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导学案)
人教版八下第七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旅客运送,还是物流运输,都会有提升作用。
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沪杭高铁开通后,将与早先开通的沪宁高铁一起,形成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经济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11.活动参与:张予墨的家住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的时间。
(1)与传统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2)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4)丝绸文化——优质生活的感受:距今四千七百年的良渚出土丝织物就已揭示了杭州丝绸的历史之久,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的诗句又道出了当时杭州丝绸的水准之高,旧时清河坊鳞次栉比的绸庄更见证了丝绸经济的繁荣。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1)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课时编号: 002 课型:新授课编写人:张冬梅班级八8 姓名刘健春【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2、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学习重难点】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优越性。
在地图上落实相关知识点。
【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一、江海交汇之地1、人们通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本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景观有:苏州园林。
2、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位置:位于的4、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稠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上海,我国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其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3、随着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步加强。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书中做标注)2、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
(在书中做标注)(二)合作探究完成课本51-52页活动题1-2(三)展示提升1、完成课本55页活动题1-32、完成课本57页活动题1-2【构建体系】:【课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A )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D )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3、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B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4、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A )A.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5、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 能源丰富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C 劳动力充足D 科技力量雄厚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1)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带——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处于沿江沿海,南北居中交汇的区位,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节课以《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为课题,主要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及影响因素。
这两个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是本节内容的主线,也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本案例将当前的经济危机融入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形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掌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对区域经济分析的一般认识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图片资料,探讨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特点。
影响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因素。
【教学方法】本节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读图分析法,图文资料演示法,加强直观印象,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图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在合作与交流中既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又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教具准备】课件、图片、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演示夫子庙、杭州西湖和东方明珠塔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学生谈从图文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过渡:是什么机遇,使这些城市在经济,环境,城市建设等社会各项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今天我们走进为其提供发展机遇的地区长江三角洲,来了解那里的经济状况——引出课题板书: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新课讲授:演示图片:“长江三角洲位置图”学生活动: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小结:传统的地理位置指长江与钱塘江在入海处沉积成的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引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和进步潜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鱼米之乡”。
本次导学案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地区的特点和魅力。
二、进修目标1.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精通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能够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进修内容1.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状况;3.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4.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四、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它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
2. 自然资源分布状况: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
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交汇于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同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进步。
气候温柔潮湿,四季分明,适合各种作物的发展。
3. 经济进步现状和特点: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和效劳业。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大量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
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也各自拥有奇特的产业优势,如纺织业、电子产业、汽车制造等。
4. 优势和面临的挑战: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持点。
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挑战。
如何平衡经济进步和环境保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需要沉思和解决的问题。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了解了它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进步等方面的状况。
同时,也认识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进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尽力解决。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7、▲ (可选项)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科技
力量雄厚
★ ★登 顶: 8、▲ (可选项)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旅游业非常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等级评定:(标准:课本笔记的勾画标记情况、工整、丰富、正确、拓展等方面。教师或小组长检查评定为 ABCD 四个等级) 本课反思 今日所得: 今日不足: 还有疑惑的地方:
两人对子学: (对学展示) ①对子间就随堂笔 记相互检查独学完
完成教材 P55 面活动题, 认识区域发展
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 2015 年 12 月 16 日到 18 日在某某乌镇举行;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网络 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大会已经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乌镇 互联网医院是全国首家互联网医院。乌镇互联网医院推出乌镇互联网 医院官网与乌镇医院 APP,为全国百姓提供以复诊为核心的在线诊疗
某某的、等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周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
水乡古镇,具有典型的“”的水乡风情,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
10、传统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 、、、和等,满足了不同人群 的旅游需求。 展示主题一:完成教材 P55 面活动题,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 响。
展示主题二:▲(可选项)讨论家乡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
要点点击 一、江海交汇之地 1、读图查找:在 50 页图中圈划出下列地理事物
讨论自学阶段未完 展示主题二: 成的问题以及新问 ▲讨论家乡 题,并相互讲解, 文化特色对当 达成共识,得出较 地旅游业的影
(1)省区:某某市、某某省、某某省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质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地理八年级下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各月降水量较成都市均匀,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
3.气候湿热,所以饮食比较清甜(二)地形特征:1.观察长江三角洲地形图,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主体为长江以南的太湖平原。
零星散布着一些小山丘。
2.结合气候,得出适合西湖龙井的种植环境。
(三)河湖特征:1.在地图上找出长江、钱塘江、太湖,并圈注。
2.展示其他河湖位置。
3.引导学生得出: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水源充足。
所以这里河产丰富。
4.河湖联系:观察地图得出:京杭运河沟通了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
5.水文特征:结合地形和气候特征,得出这里江阔水深,水流平稳,有利于水运。
(四)土壤特征由于这里是冲积三角洲平原,农耕历史悠久,经过长期耕作,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小结:三、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一)渔业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三角洲为什么被称作“鱼米之乡”?1.展示淡水渔业2.展示桑基鱼塘(二)种植业1.粮食作物:水稻2.经济作物:油菜,茶叶,桑蚕(三)活动探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探究河流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以长江三角洲为例补充说明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根据图文资料认识河流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3.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利与弊。
利——为成都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弊——水量大的时候岷江会泛滥成灾,对成都的农业造成损失。
4.说说都江堰工程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战国时期,有效的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既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灾害。
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5.讨论:长江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上游: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水能和灌溉方面;下游:主要体现在水资源、灌溉、航运、养殖等方面。
小结:四、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1)学生观察图“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
7.2-1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导学案

自 导
主 学
课
主
前
预
导
习
学
C D B 2.长江三角洲是驰名中外的(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 4、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5、长江三角洲地区民居墙体高、房顶坡度大是为了( ) A.通风防潮、利于排水 B.便于拆迁,适合游牧生活 C.防寒保温 D.房顶坡度大是为了防止冬天积雪过多 6、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同为什么我国江南是 “鱼米之乡” , 而阿拉伯半岛水资源匮乏( ) A.地形因素 B.海陆位置 C.洋流影响 D.纬度位置 7、临沂的小明同学来到“鱼米之乡”看到的景观是( ) A
《 7.2 鱼 米 之 乡 — 长 江 三 角 洲 》 第 一 课 时 导 学 案
学习 目标 重 点 难 点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 2、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
【巩固测评】 1.下列图片哪一张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
自
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一、江海交汇之地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 )游地 区,濒临( )海和( )海,地 处江海交汇之地。 2. 长江三角洲包括( )市、 ( )省南部、( )省北部地区。 3.“鱼米之乡” 本区地势( ),河网( ), 湖泊星罗,盛产( ) (粮食作物), 也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 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的“鱼米之乡” 。 4.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 这里依靠 ( ) 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 ( )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 ( )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 ( )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 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 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 P52 书中图文材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 原发展的影响。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研究报告、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重点题型整理
1. 判断题:判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等地。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本节课主要内容有:
1. 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等地理特征。
3.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情况,包括水稻种植、渔业等。
4.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掌握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特点,如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5.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与交通: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布、交通状况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6. 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挑战与战略:掌握长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约束等,并了解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学习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会分析该地区的地形、气候和便利的水运条件。
2、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成都平原为例,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认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辐射作用,理解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4、了解江南水乡的文化特色。
【预习案】
一、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49-57页进行知识梳理;用红笔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书面完成自学导航题目;3、将预习中不能自我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以上要求课前独立完成。
二、自学导航:
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1.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
2.位置:位于的下游地区,濒临和。
3.地形、地势、河流:地形以为主。
地势,河网,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成都平原被称为“”
4.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这里可以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5.气候: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6.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7.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作用。
知识点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8.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
(在书中做标注)
9.了解长江三角洲有哪些传统的文化。
(在书中做标注)
【课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江苏省 B:上海市 C:安徽省 D:浙江省
2.下列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的是()
A:水稻 B:棉花 C:淡水鱼 D :甜菜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也是我国最大城市的是()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 :深圳
4 .下列属于长江三角洲旅游景区的是 ( )
A .苏州园林 B.明十三陵 C.秦始皇兵马俑 D.布达拉宫 5. 有关长江三角洲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能源丰富
B 海陆空交通运输业发达
C 劳动力充足
D 科技力量雄厚
6.读“长江三角洲”图完成。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范围:主要包括B 、A 南部和C 北部地区; (2)河流、海域:
D ,
E ,
F ;岛屿:
G ,面积仅次于台湾岛和海南岛,为我国第三大岛。
(3)这里以 (地形)为主,是我国重要的 产区;这里湖泊众多,图中湖泊H ,是
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4)本区是全国最重要的
工业基地。
三、我的疑问(记下你的疑问,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交流)
【探究案】
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
以长江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
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1 )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A
B
C
D E
F
G
H
3、议一议:长江上游和下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
4、资料一: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
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
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5、思考:上海对长江三角洲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