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文化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

中国工艺美术史之漆器工艺引言中国工艺美术之漆器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大瑰宝。
作为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工艺,漆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并且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起源与发展中国的漆器工艺可以追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证据,最早的漆器出现在中国河南省的良人山遗址。
这些漆器是由植物胶涂覆的木制器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对于利用天然物质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早期尝试。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发展,并在商代、周代时期达到巅峰。
在商代,漆器主要是用于祭祀和宴饮。
然而,在周代,漆器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创新。
漆器不仅在形式上更加精美,还增加了图案和装饰的种类。
到了秦汉时期,漆器工艺进一步发展。
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其细腻的图案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特别是在汉朝的宫廷中,漆器成为了显贵地位的象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工艺逐渐衰落,在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漆器虽然发展缓慢,但仍保持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制作过程制作漆器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漆器的原料主要来自于漆树的树脂。
在制作漆器之前,首先需要将漆树的树脂收集起来,并进行加工和处理,以获得适合制作漆器的漆液。
2.基材制备:漆器的基材一般采用木材,如柳木或木骨,以及一些硬质材料,如铜或瓷器。
这些基材需要经过加工和雕刻,以便于之后的涂漆和装饰。
3.漆液涂覆:在基材准备完成后,将漆液涂抹在基材表面。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经验,以确保漆液均匀、平滑地覆盖整个表面。
4.装饰与雕刻:通过在漆液表面绘制图案或进行雕刻,为漆器增加装饰效果。
这一步骤需要高超的技艺和对漆液性质的深入了解。
5.涂层与抛光:在漆器的装饰完成后,需要进行涂层和抛光的过程,以增加光泽和保护漆器表面。
6.修整与包装:最后,进行一些修整和雕刻细节的调整,并将漆器装箱包装,以保护其完整性。
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国漆器工艺作为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国古代漆艺的创作工艺与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漆艺的创作工艺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漆艺是一项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采用天然漆、金箔、贝壳、珠子等材料,经过一系列独特的手工工艺技术,打造出非常精美的漆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漆艺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我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漆艺的创作工艺和文化传承。
一、漆器的基本材料和工艺漆器的基本材料是漆。
漆是一种植物分泌物,常见于长江流域、南方山区和东北地区。
漆有许多特点,如柔韧性好、强度大、防腐防潮等,是制造漆器的理想材料。
漆器制作的过程非常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基础处理漆是一种粘性物质,制作漆器之前需要对基础材料进行处理。
基础材料可以是木器、竹器、铜器、银器等。
对基础材料涂上一层薄薄的漆,然后晾干,以增加漆器与基础之间的粘性。
二、磨平底漆涂上漆后,需要将其磨平,以使漆面更加光滑。
如果漆面不平,那么后续的加工流程会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个阶段,还可以给漆面上色或添加金箔、贝壳、珠子等装饰材料。
三、加工和涂装在磨平漆面之后,漆器就可以进行各种加工和涂装。
这里可以采用雕刻、烤漆、打蜡等多种技术。
对于大型漆器,还可以进行贴金箔的工艺。
四、多次髹漆髹漆是漆器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需要涂漆6-8次,每一次间隔时间需要晾干。
在最后一层漆面完成后,还需要加上一层精细的漆膜。
这样才能确保漆器足够坚固。
二、漆艺传承的历史意义中国古代漆艺的创作工艺非常精湛,历经千年仍然流传至今。
漆器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保护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传承。
漆器在古代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
例如,作为皇家礼仪器,漆器在玉器、铜器等其它礼仪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漆艺传承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民间走向宫廷,从市井走向大雅,漆器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漆器所采用的材料,如贝壳、珠子等,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
三、漆艺传承的发展漆艺传承对于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漆器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漆器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漆器在古代的仪式、礼俗和生活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文化与时俱进,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是传统和文化的象征。
历史背景古代漆器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状元及官员官职授予仪式、封建王侯的祭祀、皇帝的对外援助、宴会和宴席中的器皿等。
漆器还被用于婚礼仪式,新娘会收到一组漆器嫁妆,而在葬礼中,漆器也用于作为殉葬器。
漆器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的漆器多用于军事装备和器械,例如盾牌、弓箭筒和桶等。
秦汉时期,漆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便于制作、装饰和保护的漆器不再是军事器械的专利,逐渐走进民间。
漆器的特性漆器是一种工艺品,其表面常常附有精致的图案和雕刻,漆色光亮、鲜艳,形式多样,有盘、碗、盒、瓶、桶、器等。
漆器的保修期极长,漆质坚硬、不易腐烂,而且还有一定的抗菌性能,因此漆器逐渐成为了著名的耐用品。
漆器制作需要精湛的技术和材料,制作过程需要用不同层次的漆再涂于制品表层,每一层漆需赋予其特殊的效果,以制造出具有精美纹饰的漆器。
漆器文化的现实意义漆器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代表。
漆器文化不仅是供人欣赏的艺术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漆器技术的传承和发展,将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如今,漆器的使用范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传统相出入,现代漆器多以现代设计为基础,加以漆艺等特殊技术加工,评价一个漆器设计不仅要看造型、材质、工艺,也要看是否与对现代化生活的融合。
因此,通过漆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漆器这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现代,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够把漆器自身特点融入现代生活当中,成为一种兼具传统与现代特点的新兴文化。
总体而言,漆器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不仅仅是一种物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记录。
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现代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活力。
中国古代漆器知识点

中国古代漆器知识点中国古代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重要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漆器是使用漆作为涂料,在木质或金属等基材上进行装饰和保护的手工艺品。
它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将逐步介绍中国古代漆器的知识点。
1.漆与漆器的起源漆是一种从漆树中提取的树脂,经过加工处理后具有粘性和耐久性。
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少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漆器是用漆涂抹在陶器或竹制容器上,起初主要用于防水和耐久性的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制作技术逐渐发展,出现了更加复杂和精美的漆器作品。
2.漆器的制作工艺中国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可以分为多个步骤。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基材,如木材、竹材、金属等。
然后,在基材上涂抹数层漆,每一层都需等待干燥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涂抹。
漆器的涂层通常会在每层涂抹后进行打磨,以获得光滑的表面。
在涂抹完成后,漆器上还可以进行雕刻、描金、嵌饰等装饰工艺。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耗时较长。
3.漆器的装饰图案漆器的装饰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常见的图案包括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
这些图案多采用线条勾勒和浮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独特的美感。
漆器的装饰图案还有一种特殊的技法叫做“螺钿”,即通过将金属丝或彩色漆料填充在凹槽中,然后打磨,形成具有立体感的图案。
4.漆器的使用和价值中国古代漆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漆器在古代被广泛用于宫廷、寺庙、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如餐具、盒子、屏风等。
它们的制作精美、装饰繁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的崇尚。
现今,中国古代漆器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市场上备受关注,成为了收藏家们追求的对象。
5.漆器的保养和传承由于漆器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保护性,因此只需注意一些基本的保养方法,就可以延长漆器的使用寿命。
首先,避免暴露在阳光直射下,以防漆层变色和龟裂。
漆器文化与艺术表现

漆器文化与艺术表现漆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漆器艺术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示了无穷的创意和奇妙的艺术世界。
漆器文化的历史渊源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新石器时代。
漆器作为中国古代高级工艺品,其独特的工艺、形态和装饰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珍品之一。
一、漆器的历史与发展漆器是靠漆涂在木器表面而制成的一种装饰性工艺品。
作为一种原始材料,漆液已经在中国被使用了1500年以上。
在古代,漆器是皇家贵族的珍品,大臣、将领、文人墨客都喜欢欣赏、收藏、乃至制作漆器。
漆器作为一种状态高雅、气质高尚的文化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器在工艺、形态和装饰方面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在唐代,漆器艺术得到了初步的繁荣,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创意和风格,整个漆器文化在当时是不可缺少的。
到了宋代,漆器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独特,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多元化风格。
元代漆器的发展,则与书画风格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更为激进、特立独行,从种类到题材的表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改进。
到了明清时期,漆器文化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大大突破了旧有的传统,以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形式和风格呈现出来。
二、漆器文化的特色与表现漆器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特色和表现也非常丰富多彩。
从技艺、造型、艺术等方面来看,漆器的美感展现和魅力非同一般。
首先,漆器的艺术造型是漆器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漆器的形态丰富多样,可以是各种不同的容器、器具、饰品等等。
漆器既有平面的装饰性效果,也有立体的形态变化和颜色转换,通过丰富多彩的形态表现,漆器艺术显现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其次,漆器的技艺和工艺对漆器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
漆器制作要求非常高,需要经过多种精细的工序,包括雕刻、灰泥、涂漆、装饰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这一系列工艺所表现出来的精湛技艺,不仅可以给漆器注入更加出色的艺术性能,也赋予了漆器更加高贵的身份和令人赞叹的成就。
中国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漆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漆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漆器制作具有非常高的技艺门槛和独特的工艺特点,但长期以来,市场上充斥了许多冒牌货,导致了漆器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
为了传承和创新中国漆器文化,人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漆器文化的历史漆器文化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了商周时期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
在宋代时期,漆器的制作技艺逐渐成熟,漆器的品种和样式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雕漆器和胎漆器。
在明清时期,漆器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巅峰,漆器的用途和价值也更加多样化和高端化。
传统漆器技艺传承漆器制作涉及到许多手工工序,其中包括基础制作、图案绘制、刻印和雕刻等,每一个工序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练习才能掌握,具有在越学越深入、越学越精湛的特点。
为了传承这些漆器技艺,需要妥善保护这些传统手艺,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手工艺人培训、漆器学院开设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种传统文化。
同时,还需要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将漆器制作变得更加精确、高效。
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漆器文化。
现代漆器创新虽然漆器源远流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漆器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现代漆器制作更加注重漆器的实用性和时尚性,例如添加了电子元器件、使用不同的漆料和创意,令漆器成品更加适应时代。
此外,现代漆器的价值也不再仅限于其工艺和华丽的外观,而更加关注其创新点和实用性。
漆器文化的市场虽然中国漆器文化历史悠久,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上的漆器也日益乏善可陈,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也不利于真正传承和创新中国漆器文化。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建设更加完善的漆器行业配套设施,促进漆器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同时,专业的漆器市场接待外地游客,提供更好的消费环境。
结语漆器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与美学价值。
要传承和创新漆器文化,需要从多个角度加以思考和落实,提升漆器制造业的设计、品质和营销水平,发展漆器产品到各个方面,让更多人了解漆器文化、喜欢漆器文化,同时提高漆器生产制造工艺,使漆器文化随时代变革一步步发展壮大。
古代漆器文化的研究

古代漆器文化的研究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漆来装饰物品具有多种意义。
首先,漆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制作工艺独特,精细而工整,为后世的工艺美术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素材。
其次,漆器也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反映出古代社会的文化习俗、技术水平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漆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史前时期,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使用漆来制作器物的记录。
经过长期的发展,漆器制作技术逐渐成熟,并在各个朝代有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风格。
笔者在此将重点探讨汉唐时期的漆器文化。
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漆器制作技术中的巅峰时期,也是漆器文化的高峰时期。
汉代漆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文具、饰品等方面,并在表面装饰上不断创新,采用了金银镶嵌、骨雕、象牙雕、石镶嵌等技术,使漆器更加精美。
唐代漆器则更加强调色彩和描绘技法,新发明了丹、金、银等颜料,创造了各种鲜艳、华丽的色彩效果,呈现出唐代的开放、豪放、多彩的时代特色。
汉唐时期的漆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首先,在漆器的造型上,大多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莲花、龙凤、云纹、花鸟等,这些元素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
其次,在漆器的配色上,一般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颜色,如红、黄、白、黑等,这些颜色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最后,在漆器的图案设计上,大部分都采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传说、神话等,这些图案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漆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文化瑰宝。
古代漆器文化的研究,不仅承载了一些历史名人的人生轨迹与实践经验、工艺水平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体现着中华民族视觉审美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当今世界面对多元文化主义的浸蚀之下,依然独领风骚。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古代文物的保存、收藏和展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古代中国的漆器艺术

古代中国的漆器艺术古代中国充满了各种种类的艺术品,包括绘画、雕刻、陶瓷等等。
其中一种较为珍贵的艺术品就是漆器艺术。
漆器艺术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漆器以漆作为主要材料,因为漆本身具有耐腐蚀、耐磨损、防潮、防水等特性,可以在其表面上进行装饰,让漆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漆器艺术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住宅装饰、礼仪器物、祭祀器物、文具和日常用品等方面。
漆器的原材料主要是漆树的汁液,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种工艺,包括切削、雕刻、镶嵌、雕漆、彩绘等。
古代中国漆器制作技术非常先进,尤其是在工艺精细和装饰繁多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漆器的外观设计以几何形状和传统文化的图案为主,如山水、花鸟、人物、篆书和仿古图案。
这些图案经过多次涂漆、雕刻和镶嵌,使漆器呈现出华丽、细腻、错落有致的效果。
漆器工艺中的彩绘技术更是让漆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让设计更具立体感和生动性。
古代漆器的品种繁多,每个时期和不同地区都有特色。
其中汉代漆器以刻划、高浮雕、镶嵌为特色,唐代的漆器则更注重色彩和造型,宋代的漆器以雕工细腻、色彩淡雅著称,元代漆器则主要是彩绘上的发挥,明清时期的漆器则更多的是在器型和功能性上有所提高。
漆器不仅是一种工艺品,还是一种文化载体。
漆器在中国豪门显赫家族或帝王家族中一度成为至高的物品之一,有许多漆器制作者都拥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
同时,漆器文化也在东亚和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由于漆器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而且制作技术需要高度的技能和经验,因此古代漆器的制作工艺已经慢慢地失传,很少有传承下去。
不过,现代手工制漆器的制作工艺已经有所恢复,并且呈现出一种更加时尚化的面貌,许多名家和厂家都对漆器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进,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漆器,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总的来说,漆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漆器文化一说起中国文物,人们一般只会想到玉器、青铜器和陶瓷,很少有人会提起漆器来。
其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漆木筒和漆木碗证明漆器的历史我国已有7000年。
而西方,要到17世纪以后才生产漆器。
殷商西周时期的漆器出土的极少,但从《书经》“厥贡漆丝”、《周礼》“漆车藩蔽”、《诗经》“椅桐梓漆”等语来看,漆的使用已多见。
那时,漆还用来书写文字,称为“漆书”。
战国时漆器开始大量生产,西汉时达到鼎盛。
由于漆器轻便耐用,防腐防潮,加之表面光滑,色泽纹饰华丽,故深受皇室和贵族的喜爱,遂逐渐取代了笨重的青铜器。
西汉时的日用器皿如盆、匜,各种盒子、酒具等,都制成漆器。
就连棺木也髹漆绘画,十分精美。
当时名贵的漆器价格要比青铜器高十倍以上。
西汉晚期,漆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中下阶层的人也可以使用漆器了。
东汉晚期,瓷器兴起,取代了漆器的地位。
于是漆器很快衰落了。
汉代漆器的装饰方法主要有两种:黑底上描以红色、金色花纹,或红底上描以黑色花纹。
所绘几何云气纹比较多见,线条流畅飞动,气势不凡。
唐代,漆器再度勃兴,发展出雕漆、平脱等新工艺。
宋元时期,漆器以螺钿、金箔嵌贴技法为特色。
漆器工艺在明清两代发展到巅峰,髹漆技法达14类之多。
明代果园厂制造的漆器专供皇宫使用。
永乐时所做小漆盒“填漆刻成花鸟,彩填稠漆,磨平如画……深者五色灵芝边,浅者回文戗金边”,后人把它看得和永宣名瓷、成化鸡缸杯一样珍贵。
明清时的漆器以剔红最为名贵。
制法:在器胎上刷一遍红漆,待阴干后再刷第二遍,如此要刷上几十遍,使漆层很厚,然后用刀在上面雕刻图案,形成浮雕的效果。
黑漆嵌螺钿已广泛流行,使用于家具和日用器皿。
制法:把贝壳磨成薄片,刻成人物、花鸟、禽兽等形状,再嵌于漆器表面。
贝壳本身有红、蓝、黄等颜色和光泽,巧加利用,画面色彩斑斓,凸显富贵气。
晚清以后,中国漆器走向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中国的漆器制造工艺早在公元前200多年就传入日本,唐代漆器对日本的影响更大。
日本在学习中国漆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发明了以金银作为装饰花纹手法的“莳绘”。
后来,精致美观的日本漆器返销中国,大受欢迎,被称为倭漆。
日本的漆器生产至今仍很繁荣,他们的许多餐具、茶具等日用品还经常使用漆器,并且大量出口。
在世界上,日本漆器的影响远远超过中国,以至日本的英文Japan,意思就是漆器。
目前中国的漆器主要是作为工艺品,装饰上繁琐俗艳,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喜爱。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向汉唐和日本的漆器学习,并进行创新,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漆器来。
我期待着中国漆器的复兴。
汉代是中国漆艺史上继战国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代,是中国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漆器纹样在继承战国和秦代的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以漆器纹样艺术价值而言,汉代属于一个繁荣时期,汉代出土的漆器以其简约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灵动的线条而令后人叹为观止。
无论是生活中的覆盖面或者影响力,还是艺术成就或装饰技法的水准,在中国乃至世界漆艺史上都占据了极为重要极为辉煌的地位。
漆器的造型限制了装饰纹样的形式,汉代漆器的纹样除了继承汉以前的漆器纹样的特点,还结合了自身的造型特点,表现出独具一格的装饰风格,呈现出大气磅礴以及浪漫风格。
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形式的流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汉代阴阳五行的思想、厚葬之风、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推动了汉代漆器的空前繁荣发展,为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多样性提供了前提,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形成大气磅礴以及浪漫风格的因素,最终形成了属于汉代的独特装饰风格。
汉代漆器装饰艺术在构成上有多种形式,例如对称与均衡、统一与调和、节奏和韵律等形式。
其中对称与均衡,是汉漆器纹样的主要构成形式。
本文以中国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汉代漆器纹样的图片,从纹样的题材内容分析入手,深入当时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背景以及纹样构成形式的分析,试图找出汉代漆器纹样的形式法则和美学特征。
并结合当今的时代特征,对我国现代漆器装饰纹样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探讨。
首先介绍了漆器艺术在汉代的形成和装饰纹样的定义,然后论述了汉代漆器与装饰纹样之间的关系。
其次从论述汉代漆器装饰纹样产生的背景和纹样题材入手,分析了在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汉代漆器纹样发展的趋势,进而从装饰手法、构成形式、色彩语言三个方面对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展开论述。
最后,主要分析汉代漆器装饰纹样对现代漆画纹样的启示以及现代漆器纹样的创新。
中国四大著名漆器一、福州脱胎漆器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典雅别致,色泽瑰丽鲜艳,装饰精细,结实耐用,具有碰不坏、摔不破、不掉漆、不褪色等优点。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
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
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他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彩。
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更加丰富多彩。
二、扬州漆器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扬州远、近郊区许多汉代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及其残片,多达万件。
器物中有碗、盘、壶、勺、耳杯等饮食用具,奁、案、几、箱、枕、尺、梳、篦、魁、笥等日常用品,有琴、俑、砚、盒、弓背、剑鞘、箭服等文房、器械用品,还有漆棺、椁、面罩等丧葬用具,器形繁多,体现了广泛的用途。
其装饰工艺则有彩绘、针刻、贴金、金银嵌等类别。
其胎骨以木制为最多,故有关学者称扬州为我国木胎漆器的发源地。
也有不少以干漆夹为胎的,世称脱胎漆,尚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制器。
据《酉阳杂俎》、《杨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多次将扬州所贡金银平脱等名贵漆器赐给安禄山和其他臣僚。
唐僖宗时,高骈任扬州盐铁史,为献媚朝廷,曾一次向长安运送扬州漆器逾万件。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本尊毗卢舍那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立像”均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都是日本的国宝。
至元代,扬州已成全国漆器制作中心。
雕漆尤为精美。
元末明初时,“点螺”工艺出现。
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
清代后期,扬州漆器出口外贸已较兴盛,远销欧美等国,年销量2万多件,“岁入三万两”。
三、平遥推光漆器据史料记载,平遥推光漆器始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1917年,平遥城内漆工乔生瑞、任茂林等6人合资开设“合成铺”,从事漆器生产,生产出的漆器质地优良,风格独特,大部分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等地。
1937年,日本侵华后,生产停顿。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平遥推光漆器又枯木逢春,大放异彩。
推光漆漆料来源于植物漆树,人们称之为“老漆”、“大漆”。
推光漆器的制作,工艺独特。
先选好木料,制胎,再以猪血、砖粉涂缝,磨光,然后开始涂天然老漆,磨了再漆,漆了再磨,反复多次,最后用手掌蘸麻油在漆面上推出光泽来,而后又经过推敲、描金、彩绘等几道工艺,分别现出山水人物、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奇花异草等各种图案。
推光漆器,漆光闪闪,映影如镜,故又称“金漆家具”。
表面光滑明亮,画工精巧细腻,着色娴熟鲜明,线条刚柔相济,笔法刚劲秀丽,使用轻巧坚固,且能耐热防潮,具有的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它既能作为欣赏品陈列装饰,又有实用价值。
四、成都漆器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大多工序为手工制作,底胎用质地细腻、脱水处理后的原木,工艺涉及雕、嵌、填、描、推、绘、贴等方法,最具特色的是精细彩绘、雕花填彩(漆艺精在以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雕锡晕色丝光(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金属材质高贵而细腻,熠熠闪烁的光泽是漆器艺术的极致魅力)。
成都市漆器工艺厂装饰车间的技师在漆器上进行平绘描线。
平绘描线是成都漆艺的一种工艺,其线条刚柔相济、笔力流畅、婉转,配以彩漆晕染后犹如重彩画般协调柔和、悦目明快。
新华社记者江毅摄成都漆器工艺厂的一名技师在制作“龙腾”堆漆大花瓶。
堆漆工艺是用漆或漆灰等材料在漆器胎底将纹样堆塑出来,再加以装饰处理的技艺。
成都堆漆艺术特点在于华丽而不繁俗,极富艺术感染力。
新华社记者江毅摄成都市漆器工艺厂制漆车间的工人们在用古法制漆。
成都漆艺用漆非常考究,所使用的生漆原料主要采自川内上佳漆树,并通过其特有工艺熬制,再经过多重过滤,直至“清如油、明如镜”方能使用。
新华社记者江毅摄成都市漆器工艺厂的工人将制作好的“脱胎”叠放在架子上。
“脱胎”是指用麻布帛和漆灰制成的胎体,是成都漆艺在胎型上的一大创举。
新华社记者江毅摄成都市漆器工艺厂56岁的王世明师傅在制作漆刷。
这种漆刷以用未婚少女的发丝制成,其特点是细腻而富有韧性,能够在刷漆时达到“漆面如镜”的效果。
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张成元高2.6厘米口径16.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盘圆形,弧形壁,矮圈足。
内外皆黄漆素地雕朱漆花纹,盘内雕盛开的折枝栀子花一朵,旁有四朵含苞微绽的花蕾。
盘外壁雕卷草纹。
底髹赭色漆,左侧针划“张成造”竖行款。
此盘髹漆肥厚,漆层厚约0.4厘米,漆色红润光亮,图纹精美,雕刻工致,磨制圆熟,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技艺。
张成,浙江嘉兴西塘杨汇人,与杨茂同乡,生卒年不详,是元代著名的髹漆艺人。
张成的雕漆作品国内仅存三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一件。
山水人物纹雕红盒(南京博物院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