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1.草原-教案与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1篇】展示课《草原》在慎重的选课、团结的备课、说课中宣告结束了。

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过程之中,备课过程的和谐之美让我收获了几许成长。

教学过程的不和谐之音,暴露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

何校长和语文组的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提出了衷肯、宝贵的意见。

他们如同庖丁解牛,精妙的指出了失误的关节点,这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但是,从教一载以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不能克服?始终如一块磐石沉沉地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又如一团乱麻,让我在午夜梦回之际也不能沉沉入眠。

直到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她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将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

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难得想到它。

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于生活懒洋洋的态度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象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的态度可以尖锐的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

是的,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友善、朝气和渴望的态度。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只是一个新老师,有许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慢慢成长,我对自己很宽容,总是对自己说:这堂课上不好,没关系,有许多的下一节课可供我去弥补,殊不知一句话说得好:学生是经不起实验的!我可以慢慢的成长,而学生却不能,我应竭尽所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护航。

假如我每天都带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假如我能带着这样的态度来工作:这是我上的最后一堂课。

我想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我会用微笑、用友善、用朝气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用愉快上扬的调子与学生对话,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他们的回答给以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他们的羞涩给以最为宽容的鼓励;我会露出大大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阳光;我会用上好公开课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5篇《草原》是我国作家老舍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知了读者。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六班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打算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同学来说是一次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索,如何能指导同学把这篇文章学好呢?课后,我觉得蛮胜利的。

现在把胜利的做法总结如下:一.很好地调动了同学的学习乐观性同学在主动乐观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索,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

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漂亮景色。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课文。

同学还没有接触课文,便被草原的漂亮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很好地调动了学习乐观性。

二.兵分两路,既重景色的观赏,又重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首先写草原的漂亮景色,再谈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我首先让孩子们学习有关景物的描写,然后再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民族情意。

这样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三.注意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引导同学绽开各种形式的读。

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宽阔,熟悉更深刻,同学之间的互议和沟通使同学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加,提高表达力量。

2.部编版六班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学反思《草原》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写的,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

我设计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育同学爱美的情趣。

鉴于同学没有到过草原的经受,即便是从电视上领会过草原风光的同学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终,在品尝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领会草原的自然美。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草原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5.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9个生字,理解“绿毯、渲染、勾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具准备课件:歌曲《天堂》、老舍先生简介、词语解释、草原风景图片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前交流: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3.出示课题,感情读题。

4.教师导言: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4篇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情豪客,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

会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1)草原的景色如何?(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3)作者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二、读课文,学课文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在进行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了三个有效的问题:(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学生通过画出相关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看谁读得精彩,读得美。

(设计意图:生读、划重点词句,师引导充分读,交流、感受。

结合,让学生观察,披文入境,发挥想象。

在词句品读中,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显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2)、默读思考“欢腾”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再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在欢腾的各种动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欢什么,你来表演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表演体会“欢腾”的情感内容。

体会草原上动物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

把内容体会内化为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爱草原的情感,再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师设问:在这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愿意作欢唱的百灵,还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还是跑得象风一样的黄羊……,百灵鸟,你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欢快呢?牛啊,羊啊,你为什么能这样安闲呢?小牧民,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醉人呢?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体会牧民骑马高歌的情景。

)(3)、草原上的人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草原,你会体会到草原的什么?你最希望在草原上做些什么?(翻筋斗,捉迷藏,骑马,唱歌,喝奶茶……学生自由表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歌曲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

(出示草原录像片)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

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

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1篇】《草原》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充分的进行了准备,希望能给班级的孩子们一个快乐学习的课堂。

一、成功之处:1、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刚开学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调动和收心效果。

2、开展活动,突破难点。

我设计了以下活动:A、创设情境,模拟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B、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C、如果我就是蒙古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这些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语言的练习中,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二、不足之处: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

老师在二至五段的学习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教师语言还不够优美,激励评价还应更有针对性。

3、课堂上读的层次和形式还应更多样一些,有效一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2篇】教后反思:《草原》这节课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精美的课件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因为我的设计不周,学生对草原景色的认识还有些浮于表面,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谈的还不够深刻。

但是,我坚信,在有色小学的这方沃土上,下次,我一定能够更精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3篇】《草原》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

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以及对民族友谊的歌颂。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反思第【1】篇〗《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

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

学习课文,就是让学生理解这些美,从中受到美的教育。

一、创设情景,熏陶感染上课伊始,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习,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二、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景美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

这篇文章结构清晰,着重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

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

尤其是写作方法的点拨: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草原的天的可爱,美丽;把写景物和感受紧密结合起来;用比喻句,把羊群比大花具体恰当地把羊群在草原上的美表现出来。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实际生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草原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清课文行文思路,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4.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和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感受草原之美,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播放关于草原的歌曲)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们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受呢?谁能谈一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自由交流)
当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草原)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教师重点指导“勾勒、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的意思。


2.再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

(1)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结: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境界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主人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来收束全文。

(板书:初到草原——远迎客人——热情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2)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印象,可与读此文之前对草原的印象进行对比并探讨。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时的感受是独特的,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草原之美的?画出优美的词句,印象深刻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

2.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课件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②“茫茫”是什么意思?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写出了草原什么样的特点呢?(广阔)
(2)课件出示: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①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②“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而要说“翠色”呢?区别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说说“渲染”和“勾勒”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渲染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勾勒是用线条画出轮廓。


③轻声读读这句话,想象“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课件出示:这种境界……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①是什么“使人惊叹”?又是什么“叫人舒服”?你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②“奇丽”是什么意思?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课件出示:在这境界里……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②你认为草原还有哪些乐趣?
这句话里的“绿毯”指的是,“白色的大花”指的是。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的情景。

四、视频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了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有关草原的视频资料,自由交流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

3.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的内容吗?(草原的景色美,草原的人情美。


(欣赏草原风光图)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

现在我们就走进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那里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之“大”
1.作者初入草原,欣赏了草原美丽的风光,还感受到了草原的另一个特点。

请你快速浏览第2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出草原的特点。

(大)
2.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1)理解“洒脱”一词。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的美景,令人陶醉;行车的洒脱,令人向往;而草原的民族风情,更是令人难忘。

让我们跟作者一道,走进蒙古包,去会会蒙古族同胞。

2.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蒙古族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要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3.指名读,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4.交流讨论。

出示句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1)(出示图片,体会“襟飘带舞”一词)师:瞧,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身着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写法: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出示句2:太阳已经偏西……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师: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

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体会句意: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5)师: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也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文中从迎客、款待、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草原的景色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款待客人、热情欢腾的人情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本文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了情景交融法,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使文章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与景融为一体。

【教学板书】
1.草原
草原景色美天空:明朗
空气:清鲜
草地:一碧千里
人情美远迎客人、热情相见
盛情款待、联欢话别
【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播放了关于草原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视频资料边读边想象,并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析充分领略草原景色之美和人情之美。

不足之处在于没能花太多时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的交流不足,导致思维不够发散,这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