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三个太阳》(第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doc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精品学案:第19课 三个太阳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亘.古(gèn)蹒跚..(pán shān)踮.着脚(diǎn)呕心沥.血(lì)铠.甲(kǎi)抿.住(mǐn)伫.立(zhù)紧蹙.(cù)粗犷.(guǎng)2.读准多音字(1)晕.船:yùn 其他读音:yūn组词:头晕(2)罗布泊.:pō其他读音:bó组词:泊船二、重要词语1.亘古:自古以来。
亘,(空间上或时间上)延续不断。
2.钦佩:敬重佩服。
3.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4.周折:事情进展曲折,不顺利。
5.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6.真挚:真诚恳切。
7.混沌:这里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8.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9.蓦地:出乎意料的,突然。
10.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三、作家作品黄传会,1949年生,浙江巷南人,当代作家,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希望工程纪实》《中国山村教师》《中国一个县》等。
四、通讯通讯是比消息报道更详细,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快速、具体、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新闻体裁。
(1)通讯的特点:具有新闻性、评论性、文学性。
(2)通讯的种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
(3)通讯的写法:选好典型,开拓主题,写活人物,展现精神,评出深意,情理相生。
(4)通讯主题的确立。
主题是通讯的灵魂,对主题的要求:一是要有新意;二是要有深度;三是要有中心;四是要有高度。
(5)表达的方式。
通讯主要采用文学的手法处理新闻题材。
经常采用的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
1.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件。
点拨:(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2)投放漂流瓶;(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2.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达效果如何?点拨:浏览全文,归纳。
明确: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综合运用,富有表现力。
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三个太阳》导学案(无答案)(新版)

三个太阳一、学习目标1.体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3.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学习重难点1.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2.学习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学习过程●.自主质疑1.t通讯的概念:2.通讯的特点:3.通讯的种类:●合作探究(1)结合课文谈谈从女画家和其他“南极人”身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南极精神?作者以“三个太阳”为题有怎样的用意?●交流展示将以上合作探究的结果在班级里展示给其他同学。
●迁移运用阅读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夜里,整理完好几张速写,刚躺下,便听见窗外传来一阵阵狂风的呼啸声,不一会儿,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
“来暴风雪了!”她的脑子闪过这个念头,往窗外一看,只见值夜班的同志还在紧张卸货,她从床上跳下,猛地扑向门外。
②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他们抬着器材、建筑材料,穿梭似的飞跑着……③暴虐的狂风像是一头妖怪,咬牙切齿,要把长城站、乔治岛撕碎、吞噬。
④他们已结合成一个坚实的整体,用自己的身躯,用自己的毅力,与死神搏斗……⑤风暴过去了。
⑥她觉得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内衣被汗水湿透了,而外衣却冻得像坚硬的铠甲。
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她望着夜空,夜空已变得像原来那样明净。
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我像这颗星吗?她在心里问自己,跨越1.7万千米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⑦蓝莹莹的星也在望着她。
1.请你认真阅读第①段,思考并回答“呼啸声仿佛变成千万只野兽在怒吼”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⑤段主要描写了什么?对描写人物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七年级语文下册 5.19 三个太阳学案 苏教版

《三个太阳》【学习目标】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重点难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教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填字:吞shì() cù()眉步lǚ()翩xiān()2、注音:亘( )古伫( ) 立粗犷( ) 俯瞰( )钦()佩混沌()暴虐()吞噬()铠()甲伫()立翩跹()玛瑙()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4、整理资料: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在南极的生活如何?二、课堂学习(一)导入,了解南极洲: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2、在南极的生活如何?(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1985年l月24日,“向阳红10号”迎风破浪,从西经69度15分的地方“载着中华健儿第一次驶入南极圈,厨房里还特别加餐,来庆祝这一难忘的时刻。
晚上6点,正当队员们准备开怀畅饮时,大海也来助兴,冲天的大浪猛扑过来,船体顷刻之间就像是发生了可怕的地震似的.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一时间,饭菜飞舞,酒瓶翻滚,桌椅倒地,人仰马翻,南大洋以此独特的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
一顿丰盛的晚餐吃不到嘴里,却都沾到了身上。
大家在地上滚来滑去,哄笑着,挣扎着,一面把沾在身上的酒菜抓起来塞进嘴里。
1月26日,风浪愈加猛烈,风速达每秒34米,风力达12级。
大海激烈地翻腾着,怪叫着,扬起冲天的浪花,劈头盖脸地向船上猛扑。
这时,这艘万吨级的巨轮,就像是一叶轻舟,一会儿被冲上高高的浪峰,一会儿被摔进深深的波谷,船尾的推进器和船舵不时地露出水面,空转起来,发出可怕的吼声,像是在喊着“救命”似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

三个太阳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三个太阳》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19、三个太阳班级:姓名:【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情感目标: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科学探索的意识品质和创造精神。
【预习导学】一、把文章阅读两遍,在阅读的同时在书上适当地做好圈点勾画以及批注。
二、查阅资料,了解南极以及中国南极站的有关情况三、查字典,读准加点字的注音以及注意词语的写法。
晕船( ) 亘古( ) 钦佩( ) 步履( )蹒( )跚吞噬( ) 铠甲( ) 伫立( ) 蹙眉( ) 粗犷( )蓦()地舷窗( ) zhōng()心俯瞰( )胡子拉碴( ) 冰碴子( ) 翩跹() 喜出( )外呕( )心lì( )血zào( ) 动zào( )热混沌()四、了解通讯这一文体的特点五、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文章的内容【学习过程】(一)预习情况交流(二)学习研讨,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解题:“三个太阳”是指什么?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3、初步感知文章,了解各部分讲述的内容。
1、2、3、4、(三)追寻三个太阳(1)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思考:①女画家申请去南极顺利吗,她遇到了哪些周折?②这部分插叙有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2)阅读全文,思考:①画家眼中的南极是什么样子的?②画家在南极都亲身参与了哪些事情?体现了画家什么样的精神?③画家眼中南极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些精神是通过什么事情表现的?④南极是如此的冷,环境如此恶劣,但这些人表现却如此优秀。
能不能归纳出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四)质疑思考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的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文本无关,你是怎么样认为的?。
语文: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下)

第19课《三个太阳》教案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南极人的基本工作状况,(2)理解南极精神的基本意思,与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对比。
(3)明白科学对于祖国发展的作用。
课前学习:(1)了解南极的信息。
(2)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结合“评价手册”的《智慧风暴》阅读理解)。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导入:组织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地理和科学研究方面)听其他同学的讲述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3布置任务:通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南极和南极人与你原来知道的有什么异同。
读课文,思考4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发表见解。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来源:]学生活动1导入:组织学生阅读课文画出让你喜欢或者感动的语句。
细读、勾画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3布置任务:通过画出的语句说说在南极工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再读课文,思考,组内交流,讨论4组织交流、评价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5学习评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南极人和南极精神。
思考、发表见解附:对于南极精神的理解:执著与热情。
执著:这是与她的艺术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明明是一个太阳,却画成了三个,后羿射日那是一种执著与勇气,把九个太阳射掉八个,只剩一个,而我们的画家画了三个,也是一种执著,对艺术的执著和对南极的执著,和南极人那种民族的胆略和气概相互辉映。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但是她毅然给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递了报告。
报告被退,“她急了,摆出一条条理由”“她没死心”“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女画家是一个点,在这个点发散开去,考察队长的“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测绘工程师“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们是典型的执著的80年代青年,执著、热情的青年。
热情:女画家是一个执著而感情丰富的南极人,“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
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9三个太阳教案1苏教版

三个太阳一、教学目标初知文中民族的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
体会通讯的选材和构思的精巧。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通讯的选材和构思的精巧。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亘.古呕.心沥血拉碴伫..立剔.透翩跹.....步履蹙..粗犷.罗布泊蹒跚(学生上黑板板演后出示正确内容并朗读)2.结合课文解释词语亘古周折呕心沥血凌厉伫立剔透翩跹勾勒步履木然蹙粗犷蹒跚【目标展示】初知文中民族的胆识、气概和崇高的南极精神。
体会通讯的选材和构思的精巧。
【导入新课】由多媒体投影南极图片,讨论进军南极意义,感受爱国精神。
并导入课文。
【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后讨论:课文自然分成四个部分,文中的“她”以一个画家的身份参与了南极考察活动。
请分别给四个部分起一个名字,限四个字,其中必须有“南极”二字。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补充。
老师小结:(1)投下一个漂流瓶-----奔赴南极(2)终于踏上了乔治岛的雪原-----置身南极(3)站在长城站后山上-----感受南极(4)留下三个太阳------摹绘南极教师引导分析第一部分的选材和构思。
(二)学生自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讨论所写内容和写法。
1.学生讨论,归纳内容。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出示多媒体)(1)(1—3)乘“极地号”,遇八级风,激动不安。
(2)(4—14)百般要求,克服困难,争得机会。
(3)(15—16)投放漂流瓶。
2.讨论这一部分的写法。
提示:本部分在记叙时有没有按顺叙来写作,中间的事在前,是什么写法?(倒叙的写法)倒叙的作用?讨论后明确:-----可以突出女画家成行的曲折、艰难、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3.理清倒叙部分的思路,讨论后明确:表明向往之情--—交待前往动机--—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队员4.讨论文中重点选用“女画家投放漂流瓶”这则材料有什么作用?明确:字条是女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精神面貌的高尚。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19__三个太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南极精神2、明确倒叙、插叙的方法作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3、体会课文选材的精当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理解本通讯在选材和构思上的特点以及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这则通讯“南极精神”的内涵和创造性的体会“三个太阳”的含义。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南极洲:1.设题讨论: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南极”有哪些特点?(最孤立的大陆、最寒冷的大陆、风最大的大陆、最高的大陆、最干燥的大陆、河流最少的大陆……海浪、冰山、雪原、暴风雪:极其恶劣、艰苦)2.观赏南极探险记录片二、本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南极人的民族胆识和气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意志品质和创造精神。
2.把握本文作者构思、选材上的巧妙之处。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标题与作品1.观赏图片:南极的雪、山和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
2.这是一篇通讯,一篇以描写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文艺通讯。
四、初读识音义1.填字:吞shì cù眉步lǚ翩xiān2.注音:亘()古伫()立粗犷()俯瞰()3.改错别字:喜出忘外沤心沥血晶荧剔透五、再读知人事1.本文主要写的是女画家,而叙事线索是什么?(属人、物、事、情的哪一种)2.记叙顺序是什么?[提示:线索---画家的切身感受。
时间顺序,部分结合插叙。
]六、感知品标题浏览全文,找出并概括有关女画家的主要经历事情;并与文中小标题比较优劣。
1.历尽周折,申请成功。
2.投放漂流瓶。
3.踏上南极,参加建设。
4.生日之夜,感慨良多。
5.艰苦创作“三个太阳”壁画。
领起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部分的文字。
抓住那些最能表现中国妇女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质,中国科学工作者的献身精神和民族气概的事例,以女画家的切身感受这一强烈感情为线索,将南极战斗生活中的一幕幕特写镜头组合有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十九课 三个太阳》(第
1课时)导学案 苏教版
【学习目标】
1.体会民族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2.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学习重、难点】 了解通讯的选材和构思。
【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链接:
【有关南极的资料】(略)
【关于通讯】
1、通讯是广义的新闻,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
事件。
2、通讯有三大特点:材料的典型性。它允许作者有较充裕的时间搜集材料,从而选择更典
型的事例,更全面深入的反映事物的本质;报道的真实性。它必须内容真实,不虚构,不夸
张;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它同时可以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把
事实报道得更加生动形象。
3、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
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结合文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亘( )古 步lǚ( ) 呕心lì( )血 kǎi( )甲
吞噬( ) 伫立( ) 蹙( )眉 粗犷( )
俯kàn( ) 舷( )窗 蹒跚( )( ) 蓦( )地( )
翩跹( )( )
2.依据教材和你所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南极的了解。
3.本文的体裁是通讯,请查找资料了解什么是通讯。
4.有的词语有几个义项,请根据文中语境写出加点词语的含义。
(1)你的心地太善良..了。
(2)海上巨浪翻滚,空中雪粒横飞,整个乔治岛混沌..一片。
5.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所写的典型事件并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二、合作探究
1.文中写了哪些“南极人”?“南极精神”具体指什么?
2.找出一二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部分并说明理由。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些事件?在这些材料的组合上有怎样的特点?
4.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5.女画家的壁画上,花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对这三个太阳的含义,可以有许多理解。
发挥你的想象,并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看法。
三、课堂检测
1.填空:
本文是一篇 ,它要求内容 ,语言 。与消息相比较,这种体裁可以更具
体详细地报道事件,可以运用 、 、 、 等表达方式,使读者对
事件的过程有更清楚的了解。
2.梳理全文的思路:
奔赴南极——置身南极——( )——( )——离开南极
3.这篇通讯以三个太阳为标题,想一想有什么好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