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合集下载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

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现状研究传统楚式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它源于中国楚文化,是楚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楚式漆器制作工艺精湛,制品绚丽多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楚式漆器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拟对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市场需求、制作工艺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沿革楚式漆器起源于中国唐代,兴盛于宋元明清,是中国传统漆器的一种。

传统楚式漆器大多采用植物漆作为主要原料,结合雕刻、绘画等多种工艺,制作工艺繁琐、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楚式漆器在古代曾是贵族、官员、寺庙等高级场所的常用器物,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繁荣。

1. 市场需求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楚式漆器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成为了一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国内外一些高档宾馆、酒店、商务场所也相继开始使用传统楚式漆器作为装饰,提升了漆器产品的市场需求。

2. 制作工艺水平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是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序,包括选料、制胎、雕刻、绘画、烘烤等多个环节,并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在现代社会,传统楚式漆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不断提高,一些传统技艺得到了新的发展和应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流失和转型的危机。

三、传统楚式漆器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保持传统楚式漆器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技术,开发出更适应时代需求的产品。

这样既能传承和发扬传统楚式漆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又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

2. 拓展市场渠道传统楚式漆器在现代社会的需求不仅来自于古玩收藏市场,还可以通过展览会、线上销售、文创产品、文化衍生品等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更广阔的消费群体。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

楚漆器艺术的形态审美一、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黑格尔的艺术史观来源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重要论断。

这里的“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称之为“普遍的力量”、“意蕴”和“内容”等等,强调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矛盾对立而又统一的精神活动。

在早期东方艺术中,人类力求把朦朦胧胧认识到的理念表现出来,但是还找不到适合的感性形象,于是就用形象符号来象征。

黑格尔将象征定义为:“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

因此,我们在象征里应该分出两个因素,第一是意义,其次是这意义的表现。

意义就是一种观念或对象,不管它的内容是什么,表现是一种感性存在或一种形象。

”[2]10就楚漆器艺术而言,我们在欣赏到它那飞扬灵动、神秘夸张的感性形式的同时,更要把握它所体现的最高的“绝对精神”,即感性形式背后所象征的楚人审美意识。

作为象征符号的楚漆器艺术,它是形象与意义、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

楚漆器艺术作为象征符号,“感性形象”的表现来源于中国“制器尚象”的造物哲学,多以现实存在的自然意象作为理念的感性形象。

“普遍意义”反映了先秦楚人不同于中原北方特有的审美观念,具体表现为一种追求无限、玄远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是建立在楚国浓厚的神巫文化基础之上的,具有原始的天真与神秘意味。

楚漆器艺术中的意义与形象不是对等的,就意义本身来讲也还不是自由自在的,是有缺陷的,形象还不能完全表现绝对的意义,但他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属性联系,否则意义与形象毫不相关,就不能起象征作用,就失其为象征艺术的意义。

可见,楚漆器艺术的感性形象不能明确见出其意义,故而呈现出神秘和奇异的特征,这也就是黑格尔指出的象征符号的“暧昧性”[2]12。

二、感性形象楚文化是南方土著文化与北方中原文化的合流,楚国宗教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原始自然宗教的影响。

世间万物都成了楚人自然崇拜的对象,尤其是将动物尊奉为神而加以崇拜,这是原始宗教的普遍特征,这一点在先秦楚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

楚漆器的艺术风格探析一、楚漆器的艺术风格(一)楚漆器器形和彩绘装饰的有机结合楚漆器主要以彩绘的方式装饰,并且数量也比较大,主要是黑朱二色, 地文互换,对比强烈,敷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深邃悠远又缤纷灿烂。

其中,金、银二色的应用是中国漆器“描金”的开端,“描金”的漆器显得高贵华丽。

漆器髹饰一般在器表髹黑,器里髹红,黑漆是漆的本色,又称生漆,也有黑色掺和了其它色,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点,对火神祝融的崇拜,红色大多用丹砂,五彩则是用植物油和矿物颜料配置的。

黑与红是基本色调,自夏禹以来就形成了这个传统,楚人继承了这个传统,但他们不改喜好附丽的本性,常常在深沉的黑色以及热烈的红色上敷陈五彩,表现楚漆器惊采绝艳的视觉效果。

综观楚漆器,无论是丧葬用品还是日常用品,都是融立体造型与表面装饰彩绘于一体,并达到一定审美境界的装饰艺术样式。

其单纯的器物造型与繁缛华丽的彩绘纹样,使漆器在审美上达到一种整体的高度完美,衍生出一种内在的节奏和外在的形式美感与空间节奏的相互渗透,在这种渗透中,器物造型的空灵和内涵感与器物彩绘的审美和神秘深邃时空秩序感互补,使器形和彩绘相映成趣。

(二)材质和审美意境的完美结合《考工记》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其中, 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造物法则贯穿全书,其开篇便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能够为良。

①”“材美”指材料的质量,强调了人对材料的选择,因材制宜;材料的质量,施工的时节又与天时、地气密切相关,“工巧”则是对主体创造性的肯定。

楚国地处南方,生柔嘉材,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等条件都符合了中国人与自然融通的造物观。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与自然亲和,顺应物性,适当加以调整选择的造物思想。

对于楚漆器来说,其审美意象与材质工艺如同是生命与肌肤,两者交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机体,审美意象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现。

换句话说,根据作品的审美特质选择与其相适合的材质,对材质实行利用和制作时,材质的特质才能充分的发挥,材质和审美内容才能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审美境界。

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

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

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楚国漆器的审美价值研究论文“物质生活资料”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具。

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手段。

文化人类学将这种以“物”为对象的领域称为“物质文化”。

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国古代漆器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中国是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它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漆器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从日常用具、丧葬用具、娱乐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几乎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自从它诞生起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是中国古代人们物质生活资料中重要组成部分。

楚漆器的造型风格夸张奇特,髹涂色彩热情强烈,装饰纹样飞扬流动、精致优美。

具体表现为:1.楚漆器的造型审美楚漆器的造型以传统和想象中的动物来造型为特色,这种特殊的风格在美学大师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也有说明“……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和题材,而具有极大地吸引力。

伏羲女娲的蛇身人首,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以及各种奇珍怪兽,赤兔金马,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各种都尤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

它们并不是以表面的动物形象。

相反,而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而且楚漆器造型的器皿和物件,同时兼具功能性与浮华繁缛的装饰性。

例如“虎座飞鸟”,“彩绘漆透雕座屏”,“彩绘漆鹿角镇墓兽”等,都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自然融为一体的典型范例。

2.楚漆器的色彩审美楚漆器的髹涂色彩。

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

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是生命之色。

而玄色指代北方,红黑二色相融合有阴阳调和之意。

以红与黑二色为主调,搭配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可以使画面的图案呈现出深邃而神秘的视觉感受;而远观之,画面又呈现缤纷灿烂,华贵而又生机盎然的视觉效果。

“墨朱流觞——楚汉漆器之美

“墨朱流觞——楚汉漆器之美

“墨朱流觞——楚汉漆器之美摘要:漆器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产物,至汉代,漆器达到了鼎盛。

漆耳杯的出现到大规模的生产和制作在汉代达到了空前的盛况。

本文选用漆耳杯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产生的缘由,同时针对楚汉年间具有典型代表的漆耳杯进行分析。

从它的实用、造型、纹饰等方面深入研究,立足在漆耳杯运用现代美学原理,探索漆艺发展方向。

关键词:漆耳杯;实用美;造型美;纹饰美漆耳杯,漆和耳杯。

漆是一种天然的涂料,耳杯,中国古代饮酒的器具,因两侧各有对称且便于手持的器耳和椭圆形杯口,故称耳杯,也有文人士大夫称其为“羽觞”。

漆耳杯不管是从选材到制作方法、从造型到纹样等,对我们今天的漆艺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我们学习传统漆文化和漆艺术有间接性的帮助,同时它的设计思维和技术手法也推进了工业社会的发展。

一、楚汉漆器之漆耳杯从出土的汉初漆器来看,大部分漆器以生活日用型为主,其中以漆耳杯的数量居多,在制作上工艺精湛,器皿造型上圆润贯通、稳定和谐,装饰纹样上飞扬流动、神秘浪漫。

漆耳杯作为一种器物,以其朴实无华的外表、不张扬实用的性格隐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润物细无声地表达了人们对漆艺美学的认知和需求。

二、漆耳杯“三美”1.材美工巧的实用美.漆耳杯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所致,也代表了我们当时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个东西,它能给人带来方便,它便是有价值的,价值的实现,正是美的体现。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说过:“任何一种东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实现它的功能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

”楚汉时期的漆耳杯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艺术。

常言道,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漆耳杯的出现就是因为生活所需,而它的存在,恰恰在我们今天看来是那么的美。

纵观发掘出土的漆耳杯,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层面来看,还得得益于当时的漆树种植数量之多,漆树的大量种植不仅促进了当时农民的收入,同时还使得漆器有足够的原材料来支撑,这种两者兼得的局面为发展漆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浅谈楚国漆艺的审美特征

浅谈楚国漆艺的审美特征

浅谈楚国漆艺的审美特征作者:王潇曼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在古代漆器发展史上,楚国漆艺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漆艺生产进入鼎盛阶段。

由于楚国人独特的文化心理和地理环境,楚国漆艺发展的审美特征有很强的包容性和独特的存异性,对秦汉漆器及后期楚式漆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楚国漆艺;发展;包容性;存异性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47-01一、楚国漆艺的发展背景(一)丰富的物质资源漆器的发展,离不开天然的大漆。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陈、夏千亩漆”一语。

战国时代的“陈”与“夏”都在楚国境内,“陈”(郢陈)位于河南淮阳一带,而夏(夏浦)则位于湖北的武汉市一带。

楚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漆树的种植分布广且种植面积大,使得楚国漆器发展得到了有力保障。

现在的湖北毛坝地区是产漆的圣地,所产之漆质地最佳,含漆酚量超过75%。

这里风景旖旎,山林肥沃,海拔适中,气候温和,非常适合种植漆树。

毛坝在1952年全国供销联社主任会议上,政务院赠给一面锦旗,由周恩来亲笔题字“坝漆名冠全球”。

(二)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漆艺发展春秋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逐渐崩溃和商品经济的发达,漆器工艺已逐渐取代青铜器工艺的地位,但漆器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

韩非子说:“车匠希望人富贵,棺匠希望人死亡”。

说明当时私人制作车具和棺木的漆器工匠已逐渐出现。

至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生产已逐渐兴旺发达,并进入鼎盛时期。

二、楚国漆艺的审美特征(一)包容性《史记·孔子世家》记述昭王时,令尹子西说:“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男五十里。

”说明西周时期,楚地疆域十分窄小。

楚国被西周异族逐出中原后,在荆山、巴山一带,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国都设在丹阳。

周成王分封诸侯之后,盟会诸侯,这是楚国第一次以诸侯身份出席朝廷召开盟会。

各诸侯依次就座,因楚国是蛮夷之地,生产力水平低下,楚子熊绎却被安排看守大庭前的火炬。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

楚国漆器特征楚国漆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特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材料、工艺和装饰三个方面介绍楚国漆器的特点。

一、材料楚国漆器主要使用的是漆作为基础材料。

楚国地处湖南、湖北一带,这里气候湿润,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楚国漆器的原材料十分丰富。

漆树的树皮中含有丰富的漆汁,经过加工和提取,可以制成漆器所需的漆料。

漆料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耐久性,使得楚国漆器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二、工艺楚国漆器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工序。

首先,漆料需要进行净化和炼制,以去除杂质和增加漆料的粘度。

然后,漆料被涂抹在木制或竹制的器具上,进行底漆的施工。

接下来,进行彩绘和雕刻等装饰工艺,以增加器具的美观度。

最后,进行多道研磨和抛光工序,使漆器表面平滑光亮。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手工操作,体现了楚国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工匠精神。

三、装饰楚国漆器的装饰形式多样,既有简约的线条和几何图案,又有繁复的人物和动物纹饰。

其中,最为常见的装饰元素是云纹、凤纹和龙纹。

云纹象征祥瑞和吉祥,凤纹象征美好和幸福,龙纹象征权力和尊贵。

这些纹饰不仅体现了楚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也传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楚国漆器还常常使用贝壳、玛瑙等宝石镶嵌,增添了器具的华丽和珍贵感。

楚国漆器以其独特的材料、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具,更是艺术品和文化符号。

楚国漆器的特点与其他地区的漆器有所不同,体现了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虽然楚国漆器已经不再作为日常用具使用,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楚国漆器的光芒继续闪耀下去。

浅析楚汉漆器的日用之美

浅析楚汉漆器的日用之美

绘術烈谒右究浅析楚汉漆器的日用之美□徐慧芳摘要:漆艺的历史几乎是与中华文明同步而行的历史,该文通过回顾与分析楚汉实用漆艺的历史,阐述其在日用领域的重要地位,侧面论证了实用漆艺在当代的开发价值,并从其承载的造物演变史背后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价值方面,分析古人享受使用实用漆器的内外因,最后总结出实用漆艺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漆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楚汉漆器实用审美价值一、楚汉漆器的历史文化积淀漆艺在我国有着约八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颇深,并且由于材料的限制,受到的外来影响较少。

在发展的历程中,随着朝代的更迭、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等,漆艺在汉代发展到了第一次高峰一一汉代漆器[1]o在汉代,漆艺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汉代的文化直接影响着汉代漆器。

汉代文化是多民族文化,主要由秦代遗留文化和荆楚文化、齐鲁文化等地方文化组成,丰富而统一。

文章主要以汉代楚文化为背景,以楚汉漆器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其日用之美。

楚汉漆器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是独具特色的,以华丽的装饰语言、丰富的漆绘图案、神秘的漆器造型著称。

究其独具特色的原因,离不开时代性与区域性。

楚汉在地域上分为楚地与汉地,楚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境以及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汉地基本是巴蜀地区,区域性十分明显,因此楚汉漆器的造型和装饰都深受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且巴蜀之地盛产漆树,原材料丰富,漆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当地居民以此谋生,这为漆器在汉代成为日用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西汉初年是楚汉漆器的繁荣时期,此时政治经济形势稳定,中央集权加强,在漆艺方面表现为国家化与制度化,朝廷对漆器行业大力扶持。

汉初,管理漆器的多数是“市府”,即管理手工业的地方官府。

女P,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写有“成市”“成市素”“成市草”,“成市”即成都县的市,“素”即做漆胎,“草”即造叫汉武帝时期以后,朝廷开始注重对漆器的集中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漆器审美价值的探析
作者:张瑞瑞徐文君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1期
摘要:漆器在楚文化和楚地美学的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楚地方文化从发展、兴盛到衰微,也向世人展示着楚人对美的特殊理解。

本文通过分析楚的漆器文化,为全面了解楚漆器的价值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楚漆器;艺术特征;审美价值
漆器在中国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

漆器作为一种古代文化的表现形式,曾是中国古代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瓷器,丝绸一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的代表。

漆器用其瑰丽的风格,以及丹漆雕几的表现形式,在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楚国漆器的装饰艺术成就
“楚国漆器是南方楚人的杰作,也是世界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支奇葩”。

1.地域性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的产生的社会基础,要理解一个时代和地区的艺术,就首先要了解这个时代和地区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它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

中国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称楚文化为“巫官文化”,因这一文化保留了中原古老的风俗,遗留下来大量的神话,同时又融入了“苗蛮”的成分,其精神特色直接形象的反映在楚漆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中。

在1973年的浙江省境内的姆渡遗址,出土的河姆渡新石器时期的一只木制的朱漆大碗,是我国的楚漆器出现的最早记录。

战国时期初,曾经鼎盛一时的青铜器文化开始日益势微,而新兴的漆器艺术则走上历史舞台,达到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从这一时期开始,漆器逐渐繁荣兴盛,同时漆器工艺的不断发展,漆器艺术形式也日臻成熟。

以至于到了两汉时期后,漆器品种之全,数量之多,用途之广泛,器物形态之精美,都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程度。

然而回顾看整个漆器的发展历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这700年中,保留下来的漆器资料大多出自楚地。

其幅地包括江汉、江淮、湖湘的广阔地区(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的部分地区)。

楚国出土的漆器分布广,产量多,品种全,是相同时期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楚人凭借着他们高超工艺技术,卓著的艺术才能和富于地方文化特色的装饰风格,使得楚漆器闻名中华。

虽然中国漆艺经历了许多历史变革和重大的技术进步,但是楚国漆器的传统风格和基本的制作工艺特征一直保存了下来。

出国漆器文化作为漆器历史发展的奠基石,对后世漆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传承性
众所周知,漆器具有胎薄体轻、坚固耐用、防腐耐酸、色泽明亮和色彩绚丽,纹样抽象飘逸等特性,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因为具有这些良好的性能,我们祖先很早就利大漆来髹涂器物。

可以说漆器是我国起源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产品,特别是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漆器几乎是人们生活中其他器具无法替代的物质生活资料。

从河姆渡新遗址出土的第一只髹朱漆碗算起,中国漆工艺已有7000多年的漫长历史。

从这时起,漆器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

《韩非子·十过》等古代文献就对史前漆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记载。

商周制漆工艺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人们制作礼器,生活用具等各种方面都有漆器的身影。

至战国时期漆器其数量、纹饰、工艺均得到空前地发展.其器型多种多样,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秦汉漆器达到漆器工艺的鼎盛时期,特别是西汉时期漆器工艺已步入辉煌。

众多的出土汉代漆器为研究汉代物质生活资料提供了丰富的物证。

其品类齐全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处都可见漆器的使用。

在此之后的隋唐五代,漆器制作向华丽的装饰工艺品方向发展,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品类繁多,技艺精湛。

元明清两代漆工艺空前发展。

总而言之,在物质文化史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漆器工艺从原始状态,发展到用途广泛、千文万华的巅峰期,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岁月,伴随人类从童年到壮年,尤其是在人类早期成长的历程中,与石器、陶器、青铜等器具一起构成了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生活资料。

然而,这些承载着历史的器具都受到了时代变迁的影响,时至今日,很多古迹和器物都难以完好保存。

3.时代性
“物质生活资料”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器具。

对于人类来说,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手段。

文化人类学将这种以“物”为对象的领域称为“物质文化”。

物质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活动的基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中国古代漆器的历史长达数千年,中国是制作漆器最早的国家,它无疑是人类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和创造.漆器作为一门造型艺术,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实体,从日常用具、丧葬用具、娱乐用具到交通用具和兵器等,几乎渗透到古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自从它诞生起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器具,是中国古代人们物质生活资料中重要组成部分。

二楚漆器的审美价值
楚漆器的造型风格夸张奇特,髹涂色彩热情强烈,装饰纹样飞扬流动、精致优美。

具体表现为:
1.楚漆器的造型审美
楚漆器的造型以传统和想象中的动物来造型为特色,这种特殊的风格在美学大师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中也有说明“……流传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它们几乎成了当时不可缺少的主题和题材,而具有极大地吸引力。

伏羲女娲的蛇身人首,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双臂化为两翼的不死仙人王子乔,以及各种奇珍怪兽,赤兔金马,狮虎猛龙,大象巨龟,猪头鱼尾……各种都尤其深层的寓意和神秘的象征。

它们并不是以表面的动物形象。

相反,而是以动物为符号或象征的神话——巫术世界来作为艺术内容和审美对象……”而且楚漆器造型的器皿和物件,同时兼具功能性与浮华繁缛的装饰性。

例如“虎座飞鸟”,“彩绘漆透雕座屏”,“彩绘漆鹿角镇墓兽”等,都是功能性和审美性自然融为一体的典型范例。

2.楚漆器的色彩审美
楚漆器的髹涂色彩。

楚人尚赤,源自远古的图腾观念——对火神祝融的崇拜。

赤为火的颜色,象征南方,是生命之色。

而玄色指代北方,红黑二色相融合有阴阳调和之意。

以红与黑二色为主调,搭配以黄、褐、白、绿、蓝、金、银诸色,可以使画面的图案呈现出深邃而神秘的视觉感受;而远观之,画面又呈现缤纷灿烂,华贵而又生机盎然的视觉效果。

3.楚漆器纹样的形式美
楚国漆器纹样的绘制元素以抽象化的自然界的动植物为典型,如:云鸟纹,鱼纹、兽纹、变形兽鸟纹等和各式花草纹等纹样以及搭配装饰的单纯几何形,如卷边纹,弧线纹、涓涡纹,圆点,三角纹,波浪纹等。

以社会生活和神话传说为想象,但又超越视觉的表象,将想象中的未可见的东西创造性的表现出来,如凤纹、云凤纹,云龙纹等。

从这些纹样元素的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楚人对抽象纹样设计的偏好——绘制的纹样,抽象且飘逸,生动而优雅,完全不拘泥于对象的自然形态,映照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动。

楚漆器纹样的构图方式也以“圆”为多。

圆,古人通常指代为天,又有丰满,饱满,圆满之意。

其中又以“圆形图案纹样”和“圆环图案纹样”的循环装饰纹样饰最为常见,以弧线纹为主体,以繁复,连续,对称等的形式排列为表现形式。

受器具的造型和尺寸的要求,装饰的纹样既要求要布局的美感,又要求繁复中求变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罗列,更多的是追求在繁复中体现出对比和调和。

大小疏密的韵律感。

而且抽象后的龙,凤,云,鸟等元素在器具上的体现,完全按照漆髹者自己的审美和理解来绘制,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器物之上,所绘制的装饰纹样的形态和要求并不是完全的一致。

如不同时期的凤纹都有自己的变形特色。

另外一种漆器纹饰是题材类的绘制,这也是楚漆器的一大特色。

绘制的题材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另一种则是描绘传说中的环境,人物和珍奇异兽的神话题材。

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纹饰,都可以看出楚人在漆器的纹样上非常重视线的表现。

无论是简单的几何图形,还是复杂的故事场景,无不用简洁流畅的线来表现。

楚人用线有直有曲,但我们可以从现留存的漆器器皿和器具中看出楚人对曲线的绘制大大的多于对直线的使用,而曲线这
种元素本身就富有强烈的韵律感,从而使描绘出的画面形象充分的流露楚美感和生气,万千气象尽显方寸之间。

这些神秘而浪漫的画面和造型,无不洋溢着楚人的天性——对生命自由的热爱,自然地崇拜,以及对天地的敬仰,对宇宙的求索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这也是楚漆器的艺术精髓所在。

除了彩绘纹样装饰的漆器,楚人还以锥画,雕漆,扣器、金银箔贴花和镶嵌等技法应用于漆器的装饰,由于技法的成本高昂,制作手法繁琐,仅仅有少数的器皿得以展现这些技法,更是精妙无比,难能可贵,在此不一一列举。

三结语
古人认为漆器艺术是一门极为苛刻的艺术表现行式。

它不但要求艺术家具备很高的艺术修养,同时也要求制作者具备顽强的毅力去耐受精神的寂寞,有些类似苦行僧式的修行。

在制作的过程中,艺术和心灵都得到了升华,所以漆器这种特殊的艺术伴随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流传至今。

楚漆器——如此富含地域文化气息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它的艺术魅力,为之注入新时代的科技力量,使其以新的面貌和新的传播方式展现在大众眼前,是每一个尊重传统历史的设计师的责任。

我们应该抱着敬仰的态度去研究它,保护它,从而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焕发出勃勃生机,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传承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