赋予了更高的市场价格。
“螺钿”,流光溢彩的贝壳手工艺

“螺钿”,流光溢彩的贝壳手工艺作者:孙莎琪来源:《远方的家》2018年第02期大海的儿子——咸水里泡大,大海的结晶——浪潮中洗练。
弱小的身躯肩负硬壳的重担,纤纤的细步描绘一生的短暂。
让人讨厌的,丢在了海中,让人喜欢的,留在了人间。
骄傲的大海振臂呼唤,琳琅的商店更加丰满。
友人把你作为友情的纪念,情人骄傲地把你挂在胸前。
我不曾在海边流连,也不曾与海有缘。
数着那光怪陆离的珍奇,爱神就回荡在大海之边。
谈及贝壳工艺品,有人会想到各种项链风铃,各种贝壳堆积起来的小动物造型,沙滩风海洋风一类不太主流和高档的旅行纪念品;也有人会想到贝壳里的珍珠,似乎那才是精华之所在。
一直怀有同样想法的我,在韩国北村韩屋村偶然发现了一家名为 JINJOO Shell的贝壳螺钿工艺品店后,开始对贝壳工艺品有了全新的认识。
JINJOO是一家历史悠久的专注贝壳螺钿镶嵌的自产自销品牌,品牌历史悠久,获奖无数。
2010年起将工厂设于菲律宾,拥有包括贝壳着色等在内的多项专利,并且有着与韩国银行联合开发了贝壳银行卡、信用卡,给化妆品公司供应化妆品瓶罐等多项衍生创新业务。
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
除家具螺钿工艺外,漆器螺钿也很知名,大多为杯盘、碟、匣等小件玩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另外,螺钿还被制作成各色工艺品,例如佩件、帽镇、钮襻、朝珠、耳坠、手链、戒面、坠珠等,所用螺材有夜光螺、鲍鱼螺与砗磲壳等。
韩国螺钿工艺品制作方法是以干燥的表面、细腻的木材为原料,制作成各种物体的模样之后,添加白骨、碎步等各种材料,然后涂上黑漆,进而把鲍鱼、贝壳等进行螺细加工,即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上绣之后的制品统称为螺钿漆器。
新媒体技术下稷山螺钿漆器的传承与保护

新媒体技术下稷山螺钿漆器的传承与保护作者:***来源:《工业设计》2022年第08期关键词:新媒体技术;稷山螺钿漆器;传承;保护;思路稷山螺钿漆器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雕漆工艺品,以传统的髹饰工艺著称。
李爱珍、马静、贺娜、李莉等人对稷山螺钿漆器工艺进行了详细地介绍[1-4],廉晓慧探讨了稷山螺钿漆器的图式发展特点,提出其图式特点应吸收现当代艺术的精华,走向多元的发展[5],吕江在关注稷山螺钿漆器工艺以及美的成因的同时,提出了在稷山螺钿漆器传承与保护中要处理好传统器型与传统纹饰的继承、传统器型与创新纹饰的衔接、创新器型与创新纹饰的审美衔接等问题[6]。
文章借鉴优秀学者对于稷山螺钿漆器工艺、图式的研究结果,以及近年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形式的探索,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化资料库、搭建虚拟现实博物馆、设计数字化产品探讨稷山螺钿漆器的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1 新媒体技术概述新媒体技术以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功能,将传统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元素结合在一起,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的新型科技手段。
新媒体技术具有数字化、及时性、交互性、虚拟性以及公共性的特点,是一种创新形态的媒体技术,其主要包含图像与图形信息处理技术、声音信息处理技术、视频信息处理技术、流媒体技术、蓝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
2 稷山螺钿漆器概述稷山螺钿漆器选择内陆湖泊特产贝壳的珍珠层,与金银扁丝制成各种精美的图案,镶嵌在漆器上,经过反复研磨而成。
稷山螺钿漆器用料考究,选用本地大漆、木材、优质螺贝壳等原料,采用灰、披、刷、画、勾、刻、裁、磨、粘、镶、嵌、扣、推等髹饰工艺技法,见表1,经过制胎、灰胎、髹漆、图案设计、钿片裁刻、螺钿镶嵌、反复髹漆、水中打磨、油面推光等数十道繁杂而细致的工序制作而成,制作出来的器物细腻光滑、古朴雅致,犹如黑夜星辰般闪耀。
自然而环保的物料、精湛的技艺以及和谐的形式美规律,展现了螺钿漆器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钿漆器一门“黑夜与星辰”的艺术
框哥说:“螺钿漆器是漆器中的一个高级品种,它是将加工过的螺贝嵌于漆胎制作而成。
螺钿漆器有厚螺钿与薄螺钿之分,前者高贵而清雅,后者繁复而绚丽,它们在中国漆器史上共同书写着华丽的篇章。
尤其是薄螺钿漆器,以黑漆为地,以七彩螺片为纹,创造出金光璀璨、如梦似幻的艺术境界。
”(文章来自微信号:NationalGeographicCN)撰文:锐尺
摄影:陈健螺片与漆,一个闪烁如星,一个漆黑如夜,它们的结合,令人想起晴朗夏日星光璀璨的夜空。
已经无法揣测早期的工匠是如何想到将螺壳贝片嵌入漆中从而创造
出螺钿漆器,或许是漆本身光亮而单一的色泽,令人情不自禁地想在它身上进行更为华丽的装点。
商周时,人们只是将贝壳简单地进行切割打磨,在漆上聊作点缀,到了唐代,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匠开始将螺贝锯磨成片,然后按照图样在漆面上拼贴成形,于是各色花鸟、枝叶和人物便宛如烟火一般,在黑色的漆面上尽情绽放。
日本奈良东大寺里的正仓院内,至今依然完好保存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大唐器物,当中的各种螺钿漆盒、螺钿漆背镜以及螺钿琵琶琳琅满目,精美炫丽,映射着一个璀璨辉煌的盛
世。
漆,这种色泽单一、原本只是用于防腐的材料,一旦包容了璀璨的螺贝,一旦具备了装饰的功能,就难免在繁复与绚烂的路上越走越远。
唐代漆器上的螺钿主要选用河蚌壳,泛出的光芒高贵而清雅,却不免失之单一。
到了宋代,漆器上开始出现了更薄、更小的螺钿,此前的螺钿厚度一般在0.5至2毫米之间,而这种薄螺钿厚度可以达到0.5毫米以下,它们多取自珍珠贝、夜光螺、鲍鱼贝等优质海洋螺贝,可以折射出如霞似锦的七彩光芒。
李彦君收藏的螺钿漆器多数属于这种薄螺钿。
“薄螺钿漆器现在在市场上价格偏低,但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
”李彦君说,“其工艺之繁,靡费之巨,连南宋的高宗都嫌过于奢侈,一度下令禁用。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描述:“绍兴初,徐康国为浙漕,进台州螺钿椅桌,陛下即命焚之。
至今四方吹颂圣德。
……上指御座曰:‘如一椅子,只黑漆便可用,何必螺钿。
’”
因为奢侈,能够使用的人自然也就非富即贵。
南宋周密的《癸辛杂记》中记述,有官员给权相贾似道送了十幅螺钿桌面屏风,每幅屏风上描绘贾似道生平得意之事,贾似道大喜,每次大宴宾客,都要拿出来摆设。
到了元代,薄螺钿工艺更加成熟,据成书于明的《格古要论》记载,“元朝时富家不限年月作造”。
为何制作薄螺钿漆器要不限年月?“一来是原材料不易得,二来是工艺极其复杂。
”李彦君解释说。
首先是要有好的木料,一般选用楠木或香樟木,因为这类木材体轻,不易开裂。
选好木料以后还要干燥一两年以上,保证它不会变形,然后再制作成箱、盘、几、案等物。
比之木材,更为难得的是螺贝,它们大多采自琉球及东南亚等地,本就是来自海外的稀有之物。
厚螺钿可以通过打磨得来,而薄螺钿则是要将螺贝放入锅中煮上四天四夜,用镊子将螺片层层剥离、揭取,之后再放入白醋或萝卜汁内浸泡,使之变软,所以薄螺钿又叫作软螺钿,相对地,厚螺钿又叫作硬螺钿。
因为薄螺钿的柔韧特性,当它附着在存在曲
面的漆器上时也就不致破裂,这是厚螺钿所难以办到的。
将螺片贴到漆胎上,又是一道繁琐的精细工序。
明代的《髹漆录》谈到薄螺钿的做法说:“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制加如画为妙。
”也就是说,为了拼贴成各式图案,需要将薄如蝉翼的螺钿片,再磨凿切割为极其精细的“点、抹、钩、条”等各种形态,以使螺片衔接流畅自然,宛如笔绘。
更有甚者,还要“分壳截色,随彩而施缀”,即将这些细小的点或条,根据色彩分门别类,以螺片的自然光泽充当颜料,在漆胎上贴出红窗绿瓦、青枝绿叶、红花黄果……点染出一幅细密的设色工笔画。
让人见识了古人对于螺贝特性的挖掘到了何等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点螺之后,还要在螺片上用针或刀刻划出更加细腻的图案,如人物的五官、胡须、衣纹,山石的裂痕等。
其实如果不凑近看,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些细小的刻划,但古代的工匠有一种近乎执拗的信念,要让你远观,观出如霞似锦的光芒,让你近看,看出细入纤毫的痕迹。
光芒刺眼而刻痕细密,这无疑极度考验工匠的眼力。
“据说古时候扬州人从事这一行当的,到了四十岁左右即患眼疾,重者几近失明。
”李彦
君说。
经过精细刻划之后,有的螺钿漆器还要在棱角和边缘处,嵌入细铜线加以勾勒,对所饰螺钿起到一定的加固与装饰作用。
嵌铜线的漆器,往往是一些更加高档的制品。
《格古要论》中说:“旧做及宋内府中物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
”
最后便是在贴好螺片、嵌好铜线的漆器上再髹漆,阴干,再髹漆,如此反复多次,而后细细打磨,直到流光溢彩的图案最终显现。
可以想象,当工匠看到预埋的图案随着一次次擦拭,宛如相片显影般渐渐浮现,他必定心潮澎湃,毕竟,这里曾投注过多么巨大的精力,多么昂贵的成本,以及多么漫长的时间。
“一个小小的螺钿香几也需要嵌入上万片螺钿,需要耗费两三年的时间,如此投入是今人难以想象也难以模仿的。
”李彦君说,“现在我们技术可以达到,但是成本太高。
我曾听说过,日本的琉球有人仿了一个明代的螺钿香几,花了两百万人民币。
由于人们对于螺钿漆器的价值还未充分认知,所以这个香几如果放到市场上,根本卖不到成本价。
”
特定的时代造就特定的产品与艺术,螺钿漆器的黄金时代虽已远去,但它的工艺与艺术价值依然值得我们探寻。
我们需要铭记的或许不应该是那些下令制造的显贵或者巨富,而应该是创造、制作出这些精美器物的工匠。
可惜的是,自古以来,画家或书法家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自己的作品上留款,而百工之一的漆工,却难以在自己的作品上留名。
因为漆器的拥有者并不希望自己的东西上刻有别人的名字。
但也有工匠在楼阁的柱子、屋檐或栏杆处用细针刻款,因为极难发现,得以侥幸留存。
这些留款的螺钿漆器大多异常精美,它们的制作者大概对自己的作品也极为自信,否则也不会冒着风险偷偷落款。
在历代的漆工当中,唯有一人可以大胆地落下自己的款识,他就是晚明的漆艺巨匠——扬州人江千里,号秋水。
他所制作的薄螺钿漆器天下闻名,为世所珍,所以他也便有了特权,在每一件漆器的底部,都落了“千里”款。
他的作品传至清代,依然极受欢迎。
清嘉庆年间的《扬州府志》中记录了一幅当时流行的对联:“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
”查二瞻即査士标,为康熙初年的山水名家,其平远山水深得米家云山的精髓。
江千里与之齐名,以制作细致精
巧的螺钿杯盘闻名于世。
可见江千里的杯盘与査士标的画都是时人追逐的名品。
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里也称赞江千里的螺钿漆器“名闻朝野,信今传后无疑也。
”到了今天,这句话果然应验,江千里与螺钿漆器捆绑在了一起,成为螺钿漆器的头号代言人。
“‘千里’款的螺钿漆器并不十分罕见,因为明清两代多有仿制,要真正区分是不是江千里本人所做特别难。
”李彦君说,“实际上‘江千里’更像一个品牌,它代表着一种螺钿漆器的样式。
”“千里”款漆器的一个特点是,在螺钿之外,又嵌入了金银片,《髹漆录》中称之为“斒斓”,说的正是金银与螺钿相映交错所产生的五彩斑斓的效果,此种金银螺钿无疑是薄螺钿漆器中一种更加华贵的品种。
螺钿漆器一度曾在中国的上流阶层极为普及,但是漆器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在干燥环境下容易开裂、变形,漆容易脱落。
因而在中国的北方地区,螺钿漆器存世极少。
李彦君的螺钿漆器多购自日本。
岛国湿润的气候及长久以来对于漆器的迷恋与珍惜,让它保留了为数众多的螺钿漆器。
日本正仓院内的唐代螺钿琵琶至今焕然如新,不得不说是个奇
迹。
“早在唐代,日本的遣唐使就曾将螺钿漆器带回日本。
而后宋元明清各代,经由贸易,中国的螺钿漆器又大量输入。
”李彦君说,“据记载,日本德川家康家族曾向中国订制螺钿漆器。
日本也一度从中国延请工匠到日本生产,留下大量珍品。
”
在北京,李彦君为了保护漆器不受干燥气候的影响,不得不用薄膜将其层层包裹。
“只要到了黄河以南,就可以拆了这些薄膜。
”李彦君说。
但是在北方,这是收藏漆器的一种无奈而又必须的做法。
为了让我们欣赏到这些精美的螺钿,李彦君暂时将这些薄膜卸下,一时间,薄螺钿的七彩霞光仿佛猛虎出柙,光色焕烂,从一定角度望去,绚丽到刺眼。
李彦君的收藏多为一些几、案、盒、盘,上面的图案也多是我们熟悉的亭台楼阁与才子佳人,据李彦君介绍,螺钿图案主要以古代界画为蓝本。
界画是古代的一种绘画门类,画时以界尺引线,多用于建筑的描画,它要求准确、细致地再现对象,分毫不得逾越。
界画中那些严格的规定恰好可以用来作为螺片的标准,松树的针叶、雀鸟的羽毛以及门窗上的几何形花格等等都有着森严的法度,螺片只有大小合宜,
才能使画面精巧细密而又工整自然。
望着那些薄如蝉翼,又细小如点的螺片,看着它们时而隐去时而闪现的七彩光芒,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年轻的工匠,仰卧在草坪上,望着璀璨的星空,将散乱的一颗颗星星用一把镊子夹起,重新排列成一座座亭台楼阁、花鸟山石,或者一个鲜衣怒马的公子,一位红颜绿鬓的女子……不知古代的点螺漆工,是否偶尔也会从漫长而枯燥的工作中抬起头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排列星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