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判断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判断与护理

带, 但要松 紧适宜 , 太紧会对眼睛产生压力感而不适 , 太松易滑 落; 脱去衣物 , 全身裸露 , 可使 用专用护眼罩。用长条尿布或 也 纸尿裤遮盖会 阴 、 肛门部 , 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 ③光疗中单面光
疗箱每 2h 换体位 1 , 更 次 仰卧 、 卧 、 卧交替更 换 , 侧 俯 使患儿
过膝 ) 皮肤 、 巩膜 出现黄染 , 淡黄色到橘 黄色 ; 重度 : 全身皮肤 、 巩膜金黄色 , 手心 、 脚心黄染 若 色泽鲜艳并有光泽 , 。 橘黄或金 黄色或偶显苍 白, 则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所致 。若 色泽呈灰 黄色或黄绿色则为高结 合胆红素血症 的特点 。 1 要 密切观察黄疸 出现 和消退的时 间以及 准确检测胆 . 2 红素浓度 。生理性黄疸一般于 2 ~ 3 d d出现 , ~ 4d 5d达到高峰 ,
带包裹手 、 、 足 四肢[ 5 医嘱补充维生 素 B 和钙剂 。注意观察 1 。遵
青铜症 的发生 , 皮肤 出现青铜 色, 若 停止光疗 。 ⑤使用期 间要根
据 规 范 严 格 温 箱 清 洁 消 毒 , 时 更 换 水 槽 用 水 , 格 手 卫 生 素 。 以只能用作筛 查 , 所 测定 时
况随时监测体温 , 使体温保持在 3 ~ 7℃, 63 当体温超过 3 . 8 5℃
时, 暂停光疗 , 同时及 时擦 干汗液 , 保持患儿舒适 。根据 医嘱补 充水分 , 按需 喂奶 。 皮肤 出现皮疹时注意避 免患儿抓破皮肤 , 加 之 患儿可能 因缺乏安 全感出现烦 躁 、 哭闹 、 四肢乱 动而造成眼 罩 脱落 , 为避免纠纷 的发生 , 用布包裹 手或 医用 网状 弹性绷 可
2 药 物 治 疗 的 护 理
用物清 洁等 , 防止 院内感染 的发生 。 ⑥灯管使用超过 1 0 0 0 h要 更换并保持灯管和反射板清洁 , 以保证疗效。⑦注意观察输液 部位情况 , 有外渗及时处理 , 防止 纠纷发生 。 32 根据 医嘱对新生儿进行 抚触治疗 ,促进 胆红 素排 出 .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抚触或腹部按摩可 以改善 患儿消化功能 , 提高食欲 , 促使胎便排 出 , 促进胆红 素的运转 排出 , 预防和降低 新生儿高胆红素的发生 , 可增 加血浆蛋 白, 还 提高患儿免疫力 , 减少或预防因感染导致的黄疸加重l S I 。同时抚触也可以避免新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常规【概念】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前者一般不需要治疗,而后者应积极寻找病因,给予治疗,否则易导致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临床表现】1、生理性黄疸:大多数在新生儿出生2-3d后出现,4—5d时最明显,程度比较轻,以巩膜、面、颈及躯干为主,很少出现在四肢,多于7 -10d后消失。

婴儿一般情况好,精神好,吃奶好。

2、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早,生后24h内即可出现,并且进展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且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

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两种。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监测生命体征是否异常,了解孕妇有无肝脏疾病、患儿有无感染病史,评估患儿及父母血型及家族遗传性。

2、专科情况:黄疸出现的时间、程度、进展的快慢,以及波及的范围。

3、评估家长对疾病的病因、预后、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

4、实验室检查:及时监测和动态观察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

【护理措施】一、病情观察:1、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每2-4小时记录一次。

2、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有无嗜睡、发热、呕吐、惊厥等,哭声有无异常,及拥抱、吞咽、吸吮反射有无异常,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程度,及时评估黄染程度变化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4、注意观察患儿大小便的性状、量与次数,如发现有大便延迟情况,应给予灌肠,及时促进大小便及胆红素的排出。

5、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有无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二、症状的护理:1、黄疸的护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与范围,监测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光疗的护理:光疗前的准备,清洁暖箱,往水槽内加水,接通电源,检查线路及光疗灯管的亮度,并预热暖箱到适宜温度,将患儿裸露(遮挡眼睛及会阴部)置于暖箱中,记录光疗时间;光疗时,应使患儿受照均匀,单面光疗时,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双面或多面光疗时,应勤巡视,防止受伤。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护理案例: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
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

在护理新生儿黄疸时,需要采取
以下措施:
1. 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黄疸程度、范围、持续时间,以及有无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胀等。

如发现患
儿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合理喂养:保证患儿充足的奶量,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同时,避免过度喂养,以免加重患儿的胃肠负担。

3. 适当晒太阳: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适当晒太阳可
以促进胆红素的转化和排出。

但是,应注意避免晒伤或过度
照射,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

4.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和摩擦。

在洗澡时,应注意水温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对患儿造
成不良影响。

5. 观察大便颜色:注意观察患儿的大便颜色,如呈白色
陶土样,提示胆道阻塞,应立即报告医生。

6.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降
低胆红素水平,如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避免擅自更改剂量或停药。

7. 心理支持: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引起家长的不安和焦虑。

因此,医护人员应向家长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
他们更好地照顾患儿。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要细心、耐心、专业和个性化。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长可以更好地照顾患儿,促进其早日康复。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要点如下:
1.遮挡重要部位:在蓝光治疗期间,需要对婴幼儿的眼睛等
部位给予充分固定性遮挡处理,以免出现光疗损伤等问题。

通常会选取遮挡眼球的眼罩,来贴到新生儿的眼部,这种
眼罩是不透光的装置,类似于晒太阳的日光浴时,需要用
到的眼罩。

2.保持安全距离:婴幼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对身体与灯
光的距离也具有一定要求。

上方、下方灯管与身体距离应
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保证光疗效果,又可以预防光
疗性损伤的发生。

3.密切观察体征:进行蓝光治疗时处于高温环境之中,需注
意观察婴幼儿的体温、皮肤、精神等状况变化,并根据患
儿实际病况给予对应性治疗或护理措施,避免出现皮疹、
脱水等问题。

4.注意照射时长:照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体内核黄素缺乏,
需要遵医嘱及时补充核黄素。

蓝光治疗完毕后,通过观察
黄疸的消退情况,可以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5.定期复查:为了了解恢复的情况,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主要要点。

请注意,这些都是重要的步骤,需要谨慎对待。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观察与护理黄疸是在新生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表现为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

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不能有效地代谢胆红素,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观察和护理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一、观察黄疸的症状黄疸是以皮肤和眼睛黄染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也有一些其他症状可以协助判断。

家长应仔细观察以下方面的变化:1. 皮肤和眼睛的颜色:黄疸的主要特征是皮肤和眼睛呈现黄色,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和眼睛变黄,就应该引起注意。

2. 宝宝的精神状态:黄疸可能会让宝宝感到不舒服,导致他们哭闹不安或者表现出其他不正常的精神状态。

3. 排尿和排便情况:由于黄疸会增加胆红素在尿液和粪便中的含量,因此观察宝宝的排尿和排便情况也是判断黄疸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黄疸的护理1. 频繁喂奶:母乳中的催乳素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除,因此,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频繁喂奶是降低黄疸的有效方法。

2. 阳光照射:黄疸宝宝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代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宝宝的皮肤应该避免暴晒,可以选择早晨或傍晚的阳光照射。

3. 观察宝宝的饮食和排泄情况:对于黄疸宝宝,要注意观察他们的饮食和排泄情况。

保持正常的饮食和排尿排便能有效地帮助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4. 及时就医:如果黄疸的情况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及时就医是必不可少的。

医生会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和宝宝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诊断和处理。

三、注意事项1. 宝宝的皮肤应该保持干燥和清洁,避免长时间湿疹,特别是在皮肤折叠处。

2. 宝宝的衣物应该柔软、透气,避免使用过紧或过粗的衣物,以免刺激皮肤,加重不适。

3. 注意维持宝宝的体温适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过热的环境中,防止感染和出汗过多。

4. 定期观察宝宝的体重和体格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喂养方式和营养摄入,保证宝宝的健康成长。

总结:对于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健康宣教:新生儿黄疸一、定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粘膜黄染,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二、分类1、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2-3d出现,4-5d达高峰,14d消退,(早产儿可诞至生后3-4周),除皮肤及巩膜黄染外无特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6mg/dL,多不需治疗。

2、病理性黄疸:1)特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umol/L;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③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 (2mg/dL)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5mg/dL);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2)原因:①感染性A.新生儿肝炎;B.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②非感染性A.新生儿溶血;B.母乳性黄疸:一般于母乳喂养后4-5d出现黄疸,2-3周达高峰,4-12周后降至正常,患儿无其他症状,停止喂母乳3d后黄疸即下降;③胆道闭锁;④其他:遗传性疾病,如G6PD酶缺陷,药物性黄疸等。

三、护理1、一般护理:同足月新生儿护理。

2、做好光疗和换血治疗的准备工作和护理工作。

3、遵医嘱给予肝酶诱导剂和白蛋白,白蛋白能结合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而减少其通过血脑屏障的机会,从而降低核黄疸的发生。

4、严密观察病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应重点观察:1)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观察皮肤、巩膜、大小便的色泽变化,以判断黄疸出现的时间,进展速度及程度。

2)观察贫血的进展情况,观察患儿R、HR、尿量的变化及水肿、肝脾大等情况,判断有无心力衰竭。

3)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注意观察患儿的吸吮力,肌张力、哭声、精神反应等,有无抽搐,有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四、出院指导1、向患儿家长介绍黄疸的有关知识,指导其学会黄疸的观察,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就诊。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四)护理评价 1.患儿皮肤的黄染是否消退。 2.患儿是否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 3. 家长是否能正确护理患儿。
六、新生儿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最快捷的方法,主要用于 重症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换血可以及时换出抗体和致敏 红细胞,减轻溶血、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从而防 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还能纠正贫血、防止心力衰 竭。但换血时人力、物力花费较大,并有血栓、空气栓塞 、心脏停搏等危险及继发感染的可能,故应严格掌握指征 。
(二)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有以下特点:黄疸在生后24小 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 205.20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 85 μmol/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 过4周;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超过 26μmol/L。 按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增高程度可分为高未结 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和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3.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是引起新生儿混合性高胆红素血 症的重要原因,细菌和病毒感染都可 引起黄疸。黄疸可以是新生儿感染的 惟一表现,如果同时有不吃、不哭、 不动、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时,应注 意寻找感染病灶。
三、新生儿黄疸的处理
1.先应判断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由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 如果把病理性黄疸当成生理性黄疸,不仅会贻误诊疗时间,而且常可导致严 重的后遗症,因此临床上应依据生理性黄疽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进行准确判 断黄疸的性质。 2.对于病理性黄疸,应分析判断其发生原因。一方面应认真询问病史,包括黄 疸发生时间、进展情况、腹部情况、大小便性状、家族史等,另一方面应行 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查、B超、CT、MRI、核素扫描、肝活检,甚至剖腹 探查等。 3.任何病因所致非结合胆红素过高,尤其是l周内的早产儿和有严重缺氧、酸 中毒、颅内病变或严重感染患儿,必须尽早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治 疗原则应是针对病因治疗,注意保暖和营养供给,积极纠正缺氧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生儿黄疸指的是新生儿胆红素累积而引起的皮肤及其他器官的黄染现象,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症状。

具体来说,新生儿黄疸主要包括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临床治疗护理中,我们主要通过血清胆红素值来判断其究竟属于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

之后再明确其发病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这一过程既需要以医护人员为主,但更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如果能够了解黄疸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手段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则有助于黄疸患儿进一步恢复健康。

一、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现代临床医学专家一直在积极寻找病理性黄疸的发病原因。

造成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感染性黄疸,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两种症状。

新生儿肝炎多是由胎儿在子宫内受到感染所致,其中以巨细胞病毒的感染最为常见。

包括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以及EB病毒在内的其他感染也会使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

这方面涉及到的感染可由胎盘传至胎儿或在胎儿通过产道时感染胎儿。

感染时间为出生后的1—3周之内,主要症状为厌食、呕吐、尿液呈深黄色、粪便色为浅灰白。

新生儿败血症的诱发原因十分复杂,但它对患儿病理性黄疸症状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②非感染性黄疸,主要包括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③遗传疾病等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大约有1%左右的婴儿经母乳喂养之后会出现黄疸,但只要停用母乳之后黄疸症状也会逐渐消失,家长对这类黄疸可不必过分慌张,只要在医生确诊之后遵照医生的指示护理即可。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口服苯巴比妥钠、尼可刹米、静脉滴注菌栀黄注射液以及蓝光治疗等方法。

治疗给药过程中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要做好护理,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对其体表的黄染变化情况做好记录。

这一过程中患儿家长需要与医护人员做好沟通,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以获得最具针对性、权威性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几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 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 引起的。但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 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 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 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 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 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 ,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 ,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 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 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 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生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 四到六天会达到高峰。这种情况新生儿黄疸 正常值为2mg/dl到12mg/dl之间。 在以上新生儿黄疸指数最高值之上,也就是 超过12mg/dl时,或者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 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h/dl时,新生儿就 有可能是患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除了黄疸指数可以判断病例性黄疸之外,还可 从其他线索判断:如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内就出现;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13周; 黄疸程度过重,皮肤粘膜明显发黄或是黄疸现 象反复加重,并伴随其它异常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注意黄疸的出现和消退时间,如果是生理性 黄疸,在孩子两三天以后才开始出现;母乳 性黄疸出生之后一周才开始出现。一般七天 开始消退,两周左右大部分黄疸消退干净。 有一些母乳性黄疸消退的时间稍微晚一些, 一个月左右也有可能。
临床症状
1、生理性黄疸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 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 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 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 色尿中无胆红素。 2、黄疸色泽轻者呈浅花色,重者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 透红。 3、黄疸部位多见于躯干、巩膜及四肢近端一般不过肘膝。 4、新生儿一般情况好,无贫血,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不 发生核黄疸。 5、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略延迟1~2d出现, 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迟,可延至2~4周。
(5) G6P-D缺乏――病因:故明思意,体 内缺少G6D-P酶,为遗传性疾病,见于两广 较多。 生后1~2天出现黄疸,而黄胆不能被光疗所 控制,须经挽回后再行光疗方能奏效,若不 挽回大多发生核黄疸脑病,得此病一般不对 身体受至影响,只是禁用一些药物,禁吃蚕 豆等。
黄疸的预防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 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 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 黄疸应重在预防。 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 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 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 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 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病理性黄疸的孩子皮肤颜色黄的比较深,往 往呈橘黄色或者是金黄色,而且黄疸会过膝 过肘,有时候手心、脚心都是黄的,而且病 理性黄疸的孩子巩膜颜色黄得非常重。小便 的尿黄会染尿布,用洗衣粉洗完之后还是很 黄的,很难洗掉,有时候大便颜色发白呈陶 土便。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在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有缺氧窒息或者 有严重感染,或者孩子有严重的肝胆疾病, 早产、低出生体重等病史的新生儿需要高度 警惕,出现黄疸往往就是病理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 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 见,由于肠壁胆红素浸入之故,肝脾肿大硬 ,尽早手术治疗,凡胆郁汁超过12~13周 胆汁肝硬变时手术效果差 。 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 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 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 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 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 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 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 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 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 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生后 一两天之内就会出现,而且迅速加重,一旦 出现迅速加重,而且消退经常比较晚,有的 时候两三周一个多月都消退不了,或者还有 一种逐渐消退以后又反跳加重了,这也是病 理性黄疸的特点。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
生理性黄疸这种孩子的皮肤是浅浅的黄色或 者是浅柠檬黄色,巩膜轻度有一点黄染,但 是这个黄染一般局限在面部、躯干部,一般 不过膝不肘,而且大便颜色是黄的,而且小 便不会把尿布染的很黄,即使有些黄,用洗 衣粉洗之后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做好新生儿皮肤清洁护理 住院期间应每日沐 浴,保持皮肤清洁。出院后有条件的家庭应坚 持每日给婴儿洗澡,如果条件有限,应每日用 温水擦洗婴儿的颈部、腋下、腹股沟。及时做 好臀部清洁护理,预防红臀的发生。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做好脐部护理 每日用0.75%稀碘酊擦试脐 带2次,脐带脱落后仍擦拭3天,防止脐炎的 发生。 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高峰期有时吃奶差,但 随着黄疸的消退,很快恢复正常。若发现婴 儿反应差、吃奶差,应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一般护理 密切注意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 奶情况、大便颜色,注意黄疸的变化,以及 早发现及时处理。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早开奶,做好母乳喂养 婴儿出生后半小时开 始哺乳,以促进肠蠕动,促使胎便及早排出 ,以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减少胆红素总 量。在做好母乳喂养的同时,多喂水,增加 尿量,促进胆红素的排出,如果一星期后黄 疸减少不明显,可配用小剂量中药“茵陈退 黄合剂”或“鲁米钠”,以帮助肝脏清除黄 疸,大多数2周内消失,如果2周内不退,应 医院就诊,查找原因。
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
辅助检查 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 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 血清间接胆红素测定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蓝光治疗的禁忌症: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 68.4umol/l 或有肝功能损害者,因可导致 青酮症,不宜光疗 。 蓝光治疗的并发症:发热、腹泻、皮疹、核 黄素缺乏、低钙血症、贫血、青酮症
预防高危儿发生黄疸的措施
对低体重儿、窒息儿、母婴血型不合者以及 其它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新生儿, 应及早在产后监测其血清胆红素,必要时即 予光疗。这是产科及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必 须把好的第一关。 对住院期短出院早的新生儿也应向家属交代 出现重症或进展快的黄疸需及早就诊。国外 为避免母婴分开、有的对高危儿开展预防性 家庭光疗5~7天。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及护理
阜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概述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 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 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 ~10天消退,早产儿 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 早产儿 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 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 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特别是生理性黄疸。 在临床护理中,应做好产后健康宣传教育,及 时到位的做好产后访视。做好新生儿护理,缩 短生理性黄疸的表现时间,及时发现、治疗病 理性黄疸。使新生儿尽快进入良性生理循环, 提高新生儿身体素质,保障婴儿健康。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 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 于12~15毫克/公升; 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 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 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 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 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 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 小儿有病理性黄疸,立即进行相应检查。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治疗
1 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 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 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 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的皮肤和眼睛黄疸对 机体有保护作用,可使其免受自由基的损害。 所有婴儿和成人机体内均有对抗自由基的保护机制 ,最新研究提示婴儿体内的胆红素对其有保护作用 ,这种色素是一种抗氧化剂,使新生儿表现为轻度 黄疸。新生儿轻度黄疸属生理性,但出生后体内胆 红素水平较高应予重视,注意是否有病理情况发生 。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 51.3µ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 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µmol/L(10 ~12mg/dl),早产儿不超过 256.5µ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 粪内胆色素增多。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 时的17~51µ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 86µ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 症状,1~2周内消退。 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µmol/L( 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µmol/L(15mg/dl)。 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µmol/L(12mg/dl )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 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