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共10张PPT)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共10张PPT)
D.油水中油是溶质,水是溶剂
3
第3页,共10页。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溶质必须是固体
B.只有水才能做溶剂
C (例1如),在施1.用00农g外水药中时界溶,解药条2液0件g过食浓盐不,,就变所要得毒时溶害液农,的作质溶物量;分液数长为20期% 密封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出来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溶液,蒸干后得到2.
5
第5页,共10页。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 g溶液,蒸干后得到2.8 g氯化钾固体,
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溶液的质量= 20g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100% 20g
= 14%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学生练习课本P164第2题
溶稀质了的 ,质就量不能= 1杀7死g 害+ 1虫g、=病1菌8 。g
A∵.10等0 g于硫2酸0%铜B溶.液大中于溶2解0%了1C.g无小水于硫20酸%铜 D而.且无完法全判溶断解了
∵溶质质量= 20g 溶剂的质量 =100g 例3下如列,说施法用正农确药的时是,(药液)过浓,就要毒害农作物;
那把么溶溶 液质区的分质为量浓分溶数液为和稀ω 溶= 液的分法比较粗略,只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而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溶质。
100g
,则取出的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 解A.:稀20硫%酸的1B00.溶医液用中酒精 C.浓盐酸 D.碘酒溶液
解 1、(什3) 么的 是说 溶法 质是 的错 质误 量的分数
8那g么氯溶化质钾质固量体分,数试为确ω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计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误差分析在溶液配制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生理盐水、糖水、酒精溶液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表示溶液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1、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公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计算示例:将 20g 氯化钠溶解在 80g 水中,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单位:mol/L计算示例:配制 500mL 05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3、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推导换算公式:c =1000ρω / M (其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ρ 为溶液密度,ω 为溶质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实例换算:已知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密度为114g/cm³,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实验探究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目的: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二教学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2.学会运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进行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2.溶液的配制和计算。

教学难点:1.摩尔浓度的计算。

2.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电子天平、玻璃棒等。

2.实验试剂: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蒸馏水等。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组成。

2.提问: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二、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质量分数a.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b.计算公式: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100%c.举例说明:假设有10g水溶解了2g食盐,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摩尔浓度a.定义: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之比。

b.计算公式: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c.举例说明:假设有0.1mol的氢氧化钠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溶液的摩尔浓度。

3.溶解度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最大质量。

b.计算公式: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c.举例说明:假设在25℃下,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氯化钠,求氯化钠的溶解度。

三、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

a.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b.根据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的计算公式,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

c.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数据分析:计算各浓度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摩尔浓度。

四、课堂小结2.强调溶液配制和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练习题:根据给出的溶液组成,计算质量分数、摩尔浓度和溶解度。

教学反思:1.讲解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时,要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实验操作要规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讲课用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讲课用

(填“升高”“降低”“不变”) (填“升高”“降低”“不变”)。
复习回顾
1.把10克硝酸钾完全溶于90克水中, 则形成( )克溶液? 100 2.若100克氯化钾溶液中水的质量为 89克,则氯化钾的质量为( 11 )克 3.把25克硫酸钠溶于( 175 )克 水中可形成200克硫酸钠溶液。
动动脑筋
A、溶液质量 C、溶剂质量 B、溶质质量

D、溶液和溶质的质量
6、你在家庭厨房做两个实验:
(1)将少量纯碱面放在手心,再浇上少量水, 你就会感到手心发烫; (2)用食盐代替纯碱面再做一下,你感到手 心不发烫。通过以上实践探究你会得出以下结 论: A、纯碱面溶于水,溶液温度会( B、食盐溶于水,溶液温度会( ) )
我在两杯相同体积的水中分别加入一
勺糖、两勺糖,你知道哪个杯子里的 水甜吗 ?
•那就需要我们通过计算来证明, 你知道需要的公式是什么吗?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2、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3、能进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分析能力和推导的思维方法
的食盐水,最多可得到食盐多少克?
你学到了什么
1、可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定量表 示溶液的组成。
2、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X100%
3、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情感目标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从而感受溶液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 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 分数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
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P=

初中化学_第二节 溶液的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二节 溶液的定量表示(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一、流程设计二、具体设计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汤中加入的盐多了就咸,加少了就淡,而汤的咸或淡是由于一定量的汤中含食盐的量的多少决定的。

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定量”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在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前还是模糊的和不规范的,本节课教学首先应是学生的这些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将不规范的变为规范的。

比如:对于其中的变量容易把握不全,考虑溶质、溶剂、溶液三者的量的相互影响时容易顾此失彼。

另外,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本节内容学习的重要因素。

课题: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效果分析:整节课以学生最熟悉的果汁入手,从品尝两种不同浓度的果汁甜度差异引发问题研究,通过找标签上的定量标识,到有数据可以自己计算,进而学生运用数学基础寻找多种计算方式,最后归一为化学学科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

整节课以果汁为主线索,稀释果汁到不同浓度,又攻克了稀释问题的理解难点,利用微观分析角度突破图示表达溶液组成的难点和计算问题。

最后将稀释问题延伸到课下,为下一节课配制溶液的学习做好铺垫。

1、通过学生根据自己已有数学基础分析糖水的甜度,进而列举多种计算方式,是化解公式难度不可或缺的一步,否则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得出很突兀,甚至很反感,毕竟化学学科的计算是讲究一定生活实际应用价值的。

2、对于溶质质量分数公式的应用以及公式的变式练习,采用自选练习方式是一个较好的教学策略,学生不觉得是在上数学课,而且学生几乎对于含有实际意义的题目也不喜欢用公式固定下来,这样降低了本内容的难度。

3、稀释问题的解决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计算方式,多数学生习惯分步计算,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则成了易错点。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准确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其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已知溶质、溶剂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溶剂质量等。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熟悉实验步骤、仪器使用及误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在配制溶液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能力,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确的实验习惯。

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农业选种、医疗输液、工业配料等,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实用性感知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各类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仪器选择与操作要点,以及误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的关系,准确判断在不同情境下各量的取值。

针对配制溶液实验中的误差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如天平称量、量筒量取、溶液转移等环节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清晰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为学生构建扎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对新知识有系统认识。

2.实验探究法:安排学生分组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化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直观感受溶液配制过程中的定量要求。

3.讨论法:组织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计算例题、实验误差分析等问题开展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4.案例分析法:引入农业、医疗、工业等领域中溶液组成定量表示的实际案例,如农药稀释、生理盐水配制、化工产品合成中的溶液配比等,通过剖析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理解,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溶液组成的各种表示方法,如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

(2)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

(2)溶液的稀释和混合问题中溶质质量或物质的量的守恒关系。

2、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2)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如盐水、糖水、医用酒精等,提问学生如何描述这些溶液的组成,从而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这一课题。

2、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00%(3)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例 1:将 10g 氯化钠溶解在 90g 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溶质质量= 10g,溶液质量= 10g + 90g = 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 10g / 100g × 100% = 10%3、讲解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2)公式: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符号:c(B) = n(B) / V(3)单位:mol/L例 2:配制 500mL 01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解:n(NaOH) = c(NaOH) × V(NaOH) = 01mol/L × 05L = 005mol m(NaOH) = n(NaOH) × M(NaOH) = 005mol × 40g/mol = 2g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1)推导换算公式:c =1000ρω / M (其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ρ 为溶液的密度,ω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摩尔质量)(2)通过实例进行换算练习。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 复习课件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 复习课件
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 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
注:曲线下
方的点表示不 饱和溶液,其 纵坐标表示 100g溶剂中 实际溶解的溶 质质量,与溶 解度无关。
趋势、交点、分离、溶液状态
《溶液》复习课2
《溶液》复习课
提示:溶液部分内容是承接《金属》与 《酸碱盐》两部分核心内容的重要部分, 弄懂溶液部分就抓住了化学九下的关键!
一、基本概念复习
溶液的形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乳化、溶解过程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质的质量分数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 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三、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 浓溶液、稀溶液之关系
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 来说,浓溶液不一定 是饱和溶液,稀溶液 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 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四、溶解度
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 物质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溶解性 的定量表示方法。
20℃时,根据各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大 小,可将物质的溶解性分为下列四类:
杂质的质量,所以还要减去杂质 的质量
(4)小华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即用 6g生铁粉与20%的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分 析生铁中铁的含量。请你画出加入硫酸 铜溶液质量与固体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80,6.8)
•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 混合物.
•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 物.
巩固练习一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 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BD )
A.面粉 B.氯化钠 C.汽油 D.蔗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