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插秧标准模架育秧技术研究_蒋家昆

合集下载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文/guijiuli桂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的加快,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先进机具和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遍应用。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在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农机化技术,是解决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技术。

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九个环节。

1、品种选择。

在确定大田使用机械插秧后,首先要科学选择水稻优良品种,应选择高产高效优质、综合抗性好、生育期适中的品种。

如:皖垦糯1号、绍糯9714、盐稻866、皖稻68等。

由于软盘育秧受秧龄的限制,即秧龄短,考虑茬口,应适当推迟育秧。

2、秧床选择。

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排灌的地块,作为软盘育秧的秧床,亦可在通风透光的空闲地块选择秧床,但必须松土,否则秧苗根部不透气,影响正常生长。

3、种子处理。

将选好的稻种晒2日后,按每亩大田用种3.5-4公斤标准,用“施保克”1支或“恶线清”1袋加“吡虫啉”10克兑水6公斤左右,浸种60小时以上,用于防治水稻的恶苗病、干尖线虫病、条纹叶枯病等多种病害,待催芽露白后播种。

4、软盘准备。

每亩大田要备足育秧软盘28-30盘,也可自做软盘,用一定厚度的农膜按40CM宽剪开(长度随意)打眼,亦可不用剪裁,整张打眼,大田每亩育秧面积按5平方米计算。

5、秧田制作及秧板规格。

使用软盘育秧要求畦面宽1.4米,沟宽0.25米,沟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5米,且畦面平整,自身通气性能好,秧田面积和大田面积比为1﹕100。

若使用农膜育秧,科学计算好宽度后,再进行秧田制作,其它不变。

6、育秧土制作。

一般每5平方米需用育秧床土100公斤,在注意床土培肥的前提下,一般有3种制作方法。

①通常情况下每亩施入腐熟人畜土杂肥3000-4000公斤,45%氮、磷、钾复合肥亩施30公斤以上,尿素15公斤,加“敌克松”70克/分地左右,40%辛硫磷100毫升/分地左右,连续旋耕2-3遍用以防治水稻立枯病和育秧土虫害。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浅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水稻的收割、种植、插秧等过程仍然十分依赖于人工劳动,这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效率低下。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农业机械化技术日益得到发展,其中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是手工插秧,这种方式需要大量农民的参与,除了人力成本高,种植质量难以保证,不利于高效种植。

而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利器。

育插秧机是一种自动化机械,通过挖掘壕沟将秧苗自动送入土壤,大大减少了人工插秧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具体来说,水稻育插秧机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 高效性育插秧机能够单次种植数千亩的土地,且插秧速度快、时间短,因此种植效率远高于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

机器的作业效率很高,一台设备每小时可以完成数亩的地块机械化插秧,提高了农业种植的效率。

2. 节约人力传统插秧方式需要大量农民参与,这不仅增加了劳动力的成本,同时也存在大量的时间成本。

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只需要操作者及时维护就行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

3. 程控性强育插秧机的工作使用计算机控制,通过多个传感器来识别土地以及作物,实现机械手动操作,装置设备智能化程度很高,不需要人工操作,可以减少出错以及提高整个作业效率。

4. 操作简单机器的操作很简单,只需要少量的培训就可以上手使用,而且对于不同的地形,机器也能够自动调节高度。

5. 保证质量传统的插秧方式速度慢,时间成本大,难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均匀及时的生长,而机械化的育插秧机可以快速、准确地按照设定的深度和宽度插秧,保证了植株均匀利用水分、养分和光线,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能。

总之,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是一种高效、智能化、省力、保证质量的模式,在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将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技术作者:柴金成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1期这里主要介绍了水稻育秧、插秧和田间管理技术,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1、育秧(1)秧田的选择。

要选择排灌方便,田面平坦,运秧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作为秧田,要建立育秧中心,采用标准化大中棚育秧,。

按照秧田面积与大田面积比在1:100-120的比例备足秧田。

(2)育秧床土的选择。

床土最好采集山地腐殖土、腐熟好的草炭土、水田土或无药害的旱田土做为床土原料。

采用机械进行碎土,床土要求过筛、拌肥, pH值在4.5~6.0,不超过6.5。

每亩大田用床土需备足100kg、粒径不得大于5mm,含水量适宜,要求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集中堆闷熟化,做到肥土交融。

(3)播种。

要适时播种,水稻种子发芽率要求达90%以上,播种前做好晒种、脱芒、选种、药剂浸种和催芽等处理工作。

根据水稻机插时间确定适期播种,一般4月上中旬,机插秧秧龄30~35天。

提倡用浸种催芽机集中浸种催芽,根据机械设备和种子发芽要求设置好温度等各项指标,催芽做到“快、齐、匀、壮”。

播种可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或轨道式精量播种机械播种,提倡使用钵形毯状秧盘,实现钵苗机插。

秧盘播种洒水须达到秧盘的底土湿润,且表面无积水,盘底无滴水,播种覆土后能湿透床土。

播前做好机械调试,确定适宜种子播种量、底土量和覆土量,一般每盘播种量在110~130克,每亩27~35盘,播种要求准确、均匀、不重不漏;秧盘底土厚度一般在2.2~2.5cm,覆土厚度0.3~0.6cm,要求覆土均匀、不露籽。

(4)秧田管理。

水分管理要保证实现旱育,根据育秧方式做好苗期管理。

出苗期管理重点是控温,棚内温度超过32℃时,即打开大棚两头开始通风,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出苗后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最低不低于10℃,注意及时通风炼苗。

出苗后及时揭遮阳网或无纺布,秧苗见绿后根据机插秧龄和品种喷施生长调节剂控制生长,一般用300ppm多效唑溶液每亩配水30kg均匀喷施。

浅谈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水稻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机插秧技术是当前水稻种植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先进技术。

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节约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因此备受农民和种植者的信任和重视。

一、机插秧育秧机插秧育秧是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将种籽和水混合,进行脱水,形成一种类似“秧”状的物质,然后通过机械植插这种物质,使之成为实际种植的水稻。

机插秧育秧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减轻高温季节对种子的损害,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1.育秧水稻机插秧育秧是通过使用机械进行种籽的混合和吸水处理,使籽粒内的水分达到一定的含量,然后经过一系列加压或排液处理,将籽粒内的一部分水分移出,形成一定大小的秧苗。

对于机插秧育秧的种子要求非常严格,一般需要选择品质优良、萌发力强、发芽期短的种子进行育秧,同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育秧工艺,如选择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条件,保证种子能够快速发芽、壮苗,保证最终的种子质量。

2.植插机插秧育秧还需要经过植插的过程,一般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

机插秧一般采用行距10-15厘米,密植5-8厘米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保证植株之间充分的空间和光照,从而提高产量。

机械植插秧的方式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成本,同时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种植过程。

二、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1.土地准备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首先需要进行土地准备工作,包括翻耕、平整、施肥等一系列步骤。

翻耕可以促进土壤的松软和排水功能,提高土壤通气性和固氮能力,从而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平整可以保证作物之间的间距一致,从而保证作物充分的光照和通风,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施肥可以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2.种植环境选择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还需要合理选择种植环境。

水稻是亲水作物,因此选择湿度较高的地区进行种植是比较合适的,这样可以减少灌溉的水量和时间成本。

水稻机插秧苗标准化育秧技术

水稻机插秧苗标准化育秧技术
验 ,介 绍如下 。
3 科 学浸 种催 芽
先 用 清 水 浸 种 5~6h ,捞 去 瘪 谷 杂 质 ;再 用
1 确定适宜播种期
掌握 “ 种 时期看 常年 ,播种 1期 看 当前 ” 原 播 3 则 ,参 照 当地 的温 光条 件 和气候 特点 ,根 据 不 同 的
2 选用 良种
应选择耐肥 、抗倒、优质高产 ,适合当地种植 的品种 ,早杂组 合 准两优 2号 、株两 优 O 、株 两 优 2
9 8等 。早 季 种 可安 排 生 育期 相 近 的组合 ,早 中稻 1 可选 用 Ⅱ优 17 、 I优 30 、冈优 5 7等超 级稻 组 23 I 3 1 2 合或 安排 生育期 相 近 的组 合 制 种 ,晚制 种 、烟 后 制
建 宁县地处 闽西北 山 区 ,是 重要 的商 品粮 基 地 县之 一 ,水 稻 是 建 宁 的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种 植 面 积 18万 h . m ,在 农 业 生产 中 占有 重 要 地 位 。 为 了保 证粮 食生产 安全 、农 民持 续增 收 ,针 对农 业 现 代 化 发展 进程 中农村 劳力 大量 外 出务 工 、农 村实 际生 产 劳力 日趋 紧缺状 况 ,特别 是水 稻 插 秧季 节 ,农 户 常 常 因找不 到劳力 而延误 季 节 的现 状 ,推 广水 稻 机插
关键 词 :机械插 秧 ;秧 苗培 育 ;技 术
St nd die i e s e i g-aii e hn qu sf r m e ha i a r ns an i a ar z d rc e dln r sng tc i e o c n c lt a pl tng
YU iq a Ta — u n
22 第 期 0 年 2 1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及配套技术措施

浅谈水稻机械化育秧插秧及配套技术措施

ATE平罗县位于宁夏河套地区,水稻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平罗县“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

而水稻机械化育秧、机插秧栽培方式是一种先进的水稻栽培技术,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对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的种植方式也由直播、人工插秧向机械化插秧方向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水稻生产栽培技术体系,提升平罗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探索水稻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解决机械插秧秧苗质量不过关的“瓶颈”,为机插秧寻找出路,推进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平罗县于2009年引进机械化苗盘育秧、机插秧技术,从种子处理、床土配制、播种等主要环节,充分发挥机械优势,通过农机、农艺结合,严格按照水稻规范化栽培技术的标准进行操作,培育满足机械移栽要求的壮秧,以满足产量、效益最大化、最适宜的播量和移栽模式,为水稻机械化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实现水稻机械化插秧,必须解决机插规格化秧苗培育、机械化插秧和大田管理3项技术。

2009年,平罗县引进育秧播种机5套、久保田高速插秧机1台、东洋插秧机41台,并分别在姚伏镇和通伏乡等乡镇进行全程机械化育秧示范。

1培育优质规格化秧苗1.1机具选用选用的机具有:床土处理机具,包括ST —2000型碎土机、CT —2000型筛土机;种子处理机具,包括种子清选机、TM —7型脱芒机;播种机具,包括BJB —1000型水稻盘育秧播种机。

1.2水稻机械化苗盘育秧技术操作规程1.2.1机插秧对秧苗的要求要求秧苗的高度必须在14~20cm 之间,土层厚度为2cm 左右,水分适宜,秧苗密植度好,扎根情况良好,秧片形状整齐,无残缺,土层内没有杂物,秧苗长势均匀,苗根互相交织,无缺苗、断苗现象。

①壮秧标准。

机插秧壮秧标准:秧苗高度为10~20cm ;叶龄在2.5~3.5叶;秧苗粗壮不徒长,无病害,呈深绿色;秧苗长势均匀,苗根互相交织,无过密或稀疏处。

水稻-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水稻-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02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将不断提高,进一步推动其推广应用。
政策支持推动
03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的支持力度,为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提供政策保障。
技术发展政策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支持
加大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 加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加大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支持力 度,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拓展市场需求
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优质水稻的 认识和需求,从而增加优质水稻的市场份额。
06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未来发 展趋势预测
技术创新方向预测
智能化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发展,未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 术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决 策和精准作业。
不同品种的应用情况
常规品种
常规品种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之一。通 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规品种的快速、高效、 精准种植,提高水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杂交品种
杂交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但在机械化育插秧技 术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针对杂交品种的机械化 育插秧技术正在逐步研发和完善,为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生产 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一种利 用现代农业机械,实现水稻育秧 和插秧的农业生产技术。
特点
高效、精准、省工、省时,能够 提高水稻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 本。
技术发展历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初期阶段
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国外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并进行试验 和示范。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具有省工高效、节本省田、增产增收等优点,对水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全程机械化操作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广潜力巨大。

一、机械化育插秧的优点1增产机插秧统一规格,利于保证基本苗,实行宽行窄窝,通风透光,个体和群体均衡生长良好,小苗早栽,利于早发早控,形成大穗。

成都市近3年推广机插秧面积近8万亩,经测产验收亩产均在600kg左右,比一般大田增产3%~8%,验收最高亩产达到765kg。

2 省工节本机插秧育秧秧本比为1:80~100,可节省秧母田80%;每亩机插秧成本50元。

比手工插秧节省3个工,节省开支100元。

机插秧每天步行式可插15亩,乘座式可插50~60亩。

3有利于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插秧育秧可集中统一,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也可实行机防统一,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个人(机手)来承担。

既减轻了种植农户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机插秧的特点1生育期延长机插秧因缓苗期长,同期播种一般成熟期要比?秧推迟3~7天。

2秧龄弹性小机插秧育秧播种密度大,一般亩播种量在100~150kg。

秧苗生长拥挤,基本不分?,个体生长弱,播种后45天左右基本停止生长,随秧龄延长,秧苗素质就越差,因此适宜高产栽期的秧龄弹性就小。

3本田分蘖集中,高峰期来得猛秧田密度大,秧苗素质差,移栽主茎多,且杂交稻具有很强的分?能力,高峰期来得猛。

栽培上要注意控制无效分?,才能夺取高产。

三、当前机插秧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大苗育插秧技术难题未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

2插秧技术熟练程度不够插秧后缺穴,断垄比较严重,伤秧率、勾秧率较高,插秧过深,秧苗成活返青较慢。

3茬口和用水的矛盾成都平原属三季不足、两季有余的地区,前作多是油菜和小麦,若前作收获期略推迟,用水矛盾就更大,这就严重影响了机插秧的推广。

4几乎和农户对机插秧新技术还不适应部分田块技术和管理未跟上,影响了机插秧的产量和推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化插秧标准模架育秧技术研究蒋家昆1,顾纪云2,郭永生2(1.安徽省霍邱县周集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霍邱237471;2.安徽省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摘要通过制作模架改变机械插秧育秧方式,既解决了软、硬盘育秧投入成本高,又解决了双膜育秧切块费工,切块成型标准难掌握、边角碎料多,种、肥、土浪费大的弱点。

使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成本低,投资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秧板利用率高。

关键词水稻;机械插秧;模架;育秧中图分类号S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1)01-132-02Mechanized Rransplanting of Rice Seedlings Technology Standard Mold JIANG Jia-kun et al (Zhouji Agricultural Service Stationin ,Huoqiu County ,Huoqiu ,Anhui 237471)Abstract This change through the production of mold mechanical planting seedling raising methods ,which addresses the soft ,hard disk intothe high cost of seedlings ,but also solved the two-film seedlings cut of work ,cut forming the standard difficult to master ,corner scrap many species ,fertilizer ,soil wastage weaknesses.Mechanized planting of rice seedlings ,low cost ,low investment ,simple operation ,easy manage-ment ,seedling plate high utilization rate.Key words Rice ;Mechanical planting ;Mold ;Seedlings作者简介蒋家昆(1980-),男,安徽霍邱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0-11-19水稻机械化插秧是一项最为直接高效的轻型简易栽培方式,近年来,较大范围推广运用水稻机械化插秧的技术已经成熟,而育苗技术是水稻机插关键技术之一,育秧是机插成败的关键一环,且与常规人工插秧的育秧具有更高的要求。

传统机插秧育秧技术有软盘育秧技术、硬盘育秧技术、双膜育秧技术。

但软、硬盘育秧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双膜育秧具有切块费工,切块成型标准难掌握、边角碎料较多,种、肥、土浪费大的弱点。

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研究出了适宜机插、培育壮秧、操作方便的低成本、高效率的简便易行的育秧方法,将其称为“标准模架育秧”,较好解决了上述问题。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合格营养土;装饰材料木龙骨,规格为2.5cm ˑ2.5cm ;农膜或废旧塑料编织袋若干,农膜可用废旧农膜代替,以减少成本;杂交稻种子:新两优6号。

1.2试验方法1.2.1营养土配制。

每1hm 2大田备足合格营养细土1500kg ,营养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佳,要求播前20d 备好,用薄膜覆盖,防雨淋湿;营养土培肥有2种方法:①集中取土。

于冬末春初,在取土地上匀施肥料,可施人畜粪或腐熟灰杂肥6万kg /hm 2,以及45%氮、磷、钾复合肥750kg /hm 2;施后连续机旋耕2 3遍,进行碎土拌肥,旋耕深度8cm 左右,而后进行过筛并覆膜堆闷。

②零散取土:过筛后每1m 3的细土匀拌45%氮、磷、钾复合肥1.5kg 。

也可用“旱秧壮秧剂”代替无机肥。

过筛后每100kg 细土可拌0.5 0.8kg “旱秧壮秧剂”。

1.2.2标准模架制作。

将装饰材料木龙骨分别锯成长290cm 、58cm ,各2段。

用铁钉连接成内径长为280cm ,宽为58cm 四角为直角的标准模架。

也可不用铁钉,用木条做榫(留足做榫长度),相互连接成内径长为280cm ,宽为58cm 四角为直角的标准模架(图1)。

1.2.3塑料农膜或塑料编织袋准备、用量。

一般每1hm 2大图1标准模架制作田需备足幅宽20m 的农膜或废旧塑料编织袋72m ,农膜可用废旧农膜代替,以减少成本。

1.2.4农膜打孔。

孔距一般10cm ˑ5cm ,孔径为0.2 0.3cm ,塑料编织袋不用打孔可直接使用。

1.2.5秧田准备。

秧田与机插秧大田比例为1ʒ100左右。

秧田的秧板宽为1.4 1.5m 。

秧板要求拉线开沟,表面正平。

1.2.6种子准备。

种子一般选用当地主导品种即可,生育期相对较早。

种子需精选且要求发芽率达90%以上,尤其是杂交种子用量较少,发芽率要求更高。

有芒种子要经过搓揉去芒,以便播种。

杂交种子用量:千粒重为25g ,一般每盘(28cm ˑ58cm )用种子65 70g ,芽谷用量82 87.5g ,每标准模架秧板用种650 700g ,芽谷用量820 875g ;常规种子,应相应增加播种量。

浸种:种子用“使百克”或“施保克”药剂浸种预防病害,浸种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播种,也可浸种1d 后捞出沥干明水播种。

2作业流程精做秧板→铺放孔膜或塑料编织袋→摆放模架→模架内铺撒营养土→营养土浇透水→播种→覆土盖种→喷施除草剂→保温保湿出苗→肥水管理→揭膜炼苗→切块移栽。

2.1播种前准备首先要在秧板平铺打孔地膜或塑料编织袋。

沿秧板将标准模架每两个平行摆放在秧板上,要求相互靠紧,调整模架框成直角(图2)。

铺放已准备好的营养土,厚度2cm 左右,用木片刮平(图3)。

补足营养土水分,可用喷壶浇泼使营养土水分处于饱和状态或于播种前1d 铺好营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农技服务,2011,28(1):132-133养土,畦沟灌平板面水,营养土充分洇湿后迅速排放。

图2摆放标准模架图3铺平营养土2.2分畦定量播种每标准模架内播杂交稻新两优6号(千粒重25g )干种子650 700g ,或杂交稻芽谷815 875g ,发芽率要求达90%以上。

要求分2 3次播种,操作熟练者,2次可播均,不熟练者可按3次播,力求播均(图4)。

图4均匀播种2.3匀撒盖种土播种结束后,盖上已准备好的盖土,盖土厚度一般0.5cm 左右,以不露种子为宜。

2.4保温保湿出苗已在育秧大棚内进行播种的,可不用盖膜,如在露天秧田中进行的,要用小拱棚盖膜保温保湿,以利于出苗。

栽前肥水管理同软、硬盘育秧。

2.5栽前切块在起秧前,首先要将标准模架内整块秧板横切成适合机插的宽为28cm 的标准秧块,长度已定,每标准模架秧板可切成10块长为58cm 、宽为28cm 的秧块。

28cm 宽用直木条量好并按紧直木条,用较锋利的刀切下,以不伤底部地膜或塑料编织袋为准,整个模架内切好秧块后,取下模架,卷起秧块,运到田头,上机栽插(图5)。

图5将育好的秧切成(28cm ˑ58cm )标准秧块2.6移栽2.6.1机插。

机插同软、硬盘育秧。

2.6.2漏插率调查。

机插后每点取相邻连续20穴,选择35个点,调查漏插率,以漏插率小于5%为合格。

3效果3.1成本低,投资少该方法较软盘育秧每1hm 2节约41%费用,较硬盘育秧节约90%费用。

3.2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首先是由于标准模架已固定成型,在模架框内铺土、播种、盖土范围较大,易操作;其次是有利于分畦定量播种、施肥、施药。

第三是模架宽度为标准宽58cm ,切块方便,易达到成型标准。

3.3秧板利用率高该法育秧与双膜育秧相比,无边角碎料,不浪费种子及营养土,利用率达100%。

3.4拆卸方便,多次使用标准模架用木榫或铁钉相连,拆卸方便,易保管储存,可多次使用。

参考文献[1]蔡关龙.机械化育插秧操作技术浅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9):38-40.[2]苏德才.旌德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特点[J ].安徽农机,2010(1):15-17,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19.(上接第127页)查仪器的运转情况,确保获取的观测资料序列完整以及统计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1]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全国中等气象学校试用教材.气象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3]李凤云,王玉山,吴泽新,等.地面温度与雪面温度对比[J ].气象科技,2010,38(1):71-74.[4]金乾林.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观测数据的差异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63-164.[5]司志华,柳红.自动站与人工站地面温度差值形成的原因[J ].山东气象,2009,29(2):70,72.[6]蒲利荣,郑雪梅,吴采霞,等.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33.[7]刘小宁,任芝花,王颖.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及其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2008,19(5):554-563.[8]华晓白,陈言照.地温自动站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差异分析[J ].福建气象,2007(5):35-36.[9]邹艳丽,陈晓飞,王铁良,等.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预测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1-10462,10466.[10]吴睿,娄伟平.自动站和人工观测地面温度在冬季的差异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210,201.[11]雷国军.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差值原因分析[J ].陕西气象,2006(4):41-42.[12]李静锋,赵艳玲,高筱英,等.城市草面温度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J ].广西农学报,2010,25(2):24-28.[13]蔡玲玲.如何判断自动气象站草面温度的异常[J ].广东气象,2010,32(1):59-60.[14]程爱珍,何秋香,黄理,等.气象要素对草面温度的影响分析及质量控制[J ].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1):70-72,82.[15]曾英,张红娟.自动站草面温度数据质量控制[J ].陕西气象,2007(5):54-55.33128卷1期蒋家昆等水稻机械化插秧标准模架育秧技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