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流行病学

合集下载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年龄年轻化
近年来,肿瘤发病年龄有年轻 化的趋势,可能与不良生活方
式、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03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地域性特点
01 02
地域性差异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地区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较高,而另一些地区则较低。这可能与环境因素、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
02
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现状
发病率持续上升
全球范围内,肿瘤发病率不断上 升,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不 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等因素。
地域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肿瘤发病率和死 亡率存在明显差异,与当地的经济 水平、卫生习惯、饮食结构等因素 有关。
性别差异
某些肿瘤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性 激素水平、社会压力等因素有关。
风险。
04
肿瘤预防控制策略
健康生活方式推广
01
02
03
04
均衡饮食
推广健康饮食习惯,如低盐、 低糖、低脂肪饮食,增加蔬菜 、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
适量运动
鼓励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骑自行车等。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有助于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降低 患肺癌、食管癌、肝癌等多种
性别分布
不同性别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 异。例如,乳腺癌和宫颈癌主要 发生在女性,而前列腺癌主要发 生在男性。
病因学特点
多因素影响
肿瘤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病中具有一定 的影响。一些人可能因为遗传基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癌症)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传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环境、遗传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复杂多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肿瘤流行病学的一些特点:1.高发性别差异:许多类型的肿瘤在不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如乳腺癌、宫颈癌等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及肺癌、胃癌等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

性别差异往往与不同性别的激素水平、生理特征、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2.年龄特征:肿瘤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存在显著差异。

一般来说,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老年人。

但也有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在儿童或年轻人群中较为常见,如儿童白血病、淋巴瘤等。

3.地理分布差异:肿瘤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一点既可以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差异所致,如地理位置、气候、饮食习惯等;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人群之间的分布不均有关。

4.种族差异:不同种族之间的肿瘤发病率也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黑人群体在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方面的发病率较高,而亚洲人群在肝癌、胃癌等方面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可能与不同种族之间的遗传差异有关。

5.职业暴露:职业环境中接触到的一些致癌物质,如石棉、尼古丁、苯等,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发生相关。

职业性肿瘤是一种特殊的肿瘤流行病学类型,需要特别关注。

6.风险因素:许多因素与肿瘤发病率的增加相关,如吸烟、饮食、缺乏体力活动、肥胖、酗酒、阳光暴露等。

这些因素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多因素决定的,且可能相互作用。

7.遗传因素:个体患一些特定类型肿瘤的风险与其家族中有无同类型肿瘤病史密切相关。

遗传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从而增加患者罹患特定肿瘤的风险。

8.预防措施:基于对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制定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包括减少暴露于致癌物质、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进行定期筛查等等,以此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研究肿瘤生物标志物,用于肿瘤 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药物靶 点开发。
提高肿瘤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
研究更加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以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
心理支持
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增强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患者提供经济 和医疗救助,减轻其治疗负担,提高生活质 量。
医疗条件
良好的医疗条件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降低肿瘤 的死亡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好的 医疗条件。
04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描述性研究
横断面研究
观察特定时间点不同地区或人群的肿瘤发病 率和分布情况,分析差异及可能影响因素。
纵向研究
追踪同一群体随时间变化的肿瘤发病率和分 布情况,分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02
有助于了解肿瘤发生的原因和 机制,为肿瘤防治研究提供方 向和思路。
03
通过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 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发现肿瘤 防控的重点和优先领域。
02
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肿瘤新发生的病例数。
死亡率
一定时期内,某肿瘤死亡的病例数与总人口的比值。
病程与预后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
01
研究肿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包括发病率、死亡率、 生存率等指标。
02
探讨肿瘤发生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研究肿瘤预防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包括筛查、早期诊断、治
03
疗和康复等。
肿瘤流行病学的重要性
01
提供肿瘤预防和控制的重要依 据,帮助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 和措施。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肿瘤流行病学》课件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种族、地域 、环境、生活习惯等。
患病率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 中患有某肿瘤的病例数。
计算公式
患病率 = (某特定时点或时 段某人群中某肿瘤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病程、治愈率 等。
死亡率
01
定义
某特定时点或时段,某人群中因 某肿瘤导致的死亡病例数。
分析性研究的优点是能够直接探讨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 关系,为病因推断提供有力证据。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是通过人为控制实验条件,对暴露于不同因素的人群进行干预或观察,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临床试验是在医院或诊所进行,对病人进行随机分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现场试验则是在社区或学校等场所进行,对不同组人群进行不 同的干预措施。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探究肿瘤与相关因素的关联,如病例对照 研究和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
通过干预措施来评估预防和治疗策略的效 果,如随机对照试验。
02
肿瘤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
发病率
定义
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 某肿瘤新病例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
发病率 = (一定期间内某 人群中某肿瘤新病例数 / 同时期平均人口数)×
100%。
研究肿瘤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和 死亡率,了解地理、环境等因素 对肿瘤发病的影响。
人群分布
研究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社 会经济地位等人群的肿瘤发病率 和死亡率,揭示肿瘤发病的社会 和生物学因素。
时间趋势
研究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随时间 的变化趋势,了解肿瘤发病率的 升降和影响因素。
肿瘤的病因研究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流行趋势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1. 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分布以及相关因素的科学。

肿瘤流行病学即是将流行病学方法应用于肿瘤研究。

2. 患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患有某种病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通常使用年患病率或生存患病率来描述肿瘤的发生情况。

3. 发病率:指在一定时间内,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新病例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发病率可以用来衡量肿瘤在人群中的发生趋势。

4. 预防性筛查: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对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早期疾病的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病变。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预防性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5. 危险因素:指可能导致某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遗传、环境、行为等。

6. 遗传易感性:指个体根据其基因组的特征,相对于一般人群更容易患上某种疾病的倾向。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遗传易感性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和遗传风险。

7. 生活方式因素:指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肿瘤发生的影响,如饮食、运动、吸烟等。

生活方式因素在肿瘤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8. 预防措施:指通过干预危险因素或提供保护因素来降低疾病发生风险的措施。

在肿瘤流行病学中,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环境改进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流行病学名词解释。

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从而预防和控制肿瘤的发生。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 对肿瘤发病和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和可 视化表达,揭示肿瘤发病与地理环境 因素间的关联。
通过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建立 肿瘤发病和流行的预测模型,为防控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01
分子分型
02
基因突变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肿瘤进行分 子分型,以更加精确地了解肿瘤的病 因、病理和病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 依据。
肿瘤流行病学特点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 肿瘤流行病学的病因理论 • 肿瘤流行病学的地域差异 • 肿瘤流行病学的前沿技术 • 肿瘤流行病学的预防和控制
01
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定义与任务
定义
肿瘤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在 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和预防控制策略,以及制定相应的 防癌指南和政策。
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
某些肿瘤具有家族聚集性,如乳Fra bibliotek癌、结直肠癌等。
基因突变
某些基因突变可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
如高脂、高热量、低纤维的饮 食习惯可能导致消化道肿瘤的
发生。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可增加肥胖和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增加肿
瘤发生的风险。
不良吸烟习惯
吸烟是多种肿瘤发生的重要危 险因素,如肺癌、食管癌等。
预防策略
采取综合性预防策略,包括控制吸烟、合理 饮食、避免过度日晒、减少职业暴露等措施
,以降低肿瘤发病风险。
肿瘤防控政策与实施
政策制定
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如控烟政策、环境 保护政策等,以减少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 。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

肿瘤流行病学一、基本概念(一)定义: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流行原因和预防措施的一门学科。

(二)任务:肿瘤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癌情,探讨肿瘤的病因,预防肿瘤发生的措施以及考核肿瘤预防措施的效果。

(三)研究对象:以群体为对象,而不是临床上的某个显性病人。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立足于总体,即观察的对象不仅限于临床的显性肿瘤患者,隐性患者,还包括处于癌前状态的患者(四)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有多种,从流行病学研究的性质来分,大致可分为描述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理论性研究四大类。

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等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方法。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主要有临床实验、现场实验、社区干预等方法。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等。

(五)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来源:1、肿瘤的登记报告主要包括以人群或医院为基础的登记报告,是掌握肿瘤发病,死亡动态的一种基本方法。

2、肿瘤死亡回顾调查对既往居民死亡及死亡原因的调查.它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关于较大地区内居民的死亡情况和死因全貌的资料,尤其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有很大的帮助。

3、肿瘤患病情况调查反映该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水平和分布的特点4、肿瘤病理资料在既无登记报告资料又无肿瘤普查资料时,病理诊断材料有时可提供有用线索(六)恶性肿瘤负担的描述指标1、肿瘤发病率是指一定时间内,某特定人群中某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计算发病率时,可根据研究疾病及研究问题的特点来选择时间单位,恶性肿瘤一般以年为时间单位,常以10万分率来表示。

计算公式如下:一定时期某人群某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肿瘤发病率=X100000/10万同期暴露人口数2、肿瘤患病率也称为现患率、流行率。

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种肿瘤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特定时期某人群某恶性肿瘤新旧病例数肿瘤患病率=X100000/10万同期观察人口数其与发病率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内所调查人群中某种肿瘤的新旧病例数,中国生物治疗网杨教授特别指出,而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间内暴露人群中新发生的病例数。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伦理与隐私
涉及人类受试者的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需 遵循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隐私,同时确保 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新技术与方法的研发与改进
高通量测序技术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全面、快速地检测肿瘤相关基 因变异,提高研究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方法
生物信息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为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 分析工具,有助于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肿瘤预防与筛查
总结词
根据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和筛查策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和 死亡率。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可以发现潜在的高危人群和早期筛查 的有效方法。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 助于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同时,通过开展有效的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肿瘤并采取治
特点
以人群为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深入探索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 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阐明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测和评估肿瘤的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意义
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挖 掘海量数据中的潜在规律,提高预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01
03 02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数据标准化和共享
不同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数据标 准和数据格式可能存在差异,导 致数据整合难度增加。推动数据 标准化和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 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genes in the Reference Sequence database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analysis of exons representing 20,857 transcripts from 18,191 genes, the genomic
Categorization & Denomination
肿瘤-Tumor
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组织来源十瘤(-oma)
如:甲状腺瘤(thyroid adenoma)
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癌 (Cancer, Carcinoma), 组织来源 + 癌 如:鳞状上皮发生叫鳞状上皮癌(epithelial cancer) 腺上皮发生叫腺癌(adenocarcinoma) 胎盘组织的绒毛滋养叶细胞发生的叫绒毛膜上皮癌 间胚叶发生的恶性肿瘤——肉瘤(Sarcoma) 组织来源+肉瘤 如:纤维组织发生叫纤维肉瘤 (fibrosarcoma) 骨 —— 骨肉瘤(osteogenic sarcoma) 淋巴组织 —— 淋巴肉瘤 (lymphosarcoma) 其它:肾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血病、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
职业:接触致癌物,作息时间
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的乳腺癌和卵巢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998 年-2002 年)
Race and place
Breast cancer ASR 95%CI
Chinese
China, Shanghai 35.3 34.5-36.1
China, Hong Kong 41.3 40.4-42.2
Wood et al., Science. 2007 Oct 11
时间趋势
• 2000年世界癌症发病1,006万人,死亡621万人,现患 2241万人。发病与死亡比10年前增长约22%。 WHO预 测 , 2020 年 全 球 人 口 80 亿 , 癌 症 发 病 将 达 到 2000 万 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癌症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 一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妇女(按全球死亡人数顺序):乳房、肺、胃、 结肠直肠和子宫颈
我国前五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2001):
城市居民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 农村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

3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年8期
部位
肺等 肝脏 直结肠 鼻咽 胃 造血系统 食管 淋巴系统 膀胱 神经系统 口腔颌面 喉 胰腺 肾脏 胆管胆囊 躯干四肢 骨 皮肤 甲状腺 小肠 涎腺 纵隔 腹膜 扁桃体 肾上腺 胸膜 脾 外阴部 乳房
美国男性1930-2002年各肿瘤的变化趋势
美国女性1930-2002年各肿瘤的变化趋势
1991-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癌症 死亡率(1/105)变化
城市
农村
癌症部位 1991 2000 变化(%) 1991 2000 变化(%)
全部 鼻咽 食管
胃 结直肠
肝 肺 乳腺 宫颈 膀胱 白血病
123.92 2.17 8.94 19.69 8.53 19.63 32.53 3.11 1.49 1.83
146.61 2.14 9.06 19.94 11.19 22.19 42.08 4.32 1.08 2.26
18.31 -1.38 1.34 1.27 31.18 13.04 29.38 38.91 -27.52 23.50 6.11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21.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子宫 前列腺 卵巢 其它 不明部位 合计
- 3 - 7 96 1927
- 0.2 - 0.5 5.0 100.0
男性 恶性 n% 1657 21.7 1289 16.9 950 12.4 569 7.4 397 5.2 349 4.6 342 4.5 252 3.3 210 2.7 169 2.2 152 2.0 147 1.9 126 1.6 112 1.5 107 1.4 90 1.2 80 1.0 80 1.0 59 0.8 47 0.6 31 0.4 30 0.4 28 0.4 10 0.1 10 0.1 8 0.1 5 0.1 43 0.5 13 0.2
217.5 81.2 201.4 357.4 205.3 131.1 151.1 290.0 263.4 318.7 358.6 301.0 153.6 201.9
153.7 94.1 201.8 281.5 126.2 120.1 111.3 197.2 235.1 230.6 283.2 218.3 127.9 157.8
0-64岁癌症患病风险(%)


9.4
8.7
4.8
6.6
9.3
11.2
16.2
15.3
10.5
7.3
7.0
7.8
8.0
6.9
16.2
12.4
10.9
13.0
14.9
13.2
15.6
15.8
14.4
12.5
8.2
8.0
10.0
9.2
( IARC 2001)
in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55:74–108
男性-恶性肿瘤(374.1/10万)、心脏病( 319.1 /10万)、脑血管病 (310.5/10万)、意外事故(54.0/10万)和传染病(50.5/10万) ;
女性-心脏病( 268.5 /10万)、脑血管病(242.3 /10万)、恶性肿瘤 ( 214.1 /10万)、肺炎与流感(45.9/10万)和其它传染病(35.3/10万);
• 美国从90年代开始,癌症发病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 势,2001年开始美国癌症死亡总例数亦开始下降。
• 我国肿瘤总调整死亡率80年代初为84.58/105,90年代 初为94.36/105,上升11.56%。
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肺癌,上升111.85%。 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宫颈癌,下降达69%
US, San Francisco 59.0 55.3-62.7
US, Los Angeles 52.1 48.0-56.2
Japanese
Japan, Osaka
32.0 31.4-32.6
Japan, Aichi
35.8 33.8-37.8
US, San Francisco 79.3 69.9-88.7
-- 218 2.9
-- 12 0.2 54 0.7 7646 100.0
合计 n% 1670 17.2 1430 14.7 1094 11.3 584 6.0 404 4.2 394 4.1 348 3.6 284 2.9 222 2.3 36723 1.3 120 1.2 536 5.5 196 2.0 159 1.6 252 2.6 52 0.5 200 2.1 53 0.5 33 0.3 18 0.2 50 0.5 20 0.2
7 0.1 76 0.8 17 0.2
- 222
- 22 167 9704
- 2.3 - 0.2 1.7 100.0
恶性肿瘤是我国青壮年劳动力的第一死亡原因
恶性肿瘤是我国40-65岁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而65岁以上人群以心 脑血管疾病为主要死因。
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居民的第一杀手
n engl j med september 15, 2005
癌谱-各肿瘤的构成
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种类为(2005):
男性(按全球死亡人数顺序):肺、胃、肝、结 肠直肠、食道和前列腺。
肿瘤发生学说
启动阶段-Initiation
在启动剂的作用下, 细胞DNA发生了无法修复的变异。 启动因子:化学致癌剂、病毒、辐射,等。
促癌阶段-Promotion
DNA变异的细胞受刺激而分裂增殖的过程。或,使癌前 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阶段。
促癌因子:炎症、激素、机械刺激、生长因子,等。
11.03 4.71 -6.62 -7.14 17.51 17.21 47.73 39.73 -17.32 19.82 -3.93
( 2002, CDC)
地区分布
世界不同地区发病率明显不同,北美、澳大利亚/ 新西兰及西欧最高,超过300/10万,西非最低,仅 约85/10万。
总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但胃癌等消化系统癌症通 常农村高于城市
肿瘤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ncer
任泽舫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Tel: 0086-20-87332577 Mail: renzef@
肿瘤的分类及命名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 Gene 肿瘤转移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肿瘤细胞耐药基因 肿瘤血管生长基因 肿瘤血管生长抑制基因
1
Genomic Landscapes of
Human Breast and Colorectal Cancers
PIK3CA
TP53
DNA from11 breast and 11 colorectal tumors were isolated and the sequences of
US, Los Angeles 87.7 79.4-96.0
African
Zimbabwe, Harare 19.0 16.6-21.4
U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