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_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合集下载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定义在最抽象的术语中,浪漫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想象力自发性、富有远见的独创性、奇观和情感自我表达价值的胜利,它超越了平衡、秩序、克制、比例和客观性的经典标准。

In the most abstract terms, Romanticism may be regarded as the triumph of the values of imaginative spontaneity, visionary originality, wonder, and emotional self-expression over the classical standards of balance, order, restraint, proportion, and objectivity。

浪漫主义作家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在荒野中哭泣的先知声音,脱离社会等级体系。

The Romantic writers tended to cast themselves as prophetic voices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 dislocated from the social hierarchy.他们鄙视模仿古典模式是对所有重要角色想象的自主性的侮辱。

They scorned the imitation of classical models as an affront to the autonomy of the all-important creative imagination.浪漫主义虽然继承了启蒙运动的大部分人道和政治自由精神,但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了它的分析理性主义,将其与当代商业、政治和道德哲学的冷酷计算思维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本-瑟姆的作品中)。

Although inheriting much of the humane and politically liberal spirit of the *Enlightenment, the Romantics largely rejected its analytic rationalism,associating it with the coldly calculating mentality of contemporary commerce, politics, and moral philosophy (as for example in the work of *Bentham).浪漫主义培养了各种形式的怀旧和原始主义。

世界哥特文学年表

世界哥特文学年表

世界哥特文学年表2011-06-27 22:08:43世界哥特文学共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经典时期、复兴期、转型期。

经典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初)哥特小说在此诞生,并在浪漫主义时代的洪流中繁荣1747《克拉丽莎》赛缪尔理查森开创了“女郎-恶棍”这一经典的对立模式1764《奥特朗托城堡》霍勒斯沃波尔哥特小说的开山鼻祖,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小说的模式1790《朱莉埃特》萨德1794《凯莱布。

威廉斯》威廉戈德温1794《尤道弗的奥秘》安莱德克里夫确立哥特式小说标准样式,使哥特式恶人(villain-hero)进入文学领域1795《修道士》马修刘易斯恐怖型哥特式小说的开创者1797《柯林斯的未婚妻》歌德开辟了正统文学中“吸血鬼”想象的先河1798《威兰》查尔斯布朗恐怖型哥特式小说的代表,具有独创性的复杂恐怖心理描写影响了后世的一些著名小说家。

1797《克里斯特贝尔》赛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99《睡谷》华盛顿欧文以桃花源式的乌托邦主题,哥特式风格以及叙述真实性,成为美国短片小说的经典1800《茱莉亚》萨利伍德感伤型哥特式小说的代表1804《庇护所》伊萨克.米契尔1813《麦布女王》雪莱1817《黑夜故事集》霍夫曼1818《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哥特式小说在其经典时代的巅峰之作,科幻小说的鼻祖1819《圣艾格尼斯之夜》济慈复兴期(19世纪)哥特式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现实主意大师们也用哥特式说法描述社会与现实1819《吸血鬼传奇》威廉姆波利多里吸血鬼小说的鼻祖1819《艾凡&》瓦尔特司各特把哥特式的手法完美运用于中世纪历史小说中1827《拉。

古兹拉》梅里美1840《怪诞故事集》爱伦.坡把心里探索与道德探索完美结合,表现人物灵魂深处善恶冲突的哥特小说大师1843《古宅青苔》纳赛尼尔霍桑1847《呼啸山庄》艾米丽勃朗特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哥特的经典之作1847《简爱》夏洛特勃朗特为哥特注入现实的内容和激烈的情感1852《荒凉山庄》狄更斯惯用哥特式恐怖气氛描写现实,哥特式恐怖小说体裁同社会谴责小说体裁结合起来1866《吸血鬼变形》波德莱尔1872《卡米拉》雪利登勒法努第一部吧女性吸血鬼写作主角的哥特小说1891《道林格雷的画像》奥斯卡王尔德1895《空中骑士》安布罗斯比尔斯继承爱伦坡,霍桑哥特传统的同时,又开创了“邪恶灵异”的超自然成分1897 《德拉库拉》布拉姆斯托克塑造了哥特史上最著名的“恶棍英雄”吸血鬼伯爵德拉库拉1898《拧紧的螺丝钉》亨利詹姆斯1904《古董商灵异故事集》蒙塔古詹姆斯开创考古学式的哥特小说风格1908 《螺旋楼梯》玛丽罗伯茨莱因哈特联结起了哥特小说与推理小说的血统关系转型期(20世纪20年代)哥特小说发展的中心移到了美国,特别是在南方,哥特开始积极在各个文化领域拓展疆域1924《通向印度之路》福斯特1936《押沙龙,押沙龙!》威廉福克纳美国南方哥特小说开始真正繁荣1938《鬼魂出没》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新哥特式代表,现代人哥特情怀的极端演绎1940《土生子》莱特运用哥特式恐怖来表现种族主义造成的可怕后果1943《伤心咖啡馆之歌》麦卡勒斯1952《慧血》奥康纳具有强烈的南方气息和独特的“哥特式”艺术特色1954《蝇王》威廉戈尔丁运用了哥特式小说的手法对人性作了深刻的探索1959《马尔科姆》帕迪1966《冷血》杜鲁门卡波特1976《夜访吸血鬼》安妮赖斯以其非凡的想象力构建起一个吸血鬼家族的史诗1987《宝贝儿》莫里森1995《衰落的城堡》洛伏克拉夫特使哥特的影响遍及文学电影音乐等各种艺术领域。

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

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

论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上)内容摘要: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心理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的鼻祖;唯美主义的先锋;“美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之一”,从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不朽的地位。

在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语言和形式最为有特点,特别是在他那些具有哥特风格的小说中,诡魅幽婉的文风,以及对血腥和死亡的迷恋都不仅吸引了文学批评家们的注意,读者们更是为之侧目、流连忘返。

爱伦·坡是哥特小说作为半正统文学样式开始复兴时的哥特小说家,他善于对人物心理加以描写并突出道德探索和人性冲突的主题,可谓在凄美的惊悚中写尽人类灵魂深处的善恶纠葛以及对死亡和惩罚的惧怕。

本文将从爱伦·坡本人的身平着手,对其哥特小说创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哥特式风格的特点进行剖析,浅析其对文学文本接受和解读的影响以及此风格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爱伦·坡;哥特小说;恐怖;荒诞;死亡The Gothic Style in Allan Poe’s NovelsAbstract: Allan Poe is an exceptional nineteenth century American poet,novelist and literature critic.He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psychology novels,detective novels and science fiction;the pioneer of aestheticism and one of the initiators of literature critics.So he has become an immortal figur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llan Poe is recognized for his language and form of writing.Especially the dark and mysterious style of writing and the fascination for blood and death he exhibited in his gothic novels.Those drew the attention of many a literature critic,it also deeply impressed ordinary readers. Allan Poe is a gotjic novelist,when gothic novels began to revive as a half orthodox style.He is good at depicting people’s inner thoughts,and highlights the theme of moral exploration and humanity controversy.It describes the str uggle of good and evil in everybody’s soul and the fear of punishment and death.This thesis will start with Allan Poe’sbackground information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for Allan Poe to creat gothic novels.Then it goes on to analyze the charactistics of gothic novels.Finally,the thesis will try to analyze how to evaluate gothic novels in general and how to appreciate their aesthetic value.Key words: Allan Poe; gothic novels;fearful;fantastic;death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在世时长期担任报刊编辑工作。

华盛顿欧文英文介绍(课堂PPT)

华盛顿欧文英文介绍(课堂PPT)
• The most profound and comprehensive idea of romanticism is the vision of a greater personal freedom for the individual.
4
Romanticism
• A. a movement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music and art which developed in Europe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 6. American Romanticism is, in a certain way, domanticism
• A. Romanticism celebrates the triumph of feeling and intuition over reason. It is suspicious of the rationalist explanations of the universe and human nature by the enlightenment writers.
8
American Romanticism
• C. Romanticism looked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with a nostalgic fascination. Gothic styles, “oriental” styles and other exotic styles were favored by romanticists.
Washington Irving
The Sketch Book
1
American Romanticism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文学的发展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

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

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

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

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

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

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

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

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睡谷的传说简介

睡谷的传说简介

《睡谷的传说》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经典.虽然它创作于19世纪初,文本内部却孕育着20世纪后现代小说特有的解构特征.作者欧文以超前于他的时代的艺术直觉,通过对小说桃花源式的乌托邦主题、哥特式风格以及叙述真实性等所进行的消解,留给我们一个"亦此亦彼,非此非彼"的文本世界.以此改编的电影《断头谷》:在18世纪的纽约市里有一位叫做Ichabod Crane (Johnny Depp饰)的治安警察,他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用科学去帮助警察调查罪案。

由于他的方法对已经建立的警察体制形成很大的潜在威胁,所以他被派往了一个名叫“SLEEPY HOLLOW”(沉睡谷)的北部的偏僻小镇上去调查一宗连环谋杀案。

在小镇郊外阴森险恶的黑丛林里,发觉了几具被砍掉了头颅的尸体,当地许多人相信是被一个手持斧头、骑着一匹黑马、没有了头的午夜骑士式的幽灵的“杰作”,当地的居民都认为这个没头的骑士是一个邪恶的魔鬼。

Crane 虽然有些害怕,但有头脑和坚信科学的他却无法接受这一个谣传。

当他展开调查的同时,他也爱上了当地一名女子---Katrina Van Tassel(Christina Ricci饰),一个行动不便的年轻漂亮女子,为了能娶到她,为了证明他要比镇上其他人要优秀,他立定决心要掀开这个系列谋杀的真相。

但可能这个传说流传得太久,仿佛是件真事一样。

而且很快,他发觉他不用再去寻找这位传说中的无头骑士,因为这个骑士已经找上门来了……《睡谷的传说》中,欧文是这样给我们描述“睡谷”的:“离开这个村庄不远,大约两英里路光景,在高山之间,有一个小山谷,或者不如说,一块凹地,它算得上是全世界最安静的地方。

一条小溪穿谷而过,汩汩的水声刚好催人入梦,偶尔一声鹌鹑的轻啼,或者啄木鸟“得得”啄木的声音,几乎就是打破这万籁俱寂的气氛的惟一的声响了。

”这里“仿佛有一种昏沉沉、令人思睡的力量笼罩着整个山谷,甚至渗透了那儿的空气。

”在这样的自然氛围下,作者又加入了自己童年时代打松鼠的回忆和感受。

哥特小说在美国的发展

哥特小说在美国的发展

哥特小说在美国的发展作者:张丽君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

但很快传到世界其他国家。

在经历了英国哥特小说的繁荣之后,哥特文学的中心逐渐转到了美国,并且逐渐发展起来。

文章主要讲述了哥特小说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美国文学中出现的几位著名的哥特小说的作家。

关键词:哥特小说;美国;恐怖;罪与恶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2-0155-02近年来,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国内的大荧幕,恐怖电影席卷了整个全球。

这些电影多改编自恐怖小说。

这类小说情节阴森诡异,令人毛骨悚然,给人带来恐惧、绝望、震惊、惊悚的感受,文学中,我们把此类小说称为哥特小说。

哥特小说是18世纪中后期的一种小说样式,先流行于英国。

后蔓延到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

“哥特”最早指古日耳曼人的一支,当时被罗马人蔑称为“蛮族”,哥特一词当时含有“野蛮的”、“未开化的”、“粗鲁的”的含义。

之后,哥特一词又被赋予了“中世纪的”、“浪漫的”、“黑暗时代”的含义。

哥特小说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开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尔。

他的《奥特兰托城堡》创立了早期古典哥特小说的模式。

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上,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形式,他它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

渲染自然或社会的暴力与恐怖,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

英国著名历史小说家司各特对哥特小说文学技巧方面进行了全面且积极的评价。

他也对早期的哥特作家如沃波尔、拉德克利夫夫人等小说家及其作品做出了评价。

哥特小说原创性强,其最主要的特点即恐怖性,因此,司各特常被认为是对哥特小说作出合理的、正确评价的第一人,从而推动了哥特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哥特小说引入美国初期尽管哥特小说在英国产生和繁荣,但之后,哥特小说发展的中心移到了美国。

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以《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以《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

福克纳经典小说中的哥特式创作方法研究——以《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为例王芬;谭雅雯【摘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福克纳独特的哥特式创作方法在该小说中得到充分展现.福克纳在吸收传统哥特小说创作特点之上,运用哥特式建筑艺术模式,创造出影响人和人物性格的环境,以及借助哥特式建筑结构式特色和艺术特色来进行人物心理分析,从而创新了哥特式创作方法.【期刊名称】《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3页(P39-40,50)【关键词】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哥特式创作方法;环境;人物心理分析【作者】王芬;谭雅雯【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5;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南衡阳 4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03哥特小说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哥特”一词源于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名称。

哥特人以野蛮著称,后来人们用“哥特”指代一种建筑风格。

哥德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

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

古典建筑既具有文学意蕴,又能蕴生文学。

文艺复兴中,“哥特”与文化结合,这一词被赋予了残忍、野蛮、恐怖、诡秘的意义。

18世纪60年代,“哥特”上升到文学高度,开始被用于描述一种以恐怖、神秘为特征的新型小说。

在英美涌现了一批文学心理分析的作家,英国的司各特、柯勒律治、拜伦、雪莱、狄更斯、勃朗蒂姐妹、戈尔丁等人,美国的布朗、华盛顿·欧文、霍桑、马克吐温、福克纳、莫里森等人,他们要么直接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哥特故事,要么把哥特小说的手法大量运用于创作之中,从而使哥特小说在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十分突出的哥特传统。

而且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英美主流文学也因吸收了哥特式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变得丰富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盛顿欧文的哥特创作手法 ——以《睡谷传说》为例 1、Introduction 华盛顿欧文是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被称为美国小说之父,其作品大都幽默风趣,语言优美富有诗意,但也有作品体现了哥特文学的风格,最典型的就是《睡谷传说》。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文学家,十九世纪最伟大的美国散文家之一。他一七八三年生于纽约,幼年时体弱多病,十六岁辍学学习法律,但他喜爱的是文学,并且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一八零四年至一八零六年间他因病赴欧洲修养,回国后取得律师资格。一八零七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一八一八年后他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三十二篇,于一八二零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中的散文《威斯敏斯特教堂》、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和《睡谷的传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继《见闻札记》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一八二六年,欧文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一八二八年,他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一八二九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又出版游记、随笔集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他的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的,并写了三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五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的文笔优雅自然,充满浪漫气息,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具有经久不衰的风采和魅力。 《睡谷传说》讲述了教书匠Crane追求漂亮姑娘却被情敌恶整的故事。 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对环境及情节的描写,环境多是阴森恐怖,情节也是曲折离奇,整个故事鬼气森森,弥漫着浓厚的哥特色彩,带给读者极大的感官刺激。

2、哥特式小说的由来及其风格特征 2.1 “哥特”一词的演变 “哥特”(Goth)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属于条顿民族(即日耳曼民族)的哥特部落。从公元3世纪起,条顿人不断涌向南欧,骠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经过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征战,条顿民族最终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而哥特人也在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南部以及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然而哥特人被罗马的先进文明迅速同化,很快失去其民族性,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消失了 但哥特人的野蛮善战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l一1574)在历史的尘埃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这种建筑风格在12世纪至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体现于教堂和城堡,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等,在那些崇尚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用哥特式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真是再适合不过。这样,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2.2 哥特小说的由来 到18世纪中后期,哥特一词又成为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这种小说之所以被称为哥特小说,因其开山之作、贺拉斯·瓦尔普(Horace Walpole,1717—1797)的《奥特龙多堡》(The Castle of Otranto,1764)的副标题为“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 Story)。这部作品成了哥特小说的奠基之作。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地点是意大利南部一座古城堡。小说主要写曼弗雷德家族的败落。小说的气氛阴森恐怖,情节扣人心弦,并且还有神秘超自然现象。《奥特龙多堡》为早期古典哥特小说确立了基本模式。《奥特龙多堡》的巨大成功使许多作家竞相效法。哥特小说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逐渐定型,在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国文坛上,哥特小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形式,他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被评论家们称为“黑色浪漫主义”。渲染自然或社会的暴力与恐怖,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哥特小说原创性强,其最主要的特点即恐怖性。而且还影响了其它一些国家特别是德国和美国的文学创作。 Since the 60s of the 18th century, gothic novel gradually became a spectacular literature form on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world. It is a special genre of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was called "dark romanticism".

Gothic novels which originated in Britain in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Horace Walpole is the pioneer of gothic novel.His novel, the Castle of Otranto, created the early classical Gothic novel mode, and gothic novel reached prosperity in the Vitoria times. Many gothic novels are included in the horror and fantasy novel ranks, to the death, reasoning, murder, ghosts of its contents, which has a strong color of terror.Gothic literature have a natural pursuit for the dark depression, death aesthetics, religious complex and aestheticism, which always present a spirit of alienation and gloomy.

2.3 哥特小说的特点 哥特小说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学及魔幻小说的行列,其内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灵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恐怖色彩。哥特式文学,对于黑暗压抑,死亡美学,宗教情结以及唯美主义,有着一种天生的近乎偏执的极致追求,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僻疏离,阴沉的精神气质。早期哥特式写作手法表现为:

1) 小说的背景 故事一般发生在荒僻地带,背景建筑往往是带有地下室、底下通道、阁楼、迷宫般的长廊和旋转的楼梯的城堡或庄园; 故事的转折常伴随极端天气、月光或摇曳的烛光 2)故事情节 哥特小说着力描写的就是各种恐怖与怪诞的场景与情节。故事情节会充满悬念,恐怖刺激,有时涉及衰败和死亡,有时甚至会有暴力或性, 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这些场景与情节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怪诞与恐怖是哥特小说的一种特质。在哥特小说中, 恐怖是其主色调, 贯穿于小说始终。通过对暴力、凶杀、非常环境的描写, 以及夜晚非常时间的选择, 哥特小说对恐怖的制造是由始至终的。 3) 主题 哥特小说具有因果报应、爱情及复仇三大主题。在因果报应这一主题上, 其创作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因果报应的描写目的在于对惩恶扬善这一思想精神的体现。爱情主题的哥特小说通常为美丽善良的女主角在追求者之间举棋不定。而复仇主题故事内容常涉及家族秘密。 4)人物形象 在哥特小说中, 存在着四种人物形象: 英雄、教徒、不幸女子、鬼怪等超自然现象。人物形象既有正、邪人物, 又有亦正亦邪的形象,人物形象较为丰富,。 在英雄形象的塑造上, 用专横残暴、冷酷无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来塑造这一形象。哥特小说独创了“恶棍英雄”这一形象。恶棍英雄“既引诱别人又自遭苦难, 既迷人又邪恶”, 具有两面性。 在教徒形象的塑造上, 哥特小说与宗教密不可分。哥特小说中的教徒形象承载着“反教功能, 寓意着恶”。 在不幸女子这一形象的塑造上, 哥特小说着力描写了两种不幸:(1)出身贫寒,性格倔强不屈, 具有反抗精神,经历不幸,个人的权利、尊严得不到保障, 饱经痛苦或磨难;(2)出身富裕,性情柔顺,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或因争夺财产继承权而成为受害者 在鬼怪形象塑造上, 鬼怪与人处于对立状态, 界限分明。鬼怪常常被哥特小说用来揭示人性的丑陋与邪恶, 但其并不是哥特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其功能是为了有力地表现惩恶扬善的思想精神与因果报应观念, 这一形象的塑造都反映了社会与人生, 对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揭示, 因而“具有审美价值上的共通性”。 总而言之这类题材文学或是影视作品常会给人阴暗和恐惧的感觉。 用充满悬念的情节和神秘恐怖的环境营造出戏剧化的艺术效果,刺激人们的感官,带给人快感。故事真相往往都隐藏在那些看似充满浪漫色彩的故事情节里或神秘而恐怖的气氛中。

3、《睡谷传说》哥特风格的体现 华盛顿欧文在《睡谷传说》中突出的运用了哥特手法,描绘了一个偏僻幽静的小山村。小说情节曲折,气氛阴森恐怖,超自然事件神秘难测,这使得该作品具有浓厚的 “哥特式”风格。

爱情复仇主题 哥特小说具有因果报应、爱情及复仇三大主题。《睡谷的传说》表面上首先是一的爱情故事,伊卡包德和情敌布鲁姆为了得到他们心中女神卡特林娜的青睐而争风吃醋的故事。但其中又包含了布鲁姆对情敌伊卡包德的报复,又有对伊卡包德贪婪、迷信的因果报应。因此可以说,哥特小说的三大主题在《睡谷传说》中皆有体现。 表面上看,伊卡包德爱上了美丽天真的乡村少女卡特琳娜。然而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与其说伊卡包德看上的是卡特林娜,不如说他是看上了她将继承的财富。当他去卡特林娜家做客,吸引他目光的不是她本人,而是她家优越的物质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