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人师表

合集下载

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为人师表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我觉得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教师、社会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为人师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品德具有定向作用。

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

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教师的行为所流露出来的品质特性,直接影响到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甚至决定学生一生的品行。

一个社会主义不坚定、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如何让学生去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一个品行不端,有不良社会习气的教师又如何教出道德高尚、文明礼貌的学生;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发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用。

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不可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为人师表对学生智能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承担着开发学生智力的重任。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向学生传递着他的知识量,展示着获取信息的快捷方法,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探索问题的精神,指导学生观察问题的角度,对待事物的态度;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也不仅仅是前人积累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等。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会勤奋钻研,适应时代的发展及要求,端正教学思想,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对学生智慧能力的发展给予有力的启发、指导和开发,大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发展。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成为学生们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合格的教育者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为人师表的榜样力量。

本文将从身教、言教和行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成为一个对学生具有积极影响的榜样。

身教是一位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

作为教育的引路人,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

一位善良、正直、诚实的教师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他们对道德的尊重和追求。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值得信赖和憧憬的榜样。

言教是一个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之一。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己言谈举止的规范与修养。

要用正确的语言和善良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他们敢于思考、积极表达和勇敢批判。

同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任何人。

这样的言教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培养他们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

行动是一个教师展示自身榜样力量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行动包括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一位职业操守良好、勤勉负责的教师不仅会受到学生的尊敬,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教无数次,解无数次答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和支持;在学校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组织与参与,充分展现自己积极向上的风貌。

这些行动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他们受益终身。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身教、言教、行动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只有做到了身教言教行动的统一,我们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成为品德优良、有才华的新一代。

为人师表怎么做

为人师表怎么做

怎样为人师表石虎小学:郭娟作为一名教师,我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并体现“为人师表”。

一、明确自己的使命,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教书,即指教师教给学生知识;育人,即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其实我认为,在当今时代,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因为学生的世界观如果错了,掌握的知识再多也不能报效祖国,正如古人云:有才无德比无才无德更可怕!我们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方可肩负起未来建设祖国、强我中华之重任。

二、树立育人为首,教书为主的教育观念。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之所以能创造出教育的神话,使他的学生在他长年出外讲学、开会的情况下照样正常学习,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就是因为他平时注重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就能创造出当代中国教育的神话!诚然,我们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也必须重视教给学生知识,尤其是多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教师要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那么,在当前这个新的形势下,教师应如何为人师表,树立什么样的形象呢?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当今时代,教师要树立如下形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薪不在高,渊博则名;诲不在多,真诚则灵;栖斯陋室,安于清贫;耕耘苦为乐,授业解惑勤;谈笑有学生,往来无“盲人”;可以巧指点,细品文,无尘嚣之乱耳,无铜臭之薰心;华夏一赤子,讲台一园丁。

待金钱,心静如水,能养家糊口即可,不成其俘虏;视名利,任其自然,有麝自然香;对知识,如饥似渴;重形象,为人师表,树学者风度;待学生,苦口婆心,诲人不倦;爱事业,献青春热血,何卑之有?!让我们记住对老师的尊称:是托起生命的人梯,是晖如三春的慈母,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徳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

一个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

在面临我国加入的今天,有个别教师却把这个给忘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

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

要很好的掌握分寸。

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

三、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

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品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

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和感化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

教师如何做到为人师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这就是说我们做教师工作的,必须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自己的“言”为学生之师,“行”为学生之范,言传身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做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到“为人师表”呢?一、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做到寓思想教育于教学和各项活动中,决不能只管教不管导。

一个埋头教书的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个教书匠,只有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才是一个好教师,而今天我们有个别教师却把这个给忘记了。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去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益于祖国、有益于人民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加强语言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语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教学的交流中,在评价学生的言语中,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必须把好语言这个关口。

特别要注意:表扬不能失实、超限;批评不能贬斥、刺伤。

要很好的掌握分寸,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教育性、启发性、简练性和直观性等。

三、规范自己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行为表达着情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接受着情感的熏染和启迪。

这是因为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相互接触,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和高尚的行为,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只有把尊重师德规范变成自己深刻的信念,才能有为人师表的自觉行动。

教师的言行,点点滴滴,随时都注入到学生的心头,起到影响的感化作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有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崇高的职责。

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的教育思想。

争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师德人品、治学态度等方面的修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我班的实际,尤其是更应该加强对后进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处处事事严以律己,将育人贯穿于言传身教之中。

二、严谨治学,从严执教。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此,教师要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和教学方面的各项规定。

严肃学习纪律,对学生严格要求。

对违犯学习纪律的学生要及时、耐心地批评教育,按有关规定处理。

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注重“因材施教”。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教书育人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育思想,努力掌握教育规律,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结合课程内容恰当地联系有关思想内容和党的方针政策,挖掘教材中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将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于课程内容中。

三、以人为本,关爱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既要“严”,又要“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

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学生交朋友,在感情上沟通,在生活上予以关怀和帮助。

要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任课教师普遍认为生源素质的不断下降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是对教师队伍的挑战。

教师应该积极应对,在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及教学管理水平上做文章,与时俱进,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要把好上课关,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要把教育思想和科研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

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做为人师表的典范

做“为人师表”的典范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必须把灵魂的高尚与精神的明智结合起来。

——爱尔维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陶行知一、用正直的品德垂范学生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能够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品德、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教师,会对学生的一辈子产生长远影响。

其中“身正为范”是对教师最起码的品德要求。

(一)把培养学生正直的品德放在首位学生接纳、喜爱某个教师,往往是从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开始的。

而这种敬佩来自于对教师师德的崇敬。

尤其是教师正直的品德能够对学生产生长远的影响。

教师不可能期许自己所教过的学生都成为名人、伟人、英雄……但是,我们能够让自己教过的学生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成为富有正义感和道德良知的人。

而做到这个点,教师首先就需要自己“身正为范”,用自己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

这样,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影响下取得了好的成就,那么我们身为教师,也会感到非常欣慰。

(二)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自己的为人处事都要有更高的要求。

因为我们教师身后,总是跟随着一群学生。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对他们产生影响,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能够这样说,要想让学生成为文明、高尚的公民,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成为文明、高尚的人,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首先必须有正直的人格作保证。

教师作为神圣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理应以自己正直的人格去塑造自己的学生和自己本身。

”(三)用正直的品德垂范学生的具体方法“言为人师,行为师表。

[经典]为人师表

[经典]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二、钻研业务教书育人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四、遵纪守法团结协作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1、敬业——师德的核心“敬业”就是要恪尽职守,这是教师敬业精神的基本品质。

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主动、自主、自觉的履行教师崇高的道德责任,专心务实,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教师在为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我们从事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应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把敬业精神升华为事业精神,自觉地把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当作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天职。

2、爱生——师德之魂“亲其师”,才“信其道”。

为师者,爱学生,是一切教育成功的基础。

“童心母爱”,是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总结自己七十多年教学生涯得出的为师真谛。

有人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师爱是世界上最神圣的爱,因为,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崇高。

动辄撕碎学生尊严、刺伤学生心灵的老师,绝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须知“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3、明礼——师德的基本要求明礼,就是讲文明、讲礼貌,它是做人的起点,更是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有一位老教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年轻教师向他诉说自己的困惑:“现在的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

下课时跟老师抢着出门,老师站着跟他说话,他坐在座位上,有的甚至还翘起二郎腿……,一些起码的文明礼貌习惯都不具备,现在的学生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

”在一次教师集体活动中,竟然又是这位年轻教师抢先上车,把前排座位占了,以便自己打牌。

许多老教师则在车尾的座位上不断颠簸。

这件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人师表者若不明礼,不仅会给他人带来困扰和不快,更会影响着我们的后代,使他们成为“礼盲”的一代。

4、诚信——师德之本孔子有个弟子叫曾子,曾子的妻子要去逛街,孩子闹着也要去,曾子的妻子对孩子说:“你在家好好待着.等我回来后就杀猪炖肉给你吃”。

曾子见妻子逛街回来后,就动手杀猪,妻子忙阻止道:“我只不过是骗骗小孩子.你还当真啦!”曾子正色说道:“小孩子是不能骗的!你今天骗他,就是在教孩子明天行骗;况且你骗了他,孩子从此就会不信任你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为人师表,在衣着一行为举止上都要注意一定的礼仪规范的,下面是具体内容
1、教师的行为举止: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

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

(1)目光:在讲台上讲课时,教师的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给入以平和、易接近、有主见之感。

当讲话出现失误被学生打断、或学生中出现突发事情打断你的讲课时,不能投以鄙夷或不屑的目光,这样做有损于你有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站姿:老师站着讲课,既是对学生的重视,更有利于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

站着讲课时,应站稳站直,胸膛自然挺起,不要耸肩,或过于昂着头。

需要在讲台上走动时,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3)手势:老师讲课时,一般都需要配以适度的手势来强化讲课效果。

手势要得体、自然、恰如其分,要随着相关内容进行。

讲课时忌讳敲击讲台、或做其他过分的动作。

2、教师的言谈:教师承担的主要任务离不开语言表达。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注意表达语言时应遵守的礼仪礼节。

(1)表达要准确:学校中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一门科学,有其严谨性、科学性。

老师在教授时应严格遵循学科的要求,不可庸俗化。

(2)音量要适当:讲课不是喊口号,声音不宜过大,会给学生以声嘶力竭之感。

如果声音太低又很难听清,导致影响教学效果。

(3)语言要精练:讲课要抓中心,不说废话和多余的话,给学生干净利索的感觉。

(4)讲课可以适时插入一些风趣、幽默的话,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