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714474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D.前庭→耳蜗→半规管2.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A.鼓膜B.咽鼓管C.耳蜗D.听小骨3.某跳水运动员从游泳池中出來后,由于皮肤上水分的蒸发,他的身体会打寒颤.此时,该运动员的体温与耗氧量的变化依次是()A.降低、增加B.升高、减少C.不变、增加D.升高、增加4.“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A.玻璃体、瞳孔、大脑B.角膜、视网膜、大脑C.晶状体、视网膜、大脑D.虹膜、玻璃体、视网膜5.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接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患近视眼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小明是其中的一个,那么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后方,应配戴凸透镜7.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你会迅速走进教室做上课准备.下列有关耳的知识,你不认同的是()A.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结构是耳蜗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C.声波经鼓膜转变为振动后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D.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膜8.下列人体感觉与相应感受器匹配错误的一组是()A.听觉﹣前庭和半规管B.视觉﹣视网膜C.味觉﹣味蕾D.嗅觉﹣嗅黏膜9.燃放爆竹和礼花时,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D.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10.医生对某患者的耳进行检查时发现,此人不能听到医生的说话声,但能听到医生手指在此人头部的敲击声,则推断此人最有可能损伤的结构是()A.鼓膜B.耳蜗C.听神经D.听觉中枢11.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者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内耳12.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13.视觉让你能够看到周围的事物,感知美好的世界.人的视觉形成于()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特定区域14.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15.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前庭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D.听小骨、耳蜗二非选择题1. 据调查我国的近视眼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来,近视逐渐低龄化,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引起了人们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如图是近视眼成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眼球成像过程中,起主要调节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含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D.视网膜发炎2.中耳炎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的原因是()A.位听神经损伤B.听觉中枢损伤C.听觉感受器损伤D.鼓膜、听小骨损伤3.当悦耳的上课铃声响起时,你会迅速进入教室做好上课准备.产生听觉的部位是()A.大脑B.耳蜗C.听小骨D.鼓膜4.人的听觉产生于()A.听觉感受器B.耳蜗C.鼓膜D.大脑听觉中枢5.有些人乘车时会发生晕车现象,与之有关的耳的结构是()A.耳蜗和前庭B.前庭和半规管C.半规管和鼓室D.鼓室和耳蜗6.近视眼的主要原因是()A.晶状体曲度太大且不能恢复B.瞳孔变小且不能恢复C.眼球前后径过短且不能恢复D.晶状体曲度变小且不能恢复7.人的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A.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B.声波→耳蜗内听觉感受器→鼓膜→听小骨→听神经→大脑C.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D.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8.当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嘴或者闭嘴同时堵住耳,目的是为了保护耳的()A.耳郭B.半规管C.鼓膜D.内耳9.听觉形成过程中,首先接受声波和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依次是()A.耳蜗、前庭B.鼓膜、耳蜗C.鼓膜、听小骨D.听小骨、耳蜗10.“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光线起主要折射作用、感光作用和最终产生视觉的结构分别是()A.玻璃体、瞳孔、大脑B.角膜、视网膜、大脑C.晶状体、视网膜、大脑D.虹膜、玻璃体、视网膜11.当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往往乘客张开口或咀嚼口香糖,主要是为了保护()A.鼓膜B.咽鼓管C.耳蜗D.听小骨12.球场上,初三的同学们正在打篮球,他们个个生龙活虎,奋力拼抢,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现象出现皮肤的功能有()①保护②调节体温③排泄④感受外界刺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二、综合题13.如图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的折光系统是[______]______、房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______]______形成物像.(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会使[______]______的调节负担过重,处于收缩状态,致使[______]______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失去调节的灵活性,从而造成假性近视.(3)有的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整无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请你推断,原因可能是______或______发生了病变.14.如图是眼球的基本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标号③所示的结构名称是 .(2)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在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上形成物像.(3)同学们从教室走到有阳光的室外做操,这时图中标号②所示的结构瞳孔(“变小”或“变大”).(4)将照相机与眼球类比,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类似眼球结构中标号④(填名称)的作用.(5)某同学因长期玩网络游戏导致近视,需配戴透镜矫正.15.某同学对模拟眼球成像比较感兴趣,以下甲、乙、丙三幅图为此同学用双凸透镜成像的探究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进行如甲图所示的实验,使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对照眼球的结构分析,白纸板相当于,透镜相当于 .(2)蜡烛、透镜和白纸板的位置不变,将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如乙图),此时白纸板上的物像还清晰吗?(填“清晰”或“不清晰”).此时若向(填“左”或“右”)移动白纸板,可以在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3)不移动白纸板,在凸度稍大的凸透镜前加一个适当的透镜,也可以在白纸板上形成清晰物像(如丙图).(4)以上实验模拟了晶状体的凸度过大,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填“近”或“远”)视.参考答案1.答案为:A;2.答案为:D;3.答案为:A;4.答案为:D;5.答案为:B;6.答案为:A;7.答案为:A;8.答案为:C;9.答案为:B;10.答案为:C;11.答案为:A;12.答案为:B;13.答案为:(1)1角膜;2晶状体;9玻璃体;8视网膜(2)4睫状体;2晶状体(3)大脑中产生视觉的部位(视觉中枢);视神经14.答案为:角膜;⑧;变小;晶状体;凹;15.答案为:视网膜;晶状体;不清晰;左;凹;近;。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 下册 第四单元 第六章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A.角膜、晶状体 B.虹膜、视网膜C.晶状体、视网膜D.角膜、虹膜2、下面有关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C.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D.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3、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B.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C.认真做眼保健操D.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4、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B. 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C.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D. 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5、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6、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 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 D.视网膜发炎7、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8、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9、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A.视觉中枢B.视网膜C.视神经D.晶状体10、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11、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学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4]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2]的曲度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3]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D.丁同学认为,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6]的后方12、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13、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 酸、甜、苦、咸B. 酸、甜、苦、辣C. 甜、咸、苦、辣D. 麻、酸、甜、咸14、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半规管15、很多动物的皮都可用于加工皮带、皮衣、皮手套等,这些产品都能够经受一定的挤压和摩擦,主要是由于皮肤()A.角质层的细胞已经角质化 B.生发层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C.真皮里有许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D.真皮里有丰富的血管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如图是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眼球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2]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生物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同步练习 有答案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在晚上,遇突然停电时,你会感觉眼前一片漆黑,过一会又隐约能看见一些东西,此过程你的瞳孔变化为( )A.不变B.由大变小C.由小变大D.无法判断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C.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你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下列哪项是听觉形成的过程( )①外界声波②外耳道③鼓膜④听小骨⑤耳蜗⑥听觉神经⑦听觉中枢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⑥⑦⑤D.①②④③⑤⑥⑦4.如图所示,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触觉B.味觉C.嗅觉D.心灵感应5.听觉的形成部位是( )A.鼓膜B.大脑的特定区域C.半规管D.听觉神经6.你是耳机一族(如图所示)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

这些感觉细胞( )A.能形成听觉B.能够收集声波C.位于耳蜗内D.构成传入神经7.内耳由以下哪些结构组成( )A.听小骨、鼓膜、听神经B.半规管、前庭、耳蜗C.耳蜗、鼓膜、听神经D.半规管、前庭、鼓室8.光线从外界进入眼内,正确的途径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B.巩膜→脉络膜→视网膜C.角膜→虹膜→巩膜→玻璃体→视网膜D.巩膜→瞳孔→角膜→视网膜9.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10.人体产生视觉的部位是( )A.角膜B.晶状体C.大脑D.视网膜11.如图表示人眼瞳孔的不同状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B.反射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刺激视网膜产生视觉C.刚走进黑暗的电影院时,瞳孔状态如图乙D.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12.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导致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而形成近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人眼结构中能折射光线和形成物像的结构分别是()A.角膜、晶状体 B.虹膜、视网膜C.晶状体、视网膜D.角膜、虹膜2、下面有关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的叙述,正确的是()A.耳蜗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B.近视是由于晶状体过度变凸,造成折射的物像落到视网膜的后方C.鼻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外耳道感染D.视觉和听觉都要在大脑的一定区域才能产生3、青少年应注意用眼卫生.下列各项中,不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是()A.读写姿势要正确B.看书一小时后要远眺C.认真做眼保健操D.在昏暗或强光下看书4、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B. 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C. 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D. 脉络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5、清.刘《老残游记》第二回中这样描写说书姑娘白妞:“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文中的“白水银”和“两丸黑水银”分别指()A.巩膜、瞳孔、晶状体 B.视网膜、瞳孔、虹膜C.巩膜、虹膜、瞳孔D.角膜、瞳孔、晶状体6、如果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玩游戏机,或读书写字时光线太弱、躺在床上看书等,都会使眼过度紧张和疲劳,引发近视眼,导致眼球发生的变化是()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C.晶状体浑浊 D.视网膜发炎7、正常人能够看清楚较近或较远的物体,主要是因为()A.视网膜可以前后调节 B.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C.玻璃体的大小可以调节 D.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8、下列与维持身体的平衡有关的结构是()A. 半规管和耳蜗B. 前庭和半规管C. 鼓膜和听小骨D. 前庭和耳蜗9、人体形成视觉的部位在()A.视觉中枢B.视网膜C.视神经D.晶状体10、每年春节刚过时,那鞭炮齐鸣的声音好像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会响.下列关于听觉的形成顺序中,正确的是()①与听觉有关的神经②听小骨③外耳道④大脑皮层的听觉能区⑤内耳内的听觉感受器⑥鼓膜.A.⑥③②⑤①④ B.③⑥①②⑤④ C.③⑥②⑤①④ D.③①②⑥⑤④11、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在学了“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4]内含较多平滑肌,能调节[2]的曲度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3]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D.丁同学认为,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短,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像落到[6]的后方12、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13、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A. 酸、甜、苦、咸B. 酸、甜、苦、辣C. 甜、咸、苦、辣D. 麻、酸、甜、咸14、某学生掏耳垢时,不小心戳坏耳朵中某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外耳道B.鼓膜C.咽鼓管D.半规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同步卷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眼球中能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2.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几幅流程图有错误的是()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C.血液→肾小管→肾小球→肾小囊→尿液D.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3.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调节鼓膜两侧气压B.防止打瞌睡C.帮助呼吸D.保持口腔卫生4.几天不洗头会掉一些“头皮屑”。

“头皮屑”的细胞是脱落于皮肤的()A.附属物B.角质层C.生发层D.真皮5.今年的热门电影《夺冠》中,我们见证了女排姑娘们为了祖国荣誉勇于拼搏、绝不言败的中国精神!赛场上她们满脸通红,挥洒汗水,这体现了皮肤的功能是()A.保护和排泄B.排泄和调节体温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6.人在注视由远而近的物体时,眼球内的主要变化是()A.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增大B.瞳孔逐渐扩大C.不断移动黄斑的位置,使物像落在黄斑上D.视神经不断把冲动传向大脑皮层7.当一只蜜蜂嗡嗡的飞来时,能听到嗡嗡的声音。

能接收到嗡嗡声音的刺激和产生听觉的部位分别是()A.鼓膜、外耳道B.耳蜗、听觉中枢C.听小骨、耳蜗D.咽鼓管、听觉中枢8.通常所说的“白眼球”是指()A.角膜B.巩膜C.虹膜D.脉络膜9.有些人乘车、乘船容易晕车、晕船,这与耳的结构有关。

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耳结构是()A.外耳和中耳B.鼓膜和外耳道C.听小骨和耳蜗D.半规管和前庭10.某视力正常的同学,先看到一辆汽车停在远处,然后向他迎面驶来。

图中能反映该同学在注视汽车过程中,眼球晶状体曲度变化情况的是()A.B.C.D.二.解答题(共5小题)11.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感觉器官和脑的活动。

(同步精品课堂)七年级生物下册 专题4.6.1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测)(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同步精品课堂)七年级生物下册 专题4.6.1 人体对外界的感知(测)(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

学校:___________某某: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耳的结构中与身体平衡有关的是()A.听小骨 B.外耳道 C.耳蜗 D.半规管、前庭【答案】D考点: 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人类中有“蓝眼珠”与“黑眼珠”之分,它们主要是眼球某一结构中色素有差异,这一结构是A.角膜 B.瞳孔 C.虹膜 D.视网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西方人是白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少,基质层中分布有血管,所以,看上去眼珠呈浅蓝色。

故选C。

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3.眼是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感觉器官,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不论看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象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A.眼球的前后径可以随意变化B.晶状体曲度可以调节C.瞳孔可以缩小和放大D.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某某近不同的物体。

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人可以看近处的物体;睫状体舒X时,晶状体曲度变小,人可以看远处的物体。

考点: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4.保护好眼、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

下列有关眼或耳的说法正确的()A.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形成的B.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C.人的外耳道上有听觉感受器D.鼻咽部有炎症时对耳无影响【答案】B考点: 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耳的保健。

5.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佩戴的近视眼镜属于()A.凸透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变色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

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X,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X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某某处的物体。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七年级生物下册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习题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知识点一 眼和视觉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透明 双凸透镜
透明
通道
色素 瞳孔
白色
保护
脉络膜 视神经
透明胶状 折射
光线 光
视网膜 大脑
瞳孔
【活学巧记】 眼睛结构记忆技巧
一孔:瞳孔 三体:睫状体、晶状体、玻璃体 三(五)膜:外膜、中膜、内膜(角膜、巩膜、虹膜、脉 络膜、视网膜)
4.预防:为了预防近视,我们要做到“_三__要__”和“_四__ _不__要__”。
知识点三 耳和听觉 1.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半规管
收集 耳郭
外耳道 传导
鼓膜 听小骨鼓室
前庭 耳蜗
咽鼓管
感觉

耳蜗
声波 听觉神经
鼓膜 听觉
3.其他感觉及意义: (1)感觉:鼻——嗅觉、舌——味觉、皮肤——触觉。 (2)意义:能够使人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环境的变 化,及时作出判断和反应。
知识点二 近视及其预防 1.症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_晶__状__体__等折射所形 成的_物__像__落在视网膜的_前__方__,看不清楚_远__处__的物体。 2.成因:_晶__状__体__调节负担过重,_晶__状__体__曲度过大且不易 恢复原大小,或者_眼__球__的__前__后__径__过__长__。 3.矫正:配戴近视镜——_凹__透__镜__加以矫正。
【名师讲题】 (2017·邵阳学业考)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所学知识画的 近视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图,其中正确的是 ( )
Hale Waihona Puke A.甲和丙 C.乙和丙B.甲和丁 D.乙和丁
【活学巧记】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或闭嘴捂耳朵,以保持鼓膜 两侧压力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一、夯实基础
1.我们能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
A.视网膜能前后移动
B.眼球前后径的调节
C.瞳孔能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曲度的调节
2.当人从光线暗的地方进入光线强的地方时,瞳孔的变化是()
A.不变
B.由大变小
C.由小变大
D.不能确定
3.小刚的爷爷奶奶都是60多岁的老人,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则摘掉眼镜;奶奶相反,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要戴眼镜,小刚的爷爷和奶奶眼镜的镜片最可能是()A.变色镜和凹透镜
B.凹透镜和凸透镜
C.凹透镜和变色镜
D.凸透镜和凹透镜
4.小林同学爱看书,但他习惯紧盯书本长时间看,造成近视,原因是()
A.角膜受伤
B.瞳孔变小
C.晶状体变凸,不易恢复
D.视网膜受伤
二、能力提升
5.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眼睛会“花”,下列关于“老花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需要带凹透镜纠正
B.不需要带眼镜纠正
C.实际上是近视眼
D.实际上是远视眼
6.我国青少年儿童近视率呈上升趋势,“关爱眼睛,远离近视”.下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B.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C.为了节约时间,可以边走路边看书
D.长时间看书、玩电脑和手机不会导致近视眼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象落在()
A.视网膜后方
B.视网膜前方
C.视网膜上
D.盲点上
三、课外拓展
8.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眼球里有一个有弹性,像双凸透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它还有折射光线的功能,它的曲度受[_____]___________调节.
(2)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称为“黑眼球”的部分,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做___________.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___________,远处物体的反射的光线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___________,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___________。

四、中考链接
9.(淄博)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物象和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角膜、视网膜
B.晶状体、视网膜
C.视网膜、脉络膜
D.视网膜、大脑皮层
10.(广元)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A.虹膜和角膜
B.巩膜和角膜
C.巩膜和虹膜
D.角膜和瞳孔
11.(福州)视物时,来自物体的光线在眼球内成像的部位是()A.巩膜
B.瞳孔
C.晶状体
D.视网膜
参考答案
一、夯实基础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二、能力提升
5.【答案】D
【解析】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老花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对老花眼的矫正可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进行纠正。

6.【答案】A
【解析】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睛的通路。

7.【答案】B
【解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三、课外拓展
8.【答案】(1)[3];晶状体;[6];睫状体(2)[5];巩膜;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4];虹膜;瞳孔(3)[3];晶状体;过长;前方;近视眼
【解析】(1)眼球里有一个有弹性,像双凸透镜的结构是[3]晶状体,它还有折射光线的功能,它的曲度受[6]睫状体调节.
(2)想一想我们的眼睛,通常被称为“白眼球”的部分是[5]巩膜,它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通常称为“黑眼球”的部分,实际上是[4]虹膜,它的中央有一个小孔叫做瞳孔.(3)由于[3]晶状体过度变凸且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反射的光线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近视眼。

【中考链接】
9.【答案】D
【解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物象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10.【答案】C
【解析】眼睛的颜色实际上就是虹膜的颜色.虹膜中有色素,色素量最多的,就是黑眼睛;色素量较多的,就是褐眼睛;色素量最少的,就是蓝眼睛,所以说人眼的“黑眼球”实际上指的是虹膜.巩膜的特点是白色、坚韧,有保护作用.人眼的“白眼球”指的是巩膜。

11.【答案】D
【解析】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可见,形成图象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