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

合集下载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国的隋唐时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数学和天文学在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一直是两个重要的科学领域。

在隋唐时期,数学和天文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使用正负数和小数进行计算,这一创新直接促进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天文学领域,唐朝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可以确定恒星位置和计算日月星辰运行的仪器。

张衡的浑天仪是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它奠定了许多天文学的基础,为日后的天文学和导航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农业和水利工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时期农业的发展一直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时期,中国的农业和水利工程得到了重大发展,各种耕作技术和灌溉设备的创新使得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同时,隋唐时期的工程师发明了许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灌溉和运河。

这些工程创新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更有效地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三、医学和药物学隋唐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医学和药物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许多重要的医学文献和药物方剂诞生于此,标志着中国古代医学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孙思邈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有名的医生之一,他发明了许多药物和治疗方案,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隋代的魏徵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医学家,他提倡养生和保健,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为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黄金时期,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在历史上永远被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技术工匠,他们的创新和发明为我国历史的长河增添了无数名篇。

本文将介绍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旨在探讨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以及其对今天科学技术的影响。

一、造纸术隋唐时期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造技术之一,与此同时,这项技术还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重要发明,为所在时期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唐朝,纸张技术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纸张不仅仅是简单的用于书写和描绘图画,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财务、银行、税务等领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火药火药是一种用于军事作战和煤矿开采的黑色药剂,它的发明和使用可以追溯到隋朝时期,但是在唐朝时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唐朝的用火药制造钢铁,可以极大提高钢铁质量,增加其硬度和韧性,甚至可以制造出可以切割石头的巨型刀剑。

此外,随着火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在军事战争中也广泛使用火药弹和火枪,使战争的模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未来几个世纪都会是火药武器占据了主流。

三、航海技术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航海技术发展的高峰期之一,也是世界航海技术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

据历史记载,在唐朝时期,我国的航海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人们通过制造舟船改变水流、加速航速,探索了东南亚、印度洋、甚至到达了非洲和欧洲。

以唐代“青铜船”为例,这种船是唐朝时期的一项重大发明,其船头和船尾以铜为材料,船体则用木材,稳健实用,是后代舟船制造技术元素。

四、天文学与数学在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和数学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学者和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陈景涓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唐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明了圆周率计算法,使得人们能够更精确地计算圆形、椭圆形和星座的面积和周长等参数。

另一方面,唐太宗赐名“神龟”,指的是大明宫的天文观测装置,它是我国天文学界最早的“天象台”,目的为记录天体的运行时令和位置,他在贯穿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三朝期共有过10余次修复,汉阳陵发掘出来的篆文虽然马马虎虎,却证明其在唐朝的知名度甚至历经五代十国。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一、引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时期之一,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还在科技创新与发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探讨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的发展在隋唐时期,水利工程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首先,大运河的修建连接了北方和南方的水路交通,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

其次,隋唐时期修建的灌溉渠系,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对当时社会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造纸术的发明隋唐时期的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技术之一,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传播知识变得更加方便和广泛。

此外,造纸术的传播还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和流通,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四、冶金技术的进步隋唐时期,冶金技术在中国达到了新的高度。

钢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新的冶炼技术被应用于生产中。

其中最著名的是“青铜水银法”和高温炼铁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冶金工艺的效率和品质,为国家的军事制造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印刷术的创造与传播隋唐时期,中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取得了世界印刷史上的重大突破。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促进了书籍的传播与文化交流。

印刷术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文化的普及和知识的传播,对当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六、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隋唐时期,中国数学和天文学取得了重要成就。

数学方面,隋朝数学家杨辉的《积乘书》成为了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其中介绍了杨辉三角形等众多数学问题。

天文学方面,开元暦和贞观历的编制为隋唐时期的天文学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的历法制定产生了影响。

七、发明与发展的影响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发明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其次,科技创新促进了人们的航海、商业、文化和科学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仅是由于政治上的稳定、人口的增长,还因为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和文化都有了重大进步和繁荣。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与文化繁荣。

一、科技进步1. 造纸术从东汉时期开始,我国的造纸术就开始发展起来。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造纸术已经十分先进,甚至随后还传到了日本和朝鲜。

隋唐时期的造纸术主要是由皮纸转变成了用棉麻和糯米来制作纸张。

这种新型纸张质地更加柔软韧性好,比较适合用来做书面记录和印刷作品。

2. 钢铁冶炼技术隋唐时期,我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最重要的是高炉冶炼技术和水力锤锻造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高炉冶炼技术不仅能够生产大量的生铁,还可以用来炼制钢。

水力锤锻造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锻造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3. 移动式印刷术在隋唐时期,《千字文》和《三字经》被视为通行教育的基本读物,因为它们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满足社会上对于这些读物的需求,唐代李渊皇帝下令研发了一种移动式印刷术,开创了我国印刷术的新纪元。

这种印刷术可以把一个页面分成若干个字或词精细地排列在小木块上,再采用印墨、垫纸,用力压制的方式来印刷书籍。

二、文化繁华1. 诗歌建立新格律唐代被称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出现,他们的诗歌作品对于中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朝的诗歌在形式上采用了七绝、八行、五言、七言等不同的格律形式,使得诗歌的繁荣度远胜于其他时期的文学。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等人,因为他们的极高才华和卓越成就而被后人传颂不绝。

2. 留下了大量的佛教文化遗迹隋唐时期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佛教在这个时期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朝时期,推广佛教的文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高度。

唐代的长安城里修建了许多寺庙和塔,那些被留存下来的文物和遗迹如今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对象。

唐代还出现了著名的佛教文化硕士——鉴真法师,他的出现不仅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而且也推高了中华文化的名声。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文化繁荣

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与文化繁荣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不仅涌现出了大批文学名家,而且也是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些开创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为中国历史上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隋唐时期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据传,早在汉代开始,我国就有了使用蚕丝制造纸的记载。

但真正意义上的造纸术出现在东汉末年,当时一个名叫蔡伦的官员发明了“法造纸”,从此中国的造纸术开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隋唐时期,中国的造纸术进一步完善,它的生产技术变得更加成熟,这种技术还开始向世界其他国家传播。

造纸术的发明除了对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外,也对世界上其他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天文学的发展隋唐时期在天文学方面有很大的发展,这时,中国已经开始在天文学方面占据了世界领先地位。

“天文术”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开始形成,有关历法和天文学的文章开始在隋唐时期开始出现。

当时的科学家不仅推算了太阳、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和轨道,还发现了许多天象现象。

这些科学家还对天文仪器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戴逵、张衡等,他们的成就让隋唐时期成为我国天文学发展的高峰期。

三、数学的进步隋唐时期是我国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传统的“九章算术”开始发生改变,一些新的算法和术语被引入,这使得数学的理论和应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隋代数学家王孝消息早就有亚里士多德的重力实验所得结论的思想,而且进行了尝试。

在唐代,数学进入了黄昏期,但是一些数学家仍在不懈地努力,例如李世民时代的李淳风和唐玄宗时代的裴度等数学家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医学的进展中国的医学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医学学科之一。

在隋唐时期,中国医学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对一些疾病提出了独特的治疗方法。

坚持“扶正祛邪”的原则,不仅注重药物的治疗,而且还注重针灸和推拿等手段的应用。

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医学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医学著作《千金方》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圣经。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第6课 隋唐的科学技术

3、僧一行测量( 子午线 ) 4、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 ) ,编成了( )一书,后人 《千金方》 尊称他为( “药王” )
再见
文昌中学 曹轼凤
桥身全长50.82米 大拱跨度37.37米
跨度大而和拱高较小, 有什么作用?
特点三
造型美观
赵州桥栏板上的兽面花纹
一、赵州桥
设计者: 李春 ( 隋朝 )
设计科学、便于交 1、赵州桥: 特点:
通、造型美观
意义: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启示:
体现了中国古老人们的聪明和智慧。
我们的课本是用什么方法 印刷出来的?
除此之外,僧一行还有哪些重大成就?
成就:(1)测量子午线
(2)制定《大衍历》 (3)发现恒星移动现象
四、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
1,孙思邈是什么时候的医药学家? 2,孙思邈的医药学名著是什么?主要记录 了哪些医药学成就? 3,孙思邈有哪些重要的卫生保健主张? 4,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 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 但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
隋唐时期 发明时期:
发展: 唐朝晚期 印刷中心: 城都、洛阳
代表作: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 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意义: 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播
三、僧一行测量子午线
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年),唐朝魏州昌乐 (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 张遂自幼天资聪颖、刻 苦好学,博览群书。青 年时代到长安拜师求学, 研究天文和数学,很有 成就,成为著名的学者。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隋唐时期 发明时期:
发展: 唐朝晚期 印刷中心: 城都、洛阳
代表作: 《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 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意义: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多伟大的成就。

它们不仅在当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两个方面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成就。

一、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1.码头建筑学在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十分兴盛。

据史书记载,唐朝时期建造的龙舟就有七十余艘之多。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人们不断创新,发明了很多关于船只的科学技术,比如码头建筑学。

唐代的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下令修建鄞州惠世县江乐堤,这在当时被称为“人间第一码头”。

它不仅规模庞大,而且结构非常复杂。

它采用了复式坡道、绞车吊篮等多种现代化形式,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码头建筑之一。

2.火药隋唐时期的火药也是世界上最早的。

据史料,《武经总要》中就有一组介绍火药制作的图解,其中详细描述了火药的制作方法。

同时,唐皇朝也规定生产火药的工艺必须保守,以制止泄露。

唐代将火药应用于军事领域,从而在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优势。

3.农学唐朝时期,农学方面的研究也十分广泛。

隋唐时期的农民根据土地的特点和气候条件,研究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自创耕作方法。

如唐代李时中所著《农桑辑要》这部农学著作,对前代农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加以改进和发展,为后代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依据。

二、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1.诗歌隋唐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

唐代的诗歌更是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他们的诗歌以豪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2.绘画隋唐时期的绘画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阶段。

唐代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千里江山图》,他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南低、中高、西北孪生的山水风光和风情人物,表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和兴旺。

3.戏曲隋唐时期的戏曲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戏曲的重要历史时期。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

初中历史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政治经济繁荣,还呈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创新成就。

本文将从农业技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方面探讨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

一、农业技术的创新隋唐时期,农业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其中,最为重要的成就是水利工程。

隋朝的大运河工程是古代世界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使得交通运输更加便利,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农业方面,水稻的种植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引水灌溉和水田分水制度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二、造纸术的革新隋唐时期,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使用纸张的造纸术。

早在隋朝,张衡发明了纸浆制作工艺,使纸张的质量明显提高。

唐朝的蔡伦进一步改良了造纸术,发明了麻纸、桑皮纸和黄纸等不同质地的纸张,使得纸张的制作更加普及和便捷。

纸张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教育和信息传播,对于隋唐时期的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火药的应用隋唐时期,火药的应用得到了很大的突破。

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在军事和工程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唐朝军队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如火药箭、火枪等,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火药也在工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火药爆破技术在建筑和挖掘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

四、指南针的改进隋唐时期,人们对指南针进行了改进和应用,使得航海和导航得到了重大的突破。

唐朝制造了铁质磁石,制成了指南针,并运用在航海和航空领域,极大地提高了航海过程中的定位准确性和人们的安全性。

五、活字印刷术的创新隋唐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和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

唐朝的颜真卿改进了活字印刷术,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使得书籍的制作更为便利和迅速。

活字印刷术的问世,使得文化和知识的流传变得更加广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的科技创新成就是非常丰富和多样的。

农业技术的创新、造纸术的革新、火药的应用、指南针的改进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创新等,都对隋唐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历史概述天文历算天文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进步。

唐代王孝通约生活在北周武帝至唐太宗时期在《缉古算经》中首次运用解三次方程式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工程计算问题。

全书共二十个问题,如第二问,即以三次方程式来解答土木工程问题:假令太史造仰觀臺,上廣袤少,下廣袤多,上下廣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廣袤差三丈,高多上廣一十一丈。

甲縣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縣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積七十五尺,限五日役臺畢,羨道從臺南面起,上廣多下廣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甲縣一十三鄉,乙縣四十三鄉,每鄉別均賦常積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羨道畢,二縣差到人共造仰觀臺,二縣鄉人共造羨道,皆從先給甲縣,以次與乙縣,臺自下基給高,道自初登給袤,問臺道廣、高、袤及縣別給高、廣、袤各幾何?唐高宗时,李淳风602-670年等人审定并注解了《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等十部算经,称为“算经十书”。

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唐置国子监算学,“算经十书”成为唐朝算学的规定教科书。

其中《缀术》在公元十世纪不幸失传,其余九部基本流传至今。

國子監算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

學生三十人。

博士掌敎文武八品已下及庶人子爲生者。

二分其經,以爲之業。

習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邱建、夏侯陽、周髀十五人,習綴術、緝古十五人。

其紀遺、三等數亦兼習之。

《旧唐书》历法方面,刘焯在隋开皇二十年600年提出制订的《皇极历》,吸取了北齐以来成果,发明了等间距二次内插法,推算每天太阳视运动的速度。

太阳视运动即我们在地球上以地球为参照物观看太阳的运动。

西方即根据此种运动一度认为地球为宇宙核心,即地心说。

唐初,王孝通还与其孙编制过《戊寅元历》,已经开始使用定朔法,即按照实际日月观测位置为准来确定一个月为29或30日的方法,而取代之前的平朔法,即大月30日小月29日间隔排列。

到唐高宗时,李淳风造《麟德历》,从此确定使用定朔法,相沿至今。

唐玄宗时,命僧人一行683-727年主持改历。

一行与梁令瓒合作创制了能够直接测量黄道坐标的黄道游仪,并以此测量了二十八宿距天球北极的度数,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

一行还根据南北各地测量北极高度及二至日日影短长的结果,推翻了“王畿千里,影差一寸”的说法,证明影差与距离的比例不是定值,而早在南北朝时就有人怀疑这种说法,隋代刘焯也建议通过实地测量来证实,没有得到采纳,到这时才通过实测证实。

通过在今河南东部、南部的测量,他得出大约351里80步约合今123.7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与现代值相差11.8%,是世界历史上在地面实测子午线的一次重要尝试。

开元十五年727年,《大衍历》成。

一行根据对地球绕太阳运行时速度变化的大致规律,提出每两个节气之间黄经差相同,时间间距不同的定气概念。

于是他发明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

开元十三年725年,一行还与梁令瓒合作制成了漏水转动的浑天铜仪。

仪体29至30转而日月相会,为一月;仪体365转而日周天,为一年。

这种表示天体运动并指示时间的仪器是后世天文钟的前身。

医学隋唐医学有了新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唐代国子监的医学博士教习内容来看:諸藥醫博士一人,正八品上。

助敎一人,從九品下。

醫師二十人,醫工一百人,醫生四十人,典藥二人。

博士掌以醫術敎授諸生。

醫術,謂習本草、甲乙脈經,分而爲業,一曰體療,二曰瘡腫,三曰少小,四曰耳目口齒,五曰角法也。

《旧唐书》可见当时已经分有内科体疗、外科疮肿、小儿科少小、耳目口齿科等,还有今天中医拔火罐的前身“角法”。

針博士一人,從八品下。

針助敎一人,從九品下。

針師十人,針工二十人,針生二十人。

針博士掌敎針生以經脈孔穴,使識浮沉澀滑之候,又以九針爲補瀉之法。

其針名有九,應病用之也。

按摩博士一人,從九品下。

按摩師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

按摩博士掌敎按摩生消息導引之法。

《旧唐书》还有针灸、按摩等专门的博士,其中,先学习经脉穴位和脉象后,才能治疗。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医学家,留有著作传世,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隋代曾任太医令的巢元方等人共同撰写《诸病源候论》,共五十卷,分为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研究病因,并对疾病进行分类、鉴别与诊断,是一部医学巨著。

隋代至唐初的孙思邈581?-682年,以其对医药学的伟大贡献,被称为“药王”。

他撰成《千金方》三十卷与《千金翼方》三十卷。

孙思邈还重视特效药的研究与药物的采集方法,除药物学之外,还有很多医学著作。

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体现了他高尚的医德。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黄帝鍼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脉、三部九候、五臟六腑、表裏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苖、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隂陽禄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至顛殞。

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鑚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

又須涉獵羣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覩事則不能黙而識之;不讀内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徳;不讀莊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

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赜,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而盡善盡美者矣。

《千金方》唐高宗时,苏敬等人重修《本草》,共五十四卷,被称为《新修本草》,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因英国公李勣参与编撰而得名,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南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还改正了《集注》中错误记述的四百多种药物。

新增的药物中,不少传自波斯、南海等地,这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交流对中医发展的促进作用。

《新修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

唐玄宗时,王焘670-755年撰《外台秘要》四十卷,分为一千一百零四门,记载了六千多个药方。

王焘几乎将当时所见的各种医书都研读过,采撷精要,因此《外台秘要》价值很高。

王冰约710-805年潜心研究《素问》,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篇,对整理中医古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后人研究《素问》,大多是在王冰已有的基础上。

建筑隋唐以前的建筑,今天所能见到的极少。

由于隋唐建筑仍有少量存世,加之这一时期相关传世文献较多,又被借鉴到周边各国,因此有必要专门介绍隋唐建筑。

赵州安济桥位于今河北赵县,跨洨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跨大弧平的单孔石拱桥。

这座桥由隋代工匠李春设计而成,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全长54米,券高7.23米。

主券两侧,分别有两个空腔小券,以减轻桥身与桥基的负重,在洪水时可以增加过水面积以减轻对桥的压力。

隋唐长安城是隋代建筑家宇文恺、高龙义与唐代阎立德设计建筑的。

全城规模宏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全城周围约七十里,坊市、街道、绿化、排水等方面规划完整。

这一时期,里坊封闭,市场集中,是长安城和唐代部分重要城市,甚至是边疆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和周边国家都城的突出特点。

长安城有三大内:位于城市正北方的宫城,东城的兴庆宫,以及在外郭城东北的大明宫。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时,高宗时完成,正殿含元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三间,台基高出地面四十余尺。

宫内还有马球场、梨园、道观等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和场所。

唐代木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今天山西省五台山的南禅寺,建于建中三年782年,佛光寺建于大中十一年857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此外,唐代砖瓦建筑也逐渐在南方开始推广,部分地区用瓦房代替了竹木建筑,有的城市开始在城墙上包砖。

雕版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最早应与印章的篆刻等艺术有关。

最初雕版印刷是为了印制佛像、图画等物品,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有关系。

中国古代在普及纸制品后,以写本为主,但写本如果抄成复本,会出现转抄错误,而转抄耗费时间长,因此写本书籍很易散佚。

雕版印刷术出现后,这种情况大为改观,很多书籍从此可以流传至今,这在文化传播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雕版印刷有很大的弊端,即只能印刷一种印刷品,不能够像宋代的活字印刷术一样可以排版后印刷其他书籍。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学界尚有争议,但大体应在公元7-8世纪基本出现。

现存的唐代雕版印刷品,主要为晚唐的佛经、历书等书籍。

我国出土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王阶印造的《金刚经》。

此外还出土有晚唐的历书。

这些印刷品雕刻精美,印刷清晰,这说明晚唐时期我国雕印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到唐末,印刷术已经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大部地区。

当时刻印的书籍,主要有字书、韵书、历书、佛经、术数书等。

成都是当时印刷业的一大中心。

印刷术发明后,逐渐传播到全世界,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交流作出的巨大贡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