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赏析修辞手法
全国通用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专题复习五:句子 第五讲 修辞手法(含答案)

专题五句子第五讲修辞手法【知识点拨】考点名称:修辞手法考点解析: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在升学考试中是必考题目。
考查形式:选择、判断、填空等。
相关知识:常见修辞手法的应用。
【考点突破】例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那螺号上火苗般的红穗头仍在我眼前闪动!B.队伍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
C.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E.院子里静悄悄得,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F.茂盛的大榕树成了鸟儿的天堂。
答案:D E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比喻句中,本体、喻体、比喻词三者不可缺少,需要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要有相似性。
分析题目可知D选项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E选项虽然有“好像”,但是没有本体和喻体,所以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是一般的陈述句。
例2: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1)这芝麻点大的事哪用得着您亲自处理?()(2)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
()(3)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需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4)鲜花如果没有绿叶衬托,能有这样美丽吗?()(5)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答案:(1)夸张反问(2)排比(3)排比(4)反问(5)比喻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回忆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注意事项。
第(1)和(4)句虽然都有问号,但是第(1)句中的“芝麻点”用了夸张。
第(2)(3)句根据三个“是”,三个“有……有……”判断是排比句。
第(5)句,把地球比喻为人类的母亲。
例3: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花儿在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拟人)()(2)一个麦穗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小升初语文复习10修辞手法之拟人比喻优质

重点1
言行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 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
神态
拟人
思想 感情
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一句话,拟人就是用 写人的词句去写物。
重点2
拟人句 的特点
1 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如: 说话、思考问题等。
2
不能出现比喻词。
3
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如: 音乐家、战士、舞蹈家等。
请写出拟人句和比喻句
1、降落伞 荡。(写成比喻句)
,在天空飘
一阵春风吹过,小草
。
(写成拟人句)
2、你自己也来试试造一句吧!!
小练习:
一、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高粱成熟了。 2、河水哗哗地流着。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二、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1、特务很狡猾。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 3、太阳放射出刺眼的光芒。
例“春姑娘翩翩起舞来到了人间”中“春天”怎 么能“翩翩起舞”呢?这里显然把春天当作人来 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 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 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拟人句,哪些 是比喻句
1、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
错
解析:“古井像温情的母亲”是比喻句;“用 那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是拟人 句。所以这个句子既有比喻又有拟人手法。
注意问题
直接把一个事物 当人来写,拟人 句中最好不要出 现“像”、“好 像”、“仿佛” 等比喻词。
不可以与童话弄 混,童话是想象。 例:叶子妹妹说: “太阳公公……” 这就不是一个拟 人句 。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大全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又名激问、反诘、诘问)、引用、反语、对比、反复、双关、联想、顶真、通感、互文、回环、移情、呼告等。
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打比方。
例如:月亮像镰刀。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人:把事物当人来写。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用:把花草虫鱼鸟兽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作人来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物赋予了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排比:三句或者三句以上相同的句式排在一起。
例如:作用:增强语言气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夸张:把事物夸大或缩小。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给人启示,加强渲染力,引发联想。
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反问:只问不答,答案就在句中。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作用:表达的意思更坚定,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
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6)设问:自问自答。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加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7)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同。
例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8)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感受强烈,能够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反复:同一语词多次出现。
例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作用:增强语气或语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精品】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材 第5讲:修辞手法

第5 讲:修辞手法旧知回顾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这几种。
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熟练掌握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这几种修辞知识,并学会在说话和写作中加以运用。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式。
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具有更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常见形式。
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例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横跨空中,好像在天上搭起了一座长长的、弯弯的彩桥。
②暗喻:本体、喻体全出现,中间用“是”“成为”“变成”等带有判断性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
例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③ 借喻:就是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可以说是喻体、本体二者合二为一。
即只出现喻体,本体和比喻词均不出现。
因此,使用借喻的句子显得精炼、含蓄。
例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拟人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有两种类型:(1)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例如: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人直接同事物对话例如:啊!遵义,光荣的山城,我要尽情把你称赞——3.夸张为了表达强烈感情,突出事情的某一特点,有意将其作扩大或缩小描写。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写,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叫排比。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比拟

小升初语文修辞手法: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比拟佳句集锦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小桥流水人家》
第1页共1页。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解重点词语赏析

小升初语文专题讲解重点词语赏析在小升初的语文学习中,重点词语赏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理解和掌握重点词语,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还能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通常是在一篇文章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准确传达作者意图或情感、对理解文章主旨有重要意义的词语。
那么,如何进行重点词语的赏析呢?一、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这是赏析重点词语的基本方法。
很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骄傲”这个词,在“他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中,是褒义,表达自豪;而在“他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中,则是贬义,指自负自满。
所以,我们要把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去理解,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
二、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重点词语往往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吹过,江南岸边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关注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有助于我们体会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比如“勇敢”是褒义词,“怯懦”是贬义词。
四、留意词语的修辞手法有些重点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敌人像一群恶狼,疯狂地扑了过来”中的“恶狼”,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敌人比作恶狼,突出了敌人的凶残。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加深对重点词语赏析的理解。
例如,在《匆匆》这篇文章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里的“一去不复返”就是一个重点词语。
它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让人感受到时光的珍贵和匆匆流逝的无奈。
再比如《狼牙山五壮士》中“战士们居高临下,狠狠地打击敌人”里的“居高临下”,形象地写出了五壮士占据有利地形打击敌人的情景,表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
在实际的学习和阅读中,我们要养成赏析重点词语的习惯。
小升初修辞手法____对偶

一、什么是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
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手法叫对偶。 例: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对偶的基本类型 对偶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1. 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在 内容 是相互补充的,以并列关系的复句为表现形式。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3.串对
上下句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 方面相关联,两句连接成复句,一顺而下,也叫“流水 对”。 例句: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晓月老师整齐、语句匀称、增强了节奏感,朗朗 上口,能使表达的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从而增 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例句: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2.反对 上下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借正反对照、比
较以突出事物的不同本质。
例句: (1)理想,生活的旗帜;
实干,成功的途径。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锇《雪梅》)
例:(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夜行黄沙道中》)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心。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小升初必考夸张的修辞手法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2.运用夸张要明确,不能又像夸张,又像真实。
例: (1)这玫瑰真香啊,方圆十里都闻得到。 (2)这玫瑰真香啊,整个院子都闻得到。
句(1)用“十里”表示玫瑰之香、香味传播之远,“方圆十里” 是三个“鸟巢”(国家体育场)的大小,是夸张手法。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3. 超前夸张 在两件事之中,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是同时出现 的。
例句: 1)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馒头
的香味儿来了。
(2)只要李医生开出了药方,这病就已然好了三分。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三、夸张的作用 1.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句(2)很难说夸张还是事实。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 修辞手法的学习
夸张
一、什么是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 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手法叫夸张。
例: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1. 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例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晓月老师语文课堂
二、夸张的基本类型 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
2. 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了解赏析句子的几种角度。 2.掌握不同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 3.学会将赏析步骤运用到答题当中。 (一)赏析句子的角度 一、从修辞手法来赏析句子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比 e.夸张f.反问 g.设问 h.反复 i.借代 j.通感 k.对偶 例句: 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 向堤岸。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涌浪比作了小山和狮子,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涌浪的湍
急和高大雄伟,渲染出海面波涛汹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更显得非常可贵吗? 答: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更加突出夹竹桃坚韧的可贵品质, 增强了语言气势, 表达作者对夹竹桃的肯定和赞美。 总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时,答题格式应为: 这句话使用了 ,, 的修辞手法, ,, (作用)地写出了 ,, (物)的,, (特点或情景),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
引导例题 1、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谁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 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水的多情, 以此也写出了绿的精神珍贵美丽可爱, 表达了老舍先生对 水的喜爱之情。 2、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答: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春雨比作了“牛牦” 、“花针”、“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密、细、长的特点, “薄烟”写出了细雨朦胧的情景,表达了
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3、花里带着甜味,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答: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以味觉写嗅觉, 将两种感觉互通, 生动地写出了作 者已经深深陶醉在这花香之中,表达出作者对春花的喜爱。 二、从关键词语来赏析句子 1、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例: ①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答:“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极卑鄙的行径, 带有鄙视唾弃的感 情色彩。 ②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 腰配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答:“悄悄地”和“进发“写出了表现了我国守军足智多谋, 英勇善战,含有表扬, 赞许之意。 引导例题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答:“高傲”原意是自以为了不起,非常骄傲,而在这里则是英勇无畏,藐视敌人的 意思,突出了海燕坚决无畏的战斗精神。 2、词性:动词、叠词、形容词。 例: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动词 “钻”这个词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表现出小草生命 力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形容词 “偷偷”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态,表现出作者惊喜的感觉。叠词 “嫩嫩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突出了小草嫩、 绿的特点,起强调作用,使句子更加生动活泼,富有生气,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总结: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时,格式为: ,, 是, 词, ,, (词性作用) 地写了,, (景物的特点情态),表现了,,(人物的感情、文章的中心) 。
引导例题 1、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答:“挤压”这个词(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窄低矮的特点,体会到山石对人 强烈的压迫感,表现了作者过孔隙时感到害怕的心理。 2、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答:“怒放”“鼓着”“争先恐后” 这些词语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被夏雨洗礼后大地生气勃发热闹非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夏雨的喜爱之情。
三、从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 表现手法就是在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 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A.借景抒情 B.对比衬托 C.想象(虚实结合) D.侧面描写 E.欲扬先抑 , 例:秋冬时节,许多树的叶子凋落了,广玉兰却披着一身绿叶,与松柏为伍,装 点着自然。 答: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把秋冬会落叶的树与广玉兰作对比, 衬托出广玉兰生生
不息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总结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赏析句子时,格式为: 、 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 (作用)写出了,, (人或物) 的,, .特征,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引导例题: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济南的冬 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 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 南真得算个宝地。 答:句子将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与济南的冬天做对比,衬托出济南冬天无风、响晴、温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答:句子通过对人们活动的侧面描写, 烘托出春草生长旺盛, 质地柔软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春草的喜爱之情。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由树尖上的白雪联想到日本看护妇, 丰富了雪后矮松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冬天
的喜爱之情。 专题训练 《雨的四季》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 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 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一棵树仿佛都
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起伏 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 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 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 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 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 上聚集几朵乌云, 有时连一点雷的预告也没有, 当你还来不及思索, 豆粒的雨点 就打来了。 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 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 巴望着那 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净,可当头浇,洗个雨澡却 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 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 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 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 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 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 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雨点, 和远 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 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 雨,似乎也像出嫁生
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 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 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 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 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也许, 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 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 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 雨 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 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 你只会感到更高邈、 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 去纯净你的灵魂, 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 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 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 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 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不像春、夏、秋那样富有色 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 上飘落的时候, 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别的温暖, 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 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 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 落的木刻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 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 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 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谧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 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
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 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只有在雨中, 我才真正感到这 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都市, 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 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 阅读文章,概括不同季节的雨各有什么特点?
2. 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 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