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政治作业

合集下载

政治理论 研究生作业1

政治理论 研究生作业1

作业一1.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发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根本途径。

它既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标的统一、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社会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需要。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根本要求。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客观上就要求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同时也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只有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邓小平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2.简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答:1979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邓小平1992年视察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2024研究生政治考题

2024研究生政治考题

研究生政治考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研究生政治的题目,供您参考:
1.试论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目标。

2.简述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3.论述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4.试论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5.简述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

6.论述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7.试论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

8.简述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9.论述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10.试论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这些题目涵盖了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法治建设、民主政治、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外交政策、政治制度以及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研究生政治课程或相关研究的方向。

2024年研究生 考试 政治 试题

2024年研究生 考试 政治 试题

202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间是() A. 土地革命时期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3.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计划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 A. 坚持改革开放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论述题:5. 请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和意义。

答案要点:1.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间是土地革命时期。

3.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同时,分配方式也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和历史使命。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包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这条道路的意义在于,它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它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

以上是本次2024年研究生考试政治试题答案,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2024研究生考试政治题

2024研究生考试政治题

有关“研究生考试”的政治题
研究生考试政治题通常涵盖马KS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有关“研究生考试”的政治题示例如下:
1.简述马KS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及其意义。

2.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优越性。

3.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要求。

4.解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重大意义。

5.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6.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7.探讨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8.阐述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分析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9.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考核作业(政治论文)

硕士研究生政治课程考核作业(政治论文)

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与对策浅析姓名:XXX 学号:2013XXXXXX 专业:XXXXXXXX (XXXXX学院2013级硕士联系方式:XXXXXX)摘要: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由于各种原因,在当今社会,我国医患关系又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认识医患关系的现状,挖掘其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建立新型的良性互动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人们尤其是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力图从社会医患关系现状出发,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制约和影响医患关系的关键因素,探索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为构造和谐医患关系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社会,医务工作者Abstract: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the specific heal relations between medical staff and patients in the process of medical cure, is a key in medical relationships. Today,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ome new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us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ining the key problems, so as to establish a new type of positive interaction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especially the medical workers. The author tries to start from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ummarizing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that restrict and affect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the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scheme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Keyword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rmonious society, medical staff1 前言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成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试题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试题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试题以下是一道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政治试题示例:
题目: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请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并谈谈作为硕士研究生,我们应如何为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求:
1.论述应全面、深入,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观点明确,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3.字数不少于800字。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题目,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可能会根据考试机构和场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准备硕士研究生政治考试时,建议考生广泛阅读相关教材、时事新闻和评论文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分析能力。

同时,多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

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

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政治是必考科目之一。

必考政治题指的是考生必须参加的政治科目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多种题型。

以下是2023研究生必考政治题示例:
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B.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D.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一转型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经济发展
B.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 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新时代的特点包括()
A.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B.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C. 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变化
D. 我国政治体制发生了变化
4、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D. 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构成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只包括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两个方面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024年研究生政治试题

2024年研究生政治试题

2024年研究生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的定义是:
A. 一种实在的观念
B. 人们感觉的直接对象
C. 一切可以从感觉上和经验上感知的事物
D. 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2. 下列关于实践的观点,正确的是:
A.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只有人类才能进行实践活动
B.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包括改造自然的活动
C.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
D. 实践是人们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3. 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真理是客观的,与人的意志无关
B. 真理是主观的,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C. 真理是主观的,由多数人的意见决定
D.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与人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关于社会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会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现象
E.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2. 下列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有:
A.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创造的
B.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C.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E.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偏见、不盲目,走自己的路
——读柯华《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观察》虽然世事易变,但我们总喜欢用旧的眼光看人。

柯华在《对资本主义和西方民主的观察》一文中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在当时国人中并非主流的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西方资本主义初期,只给予了资产阶级非常宝贵的选举权,并以财产权限制选举权,尤其限制妇女权利,这是无产阶级无法根本上维护自己权益的根源,也是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

当时,共产党人攻击西方的也正是这一点。

但事实上,随着公众对自我政治权利的争取和女权运动的发展,西方民主政治已经给予广大公众平等的选举权,并不比初期的资产阶级少,而且在当代转型为福利化国家.由于这种变化,资本主义初期用财产权限制选举权、从而使无产阶级生活恶化的局面已经得到改观。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西方的资本主义与民主,做出与时俱进的、合理的评价,这于我们自己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其实,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极其复杂的大题目,如何认识它们自身的发展过程,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正在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与马克思时代资本主义的变化。

潜心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人们,往往着力于列举资本主义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其中最多的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从感情上说,社会主义者期待着资本主义快点灭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危机的不可克服性的原因、不间断性的过程和毁灭性的结果。

可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本主义发生经济危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都发生的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并没有因此而停顿。

可以这样认为,“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的。

国内许多学者对此也做了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研究,但是,由于没有能抛开长期以来先入为主而形成的固定看法,因此论证来论证去还是难以自圆其说,于是只好将资本主义存在着的长处说成是
社会主义因素,而用其短处论证其“必然灭亡”。

对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往往也是盯住其局限与不足的一面,而对其有效性缺乏充分的估计。

我们应当正视资本主义的现状,比较现代资本主义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行客观的研究与评价。

因为工人运动的兴起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使资本主义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而正是因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使资本主义找到了治病的所需的病理和药理,并且做了改进,缓和了阶级矛盾。

才使得现代的资本主义能够持续发展并且没有即将灭亡的迹象。

既然资本主义没有即将灭亡的征兆,并且现在很多资本主义都很发达,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也是否定的。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共产主义很好,但我们现在不能走。

中国之所以走社会主义是由复杂的历史原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底子,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苏联的援助与影响等)和现实原因(社会主义能极大的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所做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和探索)所决定的。

还有关于中西方民主的问题。

什么是民主?这是一个连西方民主先哲们和现代民主理论权威大师们也谦虚地自称说不清楚的问题。

既然要认识民主,首先必须要知道民主是个什么东西。

抛开东西方的界限,我们给民主下这样一个定义:民主是国家或政权统治的产物,是民众对自身权利的诉求。

广义的民主是国家或政权秩序保障下的人类生存状态,是一种客观的动态的社会历史和现实形态。

西方人经营他们的民主已有4000多年历史,西方民主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套资产阶级民主形势。

西方民主在微观层面上是一整套有序有效的规则。

这套规则讲究公正透明,提倡公众参与。

其科学合理的成分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选举规则,规定了人民有选择领导人的权利。

人民主权通过公民行使选举权而体现。

也就是所谓的“选举政治”。

比如宪政规则,通过宪法制约绝对权力以保障个人的自由。

宪政规则要求,政府不得违法行政。

宪政规则规定了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制约和限制了任何绝对的权力,保障“有限政府”依法行政;规定了个人权利制度,把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力区分开来。

在这个制度中,司法独立和司法审查制度对确保个人权利不受践踏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共和规则。

视政治权力为“公众的
武器”,充分体现公权的公有、公平和公正。

当然,民主选举的合法性只是实现政治民主的形式之一,而不是民主的全部。

当西方民主演变成为一种浮躁的选举形式的时候,西方人也开始对民主进行着反思。

最终发现民主只不过是一种程序,一种制度安排,一种游戏规则,其特点是“有限参与”。

西方民主的真实价值在于权力的更替与制衡、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设计和操作程序。

东方人历来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传统。

东方人不排斥西方民主的合理性,而且应当积极地吸收西方民主的某些合理成分,为我所用。

民主的实现是一个自觉的、渐进的过程。

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民主的发展变化也是一个有规可循的过程。

面对世界民主进程,既不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又不能削足适履,操之过急。

民主的实现是一个理性的进程,不是一种浮躁的形式。

100年后我们来检讨自己,是离民主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我们社会的国民意识在一天天向着民主靠近,我们离东方民主越来越近了。

应当看到这个进步,看到它对中国社会走向制度化民主的实质性意义。

近百年来,来自西方的民主参考书足以使我们构建无数个东方现代民主大厦的宏伟框架,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民主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经验证明,只有民主制度才最有利于财富的创造。

自由民主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在很大程度上自由民主是人类追求与践行经济自由与政治自由的产物。

市场经济是自由民主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条件”。

衡量民主进程可否与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划等号?如果可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就,应成为包括西方在内的当代世界民主成功的典范。

我们常说要提升民主,完善民主。

当然不是不远千里万里去帮助西方提升人家的民主,完善人家的民主,是在充分认识西方民主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提升和完善属于我们自己的民主,东方的民主。

民主尽管存在着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但应当承认民主的普世价值。

民主的普世价值与人性的向善本能是相统一的。

关键是有人为了某种利己的目的,在伪装“特色”、异化“特色”、绑架“特色”和“粘贴”“特色”,使人们对“特色”产生了怀疑。

由于西方民主
产生于西方,与东方存在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天然差异,让西方民主懂得东方规矩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既要有时间和耐心,又要舍得下功夫去训导。

剥离掉西方民主中为东方文化所不相融的成分,相信民主会在东方扎根。

“只有具备民主习惯的公民群体才能产生并维持一个民主的政府”。

任何人都不可能抛弃历史去评判人类发展的是非成败,脱离现实去描绘未来生活的美好蓝图。

“建立起民主和法治制度,甚至逐渐形成民主和法治传统,是中国在成为伟大强国过程中必须的基本创新”。

国家政体走向民主化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人心所向。

“世界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民主模式,各国情况千差万别,民主的实现必须适应本国的国情……外来力量不能强加。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会全盘接受西方民主理论和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

即便是有一天中国实行民主化了,也一定是东方式的民主。

这就是说我们要不偏见、不盲目,“学习世界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有益的经验,闯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自立自强的同时,为人类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