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观察和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1~2天,血清胆红素浓度即可上升到5~7 mg/dl,到第三天可上升到10 mg/dl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20 mg/dl,即为新生儿黄疸。

过高的胆红素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出现可逆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一、蓝光治疗的原理蓝光治疗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的波长在400~480 nm之间,能有效刺激人体内色素细胞的代谢,促进胆红素从皮肤中转移出来,防止对神经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蓝光还能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二、蓝光治疗的实施1、环境准备:蓝光治疗室应保持光亮舒适,噪音较小、不易引起婴儿惊醒的环境。

为避免交叉感染,治疗室内需保持清洁。

室温较高,应适当降温,以减少婴儿的水分流失。

2、掌握治疗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由医生根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应等因素进行制定,一般为5~7天。

治疗效果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后即可停止治疗。

3、保证治疗安全:蓝光治疗时间一般在2~4小时,婴儿全身暴露在治疗设施下,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随时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三、护理措施1、缓解焦虑情绪:蓝光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婴儿的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哼一段温馨的歌曲或轻抚宝宝安抚其情绪。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正常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因宝宝暴露于大量光照下,会出现大量汗液及肠胃中水分丧失,容易引起体液的失衡。

护理人员应及时喂养,避免婴儿出现脱水现象。

3、减缓皮肤敏感:由于婴儿皮肤幼嫩不耐受,蓝光照射会导致婴儿皮肤敏感、红肿等情况。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护 理】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邹长秀(江西省永丰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331500)【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㊂方法:选择江西省永丰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实施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给予舒适护理㊁双面蓝光照射;母婴同室㊁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㊂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儿黄疸消退,无并发症,治愈出院㊂结论: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复杂,采取及时正确的的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减少核黄疸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㊂【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66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11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引起的皮肤㊁黏膜㊁巩膜和组织被黄染的症状,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严重者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㊂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胎儿型红细胞裂解释放产生胆红素过度,新生儿对胆红素代谢能力较低,易发生黄疸[1]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永丰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为出生3h~28d,平均年龄12d㊂入院前查血清胆红素浓度>255μMol/L(15mg/ dl),经皮测黄疸指数为0.7~10.3mMol/L,所有患儿根据日龄或小时龄胆红素值综合评估后符合光疗指征,以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全身皮肤㊁黏膜㊁巩膜黄染,无尖叫㊁激惹㊁惊厥㊁嗜睡等精神异常症状,排除母乳性黄疸㊂1.2 方法 加强入院宣教,实行母婴同室的开放式舒适护理,根据病情轻重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双面蓝光照射或双面蓝光照射㊂采用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股份公司生产的XHZ规格型号的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波长为450~480nm㊂2 护理2.1 心理护理 根据家属的文化教育程度及家庭背景进行新生儿黄疸常识的健康宣教,讲解黄疸的主要治疗护理措施㊂光照疗法简单易行,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之一㊂解除家属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㊂由主管护士详细评估患儿病情,制定护理措施㊂2.2 保证患儿足够的水分及能量供应,防止脱水:为需要药物治疗的患儿常规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输液泵或微量泵匀速输入药物,补充核黄素,加强巡视患儿,观察患儿病情变化㊂鼓励母乳喂养,记录出入液量及大㊁小便次数㊂2.3 双面蓝光照射的护理2.3.1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的准备 检查暖箱的性能,清洁暖箱㊁灯管和箱内有机玻璃床板,治疗箱表面用0.5%的含氯消毒剂试擦,待干燥后,箱内使用由南京电生理仪器厂生产的 华石牌”SMB-B1型微型消毒器消毒30min,通风备用㊂箱内湿化器加蒸馏水至2/3满,根据患儿胎龄㊁体重设置箱温为28℃~36℃,禁止在箱内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检查暖箱通风口,预热暖箱㊂调节室温22℃~24℃,相对湿度50%~60%[2],保持病室安静㊁整洁㊁舒适㊂2.3.2 新生儿的准备 沐浴能有效清除新生儿皮肤表面上羊水内所含的蛋白,使细菌生长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细菌的感染,在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㊂患儿沐浴后,不要扑粉,修剪指甲,测生命体征,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臀红,观察脐部有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双眼佩戴黑色光疗防护眼罩,选择大小适宜的尿不湿,外套黑色棉布,遮挡会阴部,脱光衣服充分暴露,将患儿放入预热备用暖箱,取舒适卧位㊂2.3.3 双面蓝光照射的护理 启动治疗箱上下灯开关,每天连续照射12h,每1~2h更换患儿体位,变换照射部位㊂光照期间,护士加强巡视,观察患儿有无发热㊁呕吐㊁腹泻等脱水现象,有无皮疹的发生,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当患儿发生严重不适时,应暂停蓝光治疗;维持患儿体温在36-37℃之间㊂护士箱内喂乳时采用45°角,喂食速度不宜太711快,喂乳后头部稍抬高并协助新生儿取侧卧位[4],防止溢乳㊂2.4 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每2h 测体温一次,观察大㊁小便的量和性状;观察新生儿皮肤颜色,黄疸的色泽和分布,有无加重;注意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有无嗜睡㊁反应差㊁拒乳㊁吸吮无力,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㊂护士每天经皮测量黄疸指数,即在新生儿前额眉弓上方1cm 处及两侧面颊紧贴皮肤垂直测定3次后取平均值㊂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完成㊂光疗结束后仔细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有无破溃和炎症,记录蓝光灯管使用时间㊂认真填写新生儿护理记录表㊂蓝光照射期间,护理人员和家属避免裸视蓝光源,预防电光性眼炎的发生㊂2.5 加强健康宣教,实行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 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复杂,应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促进患儿康复,预防并发症㊂鼓励母乳喂养,多喂糖水,光疗时水的需要量增加至全日总量的15%~20%㊂光照完毕指导母亲实行袋鼠式护理,新生儿与母亲亲密接触进行母乳喂养,同时注意产妇与新生儿保暖,可显著改善患儿的奶摄入量及免疫状态[5],同时体现优质护理服务中以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增进母婴感情㊂3 讨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之一,生理性黄疸常发生于生后2~3d,一般无需治疗,10~15d 可自行消退㊂病理性黄疸严重的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害,严重者可死亡㊂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6],使未结合胆红素光异构化,形成构象异构体和结构异构体,上述异构体呈水溶性,可不经肝脏处理,直接经胆汁和尿液排出㊂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定时喂乳可促进产妇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促进母子感情,同时母乳喂养促进新生儿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促进胆红素的排泄㊂本院亦收治了29~45d 不等的婴儿黄疸,因为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缺乏而延误治疗,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㊂双面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母婴同室的开放式护理,既促进产妇的康复,又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增进母子感情,体现以 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推广㊂参考文献[1]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2]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 张润红.沐浴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39-40.[4] 孙苗.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8(20):53-54.[5] 杨舒广,杜放辉,叶贞志.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奶摄入量及免疫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49-50.[6] 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9.(收稿日期:2014-02-10)编辑:韩月月【护 理】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王 娜(武汉市武昌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武汉 430063)【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进行探讨㊂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进行比较,以评价优质护理干预效果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水平方面比较,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㊂【关键词】 糖尿病;服药依从性;护理干预doi : 10.3969/j.issn.1672-0369.2014.07.067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369(2014)07-0118-0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811。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光疗的观察与护理

1.3.4.3 预防呕吐,防止窒息 光照治疗下的患儿易哭闹及手 足舞动,加上新生儿胃的解剖位置呈水平的关系,易造成 新生儿呕吐。再之,新生儿反射能力差,呕吐的胃内容物 易呛入气管收起新生儿窒息,故在护理上要采取防止新生 儿呕吐引起窒息的措施。喂患儿进食时采取45°角,喂食 的速度不能太快,患儿每次喂食不宜太饱,不超过30ml, 进食后30min内给予头部稍抬高,用柔软布类固定患儿右背 部使其成右侧卧位。这样,使奶汁尽快进入十二指肠,减 少奶汁在胃内长时间的停留及刺激,而且此体位在新生儿 呕吐时,奶汁易吐出口腔外。如患儿在哭闹中因吸入过多 的空气而暂不喂食,否则容易引起呕吐。患儿哭吵烦躁时, 护理人员应给予皮肤接触,尽量便其安静后才喂食,以达 到防止呕吐的目的。
2 结果 本组1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光 照疗法和精心的护理,108例治愈出院,其 中显效65例、有效43例,1例疑似胆道闭锁 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1例ABO溶血由于 自身家庭问题停止治疗。其中15例出现轻微 皮疹,29例出现绿稀便,停止光疗后自行消
失。
3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
1.3.4.4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易受其 他细菌感染,因此在光照治疗中预防感染工作 十分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要 洗手,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尽量不接触患儿,非 要接触须戴口罩。注意做好新生儿臂部、脐部 护理,防止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进 行光照治疗的室间及光疗箱要清洁,并做常规 消毒。光疗箱内湿化器的水箱均使用灭菌蒸馏 水,光疗结束后倾倒水箱内的水,使水箱干燥 备用。光疗时戴的眼罩使用后均用清水洗净, 再放入煮沸的蒸汽中熏蒸3min,晾干备用。
祝大家:
无忧PPT整理发布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光照疗法 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而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论文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27-01【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10~14天消退。

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延长到3~4周。

我科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共收治患儿200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1新生儿黄疸病因与分类1 .1生理性黄疸小儿出生24 h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0~14天内自然消失,没有其他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而言,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

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一般较轻浅,呈浅黄色,一般2~3天消退。

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

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也出现黄染。

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与小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

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出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素而表现为黄疸。

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

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1.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由各种病因引起。

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 h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

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小儿的生命。

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闭锁、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我院98例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探讨患有黄疸的新生儿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98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黄疸治愈85例(86.7%),好转9例(9.1%),无效4例(4.0%),总有效94例,总有效率95.8%。

结论:新生儿黄疸只要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

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早治疗。

我院新生儿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了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住院的新生儿黄疸98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本组98例中,男51例,女47例。

出生15h~22d,平均5.2d,出生平均体重2855g,胎龄平均41周。

发生黄疸时间最短4h,最长28d,平均发病天数19.01d。

黄疸出现原因: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3例,血管外溶血5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4例,感染25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5例,头皮巨大血肿2例。

1.2治疗方法:1.2.1光照疗法使用蓝光照射,日照时间8~12h,连用3~5天。

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

上下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分别调为40cm、20cm。

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

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当血清胆红素<10mg/dl时停止。

1.2.2药物治疗①口服苯巴比妥5~7mg/(kg.d)。

②人血白蛋白每次1g/kg加等量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连用3次;③口服中药茵栀黄3ml、双歧三联活菌胶囊210mg,每日三次。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80-01【摘要】新生儿黄疸(neonatal??jaundice)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时期对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黄染现象。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做特殊处理,病理性黄疸可发生核黄疸,引发智力落后,神级系统疾病等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分类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经常会发现宝宝在住院期间皮肤会发黄,并且家属也经常会询问原因。

据临床数据表明我国50%足月儿及80%早产儿可发生新生儿黄疸1]呢?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

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出现皮肤、巩膜﹑粘膜处发黄。

1 新生儿黄疸常见的原因1.1 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

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 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旰脏酶,或这种酶活力低,胆红素到肝脏后变成结合胆红素并排除的过程受影响。

1.3 由于胆管阻塞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国内也有报道2]要因素,其中窒息占首位。

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率大大降低,故窒息已不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

此外还有缺乏症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有报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新生儿中有1/3呈现黄疸3]2 新生儿黄疸的检查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

黄疸论文:72例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

黄疸论文:72例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

黄疸论文:72例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除1例因梗阻性黄疸转入外科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出现核黄疸。

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能及时找出病因并进行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严重时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愈后很差。

及时有效治疗黄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l 月间对72名新生儿黄疸采用蓝光照射配合水疗、抚触一系列整体护理,明显减少黄疸的发生和促进黄疽的消退,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72例,男婴42名,女婴30名。

生理性黄疸48名,病理性黄疸24名。

黄疸指数12mg/dl 33例。

1.2方法生理性黄疸以及黄疽指数12mg/dl采用蓝光照射,并结合水疗、抚触护理。

2结果本组7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除1例因梗阻性黄疸转入外科治疗外,其余患儿均取得满意疗效,未出现核黄疸。

3护理体会3.1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观察心跳的次数、强弱是否有异常。

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要注意观察有无昏睡、昏迷情况,眼球有无斜视、注视,有无肢体抽动。

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新生儿刺激反应正常、肌张力良好。

若对刺激无反应或反应低下、肌张力差是病态的表现。

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改变,夏季常因室温过高、水摄入不足而发生高热、脱水。

冬季又易发生体温不升,凡是早产儿、低体重儿要防止硬肿症的发生。

3.2皮肤护理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论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论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论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也称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

它是由于新生儿肝脏未完全发育、胆汁分泌不成熟、红细胞分解加速等原因导致的黄疸现象。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核黄疸和脑损伤,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将就此介绍。

一、护理前准备在护理前,首先要排除有无明显的先天性疾病和遗传因素,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G6PD缺乏等。

同时要了解孩子的母亲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输血,这些都可能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此外,还需做好相关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型、血凝、血糖等检查,以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

二、护理常规1.加强观察需要观察孩子的黄疸程度和发展趋势,检查孩子的尿液是不是增多颜色是否变浅,粪便是不是增加了;还要观察孩子的哭声、表情和睡眠情况,以及有无发热、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如果发现孩子的黄疸程度持续上升,则需要及时就医。

2.保证充足营养保证新生儿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十分重要。

母乳是最好的营养来源,让宝宝充分吸吮母乳可以加快胆红素的排泄,缓解黄疸的症状。

如果母亲无法喂养,可以考虑使用配方奶。

3.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可以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每天给宝宝擦洗身体,注意肚脐的卫生,以及时更换尿布。

在夏季,可让宝宝多曝露于阳光下,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三、护理重点1.光照治疗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光照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治疗期间,宝宝需要被裸露在特殊的蓝光下,每天照射12小时左右。

家长要保持注意,避免光照时间过长或过短,以免对宝宝有不良影响。

2.药物治疗如果光照治疗无法效果明显,医生可能会考虑给宝宝口服抗黄疸药物。

然而,治疗前应当了解抗黄疸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四、护理技巧1.保证足够睡眠新生儿是需要大量睡眠的,要保证宝宝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同时,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避免子夜护理和过分打扰宝宝的休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90-01
【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黄疸的观察护理经验。

方法通过对20名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分析新生儿黄疸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

结果20名新生儿黄疸均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胆红素脑病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加强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情观察护理
1临床资料
20名新生儿黄疸,男婴15名,女婴5名,生理性黄疸 13名,病理性黄疸7名。

2方法
20名新生儿均在第1周家庭访视中,发现婴儿有黄疸,其家人均未发现,并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相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颜色、部位等变化。

2周后家庭访视,13名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7名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均超过 12 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停止母乳喂养 1周,改为人工喂养,3天后6名新生儿黄疸下降,3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名新生儿仍然较重,再次与其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
有停止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没有生病,同时害怕小儿营养不良,再三向其家长耐心地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并来我院检测黄疸的指数仍然很高,开始配合光照疗法及药物退黄治疗,8周后婴儿黄疸消退,影响婴儿正常预防接种。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分析
3.1新生儿生理特点
3.1.1胆红素生成较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数目较多,且其寿命短,短期内破坏多且快,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以上。

3.1.2肝脏功能不完善肝脏细胞对胆红素摄取能力差,肝细胞内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不足。

3.1.3肠肝循环特殊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尿胆原,加之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经肠壁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脏,加重肝脏负担。

3.2 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3.2.1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3.2.2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

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
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

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母乳性黄疸。

4观察与护理
4.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一般精神状态良好,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4.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

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4.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这一点也是婴儿家长不重视的原因,认为小儿吃奶正常,身体没有病,其实是家长缺乏黄疸的相关知识,应引起广大婴儿家长注意。

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4.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所以,粪便、尿液观察有助于查找病因及时诊断和治疗。

4.5生命体征观察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4.6光疗的护理
4.6.1将患儿裸体放入已预热好的光疗箱中,睡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光照位置。

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

静脉输液的要固定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拔脱输液针头。

记录开始照射时间。

如患儿哭闹,要仔细检查患儿体位是否舒适,箱温是否适宜。

保持玻璃床板的透明度,如患儿有呕吐、出汗、大小便污染时应急时清除,以免影响疗效。

4.6.2严密监测体温和箱温,每2~4h测体温1次,光照治疗中的患儿体温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温度[1],箱温保持在30~32℃。

4.6.3光疗应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禁止在箱上放置杂物以免遮挡光线。

单面光疗箱一般每2小时更换体位1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

俯卧照射时要有专人巡视,以免口鼻受压而受影响呼吸。

4.6.4光疗过程中应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应按医嘱静脉输液,按需喂奶,喂养可在光疗时进行。

由于光疗下的患儿易哭吵、易出汗、显性以及在光疗时的不显性失水增加40%[2],稀便中水分比正常儿也要损失2倍以上,故光疗时水的需水量增加全日总量15%~20%。

4.6.5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面色、呼吸、脉搏及黄疸情况,若出现烦躁、嗜睡、拒乳、皮疹、青紫等症状,应急时与医生联系,寻找病因,做好相应处理。

随时注
意黑眼罩、黑布是否松脱,及时贴紧。

4.6.6加强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大小便后及时清洗,勤换尿布,因为新生儿在光照治疗中,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壁,引起稀便及排便次数增多,排出的粪便及尿液产生氨类物质,对新生儿皮肤刺激较大,易引起红臀发生。

男婴换尿布时要注意避开蓝光。

4.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

本文7名婴儿均为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7天后,黄疸下降,认为此母乳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4.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严重时可引起核黄疸,致婴儿死亡,取得家长信任,保持良好医患关系,他们会主动配合医护人早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

本文1名婴儿家长未予重视,致使婴儿8周后黄疸才消退,影响婴儿预防接种,这应引起广大家长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但是许多患儿家长对该病缺乏正确的认识,未能引起应有的重视,患儿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必须多与患儿家长沟通,耐心做好相关的知识宣教,引起其重视,使患儿尽早接受相应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症可采用药物、光照疗法、换血等治疗手段,
光疗是最简单易行的疗法,能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且经济方便,患儿无痛苦。

但在光疗过程中,护士必须做到精心护理,记录好开始光疗的时间,勤巡视,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反应。

定时测量体温、箱温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做好喂养工作和重视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增进医护患的信任,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使用新生儿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47-251
[2]曹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0(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