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稳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有感

合集下载

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有感 3篇

读《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有感 3篇

读《高效课堂(kètáng)的101个细节》有感 3篇最近读了《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xiǎngshòu)。

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拟(bǐnǐ),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

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让课堂更高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一名好老师(lǎoshī)。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一、优化课堂必须(bìxū)从细节入手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班级之间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细小问题对整体的影响,从短期或局部来看,它的影响是微弱的,但从长期或整体来看,它的影响又是显著的。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根本教学工作。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表达了教师个人的根本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设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制定优先考虑学生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往往首先看到的是教材,看看今天要上什么,在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再在要学习的内容之前加上“理解""掌握"之类的动词,比方掌握什么要点、理解什么内容等,教学目标就这样制定出来了。

依据教材来制定教学目标这是没错的,但如果我们仅仅依据教材,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中就会遇到麻烦,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未必适合学生。

教材是有高度智慧的专家编写的,学习目标是由拥有丰富知识的教师制定出来的,我们总免不了站在自己的高度来理解、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来设计教学目标,老师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可能困难重重。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doc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doc

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有感《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这本书,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听课,看课,身临其境地走进名师课堂,品味他们智慧中的经典细节,这些细节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犹如屡屡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成为我教学中的一笔财富。

每个教学细节后面的魅力解读,也的确魅力十足,他们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评价,真令人折服!从名师的“课前交流”中,我不仅领略到了名师们借班上课的独特的风景,而且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名师们的为人和语言风格。

于永正老师的朴实和蔼,总给学生带来很强的亲和力,窦桂梅老师的激情澎湃,也常常感染着孩子们,薛法根老师的机智幽默,给课堂带来了多少的欢笑啊!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吸引孩子,他们肯定会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

名师课堂的精彩评价常常是心诚意切,充满了智慧与怜爱,学生在老师一次次鼓励声中,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堂也就此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高潮。

薛法根老师在《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是这样评价学生读书的:当学生第一遍读汤姆和爸爸一块钓鱼的情景时,他评价说:“你是钓鱼新手。

”当学生一遍比一遍读得好时,他分别用了:“钓鱼能手”“钓鱼高手”“钓鱼专家”这三个富有挑战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薛老师的话虽然不多,却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激情,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鼓励。

我想,薛老师不仅仅鼓励了读书的那个同学,更鼓励了其他同学参与读书的热情,顿时学生读书的激情高涨,体现了薛老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魅力。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课堂,对学生一句算不上精彩的回答,我有时会夸张地表扬,有时的赞扬还显得很生硬,夸是夸了,赞也赞了,可是从学生的表情上却丝毫没有看到他们的激动和兴奋。

今天想来,原因就是因为对学生的表扬过于廉价,缺乏鼓励性和客观性,更缺乏的是自己对评价语言的创造性,如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外乎“真棒”“读得好极了”等单调的语言。

通过学习名师们的课堂精彩评价,我懂得了,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既不要夸大其词,又不能评价得使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1寒假期间有幸阅读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品读名师课堂119个经典魅力(小学语文卷)》这本书。

这本书聚焦了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品读名师课堂上的细节,从课前交流、精彩导入、课堂精彩展开、课堂精彩提问、课堂精彩生成、课堂拓展、课堂精彩评价、课堂精彩结课等几个方面进行细致品读,了解名师课堂的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课堂精彩评价。

课堂上适当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知识。

那么怎样的评价语言才是恰当的呢?本章节中,选取了窦桂梅、孙双金、孙建锋等老师的课堂精彩评价。

通过品读这些老师的精彩,我认为课堂上要做出适当的课堂评价,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善于倾听。

通过阅读名师课堂精彩评价片段发现,精彩的评价语都是建立在细心倾听学生回答的前提下的。

只有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才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评价。

回想自身的教学经验,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会为了顺利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完成,在倾听学生回答时没有那么的细心与认真。

所以,有时无法对学生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如实评价。

在了解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后,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作出如实的评价。

老师作出的评价应该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而不是提前所设计好的评价语文,脱离了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

三、鼓励学生。

本书中,名师们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除了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

比如“真是太精彩了!”“孩子,我理解你。

”“好孩子!真勇敢!”“非常有见解!非常有个性!”等等。

相信学生们在听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一定更加高涨,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

四、丰富语言。

适当的评价语一定是具有语言丰富的特点的。

比如孙建锋老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最大的麦穗》这一课的时候就用到了“你读得准确、流利。

2024年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心得(2篇)

2024年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心得(2篇)

2024年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心得《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是一本关于教学艺术的书籍,通过详细的案例和分析,展示了一些优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操作。

这些细节操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氛围的营造等等,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教学的理解和实践上的一些操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展开,谈谈我在阅读和思考《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后的心得。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教师是如何设定教学目标的,并通过实际操作的案例来说明教学目标的设定对于教学的影响。

在我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通常只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大纲来设定教学目标,没有注意到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尽量将教学目标细分为小目标,通过逐步达成小目标来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同时,要确保教学目标是具体、明确并且可衡量的,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教学中的关键。

在《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教师是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并且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

在我以前的教学实践中,我通常采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引导、讨论、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激励下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再次,教学氛围的营造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名师课堂经典细节》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教师是如何通过积极活跃的教学语言、互动问答、赞扬鼓励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

四、稳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有感

四、稳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有感

稳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有感《名师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汇集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19个课堂经典细节,是浓缩的精华,是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把它们做成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看个仔细、弄个明白、品个透彻,从而让这些经典细节所展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人格魅力,融入每个读者的心中,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

名师的“课前交流”、“精彩导入”、“精彩展开”、“精彩提问”、“精彩生成”、“智慧拓展”、“精彩评价”、“精彩结课”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亮点,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书中最有价值的是名师们的课堂展开、生成、提问等细节。

人们向来关注细节,有的说细节决定品质,有的说细节决定成败,总之在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看着名师们在课堂上精彩的拓展、生成、提问,这其中的细节令人感动,更令人回味。

对于《圆明园》这篇课文,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不知道圆明园当时的历史意义,更不知道圆明园以前的辉煌以及被侵略者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孩子们既没有对圆明园以前辉煌的热爱、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更没有对侵略者的憎恨,我不怪孩子们,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中,没有这样的体验,又怎么能从心底里迸发出那份感情,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精彩展开,我才恍然大悟,窦老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画面感,引发学生与教材的共鸣,让学生各抒己见,而她始终聆听学生的看法,以与学生探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同时她还采用“春笋剥衣”式的方法,一层层揭开问题的本质,不断激发学生们更为深入的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这种严谨而又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学手法着实令人佩服,我想如果下次我讲这样的课文,我一定也会像窦老师这样在一次一次对学生情感的调动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

于永正老师被称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他的课堂教学以“爱”为立足点,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氛围,以“美”为手段,着眼“新”“活”“实”,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

2023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3篇)

2023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3篇)

2023年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3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1我是烽火小学一名语文教师,我校小学部目前还没有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宝桥小学第一次见到这个模式,当时没有听太明白。

回校后,我读了渭滨区教研室编写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资料汇编》,知道了其理论知识,但依然对“高效课堂”模式没有明确的认识。

10月中旬,我校组织了一批老师,赴山西太谷二中学习“三、五、三”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这次学习,我切身体会到了高效课堂的学习过程,有了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的认识。

12月8日,我参加了二零一二年度“高效课堂”教师培训,聆听了高继堂、白浩两位老师的培训指导,就自己的学习过程,谈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我个人感觉,传统的课堂是老师的天下,而高效课堂是学生的领地。

让我感悟最深的是:无论何种形式,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令其目标明确,主动参与其中,相互学习,合作探究。

利用小的成就培养强大的自信心;利用大胆质疑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巩固提高,逐渐缩小个体间的差异。

如此以来相当于提高个体乃至整体的综合能力!而这样的学习过程会将习惯培养成能力,利用能力不断取得成功,由成功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逐渐走向从个体乃至整体的良性循环。

我个人以为简单的模仿和形式的学习并不重要,真正的核心是利用自己的优势,调动学生,能令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把该学会的学会,并将学会的知识转化为应试中的得分能力,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高效课堂模式,这才是高效二字的真正含义吧。

所以我觉得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先进的,把学生真正摆在了学习主人的位置。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完成问题生成单;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轮换代表发言,完成问题解决单;接着集中师生智慧,进行问题拓展提升。

他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到拓展延伸,符合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知规律。

同时又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己从探索、发现、到解决问题,品尝到主动学习知识的乐趣;分小组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课堂气氛较之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沉闷气氛要活跃了许多;轮换学生代表汇报发言,兼顾个人差异,学生互助互学,使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高。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2篇)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2篇)

读《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有感这一个学期中,我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

这本书无论是从理论到课堂案例还是语言的表达,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给我的教学和写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收获越多,也就标志着我们的教育越成功。

在这本书中,它选取了国内外经典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阐述、分析并给予了我们如何去学习这种方法的要点,在给我们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的同时,让我们试着去学习,试着有所突破和尝试,这种模式给予我们的实践教学很大的帮助,是指导实践很好的一本书。

围绕着课堂中看小而非小的一个个小问题展开,从肢体语言到教学教具;从诱人的序幕到精巧地布置作业;从模拟教学到表演式教学,每一处无不精巧布置、精辟分析,贴近教学的实际,从而具有针对性提出很多具有实用性的方式与方法。

对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我们该如何进行一堂课,不仅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收获,也关涉着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问题。

而若想在教学过程获得成功,必须掌握一些营造课堂氛围的技巧与方法,懂得如何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的学习能力。

本书在创作过程中,紧紧围绕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这个重点,进行阐释与分析,里面的很多经典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其细节之一《幽默,课堂活色生香的最佳魔法》引发了我对小学课堂教育的更深认识,“幽默就是教学的利器”,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尤其是看到钱梦龙特级教师的课堂案例,正是在钱梦龙特级教师的幽默中,学生们一举两得,既享受到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

教学幽默不损失教师个人的尊严,也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在笑声中会产生一种平衡的作用。

.他这种引导学生提问的语言以及跟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一节课的课程保持着欢乐和轻松,为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读后感《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多个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细节,探究了他们在课堂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教育的力量和细节的重要性。

这些教育者们不仅是出色的教育家,更是引领学生不断进步的导师。

这本书呈现了许多不同领域的名师,他们有的是教授数学的教师,有的是教授语文的教师,还有的是教授音乐的教师。

无论他们教授的科目如何,他们对教学的热情和耐心都是一样的。

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和呵护,他们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在书中,每一位名师的经验被细致地呈现出来。

他们以关注细节的态度对待课堂上的每个瞬间。

例如,一位数学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解题方法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而是详细地分析每一步骤,解释每一个概念。

他们不断将抽象的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另外,这本书还强调了教育中的细节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小小的赞赏或者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次互动的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日常生活中的关怀和关注,可以让学生在学校找到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巨大影响。

通过阅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我深深地领悟到了教育中的关键点是细节。

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优秀的教学方法和学科知识,更要从细节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需求。

身为未来教育工作者的我,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每一个名师的教育方式都各具特色,有的是以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有的是通过课外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的是通过情感的表达来引导学生的情绪。

这让我明白到,教育并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灵活调整。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从中汲取了教育智慧,也从中学到了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抓细节,打造高效课堂!——读《名师课堂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有感
《名师经典细节—小学语文卷》汇集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119个课堂经典细节,是浓缩的精华,是名师课堂上的最亮点,把它们做成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看个仔细、弄个明白、品个透彻,从而让这些经典细节所展现出来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人格魅力,融入每个读者的心中,成为大家的共同财富。

名师的“课前交流”、“精彩导入”、“精彩展开”、“精彩提问”、“精彩生成”、“智慧拓展”、“精彩评价”、“精彩结课”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宛若沙滩上的贝壳,串起了每一节课堂上的教学亮点,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书中最有价值的是名师们的课堂展开、生成、提问等细节。

人们向来关注细节,有的说细节决定品质,有的说细节决定成败,总之在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最让人难忘的是细节,看着名师们在课堂上精彩的拓展、生成、提问,这其中的细节令人感动,更令人回味。

对于《圆明园》这篇课文,孩子们没有这方面的积累,不知道圆明园当时的历史意义,更不知道圆明园以前的辉煌以及被侵略者破坏之后的满目疮痍,孩子们既没有对圆明园以前辉煌的热爱、对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更没有对侵略者的憎恨,我不怪孩子们,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温暖的大家庭中,没有这样的体验,又怎么能从心底里迸发出那份感情,看了窦桂梅老师的《圆明园》的精彩展开,我才恍然大悟,窦老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画面感,引发学生与教材的共鸣,让学生各抒己见,而她始终聆听学生的看法,以与学生探讨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同时她还采用“春笋剥衣”式的方法,一层层揭开问题的本质,不断激发学生们更为深入的思考,开阔学生的视野,这种严谨而又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学手法着实令人佩服,我想如果下次我讲这样的课文,我一定也会像窦老师这样在一次一次对学生情感的调动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智慧的火花。

于永正老师被称为是“派往儿童精神世界的天使”,他的课堂教学以“爱”为立足点,以“情”为纽带,以“趣”为氛围,以“美”为手段,着眼“新”“活”“实”,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来组织一浪高过一浪的课堂教学高潮。

他在讲《燕子》时,课堂的生成是那么的精彩,如同一朵艳美的花,吐露芬芳,美丽异常。

他将燕子与小姑娘的名字联系起来,并让学生讲讲为什么名字中有“燕”,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学生对燕子的思考,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同学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课堂就显得情意浓浓。

原来课堂的生成并不是要绞尽脑汁的去想想一些新鲜的问题,如此简单的生成更能让学生灵活自如的掌握课文内容,何乐而不为?
名师们的“课堂评价”值得回味,“评价语言”是不能预设的,他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是教师的爱心、学识和反应能力的自然流露,评价要实事求是、要准确,评价越实在、越准确,对学生越有用。

他们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你真棒”“你真勇敢”“读得真好听”之外,还有很多有创造意义的评价,比如“你真有国际眼光”“孩子,你从不会到会了,你成长了”……很多很多,有的甚至在课堂上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亲切的握手,这种真情的流露,都会给孩子莫大的鼓舞,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

类似于这样,在细节中突显精彩的片断在此书中还展现了许多,这些有价值的名师们的课堂教学,确实值得细细品位。

但是,学习名师,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带着审视的目光去学,既不盲目崇拜,也不目空一切,有自己的思考与心得。

对激赏的环节,能静下心来作
更深入的思考:好在哪?为什么好?应与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看,即使在模仿中也要注意改进、加工、迁移、举一反三。

先求形似,再求神同,也未必不妥。

因为理论总是枯燥的,而实践之树常青。

这本书我已经看了一遍,可每每有闲暇时,还是会顺手拿过来,翻上几页,却还能从中学到许多许多,似乎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名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似乎就在我的眼前晃动,他们好像就在我的面前上着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

这本书虽然没有美丽的语言,却能打动人心;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却能让我时时领略名师的风采,他们对教材深入透彻的研究、对文本准确而独到的解读、对课堂高超的驾驭技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护,让他们的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