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价值的思考——浅议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

基于价值的思考——浅议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表格(链接).doc
如何有效渗透
关注经验:
动词的“经验”(亲历+反思)
案例:徐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活动经验 案例《组合图形的面积》 互动 张奠宙:很多的教案都认为,坐标的核心思
想就是确定位置,其实不准确。学习坐标确 定位置,好像用经纬线确定地球表面上的位 置一样,是地理学的研究目标。数学课程中 更重要的是用坐标来表示几何图形。小学数 学中引入坐标系,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坐标 系的建立.
训练课
俞正强 种子课
案例《简单的数方格,其实不简单》
面积计算部分,其种子课是哪一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其中起主要作
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数方格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数学背景的思考
养成不断抽象、概括、归结、优化的习惯。
多角度解读、诠释、变通的能力。
原来面积 是多少? 增加 21米2
10米
10米
3米
(3)示意图
例3:一块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 扩建后,长和宽各增加了10米。操场的面积增 加了多少平方米?
10米
30米
40米
30米
40米 10米
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3)示意图
例4:六上44页第2题
星星体操表演队为联络方便,设计了一种联络方式。一旦 有事,先由教练同时通知两位队长,这两位队长再分别同时通 知两名同学,依此类推,每人再同时通知两个人。如果每同时 通知两个共需1分,6分可以通知到多少名同学?
数学表达----数学符号
转化
建议
高年段教学还要特别加强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教学的分量。代数思想、方
程思想的主要承载体是“式与方程”,它的学习承载着引导学生由算术思 维向代数思想、方程思想过渡的重要使命。

例谈智慧课堂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小学语文五年级古典名著单元

例谈智慧课堂中电子白板的运用——小学语文五年级古典名著单元

容是什么,当总有些学生需要重学最基础的知识时,老师就可以随时发送一些小视频到学生机上,让后进生及时进行自学。

这样,每次的信息技术课堂,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所收获,所以,笔者认为:基于微视频的模块化教学能部分解决课堂学习中的进度差异的问题。

用微视频的形式让后进生进行自学辅导,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一堂课下来,藏文班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人数超过15人,汉文班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人数超过25人。

如果没有微视频辅助学习,藏文班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人数不到6人,汉文班能达到学习目标的学生人数只有20人左右。

通过本课例的课堂效果量化比较,微视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对后进生有良好帮助。

同时,基于微视频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进行模块化学习。

希望学生能在终点收获相同的东西。

每堂课学生既要学点知识,又要进行适当练习。

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只有一节课,笔者认为:每节课当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更为适合。

每堂课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相对“大”的学习模块。

其实,设想可能有一天,信息技术课堂会是这样:学生课堂前后先通过微视频学习新知,然后模仿经典案例实践,再创作自己的作品……老师的角色变为主持人或裁判,给学生记录学习情况,进行作品点评,鼓励学生学习……(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良好:笔者2017学年辅导该校学生参加林芝市电脑作品比赛,在全市60个市级获奖名单中占据13个;本论文也荣获2017学年林芝市教师教学大赛论文市二等奖。

)以上就是笔者在林芝当地进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校本教研活动得到的经验,希望得到同行或专家的批评指导,谢谢!参考文献[1]苏新太.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的实例运用[J]现代阅读,2013(02):56-57.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赵万芹 (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 江苏 215167)【摘 要】初中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该阶段的知识积累是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基础准备。

化学作为理综学科的一门课程,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

青年教师执教认识小数【事例二】【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青年教师执教认识小数【事例二】【思考】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不完全归纳的思想。
三、学会反思和研究,优秀数学教师拾级而上的便道。
• 让学习改变思想的深度,坚持读书、读课、读人;
• 让创新改变工作的力度,勇探索,善反思,勤笔耕;
• 让热忱改变事业的厚度,多一份钻研的勇气和热情,
多一份反思写作的激情与执着。
三、学会反思和研究,优秀数学教师拾级而上的便道。
(一)读书· 读课· 读人 (二)积淀· 酝酿· 超越
版社2007年版
读书目录:
顾泠 主编:《数学思想方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雷玲主编:《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庞维国著:《数学学习与教学设计:小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孔凡哲、曾峥编著:《数学学习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余文森、洪明编著《校本研究九大要点》,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高万祥著:《优秀教师的九堂必修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金玉著:《高效课堂八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余文森著:《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胡庆芳等编著:《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今天看过的书,你消化了吗? 明天需要的书,你阅读了吗?
三、学会反思和研究,优秀数学教师拾级而上的便道。
(一)读书· 读课· 读人
1、读书——孕育思想的暖房 “重要理论反复学”、
“紧扣一点深入学”、
“拓开视野广泛学”。
三、学会反思和研究,优秀数学教师拾级而上的便道。
(一)读书· 读课· 读人
1、读书——孕育思想的暖房
华应龙著:《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月迷津渡 诗眼初开——读孙绍振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

月迷津渡 诗眼初开——读孙绍振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

·名师自述·姑苏诗韵,运河水润,寒山寺旁,有一所百年老校———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我是来自这所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

我倾情教育,21年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初心不忘,执着前行,当好学生引路人,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且行且成长,我曾获省级及以上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特等奖、一等奖4次,在“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及市、区教师素养大赛、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经典诵读等比赛中获一等奖10余次。

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更是坚定了我献身教育、相伴语文的信心。

我在“微客语文”个人微信订阅号里,思教育之法,发语文之声,诵经典篇章,写原创小文。

我愿用我的微微力,润泽童心,点亮盏盏心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闲来幽梦浸书香,小轩窗,斑驳光,轻言细腔,手拈信笺三五张。

文字的灵光与情思相遇,翰墨书香涵心性,吟哦斟酌长才情,纵览古今多少事,品读雅书三五焉。

吾常与书香为伴,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净心,濡染,浸润,与文字邂逅,暖心,怡情,致远。

月迷津渡诗眼初开———读孙绍振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郑先猛·推荐理由·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集中解读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虽然解读范围小,但是解读理念明晰、解读功夫娴熟、解读境界超逸,“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

书的自序《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乃全书之枢纽、通篇之文心,本书贯通其间的是“还原比较”这一方法论,并首次鲜明地阐释了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即“创作论”。

孙教授一直认为,只有将文本还原至创作的历史语境中,才能深得其意义三昧。

《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中的“月迷津渡”源自北宋婉约派大家秦观《踏莎二〇二〇年第十四期行·雾失楼台》中的经典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雾的朦胧,月的隐约,让“津渡”若隐若现,更是一份显山露水的写意画,道路隐约可见,困境终有云开月明时。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麻黄汤案例教学设计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麻黄汤案例教学设计

中药学专业方剂学麻黄汤案例教学设计覃容贵;罗忠圣;徐昌艳;李相陵;范菊娣【摘要】方剂学是联系中医药基础和临床不可或缺的桥梁学科,中药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理论等相关知识学习深度不足,因而学习难度较大.麻黄汤是方剂学教材的第一方,本文以麻黄汤为例,探讨其主治证及病机、用药要点,分析精选经典案例,探究中药学专业方剂学的课程教学设计,以提升教学效果,达到中药学专业学生医药兼通的教学目的.【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03【总页数】4页(P9-12)【关键词】方剂学;麻黄汤;中药学;教学设计【作者】覃容贵;罗忠圣;徐昌艳;李相陵;范菊娣【作者单位】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14;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贵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联系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是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治疗疾病的必备工具。

但是,对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方剂学只是一门考查课。

虽然是考查课,却也不可或缺。

方剂是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古人云:“用药如用兵”,方剂通过药物的合理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发挥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学专业学生只有学好方剂学,才能体会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中医理法方药、辨证施治的思维方式,并建立中医药知识体系,促进方剂学知识体系与其它中药方向学科的串联、融会。

由于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深度不足,没有中医诊断学等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虽然有浓厚的兴趣,仅凭中药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难以理解方剂学方解中对病机、治法的分析,老师也感觉授课吃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初期循序渐进地进行案例教学,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中医常见疾病的辨证和病机知识,逐步过渡到案例讨论式教学,以期达到中药学专业学生医药兼通,能指导临床用药的教学目的。

求职个人简历经典案例名师解析管理资料

求职个人简历经典案例名师解析管理资料

求职个人简历经典案例名师解析 -管理资料客户在个人简历服务时常问的问题:“能知道你的长像和真实姓名,简历服务就更保险了”,求职个人简历经典案例名师解析。

Sention的这个栏目一直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是不断有热心的求职人催促我们拿出实例点评讲解,一方面是Sention以往的成功客户都不同意拿出自己的简历公之于众。

Sention好生羡慕其他的同行啊,你看人家的客户多有气量,一份实例往网站上一放,画龙点睛啊,胜似Sention的千言万语,向同行学习!可关键是Sention的客户向人家的客户学习才行啊,既然是实例,就得客户同意啊,Sention到目前为止只得到一个客户的保证:等将来我自己开公司了,你们就拿我的简历做点评吧。

Sention可以等,但求职人不等,没有实例点评,就没有对求职人的说服力,没有说服力,Sention的职业价值就无从体现,所以Sention不等了。

好在Sention总是擅长创新,Sention不会因为客户不同意公示简历就对简历点评无所作为,Sention创造出三种变通的方式,同样达到满足求职人要求的目的:第一,在这个栏目中,对已成功客户,做不公开简历的简历点评,只讲背景和分析要点,谁也不知道这个具体的人是何许人也;第二,再新开一个栏目叫“辅导问答摘录”,摘录一些Sention与求职人通话时的问答,解决一些围绕简历辅导过程中涉及到的背景和思路等方面的问题;第三,在网站的左上角公开征集点评案例,求职人自己提供简历,自己把简历信息处理到不会影响自己的求职的程度,免得Sention一不留神把客户得罪了, Sention只对客户自己提供的未经Sention 做任何处理的简历做免费点评。

成功案例1王小姐毕业于东北的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所学专业是工科类的一个极普通的专业,她在多次奔波于东北各地的人才市场毫无建树后,来北京试试运气。

她在电话中毫无信心地告诉Sention,她希望能在北京找一个听起来好听的公司,干什么工作都可以,只要工资不低于1000元就可以,最好能达到1500元。

任洪浙江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

任洪浙江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

任洪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成长案例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王世力一、标题:《名师引领抱团发展享受成长》二、背景俗话说,人生两件宝:良师与益友。

良师指引方向,益友伴你同行。

人生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亦如此。

本人自96大专毕业至今任教已20余载,在小学科学教学领域不断钻研与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同时也开始受制于原有的经验与惯性思维,专业发展进入了“高原期”。

是让自己停滞不前还是尽快突破专业发展瓶颈,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成了我一直思考与焦灼的问题。

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给了我实现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任特是全国小学科学界有名的专家,也是我比较敬佩的师傅,于是我在第一时间加入了任洪名师工作室。

有了特级的引领,工作室骨干团队的互促互进,我的专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

特别是2016年4月,参加2016之春第99届浙派名师暨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活动,其间的不断磨课与研讨,令我受益匪浅,至今难忘。

三、事件与过程2016年伊始,任老师就开始在工作室成员中选拔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人员,我有幸入选。

之后,任老师通过现场、电话等方式与我们多次交流,从《设计与技术》模块出发,选定展示课题为《建高塔》,并创新的提出以三人同上一课,分三课时体现学生“自行设计搭建——启发引导再设计——根据设计再搭建”的建高塔的探究实践过程。

1.名师指导,集体备课三月的一个晚上,我们一起齐聚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在任特的办公室备课说课。

在这之前,我们三位上课的老师已就分工的内容进行了自我设计、自行实践与反思。

在此基础上,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认为,《建高塔》一课教材的原设计为利用塑料瓶、水、沙等材料搭建高塔,学生在搭建高塔中理解“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科学概念。

这样的活动设计学生探究欲不强,没有挑战性,完全为了科学方法的教学而设计。

我们要从工程设计与实践的角度出发,创新地活用教材,可采用“胡萝卜、牙签”等材料搭建“胡萝卜塔”,这样既有挑战性,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这也是从科学探究走向科学实践的一次理念上的转变与尝试。

一书抵三书--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一书抵三书--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

成长•荐书书抵三书——读《王君语文创新教学一讲》郑丹怀宁县振宁学校,安徽安庆246100摘要:《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是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多年来对中学语文文本特质和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与沉淀。

王君老师从语文文本的特质入手,将语文课堂划分为七大课型,在书中展开针对性的分析与讨论。

这本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深入研究教材、铸炼课堂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君;文本特质;《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从来没有盼望一本书如此之久。

从听说书稿交付到出版社,便开始期待一睹它的芳姿;等真的拿到手,却又不敢一气读完,总迫使自己停下来仔细思考。

这种久违的心流阅读体验,的确值得久久回味。

因为,《王君语文创新教学十一讲》一书抵三书。

一、这是一本关于文本特质类型理论的书关于文本类型,大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只知道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再细_点就是小说、诗歌、传记、散文、新闻等文体,从没有想过还可以根据课型将文本分为主题型、语用型、写作型、思辨型、诵读型、积累型、跳板型七类。

而在这之前,我一直是主题型文本课型的忠实实践者,不往主题上靠似乎就无路可走。

读完这本书后,我意识到自己这种单一思维的狭隘。

王君老师说没有一种课型可以包打天下,她跳出常见的文体类型,指出文本特质不是指向文体,而是指向一个文本的“标志性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中的特殊地位,也就决定了该文本教学应该采取的独有的教学策略。

王君老师是从语文课程论的角度观照文本,从学生学语文的角度观照文本。

在课标中,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之争似乎得到了解决,可是在语文课堂上,仍是常常有人批评语文“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但对语文怎样才是耕自己的田又语焉不详。

王君老师提出的文本特质类型对此作了清晰的回答:人文和工具如影随形,七种课型从不同的方面构成一个整体,工具性、人文性各得其所,只不过侧重不同,有的课型侧重于人文,如主题型,有的课型侧重于工具,如语用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经典课堂案例分析
听了名师课堂之后,感触颇深,触动很大。每位名师
都有自己的课堂风格,都有自己的上课特色。细细品味每节
课,在不同方面都能给我带来冲击,带来感悟。

一、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
古罗马一位诗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
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评价语是一门艺
术。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
友善的微笑,无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创新的欲望
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常常处于一种“蠢蠢欲动”和“欲
罢不能”的积极状态。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这一教学
片断:

师:想想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呢?就藏在课文
里边,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乃至世界上的什么?
生:奇迹。
师:奇迹,送进去,再送进去。
生:艺术。
师:艺术,送进去。祖国的——,在第一段里边的,
再读这段话。

生:损失。
师:(惊讶状)啊!不要太激动,再读读这句话。
生:幻想。
师:再送进去。怎么一个幻想还有这么多的现实?
生:文化。
师:请大声再说一遍。我们平时都说“文化文化”,现
在我们终于透过这些过程体会到了,我们终于明白了圆明园
里原来拥有的是——文化。

激情的煽动,激情的期待,激情的肯定,让学生的心
也不由地跟着窦老师激情澎湃。同样的否定,却用多种不同
的方式来表现,那又是教者丰厚底蕴的体现。

二、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古人也云:“感
人心者,莫先乎情。”同样一个“好”,可以说得平淡如水,
让人有勉强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是你发
自内心的赞赏。由于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颇
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注
重情感投入。例“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
你的勇气。”,“你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
遍。”,“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
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等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成功的喜悦。再如,当学生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老
师可以走上前去,握住该同学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夸
赞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
了不起呀!” 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
甜。

三、 用心的倾听点拨学生的思维。
我们来看看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
一课中的评价语:①你抓住了“三天三夜”和“冒着”,还
有“穿过”,体会得不错,给他点掌声。②真好,我知道你
话里透着深深的情。③“博爱”,是的,宽容,理解,包容!
④是啊,听了你的安慰,小金花更坚强了。⑤你还用了刚才
同学说的一个成语“雪中送炭”概括说明他们是亲人,很好。
⑥你说话时,我听到了一个词:“唯一”,你是爷爷奶奶唯一
的孙女吗?他们爱你吗?⑦刚刚我听到了一个很关键的词:
“安慰”!
在整节课上,学生是言说者,教师是最忠实的听
众。专注的目光,耐心的等待,用心的倾听,让学生抛却所
有的顾虑,尽享言说的喜悦。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已经
乐于将自己的感悟、体会、理解与老师分享。

四、由衷的赞美输送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堂是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教师的一言一
行、一颦一笑都要让学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孩子只有在被
关爱之情包裹的氛围中,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前苏联教育
家马卡连柯曾把教育譬喻为诗,那么,教师的赞赏和激励对
学生而言无疑是一首最真最美的充满爱的诗。

再来看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做什
么事最快乐》一课时的几条评价语:“老师没有教,你都会
读了。真了不起!”“看着你们这么用心地读课文,老师真快
乐!你们快乐吗?”“小朋友读得真专心!被老师摸过脑袋
的小朋友请举手!你们读得特别认真,所以老师情不自禁地
摸了一下你们的小脑袋,很喜欢你们!”“得到别人的礼物是
快乐的。和别人一起分享也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表扬是快
乐的。只要我们多为别人着想,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你就会
得到真正的快乐!”

薛老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爱、对学生的爱化作了一
句句赞赏与激励,洒向了课堂,洒向了学生。学生的信心被
一点点激发;激情被一点点点燃;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
能置身于这样的课堂,学生何等荣幸!

五、活跃的肢体萌发智慧的火花。
窦桂梅老师上的一堂《清平乐.村居》。她那戏剧
性夸张而又得体的肢体语言,犹如一团烈火迅速点燃起学生
心中的那团火,把课上得那么驰骋潇洒,激情动人。课堂上,
窦老师一会儿引导学生趣味盎然、“手舞足蹈”地读,一会
儿引导学生像古人那样“平平仄仄”的吟咏。有时让学生静
静想象,有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让从来没有接触过宋词
的学生,沉醉其间,乐而望归。
如: 老师使劲夸张地拍拍学生的肩:“你真是辛弃疾
的知音啊!博览群书,把当年辛弃疾打仗的场面给大家描述
出来了。”

时而翘起大拇指:“你能夸到对方的心里去了,而不是
调侃,正应了词中的一个字‘媚’”

时而频频点头:“这么美的村居,怎么不让人陶醉?”
“你的脚丫准备好了吗?这叫‘踏歌’……表示‘手
舞足蹈’,一齐来!”老师边手势指挥,边和学生同步“欢歌”
起来,不时地把话筒递到孩子的嘴边。

语调越来越高:“真好,谢谢你们,你们怎么这
么了不起啊?还有一幅画我们没有发现,快去看看它是谁?
(生:溪水)“你有一双会发现的慧眼,看那,溪上……溪
东……溪头……(放水流的声音)吟着,吟着,你能送给这
幅画什么词吗?
当学生讲到情浓处,窦老师眉飞色舞地给予鼓
掌、握手……

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能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
系,能迅速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信心,引着孩子渐
入佳境,使课堂高潮迭起,让学生萌发出智慧之花,正如窦
老师所说:“课堂要有温度,要像一堂流动的小河。我和学
生的生成,我自己是饱满的。我必须要用我的这根火柴,点
燃学生,让学生燃起熊熊大火。我加大声音、动作力度,对
学生既有力量的抚摩,也有大幅度夸张的表情。老师时时有
温度,堂堂见温度,才能让孩子有温度。”这才是教育过程
的默契。

六、幽默的评价激发读书的热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
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进行课堂评价时,
风趣幽默、生动优美的语言更是不可或缺的。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
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无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声音洪亮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
给你喷洒一点。(说完,于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
了几下,学生大笑。)

生(小声地)“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学生鼓掌)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用自己充满幽默的评价语非常巧妙地把
指导朗读和理解词语结合起来,获得了整体效果。可见,幽
默生动的评价语言在令人发笑的同时,给人启发,令人难以
忘怀,这就是所谓的“笑中有得”吧。再者,这样的评价语
也有利于调节紧张、沉闷的课堂氛围,促使心灵之间和谐沟
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撷取的片断“别有洞天”,真实的课堂却是“变
化万千”。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
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在我们的课
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
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即兴的课堂评价语,植根
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
功底。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语,创造的
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
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
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自然
而然的,可以完成超越。追求课堂交流的有效性,也不再是
个空洞口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