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_朱庆华
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_朱庆华

2007年12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2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7)1220085205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朱庆华,窦一杰(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116024)摘要: 为探究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的博弈过程,在分析政府和企业在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基础上,运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了政企双方的博弈关系.博弈分析结果显示:核心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和收益、政府对企业是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奖惩力度,都直接影响博弈结果;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群体,在三种情况下存在进化稳定策略.政府和企业为了获得长远的利益,政府制定不断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奖惩力度;核心企业应首先主动实施环境管理,积累相关环保经验,并进一步影响其上下游的企业,这是政府和企业保护环境、双方实现长期共赢的必由之路.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进化博弈;复制动态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志码: A An Ev olutionary M odel between G overnments and C ore2enterprisesin G reen Supply ChainsZHU Qing2hua,DOU Y i2jie(School of Managemet,Dalian Univ of T ech,Dalian116024,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game between g overnments and core2enterprises in green supply chains,thispaper analyses their respective costs and benefits,and studies the game status by ev olutionary game theory.G ameanalysis shows:core2enterprises’costs and benefits to im plem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ubsidies andpunishments from g overnments directly affect the game results;there are three ev 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 in threecases.T o gain long2term benefit,g overnments should enact increasingly stric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and increaserelevant subsidies and punishment;core2enterprises need to proactively im plement environment management,andaccumulate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and then further affec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I t is the only wayto realize win2win strategy between g overnments and core2enterprises in the long run.K ey w ords: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v olutionary game theory;replicator dynamics1 引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中国政府对企业的环境管制已由原来的只关注末端控制,逐渐转向重视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运作过程、产品的环境要求.比如,2006年颁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管理办法》要求中国境内的电子信息产品,必须标示环境保护使用期限、是否可再利用,以及有害物质的成分名和含量;国家环保总局在“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的评比中非常重视企业环境、管理和产品等各方面指标的控制.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加快推进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经济委员会对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进行考核;财政局在政府采购的财政预算中也开始重视“绿色采购”.由此可见,政府正逐步要求企业绿化整个产品供应链,即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1].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的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2,3],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实施关键问题之一在于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积极性和能力[4].政府的政策导向与鼓励措施是企业开展环境管理实践的主要动机[5,6].因此,政府与核心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如何,将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实施产生重要影响.收稿日期:2007209226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77208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6J H QY B0025) 作者简介:朱庆华(1970-),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工业生态设计;窦一杰(1983-),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国内外已经对绿色供应链上政府和企业间的博弈关系开展了研究.文献[7]通过案例研究,认为政府的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和环境绩效,然后企业进一步整合和绿化了整条供应链.文献[8]利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了企业肆意排污的原因,建立了排污管制的分析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政府环保管制与企业排污进行了博弈分析.但是,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环境政策和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变化,提出相应措施实现政府与核心企业双赢,是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目前尚未见文献发表.本文运用进化博弈论,建立绿色供应链上政府与核心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同的均衡结果,给出一系列的结论,寻求双方如何实现长期共赢的途径.2 进化博弈模型的建立及假设核心企业是否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看作是政府和核心企业博弈的结果.本文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博弈双方的有限理性,政府和核心企业在做出各自的决策时很难确认他们的选择是否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因此,企业可能选择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的策略(以下简称“采取”),如积极开展生态设计,与供应商和客户进行环保方面的合作等;也可能选择不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的策略(以下简称“不采取”).对市场上环保水平不同的各个企业,政府对企业行使监督的职责,也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检查企业(以下简称“检查”),比如,考察企业的单位资源能源消耗、产品有害材料是否标示等,以及不检查企业(以下简称“不检查”).博弈的策略组合如图1所示.图1 政企博弈策略组合 图2 博弈的收益矩阵 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条件下,对一些复杂的条件加以简化,我们对此模型做如下假设:1)“政府”指地方政府,而且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类似于一个“地方环境推进联合委员会”.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环保局和财政局确实经常开展环保领域的合作,比如共同颁布一些环保法规.2)核心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后,一方面应环保要求而增加投入,另一方面也有望提高产品的价格和扩大市场.表1 主要的指标及参数含义符号定义C B 企业选择“采取”付出的成本R B 企业选择“采取”增加的收益A BG 政府“检查”后,对“采取”企业的补贴P BG 政府“检查”后,对“不采取”企业的罚金C G政府“检查”的成本U G 社区的污染处置费用3)政府如果对核心企业进行检查,确认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将会给予企业诸如贷款、产品优先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扶持.本文借鉴文献[9~12],对不同策略下政府和企业的成本、收益做如下假设:企业选择“采取”需要付出成本C B ,包括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各方面的环保合作以及企业内部环境改善所花费的费用.企业选择“采取”同样会增加收益R B ,包括:1)原料采购花费的减少;2)能源消费花费的减少;3)处理废物花费的减少;4)废物排放费用的减少.政府“检查”存在成本C G ,包括:查处前搜寻环境污染的信息成本,查处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政府“检查”发现企业“采取”,则给予企业奖励补贴A BG ;反之,处以罚金P BG .企业选择“不采取”,政府要付出社区治理费用U G .设定主要指标及参数如表1所示,双方博弈的收益矩阵如图2所示.该收益矩阵比较适合解释中国目前的情况,即政府刚刚开始加强对企业运作过程和产品的环境管制,此时社会上多数企业环保意识不是很强,政府就要对领先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以示鼓励.若发现企业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政府一般也不会直接关停该企业,但要对这些企业处以罚金.6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月3 政企进化博弈的均衡分析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假设政府群体中选择“检查”的比例为x,选择“不检查”的比例为1-x;核心企业群体选择“采取”的比例为y,选择“不采取”的比例为1-y.政府“检查”与“不检查”的期望得益及群体平均得益分别为:U1Y,U1N和 U1.则,U1Y=y(-C G-A BG)+(1-y)(-U G-C G+P BG)=y(U G-P BG-A BG)+P BG-U G-C GU1N=yU G-U GU1=xy(U G-P BG-A BG)-x(U G-P BG+C G)+(1-x)(yU G-U G)=-xy(P BG+A BG)+x(P BG-C G)+(y-1)U G 核心企业“采取”与“不采取”的期望得益及群体平均得益为:U2Y,U2N和 U2.则,U2Y=xA BG+R B-C BU2N=-x P BGU2=xy(A BG+P BG)+y(R B-C B)-x P BG311 政府群体“检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构造政府群体“检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13],F(x)=d xd t=x(U1Y- U1)=x(x-1)(yp BG+yA BG-P BG+C G) 若y=P BG-C GP BG+A BG,则F(x)≡0,这意味着所有水平都是稳定状态.若y≠P BG-C GP BG+A BG,令F(x)=0,得x=0,x=1是x的两个稳定点.对F(x)求导得:d F(x)d x=(2x-1)(y P BG+yA BG-P BG+C G) 进化稳定策略要求d F (x)d x<0[14],对P BG-C G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①若PBG -C G<0,即P BG-C GP BG+A BG<0时,恒有y>P BG-C GP BG+A BG,则x=0是进化稳定策略.②若0<PBG -C G<P BG+A BG,即0<P BG-C GP BG+A BG<1时,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当y>P BG-C GP BG+A BG时,d F(x)d x x=0<0,d F(x)d x x=1>0,故x=0是平衡点.当y<P BG-C GP BG+A BG时,d F(x)d x x=1<0,d F(x)d x x=0>0,故x=1是平衡点.图3 政府群体复制动态相位图政府群体3种情况下的动态趋势及稳定性如图3所示.312 核心企业群体“采取”的复制动态方程同311,可构造核心企业群体“采取”的复制动态方程,F(y)=d yd t=y(U2Y- U2)=y(1-y)[R B-C B+x(A BG+P BG)] 若x=C B-R BA BG+P BG,则F(y)≡0,这意味着所有水平都是稳定状态.78第12期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若x ≠C B -R B A BG +P BG,令F (y )=0,得y =0,y =1是y 的两个稳定状态.对c B -R B 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①若c B -R B <0,即C B -R B A BG +P BG <0时,恒有x >c B -R B A BG +P BG,则y =1是进化稳定策略.②若c B -R B >A BG +P BG ,即C B -R B A BG +P BG >1,恒有x <c B -R B A BG +P BG,则y =0是进化稳定策略.③若0<c B -R B<A BG +P BG ,即0<C B -R B A BG +P BG <1,则有两种情况,当x >c B -R B A BG +P BG 时,y =1是平衡点;当x <c B -R B A BG +P BG时,y =0是平衡点.图4 核心企业群体复制动态相位图 图5 两群体进化博弈轨迹示意图 图4给出了核心企业群体3种情况下的动态趋势及稳定性.将上述两群体复制动态趋势在坐标平面中表示,即如图5所示.分析该非对称复制动态进化博弈可以得到不同的均衡状态:①当初始状态落在Ⅰ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x =1,y =0,即:(检查,不采取)是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②当初始状态落在Ⅲ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x =0,y =1,即:(不检查,采取)是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③当初始状态落在Ⅱ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x =1,y =1,即:(检查,采取)是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④当初始状态落在Ⅳ区域时,该博弈收敛于平衡点x =0,y =0,即:(不检查,不采取)是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博弈群体中所有参与者的必然选择.由图5可知,(x ,y )=(1,0),(x ,y )=(0,1),(x ,y )=(1,1)和(x ,y )=(0,0)都是鞍点,没有进化稳定策略.4 结论本文建立了绿色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群体与政府群体间的进化博弈模型,比较不同的均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博弈过程存在三个进化稳定策略:①若P BG -C G <0,则x =0是进化稳定策略,即政府“检查”的成本大于对“不采取”企业的罚金,最终政府群体都会选择“不检查”;②若c B -R B <0,则y =1是进化稳定策略,即企业“采取”的成本小于企业“采取”所增加的收益,最88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12月终企业群体都会选择“采取”;③若C B -R B >A BG +P BG ,c B >A BG +P BG +R B ,则y =0是进化稳定策略.即企业“采取”的成本大于企业“采取”所增加的收益、政府的补贴以及企业“不采取”时政府的罚金三者之和,则最终企业群体都会选择“不采取”.对应三个进化稳定策略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①如果政府对“不采取”企业的罚款较少,而政府“检查”的成本偏高,则政府最终都会采取“不检查”的策略.这显然不利于推动企业选择“采取”策略.为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如德国)引入第三方检查的机制,降低政府“检查”的成本;同时,随着“采取”企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政府可以考虑不断加大对“不采取”企业的罚款力度.②如果企业“采取”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其由此付出的成本,即随着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不断增加,其付出单位成本带来的收益也不断增大,则企业群体都会最终选择“采取”策略.因此,政府应积极通过提供相关的环保信息和培训等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国企业也应积极向国际环境领先企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③如果企业选择“采取”获得的收益过小,而成本过大;政府“检查”时对“采取”企业的补贴很小,而对“不采取”企业的罚款不高,则最终所有企业都会选择“不采取”策略.此状况可以解释我国目前的环保现状.为防止最终所有企业都会选择“不采取”策略,政府只有通过逐步加大奖惩力度,推动企业逐渐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2)当P BG -C G >0,0<c B -R B <A BG +P BG 时,没有进化稳定策略.表明政府企业两群体博弈过程表现出一种周期行为模式,这种情形较多的存在于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也是现实经济生活的一个常见现象[15].3)博弈初始状况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均衡结果.博弈双方最终会选择哪一种策略取决于初始时两个群体对各自策略的选择比例,而这种比例与选择这种策略带给博弈方的收益大小有关系.长远来看,只有基于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才会获得更高收益.也就是说,政府和核心企业两个群体,都应以长远利益为目标进行决策,这样双方都能获得更高的收益.需要说明的是:1)本文针对核心企业采取绿色供应管理策略与否进行政企博弈模型分析,针对企业其他的环保策略也可进行类似的进化博弈分析.2)由于核心企业群体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的努力和结果不完全一致,通常政府对于企业的努力过程支付报酬(如政府检查,发现企业采取绿色供应管理措施,则给予补助A BG ;反之,则处以罚款P BG ).但这就意味着政府要承担企业产出不确定性的风险,其中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和随机因素,因此,在模型中还可以在政府的收益中加入一个风险变量ε来进一步开展研究.另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然涉及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与非合作的博弈关系,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参考文献:[1] 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Zhu Q H.G 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3.[2] 马士华.论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的影响[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1):24-27.Ma S H.The in fluences of core enterprise on the formation of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supply chain[J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0,(1):24-27.[3] K am pstra R P ,Ashayeri J ,G attorna J L.Realities of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Management ,2006,17(3):312-330.[4] Hall J.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dynamic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0,(8):455-471.(下转第95页)98第12期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与核心企业进化博弈模型demand[J ].Management Science ,1984,30(3):344-357.[6] Renberg B ,Planche R.Un m od èle pour la gestion simultan èe des n articles d ’un stock[J ].Revue Fran fcaise d ’In formatique et deRecherche Op érationelle ,1967,6:47-59.[7] Pantumsinchai P.A com paris on of three joint ordering inventory policies[J ].Decision Science ,1992,23(1):111-127.[8] Vis wanathan S.Periodic review (s ,S )policies for joint replenishment inventory system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43(10):1447-1454.[9] Atkins D R ,Iy ogun P O.Periodic versus ‘can 2order ’policies for coordinated multi 2item inventory system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8,34(6):791-796.[10] Nielsen C ,Larsen C.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Q (s ,S )policy applied to the joint replenishment problem[J ].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163:721-732.[11] Cheung KL ,Lee H L.The inventory benefit of shipment coordination and stock rebalancing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Science ,2002,48(2):300-306.(上接第89页)[5] G reen K,McMeekin A ,Irwin A.T 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and R&D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in UKfirms[J ].Futures ,1994,26:1047-1059.[6] Florida R.Lean and green :The m ove to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manu facturing[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6,39(1):81-105.[7] Zhu Q H ,Raym ond P C.Integra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an embry onic eco 2industri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the G uitang G roup[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1025-1035.[8] 王齐.政府管制与企业排污的博弈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3):119-122.Wang Q.G ame ’s analysis on g 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enterprise population[J ].China P opulation ,Res 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14(3):119-122.[9] Zhu Q H ,Sarkis J.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 formance am 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 facturing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4,22:265-289.[10] P orter M E ,Van der Linde C.G reen and com petitive :Ending the stalemat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5,73(5):120-134.[11] Shrivastava P.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and com petitive advantage [J ].S 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16(S pecial issue ,Summer ):183-200.[12] G uimaraes T ,Liska K.Exploring the business benefits of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J ].Business S 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1995,4(1):9-22.[13] T aylor P D ,Jonker L B.Ev 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 ].Mathematical Bioscience ,1978,40:145-156.[14] 敬嵩,雷良海.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管理的进化博弈分析[J ].管理科学学报,2006,9(6):82-86.Jing S ,Lei L H.Analysis of stakeholders management by ev olutionary games theor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06,9(6):82-86.[15] 孙庆文,陆柳,严广乐,等.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3(7):11-16.Sun Q W ,Lu L ,Y an GL ,et al.A sym ptotic stability of ev olutionary equilibrium under im per fect knowledge[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Practice ,2003,23(7):11-16.59第12期销售商多产品联合订货研究。
2011-基于博弈分析的政府主导型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_曹海英

表 1 政企博弈的策略组合
政府
检查 不检查
企 实施 (检查,实施) (不检查,实施)
业 不实施
(检查,不实施) (不检查,不实施)
表 2 政企博弈的收益矩阵
政府
企业
实施
不实施
检查 (-Cg-Pg,-Cb+Pg+Pb) (-Ug-Cg +Gb,-Gb)
不检查
(0,-Cb+Pb)
(-Ug,0)
35
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时政府所处以的罚金,此 时唯一的纳什均衡是(检查,不实施)。也就是说企 业宁可交罚金,也不愿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策 略,因为其实施成本过高。
此,近年来各国不断出台环保法规,对企业提出了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绿色供应链的角度主
越来越严格的要求,责令生产商对产品的整个生命 要有: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结构化、[ 2 ]、[ 3 ]、[ 4 ]、[ 5 ]
周期负责。同时,消费者需要绿色产品,环保当局 要求环境绩效,员工和居民关心健康和安全,等等。 这些都要求企业实施环境管理,将环境管理整合到
agement) 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发端于 20 世纪 排污的原因,建立了排污管制的分析模型,并依据
70 年代的绿色物流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 该模型对政府环保管制与企业排污行为进行博弈
随着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成熟以及绿色制造技术在 分析。[ 16 ] 王世磊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一个
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绿色供应链管理理论逐步形 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提出加强合作
成和完善。首次系统地提出绿色供应链概念的是 与交流是双方实现长期共赢的唯一途径。[ 17 ]
33
本文运用博弈论,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中政府 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分析不同的均衡结果,给出一 系列结论,寻求政企双方实现长期共赢的途径。
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在绿色供应链系统中的博弈

当企业选择合作和不 合作 的预期收益 相 同时 , 到均 达 衡, 即令 = , : 得
( 一1 q )×q 。 × ,
() 1 当政府选 择倡导 绿色 供应链 管理 , 对企业 和 消 并
费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时 , 业和 消费者可 以选择 合作 与不 企 合作 。当企业和消费者选择 合作 时 , 即政府倡 导绿色供 应
( 一q)× 0+( 一q) 1 1 q× 1 ×( 一q)X(一S ) =
一
q q XS +( q )X 。 , q 一5 S
时, 则企业和消费者不合作 , 概率 为 g ×( 其 1一吼), 企业 、 消费者 由于不合作会受到 政府 的税 收惩罚 , 双方 的额 外收 益都 为(一 , s ; 一v ) 当政府决定倡导 绿色供应链 管理 , 而 且成功 时 , 则企业和消费者合作 , 其概率则 为 q q 此时 ,
旧产 品难 以得 到适 当 的再 生利 用 , 但 会造 成 资源 的浪 不
费 , 可能导致不同程度 的环境 污染 。这 就需要 政府采 取 还
一
及企业与消费者之 间的关 系进行 了两两 博弈分 析 , 为有 并 关方面提 出了一些建 议 。虽 然众 多学 者运 用博 弈论 对 供应链系统 中三方进 行 博弈 分析 , 是 可 以看 到 , 但 他们 往 往讨论的是两 方博弈 , 比如 企业 和政 府之 间 的博弈 、 业 企 和消费者 的博弈 , 而经常把第三 方作为 一种外 部影 响条 件
一
、
绿色供应链 多方博弈研 究现状 二、 三方博弈模型 的建立及 分析
现今 , 多学者 已经对绿色 供应链 系统 中企业 、 许 政府 、 消费者 三方 之 间 的博 弈 进行 了较 多 的研 究 。李 金 勇 、 刘 ( ) 一 模型假定 模 型的三个博弈方 : 企业 、 消费 者 、 政府。各博弈 方 均
绿色技术创新的政府分级补贴机制研究

doi:10.19868/ki.gylgl.2021.04.005绿色技术创新的政府分级补贴机制研究李怡娜刘怀志(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文章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考虑了消费者选择、产品绿色度、政府补贴等因素,建立了政府补贴绿色产品消费者的三阶段博弈模型。
基于此模型,分析了政府分级补贴机制中如何确定最优补贴额度和补贴门槛以及绿色制造商如何选择产品的最优绿色度水平,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补贴机制,政府设立分级补贴机制的措施可以在保证满足绿色产品目标销量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补砧的支出,并带来更高的环境效益,也能够促进绿色制造商对绿色研发的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度;分级补贴;绿色技术;博弈模型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34(2021)04-0057-14—、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
当今形势下,政府和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众多制造商也开始重视环境绩效,通过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将一系列的绿色节能技术纳入到生产经营中,从而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绿色产品。
然而,这些技术增加了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并最终大幅提高了绿色产品的销售价格,且由于部分消费者无法接受绿色产品较高的价格,导致市场需求量较低,再加上制造商需要大力投资绿色创新研发,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度水平,这一系列问题使得绿色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为了应对当前绿色产品发展的困境,政府制定了多项补贴政策来激励制造商生产绿色产品。
如政府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制定了包括购置补贴、一次性充电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和动力电池回收补贴等政策。
不过这些补贴政策给政府财政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为了缓解财政压力,政府近年来陆续实行补贴退坡以及适当提高补贴门槛的措施。
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

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摘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政府补贴是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基于博弈论分析了政府补贴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和政府行为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期对政府补贴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1. 引言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方式。
绿色供应链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设计、生产、分销等各个环节,通过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等举措,既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也能为社会和环境贡献。
2. 政府补贴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政府在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补贴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政府补贴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意愿,进而推动企业转型。
政府补贴可以是直接的财政补贴,也可以是税收减免、减息等方式。
3. 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为了研究政府补贴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我们构建了一个简化的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
模型中包括一个政府和两个企业,企业分别代表供应链中的生产商和零售商。
假设政府能够感知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并根据其表现提供相应的补贴。
企业在决策中可以选择是否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而政府则通过设定补贴策略来影响企业的决策。
4. 模型分析基于博弈论的分析,我们研究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结果显示,当政府的补贴力度较大时,企业更倾向于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因为补贴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然而,当政府补贴力度减弱时,企业可能降低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投入,转而追求利润最大化。
5. 政府补贴策略优化为了进一步引导企业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政府可以优化补贴策略。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政府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补贴力度,以激励更多的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绿色供应链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作者:李广华段灿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03期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破坏矛盾的不断加深,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起初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与运作成本过高,且绿色产品定价较高,使得企业和消费者都没有动力构建和参加绿色供应链。
因此,本文构建了基于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三群体演化博弈模型,并求解模型的均衡点。
通过数值分析刻画出模型的收敛过程,并通过观察参数调整对收敛过程的影响,发现政府加大对不采取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惩罚力度,同时提高对采取绿色供应链企业和消费者的补贴,可以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演化博弈模型政府企业消费者相关文献综述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空前的繁荣,然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却是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肆意挥霍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比如全球变暖、空气污染、酸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在制约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20世纪8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为适应进一步加剧的全球市场竞争和节约成本,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依靠信息技术,开始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一条自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再到产品零售的“供应链”。
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于一体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为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但是这种以市场份额和利润为内在动力的管理模式,并不涉及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环节,甚至为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企业对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破坏。
所以,在供应链管理中融入社会和环境因素,即绿色供应链管理,势在必行。
然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面临着重重的困难,虽然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从长期来看可以为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形象,但从短期来看,企业为减少产品生产中对环境的污染,以及构建废旧产品的回收渠道,要付出很大的成本,这使得企业没有动力去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_朱庆华

收稿日期:2004-03-16.基金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91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20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3CJ Y001)。
作者简介:朱庆华(1970-10-),女(汉),江苏太仓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业生态设计。
赵清华(1978-11-),男(汉),河南商丘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供应链管理。
文章编号:1000-2995(2005)04-006-0093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朱庆华,赵清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大连116024)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绿色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讨论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内涵界定、研究内容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等,以期为企业实施从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式到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模式的转变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管理战略;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源自于制造业中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 agement,简称 SC M )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至今,有关供应链管理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的潜在性能,却忽略了供应链实施中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诸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又制约着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合理化。
如何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如福特汽车公司、惠普公司、宝洁集团和通用电气等,把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乃至各个员工。
国外一些学术机构及学者开始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1994年Drumwright 对10家企业进行了研究,以分析企业为什么进行绿色采购以及类似企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1]。
政府与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博弈分析

当0 =0 时, 企业可随机选择“ 实施” 或“ 不实施” 。 由 均衡 结 果 可 知 ( 不检 查 ,实 施 )是 政 企 博 弈 的最 好 结
假 设政企双方具有完全信 息 , 即均 知 道 对 方 的 策 略 以及 相 应 的效 用 , 在短期 均衡 中, 可 以按 照 完 全 信 息 静 态 博 弈 处
均衡( 不检查 , 不实施 ) 。 ② 政府 征 收 的罚 金 大 于 政 府 的 检查 成 本 ( P >C ) 时, 没 有 纯 策 略 的纳 什 均 衡 。 因此 这 里 利 用 混 合 策 略 纳 什 均衡 分 析 。假 设 政 府 以 0的 概率 选 择 “ 检查” , 以1 —0的 概 率 选择 “ 不 检查 ” 。 企业以 ^ y 的 概 率选 择 “ 实施” , 以1 — 的 概 率选 择 “ 不 实 施 ”( O 0 , _ y
I不 检查 ( 0 , 一 C b + R b ) ( 一 E , 0 )
同理 得 到 企 业 最 优 化 的 一 阶 条件 为 : = = } 0 :
Sg b+
即当 e >0 时, 企 业 的 最 优 选择 是 “ 实施” ; 当 0< e 时, 企 业 的 最 优 选 择是 “ 不 实施 ” ;
即 当 > 时, 政 府 的最 优选 择 是 “ 不 检查 ” ;
表 2 政 企 博 弈 的支 付 矩 阵
企 业
当 q 时, 政 府 的 最优 选 择 是 “ 检查 ” ; 当 = 时, 政 府 可 随机 选 择 “ 检查” 或“ 不检查” 。
不 实施
实施
一
l 检查 ( 一 C g — S 曲 , 一 C b + R b + s 出 ) ( 一 C E + P h — E g , 一 P 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 2) , β i ( g i - g0 ) ( i = 1 , βi ( i = 1, 为研发成本
系数. 5 ) 生产商 1 和 2 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促 进产品绿色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随之带来边际生 产成本一定程度的下降( 设 ε 为成本降低率) . 比 如能源和材料的节约提升了产品的绿色度水平 , 也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所降低的成本分别是 ε1 ( g1 - g0 ) 和 ε2 ( g2 - g0 ) . 6 ) 消费者对产品的环境满意度 θ 服从均匀分 . θ 表示消费者购买高绿色度产 布. 即 θ ~ [ θ, θ] 品和低绿色度产品没有差异. θ 表示消费者具有 极高的环境满意度, 极端倾向于购买高绿色度产 θ类 品. 则当 p1 + k( θ - θ) + p2 t( g2 - g) = p2 时, 型的消费者才愿意购买高绿色度产品. 即存在一
1
1. 1
模型建立
问题描述 市场上所销售产品需要满足法规规定的最低 绿色度水平用 g 表示, 这里假
绿色度②水平要求(
设 g 越高表明绿色度水平越好 ) . 比如, 企业耗能
②
17 - 18 ] ) 探讨 “绿色度”的概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现有文献中 “绿色度”一词多是描述产品的有毒有害物 已有许多文献 ( 比如文献[ 产品零部件的可回收性 、 使用能耗水平和使用材料量等水平, 是从整个生命周期角度衡量产品绿色环保的程度 。 实际操作中, 质含量、 在目前没有国家权威的绿色度评价标准的情况下 , 可以用能效标识、 碳标签等简单的等级指标来表示产品绿色度水平 . 为方便起见, 假定绿色度为连续的 , 比如不同的连续的能效比数值或碳标签数值对应一个绿色度水平 .
[8 ]
2009 年由国家发改委、 已有行动. 比如, 工信部、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 , 财政部联合推动实施 即对 能效等级 1 级或 2 级以上的十大类高效节能产品 进行财政补贴, 以部分抵消节能产品生产商在技 术研发及环保零部件采购等方面的投入, 国内许 绿色采购和与 多生产商因此积极开展生态设计、 供应商的环保合作, 努力提高产品的节能水平. 在此背景下, 政府如何制定财政补贴政策以及供 应链上最终产品生产商如何应对政府补贴政策做 出相应经营决策成为政府与生产商面临的现实问 题. 探究政府与生产商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的博 弈关系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 3]分析了政 政府和生产商间的博弈问题. 文献[
第 14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管 理 科 学 学 报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Vol. 14 No. 6 Jun. 2011
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
朱庆华,窦一杰
( 大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大连 116024 )
①
* 个θ , 该类型的消费者对于购买高绿色度产品和
{
t( g i - g) 0
gi > g gi ≤ g
i = 1, 2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即是,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 中, 考虑政府补贴、 消费者环境偏好、 产品竞争、 产 建立政府与采取不同 品绿色度等因素的情况下, 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最终产品生产商间的三阶 段博弈模型: 第一阶段: 政府确定单位产品补贴系数. 第二阶段: 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选择自己产品 的绿色度水平. 第三阶段: 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选择各自产品 的价格. 1. 2 模型假设 在不改变问题本质的条件下, 对一些复杂的 条件加以简化, 对模型作如下假设: 1 ) 政府的收益为社会总福利, 设为消费者剩 余、 企业收益之和, 再减去政府对企业的补贴. 2 ) 市场为双寡头市场, 双寡头 ( 生产商 1 和 生产商 2 ) 采取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 生产 商 1 采取被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生产商 2 采取 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3 ) 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均达到或超过政府规 定的产品绿色度水平的最低要求. 并且, 生产商 2 的产品绿色度水平不低于政府确定的绿色度水平 补贴下限; 生产商 1 的产品绿色度则低于政府的 绿色度水平补贴下限. 4 ) 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 措施促进产品绿色度水平的提高, 需要付出相应 的研发成本 μ1 和 μ2 , 如开展生态设计, 选择环境 友好的原材料, 与供应商环保合作等. 假设研发成 本与绿色 度 提 升 水 平 成 二 次 方 关 系③, 即 μi =
第6 期
朱庆华等: 基于政府补贴分析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博弈模型
— 87 —
府及核心企业在不同策略下各自的成本和收益 , 11] 考虑了政府的补贴与惩罚措施. 文献[ 建立了 完全信息下的古诺博弈模型, 分析了政府 ( 尤其 《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 》 ( WEEE 指 是欧盟 14] 令) ) 在逆向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 文献[ 针对 食品安全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 研究 了政府主管部门与食品企业之间在面对食品安全 15] 设 的保护与监督方面存在的博弈关系. 文献[ 计了政府与企业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励和监 分析了政府和企业在逆向供应链管理的 督模型, 背景下如何订立优化合约, 以及政府如何选择可 16] 建立了生产商和再 行有效的监督力度. 文献[ 通过对比政府给予再 制造商的二阶段博弈模型, 给予生产者补贴、 同时给予再制造者 制造者补贴、 和生产者补贴这三种情形, 分析了政府补贴在再 制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以往的文献大多只将政府补贴作为博弈模型 中一个参数, 未对其进行详细研究. 此外, 政府与 还受到消费者环境 企业在环境实践方面的博弈, 偏好、 市场竞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现有研究在利 产品绿色 用博弈论建模过程中缺乏对政府补贴、 度、 产品竞争和消费者的环境偏好等因素的综合 分析. 鉴于此, 本文系统考虑了政府补贴、 产品竞 争、 产品绿色度、 企业间不同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战 略、 消费者环境偏好等因素, 建立了政府与两个竞 争性生产商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 探究了各种 参数变化带来的影响, 为政府及供应链生产商的 绿色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 惠普、 松下等国际领先企业已
[2 ]
广泛开展了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并因此提升了 自身的环保形象, 也带来了竞争优势 理存在诸多制约
[9 - 10 ]
. 但对我
国多数生产商来说, 要实施有效的绿色供应链管 : 一方面缺少资金和技术能
①
收稿日期: 2010 - 10 - 06 ; 修订日期: 2011 - 01 - 09. 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71025002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71033004 ; 70772085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持计划资助项目( NCET - 08 - 0082 ) . 作者简介: 朱庆华( 1970 —) ,女,江苏太仓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zhuqh@ dlut. edu. cn
[4 - 7 ] [1 - 3 ]
0
引
言
中国政府要推动企业开展绿色 竞争优势. 所以, 供应链管理等领先的环保实践, 需要制定财政补 “萝卜” 贴等一系列 政策 ( 指补贴、 减免税收、 政府 优先采购等激励措施 )
[11 - 13 ]
,
. 比如, 欧盟在 2006 年
. 实际上, 我国政府
《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 实施的 ( 简称 RoHS 指令 ) 和 2007 年实施的《化学 指令》 ( 简称 REACH 法规 ) 品注册、 评估、 许可和限制 》 使生产商高度重视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有毒有害物 质及高风险化学品的管理. 2009 年 12 月, 全球第 二大棕榈油消费企业联合利华迫于公众和 NGO 组织的压力, 终止了与为种植棕榈树而非法破坏 印尼热带雨林的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商金光集 团的合作, 并承诺到 2015 年全面使用通过认证的 可持续棕榈油
产品需要满足中国能效标识的等级 5 方可投入市 场. 采取不同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企业其产品 的绿色度存在较大差异. 市场上主要有两种绿色 供应链管理战略: 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和被 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采取被动绿色供应链管 理战略的生产商( 设为生产商 1 ) 往往只注重实施 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措施. 采取主动绿色供应链管 理战略的生产商( 设为生产商 2 ) 除了开展内部的 环境管理措施外, 还积极与上游供应商开展环保 包括采购绿色的环保零部件, 对上游供应商 合作, 在生产过程和原料采购等方面的要求和监管等 . 所以, 采取主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生产商 2 的产品绿色度水平比采取被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 略的生产商 1 的产品绿色度水平更高. 我们称生 产商 2 的产品为高绿色度产品, 生产商 1 的产品为 低绿色度产品. 用 g 表示法规规定的绿色度水平 最低要求. g1 和 g2 分别表示生产商 1 和生产商 2 的产品绿色度水平. 此外, 由上面分析知: 采取主 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生产商 2 其边际生产成 本( 用 c2 表示) 较采取被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 的生产商 1 的边际生产成本( 用 c1 表示) 更高. 生 产商 1 和生产商 2 的产品价格分别是 p1 和 p2 . 市场上消费者的环境偏好存在差异. 有的消 费者是激进环保主义者, 对高绿色度产品宁愿支 付很高的价格; 有的消费者则对产品绿色度的高 低不关心. 用 θ 表示消费者对产品的环境满意度, 这也表达了消费者的不同类型. 消费者每增加一 个单位的满意度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 k( k 为消费 者环境偏好支付系数) . 政府为鼓励生产商开发更加绿色的产品, 推 往往对绿色度超过某个水平的 动节能减排工作, 产品直接补贴 ( 如 2009 年开始推行的“节能产品 惠民工程”对能效等级 1 级或 2 级以上的节能产 品进行补贴 ) . 政府确定的绿色度水平补贴下限 为 g. 现实中政府对产品补贴的多少往往与绿色 2009 年 2 月份出台的 《节能与 度水平有关. 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