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选读知识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完整珍藏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点(完整珍藏版)

绪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常以简答题出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掌握三大工人运动,常以多选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

具体表现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常以选择题出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知识点(详细版)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 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的结果- 世界的发展是矛盾斗争的结果,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动力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上的变革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 强调剩余价值理论和劳动力价值论- 提出了社会主义产权制度和计划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建立的社会制度- 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原则-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共同拥有生产资料,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思想和方法- 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是重要的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领(简略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制度- 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并结合了中国实践- 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参考资料:(此处省略参考资料列表)。

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论知识点

西方马克思主 义文论知识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知识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 20 世纪以来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了西方哲学、文化和社会思潮,对文学的本质、功能、创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产生于 20 世纪初期,当时西方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和批判。

同时,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也对传统的文学观念和审美标准提出了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西方学者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现代哲学、文化理论相结合,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卢卡奇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开创者之一。

他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认为文学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他的“总体性”概念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总体结构和历史发展趋势,而不是孤立地描写个体的经验和感受。

2、葛兰西葛兰西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不仅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来维持统治,还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来控制大众。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应该承担起反抗文化霸权、争取社会变革的使命。

3、本雅明本雅明关注现代技术对艺术和文学的影响。

他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如摄影、电影等,改变了艺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使艺术的“灵韵”消失。

同时,他也强调艺术的政治功能,认为艺术可以成为革命的武器。

4、阿多诺阿多诺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工业生产出大量标准化、商业化的文化产品,这些产品剥夺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成为了统治阶级控制大众的工具。

5、马尔库塞马尔库塞提出了“单向度的人”的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被高度同化,失去了批判和反抗的能力。

文学应该唤起人们的否定意识,推动社会的变革。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1、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认为文学不是孤立的艺术现象,而是与社会、历史、政治等因素密切相关。

马克思文献选读重点整理

马克思文献选读重点整理

马克思文献选读重点整理重点整理(仅供参考)题型:五道论述题PS:参考的是平时课堂笔记、《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老师的人学现象学的PPT。

经济学部分《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一、工资[1]工资取决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

(P7)工资并非取决于市场而是取决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

在资本、地产与劳动力分离的情况下,一无所有的工人必须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工资,以维持自己生存和家庭的基本生计。

工人便成了商品。

因此,对人的需求必然调节人的生产。

工人的生活取决于需求,而需求取决于富人和资本家的兴致。

当供给量超过需求量时,市场价格便倾向于自然价格,此时,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

[2]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工资的影响最小,甚至只有负面没有正面影响。

(P8) (1)当资本家赢利时,工人不一定有利可得,而当资本家亏损的时候,工人就一定跟着吃亏。

(2)劳动价格要比生活资料的价格远为稳定。

通货紧缩时,虽然货价降低,但工人的工资也会因需求的减小而降低。

通货膨胀时,物价增长的幅度又远远大于工资增张的幅度,名义工资增加了而实际工资是减少的,工人的生活水平是下降的。

(3)不同行业的工人的劳动价格的差别,比不同投资部门的利润差别要大得多。

[3]无论处于何种社会状态,工人总是处于贫穷状态(P9)(1)社会处于衰退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

(2)社会的财富处于增长状态中,是对工人最有利的状态。

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得对工人的需求超过了工人的供给,但即使是在种情况下,其实质也只会造成不利于工人的后果。

?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缩短工人寿命。

?财富的增长状态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创造的越多,被剥削的越多。

工人还是处于持续不断的赤贫。

?工资的提高在工人身上激起的发财欲望,只能通过牺牲自己的精神和肉体才能获得满足(沦为机器和资本的奴隶,异化) (3)社会处于完满状态,工人的贫穷维持不变。

最全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和每章重点超详细总结2021

最全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和每章重点超详细总结2021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 世纪40 年代中期。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3、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 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4、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5、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马列文论选读_习题与答案

.. . . ... 学习参考 .《马列文论》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具有不平衡的关系是马克思在给《 》一书写的导言中提出的一个命题。

2.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一信中,将德国的小资产阶级与________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批判了奥地利资产阶级政论家________ 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

3.爱莎是________的小说《旧人与新人》中的女主人公。

这位作家的国籍是奥地利。

4.“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理论命题出自恩格斯与________ 的通信,信中批评的是《 》这部小说。

5.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 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公开出版。

在此之前,卢卡奇在1923 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已经提出了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意义近似的“________”这一概念。

6.1844 年八九月, 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第一次合作, 着手合著《 》一书。

7. 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是1857 年的《 》一书。

8.把________视为人道主义的逻辑基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关键所在。

9.“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两个:在创作方面是卡尔•倍克,在批评方面是________。

10、“风格即其人”源于法国启蒙运动时期________的《___________》。

11.马克思在《 》中对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和施里加的评论的分析是他们确立新的文艺观的一次认真的尝试。

12.马克思在《 》中明确表述了艺术与一般生产关系的理论,特别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的命题。

13.马克思在《 》中提出了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

14.“真正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将____________的消极内容与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混为一团”而构成的思辨哲学。

15. 经典作家常用的文学批评方法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00567-马列文论选读-.1(含答案)

00567-马列文论选读-.1(含答案)

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31.要观察就应该在下面观察。

()
32.席勒式是把文艺当做主观观念的传声筒。

()
33.审美除了审美客体和与之相匹配的审美主体之外,还需要审美心境。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4.简述文艺普及与提高之间的关系。

35.\
36.简述恩格斯对于未来戏剧的理想。

37.怎样理解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38.《
39.文艺应该如何具有倾向性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8.试述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论美学观。

'
39.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谈到的“文艺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00567马列文论选读(四川)201501(有答案)

00567马列文论选读(四川)201501(有答案)

2015年1月答案选择题部分1-5 B D B A A6-10 A A B C A11-15 C A A C B16-20 C A A A B名词解释21题:现实主丿最伟大的胜利乀一247页答:巴尔扎兊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作品是对上流社会无可挽回的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对注定要灭亜的那个阶级寄予了全部的同情。

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性行劢的时候,恰恰是这些时候,他的嘲笑穸前尖刻,他的讽刺穸前辛辣,而他经帯毫丌掩饰的赞赏的人物,恰恰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

巴尔扎兊的政治态度和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倾向,是相矛盾的,违反了他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恩格斯把这一一种状冴称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乊一。

22题: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4页答:马兊思从人不自然的关系斱面研究了劳劢的本质,他认为,人的劳劢的过程,就是使人的本质对象化的实践活劢。

自然的人化戒人化的自然,就是人改造对象丐界的实践活劢的结果。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需要通过人的劳劢才能实现。

23题:艺术掌握161页第四段答:艺术掌握丐界的斱式,既是精神的,又是实践的。

它反映着思维主体和思维宠体的统一,体现着艺术按照美的觃待迚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创造的统一,即艺术思维和艺术实践的统一。

艺术掌握丐界的斱式丌仅具有自身的特性,而丏兼有马兊思所阐释的丌同思维斱式的多种品格,既离丌开抽象的理性思维的渗透和影响,也存在着宗教的幻判断题24 对25 错,214页26 对简答题27题: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文艺的社会性质的基本观点158页答:文艺作为一种属二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殊的意识形态形式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决定的,它既是一定的历叱条件的产物,又是作家艺术家对他们所属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反映的结晶。

一种特殊样式和水准的文学艺术的出现丌适偶然的,是由一定的历叱基因和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和催生的.因此,只有现实的社会生活,才是产生特定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仸何一种意识形态,包括文学艺术,都丌能从自身中求得正确的阐发,也丌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二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兊思所一再强调的,仸何一种意识形式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乊间的现存冲空中去解释.28题:简述毛泽东是如何论述普及与提高的问题的384页答:文艺的普及不提高问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提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 马列文论复习题纲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一、奠基之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艺术的定位:意识形态。三、艺术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一、《手稿》美学思想 1.“劳动创造了美”。 2.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审美的本质问题 3.美感的本质。 4.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二、艺术定位:意识形态。 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将艺术定位于社会结构的意识形态之中。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种区别开来:一种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神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2.明确提出社会三大结构:《导言》 (1)明确提出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文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2)把艺术视为一种不同于理论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三、艺术规律 1.“物质生产的发展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世界文学”。 3.“资本主义就同某些精神生产部门如艺术、诗歌相敌对”。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2 4.悲剧和喜剧理论。

5.文学艺术的社会职能。 6.艺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四、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点 1.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文论原则。 2.强烈的阶级性与实践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一、列宁文论思想 1.党的出版物的原则.2.两种文化论.3.反映论美学. 二、普列汉诺夫文论思想 1劳动说。2.艺术形象的特质。3艺术与社会生活、政治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三、斯大林文论思想 1作家、艺术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民族文化与无产阶级文化的结合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四、高尔基文论思想 1.劳动在文艺创造起源上的意义2.艺术形象思维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4.文学艺术创作具体问题的阐释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发展演变 一、毛泽东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二、周恩来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3 1.《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2.《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

走路的问题》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4.《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 三、邓小平 1.《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2.《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3.《关于思想战线上的问题的谈话》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西方的发展演变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特征: 1、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2、都以马克思的某种论述、观点、立场、方法作为出发点。 3、都坚持和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全面发展人和解放人的学说。 一、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卢卡奇 一、总体性理论 1.异化 2.总体性 3.阶级意识 二、现实主义理论 1.现实主义是伟大的,是任何真正的伟大的作品的基础。 2.现实主义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与现实的总体性密切相关。3.伟大现实主义出自作家的真诚和正直。4.伟大现实主义的主要范畴是典型。5.伟大现实主义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民性。 6.坚持现实主义,反对表现主义和现代主义。 三、审美特性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 (1)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出发的艺术反映论。(2)审美反映(艺术反

映)的发生学原理。(3)审美(艺术)反映的本质特征:拟人化(4)艺术(审美)的社会作用—陶冶。(5)艺术社会作用的发挥过程——感受体验的后续过程。(6)艺术(审美)社会作用的特征。 (二)葛兰西 1.“文化霸权”思想。2.“民族一人民的文学”思想。3.文学产生于社会生活。4.艺术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5.内容和形式的统一。6.美学批评与道德、情感的批评的统一。7.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 (三)布莱希特 1.史诗剧2.陌生化3.戏剧的审美娱乐效果4.开放的现实主义5.现代手法、技巧的探索 二、盛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本雅明 1.艺术是一种社会生产的形式。2.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3.寓言美学 (二)阿多诺 1.文化工业论。2.否定性艺术理论。3.艺术社会学。 (三)马尔库塞 1.解放“单面人”和建立“新感性”艺术论。 2.审美和艺术的特征。(1)艺术的否定性。(2)艺术的自律性。(3)艺术的感性性。 3.艺术的社会政治功能的发挥。 (四)萨特 1.作品是作家的“介入”。2.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一种吁求。3.艺术品是一种非现实。 (五)阿尔杜塞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5 1.艺术与意识形态。2.艺术的审美效果的“症候式阅读”。3.审美效果的揭示。4.美

学和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 (六)马歇雷 1.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生产。2.文学作品的言语来自某种沉默。3.文本与意识形态的离心结构。4.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 (七)戈德曼 1.作品就是一个有意义的结构2.文学与社会同构关系、平行发展关系3.文学是人们的自我超越。4.对文学艺术进行历史和社会的分析。5.文学作品与集体意识的关系是复杂而辩证的。 (八)威廉斯 1.文化唯物主义。2.文化唯物主义注重文化和文学创造性本质。3.化唯物主义要对文化进行总体性分析。4.文化唯物主义是一个完整的“历史符号学”。5.文化唯物主义在进行艺术研究时,也必须考虑文化霸权的历史消长过程在艺术上的体现,它与艺术的关系。6.文化唯物主义对现实主义进行文化学分析。 三、晚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一)杰姆逊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方式最终决定着文化和文学艺术。2.政治无意识理论。3 .审美行为就是意识形态的。4.“内在形式”理论。5.解释学的“辩证批评”。6.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二)伊格尔顿 1.审美意识形态论。2.艺术生产论。3.文化批评。 (三)哈贝马斯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6 1.“光晕艺术”和“后光晕艺术”。2.要求美学和艺术论证“交往行为的合理性”。3.坚

守美学现代性,抵制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冲击。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创立 第一章 概说 一、马克思生平 二、恩格斯生平 三、马恩合作 第一章 艺术性质论 第一节 艺术生产论 一、艺术生产概念的提出 二、 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异同 1.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性 2.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区别 三、艺术生产力和艺术生产关系 四、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 第二节 艺术意识形态论 一、 艺术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 马克思:“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7 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

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 二、艺术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否定性的,也即带有价值评价的色彩 描述性的,也即不带价值评价的色彩 三、艺术和经济基础的关系 1.经济基础对艺术具有最终的决定作用。2.艺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第三节 艺术掌握论 一、艺术掌握的提出二、艺术掌握的特征 1.形象性。2.情感性。3.个体性。4.审美性。 三、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四、艺术的倾向性和形象性 第四节 艺术发展论 一、艺术发展与社会分工 二、艺术发展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三、艺术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 四、民族的文学和世界的文学 第三章 文艺创作、鉴赏、批评论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8 第一节

现实主义论; 第二节 悲剧创作论; 第三节 文艺作品论; 第四节 文艺鉴赏论;第五节 文艺批评论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在俄苏的发展演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国的传播 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国历史环境与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俄苏阶段传播的特殊性;三、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不同话语系统;四、俄国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全面深入;五、基本术语;六、俄苏马克思主义文论思想的基本特点;七、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播中的贡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文论在列宁主义阶段的新发展 一、列宁的文艺思想 1.能动的反映论2.党的出版物原则3.“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4.文艺批评实践的光辉范例 二、斯大林的文艺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问题;3.关于文艺批评问题; 三、高尔基的文艺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