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合集下载

肿瘤方向投稿4分以下

肿瘤方向投稿4分以下

肿瘤方向投稿4分以下
以下是一些肿瘤方向可能适合投稿的期刊,影响因子在4分以下:
1. 《中华肿瘤杂志》:影响因子为
2.878,主要报道肿瘤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内容。

2. 《中国肿瘤临床》:影响因子为2.767,主要报道我国肿瘤临床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包括肿瘤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3. 《癌症》:影响因子为2.638,主要报道癌症研究和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4.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影响因子为1.524,主要报道肿瘤生物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5. 《中国癌症杂志》:影响因子为1.436,主要报道我国癌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包括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期刊的投稿要求和审稿标准可能因期刊而异,具体投稿前需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和要求。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10.26教学文案

嗜铬细胞瘤诊治进展10.26教学文案
激素分泌
*
合成儿茶酚胺的原料是酪氨酸,后者是从食物摄取或在肝脏中从苯丙氨酸转变而来
*
嗜铬细胞瘤可以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其中一部分可能引起嗜铬细胞瘤中一些 不典型症状 面部潮红(舒血管肠肽、P物质) 便秘(鸦片类、生长抑素) 腹泻(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素、胃泌素) 面色苍白、血管收缩(神经肽Y) 低血压或休克(舒血管肠肽、肾上腺髓质素) 等等
*
激发试验
适用于疑为嗜铬细胞瘤的阵发性高血压的病人,血 压正常的发作间歇期或较长时间未发作,不能确诊 或排除的病人。 冷加压试验 胰高血糖素试验 组胺试验 酪胺试验 胃复胺试验
*
胰高血糖素试验
方法:静注glucagon 1mg(或2mg),观察血压和血浆儿茶酚胺,3min血浆儿茶酚胺是基础值的3倍以上,或浓度≧ 12nmol/L(2000pg/ml),对嗜铬细胞瘤病人,阳性率达90%以上,本法较安全和准确
焦虑状态 高肾上腺素性原发性高血压 绝经期血管舒缩不稳定状态 高通气状态 过度咖啡摄入 戒酒综合征 间脑性癫痫(自发性癫痫) 自发性高反射状态 甲状腺机能亢进
*
假性嗜铬细胞瘤常见原因
其他发作性高血压原因 急性间歇性发热 急性或慢性中毒 脊髓痨危象 可乐定、甲基多巴骤停
*
诊断
病史 体检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药理试验 影像血检查等 同时还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其他疾病
*
在作任何创伤性检查前 先用a和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通常选用非选择性和非竞争性制剂,如酚卞胺(phenoxybenzamin)10-20mg, q6h,在第一剂后伴用心得安40mg,q8h 也可以选用哌唑嗪和心得安联用。a-阻滞剂必须先用,然后再用β -阻滞剂 因为先用b-阻滞剂有可能引起相反的a-肾上腺素能刺激作用。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原发性胆囊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区的 流行病 调 查 , 还是 多 中心 的临 床资 料分 析 都 显 示 19 之前 原 发性 胆 囊癌 的发 病率 在上 升 。此 9 2年 趋 势可能 受 以下 因素影 响 : 国家和政 府 的重 视 、 生 卫 统 计工 作 的发 展 和完 善 、 临床 诊 断水 平 的提高 以及 人 们保 健 意识 的增 强 等 , 但下 降 的 原 因并 不 十分 明 确, 可能 和胆囊 切 除率 的增 加有 关 , 势 的客观评 价 趋 还 需要更 全 面的资 料 。 由于胆 囊 癌 的高病 死 率 , 生存 率 和发 病 率 之 其 间有着 一定 的负相 关 系 。据 Wod ow等[ 5 1 发现 苏 研究 格 兰 原 发性 胆 囊 癌 的死 亡 率 分 别 自 2 0世 纪 6 、0 0 8 年 代开 始呈 下降 的趋 势 。在过 去 的 2 里 , 国原 0年 美 发 性 胆囊 癌死 亡 率呈 下 降 的趋势 , 特别 是 在 白人 中 ( 9 9 17 1 6 ~ 9 8年 为 1 /0万 ,9 0 19 .1 2 1 9 ~ 9 8年 为 061 . 0 / 万 ) 。其下 降 的原 因还 不是很 明确 , 有很 多报道 认 为和 胆囊 切 除率 的变 化 有很 大 关 系 , 虽然 胆囊 切 除 率 的升高 不 能代 表原 发性 胆 囊癌 发 病 率 的下 降 , 但
发性胆囊癌发病率 占同期胆道疾病的 0 %~ . . 3 %。 4 8 原发 性胆 囊癌是 相对 发病 率低但 病死 率高 的恶 性 肿瘤 , 其发病 率 和死亡 率有着 相 似 的规 律和 特征 。 智 利 的原发性胆囊 癌死亡 率为 1. 1 2 /0万 ,9 7年 日 4 19 本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1 3 7 4 例死 于癌症 , 而原 发性胆 囊癌死 亡人数 占肿 瘤死亡人数男 、 分别为 1 5 3 9 2 女性 . %、. %[ 2 4 1 。在欧 洲一 些低 发 国家 中 , 苏格 兰 国家癌 症 登 记处 数 据显 示 ,9 8 19 16 ~ 98年 的 3 1年 间 ,仅 有 37例 男 性 和 9 14 女性 死 于胆囊 癌【 9例 1 5 】 国胆 道恶 性 肿瘤 平均 。我 死 亡 率 为 04 /0万 ,位 居 全 部 恶 性 肿 瘤 的 第 1 .51 9 位 , 化道 恶性肿 瘤 的第 6位[ 由于 以往 习惯把胆 消 6 1 。 囊癌 和 胆管 癌放 在 一起 调查 , 目前 国 内尚没 有 精确 的胆囊 癌死 亡率 资料 可查 询 。 不 同 国家原 发 性胆 囊 癌 的发 病趋 势 是 不 同 的 ,

《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

《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

《肿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肿瘤学授课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方向学时与学分:总学时为257.5(理论课166.5学时,见习课91学时),5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肿瘤学》是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肿瘤学方向本科生为培养对象,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教学重点,通过对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等的重点讲解,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悉肿瘤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树立肿瘤与全身系统有机统一的整体观。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章节理论授课内容理论学时第一部分肿瘤基础学第一章肿瘤流行病 6第二章肿瘤病因学与发病学 3第三章肿瘤标志物 2第四章肝癌的化学预防 2第五章肿瘤生物治疗 4第六章癌基因 2第七章临床试验的设计与统计方法 2第八章抑癌基因 2第九章肿瘤免疫学 2第十章肿瘤与细胞凋亡 2第二部分肿瘤诊断学第一章肿瘤CT诊断总论 3第二章颅内肿瘤 3第三章鼻咽癌 1.5第四章肺肿瘤 3第五章肝脏与胆道病变 3第六章胰、肾、肾上腺病变 2第七章超声诊断总论 1第八章肝脏 1第九章胆道、脾脏、胰腺及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 1 第十章妇科、腹腔肿瘤 3 第十一章肿瘤核医学总论 2 第十二章PET-CT/SPECT-CT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2 第十三章临床检验基础 2 第十四章内镜治疗学 2 第十五章肿瘤病理诊断意义、内容及进展 2第三部分肿瘤放射治疗学第一章放射肿瘤学总论 3 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基础 3 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 3 第四章脑瘤放疗 2 第五章喉癌的放射治疗 1 第六章上颌窦癌的放射治疗 1 第七章鼻咽癌放疗 3 第八章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1 第九章肺癌的放射治疗 2 第十章肝癌放疗 2 第十一章淋巴瘤放疗 2 第十二章乳腺癌的放射治疗 2 第十三章软组织肿瘤的放射治疗 1 第十四章转移瘤 1 第十五章大肠癌放疗 2第四部分肿瘤内科学第一章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2 第二章鼻咽癌的内科治疗 2 第三章支气管肺癌的化学治疗 3 第四章乳腺癌内科治疗 3 第五章原发性肝癌的治疗 4 第六章胃癌、大肠癌的内科治疗 2第七章淋巴瘤 3 第八章化疗毒副反应和处理 2 第九章癌痛的治疗 2 第十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3第五部分肿瘤外科学第一章上颌窦癌 2 第二章腮腺肿瘤 2 第三章舌癌 2 第四章喉癌 2 第五章甲状腺癌 2 第六章食管癌 2 第七章肺癌的外科治疗 2 第八章原发性纵隔肿瘤 2 第九章乳腺癌以及外科治疗 3 第十章肝癌及外科治疗 3 第十一章胰腺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二章胃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三章大肠癌及外科治疗 2 第十四章睾丸肿瘤 1 第十五章肾肿瘤 2 第十六章膀胱肿瘤 2 第十七章体表组织肿瘤 2第六部分妇科肿瘤学第一章卵巢恶性肿瘤 3 第二章子宫颈癌 3 第三章子宫内膜癌 3 第四章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3 第五章盆腔包块 3 第六章阴道出血 3 合计166.5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部分肿瘤基础学第一章肿瘤流行病【目的要求】一、掌握恶性肿瘤诊断方法之评价,诊治措施的风险估计,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方法的一些实例。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

最新: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脑膜瘤要点(全文)前言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帽状细胞,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可发生在颅内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人群,以女性多见。

脑膜瘤大部分病理学表现为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完全切除可以治愈,对颅底脑膜瘤、窦镰旁脑膜瘤和高级别脑膜瘤,手术常难完全切除,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是否常规行放疗尚存争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推广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无症状脑膜瘤被发现,尤其是老年患者,诊治尚不规范,往往被过度治疗。

第一章流行病学脑膜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性肿瘤的五分之二,患病率50.4/10万~70.7/10万,尸检发现2%~3%的人存在1个以上的脑膜瘤病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应用,脑膜瘤检出率逐渐增加。

脑膜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中老年患者,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其中75~89岁老年人群脑膜瘤年发病率高达22.2/10万。

脑膜瘤男女均可发病,但女性多见,30~69岁的女性中,患脑膜瘤者约为男性的3倍。

第二章病因与危险因素脑膜瘤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脑膜瘤与电离辐射、遗传突变、职业暴露、代谢、药物、年龄、性别等相关,而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等因素与脑膜瘤的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

第一节电离辐射第二节激素第三节基因突变第四节年龄与性别第五节代谢状况第六节其他疾病第三章病理学第一节大体组织特点大多数脑膜瘤边界清楚,附着在硬脑膜上,质地较硬、基底较宽,以挤压周围组织的方式缓慢生长,迫使邻近的大脑移位。

第二节显微组织特点第三节分子病理特点所有脑膜瘤最常见的改变是22q染色体缺失和其他NF2等位基因突变。

第四节脑膜瘤分级1 组织学分级2 分子病理学分级第四章临床表现无症状性脑膜瘤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体检偶然发现,诊断时无肿瘤相关临床表现,而症状性脑膜瘤主要因肿瘤压迫邻近结构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侵犯或刺激脑组织诱发癫痫,以及瘤体大、脑脊液循环障碍、静脉引流障碍、脑水肿等引起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相关症状和体征。

甲状旁腺癌的诊治进展

甲状旁腺癌的诊治进展

·综述·甲状旁腺癌的诊治进展沈超钱晓宇陈亮褚永权唐坚陈自强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21.005.018作者单位:314000浙江嘉兴,嘉兴市第一医院头颈外科甲状旁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其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有时甚至是在肿瘤手术复发之后才被发现[1]。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甲状旁腺癌的主要方法,但其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依然较大。

甲状旁腺癌进程较为缓慢,大多数患者并非直接因肿瘤负荷死亡,而是死于严重且难以控制的高钙血症[2]。

本文回顾过去10年来甲状旁腺癌的相关文献,对其诊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甲状旁腺癌发病率较低,通常仅占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 -parathyroidism ,PHPT )的1%以下[3],但在亚洲人群中报告的比例则高达8.1%[4]。

与甲状旁腺良性肿瘤以女性患者为主不同,甲状旁腺癌在男女中发病率相似,且发病年龄通常在45~59岁[5]。

James 等[6]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数据库分析了2000~2012年甲状旁腺的发病率,结果显示为3.6/1000万人。

基于该数据库的另一项为期16年的研究则指出甲状旁腺癌的发病率从1988~1991年期间的3.58/1000万人增加到2000~2003年期间的5.73/1000万人,其发病率增长约60%[7]。

总之,甲状旁腺癌的整体发病率较低但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地区及时间的发病率差异可能与疾病本身较为罕见以及诊断手段的提升相关。

目前,对甲状旁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

通常甲状旁腺癌以散发为主,但也有部分家族性病例报告,主要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下颌肿瘤综合征(hy⁃perparathyroidism jaw tumour syndrome ,HPT-JT ),以及罕见的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和2A 型相关[8]。

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与诊治进展

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与诊治进展
免疫治疗药物
免疫治疗在淋巴瘤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研 发针对胃MALT淋巴瘤的免疫治疗药物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
联合用药方案
针对胃MALT淋巴瘤的异质性,研发个体化、精 准化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重 要途径。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探究发病机制
进一步深入探究胃MALT淋巴瘤的发 病机制,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内在规 律,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MALT淋巴瘤的重要病因之一,感染后可导致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淋巴组织增生,最终发 展为淋巴瘤。在分子生物学层面,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多种基因表达异常和信号通路紊乱。
03 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方 法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等症 状。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参照WH进行鉴别,需结合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 染色结果进行判断。
04 胃MALT淋巴瘤的治疗策 略
抗生素治疗及适应证
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作为胃MALT淋巴瘤的初始治疗手段,适用于病变早期、无严重 并发症的患者。
染色体易位
胃MALT淋巴瘤常发生染色体易位,涉及t(11;18)(q21;q21)、t(1;14)(p22;q32)和t(14;18)(q32;q21)等,导 致BCL2、BCL6和MYC等原癌基因重排和过表达。
基因突变
研究发现,胃MALT淋巴瘤中存在多种基因突变,如PIK3CA、KRAS、NRAS和BRAF等,这些基因突变与肿 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遗传学异常与淋巴瘤发病
近年来,随着遗传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遗传学异常被发现在胃MALT淋巴瘤发病中起重要 作用,如染色体易位、基因突变等。

培训课件:2024年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培训课件:2024年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在线提问或邮件提问。
02
回答内容
主讲嘉宾会针对参训者的问题进行回答,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建议。
03
注意事项
在互动答疑环节中,参训者应注意提问的质量和针对性,以便更好地交
流和互动。同时,主讲嘉宾也会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解答,以确保答疑环
节的高效和有序。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妇科肿瘤的最新临床诊治方法,难点是理解并掌握临床研究的结果及其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课程内容的适用范围
本课程内容适用于妇科肿瘤领域的医生、研究生和相关研究人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掌 握妇科肿瘤的最新临床诊治进展。
互动答疑
01
提问方式
在本环节中,参训者可以向主讲嘉宾提问,提问方式可以是现场提问、
03
2024年妇科肿瘤临床诊治新进展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妇科肿瘤影像学资料进行自 动分析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基因检测与精准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对肿瘤进行基因分型,为患者 提供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细胞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妇科肿瘤,提高患 者免疫系统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合手术、放疗、化疗、免疫 治疗等多种手段,制定个体化 的综合治疗方案。
肿瘤疫苗
研发针对特定妇科肿瘤的疫苗 ,激发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肿 瘤的预防和清除能力。
细胞疗法
利用干细胞或免疫细胞进行肿 瘤治疗,为患者提供全新的治 疗选择。
04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01
成功案例一:早期发现与治疗
关注新型治疗方法的研 发和应用,不断更新治 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检查
1.肿瘤非特异性显像 2.肿瘤代谢显像 3.肿瘤受体显像 4.肿瘤基因表达显像 5.肿瘤前哨淋巴结显像
PET-CT检查
PET-CT将PET与CT完美 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 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 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 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 位的断层图像, 具有灵敏、 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 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 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 疾病的目的。
镜、生化、免疫、病理等各科医师密切配合, 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各种辅助检查,对全 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客观、完整 而确切的临床诊断。
肿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作用
对肿瘤的早期检出、肿瘤分期、术前手 术切除估计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方法
透视、摄片、体层摄片和造影检查等。
1、透视。 如今在较大规模的医疗机构已不列为常规检查 2、摄片
3、体层摄片
不足:密度分辨率较差,对支气管壁、管内外 轻微改变和淋巴结显示不如CT检查。
目前已被CT、MRI等检查替代。
4、造影检查 消化道造影 血管造影
泌尿道造影 其他造影
常规X线检查的进展
主要是采用了数字影像的CR和DR技术 CR:即影像板技术,使用影像板取代传统的X
线胶片接受X线照射,影像板感光后,激光扫 描感光的影像板即可得到数字化X线图像。 DR:即电子成像技术,X线曝光后直接将X线曝 光量变为数字化信号,是直接的数字化图像 图像清晰,可进行图像后处理,如调节图像 的窗宽、窗位来显示特定的组织。大大减少 了病人所接受的X线接受量。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
肿瘤的治疗现状
放疗技术的发展
{
治 疗 精 度
相 关
普 对 方适 发 的 常 多 射 采 控 究 的 所 疗 I有 过 变 为 域 疗 生随 大 。 瘤 。 野G放正野展二叶用发运时了程,肿)方形变制物以采R着缩的调调用T采常照而维光调现动的影中特瘤,案放更率靶采用)计短形强强2用 组射0来 投 栅 强 精 特 位 像 无 别 的 这 ,疗方反区用3技算,状通子个单织。的影的治确性置引论是改就于是便而引在术机逆一常野以一和,形发疗治导精导肿要变需是在。下导加技向致的采,上照肿照状明后疗致度技瘤害而要诞普降)速术调,优用总的射瘤射相使发缩漏,术的器进根生放了。器发强保势计5照野靶、野一得现小照这,位官入据了的,上展技护是约射或 区7和 致 适 对 了 , 就 临 置 ( 到 患 剂基 还增剂逆 术 了有或野对 等靶 , 形 于 治 摆 是 床 还 如 高 者 量础 不加量向 走 正92。穿 剂个 0区 通 照 某 疗 位 影 治 是 腮 剂 情 引上 如C调 进 常在0T野 量左照些 区 误 像 疗 体 腺 量 况 导适的强 了 组三射右部 域 差 引 发 积 、 区 的 的形方运 临 织维野子位 , 也 导 现 都 脊 域 改 调控法算 床 和空,野肿 而 导 技 在 会 髓 ( 变 强制来间的 治 要每。瘤 有 致 术 治 发 ) 危 修 放的时 疗 害上确个治 些 漏 ( 疗 生 会 险 改 疗好保间 领 器和照疗 器 照 的 改 因 区 治 (。大 域 官肿治射的 官 。研
内镜检查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内镜检查在食管癌、肺癌、 结直肠癌的诊断,肝、胆、 胰腺良、恶性肿瘤,炎症及 结石的诊断与鉴别中都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标志物和相关临床检验
肿瘤标志物的作用 可用于肿瘤的诊断 可用于提示肿瘤细胞的特征和起源 可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 可用于协助指导肿瘤的治疗 可用于检测肿瘤的复发 可作为肿瘤逆转的标志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验可行肿瘤相关基因和一些肿 瘤标志物的检查。能在基因水平揭示发病的机 制及本质,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已发挥出越来 越大的作用。
基本技术
核酸的提取、酶切、电泳、多态性分析、特 异性基因探针杂交分析和基因的特异性扩张技 术等。
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作用
鉴定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 鉴定某种遗传性疾病突变基因的携带者或非 携带者,协助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 不足 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
肿瘤的治疗现状
外科治疗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肿瘤
生物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肿瘤的治疗现状
手术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微创伤手术:
微创伤手术是借助胸腔镜、纵隔镜、腹腔 镜及纤维内窥镜等器械的帮助,采用小切口 手术的方式即可完成胸、腹腔等部位的大手 术。
肿瘤的CT成像诊断
CT检查技术 1.平扫 2.增强扫描 3.薄层扫描技术 4.CT重建技术 5.CT血管成像 6.CT仿真内镜 7.CT灌注技术
肿瘤的MRI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 MRI对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肿瘤、脊柱、
四肢、骨关节及盆腔病变的诊断是最佳影像 学检测手段,对腹部实质性脏器肿瘤的诊断, 如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优于CT 和B超。
肿瘤流行病学及诊治进展
肿瘤流行病学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几种主要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分布
肿瘤的诊断现状
1、肿瘤的临床诊断。 2、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3、肿瘤的内镜诊断。 4、肿瘤标志物和相关检验。
肿瘤的临床诊断
肿瘤的诊断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 准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临床医师应与放射诊断、超声、核医学、内
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新的技术使检 测方法进一步发展,为病人可以得到个体化 特异性治疗创造了条件,从而可降低治疗的 毒性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中最新的肿瘤基因组学研究是激光捕获显 微切割(LCM)。
通过LCM技术将从病变组织中分选、纯化 细胞,应用功能基因组学新技术,集中研究 从癌前病变到早期癌再到进展期癌进程中的 基因改变,发现新的肿瘤相关基因。
肿瘤的超声诊断
常用超声诊断的种类 1.B型超声诊断法 2.超声多普勒 3.超声彩色血流成像法(彩超) 4.腔内超声 5.三维成像 6.介入性超声
肿瘤的放射性核素诊断
核医学是一门将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研 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学科,其发展有 赖于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探测设备。
肿瘤核医学在评价肿瘤的代谢与转移、 肿瘤特异性抗原、酶、受体以及基因表达方 面有着独特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