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2019用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集锦(附答案)(2019·新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请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舍:②患:③蹴:④已: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B.蹴尔而与之C.呼尔而与之D.行道之人弗受3.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译文:4.作者在文中赞扬和批评了怎样的人,请你各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并谈谈你的看法。

答:赞扬了的人;批评了的人。

看法:。

(2019·青岛)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检测(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模拟检测(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课内阅读(一)(2019衡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又何间.焉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①忠之属.也②属.引凄异C.①战则请.从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1D.①故.逐之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①可以.一战②以.君之力C.①战于.长勺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①登轼而.望之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2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2019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鱼我所欲也

2019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鱼我所欲也

2019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鱼我所欲也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能够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能够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能够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能够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择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能够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能够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不过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不过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不但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不过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第四版块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巩固练含答案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练习第四版块古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巩固练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巩固练1.(2019·永州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面对物质诱惑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__!”(2)《阿房宫赋》指出,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

他认为,“__使六国各爱其人__”,则六国能抵御强秦:“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则秦可江山永固。

(3)《诗经·氓》中,“__三岁食贫__”一句,写女子任劳任怨,多年过着贫困的生活;“__士也罔极__”一句,写男子对待爱情毫无准则。

2.(2019·安徽十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第一段中“__不知其几千里也__”一句,描写鹏背之广;“__其翼若垂天之云__”一句,描写鹏翼之大。

(2)杜甫在《春望》中以“__白头搔更短__,__浑欲不胜簪__”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__”,所以不必羡慕江水和明月。

3.(2019·安阳9月调研)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杜甫《登高》中“__无边落木萧萧下__”一句,写出落叶飘零天边、纷纷扬扬的场景:“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一句,表明自己心酸悲苦、忧国忧民的情怀。

(2)荀子在《劝学》中,“__用心一也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青苔和野草描写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的两句是“__苔痕上阶绿__,__草色入帘青__”。

4.(2019·昆明摸底)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中考语文_考点14:文言文阅读(单篇)(压轴模拟)(原卷版)

中考语文_考点14:文言文阅读(单篇)(压轴模拟)(原卷版)

考点14:文言文阅读(单篇)【2019年题组】一、【2019年中考四川内江卷】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面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前人之述备.矣(详尽)B.连月不开.(天气放晴)C.则有去国.怀乡(国家)D.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行道之.人弗受B.然.则北通巫峡/康肃忿然.曰C.感极而.悲者矣/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D.其.必曰/其.真无马邪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倒装句,起突出强调作用,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微斯人,吾与谁归”。

B.选文语言充分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记叙多用散句,长短错落,质朴平实;写景多用偶句,两两相对,珠联璧合。

C.选文中间两段,所写的景象特点截然不同,却都写了游人的“览物之情”,而这“览物之情”与“古仁人”的理念也并无不同。

D.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豪言壮语,点明了全篇主旨。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9河南省中考语文《说明与检测》上册试题课外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专题阅读指导部分(一)《吕氏春秋·高义》节选(对比阅读:《鱼我所欲也》)原文: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③景公,景公未之行④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

翻译: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有功因而接受颁布俸禄,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要赏赐给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二)《新序》节选(对比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节选自《新序》)译文: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2](三)《资治通鉴》节选(对比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课内文言文阅读第5篇醉翁亭记(含答案解析)

第5篇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版本导航:◎统编九上第11课;◎语文八下第24课;◎苏教九上第22课。

知识梳理一、重点字词1.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今义:主意,心意(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今义:香(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今义:秀气、好看(4)非丝.非竹.古义:今义:丝线古义:今义:竹子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名.之者谁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③至于负者歌.于途原意为:歌曲,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①山.行六七里原意为:山峰,在句中的意思为: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③杂然而前.陈者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为:欢乐,在句中的意思为:3.一词多义(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②临.溪而渔③把酒临.风(《岳阳楼记》)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2)谓:①太守自谓.也②太守谓.谁③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④予谓.菊(《爱莲说》)⑤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3)归: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朝而往,暮而归.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4)发:①野芳发.而幽香②苍颜白发.③有时朝发.白帝(《三峡》)④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乐:①而乐.亦无穷也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2)其西南诸.峰诸:(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深:秀:(4)渐闻.水声潺潺闻:(5)峰回.路转回:(6)饮少辄.醉辄:(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寓:(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霏:开:(9)云归而岩穴暝.暝:(10)晦.明变化者晦:(11)山间之四时.也时:(12)朝.而往,暮.而归朝:暮:(13)而乐亦无穷.也穷:(14)至于负.者歌于途.负:途:(15)前者呼.,后者应.呼:应:(16)往来而不绝.者绝:(17)临溪而渔.渔:(18)泉香而酒洌.洌:(19)杂然而前陈.者陈:(20)宴酣.之乐酣:(21)射者中.,弈.者胜中:弈:(22)觥筹交错.错:(23)苍颜.白发颜:(24)颓然乎其间.者颓:间:(25)人影散乱..散:乱:(2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27)树林阴翳.翳:(2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去:(29)而不知.人之乐知:(30)醒能述.以文.者述:文:5.(1)也(2)其(3)之(4)于(5)酿泉为.酒(6)杂然.而前陈者(7)颓然乎.其间者二、重点句子翻译1.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年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9湖北省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word版,含答案)【2019·咸宁卷】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是自弃④也!”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自劳耳(使…劳累)B.常语人日(告诉)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D.明毅善断(善于)17.C(3分。

遗:硫忽,遗漏)18.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朝运百甓于斋外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不求闻达于诸侯C.皆以美于徐公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18.A(3分。

A与例句都是介词,到;B介词,在C介词,比:D介词,向)19.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19.C(3分。

“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与原文不符)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0.(1)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鱼我所欲也
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
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
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
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
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学习重点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学习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理解文中的“义”“本心”的内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方法反复阅读法品读探究法
学习资源辅助阅读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背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观,导入孟子的《鱼我所欲
也》,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背诵,思考名句
中蕴含的文天祥的
人生观。

进入情景
环节二:通其文
1、听读名家朗诵,初步感知文意。

2、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
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
言气势和感情。

3、生生对读,纠音纠断句。

4、指名朗读(中等生)
5、齐读。

6、指名朗读(薄弱生)
学生尝试各种方
式朗读,初步感知文
意。

通过多种形式
朗读,培养学生文
言语感。

环节三:疏其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借助文下
释义梳理文意,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小
组交流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交
流。

学生按要求完成
任务
培养自学能力及
合作意识。

环节三:明其理
1、齐读全段。

2、你认为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的一个什么思
想。

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提问:“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你对“是心”的理解。

4、“舍生取义”与“是心”是什么关系,孟
子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舍生取义
讨论并归纳
培养学生抓住重
难点语句,反复阅
读,思考深意。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第一段
2、在文言积累本上用三行式整理第一段。

巩固课上所学,训
练学生理解记忆
能力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孟子
第一段分三层:
第一层:类比设喻
以舍鱼取熊掌-引出-舍生取义
第二层:正面+反面-道理论证-论证“舍生取义”
第三层:总结上文,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课题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理解文意。

2.理清论证思路,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学习重点本文所运用的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

学习方法反复阅读法品读探究法
学习资源辅助阅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美读吟诵
背诵或朗读第一段背诵或朗读衔接本课内容
环节二:通其文
1、听读名家朗诵,初步感知文意。

2、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
的节奏和重音,要读得流畅,朗朗上口,读出语
言气势和感情。

3、生生对读,纠音纠断句。

4、指名朗读(中等生)
5、齐读。

6、指名朗读(薄弱生)
学生尝试各种方
式朗读,初步感知文
意。

通过多种形式
朗读,培养学生文
言语感。

环节三:疏其意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借助文下
释义梳理文意,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标注出来小
组交流解决。

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交
流。

学生按要求完成
任务
培养自学能力及
合作意识。

环节三:明其理
1.本文主要举了哪几种为人处世之道做法,作
者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
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明确:“本心”具体指“人的羞恶之心”,“义”
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
“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
义。

3.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
意之嫌,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明确:这种看法有道理。

就行文思路来说,贤
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
讨论并归纳
培养学生抓住重
难点语句,反复阅
读,思考深意。

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

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可以归入第一段。

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

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段
2、在文言积累本上用三行式整理第一段。

巩固课上所学,训
练学生理解记忆
能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鱼我所欲也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

2.以本文为例,练习《孟子二章》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及严谨的论证过程
3.辩证的认识孟子的“仁政,礼仪”思想。

学习重点 1.背诵全文。

2.以本文为例,练习《孟子二章》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特色及严谨的论证过程
学习难点 3.辩证的认识孟子的“仁政,礼仪”思想。

学习方法品读探究法
学习资源辅助阅读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
美读吟诵
背诵或朗读《孟子二章》和《鱼我所欲也》背诵或朗读复习巩固所学
环节二:梳理思路
活动任务:仿照书p47也,画出《富贵不能
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篇文章的论证思
路的思维导图。

要求:
1、先明确文章论点。

2、理清每一段的文意。

3、标明论证方法。

4、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尝试画出结
构图,组内交流,班
级展示。

通过画思维导
图,引导学生理清
论证思路,达到复
习巩固提升的效
果。

环节三:明确特色
活动任务:三篇文章分别善用比喻、排比、
类比、对称句。

论述了“大丈夫之为”,“生于
忧患死于安乐”和“舍生取义”观点。

画出这样
的句子,体会一下其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
任务
培养自学能力及
合作意识。

环节三:明其理
活动任务一:三篇文章分别论述了“大丈夫
之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舍生取义”
观点。

三者有何关系?而今的社会,孟子的这些
思想还有存在的价值吗?说明理由。

活动任务二:对于今天的我们,亲历生与义的
重大抉择也许很难得,但我们的人生不乏选择。

我们一直在选择,谨慎地选择。

1. 模仿下面一段话,发表对选择的感言。

选择博爱,我们品味异样精彩的人生;选
择回忆,我们度量往事的厚重;选择诚信,我们
讨论并归纳,发言
培养学生群阅读,
深思考的能力。

畅享生命的真真切切;选择坚强,我们感受经历失败后的成功的甘甜;选择关爱,我们因几颗心同时跳动而愉悦不已……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背诵第二段
2、在作文纸上整理仿写片段。

巩固课上所学,训
练学生理解记忆
能力
板书设计
比喻。

形象地说明主题,点明了论点。

对比。

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排比。

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